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知识点及文化 文学常识梳理与检测(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1、2文言文常识、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常识、文化常识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一.汉字——出现在商代,“图画字”或“象形字”是最早的形状。
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八个阶段:①甲骨文→②金文→③大篆→④小篆→⑤隶书→⑥草书→⑦行书→⑧楷书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但前四种才是构字的方法,后两种只是用字的方法。
二.对联——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学样式。
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由上联、下联组合而成,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句法相似)、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阳平,仄声则指上声、去声。
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三.《论语》——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代,最著名的五个学派是儒、道、墨、名、法。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写于春秋战国之际。
书中提出的“仁”,核心是“仁者爱人”。
书中提到的“礼”,就是周代的礼节仪式、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
“半部《论语》治理天下”相传出自宋代宰相赵普之口,显示它是不朽的著作。
四、其他要点——(1)古文学常识★《左传》★《战国策》★《史记》(2)文化常识★【晋侯、秦伯】(公侯伯子男)★【子】★【轲卿】★【竖子】★【为变徵之声】(古时的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郎中】(宫廷侍卫)★【山东】(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左司马】(官名,掌管军事)★【诹生】★【臣战河南】【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②夫晋何厌之有?③具告以事④吾属今为之虏矣⑤大王来何操⑥燕王拜送于庭⑦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⑧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A. ①⑧/②⑥/④⑦/③⑤B. ①⑧/②⑤/③⑥/④⑦C. ①⑦⑧/③⑥/④/②⑤D. ①⑦⑧/②⑥/④/③⑤【答案】B【解析】①和⑧是判断句②和⑤是宾语前置句③和⑥是状语后置句④和⑦是被动句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按照要求作答(1)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一副有关元宵节的对联玉宇无尘银花有焰万家春千顷碧元宵节 _________(2)请把下面两副有关节日的对联补充完整注意内容与节日相关端午节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________植树节 ________栽花种草点缀锦绣江山【答案】玉宇无尘千顷碧银花有焰万家春, 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 植树造林绿化神州大地【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的能力属于语言表达中的仿写句式仿写时一定要注意形似和神似两方面即仿修辞仿句式仿内容题中所给的是上联要写对句即下联做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审准是写好答案前提标准本题可用排除法要根据意境和对联的相关知识来作答比如(1)本题题干要求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一副有关元宵节的对联对联首先要求对仗工整上下联字数相等“玉宇无尘”“银花有焰”当分属两联“万家春”“千顷碧”当分属两联在内容上“玉宇无尘”“千顷碧”当在一联之中另两组当在另一联中再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而且一般先说“千” 再说“万” 由此推断玉宇无尘千顷碧应为上联由此可得出答案)(2)本题题干要求把下面两副有关节日的对联补充完整其实需要我们根据上句或者下句仿写第一副对联注意分析上联的结构“赛龙舟”为动宾结构“不忘楚风余韵”为动宾结构“楚风余韵”为偏正结构所对下联应与上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内容相关注意题干要求的“与节日有关” 即可作答第二副对联给出下联让对上联先分析下联结构“栽花种草”为并列结构“点缀锦绣江山”为动宾结构“锦绣江山”为偏正结构所对上联应与上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内容相关注意题干要求的“与节日有关” 即可作答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3.(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徒多道亡”的“道”一致的一项是()3.(5)下列句中的“者”字与“择子弟可立者立之”的“者”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6)翻译句子(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实不持一钱(2)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A.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B.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C.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D.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答案】D【解析】【答案】B【解析】【答案】B【解析】【答案】A【解析】【答案】A【解析】【答案】(6)(1)高祖做亭长向来轻视那些官吏于是欺骗地在名刺上说“贺万钱” 其实没有拿出一个钱(2)我不是吝惜自己的生命只怕才劣力薄不能保全父兄子弟这是件大事希望另外共同推选一位能够胜任的人【解析】4.(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4.(2)下列句中画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3)从文章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4.(4)翻译下面的句子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A.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B.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比并列C. 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借助D.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遭受【答案】C【解析】(1)C项句意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假借宽容原谅【答案】B【解析】(2)A项连词于是/副词仅、只B项均为介词按照C项介词趁着/介词凭借D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故选B【答案】A【解析】(3)A项荆轲并未屈于权势【答案】(4)荆轲在后面紧追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非常吃惊事情突然发生没意料到全都失去常态【解析】(4)还环绕卒同“猝” 突然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5.(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2)诗中的陆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A. 成都赏花建溪饮茶让人感受到陆游宦游生活的自在和心情的舒畅B. 陆游在太平时代担任官员未能战场建功晚年隐居令人叹惋不已C. “蒙蒙”情景交融远处青山蒙蒙引发哀愁借此表达了陆游的情感D. 本诗抒发了读陆诗的感触林景熙借陆放翁的经历抒发自己的亡国之痛【答案】C【解析】(1)C项“远处青山蒙蒙引发哀愁”分析错误“青山一发”在这里借指中原“青山一发愁蒙蒙”的意思是远望中原地区仿佛笼罩在悲愁的气氛中【答案】(2)诗中的陆游是一个爱国官员和诗人他一生宦游去过许多地方晚年辞官隐居在家乡鉴湖他一生作诗颇多但因没有投身战场抵抗金国而充满痛恨之情【解析】(2)从诗中的首联和颔联“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雪碗建溪茶承平麾节半海宇归来镜曲盟鸥沙”可以知道陆游一生宦游去过成都、建溪等许多地方晚年辞官隐居在家乡鉴湖颈联“诗墨淋漓不负酒但恨未饮月氏首”意为“喝醉了酒随意挥洒作出了高超的诗篇上万首平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投身战场亲手斩下敌酋的头” 由此可见他一生虽作诗颇多但因没有投身战场抵抗金国而充满痛恨之情是一位情感真切的爱国官员和诗人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6.(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6.(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6.(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6.(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5)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乡土社会需要做出哪些改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A. 乡土社会里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谋生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固守乡土B. 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乡村之间的彼此关系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微型村落的存在C. 乡村社会的农民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而现在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很难延续下去D. “熟悉的社会”是指个体的人际关系、交往方式和微观的社会网络状况在村落共同体中信息对称村民个体之间知根知底、能够达成默契【答案】A【解析】(1)B项强加因果根据文意“所以”前后分句不是因果关系C项“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很难延续下去”曲解文意材料二表述为“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D项“是指个体的人际关系、交往方式和微观的社会网络状况”曲解概念根据材料三可知“熟悉的社会”是对乡村社会的地方性与整体性结构特征的一种概括而非指微观的、个别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网络状况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于文无据属无中生有【答案】C【解析】(3)C项“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一般喻指报恩父母材料一无此观点【答案】(4)①开篇提出观点开门见山旗帜鲜明②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层层深入逻辑性强③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④论证语言通俗自然深入浅出【解析】(4)分析材料一主要讲的是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开篇即亮明观点“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这样层次推进形成递进式论证结构“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 后者是‘机械的团结’”“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语言通俗易懂据此概括作答即可【答案】(5)①增加社区间往来突破地域限制走出孤立的社会圈子②重视契约增强法理意识③突破狭隘思想追求普遍真理(或“普遍原则”)【解析】(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乡土社会的弊端”相关信息“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 然后据此转换成“改进的方面”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即可7.(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7.(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能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整本书概览性质的阅读在线“浓缩书”迎合了人们需求悄然走红B. “浓缩书”并非新概念它借鉴了“状元笔记”的手法划出书中的精华和重点方便快速把握全书C. “浓缩书”在快节奏的生活、工作背景下出现改变了人们在无意义的娱乐中消磨时间的不良习惯D. 就像不能将吃饭简单理解为枯燥单调的营养摄取一样人们读书也完全不能依靠阅读在线“浓缩书”【答案】A【解析】(1)B.“借鉴了‘状元笔记’的手法”无中生有C.“改变了人们在无意义的娱乐中消磨时间的不良习惯”无中生有D.“完全不能依靠阅读在线‘浓缩书’”表述过于绝对最后一段偶尔阅读“也算不上坏事”故选A【答案】B【解析】(2)B.结合文本内容“网上经常有人炒作的‘状元笔记’ 其实就是针对教材及老师所讲授的课堂知识的‘浓缩书’ 但大家也都清楚绝对不是买了‘状元笔记’就能成为状元‘状元笔记’也无法替代上课与教材”分析可知这里不是对比论证而是类比【答案】D【解析】(3)D.“应当提倡”说法不当“浓缩书”有诸多限制先天不足原文最后一段对其也持“偶尔从知识中介那获取一点‘血肉’有限的内容也算不上坏事”这一态度不能理解为“应当提倡”8.(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8.(2)文章为什么以“父啊我的父啊”为题目?8.(3)从全文看作者眼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A. 文章开头用倒叙的手法先写父亲临终时的情景渲染气氛继而由眼前转入对往事的追忆突出了“我”对父亲的怀念B. 小时候家里穷、孩子多父母对我们照顾不过来“我”很少得到娇惯、宠爱因而和父亲并不很亲只觉得他高大威严C. 父亲为人懦弱在外胆小怕事以致丢职、抄家、遭窃这些变故严重刺痛了“我”幼小的心灵在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D. 文章十分注重于细微之处写人在画横线的语句中一个“脏”字写出了父亲尴尬不忍、不想拖累儿子的复杂心理【答案】C【解析】(1)C项“父亲为人懦弱在外胆小怕事以致丢职、抄家、遭窃”错文中说父亲当村会计时“村民从队里借点钱、粮什么的他从来不记账到年底一查账亏空了谁也不认账只好由他赔偿于是会计的职位丢了家也被抄了” 这说明父亲为人善良、厚道相信他人【答案】(2)①与结尾相互照应串联起对父亲的认识变化的过程使文章结构完整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②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文章所写主要人物渲染浓烈的情感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解析】(2)本文的标题“父啊我的父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点明了文章所写的主要人物是“我”的父亲同时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文章先写自己在父亲弥留之际赶回家见了父亲最后一面而父亲对于“我”“父啊父啊”的深情呼唤却没有什么意识然后写了叫父亲“父啊”的原因也点明了自己小时候与父亲并不亲然后写了那时不理解父亲是善良而是认为父亲那时是懦弱太容易相信别人致使自己丢了工作家也被抄了然后写那时父亲打“我” 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副暴君的嘴脸直到长大懂事后听到村人夸老徐家的孩子懂事有教养“我”才对父亲的严厉有了一丝感激父亲坚持冒雨送“我”去上学“我”回头看见父亲“原地站着” “我”鼻子有点酸酸的体会到父亲温情的一面然后写“我”工作后父亲对“我”的变化和在赴宴一事上的表现“我”体会到了父亲卑微、虚荣的背后有强烈的自尊理解了父亲文章以“父啊我的父啊”串联起了“我”对父亲的认识变化过程使文章结构完整且与结尾“我多么希望一直这么叫下去‘父啊!我的父啊’”相互照应【答案】(3)①为人善良、厚道相信他人从当村会计时借钱、粮之事可以看出②教子严厉甚至粗暴但也有温情的一面从责打孩子、送子读书等事可体会到③卑微虚荣的背后有强烈的自尊从对“我”态度的变化和在赴宴一事上的表现可感受到【解析】(3)分析人物形象要根据文章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作者眼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写父亲当村会计时借钱、粮之事可以看出父亲为人善良、厚道相信他人从责打孩子、送“我”读书不忍离开等事可体会到父亲教子严厉甚至粗暴但也有温情的一面从对“我”态度的变化和在赴宴一事上的表现可以感受到父亲卑微虚荣的背后有强烈的自尊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1)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9.(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答案】(1)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解析】(1)关注一下括号中的内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 由此可知第二段所说的“有声阅读”属于“数字化阅读方式” 综合两段文字概括压缩即可【答案】(2)(示例)科技的进步为国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听书这种阅读方式因为更加便捷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却会带来阅读浅表化问题【解析】(2)一方面可针对阅读率提升来评述另一方面可针对这种改变了传统的以“看”为主的方式可能带来的弊端来评述10.(1)文段中画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10.(2)下列各项没有使用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中包含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10.(3)文中第一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类型并把修改好的正确句子写出来A. 方寸之间B. 雕虫小技C. 炉火纯青D. 履行【答案】D【解析】(1)D项应该为“践行” ①意思不同履行执行、实践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并行动践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②侧重点不同履行仅强调完成的结果践行着重完成过程的艰辛行动包含艰难完成的意味【答案】B【解析】(2)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B【答案】(3)病因类型搭配不当修改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解析】(3)画线句子中“高树”与“价值原色”动宾不搭配“展现”与“市场风尚”动宾不搭配“擦亮”与“时代精神”动宾不搭配应修改为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一、重点词语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4、将焉取之〔焉:哪里〕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2、共其乏困〔共:供〕3、秦伯说〔说: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三、一词多义1、假设: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似乎,好象〕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设〕余悲之,且日:假设毒之乎〔你〕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快乐〕3、辞: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辞别〕不辞劳苦〔推托〕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遥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5、微:那么名微而众寡〔细小稍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子犯请击之〔他,代秦师〕是寡人之过也〔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四、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作动,驻扎〕2、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4、夜缱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5、假设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五、古今异义词1、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边道路上的主人.今: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时带的日常用品〕六、特殊句式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2、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3、晋军函陵〔省略句〕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七、重点句译1、是寡人之过也译:这是我的过错啊.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矣.译: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当作边邑,你知道这是很难的.3、焉用亡郑以陪邻译: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使邻国增加土地呢4、邻之厚,君之薄也.译: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5、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译: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出使的人互相往来,供应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是没有什么损害的.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译:使秦国土地减少而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译: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译: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⑴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e ,快乐.⑵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粹〞,cu i ,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⑸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8)故振慑同上.(9)设九宾宾,通“候〞,候相(bin xi an g ),迎宾赞礼的人.做旧读b 1 n.(10)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12)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13)奉之同上.(14)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15)卒起不意卒,通“猝〞,cU,仓促,忽然.(16)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17)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18)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二、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1)亲今行而无信,那么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2)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⑶解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4)教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 a Q O(5)敢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6)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7)还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8)资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9)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害怕,恐惧(10)图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11)室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梢.(12)诏非有诏得不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13)被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三、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2)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3)前为谢日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4)樊於期乃前日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⑸左右既前同上.(6)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7)使使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8)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9)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10)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11)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12)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13)乃欲以生劫之形容词作状语,活着.四、古今异义词(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⑷ 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成心〞之意.(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⑺ 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限制之义.(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10〕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五、常见文言句式1、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2、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以〞〕〔2〕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以〞〕〔3〕欲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⑷待吾客与〔之〕俱〔往〕〔同上〕〔5〕皆〔穿〕白衣冠以送之〔省略谓语〕〔6〕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省略介词宾语〕⑺ 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日〔同上〕〔8〕乃〔穿〕朝服,设九宾〔省略谓语〕〔9〕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省略介词〕〔10使〔之〕毕使于前〔省略兼语〕〔11〕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省略介词〕〔12〕献〔于〕秦王〔省略介词〕〔13〕比〔于〕诸侯之列〔省略介词〕〔14〕而〔按〕秦法……〔根据文意省略〕〔15〕皆陈〔于〕殿下〔省略介词〕3、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⑵燕国见陵之耻除矣4、倒装句〔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7)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5、固定结构⑴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方法)(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方法)(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4)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5)将军岂有意乎表反问,是否……呢.(6)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7)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8)事所以不成者……同上.六、成语典故(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怒到极点.(2) 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颍?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⑶ 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 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 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亦作怒发冲冠.(4)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开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方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7)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 1 o 鸿门宴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二、古今异义词沛公居山东时古:崎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情况今:表程度,很、甚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2.击忽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抱歉,谢罪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由于.9,举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动词,列举、举出.10.胜沛公不胜梧杓:动词,禁得住.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尽.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形容词,优美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动词,胜过、超过.11.斗玉斗一双,献与亚父:名词,酒器.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动词,争斗.12.置沛公那么置车骑,脱身独骑:动词,放弃、丢下.置之坐上:动词,安放,放置.乃置酒大会宾客:动词,摆、设.四、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崎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5.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6.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四、词类活用A.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原义军队,此处义为军队驻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沛公欲王关中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不可不语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诉吾得兄事之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道芷阳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籍吏民,封府库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范曾数目项王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办B.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道芷阳间行从小路C.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D.形容词作名词君安与项伯有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E.使动、意动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百余骑〕跟从交戟之士欲止不内使〔他〕停止下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使〔关中〕被攻破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此亡秦之续耳.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2.倒装句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宾语前置〕3.被动句假设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4.省略句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吾〕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六、固定结构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 “为〞是语气词.〕七、成语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八、古代文化常识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古代“座次〞问题: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东项羽〔伯〕一一亚父一一沛公〔张良〕九、虚词总结:1.【而】〔一〕用作连词.1.表现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2.表现润饰关系,即衔接状语.可不译.项王按剑而跟曰:“客何为者〞〔?鸿门宴?〕3.表现目标关系,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一〕用作疑问代词.1.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二〕何:通“呵〞,喝问.沛公大惊,日:"为之奈何"〔?鸿门宴?〕3.【乎】〔一〕用作语气助词.2.表现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4.【乃】〔一〕用作副词.1.表现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光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5.【且】〔一〕用作连词.1.妥协关系,尚且,还.①臣逝世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二〕用作副词.1.将,将要.且为之奈何〔?鸿门宴?〕③假设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6.【假设】〔一〕用作代词.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那么译为"你的".①假设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②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萧亚轩演唱会假设属:你们这些〕7.【所】〔二〕助词表现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一〕动词.2.认为,以为.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二〕介词.1.表被动,有时跟"所"联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对,向.①为之奈何〔?鸿门宴?〕〔三〕句末语气词,表现疑问或反诘.呢.①如morethanone的用法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9.【也】〔一〕句末语气词,⑴表现断定语气.张良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10.【以】连词.表现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动往往是后一动作行动的手腕或方法. 可译为"而"或省去.②樊哙侧其盾以撞.。
高一语文必修1、2文言文单元 知识点复习+练习 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2 文言文单元【单元说明】人教版必修1收录了三篇古代叙事散文,必修2收录了三篇古代抒情散文。
必修1所选的三篇课文都是古代记叙散文。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记述了公元前630年秦、晋两国围郑,郑大夫烛之武说服秦穆公,使秦国撤兵之事。
《左传》的作者用少量文字把这些复杂曲折的事件记叙得十分清楚。
这种精练的文笔很值得学习。
《荆轲刺秦王》节选自《战国策》,记叙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人物形象的刻画非常成功。
作者写荆轲,写得沉雄悲壮,叙事中有着很强烈的抒情笔触。
《鸿门宴》选自《史记》。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果。
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宴前斗争和宴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
必修2所选的课文都选的是古代抒情散文。
《兰亭集序》一文在学习时要抓住感情这根线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并科学地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此外,还要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并积累文中的名句,掌握“修、期、致、临、次、一”等词的多义性。
《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辞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作者的“志”,追求真情实景。
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
学习本文,要注意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和特殊用法,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了解本文骈散结合、文辞自然优美的写作特色。
《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是一篇情致优美的游记散文,同时寓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学习时,要理解掌握实词、虚词“焉、观、以、夷、观、之”,分析“于是、非常、险远、至于、幽暗昏惑”等古今异义词和活用现象。
我们要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
我们在学习古代散文(文言文)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文言文断句古文断句有其原则和规律,原则分为结构原则和意义原则,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 连辟公府不就C.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 大王来何操【答案】B【解析】“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是被动句A项定语后置句B项被动句C项判断句D项宾语前置句故选B2.下列每组画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固不如也沛公起如厕B.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 秦武阳色变振恐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D.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答案】C【解析】A项动词及赶得上动词到往B项语气词啊副词哪里C项通“震” 恐惧D项形容词足够动词值得故选C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曾祖珪历给事中委桂阳太守高尚其志居永兴之究山即询之所隐也②博通群书多识前代旧事名辈皆推许之甚为南阳刘之遴所重每相称述A. 卿操尚惇深文艺/该洽学优/而官自致青紫/古人相思/千里命驾/素心不昧/宁限城闉/存顾之深/荒惭无已B. 卿操尚惇深/文艺该洽/学优而官/自致青紫/古人相思/千里命驾/素心不昧/宁限城闉/存顾之深/荒惭无已C. 卿操尚惇深文艺/该洽学优/而官自致青紫/古人相思千里命驾/素心不昧/宁限城闉/存顾之深/荒惭无已D. 卿操尚惇深/文艺该洽学优而官/自致青紫/古人相思/千里命驾/素心不昧/宁限城闉/存顾之深荒惭无已【答案】B【解析】(1)“卿操尚惇深”意为“您的德操志尚宽宏厚道” 是指德操方面句意完整应在其后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文艺该洽”意为“经术博通” 是讲学术造诣方面句意完整应在其后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故选B【答案】A【解析】(2)A项征士古代指不出仕的隐士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私谥即为“靖节征士”【答案】B【解析】(3)B项“无论是王僧辩还是陈高宗都非常信任他都对他委以重任并经常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有误对他委以重任的是王僧辩经常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的是陈高宗【答案】(4)①他的曾祖许珪历任给事中被委任为桂阳太守他保持高尚志趣居住在永兴的究山究山就是许询隐居的地方②许亨博览通晓各种书籍广记前代旧事当时的名流都推重赞许他(许亨)很受南阳人刘之遴器重(刘之遴)常常称扬谈起他(的事情)【解析】(4)①历历任委被委任“高尚其志”为主谓倒装句他保持高尚志趣(或志趣高雅清远)“即询之所隐也”为判断句和省略句究山就是许询隐居的地方②博通博览通晓推许推重赞许“甚为南阳刘之遴所重”为被动句很受南阳人刘之遴器重相他(或他的事情)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2)“雁”是边塞诗中的重要意象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也有“归雁入胡天”这样的名句请说明两首诗中“雁”的不同内涵A. 诗的首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慷慨悲凉的行军图表现了边塞环境的荒冷艰苦凸显了边境生活条件的恶劣B. 颔联写眼前所见之景点出白雁行踪月色皎洁芦花摇曳光影闪动忽隐忽现给征人带来一丝抚慰C. “锦瑟”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暗示无论多么精致的琴瑟夜里也不能弹奏因为琴柱总被冻住无法调弦D. 尾句“犹”字精妙传神表明了征人离家之久漂泊之苦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E. 作者匠心独运诗题为“白雁” 却通篇不见一白字而“霜翰”“芦花”“月光”“冰柱”“皓首”无一不为“白”【答案】B, D【解析】(1)B项选项表述有误颔联刻画了记忆中的家乡美景与下联的荒凉之景作对比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D项“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有误“犹”为“还是”之意头发白了依旧在外戍守无法回家传神地表明离家时间之长在外漂泊的凄凉苦楚表达了因长期征戍而产生的苦闷思乡之情【答案】(2)《白雁》中的“雁”表达的是边塞环境的恶劣暗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战争的厌倦《使至塞上》中的“雁”是诗人以“雁”自比说自己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示(表达)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解析】(2)《白雁》中诗人以雁自比借孤独传信的白雁朝着南方飞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离群久”“犹未归”直抒胸臆表达了为国戍边的将士们有家难回、亲人分离的悲怆借此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使至塞上》中“归雁入胡天”的意思是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诗人把自己比喻成离群的大雁抒写了自己的漂泊感受表达了思乡的情怀透露出内心激愤抑郁的情感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5. (1)下面对“文化自觉”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5.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5.(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对其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B. 文化自觉的要义就是费孝通先生所概括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C. 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或国家选择、吸纳、同化不同系统的文化成分将其变成自己的构成性要素的过程D. 文化自觉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封闭的概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其内容要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日益丰富发展而不断改变【答案】C【解析】(1)C.文章提到“文化变迁或发展说到底就是选择、吸纳、同化不同系统的文化成分将其变成自己的构成性要素的过程” 而非“文化自觉”【答案】D【解析】(2)D.文章提及“这本身便是中国社会‘文化自觉’的一个标志和反映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重要内容之一” 强调“之一” 而非全部【答案】A【解析】(3)A.说法过于绝对6.(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齐梁诗风绮靡只以“轻艳”为贵这种诗歌在盛唐诗人看来是缺少兴象的B. 诗歌赋咏事物常分作叙述和造境叙述为赋事造境须写景咏物则为兴象C. 古人称六朝山水诗为摹山范水是因其纯粹地描摹景物缺乏主观情感的融入D. 晋宋以前古代诗歌以抒写情事为主物象虽居附属地位但与情事浑然一体【答案】C【解析】(1)C项“六朝山水诗”范围过广原文第四段是说“但六朝的山水诗多为纯粹地描摹景物古人称为摹山范水” 不能将其范围扩大到六朝所有的山水诗【答案】D【解析】(2)D项“依次谈到兴象说的提出、特征及发展”无中生有原文第四段只提到“古代诗歌艺术的发展” 没有谈到“兴象说的发展”【答案】B【解析】(3)A项“古典诗歌在艺术上就是不成熟的”于文无据原文第一段说“兴象说的提出标志着古典诗歌艺术的成熟” 从中得不出选项中的结论C项“已经意识到当时山水诗、咏物诗缺乏主观情感的问题”无中生有从原文中看不出刘勰已意识到相关问题D项“只有学习唐诗景与情会、宋诗景与意融的经验当代诗词才……”错误前后两句不构成条件关系原文最后一段为“但是宋诗也并非缺乏形象思维宋代诗人于兴象之美的创造规律仍是很重视的只是唐诗兴象多为景与情会宋诗兴象之妙多在景与意融这两种手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故选B7.(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7.(2)初入东风鱼头馆柳月芳为什么“百感交集”?请简要分析7.(3)请探究小说以“人民的鱼”为标题的深刻用意A. 小说开篇道出“鱼的末日” 与之对应恰是人的“春节临近” 在悲喜始末之间隐含着作者对生态保护的思考与追求B. 小说善用对比刻画人物例如居林生“最反感别人送年货” 但收到的鱼“腥一条街了” 柳月芳“不瞒了”终究还是瞒了C. 小说最后描写居强的女朋友“喝汤”评诗的场景既突出鱼头汤的美味也留下较为丰富的阅读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D. 小说叙述视角灵活多变既有旁观者的客观中立又有当事人的敏感与亲切叙述语言寓庄于谐机智幽默含义隽永【答案】A【解析】A【解析】“对生态保护的思考与追求”赏析错误【答案】(2)①被张慧琴的真情所打动②为自己一直拒绝的歉疚③对两个家庭今昔的感慨【解析】略【答案】(3)①“人民”是群体概念“人民的鱼”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②“人民”由“送鱼”到用鱼创造财富与幸福反映了时代变迁与观念革新③不同的“人民”最终因为“鱼”实现了平等寄托了作者美好的人文理想【解析】略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1)文段中画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各项没有使用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中包含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8.(3)文中第一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类型并把修改好的正确句子写出来A. 方寸之间B. 雕虫小技C. 炉火纯青D. 履行【答案】D【解析】(1)D项应该为“践行” ①意思不同履行执行、实践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并行动践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②侧重点不同履行仅强调完成的结果践行着重完成过程的艰辛行动包含艰难完成的意味【答案】B【解析】(2)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B【答案】(3)病因类型搭配不当修改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解析】(3)画线句子中“高树”与“价值原色”动宾不搭配“展现”与“市场风尚”动宾不搭配“擦亮”与“时代精神”动宾不搭配应修改为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9.(1)《老人与海》中老人打渔的生涯实际上就是_______________的象征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是_______________之争9.(2)《老人与海》结尾“曼诺林送来了热咖啡并告诉老人以后和他一起出海” 表明了_______________9.(3)《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中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依靠的是_______________的计谋9.(4)人们将办事不成功称为“走麦城” 该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请简述这个故事【答案】(1)人生, 强者与强者【解析】(1)象征主义的手法是《老人与海》的最大特色老人打渔的生涯实际上就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就是强者与强者之争【答案】(2)曼诺林在老人勇斗大鱼及群鲨而威武不屈的精神感召下决心以老人为榜样并回到老人的身旁【解析】(2)《老人与海》中老人此前每天都一无所获被小孩的父亲看作背运而结局中老人筋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鱼骨架虽然老人在与鲨鱼的较量中失败了但老人所展现出来的坚强不屈的“硬汉”精神却令人敬佩曼诺林正是受到这种精神的感召才回到老人身边【答案】(3)法正【解析】(3)《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中法正为黄忠献“反客为主”之计斩了夏侯渊【答案】(4)关羽与东吴大将吕蒙在荆州交战大败退守麦城由于兵少粮尽关羽不得不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关羽想走小路部下担心有埋伏可是关羽自恃勇力不听劝告果然遇到伏兵寡不敌众最终关羽父子遭擒被杀【解析】(4)《三国演义》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麦城之战结合名著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即可。
人教版高中文必修一第2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文必修一第2单元基础知识梳理4 烛之武退秦师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氾南( ) 佚之狐( ) 夜缒( )阙秦( ) 共其乏困( ) 戍之( )杞子( ) 逢孙( ) 失其所与( )【答案】 fán yì zhuì quē ɡōnɡ shù qǐ Pánɡ yǔ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秦伯说,与郑人盟( )4.失其所与,不知( )【答案】 1.“已”同“矣” 2.“共”通“供”,供给 3.“说”通“悦” 4.“知”通“智”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若2.微3.许4.鄙5.焉6.之7.以【答案】 1.连词,假如 代词,你 动词,好像 2.动词,没有 副词,稍微 形容词,轻微,轻轻 3.动词,答应,听从 动词,赞同 数词,左右,上下,表约数 名词,表处所 4.名词,边远的地方 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把……当做边邑 形容词,浅陋 5.语气词,表陈述 疑问副词,为什么 疑问代词,哪里 兼词,在那里 6.代词,代秦军 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动词,到 7.连词,因为 介词,把 连词,表目的,来 介词,把 介词,用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夜缒而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朝济而夕设版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既东封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晋军函陵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5.与郑人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6.越国以鄙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8.若不阙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9.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0.共其乏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1.邻之厚,君之薄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2.因人之力而敝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 1.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 2.名词作状语 在早上,在晚上 3.名词作状语 在东边 4.名词作动词 驻军 5.名词作动词 结盟 6.名词作动词把……当做边邑 7.动词作名词 恩惠 8.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减少,侵损,削减 9.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灭亡 10.形容词作名词 缺少的东西 11.形容词作动词 变雄厚,变薄弱 12.形容词作动词 损害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请客的主人。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梳理一、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已”同“矣” ) 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应、供应。
读gōng)秦伯说 ( “说”通“悦”,快乐) 失其所与,不知 ( “知”通“智”,理智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快乐,喜爱。
今天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振”,通“震”,惧怕。
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忽然。
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 ( “要”通“邀” )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旦日不行不蚤来谢项王 ( “蚤”通“早” ) 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 “郤”通“隙”)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 “坐”通“座”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假如不这样 )二、解说以下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1、若舍郑认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 款待过客 ) 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来往。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古义:缺乏的东西。
今义:疲惫。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军以贫寒来归丹古义:穷途末路。
今义:贫困。
6、樊将军仰天叹气流涕曰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包庇两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9、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10、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域。
今义:指山东省。
11、备他盗进出与特别也古义:不测的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12、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北地域。
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13、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南地域。
今义: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14、庄则入为寿古义:敬酒。
今义:长寿。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古义:小人的谗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总结一、文学常识1.《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春秋》而作。
它记述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战国策》又称《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由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
全书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叙述了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众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写人记事真切、生动,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3.《史记》为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其中本纪12篇,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30篇,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70篇,记述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10篇,记载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8篇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它不仅是一部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代表了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通假字(解释加点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____,________)2.共.其乏困(通____,________)3.秦伯说.(通____,________)4.失其所与,不知.(通____,________)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____,________)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___,________)7.秦王还.柱而走(通____,________) 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__,________)9.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10.要.项伯(通____,________) 11.不敢倍.德(通____,________)12.不可不蚤.来(通____,________) 13.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__,________)14.因击沛公于坐.(通____,________)四、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1.行李...(古义:__________)..之往来(古义:_______________)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_______)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__________)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_______________)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7.樊於期偏袒..执兵(古义:_______ ___)..扼腕而进(古义:_____________) 8.诸郎中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_______________) 10.断其左股.(古义:_______________)11.沛公居山东..(古义:______________)..时(古义:_______________)12.约为婚姻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古义: _____________)..也(古义:__________) 14.将军战河北15. 而伤长者..之意(古义:_______________)1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秦王购.之金千斤(古义:______________)五、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邻之厚.,君之薄.也()4.越国以鄙远..(;)5.朝.济而夕.设版焉()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7.函.封之() 8.又前.而为歌曰()9.乃朝服..,设九宾() 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11.使使以闻.大王() 12.箕踞..以骂曰()13.其人居远.() 14.皆白衣冠...以送之()15.进兵北.略地() 16.群臣怪.之()17.籍.吏民()18.范增数目.项王()19.刑.人如恐不胜() 20.道.芷阳间行()21.沛公欲王.关中() 22.于是项伯复夜.去( )23.吾得兄.事之() 24.日夜..望将军至()25.常以身翼.蔽沛公() 26.头发上.指()27.项伯杀人,臣活.之() 28.从.百余骑()29.素善.留侯张良() 30.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六.一词多义(解释词义与用法)1、鄙①越国以鄙远()②蜀之鄙有二僧()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④北蛮夷之鄙人()2、敝①因人之力以敝之()②敝人()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④敝帚自珍()3、兵①不得持尺兵()②不及召下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④斩木为兵,揭竿为旗()4、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高中人教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练习(含答案)
高中人教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练习(含答案)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失其所与,不知( )3.无能为也已( )4.秦伯说(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带的包裹古义:________________3.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__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许公曰:“……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杂然相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3.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越国以鄙远( )3.既东封郑( )4.与郑人盟( )5.既东封郑( )6.越国以鄙远(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寡人之过也。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参考答案[1]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参考答案一.通假字1.(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通“供”)3.(说,通“悦”)4.(知,通“智”)5.(“反”通“返”,返回)6.(“振”通“震”)7.(“还”通“环”,绕)8.(“卒”通“猝”,突然)9.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10. (“要”通“邀”,邀请)11.(“倍”通“背”,背叛的意思)12. (“蚤”通“早”)13. (“郤”通“隙”,隔阂、嫌怨)14. (“坐”通“座”,座位)15.(“说”同“悦”,喜欢、高兴。
)16.(“以”通“已”,已经。
)17. (“庭”通“廷”,朝堂。
)18. (“见”通“现”,出现。
)二.古今异义1.(古义:出行的人)2.(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古义:那人)4. (古义)眼泪5. (古义)礼品6. (古义)走投无路7.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8. (古义)宫廷的侍卫9.投击10. (古义)大腿11.古义:崤山以东12.古义:结为儿女亲家13.古义:不同一般的事14.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15.古义:品德高尚之人。
今义:年长之人。
16.古义:对待。
今义:遇到。
17、古义:刻毒,今义:与“浅”相对。
18、古义:悬赏,重金征求。
今义:买。
19.古义:拿、举三.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2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3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4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5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6(“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 7(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8 (前:名词当动词,上前)9 (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10(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11(闻:使动用法,使……听到)12 (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13 (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14 (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15(北:名词当状语,向北)16(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17 (造户籍册或登记)18 (使眼色)19 (用刀割刺)20 (取道)21(称王)22 (连夜)23 (象对待兄长那样)24 (每日每夜)25(像翅膀那样)26(向上)27(使……活)28(使……跟从)29(交好)30(使……停止,制止)四、一词多义1、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边远的村邑③鄙陋鄙俗④轻贱⑤鄙薄轻视⑥自谦之词⑦鄙陋鄙俗2、敝:①损害,衰败②谦词③疲惫④坏,破旧3、兵: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④兵器武器⑤兵器武器⑥用兵的策略4、辞:①推辞②告辞③古代的一种文体④辞别告别离开⑤审讯审问⑥言词、话5、顾:①但,只是,不过②回头③探望,拜访④考虑⑤反而,却⑥顾念⑦回头6、见:①召见②表被动③会见④现,露⑤引见,使……见⑥看见的东西⑦见识,见解⑧表被动⑨偏指动作一方,我7、举:①全②举起③尽④举行发动⑤推荐推举⑥ 攻下,占领⑦ 拿⑧举起抬起⑨全都8、穷:①(尽,完)②(穷尽,完结)③(困窘,处境困难)④(穷尽)⑤(尽头)9、若:①(如果)②(及、比得上)③(好像)④(你)⑤(你们)⑥(相似)⑦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⑧这、这样10、胜:①(禁得起,受得住)②(尽、完)③(尽、完)④(胜过、超过)⑤(优美、美好)11、说:①(讲述,谈说)②(言论,说法,主张)③(劝说,说服)④(喜欢,高兴)⑤(古代一种文体)⑥(陈述)12、微:①(如果没有)②(身份低微)③(暗暗地)④(略微)⑤(微妙,深奥)⑥(隐蔽,不显露)⑦(偷偷地,暗暗地)五、重点词1. 还2.已经3.况且4.(渡河)5.希望6.(夺取)7.(希望)8.(沾湿)9.(赠送)10.(并排)11.(稍微)12.(举起)13.(犒劳)14.(估计)(抵挡)15.(怎么)16.(料想)17.(分开)18.(值得)19.(私下)也20.(正赶上,恰巧)六.解释下列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1.①因为,连词;②拿,用,介词;表目的,③来,连词;④表结果,用来,连词;⑤⑥把,介词2.①语气助词;②怎么,疑问副词③哪里,疑问代词。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整理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复习一、文学常识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作者已不可考。
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篇。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
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二、通假字1.《烛之武退秦师》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秦伯说(“说”通“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2.《荆轲刺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辞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
奉,两手捧着。
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震”,害怕。
图穷而匕见“见”,通“现”,出现,显露出来。
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高考语文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失其所与,不知()3. 无能为也已()4. 秦伯说()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__________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2.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3.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6.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其好游者不能undersetcdot穷也穷走到尽头B. 独其为undersetcdot文犹可识曰“花山”文文字C. 则或undersetcdot咎其欲出者咎罪过过失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undersetcdot相之相辅助帮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罪过过失”错误应该译为责怪句意有的人就责怪那个想要出来的人故选C.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B. “智取生辰纲”“倒拔垂杨柳”“景阳冈打虎”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均出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C. 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样式D. 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迁的《史记》为纪传体【答案】A【解析】A项“射者中弈者胜”的“射”指宴饮时一种“投壶”的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六艺”中的“射”指射箭技术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5分共计90分)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婴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吏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秦昭王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孟尝君“善养士”的一组是①孟尝君舍业厚遇之②献遗其亲戚③取所献狐白裘至④孟尝君客无所择⑤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⑥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A. ①②④B. ①③⑤C. ②④⑤D. ①②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分析能力首先审题把握对象及其特点“孟尝君”是对象“善养士”是特点然后再分析所给的句子采取排除的方法“孟尝君舍业厚遇之”“献遗其亲戚”“孟尝君客无所择”都是表现孟尝君”善养士” ③“取所献狐白裘至”是孟尝君门客所为○“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 这是写孟尝君为没有狐裘献给昭王宠妾而发愁问遍了宾客谁也想不出办法●“及孟尝君有奏难卒此二人拔之” 这是说孟尝君在奏国遭到劫难终于靠着这两个人解救了他这是说明孟尝君招宾客不分人等的做法这三个句子与孟尝君“善养士”无关故选A.4.(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叩其次即以名世对左右闻者无不代公股栗而上亦不以此罪公②故公再入专务韬默及踰年身殁上出前后三章付内阁4.(5)李光地在为官任职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A.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B.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C.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D.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子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答案】D【解析】根据句意断句“传谕”的对象是“安溪公” 排除AB 应在“每作书”后断句故选D 内侍李玉传皇帝指示给安溪公说“朕初学书法时每下笔写时同时分析缘由每次写字”【答案】B【解析】B.“清代桐城古文派的代表作家有张溥、姚鼐”有误桐城派还有一个代表作家是刘大櫆【答案】C【解析】C.“在三藩作乱时向皇帝献《入闽策》原文为“盖由三藩播乱时以蜡丸献《入闽策》以编修擢内阁学士” 安溪公正好在家【答案】①(皇帝)询问方苞之后(还有哪些古文家)(李光地)就用戴名世回答然而皇帝也并没有因此惩罚他②所以李光地再入朝就只求隐匿沉默李光地去世交给内阁【解析】①叩询问其次方苞之后(还有哪些古文家)罪作动词译文(皇帝)询问方苞之后(还有哪些古文家)周围听到的人没有不代他感到恐惧得两腿发抖的②再二次韬默隐匿沉默过了一年之后译文所以李光地再入朝等过了一年以后皇帝拿出了他前后所进三篇奏章【答案】①敢于谏言不曲意逢迎敢为同僚说话③出世不张扬懂得收敛锋芒应对自如知人善任参考译文康熙己亥秋九月有客来看望我极力毁谤毁谤的话也侵损到了我唉只是遭遇有幸有不幸回忆癸巳夏四月供奉南书房皇上召编修沈宗敬到太阳下山到了傍晚(晡引申为傍晚)沈宗敬的父亲沈荃陪侍他就指出其中的问题到现在未尝不想起沈荃的帮助如果自以为是而厌恶正直之言引以为戒了英明果断、九卿不敢提出意见所以皇上对他颇为放心皇上单独留安溪公在南书房说话能有一段时间戴名世因为《南山集》而下狱官员建议判他车裂灭族他日皇上说“自从汪霦死后”安溪公说“只有戴名世案内的方苞能(安溪公)就以戴名世回答但是皇上也没有因为这个而怪罪他案件很长时间不能决断不久又下令诛杀其妻儿他跟皇上说的话比较隐秘根据我所听见的情况来看难道有世上那些曲意逢迎取悦君王之意吗?然而众人大多讥讽他责骂更是厉害安溪公正好在家三藩平定后忌恨的人就说安溪公一开始本就怀有贰心所以不能不有所敷衍应酬就常常闭门谢客由此合力排斥异己然而早晚入对(他应答的)只有惟《尚书》《周易》及朱子之书中的道理无论是否安溪公所熟知的其中实际情况皆可查验而忌恨者先攻击安溪公所荐举的人于是扬言安溪公仰仗皇上恩宠如果没有皇上对安溪公的深度信任所以安溪公二次入朝为官等到过了一年去世之后然后才知安溪公才到朝廷唉他对于时事也无所补救这就是古之君子难于用世!【解析】原文说到“公因奏对曰‘此即成汤改过不吝之心也苟自是而恶直言故上委心焉” 从不曲意迎合’叩其次左右闻者无不代公股栗在皇帝感慨没有回写古人的人才之时、方苞两个有罪之人敢为同僚说话原文说到“及得君既专所往还及显然荐达者无多人”闭门谢客原文说到“然公方柄用时上所诹度他熟读经书原文说到“而一时海内所号为廉吏皆得安于其位反映其为官清廉答案(1)D(2)B(3)C(4)①(皇帝)询问方苞之后(还有哪些古文家)(李光地)就用戴名世回答然而皇帝也并没有因此惩罚他②所以李光地再入朝就只求隐匿沉默李光地去世交给内阁(5)①敢于谏言不曲意逢迎敢为同僚说话③出世不张扬懂得收敛锋芒应对自如知人善任参考译文康熙己亥秋九月有客来看望我极力毁谤毁谤的话也侵损到了我唉只是遭遇有幸有不幸回忆癸巳夏四月供奉南书房皇上召编修沈宗敬到太阳下山到了傍晚(晡引申为傍晚)沈宗敬的父亲沈荃陪侍他就指出其中的问题到现在未尝不想起沈荃的帮助如果自以为是而厌恶正直之言引以为戒了英明果断、九卿不敢提出意见所以皇上对他颇为放心皇上单独留安溪公在南书房说话能有一段时间戴名世因为《南山集》而下狱官员建议判他车裂灭族他日皇上说“自从汪霦死后”安溪公说“只有戴名世案内的方苞能(安溪公)就以戴名世回答但是皇上也没有因为这个而怪罪他案件很长时间不能决断不久又下令诛杀其妻儿他跟皇上说的话比较隐秘根据我所听见的情况来看难道有世上那些曲意逢迎取悦君王之意吗?然而众人大多讥讽他责骂更是厉害安溪公正好在家三藩平定后忌恨的人就说安溪公一开始本就怀有贰心所以不能不有所敷衍应酬就常常闭门谢客由此合力排斥异己然而早晚入对(他应答的)只有惟《尚书》《周易》及朱子之书中的道理无论是否安溪公所熟知的其中实际情况皆可查验而忌恨者先攻击安溪公所荐举的人于是扬言安溪公仰仗皇上恩宠如果没有皇上对安溪公的深度信任所以安溪公二次入朝为官等到过了一年去世之后然后才知安溪公才到朝廷唉他对于时事也无所补救这就是古之君子难于用世!5.(1)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与例句画线词的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使使以闻大王5.(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5.(4)下列句子中属于荆轲取信于秦王的原因的一组是()①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②谨斩樊於期头③举国为内臣④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⑤见燕使者咸阳宫⑥献燕之督亢之地图⑦燕王拜送于庭5.(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持千金之资币物资币钱帛财物B. 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借助帮助C. 不得持尺兵尺兵短小的兵器D. 诸郎中执兵郎中朝廷大臣【答案】A【解析】(1)B项假借宽恕C项尺兵任何兵器D项郎中帝王侍从官的通称职位很低相当于卫兵故选A【答案】B【解析】(2)例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说A项向上名词做状语B项使……断开动词的使动用法C项认为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上前名词做状语故选B【答案】B【解析】(3)B项“声调慷慨激昂”表述有误应为“声调悲凉”【答案】C【解析】(4)②③⑥⑦都属于荆轲取信于秦王的原因也就是说荆轲的这些做法让秦王信任了他而①是荆轲为了取信秦王做的努力④是荆轲为了掩盖秦武阳的胆小的做法⑤是秦王的行为故选C【答案】B【解析】(5)B项“厚遗蒙嘉”不是正面交锋6.(1)填空①沧浪亭亭名“沧浪”出自先秦民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表达了作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追求②《沧浪亭记》不仅写景状物还寄寓了作者内心的情感画线句描绘了沧浪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景物画面)的景色这种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景物特点)的景物让作者“形骸既适” 生发议论由此反思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到了“自胜之道”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古诗文中“诗人与自然的关系”通常表现为诗人情感与所描摹的景物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理解这种关系需要进行案例分析(2)请参照示例结合全文/诗分析材料二《饮酒·其八》中画线句的景情关系【示例】材料三澄澈明净的天空中群鸟翩然高飞消失在视线尽头一片孤云悠闲地漂浮着最后也不见踪影唯有眼前的敬亭山峰兀然矗立青翠可爱(描述景物画面)诗人借群鸟高飞、孤云远去后静寂空旷的环境勾勒出敬亭山的青峰历历与自己独坐的身影(概括景物特点)诗人不像鸟群和孤云一样越山而“去” 而是欣赏着山的静寂之美这是人不厌山山也不像鸟与云一样短暂易逝而是静默相伴这是山不厌人(分析景情关系)茫茫天地之中诗人与敬亭山默然相对如同友人一般似乎在进行灵魂交流表现了诗人独自向山而坐的清净闲适与情意悠然(分析与概括情感)6.(3)仿照对《独坐敬亭山》的分析根据提示信息填空《独坐敬亭山》中诗人与敬亭山互相凝望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将自然视为性灵之物彼此深情对话在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①《沧浪亭记》中作者驾船游湖、饮酒啸歌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①__________________ 在《②__________》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句或概述皆可)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②《饮酒·其八》中诗人时常眺望挺拔的青松在凝霜萧瑟之时悬挂酒壶于树枝之上以表宽慰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④__________________ 在《⑤__________》中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句或概述皆可)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答案】(1)①远离俗世名利争夺在自然中净化自己, ②被竹林与小溪环绕光线与影子杂错, ③无人扰动自然环境清新, ④自己曾经在官场上的争斗, ⑤陶醉自然与世无争【解析】(1)①根据“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可知沧浪亭亭名表达了作者远离俗世名利争夺在自然中净化自己的追求②《沧浪亭记》中画线句不仅写景状物还寄寓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描绘了沧浪亭的景色这种无人扰动自然环境清新的景物让作者“形骸既适” 生发议论由此反思“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即自己曾经在官场上的争斗找到了“自胜之道” 陶醉自然与世无争【答案】(2)郁郁葱葱的林中一棵松树挺立在杂草间冷霜使力量不足的草木枯死而那松仍傲然直立出类拔萃平日并不起眼的松在艰苦环境下显出它的劲疾来诗人抒写了松树在任何环境下都坚守高洁本性始终挺立的情景松树无时无刻不秉持本性不放弃操守就如诗人陶渊明一般陶渊明不向官场低头决绝离开仕途守着心中的本性与节操过上了田园生活以青松自喻表达了坚守本性、本心的志向与自己高洁的情操【解析】(2)参照示例结合全诗分析《饮酒·其八》中画线句的景情关系郁郁葱葱的林中一棵松树挺立在杂草间冷霜使力量不足的草木枯死而那松仍傲然直立出类拔萃平日并不起眼的松在艰苦环境下显出它的劲疾来(描述景物画面)诗人抒写了松树在任何环境下都坚守高洁本性始终挺立的情景(概括景物特点)松树无时无刻不秉持本性不放弃操守就如诗人陶渊明一般陶渊明不向官场低头决绝离开仕途(分析景情关系)守着心中的本性与节操过上了田园生活以青松自喻表达了坚守本性、本心的志向与自己高洁的情操(分析与概括情感)【答案】(3)①人在自然中闲适畅游乐于其中享受自然美景, ②赤壁赋, 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④以自然之物自比寄托其品性与追求, ⑤爱莲说, 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解析】(3)解答本题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沧浪亭记》与《饮酒·其八》中展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结合日常积累作答即可《沧浪亭记》中作者驾船游湖、饮酒啸歌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在自然中闲适畅游乐于其中享受自然美景在《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饮酒·其八》中诗人时常眺望挺拔的青松在凝霜萧瑟之时悬挂酒壶于树枝之上以表宽慰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自然之物自比寄托其品性与追求在《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7.(1)《史记》中的“列传”主要记载的是________7.(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纵其父而还自\underset\cdot系焉()(2)子其\underset\cdot治事矣()(3)不\underset\cdot私其父()7.(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7.(4)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7.(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2)废法纵罪非忠也7.(6)用文中的语言概括“循吏”的主要特征7.(7)节选的文字在塑造人物时用了不同的描写手法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解析】【答案】(1)拘囚、拘押(2)管理(3)偏袒【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1)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我们)老百姓将来要依附谁呢?(2)废弛法度、放纵罪行不是忠于君王的表现【解析】【答案】奉职循理【解析】【答案】子产对比、侧面描写石著述录其言行的正面描写【解析】8.(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各句中加括弧的字与“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的“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8.(3)下列各句与“上不我用”的句式相同的一句是()8.(4)“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一句的意思是()8.(5)下列四组句子都没有表现萧何重视韩信的一项是()①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②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③上大怒如失左右手④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⑤顾王策安所决耳8.(6)从上下文看“王欲召信拜之”表现了刘邦()A. 信undersetcdot度何等已数言上度估计B. 不及以undersetcdot闻自追之闻听说C. undersetcdot若亡何也若你D. 王undersetcdot素慢无礼素一向【答案】B【解析】【答案】D【解析】【答案】B【解析】【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D【解析】。
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精校版)(含答案)(最新整理)
必修一第2单元文言文基础梳理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夫晋,何厌之有 ____通____,____2.失其所与,不知____通____,____3.日以尽矣____通____,____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____通____,____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通____,____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____通____,____7.卒起不意____通____,____8.秦王还柱而走____通____,____9.要项伯____通____,____10.不敢倍德____通____,____11.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通____,____12.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通____,____1.厌 餍 满足 2.知 智 明智,聪明,读zhì 3.以 已 已经 4.陵 凌 凌辱 5.振 震 震慑6.奉 捧 捧着7.卒 猝 仓促,突然,读cù8.还 环 绕9.要 邀 邀请 10.倍 背 背叛 11.蚤 早 早 12.郤 隙 隔阂、嫌怨二、文言实词(一)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敢以烦执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可作动词或名词(2)若舍郑以为①东道主②①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②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物质上不富有(5)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可能,能够(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袒护(7)终已不顾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考虑,不照顾(8)诸郎中执兵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中医医生(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很(10)将军战河北①,臣战河南②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北省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南省(11)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1)办事的官吏,此处是对对方的敬称 (2)①把……作为 ②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3)出使的人 (4)不得志,走投无路 (5)可以用(它)来 (6)袒露一只臂膀 (7)不回头 (8)宫廷的侍卫 (9)意外的变故 (10)①黄河以北 ②黄河以南 (11)……的原因(二)填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焉用亡郑以陪()邻2.朝济()而夕设版()焉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唯()君图()之5.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7.失其所与()8.以()乱易()整,不武9.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10.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11.若属()皆且为所虏12.哙遂入,披()帷西向立13.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14.拔剑切而啖()之1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16.故()遣()将守关者17.坐须臾(),沛公起如()厕18.今闻购()将军之首19.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20.图穷()而匕首见21.愿大王少假借()之22.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1.增加;2.渡河 /防御工事;3.……之后/延伸、扩张;4.句首语气词:希望 /考虑;5.戍守 /于是;6.没有/达到 /依靠;7.结交、亲附;8.用 /改变;9.合力;10.料想;11.你们这些人;12.揭开;13.瞪眼 /竖起 /眼眶;14.吃;15.都是“尽”的意思;16.特意 /派遣;17.一会儿 /往,去;18.用重金收买。
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精校版)(含答案)
必修一第 2 单元文言文基础梳理一、通假字 (找出以下句中通假字并解说)1.夫晋,何厌之有____ 通 ____, ____ 2.失其所与,不知____通____ , ____3.日以尽矣____通 ____,____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____通 ____, ____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通 ____, ____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____通 ____,____7.卒起不意____通 ____,____8.秦王还柱而走____通 ____, ____9.要项伯 ____ 通 ____, ____10.不敢倍德____通 ____, ____11.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通 ____ , ____ 12.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通 ____, ____1.厌餍知足 2. 知智理智,聪慧,读 zhì 3.以已已经 4. 陵凌欺辱5. 振震震慑6. 奉捧捧着7. 卒猝仓促,忽然,读 cù8. 还环绕9. 要邀邀请10. 倍背背叛11. 蚤早早12. 郤隙隔膜、嫌怨二、文言实词(一)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 敢以烦执事..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 的人,可作动词或名词(2)若舍郑认为①东道主②.....①古义: ______________今义:认为②古义: ______________今义: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4)樊将军以贫寒来归丹..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物质上不富裕(5)能够解燕国之患..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可能,能够(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包庇(7)终已不管..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考虑,不照料(8)诸郎中执兵..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中医医生(9)备他盗之进出与特别也..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副词,很(10)将军战河北①,臣战河南②....①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河北省②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河南省(11)因此遣将守关者..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1)做事的官吏,此处是对对方的敬称(2) ①把作为②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 出使的人(4) 不得志,穷途末路(5) 能够用 ( 它 ) 来(6) 袒露一只臂膀(7) 不回头(8) 宫廷的侍卫(9) 不测的变故(10) ①黄河以北②黄河以南(11) 的原由(二 )填写出以下加点字的意思1.焉用亡郑以陪.()邻2.朝济()而夕设版()焉..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唯()君图()之..()之,乃()还5.使杞子、逢孙、杨孙戍..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7.失其所与().8.以()乱易()整,不武..9.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10.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11.若属()皆且为所虏..12.()帷西向立哙遂入,披.13.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14.()之拔剑切而啖.15.杀人如不可以举(),刑人如恐不胜.()16. 故()遣()将守关者..17.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18. 今闻购()将军之首.19. 樊将军以贫寒()来归丹..20. 图穷()而匕首见.21. 愿大王少假借.()之22.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1.增添 ;2. 渡河 / 防守工事 ;3. 以后 / 延长、扩张 ;4. 句首语气词 : 希望 / 考虑 ;5. 戍守 / 于是 ;6. 没有/达到 / 依赖 ;7. 结交、亲附 ;8. 用 / 改变; 9. 协力 ;10.猜想 ;11. 你们这些人;12. 揭开 ;13. 怒视 / 竖起 /眼眶 ;14. 吃 ;15. 都是“尽”的意思 ;16. 特地 / 差遣 ;17.一会儿 / 往,去; 18. 用重金收买。
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6分)(一)梳理文言知识。
1.请就以下选择题做出正确判断。
(10分)⑴下列加横线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阙秦(quē)忤视(wǔ)以飨士卒(xiǎng)以药淬之(cuì)B.卮酒(zhī)失其所与(yù)目眦尽裂(cì)朝济而夕设版焉(zhāo)C.玉玦(jué)参乘(shèng)共其乏困(gòng)夜缒而出(zhuì)D.刀俎(zǔ)戮力攻秦(lù)瞋目(chēn)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ū)⑵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B.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⑶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同舟共济 B.济世安民 C.赈灾济贫 D.无济于事⑷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行李之往来B.为之奈何人不敢与忤视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之意⑸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 B.焉用亡郑以陪邻C.使工以药淬之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⑹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⑺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C.其意常在沛公也 D.吾其还也⑻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很快就会被他俘虏了B.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来源:]D.(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沛公已经脱身离开,回到军营⑼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D.问征夫以前路(介宾后置,即“以前路问征夫”)⑽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级高一必修一第二单元古文知识梳理与检测班别:姓名:学号:一、翻译下面加点或划线的字词。
1.且贰.于楚也2.焉用亡郑以陪.邻3.君尝为.晋君赐.矣4.朝济.而夕设版焉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因.人之力而敝之7.失其.所与.,不知.;8.共其乏困9.秦伯说.10.何厌.之有?11.无能为也已.。
12.进兵北略.地13.诚.能得樊将军首14.秦王必说.见臣15.秦王购.之金千斤16.秦之遇.将军17.仰天太息流涕.18.顾.计不知所出耳19.秦王必喜而善.见臣20.既已,无可奈何21.乃为.装遣荆轲22.人不敢与忤.视。
23.而为.留待24.顷之未发25.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26.丹请.先遣秦武阳!27.既.祖.,取道。
28.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29....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30.不敢兴.兵以拒.大王31.比.诸侯之列32.荆轲奉.樊於期头函33.以.次进34.至陛.下35....前为谢.36.愿大王少.假借之37....发.图,图穷.而匕首见3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39.而乃.以手共搏之40.断其左股.41.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42.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43.轲自知事不就.44.左右既前,斩荆轲。
45.使子婴为.相46.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47.沛公居山东时48.素.善.留侯张良49.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50.具.告以事51.臣为.韩王送沛公52.亡.去.不义5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54.距.关55.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56.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57.君安.与项伯有故.?58.秦时与臣游.59.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60.君为.我呼入61.张良出,要.项伯。
6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63.秋毫不敢有所近6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65.岂.敢反乎6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67.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8.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69.不如因善遇...之。
70.令将军与臣有郤.71.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72.张良西向侍.73.范增数.目项王74.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75.因.击沛公于坐76.若属..皆且.为所虏。
77.请.以剑舞78.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79.披.帷西向立80.项王按.剑而跽81.客何为..者8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8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84....项王未有以应.85.樊哙从.良坐86.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87.如今人方为..刀俎88.乃.令张良留谢.。
89.会.其怒90.相去.四十里91.沛公则置.车骑92.持剑盾步走..93.道.芷阳间行.9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95.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96.再拜献大王足下97.闻大王有意督过之二、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词并翻译。
1.晋军函陵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邻之厚,君之薄也4.越国以鄙远5.朝济而夕设版焉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7.与郑人盟8.以乱易整,不武9.共其乏困10.阙秦以利晋11.烛之武退秦师12.进兵北略地13.於期乃前曰14.函封之15.太子迟之。
16.皆白衣冠以送之。
17.又前而为歌18.发尽上指冠19.使使以闻大王20.乃朝服21.群臣怪之22.前为谢23.沛公军霸上24.沛公欲王关中2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6.亡去不义27.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8.项伯杀人,臣活之。
29.吾得兄事之。
30.籍吏民,封府库31.于是项伯复夜去32.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3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34.范增数目项王35.常以身翼蔽沛公3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37.头发上指3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9.道芷阳间行40.若入前为寿三、判断下面特殊句式的类型;翻译加下划线的固定结构。
1.是寡人之过也2.以其无礼于晋3.且贰于楚也4.佚之狐言于郑伯曰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6.夫晋,何厌之有?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8.失其所与,不知。
9.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10.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1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12.而燕见陵之耻除矣13.取之百金14.以试人15.将奈何16.为之奈何17.荆轲有所待18.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19.嘉为先言于秦王曰20.给贡职如郡县21.燕王拜送于庭22.见燕使者咸阳宫。
23.使毕使于前24.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5.卒惶急无以击轲26.可以解燕国之患27.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28.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29.此天子气也30.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1.具告以事32.为之奈何33.孰与君少长34.长于臣。
35.所以遣将守关者36.使人言于项羽37.不然,籍何以至此38.项王、项伯东向坐39.范增数目项王40.若属皆且为所虏。
41.军中无以为乐42.今日之事何如43.大王来何操?44.我持白璧一双45.沛公安在?四、翻译下面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5.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6.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7.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8.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9.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10.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11.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1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13.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
14.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五、积累下面文学与文化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依孔子修订的鲁史大纲《春秋》创作的史书。
它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也是优秀先秦散文著作。
2、晋侯、秦伯:亚侯指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秦伯指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五霸另三霸为齐桓公、楚庄王,宋襄公。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4、寡人:寡德之人,古代诸侯王、君王对自己的谦称。
5、执事:办事的官吏,古代对对方的敬称。
6、封人:古官名,管理边境以及筑城的官。
7、盟:两国或两人以上相互约定协同办事称“盟”。
会盟时一般要举行杀生、歃血(会盟时饮牲畜的血或涂牲畜的血在口旁,以示诚信),并宣读盟书,向神发誓。
国家遇急难时,诸侯间临时约定会见,举行盟礼,共同约定,互相援助,称“会盟”。
《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编者是西汉末年的刘向。
记载了自春秋以后至秦统一天下约240年间,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全书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尤其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2.卿(1)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
卿相。
(2)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3)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
(4)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5)古代夫妻互称:卿卿。
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
3.足下:敬辞,对对方的尊称,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
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4. 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5.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变徵:故事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声,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7.九宾:古代外交上的隆重礼仪,即君王接见外国使者时由九个招待官员一次传呼接引来宾上殿。
8.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
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比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先秦时期,不会坐或是乱坐都属不懂礼仪的行为。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可能都是“正襟危坐”。
秦汉以前,除了礼仪性质的坐外,还有不少生活化的坐法,在非公开场合有蹲踞、箕踞等姿势。
蹲踞与箕踞相对舒适、自由,是古人较为随意的休息性姿势。
“蹲踞”是脚底和臀部着地,两膝上耸,就是“蹲着坐”。
根据河南安阳殷墟出土文物造型的分析,蹲踞、箕踞这两种比较生活化的坐法,其实是殷商时期东方夷人(今江苏、山东一带原居民)的坐法,与中原“文明”的安坐相比,自然显得原始、粗俗。
9.太子:又称王储、皇储或储君,是中国古代王朝中王位或皇位继承人的称谓。
自秦始皇开始,太子不再代称诸侯、外姓王及藩属王的储君;也是从此开始,太子又称皇太子。
据史书记载,中国的第一个太子是商朝的太丁(未即位),而第一个皇太子则是嬴胡亥(秦二世)。
需要说明的是:太子,一般是帝王之子,但也不一定,特殊情况也有很多。
10.郎中:战国时为宫廷的侍卫。
《鸿门宴》一、人物称谓(古人的称谓比较复杂,有直称姓名的;有称字、称号、称谥号的;有称籍贯的。
)1、封号加姓名的,如“留侯张良”,留,古地名,刘邦得天下后,封张良为“留侯”。
“沛公”,文中用以称刘邦,是因为公元209年,刘邦响应陈涉起义于沛,被立为“沛公”。
2、有称官职加姓名的,如“左司马曹无伤”、“左尹项伯”、“都尉陈平”等。
3、尊称,“君”“公”“君安与项伯有故?”“公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4、谦称,“项伯杀人,臣活之”5、贱称,“竖子”“竖子不足与谋”,表示责骂轻蔑。
二、官职左司马:掌管军政事务的官员。
左尹:地位仅次于令尹(春秋时楚国的最高官职,掌管军政大权,战国时相当于丞相),为楚国之卿,是令尹的左右手。
都尉:是职位仅次于将军的武官。
《陈涉世家》中“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鸿门宴》中“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骖乘:也叫车右,其任务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
三、坐次(1)坐席在古代礼仪中,坐次是非常讲究的,一般来说,“宾主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意思是,室中和堂(朝堂)上的坐次是各不相同的,室中是“宾主位,东西面”,堂中是“君臣位,南北面”,所以又有“南面称孤,北面称臣”的说法。
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
(2)古代“座次”问题: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
“位在廉颇之右”2、车骑:由以左为尊。
“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