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学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时候我们在干校”
1.“文革”中的干校不是培养干部的学校,而是党政机关干部、
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的场所。
2. 钱氏夫妇都在自己59岁那年(钱1969,杨1970)下放到河南
罗山县(不久迁往息县东岳,最后到明港)的“五七干校”。
3.钱钟书在干校当通讯员,每天到镇上邮电所取回函电时要路过
干校菜园。杨绛在干校菜园劳动,两人相距不远,但只能在菜园相遇时说几句话。
在这次运动里,如同在历次运动里,少不了三类人。假如要写回忆的话,当时在运动里受冤枉、挨批斗的同志们也许会来一篇《记屈》或《记愤》。至于一般群众呢,回忆时大约都得写《记愧》:或者惭愧自己是糊涂虫,没看清“假案”、“错案”,一味随着大伙儿去糟蹋一些好人;或者(就像我本人)惭愧自己是懦怯鬼,觉得这里面有冤屈,却没有胆气出头抗议,至多只敢对运动不很积极参加。也有一种人,他们明知道这是一团乱蓬蓬的葛藤帐,但依然充当旗手、鼓手、打手,去大判“葫芦案”。不过,他们很可能几步记忆在心,也无愧怍于心。
——引自钱锺书《<干校六记>小引》
“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
(1966年)我们几个月后就照发工资,一年之后(1967年),两人相继“下楼”——即走出“牛棚”。但我们仍是最可欺负的人。我们不
能与强邻相处,阿瑗建议“逃走”;我们觉得不仅是上策,也是惟一的出路。我们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九日逃到北师大,大约是下午四时左右。
——摘自杨绛《我们仨》
“你还有钱吗?”
(一九六六年)八月间,我和钟书先后被革命群众“揪出来”,成了“牛鬼蛇神”。阿瑗(杨绛女儿)急要回家看望我们,而她属“革命群众”……她说,现在她领工资了,每月除去饭钱,可省下来贴补家用。我们夫妻双双都是“牛鬼蛇神”,每月只发生活费若干元,而存款都已冻结,我们两人的生活费实在很紧。阿瑗强忍住眼泪,我看得出她是眼泪往肚里咽。看了阿瑗,我们直心疼。
——摘自杨绛《我们仨》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6年,钱56岁,杨55岁。
8月9日,杨绛被戴高帽子,名目是“资产阶级学者”,不久就升级为和钱钟书一样的“资产阶级学术权威”。此后被编入了“牛鬼蛇神”组成的劳动队,杨绛专职是打扫女厕所。
8月29日,杨绛被剃成“阴阳头”(即剃光半个头)。她只得戴上一个自制的假发,大暑天闷热不堪。这几个月里,劳动、陪斗、写交代、作检讨、挨批斗、听训斥,成了杨绛全部生活内容。
1967年,钱57岁,杨56岁。
5月16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所属各所规定“牛鬼蛇神”今后待遇:一、不发工资,每月只发生活费;二、每天上班后,身上挂牌,牌上写明身份和自己招供并经群众审定的罪状;三、组成劳动队,由“监管小组”监管劳动。钱钟书的任务是打扫院子。
1969年,钱59岁,杨58岁。
社科院各所的知识分子,都在接受“工人、解放军宣传队”的“再教育”,钱氏夫妇亦在其列。11月11日,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省罗山县(后迁到息县东岳、明港)的“五七干校”。
1970年,钱60岁,杨59岁。
6月,女婿王得一被逼交出实际并不存在的“五·一六分子”名单,王得一不肯捏造名单害人,含冤自杀7月12日,杨绛动身来干校。
1972年,钱62岁,杨61岁。
3月,作为第二批“老弱病残”人员,钱钟书和杨绛一同回到北京。因强邻难与相处,不得已暂居一间办公室,直到19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