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金铜仙人辞汉歌

唐 李贺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⑴,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⑵,欲立致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⑶。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⑸,夜闻马嘶晓无迹⑹。

画栏桂树悬秋香⑺,三十六宫土花碧⑻。

魏官牵车指千里⑼,东关酸风射眸子⑽。

空将汉月出宫门⑾,忆君清泪如铅水⑿。

衰兰送客咸阳道⒀,天若有情天亦老⒁。

携盘独出月荒凉⒂,渭城已远波声小⒃。

注释

⑴魏明帝:名曹叡r u ì

,曹操之孙。青龙元年:旧本又作九年,然魏青龙无九年,显误。元年亦与史不符,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公元237年(魏青龙五年)旧历三月改元为景初元年。

⑵宫官:指宦官。牵车:一作“舝x i á

车”。舝,同“辖”,车轴头。这里是驾驶的意思。捧露盘仙人:王琦注引《三辅黄图》:“神明台,武帝造,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⑶潸然泪下:《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注引《汉晋春秋》:“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铜人)或泣,因留于霸城。”

⑷唐诸王孙:李贺是唐宗室之后,故称“唐诸王孙”。

⑸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刘郎:指汉武帝。秋风客:犹言悲秋之人。汉武帝曾作《秋风辞》,有句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⑹“夜闻”句:传说汉武帝的魂魄出入汉宫,有人曾在夜中听到他坐骑的嘶鸣。

⑺桂树悬秋香:八月景象。秋香:指桂花的芳香。

⑻三十六宫:张衡《西京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土花:苔藓。

⑼舝:一作“牵”。千里:意长安汉宫到洛阳魏宫路途之远。

⑽东关:车出长安东门,故云东关。酸风:令人心酸落泪之风。

⑾将:与,伴随。汉月:汉朝时的明月。

⑿君:指汉家君主,特指汉武帝刘彻。铅水:比喻铜人所落的眼泪,含有心情沉重的意思。

⒀衰兰送客:秋兰已老,故称衰兰。客指铜人。咸阳:秦都城名,汉改为渭城县,离长安不远。咸阳道:此指长安城外的道路。

⒁“天若”句:意谓面对如此兴亡盛衰的变化,天若有情,也会因常常伤感而衰老。

⒂独出:一说应作“独去”。

⒃渭城:秦都咸阳,汉改为渭城县,此代指长安。波声:

指渭水的波涛声。渭城在渭水北岸。

译文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里埋葬的刘郎,好像秋风过客匆匆而逝。

夜里曾听到他的神马嘶鸣,天亮却杳无踪迹。

画栏旁边棵棵桂树,依然散发着深秋的香气。

长安城的三十六宫,如今却是一片苔藓碧绿。

魏国官员驱车载运铜人,直向千里外的异地。

刚刚走出长安东门,寒风直射铜人的眼珠里。

只有那朝夕相处的汉月,伴随铜人走出官邸。

怀念起往日的君主,铜人流下如铅水的泪滴。

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

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独出长安的盘儿,在荒凉的月色下孤独影渺。

眼看着长安渐渐远去,渭水波声也越来越小。

赏析

《金铜仙人辞汉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因病辞职由京赴洛途中所作的一首诗。此诗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来抒发诗人的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全诗设想奇特,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词句奇峭,而又妥帖绵密。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特别是其中“天

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已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金铜仙人辞汉歌》诗中的金铜仙人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此诗所抒发的是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诗共十二句,大体可分成三个部分。前四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结果,还是像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尽管他在世时威风无比,称得上是一代天骄,可是,“夜闻马嘶晓天迹”,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不过是偶然一现的泡影而已。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可贵精神。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四句是第一个层次,借金铜仙人的“观感”慨叹韶华易逝,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为“客”,表现了李贺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精神。中四句为第二个层次,用拟人化手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的酸苦惨凄情态,亡国之痛和移徙之悲跃然纸上。特别是“酸”、“射”两字,把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完全揉和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末四句为第三个层次,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因愁苦而“衰”);“天若”一语,设想奇伟,意境辽远,感情深沉,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双”;末联进一步描述了金铜仙人恨别伤离,不忍离去,而又不能不离去的情怀,感人至深。

“夜闻”句承上启下,用夸张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

无常。它是上句的补充,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也为下句展示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必要的铺垫。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此时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以上所写是金铜仙人的“观感”。金铜仙人是汉武帝建造的,矗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围”(《三辅故事》),异常雄伟。公元233年(魏明帝景初元年),它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习凿齿《汉晋春秋》说:“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即铜人)或泣,因留霸城。”李贺故意去掉史书上“铜人重不可致,留于

霸城”(《三国志》注引《魏略》)的情节,而将“金狄d í

或泣”的神奇传说加以发挥,并在金铜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物和人、历史和现实便融为一体,从而幻化出美丽动人的艺术境界来。

中间四句用拟人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金铜仙人是刘汉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见证人”,眼前发生的沧桑巨变早已使他感慨万端,神惨色凄。而自己又被魏官强行拆离汉宫,此时此刻,兴亡的感触和离别的情怀一齐涌上心头。“魏官”二句,从客观上烘托金铜人依依不忍离去的心情。“指千里”言道路遥远。从长安迁往洛阳,千里迢迢,远行之苦加上远离之悲,实在教人不堪忍受。“东关”句言气候恶劣。此时关东霜风凄紧,直射眸子,不仅眼为之“酸”,亦且心为之

“酸”。它含有“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的意味,表现出对汉宫、对长安的深切依恋之情。句中“酸”、“射”二字,新奇巧妙而又浑厚凝重。特别是“酸”字,通过金铜仙人的主观感受,把彼时彼地风的尖利、寒冷、惨烈等情形,生动地显现出来。这里,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

诗人时而正面摹写铜人的神态,时而又从侧面落笔,描绘铜人四周的景物,给它们涂上一层忧伤的色调。两种手法交互运用,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幻多姿,而又始终围绕着一个“愁”字,于参差中见整饬,色调统一,题旨鲜明。“魏官”二句,侧重描写客体,“空将”二句则改写主体,用第一人称,直接抒发金铜仙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在魏官的驱使下离别汉宫,作千里之行。伴随着“我”的唯有天上旧时的明月而已。事情发生在三国时期而称月为“汉月”,它抒发的是一种怀旧的感情,正如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所诠释的:“因革之间,万象为之一变,而月体始终不变,仍似旧时,故称‘汉月’。”金铜仙人亲身感受过武帝的爱抚,亲眼看到过当日繁荣昌盛的景象。对于故主,他十分怀念,对于故宫,也有着深厚的感情。而此刻坐在魏官牵引的车子上,渐行渐远,眼前熟悉而又荒凉的宫殿即将隐匿不见,抚今忆昔,不禁潸然泪下。“忆君”句中“泪如铅水”,比喻奇妙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了金铜仙人当时悲痛的形容—泪水涔涔,落地有声。这种感怀旧事、恨别伤离的神情与人无异,是“人性”的表现,而“铅水”一词又与铜人

的身份相适应,婉曲地显示了他的“物性”。这些巧妙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出金铜仙人这样一个物而人、物而神,独一无二,奇特而又生动的艺术形象来。

末四句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此番离去,正值月冷风凄,城外的“咸阳道”和城内的“三十六宫”一样,呈现出一派萧瑟悲凉的景象。这时送客的唯有路边的“衰兰”,而同行的旧时相识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盘而已。“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为秋风肃杀,对它无情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直接造成。这里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它比《开愁歌》中的“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更加婉曲,也更为新奇。

兰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实即作者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真是千古名句。

尾联进一步描述金铜仙人恨别伤离的情绪。他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开故都越来越远。这时,望着天空中荒凉的月色,听着那越来越小的渭水流淌声,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渭城”句从对面落笔,用“波声小”反衬出铜人渐渐远去的身影。一方面波声渺远,另一方面,道阻且长。它借助于事物的声音和形态,委婉而深沉地表现出

金铜仙人“思悠悠,恨悠悠”的离别情怀,而这正是当日诗人在仕进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境。

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设想奇创,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怨愤之情溢于言外,却并无怒目圆睁、气峻难平的表现。遣词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刚柔相济,恨爱互生,参差错落而又整饬绵密。这确是一首既有独特风格,而又诸美同臻的诗作,在李贺的集子里,也找不出几首类似的作品来。

高中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高中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部分描写场景,后半部分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4.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李贺《野歌》赏析

叙事兼以抒怀愤激犹能自勉 ——李贺《野歌》赏析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县昌谷(今河南宜阳)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终年27岁。李贺短暂的一生经历了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其创作活动主要是在宪宗执政的元和时代。现存诗241首,艺术追求上刻意创新,搜奇猎艳,惨淡经营,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形成“瑰丽奇峭”的风格。 《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野歌”是在田野中放声高歌的意思。诗的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诗人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放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诗人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如此开怀畅饮,长时间纵情高歌,一个豪放、洒脱的诗人形象便宛然如立眼前。诗人的畅饮高歌之中会渲泄出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诗的后四句正是诗人的脱口抒怀: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一颗进取向上的心不可沉沦。人生的失意与得志这种不一样的际遇只能责怪上天不公平的安排。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整首诗扣题叙事,因事抒怀,叙事抒怀,紧密关联。叙事之中有援箭引弓、仰天射鸿、肥衣冲风、饮酒高歌的形象描写,有箭飞弦响、大雁哀鸣、北风呼啸、诗人高歌繁多声响的奏鸣渲染。抒怀之时有感叹不遇、不甘沉沦的内心表白,有寒风变春柳、枯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叙事之中的形象描写、声响渲染已见豪放、洒脱之态,抒怀之时的内心表白、艺术遐思犹溢自信、憧憬之情。这样,全诗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

66个诗词名句的出处,终于找全了!

66个诗词名句的出处,终于找全了!诗词精品集 “疾风知劲草” “语不惊人死不休” “今朝有酒今朝醉” 这些经常使用的名句, 你知道出自哪里吗? 1-《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唐·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2-《自遣》 唐·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3-《赋萧瑀》 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4-《长安古意》(节选) 唐·卢照邻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5-《已亥岁》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6-《洗儿》 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7-《蝶恋花》 南唐·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8-《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9-《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10-《曲江二首·其二》 唐·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11-《杂诗》 东晋·陶渊明

李贺的诗名句

李贺的诗名句 李贺是唐代诗人,他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 ,下面收集整理了李贺的诗名句,希望对您有帮助~ 李贺的诗名句 1、 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2、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李贺 《苏小小墓》 3、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 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 门,忆君 清泪 如铅 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4、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5、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 6、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李贺 《致酒行》 7、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 《雁门太守行》 8、 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 ——李贺 9、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 10、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 侯! ——李贺 《南园十三首·其五》 11、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李贺 《马》 12、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李贺 13、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 媒。 ——李贺 《南园十三首 其一》 14、 无物结同心,烟火不堪剪 ——李贺 《题苏小小墓》 15、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李贺 16、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 泻。 ——李贺 《梦天》 17、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 18、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 水为佩。油璧车,久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 下,风吹雨。 ——李贺 《苏 小小墓》 19、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 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 将暮,桃花乱 落如红雨。 劝君 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李贺

古代诗歌李贺《野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6.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15. B(“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16. 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层意蕴)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深层意蕴)(共6分,每答出1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李贺诗词鉴赏

李贺诗词鉴赏 ㈠人物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㈡诗词特色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利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因而被称为“诗鬼”。 其诗歌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 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涣然有新意。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籍)、王(建)”两派乐府外,别开境界,独树一帜。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宋人贺铸、周邦彦、刘克庄、谢翱、文天祥,元人萨都剌、杨维桢,明人汤显祖,清人曹雪芹、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 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赞之为“骚之苗裔。”王夫之(《唐诗评选》)说:“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真与供奉(李白)为敌。”毛先舒《诗辨坻》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设色浓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薛雪(《一瓢诗话》)认为:“唐人乐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礼、温助教(即温庭筠),尤益另炷瓣香。”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依约楚辞,而意取幽奥,辞取环奇。”高棅称他为“天纵奇才”(《唐诗品汇》);姚文燮以为他“力挽颓风”(《昌谷集注凡例》);黎简甚至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鲁迅先生同情李贺的不幸,且“年轻时较爱读唐朝李贺的诗”,在他手书古人的诗文中,李贺是最多的一位。毛泽东主席与陈毅元帅探讨诗词时也曾说:“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致陈毅》)”钱钟书《谈艺录》中曰:“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比较而言,李贺诗歌的语言成就最高。李贺读书颇多,一方面深受楚辞汉魏乐府诗齐梁诗歌的影响;另一方面接受了韩愈在古文运动中提出的“务去陈言”,也就是学古而不拘泥于古,于学古中不断创新,正是

《野歌》解析

野歌 唐代: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译文 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 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 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注释 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 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 衔芦鸿:口衔着芦苇的大雁。传说大雁为躲避对手,经常衔着芦苇而飞。 麻衣:这里指寒士穿的粗布麻衣。黑肥:形容衣服肮脏肥大。 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屈:不伸。穷:困。 枯荣:贱贵。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嗔:生气发怒。天公:老天。 看即:随即,转眼。 创作背景 此诗当是青年诗人虽遭挫折但对社会还充满希望时的真实心态,其写作年代似乎以定于遭谗落第之后、长安任职之前的时段为宜。 赏析 《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诗的开头两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表象地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其中“弓”、“箭”喻指诗人的文学才华,诗人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诗人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诗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绘出自己的理想宏愿。事实上,凭着令位尊名重的文学家韩愈大为赏识的文学才华,诗人要应试中举犹如“仰天射落衔芦鸿”一般,容易得手。可正在诗人踌躇满志之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些嫉妒诗人才华的举子,对他进行诽谤,说他父亲名叫“晋肃”,“晋”与“进”同音,他应当避父亲的名讳,不该参加礼部的考试,甚至有人攻击他“轻薄”。这一意外的打击使诗人无缘中举,只得懊恼地回到家乡。 诗的三、四句“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正是诗人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心头的苦闷与悲愤的一种方式。一方面,遭谗落第,仕途受阻,诗人自然会

古诗金铜仙人辞汉歌翻译赏析

古诗金铜仙人辞汉歌翻译赏析 《金铜仙人辞汉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其古诗全文如下: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辖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前言】 《金铜仙人辞汉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因病辞职由京师长安赴洛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诗人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全诗设想奇特,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词句奇峭,而又妥帖绵密。此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特别是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已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曾被毛泽东引用在其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 【注释】 ⑴魏明帝:名曹叡,曹操之孙。青龙元年:旧本又作九年,然魏青龙无九年,显误。元年亦与史不符,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魏青龙五年(237年)旧历三月改元为景初元年,徙长安铜人承露盘即在这一年。

⑵宫官:指宦官。牵车:一作“辖车”。辖,同“辖”,车轴头。这里是驾驶的意思。捧露盘仙人:王琦注引《三辅黄图》:“神明台,武帝造,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⑶潸然泪下:《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即铜人)或泣,因留于霸城。” ⑷唐诸王孙:李贺是唐宗室之后,故称“唐诸王孙”。李长吉:即李贺,字长吉。 ⑸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刘郎:指汉武帝。秋风客:犹言悲秋之人。汉武帝曾作《秋风辞》,有句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⑹夜闻马嘶:传说汉武帝的魂魄出入汉宫,有人曾在夜中听到他坐骑的嘶鸣。 ⑺桂树悬秋香:八月景象。秋香:指桂花的芳香。 ⑻三十六宫:张衡《西京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土花:苔藓。 ⑼辖:一作“牵”。千里:言长安汉宫到洛阳魏宫路途之远。 ⑽东关:车出长安东门,故云东关。酸风:令人心酸落泪之风。 ⑾将:与,伴随。汉月:汉朝时的明月。 ⑿君:指汉家君主,特指汉武帝刘彻。铅水:比喻铜人所落的眼泪,含有心情沉重的意思。 ⒀衰兰送客:秋兰已老,故称衰兰。客指铜人。咸阳:秦都城名,

2018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全国卷Ⅰ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全国卷Ⅱ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橫飞溅。

15.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全国卷Ⅲ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精卫词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幕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15.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共12分)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金铜仙人辞汉歌》阅读答案

《金铜仙人辞汉歌》阅读答案 《金铜仙人辞汉歌》阅读答案 《金铜仙人辞汉歌》 1.“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用了那些修辞方法表现铜人的远离故都之悲? 答:拟人和比喻。,诗人将金铜仙人写得与人一样有情有义,难离故主故土,一片凄怆中义之怀。“泪如铅水”,比喻奇妙非凡,这是铜人“人性”的一面,涔涔的泪水,正是其对汉宫、故主的无限依恋之情。同时,“铅水”一词,又与铜人“物性”的一面相吻合,构想新奇独特。 2.“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用了哪些手法表现铜人出长安城后的情景? 答:拟人。衬托。 长安城外的道路上长满了泽兰。而肃杀的秋风,已把泽兰摧残得枯萎衰谢了。以“衰兰”的愁衬托铜人的愁,这愁也正是诗人的愁。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的,苍天之上,日出月没,似乎终古不变,但假若苍天有情的话,定会与有情之物一样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句设想奇绝,想落天外,极为真切地烘托出了铜人(亦即诗人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感情炽烈执著,意境深沉博大。最后两句更进一步地抒写铜人恨离伤别的情绪。尽管铜人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时间的推移,故都也越来越远。诗人从铜人的听觉落笔,用“波声小”反衬铜人渐渐远去的背影。这既是波声邈远,也是前途漫漫。委婉而形象地

写出了铜人“思悠悠,恨悠悠”的复杂心情,而这正是诗人自己遭受打击,仕途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复杂而痛苦的心境。 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情感。(解析:金铜仙人临别时的“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这其中隐含了年轻的李贺对历史兴亡之感伤。这首诗写于元和八年(813)年,距离唐王朝灭亡(907)尚有九十余年。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国土沦丧,满目疮痍,民不聊生。这是时代大的环境;再看李贺自身,他虽贵为郑王李亮之后,但这是徒有虚名,家族早已没落。诗人急切地想建功立业,重振国威,同时也能光耀门楣。不料进京后处处碰壁,连应进士试都因父名而受人挤压,被迫含恨离开长安,仕途之路断绝,这对诗人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

《金铜仙人辞汉歌》教学设计

[在此处键入] [在此处键入] 《金铜仙人辞汉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金铜仙人辞汉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思路和解题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唐诗流派众多,内容丰富,成就非凡。其中有一种类型的诗歌,借古讽今,怀古伤今,这类诗歌我们一般称为——咏史诗。 怀古咏史之作在魏晋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便已产生,到了唐代更是蔚然成风。咏史诗有三种类型,或咏古迹,或怀古人,或忆古事。前两种类型的咏史诗我们都曾经学过,请大家回忆一下。咏古迹之作有刘禹锡的《石头城》(学生齐背),这首诗借咏“空城”(南京城)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慨;怀古人之作有刚刚才学完的杜甫的《蜀相》(学生齐背),借怀古人(诸葛亮)来抒发对这个三国贤臣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以及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那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忆古事的咏史之作、借回忆历史事件来抒发感情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二、诗歌背景 1.国运衰微 李贺生活在中唐时期,经历了德宗、顺宗、宪宗三朝。自从天宝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强藩四起,兵祸连年,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加上德宗、宪宗都宠信宦官,猜忌在朝官僚,致使宦官掌权,国运衰微。 2.身世飘零 诗人本是李氏宗亲,但家道没落。面对国家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 据朱自清《李贺年谱》推测这首诗大约是元和八年(813),李贺因病辞官,由京赴洛,在国运衰微和个人身世飘零的情景下,途中作了这部作品。 三、听录音 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四、诗歌讲解

2015—2018高考全国一二三套诗歌鉴赏题集锦

2015—2018高考全国一二三套诗歌鉴赏题集锦 【2018年高考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2018年高考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

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 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15.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4. A 15. 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 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李贺诗歌中的通感现象

2014年6月26日 李贺诗歌中的通感现象 摘要: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九世纪初,在百家齐放的唐代诗坛上,李贺是一位有着独特成就,早熟而短命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短短一生和他留下来的诗歌,像长空中倏忽飞逝的流星一样,强烈的光芒在人们头脑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诗歌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个性特征鲜明,极富新意和独创性,其中大量所使用的通感手法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李贺诗歌通感现象

目录 一、李贺诗歌中的通感现象 (1) (一)通感手法的特点 (2) (3) (二)通感手法的风格 (4) (5) 二、李贺诗歌中的通感现象的原因 (5) (6) .........................................................7...参考文献. (8) 致谢 (9)

在中唐诗坛,李贺诗风可谓独树一帜,彰显个性,向来受到历代诗评家的关注,并且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李贺诗一向怪异,其独特的想象力令人称道。怪诞、幽冷、跳跃的灵动;瑰丽、鲜艳的色彩,天地神鬼,凄风冷雨皆有其造化,可谓别出心裁。故有人赞叹李贺诗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平易为奇险。且称他为"诗鬼".这是李贺诗歌的成功之处。 一、李贺诗歌中的通感现象 钱钟书先生在《旧文四篇·通感》中指出:"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线。颜色似乎会有温度, 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如汉语中的一些表达法"热闹,冷静,冷眼,清净,音色,彩铃,声音刺耳,眼睛尖,口味重"等。小孩会说"妈妈的牛奶面奶闻起来好甜啊!"。电视广告也有"听得见的微笑"之说. 同样,在文学艺术创作(鉴赏)中通感也是各种感觉(官能的、心灵的)间的互相沟通,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各种感觉的通联。在通感作用下,色彩可以呈现冷暖的变化,声音可以表现为物体的质感和动感,原有的界限在心灵中被突破。在我国历代诗人的作品中,通感的运用十分普遍,然李贺较为突出。李贺是一个强调自我感受的诗人,运用这种表达来塑造形象的的诗句很多:"冷红泣露娇啼色"(《南山田中行》),"海绡红文香清浅"(《秦王饮歌》),"东关酸风射眸子"(《金铜仙人辞汉歌》),"松柏愁香涩"(《王睿墓下作》),"愁红独自垂"(《黄头郎》),"苦风吹朔寒"(《感讽六首.其二》)等等。通感作为一种常见的的修辞手段,诗人经常会大胆地运用新颖甚至是离奇的通感现象。诗人对事物往往突破了一般经验感受,有深细的体会,因此推敲出新奇的词句。从语言形式上来看,通感隐喻十分新奇,捉摸不定,正如在李贺笔下,风有"酸风",雨有"香雨",箫声可以"吹日色"(《难忘曲》),月光可以"乱寒露"(《春坊正字剑子歌》),形容夏日之景色,是"老景沉重无惊飞"(《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表现将军之豪勇是"独携大胆出秦门"(《吕将军歌》)......借助通感,使抽象有了外形,李贺追求神似,着意"表现",达到了画龙点睛的惊世境界。

古诗还自会稽歌翻译赏析

古诗还自会稽歌翻译赏析 《还自会稽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其古诗全文如下: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 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迍贱。 【前言】 《还自会稽歌》是由唐代诗人李贺所作的一首怀古诗。作者借写梁代庾肩吾的前事,借古叹今,为那些曾任东宫官而后遭贬斥的人抒发自己内心的悲叹。 【注释】 ①椒壁:古代皇后居住的宫殿,常用椒和泥涂在壁上,温和芳香。 ②湿萤:萤生于潮湿的地方,故名。 ③台城:即朝廷所在地禁城,洪迈《容斋随笔》:“晋宋间,谓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梁朝台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应教:臣子与诸位王子唱和诗作,称为“应教”。 ④铜辇:太子坐车 ⑤“身与”句:暗用《世说新语·言语》顾悦语,简文帝问顾悦为何头发早白,顾说:“蒲柳之质,望秋而落。” ⑥金鱼:宫门上鱼形锁钥。 ⑦羁臣:放逐到外地的官员。迍贱:政治上遇到困厄危难,处于

贱辱的地位。迍,通“屯”。刘禹锡《子刘子自传》:“重屯累厄,数之奇兮。” 【鉴赏】 杜牧《李贺歌诗集叙》:“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即《还自会稽歌》),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杜牧序言,成为诠解《还自会稽歌》的指导思想。 诗前小序,交代诗人为庾肩吾补作《宫体谣引》的缘由,说明诗篇抒写庾肩吾“潜难会稽”后的悲伤感受。首两句描写宫廷荒凉的情景,壁上的椒粉已经发黄,成为野粉,宫殿里飞满湿萤,已经荒废,一派凄凉景象,正是“国势沦败”的艺术写照。刘辰翁云:“此拟肩吾归自会稽之作,安得不述梁亡之悲。”(《吴注刘评》卷一)三四句梦忆东宫生活,我本是台城里和皇子唱和诗歌的人,现在秋夜里还常梦见太子的车辇。诗的后半首,叙述肩吾愁苦衰老的ORg近况,表达出甘守屯贱的意愿。“吴霜”,应会稽地望,“塘蒲”,点身已衰老,回想起离开宫门时,依恋不舍,怀念君德,甘愿遭受危难贫贱,“心如砥柱”,绝不变心。全诗不言悲而悲意充溢字里行间,曾益评曰:“此诗不言悲,而悲自无限,故序曰‘补其悲’。”(《诗解》卷一)深得诗心。 李贺探寻梁代庾肩吾的前事,应是叹恨那些曾任东宫官而后遭贬斥的人。作者生活的时代,曾震惊朝野而备受大家关注的事件,便是永贞革新,革新运动参与者之中,确有人曾任太子李诵的东宫官。诗

李贺古诗《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古诗《金铜仙人辞汉歌》 本文是关于李贺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金铜仙人辞汉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因病辞职由京师长安赴洛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诗人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下面一起来欣赏下! 《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舝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前言】 《金铜仙人辞汉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因病辞职由京师长安赴洛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诗人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全诗设想奇特,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词句奇峭,而又妥帖绵密。此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特别是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已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曾被毛泽东引用在其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 【注释】

⑴魏明帝:名曹叡,曹操之孙。青龙元年:旧本又作九年,然魏青龙无九年,显误。元年亦与史不符,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魏青龙五年(237年)旧历三月改元为景初元年,徙长安铜人承露盘即在这一年。 ⑵宫官:指宦官。牵车:一作“舝车”。舝,同“辖”,车轴头。这里是驾驶的意思。捧露盘仙人:王琦注引《三辅黄图》:“神明台,武帝造,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⑶潸然泪下:《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即铜人)或泣,因留于霸城。” ⑷唐诸王孙:李贺是唐宗室之后,故称“唐诸王孙”。李长吉:即李贺,字长吉。 ⑸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刘郎:指汉武帝。秋风客:犹言悲秋之人。汉武帝曾作《秋风辞》,有句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⑹夜闻马嘶:传说汉武帝的魂魄出入汉宫,有人曾在夜中听到他坐骑的嘶鸣。 ⑺桂树悬秋香:八月景象。秋香:指桂花的芳香。 ⑻三十六宫:张衡《西京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土花:苔藓。 ⑼舝:一作“牵”。千里:言长安汉宫到洛阳魏宫路途之远。 ⑽东关:车出长安东门,故云东关。酸风:令人心酸落泪之风。

天上谣(李贺)

天上谣(李贺) 教学目标: 1、了解李贺,把握李贺诗歌的特点。 2、概括诗中所营造的仙境画面,明确诗人营造仙境的意图。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苏小小墓》(李贺)苏小小容貌极美,幽兰带露一如她的泪眼朦胧。而死后却一切成空:无物哪里结同心,烟花已散不堪剪。这是一个埋没风尘的女子,这是一段无望的眷恋。诗人在凭吊一个女子永恒的十九岁,也在慨叹自己的青春。而“西陵下,风吹雨”,一个王朝的荣耀也已经过去。 二、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贺小传》: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妈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嚖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竞死。王氏姊(李贺嫁给王家的姐姐)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李贺独泣,可见他实是不愿去的。所以,后李义山为贺作小传慨叹曰:“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才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对此,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则有一段精彩的评论:“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你看,唐朝的诗人李贺,不因困顿了一世的么?而他临死的时候,却对他的母亲说,‘阿妈,上帝造成了白玉楼,叫我做文章落成去了。’这岂非明明是一个诳,一个梦?然而一个小的和一个老的,一个死的和一个活的,死的高兴地死去,活的放心地活着。说诳和做梦,在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着出路,我们所要的倒是梦。”长吉是活在梦里的,二十七年就仿佛一场惊梦。在这看似淡淡郁郁的梦里谁曾想包裹了一个怎样锦绣精致的内心,包裹了一种怎样澎湃涌动的诗情。 李贺,七岁能辞章。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辞尚奇诡,所得皆警迈,当时无能效者。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徐渭则云:“世惟法高、岑、王、孟,固是布帛菽粟。卢仝、孟郊、韩愈、李贺,却是龙肝凤髓,不得而舍。”李贺诗的奇险是社会动乱之后需要的一种强烈刺激;他的冷是社会衰败,政治疲颓的反映,是对自己的际遇的无望和消极,也是体弱多病而造成的孤僻;而艳是他青年的情调和乐府曲词的需要。他是个积极的反格律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高二文言文阅读练习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高二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文阅读 2008-09-06 1718 李贺,字长吉。唐朝诗人,尤以乐府诗著称。祖籍陇西,生于昌谷(今河南宜阳),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李贺时家已没落。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因病27岁卒,后人称其为诗鬼。 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①。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②。 魏官牵牛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③。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④。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⑤。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⑥。 注解: ①茂陵:汉武帝墓,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刘郎:指汉武帝刘彻。秋风客:悲秋之人。汉武帝曾写《秋风辞》。开头二句言已经死去多年的刘彻,经常骑马出入汉宫,夜来夜去,早上就不见踪迹。 ②三十六宫:张衡《西京赋》说西京有离宫别馆三十六处。土花:青苔。二句形容汉宫的荒凉颓败。秋天虽也有桂花飘香,但无人赏玩,三十六宫之中到处都是青苔。 ③千里:指把金人从长安移到洛阳,道路很远。东关:指金人去的方向。二句言魏国官员拉着车直向千里之外的洛阳,长安东门的风非常硬,直射铜人的眸子。 ④汉月:指月亮。铅水:形容铜人的泪水。二句言铜人和明月相伴出了汉宫,这时铜人潸然流下铅泪。 ⑤衰兰:正值秋季,所以说衰兰。二句言只有凋残的兰花在长安道上。如果天有感情,它也会衰老的。 ⑥渭城:原为秦都城咸阳,离长安不远。二句言荒凉的月色中铜人携盘独出,长安渐渐地远了,渭水的波声也越来越小。

1.诗中有两个“客”字,所指是否相同?分别表现了是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 2.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诗人从什么视角来写? 答: 3.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传达自己的感情?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说明。 答: 4.“忆君清泪如铅水”一句中的“君”指谁?诗人为什么说泪如铅水? 答: 5.司马光称“天若有情天亦老”“奇绝无对”,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并请试着为其写一幅下联。 答: 6.“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深受喜爱,宋代、清代都有诗人借用此句表达幽怨之情。毛泽东《七律》中也曾引用,但诗意、境界完全不同,试分析毛泽东作品的境界? 答: 附: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解注: 李贺是个浪漫主义诗人,他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诗人。他生在韩、柳、元、白等大诗人竞相争辉的年代,在短短的一生中,他写了二百多首不同凡响的歌诗,其中乐府尤为著名。他能别开生面,自成一家。他诗歌的多是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诗中有一股抑郁磊落之气。他以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

李贺古诗文

李贺古诗文 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岁寒堂诗话》中说:“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 【诗词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