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瑞利面波勘探-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所谓频散---就是指相速度随频率而改变的现 象
瑞利波的频散特性与波场分布空间内介质的 物质成分、结构、密度、孔隙度等因素有关。 实际上,由于瑞利波的穿透深度约为一个波 长,因此,在地表测得的瑞利波波速被认为 反映小于一个波长的某一深度范围内介质的 平均弹性性质。不同的频率有不同的波长, VR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深度内介质平均性质的 改变,也就是说非均匀介质中面波的频散特 性决定了进行面波勘探的可行性。
即面波按r-1衰减,体波按r-2衰减。面波比体 波传播的更远!
18
§4-2 瑞利波的勘探原理
瑞利波勘探是根据:①瑞利波传播于介质的自由表层, 只要存在波动就会有瑞雷波的存在;②在均匀介质中, 瑞利波的传播速度与频率无关,即没有频散性;③瑞利 波的频散特征主要取决于剪切波速度及各层厚度; ④瑞 利波的波长与勘探深度有关,传播速度接近横波速度。
堤坝危险性预测、桩基入土深度探测等
6
R波法与其它波动法的对比特点
浅层分辨率高----可确定厘米级裂隙; 不受地层波阻抗关系的影响。R波只要求地层有
速度差异,波阻抗相同也能精确分辨; 建筑场地波速测试无需钻孔测试效率高,而且能
够较可靠地测定浅层的波速。但R波法也存在试 验场地较大,深层测试结果精度不如跨孔法等缺 陷; 测试深度浅。
P、S、R波速与泊松比的关系
9
二、R波质点的振动
R波质点位移方程:
k1 kR 2 1 R1 z
sin2
f
t
x VR
uz
A02ceR1 z
k e 1 kR1 z
2
co2sf
t
x VR
10
k1 kR 2 1m n22
1R21m2
C
1 m2
1 n2
11
质点振动特点:
沿逆时针椭 圆轨迹运动 ,振幅随深 度迅速衰减 ,且衰减系 数与波长λ 成反比,说 明波长越大 传播的深度 越深。
12
从图中可以看出 对于不同的介质, 瑞利波水平和垂直 位移的主要能量均 在(Z/λR) <1的深 度内,即认为瑞利 波的穿透深度为一 个波长、且主要能 量集中在λR/2的 范围内。
4
瑞利波勘探的理论依据
在分层介质中R波具有频散特性 R波的波长不同,穿透深度也不同 R波的传播速度与S波的传播速度具相
关性
5
R波法可解决的浅层地质问题
1. 工程地质勘察—分层 2. 地基加固处理效果评价 3.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原位测试 4. 地下空洞及掩埋物探测 5. 公路、机场跑道质量无损检测 6. 饱和砂土层的液化判别 7. 其它方面:基岩完整性评价、滑坡调查、
7
§4-1 瑞利波的波场特征
一、R波的传播速度
VR0.817 1.12•VS
VR/Vs
0.95
0.88 0 0.1
σ 0.5
8
瑞利面波波速的3个 特点:
(l)在相同介质中,纵 波波速最快,横波次之, 瑞利波最慢 (2)VR与Vs呈近似线 性关系 (3)VR与频率 f 无关, 表明在均匀介质中面波 无频散现象。
根据震源信号的特点不同,瑞利波勘探分为稳态法和瞬 态法两种。
19
一、稳态法测试
稳态振动法用稳态震源实测地层的瑞利波频散曲 线,并按反算方法求地层剪切波速度。
第四章
瑞利面波勘探
1
本章内容要点
了解瑞利波的波场特征 掌握面波勘探的基本原理 了解瑞利面波勘探的工作方法 掌握面波频散曲线的特征 了解资料处理过程及掌握解释方法 掌握面波勘探在工程方面的应用
2
瑞利波法的发展历程
1887年由英国学者Rayleigh在理论上确定 20世纪50年代发现R波的频散特征 60年代起计算机应用于R波的频散研究 70年代出现人工激发瞬态R波法勘探(美国) 80年代初出现稳态R波法勘探(日本) 87年起我国开始R波法的试验研究
2 m
n
VP VS
,
m
VR VS
m
、k是瑞雷波衰减系数 R、f 是瑞雷波波长和频率
A 0 是任意常数
从方程可看出:当Z→∞时,Ux→0、 Uz→0,即x、z方 向的位移为0,说明传播深度有限;Ux、Uz在相位上相 差(π/2)。由此可得出结论---x、z方向合成后,R波 使介质质点沿椭圆轨迹运动,且传播深度有限。
位移振幅矢量曲线
从图中还可看出,ux在(Z/λR) = 0.1~0.2之间变化符号,ux是正弦 函数,uz是余弦函数,所以当ux、uz同号时Z=0,两者合成之后形成的
质点振动轨迹为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椭圆;不同号时,质点振动轨迹
为一顺时针转动的椭圆。
13
三、R波在非均质中的频散
从地震波的频谱理论中可知.实际的波动极 少为单频波(简谐波),但较复杂的波动总可以 认为是由许多单频波的叠加。物理学上,单频波 的传播速度称为相速度V(或相位速度,常指波 峰或波谷的传播速度),各单频波叠加总振动的 极大值(或能量最大值)的传播速度称为群速度 U。在地震学中,群速度就是地层介质的速度。
14
在均匀介质中,不同频率成分的面波 相速度相同,因此相速度等于群速度,即 VR与频率无关,因而实测得到的波速就是 介质的波速。
而对于非均匀介质,由于面波的相速 度与频率(或波长)有关,因此不同频率 的单频面波都按自已的相速度传播,于是 各分振动的相位差随波的传播而改变,从 而导致由分振动叠加的速度不等于相速度, 即为频散。
3
表面波法的提出
传统岩土勘察的S波测试试验中需在地层中钻孔,并且在 软弱土层中还应下套管和进行回填灌浆,工期较长,费 用较高;
在浅部测点试验中,信号易受干扰;波传播路径复杂, 致使测试结果不便应用;
另一方面,地震勘测中的折射波法和反射法虽然不需钻 孔,但它们在测定S波速度时也有如下缺陷:
在地面上接收地层界面反射波或折射波,易受环境和R波的干扰, 折射波法要求待测地层中波速沿深度递增,而软弱夹层往往又 是工程勘测中的主要任务,显然此法不能满足这种要求。
16
四、R波的激发能量
实验证明,当在圆形振板上作上下激振时, 激发出的R波、P波、S波的能量为:R— 67%,P—7%,S—26%。R波的能量 占总能量的2/3。
17
五、R波的衰减
由于面波的波前面为高约λR的圆柱体,其波前面积 与 r 成正比,能量衰减则与 1 成正比;而体波波
r
前为半球形,波前面积正比于半径r2,能量衰减正比于 1/r。
所谓频散---就是指相速度随频率而改变的现 象
瑞利波的频散特性与波场分布空间内介质的 物质成分、结构、密度、孔隙度等因素有关。 实际上,由于瑞利波的穿透深度约为一个波 长,因此,在地表测得的瑞利波波速被认为 反映小于一个波长的某一深度范围内介质的 平均弹性性质。不同的频率有不同的波长, VR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深度内介质平均性质的 改变,也就是说非均匀介质中面波的频散特 性决定了进行面波勘探的可行性。
即面波按r-1衰减,体波按r-2衰减。面波比体 波传播的更远!
18
§4-2 瑞利波的勘探原理
瑞利波勘探是根据:①瑞利波传播于介质的自由表层, 只要存在波动就会有瑞雷波的存在;②在均匀介质中, 瑞利波的传播速度与频率无关,即没有频散性;③瑞利 波的频散特征主要取决于剪切波速度及各层厚度; ④瑞 利波的波长与勘探深度有关,传播速度接近横波速度。
堤坝危险性预测、桩基入土深度探测等
6
R波法与其它波动法的对比特点
浅层分辨率高----可确定厘米级裂隙; 不受地层波阻抗关系的影响。R波只要求地层有
速度差异,波阻抗相同也能精确分辨; 建筑场地波速测试无需钻孔测试效率高,而且能
够较可靠地测定浅层的波速。但R波法也存在试 验场地较大,深层测试结果精度不如跨孔法等缺 陷; 测试深度浅。
P、S、R波速与泊松比的关系
9
二、R波质点的振动
R波质点位移方程:
k1 kR 2 1 R1 z
sin2
f
t
x VR
uz
A02ceR1 z
k e 1 kR1 z
2
co2sf
t
x VR
10
k1 kR 2 1m n22
1R21m2
C
1 m2
1 n2
11
质点振动特点:
沿逆时针椭 圆轨迹运动 ,振幅随深 度迅速衰减 ,且衰减系 数与波长λ 成反比,说 明波长越大 传播的深度 越深。
12
从图中可以看出 对于不同的介质, 瑞利波水平和垂直 位移的主要能量均 在(Z/λR) <1的深 度内,即认为瑞利 波的穿透深度为一 个波长、且主要能 量集中在λR/2的 范围内。
4
瑞利波勘探的理论依据
在分层介质中R波具有频散特性 R波的波长不同,穿透深度也不同 R波的传播速度与S波的传播速度具相
关性
5
R波法可解决的浅层地质问题
1. 工程地质勘察—分层 2. 地基加固处理效果评价 3.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原位测试 4. 地下空洞及掩埋物探测 5. 公路、机场跑道质量无损检测 6. 饱和砂土层的液化判别 7. 其它方面:基岩完整性评价、滑坡调查、
7
§4-1 瑞利波的波场特征
一、R波的传播速度
VR0.817 1.12•VS
VR/Vs
0.95
0.88 0 0.1
σ 0.5
8
瑞利面波波速的3个 特点:
(l)在相同介质中,纵 波波速最快,横波次之, 瑞利波最慢 (2)VR与Vs呈近似线 性关系 (3)VR与频率 f 无关, 表明在均匀介质中面波 无频散现象。
根据震源信号的特点不同,瑞利波勘探分为稳态法和瞬 态法两种。
19
一、稳态法测试
稳态振动法用稳态震源实测地层的瑞利波频散曲 线,并按反算方法求地层剪切波速度。
第四章
瑞利面波勘探
1
本章内容要点
了解瑞利波的波场特征 掌握面波勘探的基本原理 了解瑞利面波勘探的工作方法 掌握面波频散曲线的特征 了解资料处理过程及掌握解释方法 掌握面波勘探在工程方面的应用
2
瑞利波法的发展历程
1887年由英国学者Rayleigh在理论上确定 20世纪50年代发现R波的频散特征 60年代起计算机应用于R波的频散研究 70年代出现人工激发瞬态R波法勘探(美国) 80年代初出现稳态R波法勘探(日本) 87年起我国开始R波法的试验研究
2 m
n
VP VS
,
m
VR VS
m
、k是瑞雷波衰减系数 R、f 是瑞雷波波长和频率
A 0 是任意常数
从方程可看出:当Z→∞时,Ux→0、 Uz→0,即x、z方 向的位移为0,说明传播深度有限;Ux、Uz在相位上相 差(π/2)。由此可得出结论---x、z方向合成后,R波 使介质质点沿椭圆轨迹运动,且传播深度有限。
位移振幅矢量曲线
从图中还可看出,ux在(Z/λR) = 0.1~0.2之间变化符号,ux是正弦 函数,uz是余弦函数,所以当ux、uz同号时Z=0,两者合成之后形成的
质点振动轨迹为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椭圆;不同号时,质点振动轨迹
为一顺时针转动的椭圆。
13
三、R波在非均质中的频散
从地震波的频谱理论中可知.实际的波动极 少为单频波(简谐波),但较复杂的波动总可以 认为是由许多单频波的叠加。物理学上,单频波 的传播速度称为相速度V(或相位速度,常指波 峰或波谷的传播速度),各单频波叠加总振动的 极大值(或能量最大值)的传播速度称为群速度 U。在地震学中,群速度就是地层介质的速度。
14
在均匀介质中,不同频率成分的面波 相速度相同,因此相速度等于群速度,即 VR与频率无关,因而实测得到的波速就是 介质的波速。
而对于非均匀介质,由于面波的相速 度与频率(或波长)有关,因此不同频率 的单频面波都按自已的相速度传播,于是 各分振动的相位差随波的传播而改变,从 而导致由分振动叠加的速度不等于相速度, 即为频散。
3
表面波法的提出
传统岩土勘察的S波测试试验中需在地层中钻孔,并且在 软弱土层中还应下套管和进行回填灌浆,工期较长,费 用较高;
在浅部测点试验中,信号易受干扰;波传播路径复杂, 致使测试结果不便应用;
另一方面,地震勘测中的折射波法和反射法虽然不需钻 孔,但它们在测定S波速度时也有如下缺陷:
在地面上接收地层界面反射波或折射波,易受环境和R波的干扰, 折射波法要求待测地层中波速沿深度递增,而软弱夹层往往又 是工程勘测中的主要任务,显然此法不能满足这种要求。
16
四、R波的激发能量
实验证明,当在圆形振板上作上下激振时, 激发出的R波、P波、S波的能量为:R— 67%,P—7%,S—26%。R波的能量 占总能量的2/3。
17
五、R波的衰减
由于面波的波前面为高约λR的圆柱体,其波前面积 与 r 成正比,能量衰减则与 1 成正比;而体波波
r
前为半球形,波前面积正比于半径r2,能量衰减正比于 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