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39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人教版)39
课时作业(三十九)中国人文地理(对应学生用书P325)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2济南模拟)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下表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
读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注:(1)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时间为2000年11月1日:(2)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①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②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③已达到环境人口容量④人口素质显著提高⑤处于城市化成熟阶段⑥普查统计难度增加A.①②③B.③④⑤C.④⑤⑥D.②④⑥解析:人口统计学上,人口性别比一般正常范围则在102至107之间,所以我国目前人口性别比是合理的;按照目前的生产能力估测,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人,所以还未达到环境人口容量。
答案:D2.今后,为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继续采取措施,降低人口性别比B.继续采取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C.不断提高人口素质D.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析:针对目前我国的人口问题,应该适当调整计划生育政策,适当提高0~14岁人口比重。
答案:B(2012烟台模拟)读“我国工业分布略图”,回答3~4题。
3.该工业可能是()A.煤炭工业B.电力工业C.瓶装饮料工业D.高技术产业解析:图示工业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上游、贵州、广西、黄河中上游,应为电力工业。
答案:B4.该工业对东部城市的主要意义是()①改善城市环境质量②提供居民食品③供给工业原料④提供能源保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电力工业为东部地区的生产提供能源保障,且改善东部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
答案:D(2012厦门模拟)读图,回答5~7题。
5.关于四个地点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地以畜牧业为主B.①③为重要的粮棉产区C.③④糖料作物为甘蔗D.④地单位产值高于珠江三角洲6.②地发展鲜花种植的优势是()A.科技发达B.土壤肥沃C.廉价的劳动力D.先进的保鲜技术7.①、③两地附近的能源工业分别是()A.①为水电工业,③为石油工业B.①为煤炭工业,③为石油工业C.①为石油工业,③为石油工业D.①为天然气工业,③为煤炭工业解析:①为河西走廊,③为华北平原,都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人教版)12
课时作业(十二)海水温度和盐度海水运动(对应学生用书P269)一、选择题(4分×15=60分)(2012福建调研)下图是某河流入海口附近海域高潮和低潮时的等盐度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不变,造成此处盐度在河流枯水期某一日内周期性差值变化的原因是()A.径流B.降水C.洋流D.潮汐解析:据图可知,虚线所代表的等盐度线为高潮时的等盐度线,实线代表低潮时的等盐度线。
a点高潮时盐度约为23‰,低潮时的盐度约为13‰。
答案:D2.图中b、c两点盐度差异的产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洋流B.径流C.光照D.盛行风解析:由图可知,b点距离河口要比c点近一些,故受河流径流的影响更为明显。
答案:B3.若图示河口为非洲的赞比西河口,不考虑潮汐因素,图中a点表层海水盐度与河口盐度差值最大的时段有可能为()A.1~2月B.3~4月C.5~6月D.10月~11月解析:非洲的赞比西河处于热带草原气候区,10月为干季最后一个月,故a点盐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而河口处由于有淡水注入,盐度终年相对稳定,故本月份两处盐度差值最大。
答案:D(2012绵阳模拟)读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回答4~5题。
4.海水的密度()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解析:注意密度曲线的变化趋势。
密度越大,温度越低,盐度越大。
即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答案:C5.推断下列四海区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的是()A.南极海域B.红海C.赤道海区D.副热带海区解析:在四个海域中,赤道地区温度最高,盐度较低,因而海水密度相对最小。
答案:C(2012南京调研)下图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的模式图。
读图,回答6~7题。
6.反映“中低纬度海区顺时针方向流动”规律的洋流有()A.③④B.④⑤C.⑤⑥D.⑥⑤解析:依题意,中低纬度为以南北回归线为中心的洋流,其在北半球为顺时针,在南半球为逆时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39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39一、选择题环境效率高表示现有技术条件下污染物可减少的程度比较低,此时只有通过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更大幅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环境效率低表示即使不提高技术水平,也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而大幅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改善环境质量。
读某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环境效率分布情况图,完成1~2题。
1.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可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省级行政区是()A.山东省B.河北省C.青海省D.重庆市2.从环境效率的角度分析,甲省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措施是()A.提高技术水平B.大量外迁高污染产业C.调整能源消费结构D.调整产业结构1.C 2.A第1题,根据材料“环境效率低表示即使不提高技术水平,也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而大幅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改善环境质量”可知,图中信息显示环境效率最低的是云南省、青海省、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几个省级行政区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可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
C正确。
第2题,甲省为黑龙江省,环境效率≥0.8,环境效率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只有通过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更大幅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A正确。
2023年8月24日,日本罔顾国际社会和组织的质疑和反对,强行启动了核污水排海计划,正式开始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排放至太平洋。
根据该计划,核污水排海时间将至少持续30年。
核污水排海带来的危害是不可逆的,造成的安全威胁是多方面的、全球性的,且将长期存在。
据此完成3~4题。
3.若科研机构利用GIS模拟核污水扩散路径,需要输入的主要信息源有()A.表层洋流分布B.海水温度分布C.板块运动趋势D.生物迁徙路径4.日本核污水排海的危害有()①毒害海洋生物,继而威胁人类健康②会改变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③排海后,其传播速度、影响范围和环境风险都将不可控④会以长久、复杂的方式影响海洋环境,使海洋渔业受损A.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②③④3.A 4.B第3题,利用GIS模拟核污水扩散路径,需要输入的主要信息源应该是对核污水扩散产生主要影响的因素,核污水主要是随着洋流的流动扩散的,A正确。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人教版)10
课时作业(十)气候的形成与变化大气环境保护(对应学生用书P265)一、选择题(4分×15=60分)1.下图中横线为20°纬线,A处以东为海洋,B、C之间和D、E之间为陆地,其余为海洋,则A、C、E三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A.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C.受寒流影响降水少D.受暖流的影响降水多解析:从所在的经纬度和海陆分布来看,A、C、E三地在大陆东部,副热带高压受海陆热力因素影响被破坏,A不对;西风带在中纬地区,大陆东岸在中低纬度是暖流,沿岸地区降水较多。
答案:D(2012济宁质检)读下面图表,完成2~3题。
表①②③三地气温与降水统计表2.上表为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甲-③;乙-②;丙-①B.甲-②;乙-①;丙-③C.甲-②;乙-③;丙-①D.甲-③;乙-①;丙-②解析:图示区域为印度半岛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
表中①全年平均气温相对较低,降水也相对较少,对应的是地势较高、距海较远的乙地;③年降水量最多,尤其是7月降水高达770毫米,应是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的甲地。
答案:D3.关于甲乙丙三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地7月平均气温均高于4月B.三地4月降水量均高于7月C.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D.甲、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洋流解析:甲地位于沿海平原,乙地位于高原,二者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甲、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的不同。
答案:C读某假想区域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某季风的盛行风向。
据图回答4~5题。
4.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B.E、F地所在位置为赤道低气压带C.A地和C地全年都能受到西风带影响D.该季节,B、D两地的风向及其成因都不同解析: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A、C地受西风影响且位置偏南,故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A、C地不同的是,A地全年受西风带控制,C地只有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人教版)4
课时作业(四)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对应学生用书P253)一、选择题(4分×15=60分)(2012南京模拟)下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30度,A、B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西半球。
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B点的地方时是()A.4时B.8时C.16时D.20时解析:本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由于A、B两点位于晨昏线上,A 点位于赤道上,而相邻两条经线相差30°,假如A、B两点位于晨线上时,推知直射点的经度是150°E,与情境条件中的太阳直射在西半球不符。
由此判断A、B两点位于昏线上,推知B 点的地方时为20时,D项正确。
答案:D2.此时,B点位于()A.晨线,昼长16小时B.昏线,昼长16小时C.昏线,夜长16小时D.晨线,夜长16小时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的判读及昼夜长短的计算,属于低难度题。
由上题推知B点位于昏线上及其地方时为20时,进一步计算可得昼长为16小时,故B项正确。
答案:B(2012广州模拟)2011年3月26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展开。
全球上千个城市,在当地区时20点30分熄灭电灯,关闭电源至21点30分恢复正常。
读图,回答3~4题。
3.活动当天,按20点30分来临的顺序,各城市依次熄灭电灯。
图中五城市熄灭电灯的顺序是()A.旧金山—惠灵顿—上海—雅典—伦敦B.伦敦—旧金山—惠灵顿—上海—雅典C.旧金山—伦敦—雅典—上海—惠灵顿D.惠灵顿—上海—雅典—伦敦—旧金山解析:越往东,时间越早,20点30分来临的越早,熄灯越早。
结合图示可知,五城市熄灭电灯的顺序是惠灵顿—上海—雅典—伦敦—旧金山。
答案:D4.当中国国家体育馆——鸟巢灯光熄灭时,地球上3月27日的范围占全球的比例是() A.超过一半B.少于一半C.少于三分之一D.多于三分之二解析:当中国国家体育馆——鸟巢灯光熄灭时,东12区为0时30分,即有0.5个时区在3月28日,有23.5个时区在3月27日,多于三分之二。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人教版)1
课时作业(一)地球和地图(对应学生用书P247)一、选择题(4分×15=60分)(2012福州模拟)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的三角洲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甲中河流三角洲位于乙图中河流三角洲的()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解析:关键是读准两幅图中经纬网的度数,推断出河流三角洲的具体位置,就可以判断出图甲中河流三角洲位于乙图中河流三角洲的西南方向。
答案:B2.甲乙两图所采用的比例尺()A.甲大于乙B.乙大于甲C.甲乙相同D.无法判断解析:相同纬度差的经线段实际距离相等,依据图上距离的大小即可得出结论,综合分析甲、乙两图的图上距离及纬度差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B(2012兰州模拟)人类的美丽家园—地球是一颗蓝色星球,也是迄今为止我们所发现的仅有的存在生命的星球。
然而,对于我们的地球,我们了解多少呢?亿万年来,地球上演绎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呢?科学家对地球不同纬度的经纬线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如下表。
据此回答3~4题。
3.A.无论是经线还是纬线,都是随着纬度的增加变长B.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变长,经线长度在变短C.纬线长度随纬度的变化是测量误差所致D.经线长度的变化反映了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解析:根据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知识,结合表中数据可以推出,“经度1度的长度(单位:km)”实际上是纬线长度,“纬度1度的长度(单位:km)”实际上是经线长度。
随纬度的增加,纬线长度很快变短,经线长度略微变长,由此可以推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答案:D4.在60°N处相距一个经度的两个地点的实地距离最有可能是()A.111.415千米B.55.803千米C.28.904千米D.110.569千米解析:南北纬60°纬线的长度约为赤道长的一半,而由于地势的影响,可能会略大于一半。
答案:B读图,回答第5~7题。
5.图中A、B两点间的实际距离约为()A.1 100千米B.2 200千米C.3 300千米D.4 400千米解析:在60°纬线上,每隔一个经度距离为55.5千米,A、B相隔40个经度,因此实际距离为2 200千米。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人教版)7
课时作业(七)大气的运动(对应学生用书P259)一、选择题(4分×15=60分)(2012杭州模拟)在水库及其周围,由于地面热容量的差异,导致了局部小气候的产生。
据此回答1~2题。
1.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关于水库对库区周边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A.风力减弱B.雷电、阵雨等天气现象增加C.气温的年较差增大,日较差减小D.增加周边地区空气湿度解析:该题组以水库建设及其影响为例,考查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及影响。
解答该题组关键是理解水库与周边地区的热力差异。
水库改变局部地区的地面状况,使气温变化减小,湿度增大,降水量增多,水面摩擦力小,风力增强。
答案:1.B 2.D(2012晋中模拟)读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完成3~5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有()①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夜晚②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白天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由等温线和等压线的分布可知,气流沿山坡上升,此时吹谷风,应是白天。
答案:D4.关于图中气温、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B.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低C.图中等温线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D.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解析:位于同一高度的两地相比,甲地的气温比乙地低,甲地空气下沉,密度增大,所以气压比乙地高。
答案:D5.“晚见江山雾,宵闻夜雨来”是对甲地的形象写照。
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上升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空气中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上升解析:甲地夜雨较多的原因是夜晚山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迫使谷底中原有的暖空气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人教版)33
课时作业(三十三)文化景观(对应学生用书P311)一、选择题(4分×15=60分)1.下列文化景观反映的文化环境与其他三幅明显不同的是()解析:龙门石窟、上海东方明珠、苏州园林反映的是精神文化环境,广西龙胜梯田反映的是自然环境。
答案:D2.关于下面两幅农业景观图反映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土地利用功能B.不同自然条件下,耕作方式不同C.反映精神文化的景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多D.自然条件主要影响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解析:自然环境对反映物质文化环境的景观影响较大,对反映精神文化环境的景观影响较小。
答案:C(2012上海模拟)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息息相关。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文化景观多样。
读我国部分地域文化区示意图,回答3~5题。
3.以下景观图中,反映③地区地域文化的是()解析:③地区为黄土高原,该地区的典型民居为窑洞。
答案:B4.黄河从下游到上游依次经过的文化区是()A.黄土高原—内蒙古草原—新疆荒漠绿洲—青藏高原文化区B.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草原—青藏高原文化圈C.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草原—云贵高原文化区D.东北黑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文化区解析:黄河自下游到上游依次经过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
答案:B5.关于我国部分地域文化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区的代表音乐戏曲是评弹,具有精巧灵秀的风格B.②地区的古老水利灌溉工程是坎儿井,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C.③地区的传统民居是蒙古包,适应草原游牧生活D.④地区的传统服饰是吊袖藏袍,主要是适应当地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解析:④地区的传统服饰是吊袖藏袍,主要是适应当地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
答案:D读下列景观图,回答6~7题。
6.能够体现“粉墙黛瓦,竹影兰香”地域文化特色的是()A.a B.b C.c D.d解析:b图是我国的江南园林,以“粉墙黛瓦,竹影兰香”为建筑特色。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人教版)8
课时作业(八)全球性大气环流(对应学生用书P261)一、选择题(4分×15=60分)(2012芜湖模拟)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读图完成1~3题。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2.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解析:甲地纬度低于乙地,且甲地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乙地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可判断甲地为副热带高压,乙地为副极地低压,丙为盛行西风。
答案:1.C 2.B3.若该图为东亚冬季风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地中,乙是陆地B.甲、乙、丙三地中,甲地气温高C.丙气流的性质是温暖湿润D.海陆热力差异是该环流的成因解析:东亚季风是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
答案:D(2012赣州模拟)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4~5题。
4.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解析:根据①、②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②为东北信风带,受两者的交替控制,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B5.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B.南亚盛行东北风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解析:气压带⑤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当其被切断时说明陆地上为高压,北半球处于冬季,此时南亚盛行东北风,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答案:B(2012北京模拟)下图为副热带高压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P点此时受西北风的影响B.甲图表示春季或秋季C.乙图表示7月份D.P地的气候类型在我国分布广泛解析:甲图中副热带高压带南移,故为1月;乙图中副热带高压带北移,故为7月;P地为地中海气候,而我国没有地中海气候分布。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人教版)38
课时作业(三十八)中国自然地理(对应学生用书P32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列山脉都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1~2题。
1.对图中山脉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是六盘山B.③是昆仑山C.④是南岭D.⑥是长白山2.山脉分界线,正确的是()A.②山脉是年降水量200 mm分界线、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分界线的一部分B.③山脉是内流区与外流区、高原气候区与热带季风气候区分界线的一部分C.⑤山脉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小麦与水稻种植区分界线的一部分D.⑥山脉是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种植业区与畜牧业区分界线的一部分解析:根据经纬度和山脉走向可以判断:①是贺兰山,②是阴山,位于内蒙古高原,但不是年降水量200毫米的分界线;③是冈底斯山,它是内流区与外流区、非季风区与季风区分界线的一部分;④是南岭;⑤是秦岭,它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小麦与水稻种植区的分界线,⑥是大兴安岭。
答案:1. C 2. D(2012苏北四市调研)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3~4题。
3.图中最大的山脉走向为()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解析:仔细观察本区域河流的流向可知,该区域北部的河流大体向北流、南部的河流大体向南流,故图中最大山脉的走向为东西走向。
答案:B4.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A.甲地处背风坡,降水概率较小B.乙地处迎风坡,降水概率较大C.丙地吹偏西风,气温较高D.丁地吹偏西风,晴朗少云解析: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弯曲方向可知,图中等压线弯曲度最大处,应形成一冷锋,甲、丙受冷气团影响,气温较低;但因处在锋后,降水概率大。
乙、丁位于冷锋的锋前,晴朗少云;判断丁地风向时,可先画出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使其向右偏即可,即丁地吹偏西风。
答案:D(2012成都质检)读黄河天然径流量与断流天数示意图,回答5~7题。
年径流量/亿立方米5.下列关于图中不同年份黄河断流天数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A.大部分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大B.中上游地区耕作面积变化大C.气温的年际差异造成冰雪融水量年际不均D.城市中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年际变化大解析:黄河的断流既受自然降水量的影响,又受人类活动引水量的影响;但其不同年份断流天数的差异性是由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引起的,而B、C、D项对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影响并不大。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人教版)32
课时作业(三十二)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和成因、城市合理规划(对应学生用书P)309一、选择题(4分×15=60分)1.(2012海淀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平面示意图”,2005年与1981年相比,该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与其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①老城区范围的变化——社会因素②工厂位置的变化——环境因素③大型商场的布局变化——交通因素④交通线的变化——历史因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老城区范围变化不大,其主导因素是历史因素;由于城市环境要求提高,工厂趋向于沿交通线向城市外围移动;大型商场布局在城市外围,反映交通因素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线在不断发生变化。
答案:B(2012桂林模拟)下图为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两种要素成本变化曲线,这两种要素都只与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的通达度有关。
据此回答2~3题。
2.a、b分别表示的是()A.运费、土地成本B.劳动力成本、运费C.劳动力成本、科技成本D.科技成本、土地成本解析:a曲线表示的要素在市中心的价格最低,离市中心越远,价格越高,应表示运费因素。
b要素相反,在市中心最高,随着距离的延长,价格逐渐降低,应表示土地成本。
答案:A3.如果综合考虑a、b两要素的综合成本要素,该工业部门的工厂应布局在()A.①B.②C.③D.④解析:综合比较两个要素成本,在②处价格总和最低,工厂应布局在此地。
答案:B如图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学者提出的“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
读图,回答4~6题。
4.城市用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地租与劳动力资源B.市场与租金C.市场与环境D.地租与环境解析:城市用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即地租,其次还有社会、历史、环境等因素。
答案:D5.高级住宅区向外延伸依赖的主要条件是()A.高速交通运输线B.洁净优美的环境C.良好的治安条件D.郊区廉价的地租解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发达国家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人教版)14
课时作业(十四)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对应学生用书P273)一、选择题(4分×15=60分)(2012郴州四校联考)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解析:农业生产的灌溉,湿度增加,地表蒸发的水量增多;土壤热容量增大,最高温度降低;蒸腾作用增强,降水会增加,因此选择B项。
答案:B2.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解析: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地理环境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B(2012泰州调研)读图,完成3~4题。
3.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性规律解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A4.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A.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解析:P环节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易分解,形成贫瘠的红壤。
答案:C(2012合肥质检)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图回答5~6题。
5.若①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A.山东半岛B.欧洲西部C.澳大利亚东南部D.圭亚那高原解析:基带北侧海拔较高,应位于南半球;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应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圭亚那高原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C6.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D.北坡相对高差大,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解析:北坡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相对高差大,所以垂直自然带比南坡完整。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人教版)16
课时作业(十六)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对应学生用书P277)一、选择题(4分×15=60分)(2012武汉检测)读某岛屿附近的海底地形图(等深线单位:米),回答1~2题。
1.该岛屿近海海底有石油、天然气资源,则可能分布在()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解析:海底油气资源分布在浅海大陆架,其水深通常小于200米。
图中仅有甲处为大陆架。
答案:A2.该岛屿西部海岸线目前80%左右正处于侵蚀状态,下列哪些活动可能是其产生的原因()①河流上游修建水库②河流上游乱砍滥伐③兴建港口防波堤④开采河口海岸砂石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河流上游滥砍乱伐可导致河口泥沙淤积,则海岸线不是被侵蚀而是不断增长;兴建港口防波堤,可以减缓海岸线侵蚀的力度。
答案:D阅读下列材料,回答3~4题。
材料一大洋中部的表层磷酸盐等营养盐类物质是随冷水上升而从海区深处带来,盐类越多,浮游生物越发育。
材料二下图是太平洋中部南北纬40°大洋表面0~100m生物生产率的纬度分布图,横向为纬度,纵向为每立方米表层海水中的生物生产量。
3.据图可判断()A.海洋生物的纬度分布很不均匀B.寒带海区海洋生物丰富C.海洋生物的纬度分布均匀D.信风带海区海洋生物丰富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洋生物的纬度分布很不均匀,温带地区海洋生物更加丰富。
答案:A4.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鱼类最少的原因是()A.寒流影响B.海水温度变化小C.上升流发育D.海水盐度太高解析:首先明确海洋生物资源在以下几类地区较为丰富:大陆架海域、温带地区、寒暖流交汇处或有上升流的海域。
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
据此可推理,副热带海域海水温度变化小是鱼类少的原因。
答案:B中国电力新闻网2011年10月17日报道随着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海洋能开发与试验终于如愿在青岛落户。
海洋能是海洋水体所蕴藏的各种能量的总称。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人教版)35
课时作业(三十五)世界地理概况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对应学生用书P)315一、选择题(4分×15=60分)读图,回答1~3题。
1.四幅图中位于低纬度并联系两大洋的海峡是()A.①B.②C.③D.④2.两侧属于同一大洲、并联系同一大洋的两个海域的海峡是()A.①B.②C.③D.④3.两侧分属于两个大洲,但联系同一大洋的两个海域的海峡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从经纬度位置和轮廓形状特点可判断①为英吉利海峡,两侧同属于欧洲,联系大西洋的北海和比斯开湾。
②为马六甲海峡,两侧同属于亚洲但联系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洋。
③为麦哲伦海峡,两侧同属于南美洲,联系太平洋和大西洋。
④为曼德海峡,两侧分别属于亚洲和非洲,两端为红海和阿拉伯海,同属于印度洋。
①、③在中纬度,②、④在低纬度。
答案:1.B 2.A 3.D(2012合肥质检)下图是为了解地壳的平均厚度而绘出的各大陆面积和平均高度的关系图,据此回答4~5题。
4.图中序号表示四块大陆,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①澳大利亚②南美③北美④非洲B.①南美②澳大利亚③非洲④北美C.①澳大利亚②北美③南美④非洲D.①北美②南美③澳大利亚④非洲5.下面的解释正确的是()A.大陆的面积与平均高度呈正相关B.六块大陆构成全球六大板块C.面积为25×106平方千米的大陆平均高度约为500米D.南极大陆的高度是包括了冰层厚度的高度解析:第4题,澳大利亚大陆、南美大陆、北美大陆、非洲大陆的面积依次增大,平均海拔高度依次升高,由图中可以看出①、②、③、④的面积依次增大,海拔高度依次增加,所以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澳大利亚大陆、南美大陆、北美大陆、非洲大陆。
第5题,由图中可以看出,亚欧大陆的面积最大,但是平均高度并不是最高,所以大陆的面积与平均高度并不呈正相关;六大板块并不是由六块大陆构成的,六大板块既包括陆地,也包括海洋;由图中可以看出面积为25×106平方千米的大陆平均高度约为700米左右;南极大陆海拔两千多米,其中有一千多米的冰层厚度。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人教版)36
课时作业(三十六)世界分区地理(一)——五个地区(对应学生用书P317)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广西日报2011年11月15日报道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第八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东盟内部以及中国—东盟的互联互通,是深化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的重要基础,将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提升地区竞争力、加快东亚一体化进程发挥重要作用。
读图,回答1~3题。
1.由于湖泊的调节作用,M河会出现河流流向定期变化的奇特现象。
当M河向东南流的时期一般出现在()A.全年B.1~6月C.5~10月D.11月~次年4月2.乙图景观出现在甲图的()A.A地B.B地C.C地D.D地3.下列属于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是()①东南亚各国华人华侨众多②中国与东盟各国地理位置毗邻③中国与东盟各国在资源和经济上具有互补性④基于“反恐”的需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第1题,当M河向东南流时,为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11月~次年4月。
第2题,乙图所示景观为热带雨林景观,出现在B处。
第3题,东南亚各国华人华侨众多,中国与东盟各国地理位置毗邻,且与东盟各国在资源和经济上具有互补性,因此利于开展经济合作。
答案:1.D 2.B 3.A(2012钦州模拟)读世界某热点区域图,回答4~6题。
4.关于图示地区主要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B.全年高温多雨C.全年高温且降水稀少D.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5.过往甲乙海区的船只可能遇到的情况是()A.由甲海区进入乙海区,吃水变浅B.载重相同的情况下,由乙海区进入甲海区比由甲海区进入乙海区速度要快C.通行于甲乙海区的中国货船多是超大型油轮D.由中国驶入甲乙海区,手表时针要调快5小时6.有关丙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B.支流众多,流量丰沛C.全年流量平稳,航运价值大D.流域内灌溉农业发达解析:第4题,有回归线经过,处于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之下,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人教版)25
课时作业(二十五)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城市交通运输(对应学生用书P295)一、选择题(4分×15=60分)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的可闻噪音分贝强度(单位:PNdB)等值线分布图,图中黑色圆点代表交通运输网中的点。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M点最有可能是()A.汽车站B.码头C.火车站D.飞机场解析:等值线的轴线呈西北—东南向。
码头供船舶进出,船舶产生的噪声等值线应以港口为中心,轴线走向与河流延伸方向一致。
M点通向城区北部的公路延伸方向和噪声等值线的轴线延伸方向一致,但是图中信息显示M点没有通向东南方向的公路,因此不会产生图示效果的等值线轴线延伸方向,即M地不可能为汽车站。
M地无铁路通过,不可能是火车站,只能是飞机场。
答案:D2.对图示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①M地有公路直达市区,交通便利,布局合理②M地噪声污染市区,布局不合理③M地主要运输工具进出M地的方向为西北—东南向④M地主要运输工具沿公路从市区北部通过,方便居民出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飞机飞越城区上空,噪声污染影响城区,存在安全问题,布局不合理。
噪声延伸方向为西北—东南方向可判断飞机进出M地的方向为西北—东南向。
答案:C(2012哈尔滨模拟)一个地区的盛行风向对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结合某地常年风向玫瑰图,回答3~4题。
3.下图为该地要建设的机场的备选方案,从风向角度考虑,较为适宜的是()解析:该地盛行西北风,机场跑道和盛行风向保持平行关系,利于飞机的起飞和降落。
答案:B4.下图是该地的一个海岛,考虑风向及其他条件,其港口的最佳位置应该在()A.A地B.B地C.C地D.D地解析:C地位于背风的海湾地区,适合建港。
答案:C(2012延边模拟)下图为“某岛屿图”。
读图,完成5~6题。
5.最适宜建港口的是()A.①B.②C.③D.④6.⑤处建飞机场的有利条件是()A.离海港近,便于客货的中转B.该岛风景优美,游客多,经济效益好C.地势较高,云雾少,降水少D.地形平坦,视野开阔,利于飞机的起降解析: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岛位于太平洋,且常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①处位于背风坡,风浪小,利于船舶的停靠;由河流的分布状况看,⑤处地形平坦,且临海,视野开阔,利于飞机的起降。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人教版)41
课时作业(四十一)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对应学生用书P)329一、选择题(4分×15=60分)读中国地理要素分界线图,完成1~3题。
1.对图中a、b、c、d各界线描述正确的是()A.a是旱作与水田农业区的分界线B.b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c是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D.d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解析:根据四条界线经过的地区可知a、b、c、d四条界线分别为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东西部人口的分界线。
答案:B2.四界线中最能体现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的是()A.a界线B.b界线C.c界线D.d界线解析:由于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答案:B3.图中a、b界线叠加,可能划分出的区域是()A.牧区、农耕区B.干旱区、半干旱区C.汉语言区、少数民族语言区D.发达区、欠发达区解析:将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叠加,可划分出牧区、农耕区和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
答案:A(2012泰州调研)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
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B.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C.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D.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5.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A.①—“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B.②—“银色中国”—海拔高度所致C.③—“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D.④—“黄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解析: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大致是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对应的四色中国及成因大致是:①因干旱多沙漠而呈金色,②因高寒而多冰雪呈银白色,③降水多、气温高而森林和农作物四季常绿,④因有风力作用形成黄土广布而呈黄色。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9
课时作业39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2010·江苏扬州二模)导航型GPS接收机可显示当地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海拔)、动态指示前进方向(其正北方向为0°,正东方向为90°)、导向、设定路标、生成行进路线、显示当地日出和日落时间(早期的GPS接收机只能显示当地日出、日落的伦敦格林尼治时间,即世界标准时间)。
据此回答1~2题。
1.某日一外国游客在杭州时,其早期GPS接收机屏幕上显示的日出21:50,方向225°,则杭州日出时的北京时间和游客前进方向是()A.13:50、西北B.13:50、东南C.05:50、西南D.06:50、西南解析:GPS接收机屏幕上显示的时间是世界标准时,日出时北京时间早八小时,应为新的一天05:50;方向是与正北方向顺时针的夹角,225°是西南方向。
答案:C2.此日最可能接近()A.3月10日B.6月20日C.9月10日D.12月20日解析:此时杭州当地地方时05:50(接近120°E经线)日出,故该地昼长夜短,且接近昼夜平分,只有选择9月10日。
答案:C(2010·福建厦门质检)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1 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3~4题。
3.要对该地这种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PSC.GIS D.人工科学考察4.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A.退耕还林B.退耕还牧C.规定合理载畜量D.防止过度樵采解析:该生态现象为过度放牧引起的荒漠化的发展和蔓延,要对该地这种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控,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
答案:3.A 4.C(2010·山东临沂一模)读“华北地区某地实测的海拔高度数据分布图”,回答5~6题。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人教版)30
课时作业(三十)人口迁移与环境、中国的人口迁移(对应学生用书P305)一、选择题(4分×15=60分)(2012台州模拟)读二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D.人口移动主要是由经济原因所致解析:二战后人口主要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故C错。
答案:C2.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亚洲解析:从图中箭头粗细上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
答案:D2011年5月5日,北京市公布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中的相关内容。
数据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外省市来京人员增加447.7万人,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18.9%提高到2010年的35.9%。
据此完成3~4题。
3.大量人口迁入北京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京是国家行政中心,人们的政治地位高B.北京环境优美,居住条件较好C.北京各种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达D.北京社会经济条件好,就业机会多解析:北京的经济发达,生活和生产条件好,就业机会多,吸引人们大量迁入。
答案:D4.和上海相比,对北京城市人口容量限制性最大的因素是()A.交通条件B.矿产资源C.淡水资源D.土地资源解析:注意是和上海相比,上海的淡水资源比北京丰富。
答案:C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来自中间障碍因素。
同时人口的迁移过度可能会给迁入地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回答5~7题。
5.近些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A.①B.②C.④D.⑤6.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①B.②C.④D.⑥7.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决定性因素是()A.①B.②C.③D.⑥解析:伊拉克地区的战乱导致该区居民大量外迁;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基地环境质量较差,老年人追求优美的环境多迁往光照充足、气候温和、空气清新的西部和南部地带;城乡经济收入的差异成为农民工进城的决定性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三十九)中国人文地理
(对应学生用书P325)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2济南模拟)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下表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
读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注:(1)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时间为2000年11月1日:(2)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①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②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③已达到环境人口容量④人口素质显著提高⑤处于城市化成熟阶段⑥普查统计难度增加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④⑤⑥D.②④⑥
解析:人口统计学上,人口性别比一般正常范围则在102至107之间,所以我国目前人口性别比是合理的;按照目前的生产能力估测,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人,所以还未达到环境人口容量。
答案:D
2.今后,为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继续采取措施,降低人口性别比
B.继续采取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
C.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D.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解析:针对目前我国的人口问题,应该适当调整计划生育政策,适当提高0~14岁人口比重。
答案:B
(2012烟台模拟)读“我国工业分布略图”,回答3~4题。
3.该工业可能是()
A.煤炭工业B.电力工业
C.瓶装饮料工业D.高技术产业
解析:图示工业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上游、贵州、广西、黄河中上游,应为电力工业。
答案:B
4.该工业对东部城市的主要意义是()
①改善城市环境质量②提供居民食品③供给工业原料
④提供能源保障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电力工业为东部地区的生产提供能源保障,且改善东部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
答案:D
(2012厦门模拟)读图,回答5~7题。
5.关于四个地点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以畜牧业为主
B.①③为重要的粮棉产区
C.③④糖料作物为甘蔗
D.④地单位产值高于珠江三角洲
6.②地发展鲜花种植的优势是()
A.科技发达B.土壤肥沃
C.廉价的劳动力D.先进的保鲜技术
7.①、③两地附近的能源工业分别是()
A.①为水电工业,③为石油工业
B.①为煤炭工业,③为石油工业
C.①为石油工业,③为石油工业
D.①为天然气工业,③为煤炭工业
解析:①为河西走廊,③为华北平原,都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②地为云贵高原,气候条件优越,劳动力廉价,适合鲜花种植。
①处黄河水电站众多,水电工业发达;③处主要为石油工业。
答案:5.B 6.C7.A
(2012哈尔滨模拟)读我国某地区主要农作物不同层次生产潜力递减柱状图(单位:千克/公顷),回答8~9题。
8.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光照B.气温
C.降水D.土壤
解析:根据该地的主要农作物种类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由于该地纬度高,热量是其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
答案:B
9.该地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可能是()
A.春小麦B.冬小麦
C.大豆D.玉米
解析:玉米的实际产量最大,故其在该地的种植面积可能最大。
答案:D
(2012南宁模拟)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城市③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原料来源地组合正确的是()
A.采煤工业——鄂尔多斯的煤
B.钢铁工业——白云鄂博的铁矿石
C.毛纺织工业——内蒙古草原的羊毛
D.制糖工业——河套平原的甜菜
11.连接城市②③的铁路是()
A.京包线B.包兰线
C.包神线D.集二线
解析:①是呼和浩特,其毛纺织工业发达,②是集宁(又叫乌兰察布),③是包头,其主导产业是钢铁工业,铁矿石来自白云鄂博,连接②③的铁路是京包线。
答案:10.B11.A
下图为我国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在全国所占的比重示意图。
据此回答12~13题。
12.图中甲表示的地区是()
A.西南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
C.西北地区D.黄河中游地区
解析:根据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可以判断,图中丁地区的水运占优势,应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丙地铁路运输占优势且货运量大,水运的比重较小,应为黄河中游地区;甲地以公路运输为主,水运和铁路运输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大且在四个区域中水运占第二位,所以应为西南地区;乙地几乎没有水运,所以应该为西北地区。
答案:A
13.图中丙地区铁路运输的大宗货物最主要的是()
A.铁矿 B. 煤炭
C. 粮食
D. 木材
解析: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产地,所以铁路运输的大宗货物主要是煤炭。
答案:12.A13.B
(2012南宁模拟)读甲、乙两幅图,完成14~15题。
14.甲图表示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是()
A.青海B.贵州
C.湖南D.浙江
解析:由甲图的轮廓及在我国的位置可以判断,该省级行政区是湖南。
答案:C
15.甲图中,形成工业总产值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
B.西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
C.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
D.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
解析:由图可知,该省东部地区工业总产值高,而西部地区较低,这主要是由于东部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素质高。
答案:A
二、综合题(40分)
16.读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1)新亚欧大陆桥南干线,穿越了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分界线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宁西(南京-西安)铁路沿途所联系的主要铁路和水路运输线。
(3)从地形和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对比分析宁西铁路和南昆铁路自然区位与作用的差异。
解析:从图中能看出新亚欧大陆桥在中国境内包括上海-南京段的京沪铁路、南京-西安的宁西铁路、西安-兰州的陇海铁路,以及兰州-乌鲁木齐的兰新铁路,途中穿越了秦岭-淮河;宁西铁路是一条东西向的重要铁路,与南北向的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都相交。
水运航线中的长江航线也与其相交,宁西线能极大地激活我国铁路网。
宁西铁路主要穿过我国中西部的平原地区,而南昆铁路主要穿过的是云贵高原地区,自然区位差异较大;都能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答案:(1)秦岭-淮河
(2)京沪、京九、京广等铁路,长江航线。
(3)宁西铁路:主要穿越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可以辐射、带动沿线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南昆铁路:主要穿越高原地区,地形崎岖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17.下列两图中左图是陕西省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布图,右图是渭河和汉江年均含沙量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22分)
(1)图乙中B河流是______________,其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含沙量大对河流综合开发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探究分析陕西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分布特点及其发展的区位优势。
(3)填表比较M、N两河谷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解析:第(1)
重。
第(2)题,结合图示分析可知,陕西省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多位于渭河平原地区,其区位优势可从依托城市、科技、交通、政策、市场等角度分析。
第(3)题,M地是渭河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N地是汉江谷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二者在地形、土壤、水源上有相同点,但也存在不同点。
答案:(1)渭河(北岸支流较多)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淤塞河流和水库(或湖泊),引发水旱灾害,降低河流通航能力
(2)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渭河平原地区(或主要依托大城市、沿交通线分布等)。
区位优势:以大城市为依托,科技力量雄厚;现代交通发达;国家政策扶持;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3)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