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题 细胞代谢-2020年高考生物逐题必刷200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题细胞代谢
1.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酶1可分别与两种底物以及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
B.酶2催化生成产物B后,自身结构和性质会发生改变
C.产物B可以改变酶1的活性,防止生成过多的产物A
D.上述过程解释了酶浓度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产物B浓度低时酶1有活性,将两种底物合成产物A;产物A和另外一种物质在酶2的作用下合成产物B;当产物B浓度过高时,与酶1的变构位点结合,使得酶1失去活性。
【详解】
A. 从图中可知,酶1只催化两种底物合成产物A的反应,具有专一性,A错误;
B. 酶2催化生成产物B的过程中会发生形变,反应结束后恢复成原来状态,自身结构和性质不发生改变,B错误;
C. 酶1与产物B结合使酶1无活性,合成产物A的反应会中断,这样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C 正确;
D. 根据题图可知,产物浓度能影响酶的活性,但题图不能解释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D错误。
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都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C.降低反应活化能是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
D.大多数酶对底物一般没有选择性
【答案】C
【解析】任何活细胞需要的酶,且一般都是细胞本身合成,不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产生,A错误;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B错误;酶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来催化反应,使反应高效进行,所以降低反应活化能是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C正确;酶具有专一性,所有酶对底物都有严格的选择性,D错误。
3.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 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活化酵母菌和60 mL 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
培养液中的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能检测到酒精
B.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C.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慢
D.若降低10℃,O2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延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图,t1→t2时间内,O2浓度不断下降且曲线变缓,说明O2减少速率越来越慢,该段时间内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t3后O2浓度不再变化,说明酵母菌不再进行有氧呼吸,此时进行无氧呼吸,据此分析。
【详解】
A. t3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A正确;
B. t1→t2,O2浓度不断下降,曲线变缓,说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B正确;
C. t3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而曲线显示t3与t1时曲线斜率相同,即单位时间内t3和t1产生CO2的速率相同,而产生相同量的CO2,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因此t3时,溶液中消耗葡萄糖的速率比t1时快,C错误;
D. 图示所给温度是最适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高,反应速率最快,因此若降低温度,反应速率降低,氧气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时所需要的时间会变长,D正确。
4.三倍体西瓜由于含糖量高且无籽,备受人们青睐。
下图是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以CO2吸收速率表示,Pn)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与11:00时相比,13:00时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相对较高
B.14:00后叶片的Pn下降,导致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C.17:00后叶片的Ci快速上升,导致叶片暗反应速率远高于光反应速率
D.叶片的Pn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
与11:00时相比,13:00时细胞间的CO2浓度较低,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减慢,A错误;14:00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虽然下降,但仍然大于0,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仍在增加,B错误;17:00后由于光照强度较弱,CO2利用不足,叶片的Ci快速上升,C错误;叶片的Pn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D正确。
5.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细胞内寄生并依赖于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复制增殖②没有细胞结构,但有呼吸和生物合成等代谢的酶系③仅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④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和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⑤同所有生物一样,能够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
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大多数病毒只有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所以其依赖于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进行增殖,①正确,②错误。
病毒中的核酸只有DNA或RNA,③正确。
病毒可以作为基因工程中的载体和动物细胞融合时的诱导剂,④正确。
病毒因为有遗传物质也能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⑤正确,故B 正确,A、C、D错误。
6.“有氧运动”近年来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推崇,它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
如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的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
B.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
C.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D.若运动强度长期超过c,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考查,回忆人体细胞的呼吸方式及不同呼吸方式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然后结合题图曲线信息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
分析题图曲线可知,cd段氧气消耗率较高,血液中乳酸水平升高,因此该阶段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因此不论何时,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都等于O2消耗量,B错误;无氧呼吸过程时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过程,大部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的转移到ATP中,C错误;如果运动强度长期超过c,血液中乳酸水平过高,会使肌肉酸胀乏力,D正确。
【点睛】
分析本题关键需要注意人体细胞内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CO2,乳酸中还有大部分能量没有释放出来,而已经释放出来的能量是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
7.某生物科研小组,从清水河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等量分装于六对黑白瓶中并密封,剩余的水样测得初始溶解氧的含量为10mg/L,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
将它们分别置于六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温度保持不变,8小时后,实测获得六对黑白瓶中溶解氧的含量,请根据下表的记录数据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由表中数据可知,光照强度越大,光合作用越强
B.黑瓶中的生物存在有氧呼吸,不存在光合作用
C.d组白瓶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速率为3mg/(L·h)
D.f组若向白瓶中补充CO2,白瓶溶氧量可能会增加
【答案】A
【解析】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白瓶溶氧量的增加量是光合作用净产量,黑瓶溶氧量减少量是呼吸消耗量。
光照强度到达8klx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加,A错误;黑瓶无光照,不存在光合作用,B正确;d组8h产生的氧气量为光合作用净产量(29-10)十呼吸消耗量(10-5)=24mg/L,每小时产氧量为3 mg/L,C正确;f组与e组对比,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在增加,限制因素可能是CO2浓度,所以如果补充CO2,白瓶溶氧量可能会增加,D正确。
【点睛】黑白瓶法常用于水中生物光合速率的测定。
白瓶就是透光瓶,里面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黑瓶就是不透光瓶,只能进行呼吸作用。
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黑瓶中所测得的数据可以得知正常的呼吸耗氧量,白瓶中含氧量的变化可以确定表观光合作用量,然后就可以计算出总光合作用量。
8.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A.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的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种子萌发时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多,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比休眠时低,A项错误;
B.人体细胞在进行有氧呼吸时,每分解1摩尔的葡萄糖,则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6摩尔的CO2,在线粒体内
膜上消耗6摩尔的O2,人体细胞在进行无氧呼吸时,既无CO2的产生,也无O2的消耗,B项错误;
C.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维持主要是由于K+外流,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是Na+内流,所以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低,C项错误;
D.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首先发生CO2的固定,即CO2与C5化合物结合生成C3,随后在光反应产生的ATP提供能量的前提下,C3被光反应的产物[H]还原,所以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的高,D项正确。
故选D。
9.酶是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催化剂,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下图是A TP中磷酸键逐级水解的过程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叶绿体内合成的ATP比线粒体内合成的ATP用途单一
B.酶a~c催化的反应(底物的量相同),Ⅲ过程产生⑤最少
C.若要探究酶b的最适宜pH,实验的自变量范围应偏酸性
D.直接控制酶a合成的物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①是ADP,②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③是腺苷,④是磷酸,⑤是能量。
【详解】
叶绿体中合成的ATP仅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及叶绿体内部其他需能的活动,而线粒体内合成的A TP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A错误;A 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一个普通化学键。
底物的量相同时,Ⅰ过程和Ⅱ过程断裂的都是高能磷酸键,而Ⅲ过程断裂的是普通化学键,因此,Ⅲ过程产生的能量最少,B错误;由于ATP在酶a的催化作用下产生具有一定酸性的磷酸,因此ADP处于酸性环境中,所以酶b的适宜pH 应偏酸性,则变量范围为偏酸性,C错误;直接控制酶a合成的物质是m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正确。
故选D。
【点睛】
在识记A TP结构的基础上结合题图进行分析,明确各个阶段发生的化学反应及生成的产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强)
A.光强大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B.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答案】D
【解析】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光照强度大于140时,光合作用速率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因此叶绿体产生的氧气除了进入线粒体外,剩余的排出细胞外,故A错误;当光照强度小于1255时,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故B错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有机物的制造量,故C错误;在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故D正确。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过程、生态系统功能和群落演替
11.如图为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在线粒体中经过程①②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
B.无氧呼吸时,过程①产生的[H]在过程③或④中不断积累
C.人的成熟红细胞内可发生的是过程①④
D.无氧呼吸中大部分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掉,所以产生的A TP量远小于有氧呼吸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示分析:过程①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场所是线粒体;过程③无氧呼吸(酒精发酵)的第二阶段,发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④是乳酸发酵的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
【详解】
细胞质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水解为丙酮酸,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丙酮酸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A错误;无氧呼吸虽然不需要02的参与,但过程①产生的[H]最终把丙酮酸通过过程③还原成酒精或者通过过程④还原成乳酸,消耗了[H],所以不会有[H]的积累,B错误;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最后经过过程④乳酸发酵生成乳酸,C正确;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能量少,原因是无氧呼吸有机物没有彻底的氧化分解,所以产生的ATP 量远小于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着重考查了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细胞呼吸不同方式的各阶段的反应和发生的场所;能够识记不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并能够利用呼吸作用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2.在玻璃温室中,研究小组分别用三种单色光对某种绿叶蔬菜进行补充光源(补光)试验,结果如图所示。
补光的光强度为150μmol·m-2·s-1,补光时间为上午7:00-10:00,温度适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给植株补充580nm光源,对该植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B.若680nm补光后植株的光合色素增加,则光饱和点将下降
C.若450nm补光组在9:00时突然停止补光,则植株释放的O2量增大
D.当对照组和450nm补光组CO2吸收速率都达到6μmol·m-2·s-1时,450nm补光组从温室中吸收的CO2
总量比对照组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强光对生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考查考生识图分析问题、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分析题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给植株补充580nm光源时植株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降低,说明此光源对该植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给植株补充450nm和680nm光源时植株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升高,说明此光源对该植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详解】
与对照组相比,给植株补充580nm光源时植株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降低,说明此光源对该植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A错误;若680nm补光后植株的光合色素增加,则植物吸收光能的能力增强,会使光饱和点增大,B错误;若450nm补光组在9:00时突然停止补光,会使光反应速率降低,则植株释放的O2量减少,C错误;当对照组和450nm补光组CO2吸收速率都达到6μmol•m-2•s-1时,由于450nm补光组需要的时间短,因此分析题图可知从温室中吸收的CO2总量比对照组少,D正确,所以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该实验为补光实验,上午7:00-10:00自然光照逐渐增强,植物利用的光为自然光和所补的光。
13.叶绿体在光下把ADP和Pi合成A 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
为探究A TP形成的原动力,Jagendorf等科学家在黑暗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图中平衡的目的是让类囊体内部的pH和外界溶液相同。
下列相关描述,
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合成ATP需要酸性环境
B.ATP的合成与膜两侧的pH差有关
C.类囊体在pH为4的缓冲液中被破坏
D.在黑暗中进行实验的原因是避免光照产生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实验流程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光反应过程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详解】
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将类囊体置于pH为4的缓冲溶液中,当类囊体内部的pH和外界溶液相同时,再将类囊体转移至pH为8的缓冲溶液中并立即加入ADP和Pi,则有ATP生成,但当类囊体内部的pH和外界溶液相同时,即pH均为8时加入ADP和Pi,则没有ATP生成。
可见,类囊体在pH为4的缓冲液中没有被破坏,叶绿体中合成A TP需要叶绿体处于碱基性环境,ATP的合成与膜两侧的pH差有关,A、C错误,B正确;ATP的形成途径之一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因此实验在黑暗中进行的原因是避免光照对ATP合成的影响,D错误。
【点睛】
实验流程图涉及2次平衡:初次平衡的目的是将类囊体膜内侧的pH调整为4;再次平衡的目的是将类囊体膜内侧的pH调整为8。
解答此题,应以实验目的“探究叶绿体在光下利用ADP和Pi合成ATP的动力”为切入点,并结合实验流程图准确把握自变量:“pH平衡前或后加入ADP和Pi”,由此对比分析实验结果,从中挖掘出“只有pH值平衡前加入ADP和Pi才能够产生ATP”的隐含信息,即可获得相关结论。
14.如图为用同一种酶进行的不同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曲线可以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B.实验结果表明,该酶活性在30 ℃左右、pH为7时比较高
C.pH=2与温度为20 ℃条件下酶活性减弱的原因相同
D.本实验研究的酶是淀粉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图1曲线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而酶的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A错误;图1中30℃、图2中pH为7时反应速率最快,表明该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是30 ℃左右、最适pH是7,B正确;过酸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失活,低温时能抑制酶的活性,但不失活,C错误;图3中麦芽糖在酶的作用下水解,判断本实验研究的酶是麦芽糖酶,D错误。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各曲线图横、纵坐标的含义以及曲线的变化趋势、起点、转折点、终点等点的含义,对比分析同一曲线图中导致不同曲线出现变化的原因,再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特定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
15.A TP可将蛋白质磷酸化,磷酸化的蛋白质会改变形状做功,从而推动细胞内系列反应的进行(机理如图所
示)。
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ATP推动细胞做功,存在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过程
B.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失去的能量主要用于再生ATP
C.ATP水解与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均属于放能反应
D.肌肉在收缩过程中,肌肉中的能量先增加后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TP将蛋白质磷酸化,形成ADP和磷酸化的蛋白质,同时蛋白质的形状改变,当磷酸化的蛋白质上的磷酸基团脱落时会发生形状改变做功,据此分析。
【详解】
A. A TP推动细胞做功过程中,A TP的水解是放能反应,蛋白质磷酸化过程是吸能反应,因此该过程存在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A正确;
B. 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失去的能量并不能用于再生A TP,B 错误;
C. A TP水解是放能反应,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也属于放能反应,C正确;
D. 在肌肉收缩过程中,ATP先使肌肉中的能量增加,改变形状,这是吸能反应,然后肌肉做功,失去能量,恢复原状,这是放能反应,肌肉在收缩过程中,肌肉中的能量先增加后减少,D正确。
16.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 的量。
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
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
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
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
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无论光照和遮光调节下,植物吸收的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先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再还原为有机物,A正确;生殖器官发育早期,营养器官合成的有机物大多供给自身的生长发育,B正确;遮光70%条件下,在发育早期,分配到营养器官中的多,在发育晚期,分配到生殖器官的多,C错误;实验研究了光照强度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也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器官积累有机物的影响,D正确。
17.下表是某科研小组研究光合作用强度时所得到的部分结果,请结合温度影响酶的曲线和CO2浓度影响
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判断,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若改变的条件为温度,且P>K,则M>N
B.若改变的条件为PH,且M>N,则P>K
C.若改变的条件为CO2浓度,且P>K,则M>N
D.若改变的条件为CO2浓度,且M>N,则P>K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题图的形式考查了酶的特性,旨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干信息,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详解】
据图可知,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时,随温度增大,酶的活性减弱,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故若改变的条件为温度,且P>K,则M>N或M<N,A错误;同理,PH也会影响酶的活性,若改变的条件为PH,且M>N,则P>K或P<K,B错误;据图可知,S点为CO2补偿点,Q点是CO2饱和点,若改变的条件为CO2浓度,当M>N处于CO2浓度饱和点之后时,则光合作用强度不变,即P=K,当M>N处于CO2浓度饱和点之前时,则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增大而增强,即P>K,D错误;由上述分析:若改变的条件为CO2浓度,且P>K,则说明一定是在CO2浓度饱和点之前提高了CO2浓度,则可推出M>N,C正确。
【点睛】
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18.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25℃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快
B.在0—30℃范围内,温度对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影响更大
C.45℃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D.春季大棚栽培该植物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可提高产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
分析上图,植物体在25℃时,净光合速率最高,说明该温度为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此温度下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分析下图:由图可知,植物体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3℃左右。
【详解】
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对应的温度(即最适温度)约为25,故25℃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快,A正确;在0~30℃范围内,与呼吸速率变化曲线相比,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升高得更快,说明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即温度对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影响更大,B正确;45℃时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0,但由于植物体中含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故植物的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应大于呼吸速率,C错误;春季室外温度较低,大棚栽培植物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可提高净光合速率进而提高产量,D正确。
故选C。
19.图甲表示某种酶催化底物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相关酶的催化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图中若e点反应物浓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B.乙图中若g点反应体系温度升高,产物不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