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北师大版汽化和液化教案

4北师大版汽化和液化教案
4北师大版汽化和液化教案

第四节气化和液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预习

2.教学器材:一茶杯冷水、一茶杯开水、毛玻璃2个、一瓶酒精、两只相同的温度计、棉球、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针管、乙醚蒸汽.

教学设计图示:

教学点评:

在这节课中,将大部分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探究,自己得出结论.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的精神.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内容及目标 通过讨论、探究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吸热,探究水沸腾的特点,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学习能够将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有关现象。 二、重点 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蒸发现象。 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探究沸腾特点。 三、难点 探究水的沸腾规律。 四、教学指导思想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为了落实新课标的这一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动力、以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为基础、以科学方法与创新设计贯穿整节课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物理魔术引入新课 老师表演物理魔术“不怕烧的手指”,将一块沾有水的纱布缠在自己的手指上,再滴上几滴酒精,然后,在一支筷子上也缠上纱布(不沾水)滴上几滴酒精,同时点燃,同学们惊奇的发现,筷子被烧成了灰烬,而老师的手指却安然无恙,这一现象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他们会非常关注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二、实践问题展开研究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是有用的,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结合当地实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物理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运河的水质,需要将这杯水样中的水分变干,你能帮他们想想办法吗?借助你身边的器材能否完成? 学生讨论总结后会想到:提高液体温度、加大液体表面积、增大液体表面的空气的流动速度、加热使水沸腾等办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这些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发现,这些方法都是将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从而建立汽化概念;这些方法使水汽化的剧烈程度上明显不同(凭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意识到),对比总结后初步建立蒸发和沸腾的概念,展开对蒸发和沸腾的进一步研究。 三、研究蒸发的特点

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2》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汽化和液化两部分内容,是物态变化中互为相反的过程。本节教材的特点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通过实验的探究,学生自己能得出沸腾的特点,同时进一步培养了科学探究的意识。 【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已经熟练的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对有关生活中的热现象有所了解,能够知道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对于仪器的组装已经能够掌握方法。对沸腾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其发生的全过程未必很清楚,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学生不一定了解。学生对于实验方法的掌握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策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知汽化和液化现象,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汽化和液化的概念,重点突出水的沸腾实验,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并作好记录,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通过多媒体再现实验现象的细节,加深学生对沸腾现象的认识。由于本节内容较多,计划2 课时,第一课时重点是沸腾现象和特征,第二课时重点是蒸发现象及与沸腾现象的比较,了解液化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象,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理解沸腾概念,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过程与方法 培养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 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5.3 教案 汽化和液化优秀教学设计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它包括沸腾和蒸发.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的实际价值. 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难点:观察现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教具:电教器材: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 学生每组器材:烧杯、水、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中心有孔的纸盖、火柴 一、引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演示:我用棉纱蘸些酒精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鸡腿”,不一会儿,咦!我的“鸡腿”不见了. 提问:我的到底“鸡腿”跑哪儿去呢? 回顾:物质三种状态是什么? 设计目的:通过一则物理幽默笑话,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又复习了物质三种状态的有关知识. (二)类比联想,形成概念 1、回顾上节课内容,观察下列现象,你想到什么? 冰融化成水,铁块变成铁水,固态 液态 水结冰,铁水定型成铁块,液态 固态

汽化( ) 2、笑话里的“鸡腿”跑哪里去了?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由学生小组归纳概括出汽化的概念: ( )态 ( )态 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类比、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归纳,从而总结出汽化的概念. (三)合作探究、明确强化 探究水的沸腾 1、提出问题:你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吗?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2、进行猜想:(学生大胆进行猜想) 3、实验仪器:(一个学生说) 4、观察实验:(4人为一个小组做实验,组长从水瓶中分热水) (1)沸腾时,气泡大小的变化? (2)沸腾前、后,温度计读数的变化情况? (3)沸腾时,移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吗? 5、数据记录并绘图: 描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图.(电脑平台投影3个学生画的曲线图像) 90 95 100 温度/0C 时间/min 6、归纳总结:(由学生小组讨论并归纳总结出沸腾时的特点) (1)沸腾概念:在 温度下,在液体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 现象. (2)沸点:液体 时的温度. (3)液体沸腾时要 热,但温度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沸腾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水的沸腾现象,感知水沸腾前与沸腾时现象的区别。通过探究活动, 2.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身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沸腾时与沸腾前的现象,并探知规律和条件。 教学工具 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 教学过程 1、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58-60,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汽化? (2)什么是液化? (3)什么是沸腾? (4)什么是沸点? 2、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沸腾: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确定的温度 3、探究:水的沸腾 (1) 注意: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沸腾时的温度,是否发生变化? 记录数据 依照晶体熔化曲线描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2)设计试验和进行试验 (3)介绍实验器材 (4)总结实验 ①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在水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对它加热,它却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 ②液面上的“白气”越来越多,沸腾的时候,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2020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树上的雾凇属于液化现象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C.北方的暖气以水作为介质是利用了水比热容大的特性 D.炎热的夏天打开冰箱有白雾出现,是冰箱里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B.冬天的早晨大雾弥漫 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深秋的早晨草上的露珠 3.把水滴到炽热的炉盖上,听到“滋滋”声并看到冒出“白气”,我们看到的“白气”是 ( ) A.汽化形成的 B.液化形成的 C.升华形成的 D.凝华形成的 4.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 法中错误的是( )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B.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 收大量的热 C.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 D.纸锅里的水烧干后,继续加热会使纸锅燃烧 5.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6.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 层中封入适量的熔点为48℃的海波晶体.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适合人饮用的48℃左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海波( ) A.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B.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C.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D.熔化吸热、液化放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汽化---沸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并判断三个视频中现象的真假,能够根据三个装置共同之处选取合适的器材设计 实验验证猜想,有评估意识。 2.通过经历探究水沸腾实验的过程,知道水沸腾时的特点,了解不同液体有不同的沸点,有运用图象表达结论的意识。 3.通过运用沸腾特点揭秘三个视频中问题的活动,了解沸腾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知道液体在沸腾时的特点 教学难点:气压对沸点的影响 教学用具:分组实验器材(铁架台,烧杯50ml 、石棉网、醋、食盐水、纸杯1个、停表, 小黑板上数据表格) 教学流程: 1.通过观察并判断三个视频中现象的真假,能够根据三个装置共同之处选取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合理猜想,有评估意识。 师:网络的出现给信息的传递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有一些信息真伪难辨甚至给我们带来不便。我将播放来自网上的3个视频,大家需要完成两个任务:判断短片中的说法是真的吗?并思考三个视频描述的问题有什么共同之处? 播放视频(1)高山上煮不熟饭(2)纸锅可以烧开水(3)僧人有特异功能不怕沸油 师:三个视频中的说法是真的吗?刚才的三个视频描述的问题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都是把液体加热到沸腾时发生的现象。 师:沸腾时发生的现象是否属实呢,我们将通过一组沸腾的实验揭开答案。4.2汽化----沸腾(板书)。 师:你在生活中观察过家里液体沸腾的情景吗?在你的印象中液体沸腾时会有怎样的现象?提出问题:探究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回答。 生:温度方面;很热,温度很高,温度不变,一定温度。其他液体也是这个温度么? 状态方面:需要吸热,水吸热变成了水蒸气; 气泡方面;有大变小,由小变大, 声的方面; 师:高山上烧水沸腾会有什么不同吗?液体的种类对沸腾有影响吗?大家的说法是否正确呢?我给大家已经提供了一些器材。你觉得还需要什么补充吗? 生:补充器材及其规格,为了普遍性,多种几种液体 师:第一次做加热试验,考虑安全问题、考虑时间问题、考虑方便问题 补充铁架台的安装顺序,补充测量仪器,酒精灯的用法,为缩短时间的做法 水要适量,初始温度较高,石棉网的作用,盖子的作用 表格的设计 学生记录: 师:提醒学生分工,并注意安全。 2.通过经历探究水沸腾实验的过程,知道水沸腾时的特点,了解不同液体有不同的沸点,有运用图象表达结论的意识。 生:分组实验,有2组用纸杯烧醋,2组用纸杯加热盐水,6组用烧杯烧水,师:指导 生:部分实验小组将实验数据写在黑板上,

汽化和液化的作业

1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酒精和水分别装入两个试管中,再将两试管放于沸腾的水中,则() A.酒精会沸腾,水不会沸腾 B. 酒精不会沸腾,水会沸腾 C.两液体都会沸腾 D.两液体都不会沸腾 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A.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B.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减小了水的表面积 D.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3.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会觉得很烫,这是因为() A.人手的感觉有问题 B. 鸡蛋壳传热太慢,使手感觉烫需要一段时间 C.刚拿的鸡蛋表面有水,水分蒸发吸热,使蛋壳温度降低 D.鸡蛋内部温度很高,由里向外逐渐散热,所以过一会才感到烫手 4.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 A.一直升高 B. 一直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5.当某种液体的温度为它的沸点时,下列错误的是() A. 该液体一定在蒸发 B. 该液体一定在沸腾 C. 该液体可能在沸腾 D. 该液体可能蒸发和沸腾同时进行 6.在敞口的锅中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A.逐渐升高 B.不变 C.逐渐降低 D.忽高忽低 7.我国民间有种说法叫做“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水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了一层均匀分布的小水珠。关于出现水珠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水的蒸发现象 B.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是水分子的扩散现象 D.水缸有裂缝,水渗了出来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汽化和液化 作业

1、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和 方式。 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热,但温度保持______,这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______的(选填“相同”、“不同”). 3、液体蒸发时温度______,说明它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蒸发有______作用.要使液体沸腾,须使液体温度达到______点. 4、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1—4—1(a)、(b)所示,则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5、夏季烈日当空,人们在被阳光晒烫的水泥地面上洒些水就感觉地面不那么 热了,这是利用了水__________吸热的缘故.(填物态变化称) 6、煤厂多采用热压方法生产煤球,即在煤沫里加上水,经热压夹攻成煤球.冬天运送刚制成的煤球时,常可看到车上的煤球冒“白气”,这是煤球中的水成水蒸气后,遇冷又的结果. 7、用高压锅煮食物熟的快,是因为锅内气压比标准大气压,使得水 的升高的缘故. 8、夏天自来水管外壁上的水珠是水蒸气由于遇冷发生的而液化石油气是

在常温下,利用 的方法液化成液体储存在钢瓶中的. 9、比较酒精、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__(选填高或低)温 物体,这是因为______,水银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__温物体,这是因为水银 10、学生在“研究水的沸腾” 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 如图所示图线.由图可知:水 加热的初温度是_______℃;加 热_______分钟后,水开始沸 腾;_______段图线反映了水沸 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水的温 度_______(填上升、下降、不 变).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掀开沸水锅的锅盖,可以看到有水从锅盖上滴下,这些水是 遇到较冷 的锅盖 而成的。 12、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 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 而成的。 13、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那些是正确的(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 汽化现象 C.水沸腾时,汽泡中都充满了水蒸气 D.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13、夏天扇扇子,身上会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 .液化吸收热量 B .汽化吸收热量 C .液化放出热量 D .汽化放出热量 14、下列措施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 A.用瓶子装酒精时要加盖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案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主备人:孔祥超 副备人:王东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2.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 了解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 4.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知道什么是沸点; 5.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象,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6.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并会运用该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 难点: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铁架台、铁夹、石棉网、水、烧瓶、玻璃片、胶头滴管、棉花、火柴、冰镇可乐一瓶、常温可乐一瓶、小镜子、注射器、乙醚、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酒精、胶头滴管、塑料袋、水槽、热水、烧杯、水、酒精灯、棉签、铁架台、铁夹、石棉网、温度计、硬纸板(中间有让温度计插入的小孔)、火柴、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想想做做】 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 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你会 看到什么变化? 2. 从热水中取出塑料袋再放入盛冷水的水槽 中, 你又看到什么变化? 同学们,你能解释这些变化吗?今天我们就来 探究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汽化和液 化。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 欲望。) 动手做一做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教师 出示的问题。 分组实验并观察酒精状态的变 化: 酒精不见了,变成了气态的酒 精蒸气。 酒精蒸气又变成了液态的酒 精。 学生讨论:在一定条件下,物 质可以由液态变为气态,可以 由气态变为液态。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2014秋季初二物理杜岱洛第12讲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蒸发过程中的吸热、放热情况;知道液体沸腾的条件和特点;知道气体液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 实验器材: 温度计(两支),烧杯,水,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两个),中心有小孔的硬纸板,停表,酒精。 实验过程: (一)探究液体蒸发时吸热还是放热 1、将酒精涂在自己手背上,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感觉。 2、拿两支相同的温度计,观察在室温下示数是否相同。再在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上蘸上温度与室温相同的酒精,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分析结论:手背上涂上酒精后感觉,温度计的玻璃泡上蘸上酒精后示数,这些现象说明:。(二)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 猜想假设:水在沸腾时如果继续加热,温度将会 。 探究方案:用烧杯盛 水,酒精灯加热,温度计 测量水的温度变化并观察 水的沸腾情况。如图2-1 操作记录: 1、将铁架台、酒精灯、 石棉网、装水的烧杯、温 度计和带孔硬纸板如图 2-1组装好。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 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当温度达到90℃时开始 记录,每过1min记录一次。沸腾后继续加热并记录3min,停止加热再观察2min。 3、将读数结果和观察情况填入表2-1中。(填表说明:“加热情况”一栏分为两格,选填“加热”和“停止加 图2-1

2014秋季 初二物理 杜岱洛 第12讲 热”;“沸腾情况”一栏分为三格,选填“未沸腾”、“沸 腾”或“停止沸腾”。) 表2-1 分析结论: 1、利用表2-1中加热部分的数据,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在图2-2中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0 5 10 15 /min 2、根据表2-1和图2-2可以归纳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 。物理学中把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由本实验中水的沸腾过程可知,液体沸腾的条件是:一要温度达到 ,二要继续 ,两者缺一不可。 (三)探究液化时吸热还是放热 探究方案: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的,生活中常看到的“白气”是大量小水珠聚集形成的,它是液体,水蒸气变成“白气”就是一种常见的气体液化现象,可以通过分析“白气”现象来探究液化过程的吸、放热情况。 操作观察: 1、给烧杯中的热水继续加热使其剧烈沸腾,观察烧杯上方形成的“白气”。 图2-2

《汽化》教学设计

课题§3.3《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它包括沸腾和蒸发。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的实际价值。 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Llm757 难点观察现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教具电教器材:计算机、教学课件 学生每组器材:烧杯、水、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中心有孔的纸盖、火柴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分钟) 演示:我用棉纱蘸些酒精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鸡腿”,不一 会儿,咦!我的“鸡腿”不见了。 提问:我的到底“鸡腿”跑哪儿去呢? 设计目的:通过一则物理幽默笑话,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 来,又复习了物质三种状态的有关知识。 仔细观察并 思考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二教学过程 (二)类比联想 形成概念 (5分钟) 1、回顾上节课内容,观察下列现象,你想到什么? 冰融化成水,铁块变成铁水,固态 液态 水结冰,铁水定型成铁块,液态 固态 2、笑话里的“鸡腿”跑哪里去了? 3、展示本节的教学目标,学生自学课本58页倒60页的内容,思考并小组讨论 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类比、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归纳,从而总结出汽化的概念。 Llm757 (三) 教师引导,合作探究 明确强化 <一>探究水的沸腾 (15分钟) 1、提出问题:你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吗?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2、进行猜想:(学生大胆进行猜想) 3、实验仪器:(一个学生说) 4、观察实验:(2位学生上讲台上演示实验) (1)沸腾前后,气泡大小的变化? (2)沸腾前、后,温度计读数的变化情况? (3)沸腾时,移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吗? 5、数据记录并绘图: 描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图。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先回顾上节 课内容再归纳概括出汽化的概念 Llm757 学生猜想、观察、由2位学生做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老师给学生分享数据

八年级物理上册1.3汽化和液化练习3新版北师大版

h 汽化和液化 1.选择题: (1)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酒精中,然后取出,发现短时间内示数下降,这是因为液体在蒸发过程中 ( ) A .吸热 B .放热 C .不吸热不放热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如图所示,正确描述水沸腾的是( ) (3)下列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 A.用瓶子装酒精时一定要加盖 B.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扇风 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用塑料袋包装蔬菜放入冰箱内 (4)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那些是正确的(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C.水沸腾时,汽泡中都充满了水蒸气 D.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5)烧开水时,从开水壶嘴中冒出的“白气”是 ( ) A .水蒸气 B .小水珠 C .热空气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2. 填空题: (1)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 和 方 (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热,但温度保持______,这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______ 的(选填“相同”、“不同”). (3)液体蒸发时温度______,说明它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蒸发有______作用.要使液体沸腾,须使液体温度达到______点. 3.判断题: (1)蒸发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 ) (2)液体在任何温度时都能蒸发. ( ) 参考答案: 1. 选择题(1)A (2)C (3)A (4)AB 2. 填空题 (1)液;气;蒸发;沸腾 (2)吸;不变;不同 (3)降低;致冷;沸 3.判断题 (1)× (2)√ 习题精选 1 .选择题: A B C D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教学设计(一)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为新授课,教学内容有: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蒸发和沸腾现象;沸点的概念及使气体液化的方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精神,注意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坎儿井”、“蒸汽机”的知识等形式,有意识地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在学生活动中强调“生活·物理·社会”的联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观察沸腾现象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探索实验来探究汽化和液化的过程,通过课前查阅资料等途径知道一些物质的沸点,并且能根据这些沸点解释一些生活现象,知道自然界中雨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什么是汽化和液化。 2.说出沸腾的特点及沸点。 3.说出汽化和液化的吸放热情况。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探索物理现象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影响液体蒸发速度的三个要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但要吸热。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大量的相关实验和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用“酒精棉花”在黑板上写“汽化”两字。 举例:黑板上的字怎么不见了?——变成气态了 汽化的概念: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一、汽化的两种形式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2.2 汽化和液化》word教案 (2)

《2.2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知道蒸发现象,知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培养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 l、你知道什么叫汽化?知道汽化有和两种方式。 2、蒸发。蒸发时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3、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蒸发的实例? 【课堂学习】 【问题1】、自然界中,物质不同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吗?你举出一些液态转化成气态的实例(举三个实例) 7 一、汽化:物质由变为。 汽化有两种方式:和。 【问题2】:根据小学已有的知识,你对蒸发了解多少? 活动2.3观察蒸发现象(P36,页) 观察的现象:1) 2) 二、、蒸发只在发生的汽化现象。 根据蒸发的定义,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些蒸发的实例 三、总结以上现象得到 蒸发的特点: 1)发生在

2)在温度下都能发生。 3)发生的较少 (剧烈或缓慢) 4)蒸发时需要 (吸热或放热),使液体和周围的温度。 四、蒸发吸热——致冷作用‘ 【问题3】请举出利用蒸发吸热的实例 例:请解释干湿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问题4l猜想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例1:试分析火洲里的坎儿井为何没有干涸的原因。 练一练:分析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子长成针形,对它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课堂学习】 1、某同学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在室外放了两只等量酒精的相同的烧杯,其中一只放在烈火日下,另一只放在附近的树荫下,一段时间后,比较两只烧杯中剩余酒精的多少,他这样做是为了验证( ) A、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 B、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C、液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 D、液体蒸发快慢与表面气流快慢的关系 2、将一瓶开口的酒精,置于30℃的环境中,若放置一段时间后再用温度计去测量酒精的温度,则温度计上的示数:( ) A、一定是30℃ B、一定低于 c、一定高于 D、可能是30℃ 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的是( ) A、把洒在地上的水扫开,蒸发加快。 B、在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装有40℃和20℃的水,甲容器中的水面下降要快一些。c、在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装同温度的水和酒精,一段时期后,发现酒精容器中的 液面下降得要快一些 D、擦干手上的水,吹风时会加快蒸发 4、江心州农村有一种没有上釉的陶制茶壶,夏天盛茶水后,壶身常会渗出一些小水珠。但壶内

中学物理课堂导入案例汇编

中学物理课堂导入案例汇编 1、中学生活泼好动,如果一开始就枯燥无味地传授知识,学生新奇的激情受到压抑,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教师通过栩栩如生的叙述,可以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活生生的场景中,使大家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例如,《速度》的引导语可以这样进行:“校运会在紧张进行,所有观众的视线都不由自主地转向百米赛场,只听枪声一响,所有的运动员像脱僵的野马冲出起跑线,观众席中的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谁是第一,071,不对,034,不一会裁判高声叫到:‘071,13’1,第一’。”问:观众怎样判断谁跑得快? 学生答:看相同时间谁通过的路程多。 问:裁判又怎样判断谁跑得快? 答:看通过相同的路程谁用的时间少。 问: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几种方法? 答:有两种方法。 教师自语:这节课我们就跟大家一起来讨论《速度》。 这样一导入,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这节课就能收到好效果。 2、《速度》----------首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认知人的步行速度慢于自行车的速度;自行车的速度慢于汽车的行驶速度;汽车的行驶速度慢于飞机的飞行速度;而飞机的飞行速度慢于火箭升空时的飞行速度等等。接着教师说:速度是表示物体运行快慢的物理量。各种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定速度,只是它们的速度有快有慢的。世界上最快的速度是光速,光速C=3× 108米/秒,行人的速度约为1.5米/秒左右;汽车的速度约为20米/秒。指出速度的含义是每秒钟物体运动了多少距离。万物都在以一定的速度运动着,绝对不运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运动是绝对的。下面我们来研究和解决物体的运动快慢问题。 3、《运动的描述》-------给学生讲一个这样的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000m 高空飞行,忽然他看到身边有一样东西和飞机在一起飞翔,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随手抓来一看,原来不是昆虫,而是德军发射的一颗子弹,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呢?学生在惊讶疑惑中思考,渴望得到答案,从而引入新课题。 4、《声现象》------教师上课开始用几个高脚玻璃杯分别倒入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手指在各个玻璃杯上缘旋转式摩擦杯边缘,就会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如果你们有兴趣使用8个杯子还可以演奏乐曲呢!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引入新课。 5、《平面镜成像规律》------“浇不灭的蜡烛”。教师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置于竖直平板玻璃对称的两侧,把远离学生一侧的蜡烛放在一个玻璃杯里(这个蜡烛的高度加上杯底厚度要等于靠近学生一侧的蜡烛高度)。然后老师走下讲台背对学生说:现在我点燃两个蜡烛(实际只点燃前面的蜡烛)。这时老师让学生看两个蜡烛,开始用水浇后面的蜡烛,让学生观察产生疑问,再叫几个学生在玻璃背后观察向大家公布真相后,引入新课。 6、《物体的颜色》-----用一张红色纸剪出一个字,粘贴在投影屏幕上,然后关闭电灯、拉上窗帘,打开投影机,通过电脑调节出不同的色光照射屏幕,让学生观察字的颜色。提出:那么这个字的颜色由什么决定呢?引入新课。 7、透镜--------导入一定要切合实际,一定是每个学生都熟悉的了解的。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联想能力,又能锻炼学生自学能力。这也体现了物理这一学科的特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又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例如: (上课开始:教师拿起课本放到远处看看,并皱皱眉摇摇头,表现出万般无奈状。然后戴上眼镜,把课本移近,脸上露出笑容,再注视同学。) 师:好多同学和我一样都不得戴上了眼镜,大家年纪轻轻为什么要戴眼镜? 生: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眼。 师:(与一位同学换一付眼镜戴),问结果如何?为什么? 生:不一样,因为我的是近视眼镜,老师的是远视眼镜。 师:为什么近视眼镜与远视眼镜的作用会不同呢?你们谁知道?想不想知道? (学生都露出企盼的目光,有的学生甚至来不及举手就喊想知道,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师:(小结)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都是透镜,点明课题——透镜。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的 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本节“想想做做”3个,科学探究活动1个,“动手动脑学物理”1个,“STS”一个,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主要特点。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用具】 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用棉纱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二、进行新课 活动1:课文里的“想想做做”,教师先演示:用一塑料袋装一些酒精,把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了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清楚看到塑料袋里的酒精不见了,而塑料袋却马上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塑料袋瘪了,袋里又有酒精了。这时学生自然产生“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等一系列的疑问,从而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活动2:“探究水的沸腾”这个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采用探究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

汽化和液化教案

汽化和液化 第一课时 栾川县栾川乡初级中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液体蒸发时所具备的基本特征。 2.了解蒸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与特征。理解沸点的概念。 4.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汽化时物质要吸热。 5.会画液体沸腾图像。 6.通过对“坎儿井”工作原理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设计思路 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验机会,提高学生对实验探究是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的认识。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实验,从中发现问题,启发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并用以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汽化及其两种方式,归纳总结出蒸发的几个特点。观察水的沸腾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此有了一些初步认识,请学生描述沸腾现象。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给出的基本观察内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由学生归纳出实验的目的,明明白白地进行实验和观察。 三、教学资源 1.实验录像:“乙醚蒸发”。(条件允许时,可将录像、投影片等一并做入课件) 2.实验器材:酒精、棉花、酒精灯(酒精灯需要大火或多头或者用酒精炉)、铁架台、烧杯、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小量杯、麻油、滴管、打火机、手表。 3.投影片: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数据记录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装配示意图;方格坐标;蒸发与沸腾对照表及其空白表。 四、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 新课引入 用手指沾水(或酒精)在黑板上写“同学们好”,不一会水干了,提问:水到哪儿去了?板书:一、探究蒸发现象 请同学们观看“乙醚蒸发”的实验录像: 观察现象,思考解答问 题,得出蒸发的概念。 认真观看录像,注意实 验方法,根据现象思考、研 用创设的情境引入 蒸发,学生感到自然, 容易接受。 通过乙醚蒸发能 使金属盖底的水结冰,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教案

【教学内容】:《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沪科粤教版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第2课(3课时) 【教材分析】: 教科书中先介绍了汽化的方式之一——蒸发,然后重点安排学生探究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通过学生实验,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用图像或文字描述水沸腾的特征。在学生理解汽化现象的基础上,安排学生的活动,观察水蒸气液化的特点。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经历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STS”、“信息浏览”栏目中介绍的液化的应用——火箭中的液体燃料、石油分馏塔、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等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关注科技的发展和生活中的电器设备。 【学情分析】: 对于汽化(蒸发和沸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一些感性认识,但是没有仔细观察过。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己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然后用文字描述实验结论并且画好图像。 用坐标画图像,学生在物理课程中还是第一次接触,但这个方法在探究和表示物理规律(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常常会用到,所以学生应该要学会。教师不能越厨代庖。 对于液化,学生可能缺乏感性认识,教师应该创造条件,通过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和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液化现象进而了解自然界中与液化现象有关的天然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蒸发现象,知道蒸发的快慢与表面积、温度和气流有关,尝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蒸发现象。知道蒸发过程要吸热,知道沸腾现象及其特点。知道沸点,知道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了解高压锅的原理。知道液化现象,知道气体液化时会放热。能用汽化、液化知识解释有关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经历蒸发、沸腾的观察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通过讨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描绘水沸腾的实验图像,学会用图示的方法或用文字描述沸腾的特征。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的讨论,学会相互交流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认真仔细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能体验探究知识时的乐趣。在实验时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理念】: 教学重点:(1)知道蒸发现象,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观察水的沸腾,知道沸腾现象极其特点。 教学难点:绘制沸腾的图像。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实验』:用药用棉签蘸水在黑板上写“水”字,再用酒精棉在黑板上写“水”字,酒精“水”字先消失。 师:酒精、水到哪里去了 生:挥发(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师:水和酒精挥发(蒸发)到空气中后变成什么了 生:变成了气体。 师:很好,这种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在物理学中称之为“汽化”。 二、新课讲解 (一)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1、汽化的方式一——蒸发 a、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平缓的汽化方式。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

汽化和液化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引入和一些概念 方法1、教师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的主题:、快慢的决定因素、吸热.利用前面学到的知识,很容易总结出汽化、液化的概念,用实例列举了生活中的现象,并根据这个现象总结出了的定义,还可以根据定义分析的特点. 方法2、由于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考虑用自学的方法学习三个概念,并组织学生讨论哪些现象属于,根据定义总结的特点. 二.影响快慢的因素 方法1、列举实例,分别说明影响快慢的因素,举例过程中应当注意由学生分析实例总结出影响快慢的因素,可以由学生评判,总结出了三个因素后,应当由学生列举实际生活的实例,及时巩固物理知识,可以学生再举例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快慢的,及其意义.参考实例有:冰箱是如何减慢的;晾衣服如何能干得快等. 关于水是宝贵的资源教学,联系社会说明喷灌取代漫灌的优点,并分析是如何减少节省水资源的. 方法2、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课题可以有:快慢的因素;如何利用影响快慢的因素来加快和减慢;喷灌的应用.对于快慢的因素可以设计实验,用数据证明,这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保证

一些量不变,只有一个量变化,用数据说明,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进行实验时可以学到研究物理的方法,即控制变量的方法.对于如何利用这些因素加快和减慢,也可以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说明所进行的实验的完备性,并列举实例分析.对喷灌的应用,可以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自行总结出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 三.吸热 可以实际实验,学生用感觉体会要吸热,解释教室夏天比较热,用什么方法可以降温等身边的实例.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应用知识.教材还列举了狗降温的方法,还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自己查阅资料看看还有哪些方面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一些概念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3.: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 二.影响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能影响的快慢.

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设计

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化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4.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5.教具与学具 水槽、塑料口袋、冰棍、苹果;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12套) 教学过程 一、实验与发现 师把滴有酒精的塑料袋(不让学生看见内有酒精)挤瘪,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 学生观察现象 师取出此口袋放入冷水中。 学生观察现象并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师请学生闻一闻、看一看口袋内有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而在冷水中变瘪了,学生代表回答。教师点拨,总结出汽化和液化。 (在这个演示实验中,并不先告诉学生内有酒精,而是让学生观察“鼓起”“变瘪”的现象,再通过“闻一闻”“看一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探索

欲,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体现从现象到物理的课程理念。) 二、探究与发现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师:一群业余登山队员登上一座高山后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如饭是生的,鸡蛋也煮不熟,把手伸到“开水”中也不烫手等,队员百思不得其解,请同学们帮帮忙,能解释这些“怪现象”或者能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吗? 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1)与气压有关。 师:肯定,说明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继续学习。 (2)水沸腾后不烫手,说明温度低,若继续给水加热,温度会不会继续上升? 师: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继续上升?水沸腾时究竟有什么特征,最好通过什么来观察? 学生:实验。 2.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教师引导,适时点拨。 3.进行实验。 小组探究,一人计时,一人记录,一人观察现象,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白纸上。 4.分析与论证。 (1)请小组代表总结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生1:水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到水面破裂。 生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度保持不变。 生3:我停止加热,水也停止沸腾了。 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3:沸腾要吸热。 (2)请小组代表仿照晶体融化曲线描绘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