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与政治哲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结构
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最底层是工人和农民;中 层是工匠、农场主、商人;最高层是贵族。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是根据人的能力分配社会 角色。而亚里士多德是根据人们的实际地位划分 社会阶层。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没有奴隶,而且男女平等。亚 里士多德首先肯定不平等是事实,并且认为有些 人的天性只合适做奴隶,有些自由民(工人)不 具备公民的资格。 他也意识到,不平等是革命的根源。认为要防止 革命就必须做好三件事,一是政府的宣传教育; 二是尊重法律;三是在法律和行政上体现正义。
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就是事物有成其所是、是其所是 的趋势和倾向。这被认为是一切事物天然 的本性。 用自我实现来解释人、人的存在或生存的 理论,叫作人本主义。为此探问人的最高 目的是什么,这就构成了亚里士多德的伦 理学。
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自然主义的伦理学
柏拉图认为人生的最高目的是认识至善和灵魂不 朽。至善是最高的理念,也是最高的价值——一 切价值的源头。这种对价值的看法既是客观主义 的,又是超自然主义的。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是自然主义的,因为他不主 张价值有一个超自然的源头。价值就在自然界、 自然的事物、人的现实生活中。所以价值是可感 可见的,是可以在人的自然本性中看到的,是可 以根据事实做出判断的。
幸福的内涵
幸福是最高的善,是人生的目的,这是自明的真理。 但要知道幸福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还需要知道人类 为什么而存在。 为此需要从人与动物的区别中看到人特有的功能 (能力)。人有两种能力:一是生活的能力,二是 理性思考的能力。理性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理 性就是人。 相应地,幸福的内涵包括两部分:一是享受(生活 的快乐),二是理性能力的运用和提高。 享受生活由人的生物性所决定(植物灵魂和动物灵 魂)。享受生活就是追求欲望和需要的满足,也就 是追求快乐。但快乐并不等于幸福。 理性能力的运用就是德性。但理性是在欲望的推动 下成为德性的。
政治形式
一个人就能管理好的国家是君主政制 君主政制;但管理不 君主政制 好就成了僭主政制 僭主政制; 僭主政制 几个人能管理好的国家是贵族政制 贵族政制;但管理不好 贵族政制 就成了寡头政制 寡头政制; 寡头政制 许多人管理好的国家是共和制 共和制(宪政);但管理 共和制 不好就成了民主制 民主制。 民主制 君主制优于贵族制,贵族制优于共和制。但僭主 制比寡头制更坏,寡头制又比民主制更坏。所以 实践上,共和制很可能是更好的。
两种德性
幸福就是合乎德性,德性就是合乎理性地去做或 行动。有两种德性: 一种是运用理性能力去认识自然、认识事物存在 的原因和本原,以便更好地规划行动,这是理智 德性。理智德性是通过知识和学习获得的。 另一种是用理性去调节、平衡欲望和冲动,这是 道德德性。道德德性是通过习惯养成的。 理智德性使人正确地认识和行动,道德德性使人 自我完善。
最高的德性是沉思
理性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所以理性既是 成就——自我实现,也是目的——幸福。 理性是静观的。理性的运用是通过欲望的推动。 但理性的纯实现又是不为欲望所动,而这只有神 才能做到。不过,人能够在沉思中认识到神性, 使自己接近神性。所以最高的德性是沉思。 沉思的生活是闲暇的生活。人在闲暇中才真正感 受到了幸福。 闲暇属于自由的人。只有不为生活所困、不为利 益所动的人,才有闲暇,也才有自由。所以最高 的幸福只能属于少数人。
第六章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与政治哲学
潜能与实现;不动的推动者;三种灵魂;自我实现; 人的自然本性;幸福;两种理性;美德与实践;理智与习惯; 沉思是最高的德性 政治的目的;开明的社会;善与共同体;公正与公道
பைடு நூலகம்
一、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
潜能
四因中的最后一个是目的因。目的因假设任何一种 自然事物都有其目的。 并非只有人才有目的,也并非一切事物都是为了人 的目的。 一颗种子,即使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植物的种子, 我们也知道它会长大、成熟,长成某个植物。所以 长成某种植物就是这粒种子的目的。 这意味着,在这颗种子的“体内”(质料),有某 种要生长的趋势、倾向。如果外部条件合适,它就 可以长成它要长成的样子(成其所是)。 潜能就是一个东西在没有实现它的目的时所具有的 “成其所是”的趋势、倾向。潜能是一种潜在的 “自我实现”的能力。
实现
目的因是使得事物具有自我实现的趋势或倾向的 原因。所以目的因也是事物变化的根源之一。 从目的论来看,质料因就是潜能,即质料潜在地 具有成其所是的能力;形式因就是现实,即事物 可以成其所是的样态;动力因就是环境,即促使 事物自我实现的外力;目的因就是实现,即事物 要成其所是、是其所是。 与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赋予“变化”以一种 积极的意义。但亚里士多德又认为,应该有一种 终极的目的因,即“纯实现”。纯实现就是不变 的变者或不动的推动者,即上帝。 亚里士多德的上帝是自然神。牛顿把第一推动力 归功于上帝,与这一理论有关。
三、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
国家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看成是有自己的目的和意志的生 命体。国家的目的是促进人类的善的生活。 善的生活就是幸福。与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的 伦理学是幸福主义的。他的政治哲学建立在幸福主 义的伦理学基础上。 对于柏拉图来说,国家的善是把社会生活组织得井 然有序。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国家的善取决于它 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公民的善的生活,也就是幸福 的生活。 柏拉图创建了一个国家乌托邦,亚里士多德的国家 学说更为务实。只要能促进幸福,任何一种形式的 国家都可以是好的。所以评价一个国家的好坏,不 是看它的政治形式是否符合某种标准,而是看它的 管理是否有助于促进善的生活。
道德德性的本质:中道与习惯
道德德性的具体表现是中道,即恰如其分地对待 人和事。 每一种德性都是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道,而两个极 端是罪恶。例如,勇敢是怯懦与鲁莽的中道;光 明磊落是放浪与猥琐之间的中道;谦虚是羞涩与 无耻之间的中道;直率是自夸与虚伪之间的中道 等。 理智德性是在正确的认识(知识)中养成的德性; 而道德德性只能在习惯中养成。我们是通过做正 直的事,而成为正直的人。
正义观
柏拉图的正义观是应得。但要判断什么是应得, 必须先有明确的、不容置疑的善恶标准。亚里士 多德的正义观也包含了应得的思想,但他的应得 是指正当的比例。 每个人的应得都与他的价值成正比。所以一个奴 隶的正义与他的主人的正义是不同的。一个儿子 的正义与一个父亲的正义也是不同的。 每件事物、每个人,都有它或他的适当的范围, 逾越这个范围就是不正当的,也就是不正义的。
人的本性
人的本性是成其所是,成其所是就是成为自己、 成就自己,这是人的最高的善。 自我实现是一切事物存在的目的,所以也是人的 存在目的。 “幸福”一词是指人生的目的(应然的),所以 幸福就是实现人的最高的善,也就是自我实现。 但是不同的人所能达到的幸福是不同的。因为人 类有三种灵魂,首先是植物灵魂,它是消化和繁 殖的来源;其次是动物灵魂,执行感觉和移动的 功能,趋乐避苦;最后是努斯,即理性或精神的 灵魂,认识最高的存在和上帝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