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马来西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69年5月13日发生了种族骚乱后,马来西亚
政府开始致力“国民阵线”运动,以扩大执政 联盟的基础。1974年6月1日正式成立国民阵线, 由11个政党组成,曾经一度把所来马来人政党 都吸纳进来。 • 大选时各党采用统一的竞选标志和宣言,候选 人议席内部协商分配。强调发展经济,协调各 政党利益,建立和平、稳定、繁荣、公正的社 会。
马来西亚政党政治特点之二: 以政党联盟的方式运作
• 两线制
·执政联盟:国民阵线 ·反对党联盟:替代阵线 • 国民阵线:马华联盟—马华印联盟—马 华印联盟党—国民阵线 • 替代阵线:社会主义阵线—替代阵线
执政联盟的形成与发展(一): 马华联合
• 1952年吉隆坡市选举中,巫统与马华公
会联合参选,赢得了选举,从此,开始 了联合执政的历史。
马来西亚华人公会( 马来西亚华人公会(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简称马华公会,MCA) Association,简称马华公会,MCA)
• 最大的华人政党。1949年2月27日成立,
原名马来亚华人公会,马来西亚成立后 改为现名。党员103万。
马来西亚印度人国大党( 马来西亚印度人国大党(Malaysian Indian Congress,简称印度人国大党,MIC) Congress,简称印度人国大党,MIC)
政党政治特点之一——族群藩 篱
• 马来西亚实行多党制的政党制度,但马
来西亚的政党与世界上其他大多数国家 的政党不同,一般政党都以意识形态或 政纲区别于其他政党,而马来西亚的政 党却是建立在族群的基础之上的,马来 西亚三大族群都有自己的政党,包括执 政党和反对党。政党之争往往反映了族 群之争。
• 各族群的执政党:
马来西亚联邦体制的特点之一 倾向于中央集权
•联邦政府掌握财政大权 •联邦议会在立法上拥有许多优先权 •上院中的州议席呈现下降趋势 •各州行政权力受到诸多限制
马来西亚联邦体制的特点之二 各州权力与地位不平等
•东马的沙捞越和沙巴拥有较大的自治权力。 具体表现在财政税收权力和法律地位以及 语言文化方面。 •各州在行政管理的自主权方面存在差异。
民主行动党( 民主行动党(The Democratic Party) Action Party)
• 以华人为主的多民族政党。1966年3月19
日成立,前身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马 来半岛的分部。本届国会最大反对党。
人民公正党( 人民公正党(National Justice Party)
• 1999年4月4日成立,前身是1990年注册的伊斯
• 马来人——马来民族统一机构(The United 马来民族统一机构( 马来民族统一机构
Organization,简称巫统 简称巫统,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简称巫统, UMNO) UMNO) • 华人 华人——马来西亚华人公会(Malaysian 马来西亚华人公会( 马来西亚华人公会 Association,简称马华公会,MCA) Chinese Association,简称马华公会,MCA) • 印度人 印度人——马来西亚印度人国大党 马来西亚印度人国大党 (Malaysian Indian Congress,简称印度人 Congress, 国大党,MIC) 国大党,MIC)
反对党联盟的形成与发展 (二)反对党联盟,国民议会党加入社会主 义阵线,形成三党联盟。但在当年的大 选中社会主义阵线仅获得两个席位,影 响力大减。不久宣布解散。
反对党联盟的形成与发展(三):马来西 亚人民团结总机构
• 1965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倡议组建反对党联
盟——马来西亚人民团结总机构,成员有人民 进步党(The People’s Progressive Party of Malaysia) 、 民主联合党、人联党(沙捞越人民联合党 Sarawak United People‘s Party)、和沙巴统 一党等4个政党。 •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联邦,马来 西亚人民团结总机构也因此夭折。
斯兰教国。其主要特征是:伊斯兰教《古 兰经》的法律地位高于国家宪法,宗教组 织权力大于国会或与国会分享权力。
执政党与“世俗伊斯兰教国”
• 主张以伊斯兰教的“原则和精神”来治
理国家,但反对以伊斯兰教法为施政核 心,主张维持宪法中规定的三权分立制 度。 • 坚决反对伊斯兰教党在它所执政的州实 施残酷的断肢法。
成“两翼一条阵线”,即分别由行动党、46精神党和印人前 进阵线等组成所谓“人民力量阵线”作为左翼,再由伊斯兰 教党、46精神党、哈民党(Parti Hizbul Muslimin Malaysia, HAMIM) 等组成另一个叫做“回教人民团结阵 线”(APU)的同盟组织作为右翼,结合成一条没有共同竞选 纲领的攻守同盟阵线,也就是“全国反对党联合阵线”。 • 反对党正式提出建立“两线制”,誓言推翻执政的国民阵线。 • 当年大选 的结果,伊斯兰教党在吉兰丹和丁加奴州获胜, 断肢刑事法在吉兰丹州和丁加奴州州议会通过。 • 两大阵线在1995年大选前解体。
反对党联盟的形成与发展(七)历史性的突破
• 2008年大选前,由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和
伊斯兰党组成反对党联盟——人民联盟,结果 获得大胜,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马来西亚政党制度特点之三: 巫统一党独大
• 表现:国阵的最高领导职位及政府正副首相均由巫统的党员担任。 • 成因:
1、独立前的一揽子交易计划:马来人拥有政治特权,非马来人拥有 自由从事经济活动的权利。 2、巫统利用其掌握的权力确保自身的优势地位(1)选区划分:按 照地域大小而非按照选民人数来划分选区,有利于巫统(以马来 人为成员),因为广大马来人居住在农村,而农村地广人稀;对 华人和印度人则不利,因为这两个族群主要居住在人口密度相对 较高的城市。 (2)国民阵线成立时,扩大了执政联盟的基础,加强了以巫统为首 的马来人政党的地位。非马来人政党处于附庸地位。
伊斯兰教对马来西亚政治的影响:世俗伊 斯兰教国与神权伊斯兰教国之争
• 伊斯兰教极端组织对马来西亚政治并未
构成大的影响,始终没能占据主流话语 权。伊斯兰教成为重要的政治话题是近 年来的事情。
• 2001年9月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的马哈蒂尔
宣布马来西亚为伊斯兰教国;而其长期 对手,主要的在野党的伊斯兰教党长期 致力于建立“伊斯兰教国”。
国民阵线的竞选标志
反对党联盟的形成与发展 (一):社会主义阵线
• 1957年8月,马来亚的反对党马来西亚劳
工党(主要由城市华人与印度人组成) 与人民党(中下层马来人为主要成员) 初次组成反对党联盟——社会主义阵线, 并于1959年大选中派出37名候选人参选, 8人获胜,社阵成为国会主要反对党之一。
• 为了区别马哈蒂尔所称的“伊斯兰教国”
和反对党伊斯兰教党力图建立的原教旨 主义伊斯兰教国,马来西亚国内将马哈蒂 尔的“伊斯兰教国”称为“世俗伊斯兰 教国”,而把伊斯兰教党争取建立的原教 旨主义伊斯兰教国称为“神权伊斯兰教 国”。
伊斯兰教党与“神权伊斯兰教 国”
• 神权伊斯兰教国实际是指原教旨主义伊
第五讲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地图
马来西亚政治制度
• 马来西亚政治制度特点: • 一、君主(皇帝)轮流做 • 二、倾向于中央集权的联邦制度 • 三、政党族群色彩浓厚 • 四、政党结盟运作 • 五、巫统一党独大
最高元首制度——皇帝轮流做
• 马来西亚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君主称为“最高
元首”(Yang di-Pertuan Agong Yang diAgong),最高元 首为国家首脑、伊斯兰教领袖兼武装部队统帅, 由统治者会议选举产生,任期5年。最高元首 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权力,以及任命 总理、拒绝解散国会等权力。 • 最高元首由一个机构“统治者会议”选举产生, 有苏丹称号的统治者才有资格成为候选 人, 提候选人的原则一般按照登基时间排序,若登 基时间同,则按年龄排序。
兰教社会联盟。旨在联合各政党和非政府组织 力量,抗衡政府,争取公正。2003年7月,国 民公正党决定与反对党人民党合并为人民公正 党。党主席为原公正党主席、前副总理安瓦尔 夫人旺·阿兹莎(Datin Seri Dr. Wan Azizah Datin Wan Ismail Wang Azisa),署理主席为原人 民党主席赛义德·侯赛因(Dr. Syed Husin Dr. Ali )。
• 各族群的主要反对党: • 马来人——伊斯兰教党(Parti Islam (
Malaysia) Malaysia) • 华人——民主行动党(The Democratic ( Party) Action Party) • 印度人——人民党
马来民族统一机构( 马来民族统一机构(The United Malays Organization,简称巫统 UMNO) 简称巫统, National Organization,简称巫统,UMNO)
2008年大选及马来西亚未来政 治走向
• 2008年3月8日,马来西亚举行第十二届
国会选举,同期举行各州议会选举。选 举结果令人始料未及!引发一场政治大 海啸,因为选举结果改变了马来西亚的 政治生态。
执政联盟的形成与发展(二): 马华印联盟党
• 1955年,马华印三大政党联合参加全国
大选并获得胜利,掌握了自治政府的政 权。 • 1957年独立后马华印联盟取得执政地位。 • 1965年,改为马来西亚联盟党。
执政联盟的形成与发展(三): 国民阵线(National Front) Front) (
反对党联盟的形成与发展(六):三大族群反对 党首次联合,组成替代阵线
• 1999年,反对党联盟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三大族群首次联合起来,组成替代阵线。 • 1999年大选,安瓦尔夫人为首的国民公 正党(简称公正党)取代46精神党联合 其它反对党组成替代阵线(以取代国民 阵线为目标),主要成员有行动党、伊 斯兰教党。
• 1946年8月2日成立。马来西亚印度、巴
基斯坦族政党,旨在争取和维护两族利 益。党员55万人。主席达图·斯里·萨米·维 鲁。
伊斯兰教党( 伊斯兰教党(Parti Islam Malaysia) Malaysia)
• 原称泛马伊斯兰教党。以马来穆斯林为
主的宗教政党,主要势力在北马。1951 年8月23日成立,1973至1977年曾加入国 民阵线。1959至1978年和1990年至今在 吉兰丹州执政,1999至2003年在丁加奴 州短期执政。党员80万。
统治者会议
• 全国分为13个州,包括西马的柔佛、吉
打、吉兰丹、马六甲、森美兰、彭亨、 槟榔屿、霹雳、玻璃市、雪兰莪、丁加 奴以及东马的沙巴、沙捞越。其中九个 州的首脑称为苏丹,另外四个州(马六 甲、槟州、沙捞越、沙巴)的首脑称为 元首。
• 统治者会议由上述九个州的苏丹和四个州的州
元首组成; • 其职能是在9个世袭苏丹中轮流选举产生最高 元首和副最高元首;审议并颁布国家法律、法 规;对全国性的伊斯兰教问题有最终裁决权; 审议涉及马来族和沙巴、沙捞越土著民族的特 权地位等重大问题。未经该会议同意,不得通 过有关统治者特权地位的任何法律。内阁总理 和各州州务大臣、首席部长协助会议召开。
• 马来人政党。成立于1946年5月11日。1987年4
月因党争而分裂,被法庭判为非法组织。1988 年2月马哈蒂尔在原巫统基础上重组“新巫统” (The New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1996年,从巫统分裂出去的 “四六”精神党(Semangat’46)重返新巫统后 再次还名为“巫统”。现有党员280万。巫统 主席和署理主席代表国阵出任政府正、副总理。
反对党联盟的形成与发展(四)
• 1986年大选中反对党联合作战,主要参
与者有伊斯兰教党、人社党、社民党、 国家主义党、工人党。但选举成绩不佳。 而没有加入反对党阵线的民主行动党大 胜。
反对党联盟的形成与发展(五):马华主要反对 党首次联合
• 1990年大选,马来人和华人的主要反对党首次联合起来,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