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观象台上-中国古代观象仪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观象仪器
天体仪:
天体仪,古称“浑象”,是我国古代一种用于演示天象的仪器。
我国古人很早就会制造这种仪器,它可以用来直观、形象地了解日、月、星辰的相互位置和运动规律,可以说天体仪是现代天球仪的直接祖先。
北京古观象台上安置的天体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体仪,制于清康熙年间。
康熙八年开始制造,历经四年于康熙十二年完成,该仪用途有60多项,但它主要用于黄道、赤道和地平三个坐标系统的相互换算以及演示日、月、星辰在天球上的视位置等。
仪重:3850千克
仪高:2.735米
此仪用一个直径为六尺的铜球代表天球,球面上布列着大小不等的镀金铜星1876颗,并把它们分为282个星官。
球面上刻有赤道圈,与钢轴垂直。
铜球外边南北直立的是子午圈,其上最高点代表天顶的的铜制火球。
球面外与地平平行的是地平圈,四根立柱托着地平圈立于底座上。
象限仪:
象限仪,中国古代天文仪器。
历经四年于康熙十二年完成,主要由象限环、数轴、竖轴、横轴、窥横等组成。
主要用于测定天体在地平上的或天顶距。
象限仪主要部件是一个90度的象限环,环中间以一条腾云驾雾的巨龙作为装饰。
象限环竖边上指天顶,下指地心,横边与地平线平行,横竖两边相交于圆心。
仪器的背面正中是数轴,轴两端是圆的,象限环固定在数轴上,可做360度旋转。
东西各有一立柱,立柱上端、下端都有一横梁相接,梁中心凿有圆孔用来安装竖轴。
象限环的圆心,伸出一根横轴,其上挂窥横,窥横下端有立耳,背面设有夹螺子(现已折断),旁边有游表(已遗失)。
黄道经纬仪:
黄道经纬仪是清朝制造的八件大型铜铸天文仪器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古天文观测仪器,也是中国第一台以现代的黄道坐标系统作观测的仪器。
适用于作观测太阳和行星等天体的运动。
1673年制成,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古观象台的观测平台上。
它代表着中国和西方文化与科技交流的重要成果。
仪重:2752千克
仪高:3.492米
黄道经纬仪的外层是南北向正立的“子午圈”,两极安有铜轴,用半圆契合,使它固定。
子午圈内的一个大圈叫做“极至圈”,用钢轴契合在子午圈的两个极点上,因此,叫做“黄道经纬仪”。
在极至圈内,套着一个斜躺着的大圈,这个大圈平行于地球绕太阳旋转的黄道,
叫做“黄道圈”。
黄道圈上刻有度数和黄道十二宫的图案,是黄道经纬仪的基本大圈。
有一根垂直于黄道圈面的钢轴联接黄道南、北两极。
最里面的一个圆环叫做“黄道经圈”,与黄道南、北两极相连,并且可以绕钢轴旋转,圈上也刻有度数。
在观测天体时,可根据黄道圈和黄道经圈的刻度来定出太阳和行星的位置。
整个仪器的观测部分放置在一个半圆云座内,由两条背向而立的苍龙托起,苍龙的爪子紧紧抓住雕有云纹斜交的十字交梁上。
圭表:
圭表是古代汉族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
圭表和日晷一样,也是利用日影进行测量的古代天文仪器,早在公元前7世纪,中国就开始使用了。
据说,日晷还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圭表是测定正午的日影长度以定节令,定回归年或阳历年。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所测定的回归年数值的准确度斗居世界第一。
通过进一步研究计算,古代汉族学者还掌握了二十四节气的圭表日影长度。
这样,圭表不仅可以用来制定节令,而且还可以用来在历书中排出未来的阳历年以及二十四个二节令的日期,作为指导汉族劳动人民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