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教育学原理部分真题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育原理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家、著作、思想、理论)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教育学的独立阶段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二、教育的概念
1.教育的质的规定
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是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的基本要素(涵义、地位、作用)
教育者
受教育者
中介系统
3.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点
现代教育的特点
4.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是指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一定的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涵义
人的发展的特点
人的发展的规律
2.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教育对人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2.教育的社会功能
1.变迁功能
经济
政治
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
文化重要,只能通过传递保留,教育成了传递和保存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2)教育对文化的选择:
为文化选择提供丰富原料,
教育提高文化主体的素养,对文化进行择优。
教育者为受教育者选择文化内容,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
3)教育对文化的发展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者对文化素材再加工和再创造。
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文化再创造活动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生态
2.社会流动功能
涵义:
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删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
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指挥才能,实现人生抱负。
1)流动方式:按流向可分为横向流动功能和纵向流动功能。
横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和训练,能够在社会区域、职业岗位与社会组织中作水平的流动,即可以根据社会需要,结合个人的意愿与可能条件更换工作地点、单位、任务,改变其环境而不提升其社会阶层或科层结构中的地位。纵向流动功能:社会成员因受教育的培养和筛选,能够在社会阶层、科层结构作纵向的提升,包括职称晋升、职务升迁、薪酬提级,改变了社会层级地位和作用。
2)促进社会流动的原因。
因为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的学历、能力和人格,创造了能够流动的条件和可能。在当代重要意义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3.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地位与作用
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五、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与意义
概念:即至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广义:是指对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层次结构
内容结构
2.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坚持全面发展
培养独立个性
2.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综合实践活动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六、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七、课程
1.课程概述
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是对课程目标、教育经验和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具体化过程。(1)课程目标的设计;
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应达到的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预期结果,是对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课程目标对学生素质的规定,可以具体化到量的层次和质的层次。
①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②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问题: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与抽象化问题、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问题。
③完整体系: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2)课程内容的设计
课程内容设计是课程内容设计的核心,一般包括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两个方面。
①课程内容的选择
课程内容包含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两种性质的知识的内容。因此,对不同性质和形态的知识内容选择的规则不同。
a.间接经验的选择
间接经验的选择需要种种科学的基本事实、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由于各门科学的性质不同,基础理论知识的选择需要处理好理论性与运用性、艺术性与工具性,以及基础知识与知识更新之间的关系。
B.直接经验的选择
选择依据:学生的现实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要求,需要依据生活逻辑,关照学生现实生活逻辑。至少涉及三个方面:学生处理与自然事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