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说话——浅析电视新闻镜头叙事表意的组成及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镜头说话——浅析电视新闻镜头叙事表意的组成及运用- 电视新闻摄像- 中国摄像网- 中国摄像门户网站
作者:淮阴师范学院文通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2004级张晋宁
一、引言
传播学中,语言是人们表达思维的手段,它是一种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的形式是多样的,有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肢体语言等。
随着影视的出现与发展,镜头语言无疑又给语言家族注入了新的血液。
如果说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那么镜头语言则是以画面为物质外壳,以镜头段落为建筑材料,以视觉习惯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简言之,镜头语言就是通过一组或是一系列客观形象化的镜头段落来表达思想与事实。
镜头语言比起其他语言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可视性、直观性,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较多地收看电视新闻的原因。
电视比起报纸更可以让人轻松愉快地接受信息,此所谓“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电视将新闻的真实性彰显得淋漓尽致。
通过镜头画面便可揭示新闻主题,甚至于直观到无需再去想像与思考,但这一切又都是建立在如何运用好镜头,正确表达事实与情感的基础上。
本文主要分析了电视新闻镜头可以表达的事实与情感,及其组成的元素并在现实拍摄新闻中的运用。
二、电视新闻概念及其叙事特点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便有了新闻,新闻在劳动中产生,同时也为劳动服务。
根据陆定一先生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由此不难发现“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是两个:一是真实,二是新鲜。
”[1]
如果说,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那么“电视新闻应当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2] 很显然,电视新闻是对传统意义上新闻的一次大进化,带来了较之传统新闻许多不同的特点。
“电视新闻做到了两个同步:事件发生和报道的同步,报道和传播的同步。
这种即时性的同步报道是报纸所不能实现的。
广播可以做到时效上的同步,但它却少图像,而电视新闻作为形象传播在时效上的优势超过任何新闻媒介。
”[3]
叙事,一则故事(虚构的或真实的)组织成前后相继的事件时,制约这一过程的手法、策略与惯例:“然后如何如何”。
[4] 电视新闻的叙事是用画面和声音去记录表述新闻事实,并且有着不同于报纸和广播的特点。
“利用画面和声音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等于把新闻现场搬到了观众眼前,可以让观众看到具体的事实,看到其中的细节和过程,听到现场所产生的声响,如身临其境,如亲眼所见。
这时,电视新闻所携带的有关新闻事实的信息量十分巨大,这样的效果是任何语言文字都达不到的。
”[5] 虽说电视新闻能够给人们叙述出新闻发生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却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因为电视新闻受时间影响,不可能将整个新闻过程一分一秒地表现出来,只能挑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场景来述说,所以有限的时间大大限制了它系统叙述的能力。
其次,“记者摄取的视觉听觉形象以及由此构成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对象事实具有对应关系,新闻传播的形象和事实有其现实依据,其形象和事实具有客观实在性并由客观事物本身所决定和规定。
”[6]
电视新闻叙事有时不仅仅停留在对事实的客观的叙述上,它还可以引导人们对新闻的解读、调动人们的情感、对新闻进行褒扬亦或是批评,即画面和声音可以表达事实与情感。
由于画面是电视新闻特有的表现形式,因此镜头承担了主要的叙事职能。
第2 页(共4 页)三、镜头可以表达的事实与情感
镜头的叙事表意,换种更通俗的说法就是镜头可以表达的事实与情感。
在此需要说明一
点:叙事与表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叙事就是叙述事实、讲述故事,而表意则是表达情感,表现意蕴。
但是往往在通过镜头讲述事实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表露出创作者的情感,或是观众对事实产生的情感,也就是客观的镜头中往往能够体现出情感。
如新闻专题片《春暖》讲述的是一名来南京打工的年轻人,为救落水者而牺牲的事实。
该片中反复出现年轻人入水前仅脱去一只鞋的画面,这个镜头毫无疑问是客观的,但是它却强调了当时他入水救人前时间的紧迫(仅来得及脱去一只鞋),及他没能再上岸牺牲了的事实,并且在无形之中渲染了这个年轻人的事迹,升华了观众的情感。
又如“拍摄一个人,如用平摄角度就可能单纯只是叙事,如用仰摄或是俯摄可能就在叙事里裹进了表意的成份,是拍摄者在让观众和他自己一起觉得这个人的“高大”或是“渺小”。
”[7] 由此镜头可以表达出喜、怒、哀、乐,更能够抒发出爱、恨、情、愁。
当然镜头可以表达的事实与情感远不止上述这些,无论是艺术电影还是纪实新闻,叙事中缺少了表意就如同少了催化剂与调味料。
只有在叙事中产生情感方显价值,但需注意的是纪实新闻片不同于艺术电影,追求新闻的真实永远是第一位的,这就不能像艺术电影那样过多地加入创作者的感情因素,而应是就本身报道的新闻事实来产生感情。
例如多拍摄新闻当事人的细节情景部分,做到“细微之处见真情”。
四、电视新闻镜头叙事表意组成的元素及现实运用
(一)光线。
在英语中“摄影,Photograph”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本意是光画,即用光线作画,可见光线对于影视的重要性。
假如摄影摄像离开了光线,且不说艺术的表现,就连最基本的可视成像都无法实现,因此光线是镜头叙事表意的首要元素。
“光是影视画面的灵魂,影视视觉形象的记录离不开光,影像的各种艺术表现力都离不开光线,光线是影视画面的最基本的形式要素,线、形的影像元素的组成、时间、空间特点,情绪氛围的形成都离不开光线的运用。
”[8] 换言之,光线绝非仅停留在提供照明这个技术层面上,影视中的运用光更多地是实现艺术的造型、叙事表意上。
“古诗云:“愁因薄雾起,兴是清秋发。
”环境中的日夜、阴晴、雨雾光照给人的感觉是极不相同的,因此运用不同的光效,创造特定气氛完成叙事、抒情、表意的任务是一切艺术创作常用的方法。
”[9] 具体地说,光线可以通过如下几点进行画面的叙事表意:其一,在一个场景中突出强调主体。
其二,通过光线还可以烘托环境,制造气氛。
其三,光线还能表现人物情绪,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夸张、变形等光线效果又能激起观众相应的情感反应。
可见,光线的运用直接关系到画面的叙事表意质量的优劣,又是影视作品满足观众追求审美的手段之一。
新闻画面不同于艺术画面,对光线的运用自然要求也不同。
新闻画面不许任何的人为艺术加工,更不许虚构,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光线的使用。
新闻画面光线运用有助于正确还原色彩,同时在黑暗中成了增加现场纪实效果的有利因素,表现新闻更加真实。
但新闻镜头用光却不能如同艺术镜头那样夸张地进行视觉的渲染,否则会影响新闻特性,甚至破坏新闻的真实性。
如淮安电视台2006年12月10日报道的关于淮安市举行2006年欢送新兵仪式的新闻,地点是在市汽车南站广场,当时只有临时主席台上有微弱的灯光,根本无法看清战士脸部,所以记者必须启用新闻灯。
灯光打在队伍上,前景战士身上光线是明亮的,越往后光线越差,以至于完全看不见,此时画面的主体空间层次纵深感就显现出来了,队伍整装待发的现场也得以很好的表现。
当官兵们登车出发时,则采用了固定机位,即战士们跑动着从摄像机灯光前经过,形成晃动的人影,增加了镜头的情绪、渲染了部队出征的情形。
又如该台2006年12月13日报道关于淮阴师范学院东校区举行纪念南京大屠杀活动的新闻,由于该活动是在室内举行,并且其间有关闭灯光手捧蜡烛默哀的环节,如果此时记者再用新闻灯来补光照明的话,不仅破坏了现场的气氛,同时也是对活动的不负责任的表现。
当蜡烛被点起,一根根蜡烛的火光形成的阴影在胸前晃动,这时的画面蜡烛成了主体,星星点点布满了整个教室,
使得默哀悼念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通过画面人们自然形成一种哀伤之情,如果使用新闻灯效果会恰恰相反。
第3 页(共4 页)(二)构图。
如果将摄影摄像光线比作镜头的颜料和调味剂,那么构图则是摄影摄像的章法。
除了艺术表现的杂而无章的画面外,观众是不能接受无规矩的画面的。
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的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构成一幅画面的主要因素有:主体、陪体、前景、后景、背景等,在这几个主要对象之外,还有画面上的空白部分。
“画面构图布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上述的诸因素进行合理搭配,精心选择,准确处理,从而使画面能够形成主次分明,表达清晰的影像语汇。
”[10]构图的章法是多样的,不同的构图章法表现出来的镜头寓意也是不同的。
比如将拍摄主体放至镜头的前端,即主体占满画幅。
这种构图样式给人带来的是心理上的接近、情绪上的紧张。
一些动作片、惊险片多是节奏很快的特写或是近景镜头,目的是调动观众的情绪。
反之拍摄主体仅占画幅的很小比例,甚至不在关注的视点中心,即远景和大远景构图,多给人一种疏远的感觉。
除此以外,均衡构图与非均衡构图对于镜头表意也是不同的。
如拍摄一个嘈杂的大市场,若采用非均衡构图,则更能显示出市场的杂乱,引起观众心理上的认同。
新闻镜头的构图不同于艺术镜头,艺术镜头构图具有鲜明的主观性,它是宣泄艺术家个人主观的情感。
而新闻镜头构图万万不能这种艺术性地夸大,否则不能反映出真实的新闻事件。
新闻构图既要讲究真实又要追求一定的美感,毕竟新闻摄像拍摄出来的画面终究是要让人们观看的。
这“观看”就是要求构图的准确,要让人们观看到新闻的当事人即主体。
无论艺术镜头的构图还是新闻镜头的构图,都是更好地为了镜头的叙事表意服务的,是镜头语言不可缺少的特殊语法。
如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2008年2 月13日播出的《城管问计于民:路边“雪山”如何搬》的新闻,片中有一个镜头是将雪堆占满画幅的四分之三作为前景,而后景则是利用画幅剩下的四分之一展现街景,这样的构图不仅很好地表现了新闻的主题,同时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又如淮安电视台2006年12月18日报道的关于淮安市清河区人民法院集中审判14名抗法罪犯的新闻,记者采用了不同景别、不同机位的构图拍摄。
用中心对称构图法拍摄法庭的全景画面,前景是法警和罪犯背对镜头,后景是法官席,背景是法官身后高挂的国徽,画面左右是完全对称的,法官与国徽在画面的中轴上,更显法庭庄严肃穆。
当审判进行时,用低机位仰拍法官,让人感到法官有高大威严之势。
而当拍摄罪犯时,则利用法官席台阶的高度从上至下高机位俯拍,让人产生一种居高临下俯视罪犯的感觉,显示出罪犯形象被压缩,实践证明起到了良好的叙事表意效果。
第4 页(共4 页)(三)蒙太奇。
可以说没有蒙太奇就没有影视,它是影视必不可少的叙事元素。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 的音译,原来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和砌接,引用在电影上就是剪接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
如果说构图是一个镜头的规矩、章法,那么蒙太奇则是许多镜头排列组合的规矩与章法。
蒙太奇的镜头组接并不仅是简单地将镜头排列组合,而是使几个彼此各具意义的镜头组合后重新产生了新的意义,换言之,概括起来就是一加二等于三。
也就是说当两个不同事物连接起来时,人们有一种将其联系起来考虑的本能,因此蒙太奇可以创造新意、可以叙事表意。
蒙太奇根据作用可以分为叙事蒙太奇、表意蒙太奇两大类。
叙事蒙太奇又包括连续、平行、交叉蒙太奇;表意蒙太奇包括对比、隐喻、心理蒙太奇等。
蒙太奇不是艺术电影的专利,任何影视都离不开蒙太奇,电视新闻片也不例外。
在拍摄过程中带着蒙太奇思想去找寻镜头,会给后期处理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在连贯的前后镜头中能够很容易反映新闻的主题和所要
表达的思想。
电视新闻的蒙太奇是更好地为新闻真实服务的,是更好地讲述新闻事实,引导观众进行正确的是非判断,而绝非是艺术电影中那样创造出新的时间、新的空间。
蒙太奇是重要的叙事表意元素,同时也是极易造成假新闻的手段。
要想彻底杜绝利用蒙太奇造假,还得依靠电视新闻人的自觉,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如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东方之子》专栏有一期是介绍一位轮椅作家奋斗历程的,片子结束时出现这样一个画面:一株挺立在风中的小草隐约可见其形状,虽已虚化但能辨清大概的轮椅渐渐入画,向远方走去,消失,剩下那株影影绰绰而充满盎然生机的绿草。
这个画面的隐寓之意可谓不言而喻了。
又如淮安电视台在2006年11月19日报道的关于华能电厂厂长书记慰问困难职工病人,并亲自将全厂职工捐赠的医药费送至其家属手中的新闻,便也采用了这种表意蒙太奇的手法。
记者先拍摄病人及其家属接过医药费的画面,紧接着又拍摄了一组天空时而有飞鸟飞过的摇画面镜头,这两组镜头组合在一起,意喻病人及其家属内心为医药费而愁的负担终于放下了,同时充满了对领导及全厂职工关爱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