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规划[内容提要]文化旅游业是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过渡的典型领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必将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环境改善的重要抓手。
因此,文化旅游发展也将成为各级政府顶层设计的重要领域。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短期应主抓“三项工作”,中期应打造“三大工程”,长期应注重“三大效应”。
[关键词]文化旅游;发展路径;规划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具有关联性高、涉及面广、辐射性大、带动性强等特点,因而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产业,也是全国各地政府部门与文化企业热衷的领域。
文化旅游产业规划需要顶层设计以宏观视角布局谋划。
如果从时间线考虑产业的发展路径,依照惯例会划分为短期、中期、长期,每一段时期的长短并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标准,而是以达到某种结果而划分的。
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来说,笔者认为,短期应主抓“三项工作”,中期应打造“三大工程”,长期应注重“三大效应”。
一、短期的“三项工作”
一个城市或地区未来是否有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想法,必须着眼于本地区的实际。
短期内必须要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梳理工作。
文化旅游产业必须要有资源支撑,这些支撑可以看作是“相对独立的旅游元素”。
梳理工作的主旨在于将区域内具备发展潜力的旅游元素逐一挑选、甚至挖掘出来,摸清家底,形成清单,以备日后整体规划。
旅游资源的梳理工作应该注意一个重点领域――旅游元素的挖掘。
民间有很多“深藏不露”的好去处,只因知名度低,人迹罕至,因此被人忽略忘记。
如果这样的景点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开发的条件,就必须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加以重视。
同时,在梳理的过程中也不能将目光集中在“自然风光”上,要兼顾甚至格外重视人文旅游元素,质朴的民风,奇特的民俗,古老的文化,绝版的传承……这些都是在未来存在发展可能的旅游元素,应该在最初的梳理工作中呈现出来。
(二)整合工作。
区域内具备同一属性的旅游元素,应当在这一环节加以整合和归类。
比如自然风光类中,就可以继续细分为山、水、林、花等等,如此划分的目的就是便于整合。
将具备同一属性的旅游元素整合到一起就是设计旅游主题。
用带有创意性的主题将相关元素关联起来,就形成了旅游项目。
比如,某区域有abcd四处山景,每年的春季,四个地方的
山花相继开放,花期有交叉重叠,那么,由a到d的四个地方,就可以用诸如“观花之旅”的主题加以关联。
这样,既延长了旅游路线,又带动了全境发展。
(三)优化工作。
经过前期的梳理与整合,已经在域内形成了一系列具备发展条件的旅游项目,接下来,要对既有项目进行发展优化。
一方面,要把有特色的项目打造成招牌项目、龙头项目和亮点项目,用这些“点”来带动“面”,形成牵动格局和引领效应;另一方面,要对发展不力项目进行改革和调整,做到扬长避短,突出优势。
短期内三项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区域内旅游产业发展筑牢基础。
通过一个一个项目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范儿”,比如视觉冲击力、听觉追溯力、触觉感知力和味觉感染力等来让本地文化内涵外在化,底蕴直观化,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吸引游客到此游览度假。
因此,短期内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目标就是利用上述直观力量来打造本地“非来不可的吸引力”,聚拢人气,发展旅游。
二、中期的“三项工程”
中期规划应当在短期的基础上侧重文化旅游产业的持久性发展,因此,中期内要重视如下三项工程:
(一)巩固工程。
一个旅游项目的启动和运行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需要较多部门的密切合作,可以说成功来之不易。
而现实中很多旅游项目往往是昙花一现,也许借助某一次旅游节、一次大型活动将项目“推火”,但活动之后便销声匿迹,从人们视线中淡出。
透过这一现象,我们能够看到旅游项目在持续发展问题上还存在惰性和黏性。
由此可见,项目的巩固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项目巩固不单要完善此前运作中存在的各项不足,还要着眼于未来进行有必要的前瞻性投入与策划。
一个项目可以立在那里上百年风雨不动安如山,但围绕项目的思维却不能停滞不前,一旦停止思考,旅游产业便会下滑倒退,甚至被挤出市场。
具体而言,巩固工程细分为两大方面,三个环节――第一方面是供给方的巩固工程,这其中包含两个环节:一个是物化基础的巩固,比如基础设施的改善、硬件环境的改善、配套设施的改善等等;另一个环节是思维认识的巩固,比如发展理念的坚持与完善、运作模式的调整等等。
第二方面是需求方的巩固工程,主要工作就在于市场维护环节。
一是继续加大市场宣传,巩固市场空间;二是继续维护合作渠道,巩固项目辐射力;三是深入开展客户关系管理(crm),增加游客对项目的忠诚度。
如果说短期内的准备工作决定了一个项目能不能走下去,那么中期内的巩固工程,则决
定了一个项目能走多远。
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软硬件,不断巩固企业(项目)与市场的关系,一个项目将越发成熟,从而激发游客“再来一次的冲动”,按照市场营销中的1:8:25的原理,市场规模和游客到访将持续增大,项目才可能越做越大。
(二)拓展工程。
中期,旅游项目进入了稳定的发展阶段,可以考虑项目的进一步拓展。
首先,是项目区域的地理空间拓展。
原来的景区向四周扩大,增加景区空间和接纳能力,也有利于进一步添加新的旅游元素;其次是行业的拓展。
由单一旅游项目,向综合型项目过渡。
当前很多旅游项目都存在内容单一的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切实做到“四个转变”尤为重要――即,在产业发展上,从行业办旅游向全民兴旅游转变;在产业增长方式上,从单一的“门票经济”向整体的“产业经济”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从单一型向融合型发展模式转变;在产业业态上,从观光游览向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研学、康体、养生、养老等模式并重转变。
只有转变思维观念,才能够有效拓展。
(三)提升工程。
巩固拓展两大工程,其落脚点在于项目的外在形式,而提升工程的落脚点则是在项目的内在底蕴。
即,提升工程需要将该旅游项目上升到“文化引领”的高度。
对于文化旅游来说,旅游是“形”而文化是“神”。
蕴含在旅游活动背后的文化,才是最具影响作用的“软实力”。
各地区所拥有的景区、景点以及依托其建设起来的旅游项目,只是一种“文化旅游资源”,而非“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是资源中的精华部分,是经过转化的资源。
一般而言,文化软实力的实现需要得到“认同”,而认同的产生,则要经历“好奇―喜欢―欣赏―认同”这一步骤。
而做到“认同”则必须通过文化引领来实现。
让游客通过一个旅游项目认同一个地域的文化,其实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这要求旅游项目的策划者要熟悉当地的文化亮点,挖掘项目的文化价值。
比如一个项目无论名称、主体景观都与龙相关,那么上升到文化引领的层面,则需策划者深入研究当地龙文化的发展渊源,并且要研究当地民俗中的龙元素以及龙文化在当地的影响力。
借助景区的硬件和文化的软件,共同设计出的龙文化旅游项目,才能算作真正的文化旅游项目。
由此派生出的文化节、旅游节才能够和当地文化相衔接,一方面强化了景区的地域特色,另一方面树立了项目的招牌,打出了项目的亮点。
综上所述,一个旅游项目的提升工程一定是一个文化创意产生的过程,在景区同质化趋势较为严重的今天,独特的创意无疑会为单一项目打开局面,赢得新的市场。
三、长期的“三大效应”
(一)品牌效应。
做旅游产业最重要的就是知名度,有知名度才会有到访率,而品牌是
提高知名度的最佳途径。
同商品的商标一样,旅游产业的品牌也是一种“强信号”。
比如提到西安,人们就会想到兵马俑、大雁塔和羊肉泡馍,显然,上述几种事物已经在人们心中形成了固有印象,是一种“标志性”的事物。
这种“标志”会对消费进行一种强势的“指导”和“引领”。
所以,消费者心中有了品牌,其消费就有了导向。
也正因为如此,文化旅游产业才要求尽快形成特色品牌,以在市场中形成有力的引导效果。
品牌的底蕴是文化,因此,文化旅游项目必须注重文化底蕴的培育和挖掘,才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个时点以此形成品牌。
旅游项目的品牌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景观类品牌,即以独特的景观视觉效果在游客心中形成不可磨灭的印象,比如黄山的迎客松,桂林山水,九寨沟等等,这类品牌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自然禀赋,所以,具备奇观绝景的地区无疑是一种偏得;第二类是行为文化类品牌,这类品牌往往结合了人文的因素,用人的活动和行为,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经历,让人久久难忘,口碑相传,最终形成品牌。
比如云南泼水节、乌镇水乡、草原那达慕等等。
由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类品牌成为今天各地竞相打造的旅游招牌和旅游核心竞争力;第三类是物产类品牌,即一个地区因为盛产某些物品而带动游客到此观光采购。
比如武夷山红茶、景德镇陶瓷、宜兴紫砂壶等等,物产的成名都有久远的历史因素,非一日之功,因此,物产品牌在产品门类众多的今天不太容易形成,但可以与人文品牌一道开发,形成品牌互动。
综上所述,无论哪一种品牌,都会起到拉动本地旅游的作用,旅游产业乃至服务业,最终都将依托品牌而生存,品牌战略应当成为各旅游项目(旅游区域)的长期重点目标。
(二)凝聚效应。
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轨迹来看,其成功的必然环节便是能够吸引众多的游客和旅游爱好者在旅游期内聚集到该地来,形成凝聚效应。
人的凝聚,带来了资金的凝聚,物的凝聚,从而使该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商业集散的条件,进而会带动商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
这种投资的加大,又会反过来助推经济的繁荣。
人气的凝聚效应,激发该地区进入经济良性循环。
分析这种凝聚效应的成因,我们注意到,它其实来源于消费者之间的口碑相传。
这种口碑,则源自于消费者满意度,即旅游消费的效用最大化。
因此,从根本上说,旅游产业是在做一种服务,其宗旨便是让游客效用最大化,即让游客满意到极致。
(三)认同效应。
文化软实力的实现,基于“认同”。
做文化旅游产业,若要长久发展下去,必须形成文化认同,否则就会昙花一现。
有了认同,便会有口碑,有口碑就会形成凝聚,凝聚到一定程度就会自发形成品牌。
基于这种路径,一个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可以先从文化定位入手,专注于某一文化软实力形成自身竞争力,最后自发形成文化旅游品牌。
反过来,一个文化旅游项目可以先打造品牌,这一品牌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之后,也会带
来凝聚,而这种凝聚不断往复出现的话,也会自发地形成一种文化认同。
综上所述,品牌效应、凝聚效应和认同效应仿佛紧扣在一起的三枚齿轮,无论从哪个方向转动其中一枚,都会带动其他两个齿轮的同时转动。
所以,在文化旅游产业(或项目)的长期发展路径上,品牌、凝聚与认同可以定位为三大发展战略,采取哪一战略取决于项目开发者对此项目、此区域的文化发展定位。
无论采取哪一个战略,都会最终形成良性循环,使产业(或项目)不断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