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

合集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内政发[2008]1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内政发[2008]1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内政发〔2008〕1号)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办法》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国发〔2005〕29号),切实加强防沙治沙工作,改善沙区生态状况,增加沙区农牧民收入,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奋斗目标,现就有关事宜决定如下:一、充分认识我区防沙治沙工作的重要性(一)沙化土地现状。

我区地处祖国北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是黄河、辽河、嫩江等河流的上中游或源头,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同时,我区也是全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境内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XXX、库布齐、巴音温都尔五大沙漠和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乌珠穆沁五大沙地以及阴山北麓大面积严重风蚀沙化的土地,分布于全区12个盟市的90个旗县(市、区),面积达4159万公顷,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35.16%。

土地沙化不仅严重地制约了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危及到了首都和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

(二)防沙治沙工作取得的成就。

自治区成立60年来,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组织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持之以恒,艰苦奋斗,长期不懈地进行造林种草,在防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内蒙古位于中国的北部,东临辽宁、吉林两省,西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北界俄罗斯,南与河北、山西两省接壤,地跨东经97°21'~126°03',北纬37°24'~53°23'。

内蒙古地处中国北部,地势大致由南向北倾斜,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由于内蒙古处于偏远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比较严重。

本文将就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进行详细探讨。

一、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现状1.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内蒙古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资源出产地之一。

由于内蒙古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再加之长期受人类活动干扰,导致当地的水资源、土壤、植被等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其中尤以草原退化、水资源短缺、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突出。

2.草原生态退化内蒙古是著名的草原大省,由于牧民滥放、过度放牧等不当行为,导致当地草原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严重加速了草原的退化,草原面积减少、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受损、草原生态安全存在较大隐患等问题日益凸显。

3.水资源短缺内蒙古气候干旱,水资源紧缺。

加之近年来气候变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内蒙古部分地区水资源匮乏,缺水面积不断扩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土地沙化严重内蒙古草原地区大面积土地发生沙化现象,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土地资源严重亏损,造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生态脆弱等问题,严重威胁当地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5.生物多样性丧失由于长期的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破坏,内蒙古的生物多样性遭受到了严重损失,一些珍稀濒危动植物受到了威胁,特别是一些大型野生动物如狼、马、鹿等数量急剧减少,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

二、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1.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长期以来,内蒙古地处偏远地区,资源开发利用相对滞后,重工业和煤炭开采等大规模资源开发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内蒙古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和资源宝库,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压力。

本文将从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1. 气候变化加剧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地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区。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益显现,内蒙古的气候变化更加明显。

夏季高温干旱,冬季严寒漫长成为常态,气候极端事件频发。

这种气候变化对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草原退化、沙漠扩张等问题日益突出。

2. 生态破坏加剧内蒙古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草原过度放牧、煤炭开采等行为导致了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沙漠化等问题严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3. 污染问题凸显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内蒙古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空气质量下降、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间接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4.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但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不断受到破坏,一些珍稀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对当地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1. 经济发展压力大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能源基地,经济发展压力巨大。

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2. 区域发展不平衡内蒙古地域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过度,而另一些地区的资源却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3. 盲目的经济增长在一定时期内,内蒙古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了经济增长,盲目追求GDP,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日益凸显。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沙尘现状和问题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沙尘现状和问题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沙尘现状和问题分析苗增【摘要】基于当前京津地区的沙尘现象,根据首都的形象工程,并且党的十八大也将我国环境问题提上了议程.文中对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沙漠化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分析,找出京津地区沙尘的起源、成因,并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分析了额济纳旗沙漠化治理的可行性,对额济纳地区的防风固沙工作提出建议,找出相应的沙漠化综合治理和改造方案,期待从根本上解决京津地区的沙尘现象.【期刊名称】《华北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10)001【总页数】5页(P86-90)【关键词】风沙现象;沙漠化;沙尘暴;环境保护【作者】苗增【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北京东燕郊101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41 概述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城市,她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形象;天津,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开发区,其环境也决定了投资者的投资与否。

然而,这两座城市却在常年遭受到风沙的侵袭,在影响环境的同时,也在某些程度上限制了京津的经济与发展。

究其根本,我们发现内蒙古额济纳旗的水土流失以沙尘暴为体现形式,而沙尘暴的必经之路就是北京市,通过山西、京津地区然后飞向大海、飞向日本,甚至飞向澳大利亚。

辽阔的额济纳,隶属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北端。

举世闻名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航天城”就在旗的境内。

全旗总面积11.46万平方公里。

这里便是古时候的居延。

世界第三大沙漠,中国第二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就位于额济纳旗境内。

它地处中亚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中心,是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的最主要沙源地之一。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西风环流、冬夏季风特别是冬季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巴丹吉林沙漠流动沙丘不断扩张,其边缘地区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十分活跃,且与其东南部的腾格里沙漠、东部的乌兰布和沙漠形成“握手”之势,直接影响了内蒙古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甘肃省民勤县、高台县、临泽县等地区的人民生活与社会发展[1]。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为广阔的省级行政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包括沙漠化、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等。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一、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1、草地退化内蒙古有大片的草原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

然而,近些年来,草原的退化问题越来越明显。

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草地过度开发等人为因素,以及气候变化、沙漠化等自然原因。

这导致草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化加剧,动物资源减少,居民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也受到了威胁。

2、沙漠化内蒙古是我国沙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内蒙古的沙漠化程度和速度正在逐年加剧。

沙漠化会侵蚀水土资源,引发风沙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据统计,内蒙古的沙漠化区面积已经超过7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3、水资源短缺内蒙古的水资源短缺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主要原因是内蒙古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加上干旱气候,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

另外,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也是问题之一。

水资源短缺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困难,同时也加剧了内蒙古的沙漠化问题。

4、大气污染内蒙古的大气污染也比较严重。

主要原因是煤炭的开采和使用产生的大量废气排放,以及污染治理技术不完善。

大气污染带来的影响包括空气质量恶化,健康问题增加,甚至引发雾霾。

二、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草地保护内蒙古在草地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包括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草原移民搬迁工程、推广增殖放牧技术、增加草地禁牧区等等。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草地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保护草地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化,增加牲畜数量和提高质量。

2、沙漠化治理内蒙古的沙漠化问题,也在得到有效的治理。

其中包括荒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工程、沙石植被保护等措施,旨在提高沙漠环境的生态稳定性、泥沙旋流度和生物多样性,减轻沙尘暴的影响。

呼伦贝尔沙地现状及变化分析

呼伦贝尔沙地现状及变化分析

造 林 与治 沙
文 章 编 号 :0 6— 9 3 2 1 ) 6— 0 5— 4 10 6 9 (0 1 0 0 3 0
呼伦 贝尔沙地现状 及变化分析
邹继 峰 , 徐永 民 , 伟杰 , 刘 张德生
( 内蒙古 自治 区第二 林业 监测规划院 , 乌兰浩特 17 0 ) 34 0
摘 要 : 文章叙述了呼伦贝尔沙地土地现状及变化情况, 并对其沙化土地状况及治理进行了评价。
生 小禾 草 、 旱生 小灌木 、 木 和葱 等为 伴生 种 。 半灌
2 呼伦 贝尔 沙地 土地现 状
岗, 西邻达赉 湖和克鲁伦河 , 与蒙古 相连 , 至海 南 北 拉尔 河北岸 。行政 区域包括鄂 温克 自治旗 、 巴尔 虎 陈 旗 、 巴尔虎左旗 、 巴尔虎右旗 、 新 新 海拉 尔 区和满洲 里
地 面 积 为 7 .0 万 h 2 74 m ,占 沙 化 土 地 面 积 的
5 .7 , 表 5 67 % 见 。
24 沙 化土地 按 治理措施 类 型划分 .
表 2 沙化 土地按 沙化 程度分 布
单位 : h 万 m
第 6期
邹继峰等 : 呼伦 贝尔沙地 现状及变 化分 析
市 的部 分地 区。地 理 坐 标 为东 经 170 2 。0 , 1。0 ~11 1
北纬 4 。0 ~ 95 7 2 4 。9。总面积约 2 5 万 k .1 m。
根据 21 0 0年 6月 自治 区公 布 的 全 区第 四 次 荒 漠 化 和沙化 土地 监 测结 果 , 呼伦 贝尔 沙 地 沙 化 土 地 监 测 区总面 积 为 8 5 9 8万 h 3.3 m 。其 中 沙化 土地 面 积 为 1809 万 h 2 .7 m ,占 沙 化 土 地 监 测 总 面 积

《内蒙古草原荒漠化府际治理研究》范文

《内蒙古草原荒漠化府际治理研究》范文

《内蒙古草原荒漠化府际治理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草原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府际治理在解决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内蒙古草原荒漠化的现状、原因及府际治理的必要性,分析府际治理的实践与成效,并就未来府际治理提出建议和展望。

二、内蒙古草原荒漠化的现状及原因1. 现状内蒙古草原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草原植被退化、土地沙化、水资源减少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给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 原因(1)自然因素:气候变化、降水减少、干旱等自然因素是导致内蒙古草原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2)人为因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土地等人为因素也是导致内蒙古草原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三、府际治理的必要性针对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府际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府际治理是指政府间在政策制定、执行、监督等方面的协调与配合,通过政府间的合作与互动,共同解决区域性问题。

在解决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中,府际治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跨区域性: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具有跨区域性,需要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2. 综合性:府际治理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制定综合性的政策措施。

3. 长期性:府际治理需要长期坚持,不断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四、府际治理的实践与成效1. 实践(1)政策制定: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的政策措施,如草原生态补偿制度、草原禁牧休牧制度等。

(2)部门协作:政府各部门之间加强了协作与配合,形成了生态环保、农业、林业、水利等多部门参与的府际治理机制。

(3)跨区域合作:不同地区之间加强了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

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

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

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国家林业局二OO五年六月前言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的国家之一,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沙化威胁着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为掌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为国家制定防治荒漠化和防沙治沙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国家林业局(原林业部)分别于1994年和1999年组织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其成果为全国生态建设和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并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体系。

进入21世纪,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2004年,由国家林业局组织,农业、水利、气象和中科院等部门的有关单位和专家参与,共同完成了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

本次监测采用地面调查与遥感数据判读相结合、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技术路线,全面应用了“3S”技术,直接参加监测的技术人员达4000余人,区划和调查地面小班502万个,获取各类信息1.56亿条,建立了《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监测结果表明:通过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我国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实现了“治理与破坏相持”。

本公报根据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编写,它简要介绍了截止2004年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最新信息,旨在让社会各界了解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共同关心和支持我国的防沙治沙事业。

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一、荒漠化①和沙化土地②现状(一)荒漠化土地现状200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海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98个县(旗、市)。

中国荒漠化与沙化状况公报

中国荒漠化与沙化状况公报

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更新时间:2015-12-30 10:28:13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前言开展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是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防治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有关要求,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底,国家林业局组织相关部门的有关单位开展了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

直接参与此次监测的技术人员达5000余人,共区划和调查图斑634.46万个,建立现地调查图片库24.46万个,获取各类信息记录3.43亿条,获得了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

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

与2009年相比,5年间荒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12120平方公里,年均减少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9902平方公里,年均减少1980平方公里。

监测结果表明,自2004年以来,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连续3个监测期“双缩减”,呈现整体遏制、持续缩减、功能增强、成效明显的良好态势,但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本公报是根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编写的,简要介绍了截至2014年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的最新信息,旨在使社会各界对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形势有一个客观了解,坚定防治信心,加大防治力度,建设沙区美好生态。

一、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一)荒漠化土地现状截至201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20%,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海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28个县(旗、市、区)。

1.各省区荒漠化现状。

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5省(自治区),面积分别为107.06万平方公里、60.92万平方公里、43.26万平方公里、19.50万平方公里、19.04万平方公里,5省(自治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5.64%;其它13省(自治区、直辖市)占4.36%。

浅谈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荒漠化防治

浅谈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荒漠化防治

h 创 年度 造林 绿化 最高 记 录 。经 过 多方治 理 , m, 浑
作者简介 : 高维字 (9 5 , , 1 6 一) 男 内蒙古开鲁 县人, 林业工程师 。
维普资讯
・2 ・ 8
内 蒙 古林 业 调 查 设 计
20 0 6钲
善 达 克 沙地 、 毛乌 素 沙地 及 阴 山北 麓 风 蚀 沙 化 区等 万 k 的科 尔 沁沙 地位 居 我 国 四 大 沙地 之 首 , m 横跨
1 2 人 为 因素 .
坑 , 动土 层 , 重 破坏 草 场 , 大加 速 了风 蚀荒 漠 翻 严 大
化过程。
12 5 滥 用水 资 源 .. 水 资 源 利 用 不合 理 , 位 大 幅度 下 降 导致 大 面 水
积人 工 林 及 天 然植 被 死 亡 , 地 废 弃 , 沙 活 动再 耕 风
开垦 为农 田的 草原 地 区生 态 系统 脆 弱 , 降水 量 少 而不稳 , 土壤 富含 沙 质 , 力 强 大 , 季 与干 季 及 风 风
植被无 叶期 同步 。开垦 后 由于耕 作粗 放 、 种薄 收 , 广 土壤 表 面 在 缺 乏 应 有 的 防护 措 施 下 受 到 风 蚀 或 沙 埋, 单产 急剧下 降 , 只好 撂 荒 。撂 荒 地 由于 植被遭 到
1 2 3 樵采 ..
荒 漠化 土地面积 的 2 , 4 每年 扩展 速度 达 8 h 。 O m。
1 导致 土地荒 漠化 的主 要 因素
农 牧 民 主要 以天然 植 物 和 畜粪 为 燃 料 , 柴 的 樵
方式 通 常 是 大 片的 连根 挖 掘 , 地 表植 被 和土 壤 遭 使 到 彻底 破 坏 , 风力 作 用 下 , 面积 固定 、 固定 沙 在 大 半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196 HUANJINGYUFAZHAN ▲布日古德(阿拉善盟环境监测站,内蒙古 阿拉善 750306)摘要:本文以内蒙古为例,分析了当前全区生态环境现状,简要分析了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对进一步做好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态环境;内蒙古;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9-0196-02DOI:10.16647/15-1369/X.2019.09.115Present situation,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ner Mongolia ecological environmentBurigude(Alxa Leagu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Alashan Inner Mongolia 750306,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Inner Mongolia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whole district, brief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in a targeted manner, and has a positive practical guide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the whole district. significance.Key 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ner Mongol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界于37°24′-53°23′N,97°12′-126°04′E之间,总面积118.3万km2。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辖区面积辽阔,自然资源丰富。

由于长期的人为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现状、成因以及可能的对策。

一、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内蒙古地处中国腹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造就了丰富的生态资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面临了严重的破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沙漠化加剧:内蒙古地处中国沙漠化带,沙漠化加剧严重影响着内蒙古的生态环境。

据统计,内蒙古自治区约有60%的土地受到沙漠化威胁,沙漠面积逐年扩大,严重威胁着当地的生态平衡和农牧业生产。

2. 水资源匮乏:内蒙古地处干旱区,水资源匮乏一直是困扰当地的重大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内蒙古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许多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3. 物种丰富度下降: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然而由于持续的开发和过度利用,许多珍稀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4. 大气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交通业的飞速发展,内蒙古的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城市周边的工业区和煤矿区大量的废气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现状堪忧,亟需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改善。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 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内蒙古的经济主要依赖于资源开发型产业,长期以来,过度的资源开采和能源消耗导致了土地退化和水资源匮乏。

2. 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长期以来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污染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3. 城市化过程快速: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快速,城市周边的工业和建设活动加剧了土地沙漠化和水资源短缺。

4. 气候变化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尤其是沙漠化问题更加凸显。

以上因素的影响交织在一起,导致了内蒙古生态环境的恶化。

国务院关于防沙治沙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防沙治沙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防沙治沙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11.05•【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国务院关于防沙治沙工作情况的报告——2024年11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关志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防沙治沙工作情况,请审议。

我国沙化土地面积25.32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7.58%,是世界上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对防沙治沙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打好“三北”工程歼灭战、攻坚战、阻击战,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动员令,标志着我国防沙治沙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李强总理多次作出批示,对实施“三北”工程、利用微咸水治沙等提出明确要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分关心防沙治沙工作,委员长和各位副委员长多次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组织相关专门委员会通过立法修法、执法检查、听取审议报告、交办代表建议等方式,持续加强法治建设和工作监督,为做好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主要工作情况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经过接续奋斗、不懈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防沙治沙工作理念更加科学,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工作机制更加健全,政策支持更加有力,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500万亩,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成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成为全球增绿贡献最大的国家和防沙治沙国际典范。

《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治理研究》范文

《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治理研究》范文

《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治理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然而,该地区长期面临着严重的荒漠化问题,这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也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对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治理进行研究,对于推动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现状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等方面。

其中,沙漠化是该地区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沙漠化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此外,荒漠化还导致了气候变化异常,加剧了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频发。

三、荒漠化治理的必要性荒漠化治理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治理荒漠化可以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为当地农业、畜牧业等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其次,荒漠化治理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通过荒漠化治理,还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四、荒漠化治理措施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防止土地沙漠化。

同时,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2. 草地改良:对退化的草地进行改良,提高草地产草量,增加土壤肥力。

同时,合理利用草地资源,防止过度放牧。

3. 水土保持: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植树种草等措施,保持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

4.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荒漠化治理的投入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荒漠化治理。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5. 科技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对荒漠化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研发推广适合内蒙古地区的植被恢复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等。

五、结论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通过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包括植树造林、草地改良、水土保持、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减缓荒漠化的进程,改善生态环境。

《近30年内蒙古西部沙漠面积、边界及沙漠湖泊变化研究》范文

《近30年内蒙古西部沙漠面积、边界及沙漠湖泊变化研究》范文

《近30年内蒙古西部沙漠面积、边界及沙漠湖泊变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资源储备区,该地区的沙漠面积、边界以及沙漠湖泊的变化不仅关系到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也对全国乃至全球的气候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对近30年内蒙古西部沙漠及相关湖泊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近30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通过对此地区沙漠面积、边界及湖泊变化的研究,能够为防治荒漠化、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当地及全国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遥感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近30年卫星遥感数据的解析和处理,分析内蒙古西部沙漠的面积变化、边界动态及湖泊的水位变化等。

同时,结合气象数据、地理环境数据和历史文献资料,对沙漠及湖泊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

四、研究结果1. 沙漠面积与边界变化通过遥感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近30年来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沙漠面积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其中,沙漠边缘的扩张速度较快,尤其是在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如草原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的区域。

同时,沙漠内部的沙丘移动和风蚀作用也导致了部分地区沙漠边界的变化。

2. 湖泊变化情况随着沙漠面积的扩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湖泊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部分湖泊因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而干涸;而部分内陆湖泊因河流补给减少而水位下降。

然而,也有部分湖泊因政府实施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措施而得以恢复。

五、原因分析1. 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导致降水量的变化,风力增强等都是造成沙漠扩张和湖泊变化的重要因素。

2. 人类活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人类活动直接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加速了土地沙化速度和湖泊干涸。

六、应对措施与建议1. 制定和完善生态保护政策,加大对土地沙化和湖泊退化的治理力度。

内蒙古土地荒漠化类型及其成因

内蒙古土地荒漠化类型及其成因
08 x 0 k 占 3 1 .3 1 m . . % 5
活 动 的关 系 。
关键词 : 土地荒漠化; 潜在发生区; 气候凶素; 人类活动
中图 分 类 号 :4 2 文 献标 识 码 : ¥2 B
内蒙 占是 全 国荒 漠 化 土 地 主 要 分 布 最 集 中 和 生态 环境建 设
害 最严重 的 省 区之 一 ,土地 荒漠化 面积 仅次 于新疆 处 于全 国第 二位 ,土地 荒漠 化 的发 展趋 势在 全 国最 为 明显 f l _ 统计 , 。据 内蒙古 自治 区土地 荒漠化 面积 为
表 1 表 2。 、 )
活造 成 了严 重危 害和 现实威 胁 。并导 致社 会经 济 的
发展 和人 民生 活水平 的提 高受 到严重 的制 约 。内蒙 古 土地荒漠 化 。不仅 直接 影响 了 内蒙 古人 民的生存
和 发展 。 且 也影 响 了华 北 、 北 、 北地 区生 态 环 而 东 西
和规划 提 供依据 。
1 内蒙古 土地潜 在荒 漠化发 生 区
7 . x 0 m . 自治 区总面积 的 6 . % , 43 1 4 。 占 9 k 28 8 仅沙 漠 化
面积 就 达 3 . 66万 k 占全 区 土地 面 积 的 1 。 以 m, / 仍 3 每年 8 0 m 的速 度在 扩展 。仅 阿拉善 盟 . 0k 土地 荒漠
( 内蒙 古生 态 与 农 业 气 象 中心 , 内蒙 古 呼 和浩 特 00 5 ) 10 1
摘要: 本文结 合多数学者的论著 , 综合阐述 内蒙 土地潜在荒漠化发生 区及荒漠化 的行政边 界范 围, 从气
候 、 漠 化 程度 及 主 导 成 因 划 分 了 内 蒙古 土 地 荒漠 化 的类 型 及 分 布 面 积 , 荒 并讨 论 了 土地 荒 漠 化 与 气候 因素 及 人 类

内蒙古自治区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1.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位于内蒙古中部。

该市在自然灾害方面主要受到干旱和沙尘暴的影响。

干旱是呼和浩特市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会对农作物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

沙尘暴则是由于该地区干旱和沙漠化程度较高所导致的。

沙尘暴会给城市的交通、能源和环境等方面带来严重的影响。

2.包头市: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工业城市,位于内蒙古东部。

该市的主要自然灾害包括洪涝和干旱。

洪涝是由于该地区降雨量偏多,地势较为平坦,排水能力不足而引发的。

洪涝会给城市的交通、农田和住房等方面造成严重的破坏。

干旱则会对该市的农作物生产和水资源供应产生一定的影响。

3.赤峰市: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北部,该市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沙尘暴和冰雪灾害。

由于地处草原和沙漠交界地带,赤峰市的沙尘暴频率较高,对城市的交通和能源供应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外,赤峰市也会受到冰雪灾害的威胁,冰雪灾害会对城市的交通、供电和农田等方面造成严重破坏。

4.通辽市: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和沙尘暴。

干旱是该市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会对农作物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沙尘暴也是通辽市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地处干旱和沙漠化区域,沙尘暴频率较高,对城市的交通和能源供应等方面造成严重威胁。

5.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南部,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和沙尘暴。

干旱对鄂尔多斯市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沙尘暴也是该市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地处草原和沙漠交界地带,沙尘暴频率较高,对城市的交通和能源供应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困扰。

总的来说,内蒙古自治区各省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包括干旱、洪涝、沙尘暴和冰雪灾害等。

这些自然灾害会给城市的交通、农田、住房和能源供应等方面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需要加强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提高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前言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的通知》(林沙发【2008】261号)统一部署和安排,为了掌握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荒漠化和防沙治沙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我区开展了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全区大部处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土地荒漠化和沙化严重,是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布最为广泛的省(区)之一,也是国家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的重点省(区)。

我区的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工作在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自治区林业厅从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历时15个月,圆满完成了全区的各项监测任务。

本次监测采用地面调查与遥感数据判读相结合、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技术路线,全面应用了“3S”技术。

监测范围包括涉及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12个盟(市)90个旗(县、市、区),监测面积97.69万平方公里。

全区直接参加监测的技术人员达303人,区划和调查地面小班58.1万个,获取各类信息3021万条,更新了《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地理信息系统》。

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已经过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专家组的审定,并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的验收。

监测结果表明:我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呈现了持续双减少,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但沙区植被总体上仍处于初步恢复阶段,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和反复性。

本公报根据全区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编写,简要介绍了截至2009年底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现状、动态及防沙治沙对策措施,旨在让社会各界了解我区的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共同关心和支持我区的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事业。

一、荒漠化①和沙化②土地现状(一)荒漠化土地现状截至2009年底,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为61.77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52.2%,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和阿拉善盟12个盟(市)的79个旗(县、市、区)。

1.气候类型区荒漠化土地现状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为14.27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3.10%;半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5.05万平方公里,占40.55%;亚湿润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2.46万平方公里,占36.35%(图1-1)。

2.荒漠化类型现状内蒙古自治区气候干旱、多风,风蚀荒漠化土地分布最为广泛,面积为56.08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0.79%;水蚀荒漠化土地主要集中分布在自治区中东部的丘陵山区,面积为2.69万平方公里,占4.36%;盐渍化土地大多集中分布在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和几大沙地中的丘间低地,面积为3.00万平方公里,占4.86%(图1-2)。

3.荒漠化程度现状全区轻度荒漠化土地面积24.46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39.60%;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20.28万平方公里,占32.83%;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7.91万平方公里,占12.81%;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9.12万平方公里,占14.76%(图1-3)。

4.各盟(市)荒漠化土地现状荒漠化土地广泛分布于全区12个盟(市),以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赤峰市、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分布面积较大,分别为16.80万平方公里、14.84万平方公里、8.11万平方公里、5.41万平方公里、3.63万平方公里、3.48万平方公里、3.46万平方公里,这7个盟(市)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区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0.24%(二)沙化土地现状截至2009年底,全区沙化土地总面积为41.47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35.05%,分布于全区12个盟(市)的90个旗(县、区、市)。

1.各沙化土地类型现状流动沙丘(地)面积为8.48万平方公里,占沙化土地总面积的20.45%;半固定沙丘(地)面积为5.85万平方公里,占14.11%;固定沙丘(地)面积为12.24万平方公里,占29.52%;露沙地面积为5.87万平方公里,占14.17%;沙化耕地面积为0.20万平方公里,占0.47%;风蚀劣地(残丘)面积为1.74万平方公里,占4.21%;戈壁面积为7.08万平方公里,占17.07%(图1-5)。

2.各盟(市)沙化土地现状全区的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和呼伦贝尔市8个盟(市),这8个盟(市)的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区沙化土地总面积的97.93%。

阿拉善盟沙化土地面积最大,为20.4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沙化土地总面积的49.26%。

(图1-6)。

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现状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主要是指由于土地过度利用或水资源匮乏等原因造成的植被退化,生产力下降,地表偶见流沙点或风蚀斑,但尚无明显流沙堆积形态的土地。

目前虽然还不是沙化土地,但已具有明显的沙化趋势。

是沙化土地的预警土地。

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广泛分布于12个盟(市)的90个旗(县、市、区)。

全区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为17.79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15.04%(图2)。

三、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动态(一)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与2004年相比,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4671平方公里,年均减少934平方公里。

1.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与2004年相比,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2816平方公里,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560平方公里,盐渍化土地面积减少1295平方公里(图3-1)。

2.荒漠化程度动态变化与2004年相比,轻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12754平方公里;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1078平方公里;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5097平方公里;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251平方公里(图3-2)。

(二)沙化土地动态变化与2004年相比,全区沙化土地减少了1253平方公里,年均减少251平方公里。

1.沙化土地主要类型动态变化与2004年相比,流动沙地(丘)减少2687平方公里;半固定沙地(丘)减少158平方公里;固定沙地(丘)增加3873平方公里(图3-3)。

2.沙化土地程度动态变化与2004年相比,轻度沙化土地面积增加8460平方公里;中度沙化土地面积减少3304平方公里;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701平方公里;极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减少3708平方公里(图3-4)。

三)荒漠化和沙化的总体形势国家生态重点工程实施以来,在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防沙治沙成效显著。

1.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呈持续减少态势。

与2004年相比,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4672平方公里、1253平方公里。

2.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程度减轻。

与2004年相比,轻度荒漠化土地增加1.28万平方公里,中度减少1.11万平方公里,重度减少0.51万平方公里,极重度减少0.13万平方公里。

轻度沙化土地面积增加0.85万平方公里,中度减少0.33万平方公里,重度减少0.27万平方公里,极重度减少0.37万平方公里。

3.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重点治理的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沙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等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沙化土地植被盖度提高,生物多样性呈增加趋势。

4.沙区植被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和反复性。

我区处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带,沙地、沙漠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广泛分布,沙区植被总体上仍处于恢复阶段,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和反复性。

气候变化导致以持续干旱为主的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对植被建设和恢复影响甚大。

同时,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行为也对植被建设带来影响。

四、防沙治沙的对策与措施1.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

推行各级人民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制、科技承包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强化督查指导和目标考核,把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落到实处。

2.深入推进生态重点工程建设。

全面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生态重点工程,进一步优化工程布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乔灌草相结合,大力开展林草植被建设,保障治理成效,努力增加沙区植被。

3.严格保护沙区植被。

严格执行禁牧、禁垦、禁樵采的“三禁”和自治区“五个严格”的保护制度,加大林草植被保护力度。

4.优化政策机制。

不断深化“谁投资、谁治理、谁开发、谁受益”等防沙治沙政策,大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活化机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大力发展林沙草产业,逆向拉动防沙治沙,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

5. 实施科学防治。

加强科技攻关,努力解决制约防沙治沙的技术瓶颈。

加大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提高建设质量,保障防治成效。

6.推进依法防治。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草原法》、《水土保持法》、《内蒙古自治区实施〈防沙治沙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全社会防沙治沙意识。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水平,依法保护和巩固治理成果。

7.强化监测管理。

加强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动态变化趋势,为防沙治沙提供科学依据。

8.加强部门协作。

认真落实部门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沙治沙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