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鉴赏《一代人-顾城》(人教版选修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诗歌鉴赏--《一代人-顾城》(人教版
选修教学案例)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作者简介】
顾城,(1956-1993)男,原籍上海,1956年九月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农场,1974年回北京。
做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
“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并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1974年起于《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
1977年起重新进入纯净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
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7年应邀出
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
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
后辞职隐居激流岛。
1992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创作年金,1993年,又获德国伯尔创作基金,在德国写作。
1993年10
月8日于新西兰所居岛涉嫌重伤其妻谢烨(诗人雷米)后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小时不治。
此后流言盛起,至今绵延不
衰。
1993年3月曾回国探亲,惨案发生时,值其夫妇从德返新西兰不久。
顾城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
著
作主要有《黑眼睛》(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英子》(1994年元月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与谢桦合著)、《灵台独语》(1994年3月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老木、阿杨编)、《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城》等,部分作
品被译为英、德、法等多国文字。
另有文集《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在前进》,组诗《城》、《鬼进城》、《从自我到自然》、《没有目的的我》。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诗集》、《顾城
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
逝世后由父亲顾工
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
【赏析一】
《一代人》既是这一代人的自我阐释,又是这一代人不
屈精神的写照。
黑暗要扼杀一个人明亮的眼睛,但黑暗的扼
杀并没有达到它的目的反而创造了它的对立物:黑色的眼睛。
是黑暗使一代人觉醒,使一代人产生更强烈的寻找光明的愿
望与毅力。
正是这坚毅的寻找,才使他们看到掩盖在生活表
象之下的、使人难以接受的本质。
【赏析二】
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柯在300年前干净利索地挥剑截断
了诗和哲学的思维联系。
然而,300年来,诗人们却广撒物
象暗示的种子,培植出一座座“象征的森林”。
用对应的手段,成功地将诗和哲学统一了起来。
《一代人》似乎就是一
个证明,短短两句诗,在黑与光的对立统一中,潇洒地跨越
了维柯手制的樊篱,抽象的哲学意蕴切实地通过表象富有魅
力地呈现于世。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此中的两个“黑”无疑是“文眼”,颇值玩味。
我们知道,“黑”其实不是色彩,所
谓的色彩均是物体对各种光波反射的结果,如果不反射,便
成了黑。
当然,没有光的世界只能是一片漆黑。
因此,“黑”是扼杀光明的结果,黑夜便是光的坟墓,
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特定时代象征。
然而“黑色的眼睛”却无
疑是黑夜的叛逆,它的黑色是黑夜“给”的,是黑夜阻断光
明的结果。
此外眼睛的黑并不象征着背弃光明,反倒是渴求
光明的象征。
黑色既然对光不反射也就具备了对光全盘吸收
的特性,黑色的眼睛正是这种随时准备吸收光明的“一代人”的眼睛。
换一个角度看,黑色的眼睛也凝聚着批判精神,它以黑
对黑,对黑夜的庞大淫威报以深沉的否定。
相对色彩缤纷的
光明世界来说,黑色是一个终极,它与光明构成了对立。
然
而物极必反,从黑夜中叛逆出来的黑色眼睛,对于光明的接
受力是绝对超过任何色彩的眼睛的,也就是说:由特定的黑
色时代中走来的“一代人”,他们伟大的觉醒是其他“无缘”于“黑夜”的人们所难以企及的。
短短的两句诗,冠以一个博大的题目,揭示一个庞大的
主题,在对立统一中,充分显示了象征的魅力。
从作者的生
活历程看,诗中的黑夜似乎是“十年浩劫”,“一代人”当
然是指在这个特定历史阶段中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人。
然而,诗毕竟不是历史,诗的容量常能凭借艺术的魔力而无限扩大。
如果超越时空的话,我们便很容易在屈原、杜甫、鲁迅等等
不同时代的人物身上,看到“一代人”的形象,他们都在
“黑夜”中生存,他们都具有特别敏锐的“黑色的眼睛”。
《一代人》干脆的语言,执着的追求意向同样显示了一
种性格,可以说,这也是一首“性格诗”。
它汇集了思维与
表现、形式和内容、标题与诗体之间在大小、深浅、形象抽
象等方面的一系列矛盾,最终熔入18个字中,深沉而潇洒
地突出了当代人的精神意象。
果然引爆了同代人的情感!
《一代人》真是一枚神奇的“雷管”。
【赏析三】
这首只有两行的小诗,1980年在《星星》第3期发表后震动了整个诗坛,不管是对顾城的诗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态度
的人,对这首诗却是一致的称赞。
在审美原则上是全新的。
它避开了情感的直抒,弃置了
景象的实叙,它没有着意建构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意想、用隐喻,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现了一双不同寻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觉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从乌云的缝隙中射出一束白光。
整首诗,宛如一幅有立体感的版画。
"黑夜"与"光明"形成暗色与亮色的鲜明反差,"黑色的眼睛"是经过变形的意想,渗透出强烈的感情色彩。
这种艺术表现触发了读者的想象,于是,在想象的屏幕上出现了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谬现实中扭曲着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潜能所爆发出的顽强求索的精神.……。
这是整整"一代人"的雕像。
"黑夜-眼睛-光明"一个简单的意向群构成了一个开放时空--历史转折关头特有的社会景象和人的心理结构。
有限中表现出无限,单纯中包孕着深厚,这是诗的特有规律。
新诗潮的先行者在追寻人性复归的同时,也在追寻诗向本体的复归。
这首小诗体现了一种现代美的风格。
它打破了传统的和谐构图,以不和谐的意象组合造成触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迫使人对历史进行反思。
一代人,是指经过了文革时期的那一代人。
诗人取此题名之意,是为那一代人作代言,说明那代人虽处于中国的黑暗时期,也不放弃追求光明的理想。
而且,他们的理想是一
样的。
读这首诗,可以体会到三个重音点:第一节中的“黑夜”、“黑色”,第二节中的“光明”。
有了这种语感,你
就会因“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得到一个意象:漆黑笼罩,夜己漆黑,眼己漆黑,一切皆黑,这个世界除了黑,一切皆无。
但是“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却在这一片黑暗中显示出
了一个亮点,这个亮点虽然也是黑色的,但是这却是黑得发
亮的眼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它形象地展示了人类追求光明
的本性是多么顽强,即使是在最黑暗的环境中生成,即使被
最恶毒地摧残,人类追求光明的本性也不会磨灭。
黑暗的巨
大和善性的顽强于是就在对比中得到了彰显。
一代人就被顾城浓缩成一个,无尽话也被顾城浓缩成两行;并且最抽象最深刻的意见也被诗人顾城用天才之指点化
成了最直观的意象。
一个痛苦彷徨的青年默默的坚守自己内心的纯真光明,
他不寄望世界为他改变什么,因为他的圣洁心灵永存,这样
他就满足了。
这首诗写在文革后,写的是文革这一代不屈的青年,虽然
饱受黑暗,但是仍然不放弃对光明的追求
郭海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