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甘肃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概况
一、种质资源概况
牡丹是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 Moutan. DC.)的落叶灌木,在我国栽培的牡丹可划分为中原、西北、江南和西南等四大品种群,其中西北牡丹品种群,即紫斑牡丹品种群是我国第二大品种群,具有花色鲜艳、籽实饱满、抗寒、耐瘠薄和抗病虫害的特点。

紫斑牡丹野生种在甘肃分布广泛,庆阳合水林业总场的太白林场瓦川沟发现国内最大的天然野生紫斑牡丹群落,同时在康县、文县、成县、迭部、舟曲、临洮和麦积区等都有野生紫斑牡丹分布。

据考证,天水市秦州区的牡丹乡,曾经是野生牡丹分布的集中区域。

由此可见,野生紫斑牡丹在甘肃省中南部及陇东地区的9个市(州)都有分布,野生种质资源较为丰富。

紫斑牡丹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所以又称油用牡丹。

其植株寿命长,种子品质好,α-亚麻酸含量高(可达49%),是优良的油用牡丹类型。

虽然紫斑牡丹野生种分布在甘肃、陕西、河南和湖北等地,但栽培品种主要集中在甘肃境内的渭河、洮河和大夏河流域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广大地区,栽培分布以甘肃、青海、陕西、宁夏等省(自治区)为主,因此又被称为甘肃牡丹或西北牡丹。

二、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甘肃牡丹生产及科研得到了较大发展,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品种数量不断增多,新品种培育、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方面取得了突
破性的进展。

但甘肃牡丹产业发展目前主要以观赏为主。

据统计,国内引种栽植近130多万株,成活保存的约为110多万株;向国外20多个国家出口55万株,国内外对甘肃牡丹年需求量在100~200万株之间,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看好。

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是随着花卉业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目前已初具规模,具有代表性的有甘肃中川牡丹产业有限公司、榆中县和平绿化公司、甘肃先农科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甘肃武阳奥凯牡丹园艺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

已有七项油用牡丹产品深加工发明专利获国家专利局审批发证,并开发出“牡丹食用油”、“牡丹保健胶囊”、“牡丹保健茶”、“牡丹花露酒”和牡丹系列化妆品等相关产品上市。

目前全省紫斑牡丹种植面积达1433.6公顷,其中:野生面积361.9公顷,人工栽培面积1071.7公顷。

牡丹籽产量16万公斤,丹皮(中药名)产量8.2万公斤,有牡丹籽油加工企业1个,企业年加工能力12万公斤,现实际加工量仅为1.2万公斤。

三、加快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是增加农民收入,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的需要。

油用牡丹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每亩纯收入在甘肃为4000元以上,是常规的农作物3-4倍。

因此,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对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意义重大。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需要。

油用牡丹具有单位面积生产成本低、出油率高、营养丰富、质量好等诸多优势,在我省发展油用牡丹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重要手段,
对推动我省城乡一体化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提高生活消费水平,保障粮油安全的需要。

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度已达60%,超过了国际安全预警线。

因此,加强油用牡丹食用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粮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甘肃的需要。

紫斑牡丹是一种多年生小灌木,根系发达,耐高寒、干旱、贫瘠,对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用重大。

同时有利于树立我省牡丹文化品牌,丰富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实现美丽甘肃。

五是保护珍贵紫斑牡丹种质资源的需要。

我省是野生紫斑牡丹的分布中心与发源地,其种质资源具有珍稀性、唯一性和重要性。

因此,建立甘肃紫斑牡丹繁育生产基地和品种资源库,是保护油用牡丹资源的重要途径。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油用牡丹新品种选育滞后,性状不稳定。

甘肃省对于紫斑牡丹油用新品种培育的研究虽然起步早,但发展不足,且牡丹品种性状不稳定,规模化栽植不易掌控。

2、种苗短缺是制约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甘肃省专为油用牡丹发展的种苗基地寥寥无几,新品种选育工作尚属空白,且种质资源总量较小,难以迅速支撑大规模油用牡丹基地建设需要。

种苗短缺已经成为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

3、加工龙头企业少,带动示范作用不强。

甘肃省现仅有甘肃中川
牡丹产业有限公司一家加工企业,实际加工量还不到其加工能力的1/10,产业链延伸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对传统产业改造、新型产业开发的带动作用不够。

4、产业宣传力度不够,认识不足。

虽然牡丹籽油营养价值高,产业发展潜力大,但是社会宣传不够,且市场对油用牡丹产品及功能缺少了解,认识不足,人民群众对新资源食品接受度低。

5、前期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产业发展。

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前期投入大,国家尚无扶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投资政策,而我省又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投入能力明显不足,影响了油用牡丹产业加快发展。

五、产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1、发展油用牡丹的优势
(1)具有优良的种质资源。

甘肃是野生紫斑牡丹的原产地和优势区之一,种质资源丰富,目前选育出了500多个紫斑牡丹新品种(品系),并建成了野生牡丹种类最为齐全的资源圃,是我国紫斑牡丹的栽培中心。

(2)具有领先的科研水平。

甘肃率先利用特有的紫斑牡丹资源优势,最早引进野生牡丹原种及国内外名优品种,大力培育新品种,牡丹种质资源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成为我国北方油用牡丹的研发中心。

(3)具有适宜的土地资源。

甘肃现有耕地516.3万公顷,其中15~25度的坡耕地132.9万公顷,25度以上的坡耕地30.3万公顷;宜林地270万公顷。

为发展油用牡丹奠定了良好的土地资源基础。

(4)具有良好的政策机遇。

目前甘肃发展最大的机遇是政策叠加,
为我省发展油用牡丹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

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地方积极性很高,这也将为产业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5)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我省紫斑牡丹栽培区特别是临夏、天水、兰州、定西等地自古就有培育、种植牡丹的传统习俗,形成了甘肃特有的牡丹文化,群众基础非常好。

(6)具有适宜的气候条件。

甘肃省气候夏无酷暑,夏季牡丹生长无枯萎叶,无休眠现象,加之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好,植物营养积累丰富,尤其紫斑牡丹的种籽出油率高(20-26%),α-亚麻酸含量高(42-49%),这是其他牡丹产区无法比拟的。

2、产业发展劣势
(1)地方经济落后,自我发展能力弱。

甘肃省是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经济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为全国最低。

因此,靠地方财政扶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显然不现实。

只有依靠国家的投资优惠政策,才能带动产业发展。

(2)贫困面广、民间投资有限。

甘肃省油用牡丹栽植区大都地处我省老少边穷地区,是国家扶贫的重点区域。

由于经济落后、贫困面广,栽植成本高,自我投入能力低,加之社会融资有限,产业发展动力不足,限制了油用牡丹的产业发展。

(3)市场体系尚未建成,产业前期启动难。

我省油用牡丹产业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运行体系。

无论从种苗建设、基地发展到加工企业,产业链规模小,效益不明显,对产业前期启动和健康发展有
较大影响。

(4)产业区位劣势明显。

我省油用牡丹基地建设区域大多地处高山峡谷和黄土丘陵沟壑区,建设地点分散,交通运输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效益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的发展。

(5)收入水平低,高端食用油消费能力弱。

牡丹籽油由于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市场价位很高,属于高档木本粮油。

甘肃省目前整体收入水平偏低,导致对高端食用油的消费能力不足,制约油用牡丹产业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

第二章指导思想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甘肃的奋斗目标,遵循现代林业发展理念,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政策扶持,加快良种繁育,扩大种植规模,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形成资源稳定、效益显著的油用牡丹产、供、销的产业格局,实现农民增收、大地增绿的中国梦。

二、规划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2)坚持科技先导的原则;
(3)坚持种苗优先的原则;(4)坚持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5)坚持龙头企业带动的原则。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在全省形成基础设施完善的油用牡丹种苗繁育基地、种植基地和产品深加工基地,实现良种种苗繁育基地专业化和标准化,种植基地规模化和集约化,龙头企业大型化和效益化,产业区农民收入得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使油用牡丹产业成为甘肃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为全省早日步入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2、具体目标
近期目标:做好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质种苗繁育工作,优先发展兰州中川、临洮、漳县、康乐、和政等油用牡丹发展基础较好的地方,抓好各地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到2015年,全省建设良种种苗繁育基地4276公顷(合6.4万亩),建成后年出产优质苗木4.2亿株,建设种植示范性基地8088公顷(合12.1万亩),基本实现全省油用牡丹种苗的优质化和自给自足,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为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远期目标:大力发展种植基地建设,使产品初加工形成规模,深加工展望前景广阔。

到2020年,种植基地总规模达到6.96万公顷(合104.4万亩),建设产品初加工企业5处,为产品深加工创造条件,完善市场体系,形成油用牡丹产、供、销良性发展的产业格局。

四、规划期限
项目规划期共8年,即2013年~2020年。

2013年-2015年为近期,属准备示范期,共3年。

2016-2020年为远期,属产业发展期,共5年。

第三章建设范围与产业布局
一、适宜区划分与建设范围
油用牡丹是长日照植物,喜干燥凉爽气候,生长于微酸性的森林腐殖土壤,在年降雨量450mm以上生长良好,结籽率高;在300~450mm 降雨量区域能够成活生长,但结籽率低。

由此可见,为实现油用牡丹的产业效益,最适宜在甘肃中南部及东部广大的区域发展。

由于甘肃省地域狭长,气候类型多样,差异较大,为了使油用牡丹基地建设实现最佳经济效益,根据紫斑牡丹生物学特性和分布特点,选取年均降雨量作为主要约束因子,进行适宜区划分。

另外,在我省灌溉农业发展良好的河西地区选取部分县(区)开展实验性栽培,为扩大种植区域积累经验。

根据适宜区划分和甘肃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的建设范围共涉及13个市(州)的68个县(市、区)。

详见下表:
表3-1 适宜区划分和建设范围一览表
二、产业布局
种植基地:重点在已经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和规模的兰州、定西、临夏、白银等市州进行种植基地布局,同时逐步扩展到平凉、庆阳等市。

在天水、陇南等市应结合现有经济林果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基地建设。

在灌溉农业发达的河西地区选取部分县区开展实验性种植。

良种种苗繁育基地:优先开展野生种源保护,加快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加大种质资源监管力度,保障种植基地建设。

在各市(州)均建设至少1处大中型良种种苗繁育基地,解决区域种苗供应的需求。

加工企业:在兰州建设以油用牡丹科研及加工为中心的产业发展中心区1处,产业发展中心区包括了油用牡丹的科学研究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在庆阳、陇南、定西、张掖各建设1个小型油用牡丹产业加工企业。

基础设施:加大最佳适宜区和适宜区种植基地的机耕道建设,使种植基地道路通畅,耕种便捷;在适宜区种植基地配套水利设施,建设渠
系,保障油用牡丹的丰产高产。

第四章建设内容与规模
一、种植基地建设
种植基地的建设是油用牡丹产业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1、种植基地建设
全省规划新建油用牡丹种植总面积69565公顷(合104.4万亩),涉及13个市(州)的68个县(区)。

其中最佳适宜区规划面积36917公顷(合55.4万亩),涉及7个市(州)的32个县(区);适宜区规划面积24229公顷(合36.3万亩),涉及8个市(州)的22县(区);实验区规划面积8420公顷(合12.6万亩),涉及4个市的14县(区)。

详见下表:
表4-1 种植基地建设任务表
单位:公顷
2、有害生物防治
油用牡丹有害生物防治主要包括病害的防治和虫害的防治。

规划防治总面积69565公顷(合104.4万亩)。

其中最佳适宜区36917公顷合(55.4万亩),适宜区24229公顷(合36.3万亩),实验区8420公顷(合12.6万亩)。

二、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设
规划在全省新建良种种苗繁育基地4276公顷(合6.4万亩),年出苗量4.2亿株。

优先开展种源地保护,及时收集野生紫斑牡丹种籽,开展良种定向培育,扩大优质种苗育苗面积,为种植基地建设提供保障。

表4-2 良种种苗繁育基地任务表
三、加工企业建设
产后加工业是整个产业发展的翅膀,是带动产业前进的龙头。

规划在全省建设5处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区域油用牡丹产业发展。

表4-3 加工企业建设任务表
四、基础设施建设
全省油用牡丹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为保障种植基地的丰产高产,尤其要重点保障适宜区种植基地的灌溉措施,河西实验区基地建设利用现有的道路和灌溉系统,仅规划田间的配套水利设施。

具体如下表:
表4-4 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表
五、支撑体系建设
1、科研项目支撑
本次规划共安排各项科研项目11项,投资3800万元。

表4-5 科研项目任务表
2、科技培训
计划每年举办培训班2-5次,共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及加工产业技术人员、基层技术人员6465人次。

第五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经估算,本规划建设总投资86.46亿元。

1、油用牡丹基地建设:共投资82.88亿元,占总投资的95.86%。

(1)按适宜区分
最佳适宜区投资34.86亿元,占总投资的42.07%;
适宜区投资36.92亿元,占总投资的44.54%;
实验区投资11.10亿元,占总投资的13.39%。

(2)按建设内容分
良种工程建设投资9.11亿元,占总投资的10.54%;
种植基地建设投资52.17亿元,占总投资的60.35%;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72亿元,占总投资的23.96%;
有害生物防治投资0.52亿元,占总投资的0.60%;
人员培训投资0.36亿元,占总投资的0.41%。

2、加工企业建设:共投资3.20亿元,占总投资的3.70%。

3、科技支撑项目:共投资0.38亿元,占总投资的0.44%。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86.46亿元。

其中:国家投资60.54亿元,占总投资的70.03%;地方自筹25.91亿元,占总投资的29.97%。

国家投资主要用于良种工程建设、种植基地建设、有害生物防治、人员培训和支撑体系建设,不足部分由地方自筹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工企业建设全部由地方自筹解决。

第六章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油用牡丹进入盛产期后,每亩纯收入4000元左右,是当地农作物纯收入的3-4倍。

项目的实施将拓宽农民增收的门路,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到2020年,全省累计发展油用牡丹基地6.96万公顷(104.4万亩),进入盛产期后,年新增牡丹籽产量为15660万公斤,每公斤按40元计算,年新增产值达62.64亿元。

二、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甘肃省农村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三、生态效益
油用牡丹基地的建设,将提高全省林草植被覆盖率,有效拦截泥沙、平稳径流、保持水土,改善乡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提升旅游环境和景观质量,为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甘肃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七章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建议省政府成立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省长兼任,成员由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林业厅、省农牧厅、省水利厅及相关市(州)政府部门组成,负责协调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的有关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林业厅,负责日常工作。

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协同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工作顺利进行。

二、政策保障
一是建议国家出台专门的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政策。

如延续退耕还林政策、已退耕还林地更新改造政策、种苗扶持政策等,划拨专项补助资金,扶持油用牡丹种苗和基地建设,确保油用牡丹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在土地流转、财政、税收和贷款等方面要给予
企业优惠政策;三是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共同投资发展油用牡丹产业。

三、资金保障
加强中央财政对油用牡丹产业的前期投入,地方各级政府多渠道筹集资金,整合扶贫、退耕、生态建设、水保等工程资金向油用牡丹产业倾斜,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重点扶持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

四、种苗保障
一是政府协调科研、生产、经销、农户和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快速实现苗木批量化、规范化、集约化生产;二是完善油用牡丹种苗市场,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种苗质量监管;三是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品种的定向培育。

五、科技保障
一是要抓紧制定油用牡丹育苗、栽培、管理、产业开发等方面的技术规范;二是要建立甘肃省牡丹工程科技中心,加强油用牡丹良种繁育和产业化发展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三是广泛引进国内外先进实用新技术和新成果,提高经济效益;四是建立技术承包责任制,确保基地建设质量;五是健全技术推广体系;六是合理布局加工企业,深化加工层次,延伸产业链条。

六、宣传保障
加大对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

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形
式,广泛宣传油用牡丹各种产品健康绿色的独特功效,扩大其知名度。

建立网络营销宣传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产品宣传与销售。

目录
第一章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概况 (1)
第二章指导思想及目标 (6)
第三章建设范围与产业布局 (8)
第四章建设内容与规模 (10)
第五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5)
第六章效益分析 (16)
第七章保障措施 (17)
前言
油用牡丹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的多年生小灌木。

科学研究表明,油用牡丹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大力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开拓了甘肃省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模式,对于促进我省扶贫攻坚和加快进入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甘肃是中国牡丹的重要种源地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就生长着大量野生品种。

甘肃紫斑牡丹具有植株高大、抗寒、耐旱、花色艳丽、香味浓郁、极具观赏性和可提供食物油等多项优良特点,它不仅是一种具有富贵寓意的观赏性花卉,还是一种传统的珍贵中药材和木本油料植物。

首先,它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研究发现,甘肃紫斑牡丹种籽中含有大量的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α-亚麻酸、亚油酸、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新资源基料,能够很好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起到降血脂、血压等功效。

其次,它还具有很好的生态价值,不仅抚育管护成本低,而且对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用重大。

同时,发展甘肃牡丹产业具有相当好的社会效益,其广阔的开发前景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领导的关注。

鉴于以上原因,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非常重视,并亲自批示要加快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

为了贯彻中央领导的批示精神,国家林业局党组就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对做好全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工作做出部署。

原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对甘肃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调研,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油用牡丹资源普查,分析适宜发展的区域和潜力,编制发展规划,科学指导油用牡丹
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甘肃省委、省政府对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视,主要领导均作出了重要批示。

甘肃省林业厅党组召开专题会议,及时成立由厅长和主管副厅长组成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全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同时,要求尽快掌握我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科学编制规划。

根据省林业厅的安排,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和省林业工作站管理局立即抽调技术人员组成规划组,召开研讨会研究规划编制和调研工作方案。

规划组于4月22-28日分三个组赴兰州、临夏、白银、定西、天水、平凉、庆阳、陇南和甘南等9个市(州)开展了现地调研。

在基本摸清甘肃紫斑牡丹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了我省紫斑牡丹产业发展的适宜区范围,建设内容和规模。

5月14日,甘肃省林业厅主要领导亲自主持论证会,召集省内牡丹产业领域相关专家和企业家对规划初稿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相关修改建议和产业发展措施。

5月20日,规划组将调整后的建设任务及规模下发各县(区),要求按照基地建设标准严格落实规划地块。

6月9日,根据各县区反馈数据对建设规模进行了调整,确保将油用牡丹建设基地落实到山头地块。

7月30日省林业厅邀请我省牡丹研究、培育、产业发展等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家及相关市州林业主管部门领导,共同对规划进行了评审。

会后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规划组进行了修改完善,编制完成了《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

二○一三年八月
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
甘肃省林业厅
甘肃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组长:石卫东甘肃省林业厅厅长
副组长:段昌盛甘肃省林业厅副厅长
张平甘肃省林业厅副厅长
成员:谢忙义甘肃省林业厅规划资金处处长
郑克贤甘肃省林业厅造林产业处处长
王建宏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院长
杨全生甘肃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
薛高文甘肃省林业厅造林产业处副处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