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摘要:小城镇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镇的发展对农村人口转移、统筹城乡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城镇建设中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财政困难,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本文主要从统一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支撑等方面分析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对策。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现状;对策

引言

目前,小城镇所具有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人口集聚效应明显,不仅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支撑,也是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重要途径。小城镇是城镇化的主要阵地,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是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重要课题。小城镇必须完善城市功能、繁荣经济发展才能更好地迎接这个城镇化浪潮。

一、小城镇建设的现状

1、在小城镇风貌形成方面

虽然我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正处于起步和渐进发展阶段,但恰恰是小城镇环境风貌形成的关键时期。首先是各级道路空间尺度缺乏规范和研究。比如行车道、人行道、绿化带三者布局缺乏长远科学的眼光,从而使原本完全可以非常宽敞的干道,显得拥挤不堪。这种道路空间规划的弊病是给临街商铺留下了大量的利用空间,随之马路工厂、马路商店等应运而生;其次是小城镇特色定位欠缺应有特色。就我国北方县城而言,任何小城镇建设都应有其特色和风格。但是,目前一些小城镇建设对自身特色发掘不足,千篇一律,没有充分注意到区域差异、文化背景、民风民俗、自然资源等重要因素和元素。从而,让人错误地认为,小城镇建设就是盖楼,不但没有节约空间而且缺少人性设计。小城镇的结点空间是指城镇广场或道路交叉点以及河道方向转变处等非线性空间。例如城镇广场设计,有的没有考虑老人的行为习惯,缺乏广场应有的小品及公共服务设施。在一个城镇广场中间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休息的座位。也有的不注意经济性和适宜性,广场地面选材不当,甚至选用油面瓷砖安装地面,即浪费又不适用。

2、在小城镇服务功能方面

商业网点设计布局滞后。个别地方的小城镇建设,呈现居民住宅建设过剩,但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市场,商店等商业服务性建设不配套。教育、医疗等相关服务保障设施跟进不到位。日后,势必出现新的群众就医难、孩子受教育难的问题。社会公共养老服务性建设没有提到重要日程。据国家主流媒体介绍,我国老龄人口的增长速度非常可怕,未来仅靠家庭养老单一模式,已经完全无法承受。所以,小城镇建设当中,强化养老服务设施及功能建设完全必要。

3、生态建设方面

有关生态建设问题,主要是在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城镇绿化等问题。首先,小城镇绿化设计缺乏科学性。例如:绿化树种的选择,栽植什么样的树等等。栽植树龄较大的树木,虽然绿化效果形成的快,但树木成活率不理想;适宜南方绿化的树木,移植北方后,尽管能够造成新景绿化效果,但不仅成活率很低,而且成本也很高;其次,自然景观的利用和打造。对处于城镇规划区域内自然山水资源,设计利用缺少科学性和前瞻性。例如有地方在小城镇建设中出现对城区河流逢街路必建桥的规划设计,笔者认为值得慎重考虑。另外拦河截水制造景观实为必要,但却有违反自然规律的人为现象。

二、加强小城镇建设的对策

1、加深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基本含义的理解

在我国农村实行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基本路径,是优先发展产业,靠产业的支撑和带动,聚集广大农村人口,即先有“市”,再有“城”,而绝不是脱离实际盲目追求城镇化速度,通过大搞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造城”运动的模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新区——康巴什成为近年来被报道最多的典型之一。深刻的教训在于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偏差和误区。说到底,把房地产开发和扩大城镇发展空间的城镇化模式是绝对行不通的,没有百姓可承受的房价,就没有新型城镇化。以赚取土地差价推动的旧型城镇化是不可持续的。

2、深化土地流转,以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

加快出台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法律法规,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保障流转土地的农民权益,促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深加工产业,改变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促进农业人口集中居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加快推进中心村、中心镇建设,以便推动更多的农民进入小城镇生产生活。加强对农村闲置宅基地的管理和规划,对长期闲置的宅基地收取费用或限期收回,解决部分“两栖”占地现象,既保护农村从业人员利益,又加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城镇化是农民工转为市民的外在拉力,农业现代化则是催生新市民的内在推力。

3、科学规划,为小城镇的健康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人口的大量聚集,必然需要更大的空间承载。现有的小城镇面积必然要不断膨胀,城镇建设不能再是简单的摊大饼,跑马圈地式的粗放模式。小城镇建设必须要纳入各地的城镇体系规划,把发展重点放到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条件好、潜力大的中心镇,实现集聚人口功能,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不能一味追求小城镇的数量,把重点放在小城镇的增容扩容上,真正做到规模适度,注重效益,必须走一条低成本的城镇化道路。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切莫只看眼前利益,而牺牲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在做好园区配套基础设施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开发,使蓝天碧水、工厂车间和谐共生。

4、产业主导,为小城镇健康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产城融合是新一轮城镇化的主要模式。城市发展历程证明,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而且是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随着资源的枯竭城市也陷入枯竭。而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则稳步发展,而且有良好的创新内生动力,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城市也愈加变得美好,走的是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是一种可持续的长期发展模式。因此,城镇的发展必须以产业为依托,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要立足当地的资源、区位人文等方面的优势,或工或商,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5、小城镇建设要广泛宣传,统一认识

小城镇的领导明确小城镇建设的根本目标。各级领导所制定的一切政策,所采取的一切工作措施,都要围绕人口向小城镇集中这一目标服务。同时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战略决策,宣传本地小城镇建设规划,让群众认识规划,熟悉规划,明确规划对小城镇的发展,对居民自身的生产生活将要带来的好处和实惠,引导居民积极支持和参与城镇建设,形成集智合谋,齐抓共管,合力共建的局面。

6、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

小城镇建设要把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摆到突出的位置。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条件,围绕建设工业带动型、商贸流通型、旅游拉动型、资源开发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来确定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建立主导产业。农业资源优势强、经济实力弱的小城镇,应确定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个体手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把发展特色经济同建设特色城镇结合起来,把建设农业产业化同培育支柱产业结合起来,通过培育一、二个产业和几个龙头企业,建立起小城镇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势。惟有发挥优势,不断创新,创出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经济的增长才有活力,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城镇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部分,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动力。因此,要树立小城镇发展的全局观点,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法教育引导广大农民投身于小城镇建设,要科学地做好规划,立足实际,搞出特色,在国家政策规定下走多元化筹措建设资金之路。

参考文献

[1]潘宜,陈佳骆.小城镇规划编制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夏健,龚恺.小城镇中心城市设计[J].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