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四版-课后题答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课后答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课后答案【篇一: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第四版答案】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和十六进制。
(1)1101(2)=13=d(h)(2)11010(2)=26=1a(h)(3)110100(2)=52=34(h)(4)10101001(2)=169=a9(h)要点:从低位起,按每4位将对应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
而不是通过十进制转换。
1.2 见上。
1.3简述3个门电路的基本元素在电路中对电平高低的作用。
答:与、或、非。
1.4 布尔代数有哪两个特点?答:(1)值只有两个;(2)只有与、或、反3种运算。
1.5 布尔代数的“或运算”结果可用哪两句话来归纳?其“与运算”又可归纳成哪两句话“ 答:(1)“或运算”运算结果为有一真必为真,两者皆假才为假。
(2)“与运算”有一假即为假,两者皆真才为真。
1.6 什么叫原码、反码及补码?答:原码就是一个数的机器数。
反码:将原码每位取反,即为反码。
更准确的是:正数的反码就等于它的原码;负数的反码就是它的原码除符号位外,各位取反。
补码:反码加1就是补码。
更准确的是:正数的补码就等于它的原码;负数的补码就是它的反码加1。
例:x1=+100 1001 x2=-100 1001则:[x1]原 = 0100 1001[x1]反 = 0100 1001[x1]补= 0100 1001[x2]原 = 1100 1001[x2]反 = 1011 0110[x2]补 = [x2]反+1= 1011 01111.7 为什么需要半加器和全加器,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1)因为加法的第一位没有进位,所以用半加器即可;而第二位起可能有进位,故需要考虑全加器;(2)两者的区别是半加器为双入双出,全加器为三入双出。
1.8 用补码法写出下列减法的步骤:(1)1111(2)-1010(2)=?(2)=?(10)答:(2)1100(2)-0011(2)=?(2)=?(2)答:按上述所讲的正规方法做。
微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戴梅萼_4)习题答案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习题答案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述1.1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答:①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是微型计算机的一部分。
它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②微型计算机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和系统总线,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体。
③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微型计算机、外设及系统软件三部分。
1.2CPU在内部结构上由哪几部分组成?CPU应具备哪些主要功能?答:1.CPU在内部结构上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算术逻辑部件(ALU);②累加器和通用寄存器组;③程序计数器(指令指针)、指令寄存器和译码器;④时序和控制部件。
2.CPU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①可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②可保存少量数据;③能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执行规定的动作;④能和存储器、外设交换数据;⑤提供整个系统所需要的定时和控制;⑥可以响应其他部件发来的中断请求。
1.3累加器和其他通用寄存器相比,有何不同?答:许多指令的执行过程以累加器为中心;输入/输出指令一般也以累加器来完成。
1.4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有哪两类?答:一类是通过对指令的译码,由CPU内部产生的。
这些信号由CPU送到存储器、I/O接口电路和其他部件。
另一类是微型机系统的其他部件送到CPU的。
通常用来向CPU发出请求。
如中断请求、总线请求等。
1.5微型计算机采用总线结构有什么优点?答:首先是系统中各功能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变为各个部件面向总线的单一关系。
其次是一个部件只要符合总线标准,就可以连接到采用这种总线标准的系统中,使系统功能得到扩充。
1.6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如果一个系统的数据和地址合用一套总线或者合用部分总线,那么,要靠什么来区分地址或数据?答:1.数据总线是双向三态;地址总线是单向输出三态。
2.数据和地址复用时,必须有一个地址选通信号来区分该总线上输出的是地址还是数据。
1.7控制总线传输的信号大致有哪几种?答:包括CPU送往存储器和I/O接口的控制信号,如读信号、写信号、中断响应信号、存储器和I/O接口区分信号等。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四版_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述1.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答:①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是微型计算机的一部分。
它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②微型计算机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和系统总线,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体。
③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微型计算机、外设及系统软件三部分。
第二章 8086微处理器1.总线接口部件有哪些功能?请逐一进行说明。
答:1.总线接口部件的功能是负责与存储器、I/O端口传送数据。
2.具体讲:①总线接口部件要从内存取指令送到指令队列;② CPU执行指令时,总线接口部件要配合执行部件从指定的内存单元或者外设端口中取数据,将数据传送给执行部件,或者把执行部件的操作结果传送到指定的内存单元或外设端口中。
1.总线周期的含义是什么?8086/8088的基本总线周期由几个时钟组成?如一个CPU的时钟频率为24MHz,那么,它的一个时钟周期为多少?一个基本总线周期为多少?如主频为15MHz呢?答:1.总线周期的含义是总线接口部件完成一个取指令或传送数据的完整操作所需的最少时钟周期数。
2.8086/8088的基本总线周期由4个时钟周期组成。
3.当主频为24MHz时,Tφ=1/24MHz≈41.7ns,T总=4Tφ≈167ns。
4.当主频为15MHz时,Tφ=1/15MHz≈66.7ns,T总=4Tφ≈267ns。
1.CPU启动时,有哪些特征?如何寻找8086/8088系统的启动程序?答:1.CPU启动时,有以下特征:①内部寄存器等置为初值;②禁止中断(可屏蔽中断);③从FFFF0H开始执行程序;④三态总线处于高阻状态。
2.8086/8088系统的启动程序从FFFF0H单元开始的无条件转移指令转入执行。
1.在中断响应过程中,8086往8259A发的两个信号分别起什么作用?答:第一个负脉冲通知外部设备的接口,它发出的中断请求已经得到允许;外设接口收到第二个负脉冲后,往数据总线上放中断类型码,从而CPU得到了有关此中断请求的详尽信息。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戴梅萼4)知识题目解析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习题答案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述1.1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答:①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是微型计算机的一部分。
它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②微型计算机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和系统总线,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体。
③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微型计算机、外设及系统软件三部分。
1.2CPU在内部结构上由哪几部分组成?CPU应具备哪些主要功能?答:1.CPU在内部结构上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算术逻辑部件(ALU);②累加器和通用寄存器组;③程序计数器(指令指针)、指令寄存器和译码器;④时序和控制部件。
2.CPU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①可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②可保存少量数据;③能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执行规定的动作;④能和存储器、外设交换数据;⑤提供整个系统所需要的定时和控制;⑥可以响应其他部件发来的中断请求。
1.3累加器和其他通用寄存器相比,有何不同?答:许多指令的执行过程以累加器为中心;输入/输出指令一般也以累加器来完成。
1.4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有哪两类?答:一类是通过对指令的译码,由CPU内部产生的。
这些信号由CPU送到存储器、I/O 接口电路和其他部件。
另一类是微型机系统的其他部件送到CPU的。
通常用来向CPU发出请求。
如中断请求、总线请求等。
1.5微型计算机采用总线结构有什么优点?答:首先是系统中各功能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变为各个部件面向总线的单一关系。
其次是一个部件只要符合总线标准,就可以连接到采用这种总线标准的系统中,使系统功能得到扩充。
1.6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如果一个系统的数据和地址合用一套总线或者合用部分总线,那么,要靠什么来区分地址或数据?答:1.数据总线是双向三态;地址总线是单向输出三态。
2.数据和地址复用时,必须有一个地址选通信号来区分该总线上输出的是地址还是数据。
1.7控制总线传输的信号大致有哪几种?答:包括CPU送往存储器和I/O接口的控制信号,如读信号、写信号、中断响应信号、存储器和I/O接口区分信号等。
微机原理及应用习题库与答案(清华版第四版)---参考

第1章绪论1.计算机分那几类?各有什么特点?答:传统上分为三类:大型主机、小型机、微型机。
大型主机一般为高性能的并行处理系统,存储容量大,事物处理能力强,可为众多用户提供服务。
小型机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提供一定用户规模的信息服务,作为部门的信息服务中心。
微型机一般指在办公室或家庭的桌面或可移动的计算系统,体积小、价格低、具有工业化标准体系结构,兼容性好。
2.简述微处理器、微计算机及微计算机系统三个术语的内涵。
答:微处理器是微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硬件部件,对系统的性能起决定性的影响。
微计算机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电路及系统总线。
微计算机系统是在微计算机的基础上配上相应的外部设备和各种软件,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信息处理系统。
3.80X86微处理器有几代?各代的名称是什么?答:从体系结构上可分为3代:8080/8085:8位机。
8086/8088/80286:16位机。
80386/80486:32位机。
第2章微处理器结构及微计算机的组成1.8086是多少位的微处理器?为什么?答:8086是16位的微处理器,其内部数据通路为16位,对外的数据总线也是16位。
2.EU与BIU各自的功能是什么?如何协同工作?答:EU是执行部件,主要的功能是执行指令。
BIU是总线接口部件,与片外存储器及I/O接口电路传输数据。
EU经过BIU进行片外操作数的访问,BIU为EU提供将要执行的指令。
EU与BIU可分别独立工作,当EU不需BIU提供服务时,BIU可进行填充指令队列的操作。
3.8086/8088与其前一代微处理器8085相比,内部操作有什么改进?答:8085为8位机,在执行指令过程中,取指令与执行执令都是串行的。
8086/8088由于内部有EU和BIU两个功能部件,可重叠操作,提高了处理器的性能。
4.8086/8088微处理器内部有那些寄存器,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执行部件有8个16位寄存器,AX、BX、CX、DX、SP、BP、DI、SI。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答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答案【篇一:《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txt>第一章1.1 解释题(1) 微处理器【解答】由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构成的中央处理器(cpu),叫做微处理器。
(2) 微型计算机【解答】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配以内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总线以及相应的辅助电路而构成的计算机裸机,叫做微型计算机。
(3) 微型计算机系统【解答】微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即由微型计算机、配以相应的外部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键盘、磁盘机等),再配以足够的软件而构成的系统。
(4) 单板机【解答】将微处理器、ram、rom以及i/o接口电路,再配上相应的外设(如小键盘、led显示器等)和固化在rom中的监控程序等,安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构成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称为单板机。
(5) 运算器【解答】运算器是直接完成各种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的部件,主要由alu(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算术逻辑部件)、通用寄存器、标志寄存器等组成。
(6) 地址总线【解答】地址总线是cpu对内存或外设进行寻址时,传送内存及外设端口地址的一组信号线。
地址总线的条数多少决定了cpu的寻址能力。
(7) 数据总线【解答】数据总线是cpu与内存或外设进行信息交换时,所用的一组数据信号线。
它决定了cpu一次并行传送二进制信息的位数,反映出cpu的“字长”这个重要性能指标。
(8) 控制总线【解答】控制总线是在cpu与外部部件之间传送控制信息(如读/写命令、中断请求命令等)的一组信号线。
1-2 单片机应包括哪些基本部件?其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解答】一般单片机芯片中包括微处理器、ram、rom、i/o接口电路、定时器/计数器,有的还包括a/d、d/a转换器等。
其主要应用于智能化仪器仪表及工业控制领域。
1-3 按图1-11和图1-12,写出取第二条指令操作码和执行第二条指令的过程。
【解答】1) ip的值(002h)送入地址寄存器ar;2) ip的内容自动加1,变为003h;3) ar将地址码通过地址总线送到存储器的地址译码器,经译码后选中002h单元;4) 微处理器给出读命令;5) 所选中的002h单元内容04h送上数据总线db;6) 数据总线db上的数据04h送到数据寄存器dr;7) 因是取指操作,取出的是指令操作码04h,即由dr送入指令寄存器ir;8) ir中的操作码经指令译码器id译码后,通过pla发出执行该指令的有关控制命令。
(完整版)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第四版答案

(完整版)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第四版答案第1章习题1.1 将下列⼆进制数转换为⼗进制数和⼗六进制。
(1)1101(2)=13=D(H)(2)11010(2)=26=1A(H)(3)110100(2)=52=34(H)(4)10101001(2)=169=A9(H)要点:从低位起,按每4位将对应⼆进制转换成⼗六进制。
⽽不是通过⼗进制转换。
1.2 见上。
1.3简述3个门电路的基本元素在电路中对电平⾼低的作⽤。
答:与、或、⾮。
1.4 布尔代数有哪两个特点?答:(1)值只有两个;(2)只有与、或、反3种运算。
1.5 布尔代数的“或运算”结果可⽤哪两句话来归纳?其“与运算”⼜可归纳成哪两句话“答:(1)“或运算”运算结果为有⼀真必为真,两者皆假才为假。
(2)“与运算”有⼀假即为假,两者皆真才为真。
1.6 什么叫原码、反码及补码?答:原码就是⼀个数的机器数。
反码:将原码每位取反,即为反码。
更准确的是:正数的反码就等于它的原码;负数的反码就是它的原码除符号位外,各位取反。
补码:反码加1就是补码。
更准确的是:正数的补码就等于它的原码;负数的补码就是它的反码加1。
例:X1=+100 1001 X2=-100 1001则:[X1]原 = 0100 1001[X1]反 = 0100 1001[X1]补= 0100 1001[X2]原 = 1100 1001[X2]反 = 1011 0110[X2]补 = [X2]反+1= 1011 01111.7 为什么需要半加器和全加器,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1)因为加法的第⼀位没有进位,所以⽤半加器即可;⽽第⼆位起可能有进位,故需要考虑全加器;(2)两者的区别是半加器为双⼊双出,全加器为三⼊双出。
1.8 ⽤补码法写出下列减法的步骤:(1)1111(2)-1010(2)=?(2)=?(10)答:(2)1100(2)-0011(2)=?(2)=?(2)答:按上述所讲的正规⽅法做。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答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答案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答案1. 简答题一:根据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答案如下:- 定义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是一种基于微处理器技术的计算机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部件,通常体积小、功耗低、成本较低,可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嵌入式系统等领域。
- 描述微型计算机核心部件: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CPU是微型计算机的处理器,负责执行指令、进行运算逻辑等核心任务。
内存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常见的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等。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部环境进行数据交互,如鼠标、键盘、显示器等。
- 解释微指令:微指令是微型计算机中的一种低级指令,用于控制CPU的工作流程。
它通过微程序控制器中的存储器来存储和提取指令,包括控制信号和操作码等信息。
微指令的执行过程是顺序逐条执行,可以实现CPU的控制逻辑。
- 论述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结构通常分为五个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总线。
其中CPU负责执行指令,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输入设备用于接收外部信息,输出设备用于将结果显示给用户,总线用于连接各个部件之间的数据传输。
2. 简答题二:根据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答案如下:- 描述微控制器的组成结构:微控制器是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各种外设接口的单芯片计算机系统。
它通常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AM和ROM)、输入/输出接口(I/O)、定时器/计数器(Timer/Counter)、串口、模拟/数字转换器等。
- 解释微控制器与微处理器的区别:微控制器是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外设接口的单芯片系统,而微处理器则只包含中央处理器(CPU)。
微控制器因为集成了其他功能,所以可以独立运行,不需要外部的主板支持。
相比之下,微处理器需要通过外部的主板连接其他芯片来实现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课后答案(郑学坚朱定华)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课后答案(郑学坚朱定华)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课后答案(郑学坚朱定华)微机原理第七章答案设AX=1122,BX=3344H,CX=5566H,SS=095 BH,SP=0040H,下述程序执行后AX,BX,CX,DX 4个通用寄存器内容是多少?画出堆栈存储器的物理地址及存储内容和SP指向的示意图。
PUSH AX PUSH BX PUSH CX POP BX POP AX POP DX 参考答案:(BX)=5566H, (AX)=3344H, (DX)=1122H,(CX)=5566H堆栈段物理地址=SS*16(左移4位)+SP 095EBH 66H 095ECH 55H 095FDH 44H 095EEH 33H 095EFH 22H 11H SP→ 095F0H 设SP=0040H,如果用进栈指令存入5个数据,则SP=0036H ,若用出栈指令取出两个数据,则SP=003AH。
将表中程序段各指令执行后AX的值用十六进制数填入表中参考答案:程序段MOV AX,0 DEC AX ADD AX,7FFFH ADC AX,1 NEG AX AX 0 FFFFH 7FFEH 8000H 8000H程序段OR AX,3FDFH AND AX,0EBEDH XCHG AH,AL SAL AX,1 RCL AX,1 AX BFDFH ABCDH CDABH 9B56H 36ADH 用十六进制数填下表,已知DS=1000H,ES=2000H,SS=0FC0H,通用寄存器的值为0。
参考答案:逻辑地址=段基址:段内偏移地址BP以SS为默认段基址,其余寄存器以DS为默认段基址ES:为段前缀,以ES为段基址指令存储器操作数逻辑地址SUB [BP],AL 0FC0H:0000H MOV [BX],BH 1000H:0000H MOV [DI],DL 1000H:0000H MOV ES:[SI],BL 2000H:0000H ADD 500H[BP],AH 0FC0H:0500H SUB [SI-300H],AL 1000H:FD00H MOV 1000H[DI],DL 1000H:1000H MOV [BX-8],CL1000H:FFF8H MOV ES:1000H[DI],CH 2000H:1000H MOV [BP+SI],DH 0FC0H:0000H MOV [BX+DI],DL 1000H:0000H 试给出执行完下列指令后OF、SF、ZF、CF4个可测试标志位的状态(1)MOV AX,2345H(2) MOV BX,5439H ADD AX,3219H ADD BX,456AH (3)MOV CX,3579H (4) MOV DX,9D82H SUB CX,4EC1H SUBDX,4B5FH OF DF IF TF SF ZF 0 AF 0溢出方向中断陷阱符号为零辅进PF 0 奇偶CF 进位参考答案:AX=555EH FLAG=0000H OF DF IF TF SF ZF 0 AF 0 PF 0 CF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BX=99A3H FLAG=0894H OF DF IF TF SF ZF 0 AF 0 PF 0 CF 0 0 0 0 1 0 0 0 1 0 0 1 0 1 0 0 CX=E6B8FLAG=0081H OF DF IF TF SF ZF 0 AF 0 PF 0 CF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DX=5223 FLAG=0014H OF DF IF TF SF ZFAF PF 0 CF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0 0 AX 中有一负数,欲求其绝对值,若该数为补码,则使用指令NEG AX ;若为原码则用指令AND AX,7FFFH。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戴梅萼_4)习题答案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习题答案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述1.1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答:①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是微型计算机的一部分。
它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②微型计算机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和系统总线,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体。
③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微型计算机、外设及系统软件三部分。
1.2CPU在内部结构上由哪几部分组成CPU应具备哪些主要功能答:在内部结构上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算术逻辑部件(ALU);②累加器和通用寄存器组;③程序计数器(指令指针)、指令寄存器和译码器;④时序和控制部件。
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①可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②可保存少量数据;③能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执行规定的动作;④能和存储器、外设交换数据;⑤提供整个系统所需要的定时和控制;⑥可以响应其他部件发来的中断请求。
1.3累加器和其他通用寄存器相比,有何不同答:许多指令的执行过程以累加器为中心;输入/输出指令一般也以累加器来完成。
1.4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有哪两类答:一类是通过对指令的译码,由CPU内部产生的。
这些信号由CPU送到存储器、I/O接口电路和其他部件。
另一类是微型机系统的其他部件送到CPU的。
通常用来向CPU发出请求。
如中断请求、总线请求等。
1.5微型计算机采用总线结构有什么优点答:首先是系统中各功能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变为各个部件面向总线的单一关系。
其次是一个部件只要符合总线标准,就可以连接到采用这种总线标准的系统中,使系统功能得到扩充。
1.6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如果一个系统的数据和地址合用一套总线或者合用部分总线,那么,要靠什么来区分地址或数据答:1.数据总线是双向三态;地址总线是单向输出三态。
2.数据和地址复用时,必须有一个地址选通信号来区分该总线上输出的是地址还是数据。
1.7控制总线传输的信号大致有哪几种答:包括CPU送往存储器和I/O接口的控制信号,如读信号、写信号、中断响应信号、存储器和I/O接口区分信号等。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4版(戴梅萼 史嘉权著)课后答案下载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4版(戴梅萼史嘉权著)课后答
案下载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四版》是xx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以下是要与大家分享的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4版(戴梅萼史嘉权著)课后答案,供大家参考!
作/译者:戴梅萼史嘉权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xx年02月 ISBN:9787302165774 [十
位:7302165777]
页数:422 重约:0.668KG
定价:¥36.00
旧书普通用户价:¥13.80 为您节省:¥22.20
旧书VIP用户价:¥12.50 为您节省:¥23.50
团购优惠价:¥11.70
本书一直作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和电子类本科生必修课《微型机原理》的专用教材,并常年被国内400多所高等院校选用,发行70余万册,是一本广受任课教师和学生好评的高水平教材。
第4版以Pentium为核心,系统讲述了当前最先进的微型机技术。
首先分析了CPU的原理构造、总线周期、中断机制、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然后阐述了存储器管理技术和高速缓存技术;接着讲解了微型机和外设之间的各种数据传输方式。
1.
2.。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四版)习题和答案完整版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四版) 习题和答案完整版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习题和答案第二章1、8088与8086的区别[解答] ①外部数据总线位数不同。
8086外部数据总线16位,在一个总线周期内可以输入/输出一个字,而8088外部数据总线8位,在一个总线周期内只能输入/输出一个字节。
②指令队列缓冲器大小不同。
8086指令队列可容纳6个字节,且在每一个总线周期中从存储器取出2个字节的指令代码填入指令队列;而8088指令队列只能容纳4个字节,在一个机器周期中取出一个字节的指令代码送指令队列。
③部分引脚的功能定义有所区别。
(1) AD15-AD0的定义不同。
在8086中都定义为地址/数据分时复用引脚;而在8088中,于只需要8条数据线,因此,对应于8086的AD15-AD8这8根引脚在8088中定义为A15-A8,它们在8088中只做地址线用。
(2) 引脚28和34的定义不同。
在最大方式下,8088的第34引脚保持高电平,在最小模式时,8088和8086的第28引脚的控制信号相反,而8086的第34引脚为BHE/S7,BHE用来区分是传送字节、还是字,8088的第34引脚为SS0,用来指出状态信息,不能复用。
(3) 引脚28的有效电平高低定义不同。
8088和8086的第28引脚的功能是相同的,但有效电平的高低定义不同。
8088的第28引脚为IO/M,当该引脚为低电平时,表明8088正在进行存储器操作;当该引脚为高电平时,表明8088正在进行I/O操作。
8086的第28引脚为M/IO,电平与8088正好相反。
2、根据8086CPU的存储器读写时序图,请说明:(1)地址信号应在哪些时间内有效?(2)读、写动作发生在什么时间内?(3)为什么读与写数据的有效时间长短不一样?(4)T1状态下数据/地址线上是什么信息?数据信息是什么时候给出?[解答] 地址信号只在T1状态时有效,并被锁存起来。
读动作发生在T3、T4状态,而写动作发生在T2、T3、T4状态。
微机原理及应用习题库与答案清华版第四版---参考

第1章绪论1•计算机分那几类?各有什么特点?答:传统上分为三类:大型主机、小型机、微型机。
大型主机一般为高性能的并行处理系统,存储容量大,事物处理能力强,可为众多用户提供服务。
小型机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提供一定用户规模的信息服务,作为部门的信息服务中心。
微型机一般指在办公室或家庭的桌面或可移动的计算系统,体积小、价格低、具有工业化标准体系结构,兼容性好。
2.简述微处理器、微计算机及微计算机系统三个术语的内涵。
答:微处理器是微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硬件部件,对系统的性能起决定性的影响。
微计算机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电路及系统总线。
微计算机系统是在微计算机的基础上配上相应的外部设备和各种软件,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信息处理系统。
3.80X86微处理器有几代?各代的名称是什么?答:从体系结构上可分为3代:-8080/8085: 8位机。
8086/8088/80286 : 16位机。
80386/80486 : 32 位机。
第2章微处理器结构及微计算机的组成1.8086是多少位的微处理器?为什么?答:8086是16位的微处理器,其内部数据通路为16位,对外的数据总线也是16位。
2.EU与BIU各自的功能是什么?如何协同工作?答:EU是执行部件,主要的功能是执行指令。
BIU是总线接口部件,与片外存储器及I/O接口电路传输数据。
EU经过BIU进行片外操作数的访问,BIU为EU提供将要执行的指令。
EU与BIU可分别独立工作,当EU不需BIU 提供服务时,BIU可进行填充指令队列的操作。
3.8086/8088与其前一代微处理器8085相比,内部操作有什么改进?答:8085为8位机,在执行指令过程中,取指令与执行执令都是串行的。
8086/8088由于内部有EU和BIU两个功能部件,可重叠操作,提高了处理器的性能。
4.8086/8088微处理器内部有那些寄存器,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执行部件有8个16位寄存器,AX、BX、CX、DX、SP、BP、DI、SI。
最新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四版习题解答55348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四版习题解答55348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习题解答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述1.1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答:①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是微型计算机的一部分。
它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②微型计算机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和系统总线,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体。
③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微型计算机、外设及系统软件三部分。
1.2CPU在内部结构上由哪几部分组成?CPU应具备哪些主要功能?答:1.CPU在内部结构上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算术逻辑部件(ALU);②累加器和通用寄存器组;③程序计数器(指令指针)、指令寄存器和译码器;④时序和控制部件。
2.CPU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①可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②可保存少量数据;③能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执行规定的动作;④能和存储器、外设交换数据;⑤提供整个系统所需要的定时和控制;⑥可以响应其他部件发来的中断请求。
1.3累加器和其他通用寄存器相比,有何不同?答:许多指令的执行过程以累加器为中心;输入/输出指令一般也以累加器来完成。
1.4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有哪两类?答:一类是通过对指令的译码,由CPU内部产生的。
这些信号由CPU送到存储器、I/O接口电路和其他部件。
另一类是微型机系统的其他部件送到CPU的。
通常用来向CPU发出请求。
如中断请求、总线请求等。
1.5微型计算机采用总线结构有什么优点?答:首先是系统中各功能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变为各个部件面向总线的单一关系。
其次是一个部件只要符合总线标准,就可以连接到采用这种总线标准的系统中,使系统功能得到扩充。
1.6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如果一个系统的数据和地址合用一套总线或者合用部分总线,那么,要靠什么来区分地址或数据?答:1.数据总线是双向三态;地址总线是单向输出三态。
2.数据和地址复用时,必须有一个地址选通信号来区分该总线上输出的是地址还是数据。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__第四版____刘乐善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__第四版____刘乐善习题一2、为什么要在CPU与外设之间设置接口?在CPU与外设之间设置接口主要有4个原因:(1)CPU与外设二者的信号不兼容,包括信号线的功能定义、逻辑定义和时序关系(2)CPU与外设的速度不匹配,CPU的速度快,外设的速度慢(3)若不通过接口,而由CPU直接对外设的操作实施控制,会使CPU处于穷于应付与外设打交道之中,大大降低CPU的效率(4)若外设直接由CPU控制,会使外设的硬件结构依赖于CPU,对外设本身的发展不利。
3、微型计算机的接口一般应具备那些功能?微机的接口一般有如下的几个功能:(1)执行CPU命令的功能:CPU将对外设的控制命令发到接口电路中的命令寄存器(命令口)中,在经分析去控制外设(2)返回外设状态的功能:通过状态寄存器(状态口)完成,包括正常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3)数据缓冲的功能:接口电路中的数据寄存器(数据口)对CPU于外设间传送的数据进行中转(4)设备寻址的功能:CPU某个时刻只能和一台外设交换数据,CPU发出的地址信号经过接口电路中的地址译码电路来选中I/O设备(5)信号转换的功能:当CPU与外设的信号功能定义、逻辑关系、电平高低及工作时序不兼容时接口电路要完成信号的转换功能(6)数据宽度与数据格式转换的功能:由于CPU处理的数据都是并行的,当外设采用串行传送方式时,接口电路就要完成串、并之间的转换,并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
8、CPU与接口之间有哪几种传送数据的方式?它们各应用在什么场合?CPU与接口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主要有查询方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1)查询方式:主要用于CPU不太忙且传送速度不高的情况下。
无条件传送方式作为查询方式的一个特例,主要用于对简单I/O设备的控制或CPU 明确知道外设所处状态的情况下。
(2)中断方式:主要用于CPU的任务比较忙的情况下,尤其适合实时控制和紧急事件的处理(3)DMA方式(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主要用于高速外设进行大批量数据传送的场合。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四版) 习题和答案完整版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四版) 习题和答案完整版《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四版)习题和答案完整版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四版)习题和答案第二章1、8088与8086的区别[答疑]①外部数据总线位数相同。
8086外部数据总线16十一位,在一个总线周期内可以输出/输入一个字(16十一位数据),而8088外部数据总线8十一位,在一个总线周期内就可以输出/输入一个字节(8十一位数据)。
②指令队列缓冲器大小不同。
8086指令队列可容纳6个字节,且在每一个总线周期中从存储器取出2个字节的指令代码填入指令队列;而8088指令队列只能容纳4个字节,在一个机器周期中取出一个字节的指令代码送指令队列。
③部分引脚的功能定义有所区别。
(1)ad15-ad0的定义相同。
在8086中都定义为地址/数据分时F83E43Se插槽;而在8088中,由于只须要8条数据线,因此,对应于8086的ad15-ad8这8根插槽在8088中定义为a15-a8,它们在8088中只搞地址线用。
(2)引脚28和34的定义不同。
在最大方式下,8088的第34引脚保持高电平,在最小模式时,8088和8086的第28引脚的控制信号相反,而8086的第34引脚为bhe/s7,bhe用来区分是传送字节、还是字,8088的第34引脚为ss0,用来指出状态信息,不能复用。
(3)插槽28的有效率电平多寡定义相同。
8088和8086的第28插槽的功能就是相同的,但有效率电平的多寡定义相同。
8088的第28插槽为io/m,当该插槽为低电平时,说明8088正在展开存储器操作方式;当该插槽为高电平时,说明8088正在展开i/o操作方式。
8086的第28插槽为m/io,电平与8088刚好恰好相反。
2、根据8086cpu的存储器读写时序图,请说明:(1)地址信号应在哪些时间内有效?(2)读、写动作发生在什么时间内?(3)为什么念与写下数据的有效率时间长短不一样?(4)t1状态下数据/地址线上是什么信息?数据信息是什么时候给出?[答疑]地址信号只在t1状态时有效率,并被锁存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述1.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答:①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是微型计算机的一部分。
它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②微型计算机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和系统总线,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体。
③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微型计算机、外设及系统软件三部分。
第二章 8086微处理器1.总线接口部件有哪些功能?请逐一进行说明。
答:1.总线接口部件的功能是负责与存储器、I/O端口传送数据。
2.具体讲:①总线接口部件要从内存取指令送到指令队列;② CPU执行指令时,总线接口部件要配合执行部件从指定的内存单元或者外设端口中取数据,将数据传送给执行部件,或者把执行部件的操作结果传送到指定的内存单元或外设端口中。
1.总线周期的含义是什么?8086/8088的基本总线周期由几个时钟组成?如一个CPU的时钟频率为24MHz,那么,它的一个时钟周期为多少?一个基本总线周期为多少?如主频为15MHz呢?答:1.总线周期的含义是总线接口部件完成一个取指令或传送数据的完整操作所需的最少时钟周期数。
2.8086/8088的基本总线周期由4个时钟周期组成。
3.当主频为24MHz时,Tφ=1/24MHz≈41.7ns,T总=4Tφ≈167ns。
4.当主频为15MHz时,Tφ=1/15MHz≈66.7ns,T总=4Tφ≈267ns。
1.CPU启动时,有哪些特征?如何寻找8086/8088系统的启动程序?答:1.CPU启动时,有以下特征:①内部寄存器等置为初值;②禁止中断(可屏蔽中断);③从FFFF0H开始执行程序;④三态总线处于高阻状态。
2.8086/8088系统的启动程序从FFFF0H单元开始的无条件转移指令转入执行。
1.在中断响应过程中,8086往8259A发的两个信号分别起什么作用?答:第一个负脉冲通知外部设备的接口,它发出的中断请求已经得到允许;外设接口收到第二个负脉冲后,往数据总线上放中断类型码,从而CPU得到了有关此中断请求的详尽信息。
1.非屏蔽中断有什么特点?可屏蔽中断有什么特点?分别用在什么场合?答:1.非屏蔽中断的特点有:中断请求从NMI引腿进入,不受中断允许标志IF的影响。
非屏蔽中断只有一个,其中断类型码为2。
2.可屏蔽中断的特点有:中断请求从INTR引腿进入,只有在IF=1时CPU才响应该中断。
可屏蔽中断有若干个,其中断类型码可以是5~255。
3.非屏蔽中断用来处理系统的重大故障,如掉电等。
可屏蔽中断用在一般外部设备申请的中断中。
1.什么叫中断向量?它放在那里?对应于1CH的中断向量存放在哪里?如果1CH的中断处理子程序从5110H:2030H开始,则中断向量应怎样存放?答:1.中断处理子程序的入口地址就是中断向量。
2.中断向量放在0段的0~3FFH区域的中断向量表中。
3.对应于类型号为1CH的中断向量应放在00070~00073H的4个单元中。
4.若1CH的中断向量为5110H:2030H,则中断向量的存放方法为:00070H存放30H,00071H存放20H (IP);00072H存放10H,00073H存放51H (CS)。
1.从8086/8088的中断向量表中可以看到,如果一个用户想定义某个中断,应该选择在什么范围?答:应该选择在中断类型码为32(20H)~255(FFH)范围。
1.中断处理子程序在结构上一般是怎样一种模式?答:①保护中断时的现场,即保护CPU各寄存器的值。
②一般应置IF=1来开放中断,以允许级别较高的中断请求进入。
③中断处理的具体内容。
④恢复中断时的现场。
⑤中断返回指令。
1.软件中断有哪些特点?在中断处理子程序和主程序的关系上,软件中断和硬件中断有什么不同之处?答:1.软件中断有如下特点:①用一条中断指令进入中断处理子程序,并且,中断类型码由指令提供。
②进入中断时,不需要执行中断响应总线周期。
③不受中断允许标志IF的影响。
④软件中断的优先级最高。
⑤软件中断没有随机性。
2.软件中断允许在主程序和中断处理子程序之间传递数据。
而硬件中断由于是随机的,所以不能传递数据。
第五章微型计算机和外设的数据传输1.外部设备为什么要通过接口电路和主机系统相连?存储器需要接口电路和总线相连吗?为什么?答:1.因为外设的功能多种多样,对于模拟量信息的外设必须要进行A/D和D/A转换,而对于串行信息的外设则必须转换为并行的信息,对于并行信息的外设还要选通。
而且外设的速度比CPU慢的多,必须增加缓冲功能。
只有这样计算机才能使用这些外设。
而所有这些信息转换和缓冲功能均由接口电路才能完成。
2.存储器不需要接口电路和总线相连。
3.因为存储器功能单一,且速度与CPU相当。
因此可直接挂在CPU总线上。
1.接口电路的作用是什么?按功能可分为几类?答:1.接口电路的作用就是在外设和CPU之间起信息变换和缓冲功能。
1.按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使微处理器正常工作所需要的辅助电路。
•另一种是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1.什么叫端口?通常有哪几类端口?计算机对I/O端口编址时通常采用哪两种方法?在8086/8088系统中,用哪种方法对I/O端口进行编址?答:1.CPU和外设进行数据传输时,各类信息在接口中进入不同的寄存器,一般称这些寄存器为I/O端口。
2.有数据端口、控制端口、状态端口三类。
3.在微型计算机中通常用两种I/O端口编址方式:存储器映象寻址和I/O端口单独寻址。
4.在8086/8088系统中,用I/O端口单独寻址方式编址。
1.在查询方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中,分别用什么方法启动数据传输过程?答:①查询方式:通过程序来检测接口中状态寄存器中的“准备好”位,以确定当前是否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②中断方式:当接口中已经有数据要往CPU输入或者准备好接收数据时,接口会向CPU发一个外部中断请求。
CPU响应中断后,便通过运行中断处理程序来实现输入/输出。
③DMA方式:外设要求传送数据时,接口会向DMA控制器发DMA请求信号,DMA控制器转而向CPU发一个总线请求信号,以请求得到总线控制权,如果得到CPU允许,那么,就可在没有CPU参与的情况下,实现DMA传输。
1.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全双工方式,什么情况下可用半双工方式?答:对于近距离较大信息量的传输应采用全双工方式。
而对于远距离或较少信息量的传输或单向的输入或输出设备时应采用半双工方式。
1.什么叫同步通信方式?什么叫异步通信方式?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答:1.在同一时钟控制下需用同步字符同步的信息按组传送的方式叫同步通信方式。
2.在两个相近频率的时钟分别控制下只需一个起始位的信息按字符传送的方式叫异步通信方式。
3.在传输率相同时同步方式的信息有效率要比异步方式下的高。
但同步方式必须传送时钟信号,异步方式只要两端的时钟频率相近即可。
1.什么叫波特率因子?什么叫波特率?设波特率因子为64,波特率为1200,时钟频率为多少?答:1.波特率因子:时钟频率和位传输率的比值。
此比值必须为16、32或 64。
2.波特率:位传输率即为波特率。
3.时钟频率=波特率因子×波特率=64×1200=76800Hz。
1.设异步传输时,每个字符对应1个起始位、7个信息位、1个奇/偶校验位和1个停止位,如果波特率为9600,则每秒钟能传输的最大字符数为多少?答:每个字符所占的总位数为:1+7+1+1=10位。
所以每秒钟能传输的最大字符数为9600/10=960个字符。
1.8086/8088系统中,8251A的C/端应当和哪个信号相连,以便实现状态端口、数据端口、控制端口的读/写?答:8251A的C/端应与地址总线的A1相连。
1.参考初始化流程,用程序对8251A进行同步模式设置。
奇地址端口的地址为66H,规定用内同步方式,同步字符为2个,用奇校验,7个数据位。
答:模式字为:00011000B=18H。
两个同步字符取16H,控制字为97H,它使8251A 对同步字符进行检索;同时使状态寄存器中的3个出错标志复位;使8251A的发送器启动,接收器也启动;CPU当前已准备好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程序段如下:MOV AL,18H ;设置模式字OUT 66H,ALMOV AL,16H ;发送两个同步字符OUT 66H,ALOUT 66H,ALMOV AL,97H ;设置控制字OUT 66H,AL1.设计一个采用异步通信方式输出字符的程序段,规定波特率因子为64,7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用偶校验,端口地址为40H、42H,缓冲区首址为2000H:3000H。
答:模式字为:01111011B=7BH。
控制字为:00110101B=35H。
MOV AL,0 ;为发复位命令作准备OUT 42H,ALMOV AL,40H ; 发复位命令OUT 42H,ALMOV AL,7BH ;设置模式字,异步方式,规定波特率因子为64;7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偶校验OUT 42H,ALMOV AL,35H ;设置控制字,使发送器和接收器启动,并清除;出错标志OUT 42H,ALPUSH DSMOV BX,2000H ;DS:BX指向输出缓冲区首址MOV DS,BXMOV BX,3000H ;缓冲区指针初始化MOV CX,100H ;发送100H个字节BEGIN: IN AL,42H ;读取状态字,测试TxRDY是否为1TEST AL,01HJZ BEGIN ;为0表示外设还未取走字符MOV AL,[BX] ;从输出缓冲区取数OUT 40H,AL ;发送字符INC BX ;修改缓冲区指针LOOP BEGIN ;则再发送下一个字符POP DS┆1.当数据从8255A的端口C往数据总线上读出时,8255A的几个控制信号、A1、A0、、分别是什么电平?答:=0、A1=1、A0=0、=0、=1。
“0”为低电平,“1”为高电平。
1.对8255A设置工作方式,8255A的控制口地址为00C6H。
要求端口A工作在方式1,输入;端口B工作在方式0,输出;端口C的高4位配合端口A工作;低4位为输入。
答:MOV DX,00C6HMOV AL,0B1H ;取方式选择控制字为B1H(10110001B)或B9HOUT DX,AL1.设8255A的4个端口地址为00C0H,00C2H,00C4H,00C6H,要求用置1/置0方式对PC6置1,对PC4置0。
答:MOV DX,00C6HMOV AL,0DH ;对PC6置1的控制字为0DHOUT DX,ALMOV AL,08H ;对PC4置0的控制字为08HOUT DX,AL1.8255A的方式0一般使用在什么场合?在方式0时,如要使用应答信号进行联络,应该怎么办?答:1.方式0一般使用在同步传送和查询式传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