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演变共67页
古代法律制度演变
![古代法律制度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2e98a424227916888486d77a.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古代法律制度演变篇一: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历程概述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历程概述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姓名:潘永松学号:10110120xx一,夏商时期的法制发展情况法律和国家一样,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原始社会的氏族成员在共同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氏族习惯,由其调整社会关系、规范成员行为,部落首领在氏族习惯的基础上设范立制,促使了氏族习惯向奴隶制习惯法的演变。
氏族习惯向奴隶制习惯法的过渡,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完成的。
在中国历史上,这一过渡,大约从黄帝时期开始,至夏禹时期基本完成。
中国最早的法律制度即奴隶制的法律制度在这一时期已呈现雏形。
在中国早期法制中,夏、商是奠基时期。
自公元前21世纪夏启建立夏代开始,夏王朝前后存在约五百年时间。
在此期间,中国早期的刑罚制度、监狱制度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商取代夏以后也维持了将近五百年,在继承夏代法制经验的基础上,商代在罪名、刑罚以及司法体制诉讼制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以制定不公开的刑书、誓、王与权臣的命令和公告等多种原始的法律形式,制定了《汤刑》、《官刑》、“民居”之法、车服之刑等多种成文的和不成文的法律成果。
并且商代在民法的所有权问题、婚姻家庭制度、继承制度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有了具体的规定,同时刑法及诉讼制度上已经比较完备,并设置了相应的司法机构予以施行。
这一时期中国法制的突出特点,是以习惯法为基本形态,法律是不公开的二,西周时期的法制发展情况西周是中国早期法制的鼎盛时期。
在西周政权存续的五个多世纪里,中国传统的统治方式、治国策略以及一些基本的政治制度已经初步形成,作为传统文化基石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等思想文化因素也都在此时发端。
从法律上看,法律从最初的一种祭祀仪式的“礼”,经过“周公制礼”后成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规范,其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教育、宗教、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等许多方面,其基本原则有两条:“亲亲”和“尊尊”。
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e4888550e518964bcf847c8d.png)
第一章夏商时期的司法夏商的司法制度关于夏商的司法体制,没有具体划分,其政治体制在以帝国程度上就是其司法体制的原型。
夏商的政治体制有内服和外服之分,内服即中央和王室机构体系,外服即地方诸侯机构体系。
夏商比较专门的司法机构体系史书上无记载。
夏司法制度1.司法机关大理:中央最高司法管士:地方司法官蒙士:基层司法官2.审判制度“神判”、“天罚”3.监狱的设置“圜土”、“夏台”商司法制度1.司法机构司寇:中央最高审判机构士:地方司法官蒙士:基层司法官2.审判制度(1)重案:三审,即史与正的审理、大司寇的复审、三公参听的再审。
(2)疑案:“疑案,泛与众共之,众疑,赫之,必察大小之比以成之。
”——《礼记·表记》(3)量刑:可轻可重者,主张从轻;可宽可严时,主张从宽。
3.监狱的设置“圜土”“囹圄”:“所以拘罪人”夏商的司法总结其司法主要有以下之特点:1.,尚未从行政、军事体制及其职能中分商两代的司法体制及其职能离出来,它们基本上是合而为一体。
2.商两代属于中国权法时代,司法制度具有鲜明的天讨、天罚、神判的特色。
司法审判大权握足于各级奴隶主宗主手中。
3.着司法审判制度的产生,作为刑罚执行机构的监狱也开始出现。
第二章西周的司法制度1)司法机关的设置:自上而下依次为:①周王②大司寇③小司寇,地方效仿中央,地方司法机构主要是指天子京师和诸侯国都之下或基层地方执行司法事务的官职或机构。
2)诉讼审判制度:1 肺石达穷民,路鼓制度 2 证据制度:仅控告而无证据则不受理,至于证据来源,首先允许刑讯逼供,就是要求必须要有口供。
并且以当众宰牲发誓为诉讼辅佐证据。
3 五听制度:辞,色,气,耳,目五听,察言观色等技巧。
4 审理时限:收禁人犯五六天后才进行审理。
尽心断狱,甚之又甚。
5 季节与司法:春夏不受,秋冬行刑。
6 三敕与民主司法 7 八议制度:规定亲故贤能,功贵勤宾不能采取一般程序审理,必须采取朝廷特别会议由周王最后定夺。
中国古代法制(原创)
![中国古代法制(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3196983cbcd126fff7050b32.png)
9、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和中华法系的兴衰(1)夏商西周时期:中国早期法制,一般是指夏、商、西周的法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制度。
中国早期法制的突出特点,是以习惯法为基本形态,法律不向民众公开,法律和司法审判的神权色彩浓厚。
夏商两代的立法,属于早期习惯法的确认和改造阶段,以源于夏商两个部落的传统习俗和伦理规范所构成的早期习惯法为主要法律渊源。
此外,夏王、商王的命令或指示也是一种重要法律渊源,而且法律效力高于其他法律形式。
中国早期法制的鼎盛时期是在西周。
在中国历史上,西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
在西周政权存续的三个多世纪里,中国传统的统治方式、治国策略以及一些基本的政治制度已经初步形成,作为传统文化基石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等思想文化因素也都在此时发端。
从法律上看,西周法制的形式和内容都达到了早期法制的顶峰。
在西周时期所形成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制指导思想、老幼犯罪减免刑罚、区分故意和过失等法律原则,以及“刑罚世轻世重”的刑事政策,都是具有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法律制度,对中国后世的法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是一个有破有立的伟大时代。
“破”的对象即西周所建立的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层面都受到否定和挑战。
郑国子产“铸刑书”、邓析著“竹刑”及晋国“铸刑鼎”等,都是这一法制变革运动的代表性成果。
自春秋以后,中国开始有了向全社会公布的成文法,从此,中国的法律开始由原来的不公开的状态,过渡到以成文法、刑罚为主体的状态。
战国时期,早期习惯法向成文法进一步转变。
继春秋后期取得公布成文法的立法成就之后,在法家倡导的重刑主义“法治”思想指导下,战国时期各主要诸侯国先后对旧有法律制度进行了系统的变革,陆续制定和颁布了一批成文法典(如魏国李悝制定的《法经》)。
另外,法家的主要政治法律思想,也都在这一时期内成熟并在政治舞台上发挥广泛的影响。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e5053330650e52ea55189871.png)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作者:王丹颜红娟原凤华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2期摘要:法律制度是人类一种最为奇特的创造,它往往以一种最强烈的方式来集中突出的表达一种体制,体现一种观念,并且做出种种要求,法律制度作为国家实现其统治的基本工具,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调节器,往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
关键词:中国法律制度律法在中国古代君权神授,律法条文成为了统治者统治下层百姓的工具。
一、法律制度的产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号大夏,都阳城。
禹死后传位于启,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使中国社会在当时有了质的变化,而夏朝法律制度作为奴隶主阶级实施阶级统治的工具,便随着夏王朝的发展变化,由原先的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
夏王朝建立初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原始社会的某些特征,新氏族习惯以习惯法的形式保留下来,从而继续发挥作用,随着时间的发展,奴隶主阶层与奴隶阶层以及各边疆部落地区矛盾尖锐化,最典型的事件就是“太康失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加速了制成发的产生。
禹刑则是夏朝法律的总称,与之相设立的牢房被称为“夏台”或“钧台”。
公元前1600年,商汤与夏桀战于鸣条,夏桀惨败,自此,夏朝灭亡,商汤立商,建都亳。
《左传?昭公六年》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从狭义上讲,《汤刑》是商朝继夏朝制《禹刑》后而制定的一部不予公布的刑书。
从广义上讲,《汤刑》有事商朝奴隶制法的泛称。
与《禹刑》相同,在相应时期起着相同的作用。
公元前1064年,武王大败纣王,纣王自焚,商灭亡,武王建周,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而武王在建立西周后不久边病逝了,由嫡长子继位,以周公、召公以及太公望辅政,不久,则发生了三监叛乱,进而周公东征,历时三年终得平定。
周公在洛邑兴建东都作为陪都,并迁殷商移民于此加以监视。
西周统治者在继承夏商两代“天讨”“天伐”的神权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
这种主张是后世中国传统社会的“礼法结合”,道德与法律相互渗透和融合也有直接的影响。
中国古代法律与司法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法律与司法制度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7b0dc884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b.png)
中国古代法律与司法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法律与司法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从古代部落社会到帝国时代,法律的逐步完善和司法制度的演变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也影响了整个中华文明的进程。
一、古代部落社会的法律制度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起源于部落社会,其法律规范主要是基于习俗和族谱。
在这个早期的阶段,人们通过部落长老或族长来解决争端,并实行口头传统的法律规则。
尽管这种制度缺乏统一性和正式性,但它为后来的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夏、商、周时期的法律制度随着夏、商、周三代的兴起,中国的法律制度逐渐趋于规范化。
尤其是在周朝,周公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条文,称为《周礼》。
这些法律条文被实行于整个中国境内,起到统一和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
同时,周朝还设立了各级法院,开始出现了专门的司法机构。
司法官员被任命为审判官,他们负责处理各种案件,并根据周礼的规定来判决。
三、秦汉时期的法律制度变革秦朝的统一吞并了六国,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其中包括对法律制度的整编。
秦始皇颁布了《律令》,取代了原有的地方法律,使法律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适用。
与此同时,秦朝的司法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实行了官办司法的原则,设立了各级法院,增加了官员的数量。
汉代继续了秦朝的法律传统,但在具体实施上有所调整和完善,推动了古代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唐宋时期的法律制度变革在唐宋时期,中国古代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唐代的法律制度主要体现在法律典籍《唐律疏议》中,这部法典系统全面地规范了社会行为和刑法的适用范围。
宋代则出现了更为丰富和精细的法律法规,其中最重要的是《宋律》,它对前代法律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并为古代法律制度奠定了基本框架。
同时,唐宋时期的司法制度也逐渐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设立了专门的法院,建立了司法判决的程序性规定。
五、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演变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变革是中国古代法律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
明代推行了明朝法律,这是一部系统而完整的法律典籍。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分析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f12e2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e.png)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分析中国自古就有“法制”的概念,但是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却是一个悠久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从原始社会的部落法规到封建社会的官制法律,再到现代社会的法制建设,中国的法律制度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法律文化体系。
一、原始社会的部落法规原始社会的法律制度主要依靠部落长老的约束和管理。
在不同的地域和族群中,出现了不同的部落法规。
比如在“吕洞宾遗书”中就有记录:“南方部族以妇女继承家产,北方部族则以男女平分财产。
以礼仪规范行为的为先,以禁止伤害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为后。
”二、古代朝代的官制法律在古代朝代,法律制度开始由政府掌握。
早在商周时期,已经出现了官制法律,如礼乐法、刑法等。
其中,礼乐法对个人行为进行约束,刑法则对违法犯罪者进行惩罚。
而到了秦汉时期,出现了统一的法律体系——律法。
律法中明确了罪行和相应的刑罚,并形成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三、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法律明清时期,官制法律逐渐演变成了封建法律。
在这一时期,法律制度更加依赖于官僚阶层的管理。
比如任命知县、地方官员、流放犯人等都被确立为法律制度。
而法律也成为了维护封建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工具。
但是封建法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和不公正的地方,比如对女性的歧视和对贫苦人的不公,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社会的不满和反抗。
四、现代社会的法制建设20世纪初,中国开始进入现代化的法制建设阶段。
第一部宪法在1912年出台后,逐渐为现代社会的法律体系打下了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在此期间,中国的法律制度逐渐与国际接轨,法律体系更加完备,法治观念也更加深入人心。
总之,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无论是原始社会的部落法规,还是封建社会的官制法律,都对现代社会的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时代的洪流中,中国的法律制度正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民众提供更加公正、合理的法律保障。
中国法制史(5法治的演变)
![中国法制史(5法治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d0233b0aa6c30c2259019e4f.png)
(三).民事立法较发达
1.佃客、仆役成为民事主体,法律地位提高 2.法律确认、保护土地和房屋的私有权
(两宋政府均“不抑兼并”,取消了对民间田宅买卖的限制。宋规定了确认田宅所有权的 “红契” 制度。红契是国家确认土地所有权的凭证。同时也是官府处理土地争讼案件的主要依据)
3.契约制度进一步成熟完善
(1).买卖契约(“先问亲邻”、“输钱印契”、“过割赋役”及“原主离
2.地方州上设路。路为中央派驻监督地方军政、财赋和司法事务的机构
提点刑狱司
简称提刑司、宪司,负责本路审讯囚徒,详覆案牍,监督州、县司法,弹劾失职的县长官,制裁失职的司法佐吏
司理参军:负责收集证据 司法参军:负责检法议罪
(二).诉讼审判制度的变化
1.审级与管辖 刑事案件:县:杖刑以下→州:徒刑案件→刑部:流刑以下案件→皇帝:死刑案件 民事案件:县→州→监司→户部(终审机关) 2.严格限定审案时间:务限法 3.州县长官必须亲理狱讼 4.鞫谳分司:各审判机关内将审、判职能分开 5.翻异别勘制度:犯人翻供或临刑称冤,则须将案件交由另一部门或其他机关审理
折 杖 法
二 十 二 十 三 年 二 十 一 年 十 八 一 年 十 七 一 年 放 放 放 放 放 放 二 十 十 八 十 七 十 五 十 三
十 八
十 七
十 五
十 三
一 十
放
放
放
放
放
放
放
②剌配(“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身兼三刑” ) ③凌迟(《庆元条法事类》将其与绞、斩并列,从而确立了其法律地位)
第二节
蒙元时期的法律制度
蒙古帝国
蒙古帝国(1206年—1368年),是一个历史上横跨欧亚大陆的 大帝国,为原大蒙古国的延伸,其也是历史上世界最大的帝国与国 家,蒙古帝国最大疆域的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1,270万平方 英里),占了世界土地面积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为20世纪时 苏联的1.5倍,现今俄罗斯的1.9倍,含盖了当时疆域内1亿的人口, 蒙古帝国由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国号大蒙古国,创始 于蒙古地区,通常认为创建时间约为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各部落, 始有“成吉思汗”之称号时的1206年,期间在13世纪中叶忽必烈和 阿 里不哥争位以后分裂为中亚、西亚的四大汗国与在东亚、中国地区 的元朝(大元帝国、元本部),其中四大汗国已经各自分裂和独立 了,各自为政,原“大蒙古国”已不复存在,后四大汗国又陆续分 出 其他的小汗国,而元朝灭亡于明朝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时的1368 年,其后明朝长期和四大汗国与其他分裂出来的汗国各自为政,直 到16世纪所有大小汗国完全灭亡时。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夏商西周法律制度的发展PPT(53张)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夏商西周法律制度的发展PPT(53张)](https://img.taocdn.com/s3/m/01c580cf7c1cfad6195fa763.png)
四、中国法律起源方式的影响
决定了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特点: ▲古代法的刑事性。 ▲人民对法律的敬畏与远离。 ▲古代法的等级性(注重区分身份 与特权)。 ▲强调首领的权威性。
第二节 夏朝法律制度
一、法制指导思想
四、西周的刑事法律制度
1.刑法原则
(1)区分眚(sheng,过失)与非眚 (故意),惟终(惯犯)与非终(偶犯) (2)老幼犯罪减免刑罚 (“壹赦曰幼弱, 再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 )
(3)罪疑从轻从赦(附从轻,赦从重 ) (4)宽严适中 (5)同罪异罚
(八辟之法,即亲、故、贤、能、功、 贵、勤、宾八种特权人物犯罪)
四、司法制度
国王掌握最高司法权。 中央最高司法机构称“大理”。 地方司法官称“士” 《竹书纪年》:“夏帝芬三十六年
作圜土”。圜土可能是夏朝的监狱。 《史记·夏本纪》称夏桀曾将商汤
“囚之夏台”,夏台可能是夏朝中
皋陶
第三节 商代法律制度
一、法制指导思想 神权法思想更加发展。
王权神授(“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第一章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夏 商西周法律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法律的起源
一、观点介绍 1.起源时间 起源于黄帝 起源于尧舜 起源于原始社会 起源于夏代
2.如何起源?
▲法起源于天道与神意。 ▲法起源于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法起源于“理”即宇宙绝对精 神。 ▲法起源于惩恶扬善的需要。 ▲法起源于定分止争的需要。 ▲法的起源与国家的形成有关。
不同身份等级的人适用不同的礼。 刑罚主要为了防范和制裁普通平民,贵族 犯罪予以宽宥和减轻。
三、西周的行政法律制度
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和变革
![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和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ba5c60b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3.png)
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和变革法律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制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古代,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更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古代法律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随着历史的变迁,它也进行了若干次的演变和变革。
那么,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和变革有哪些呢?一、古代法律制度的形成之前:在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原始社会开始的。
在原始社会,人们之间的行为是自由的,没有任何限制,也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
但是,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由于对财产和私人生命的保护和维护,人们逐渐开始了对社会行为进行规范的工作,从而逐渐形成了法律制度。
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变革:1. 商代法律制度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商代,法律制度比较原始,大部分法律规则都体现了土著的特点,比如牛刺、牛缚、杀人复族、若干人有过及乎、狐疑、奇盗之类的法律规定,都是本土土著的特点。
同时,商代法律制度也保持了家族或部族的传统。
2. 春秋战国法律制度春秋战国时期,法律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建立了很多机构和机制,比如天子、诸侯、官员等。
同时,也开始了对司法机构的建立工作,比如律师、检察官、警察、司法公社等。
这些机构和机制极大地为古代司法制度的发展打了基础。
3. 唐代法律制度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法律制度最为完备、最为完整的时期之一。
唐代制定了很多法律规则和制度,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唐律和唐令。
唐律是唐朝法律的集大成者,共计五千五百条,内容涉及国家、家庭、乡里、社会等各个层面。
4. 清朝法律制度清朝时期是中国法律制度最为完整、最古老、最权威的时期之一。
其制定的法律规则和制度,又叫《大清律》、《大清循吏条例》等。
这些法律规定非常完整、详细、具体,规范了人们的行为。
三、古代法律制度变革的原因:1. 社会的变革,推动了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变革,比如民族的大迁徙、政治的变动、宗教的传播、科技的发展等。
2. 为了统治的需要,当政者进行了法律制度的变革,以适应社会的变化,来保持其统治地位。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与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81bfdb61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9.png)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与演变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与演变是一个千年的进程,不仅涉及到法律观念、法治思想的演变,也包括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法律制度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封建到现代的演进过程,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始于原始社会,那个时期的法律主要为习俗法和氏族法。
习俗法是根据一代代人们的习惯共识形成的,它规定了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基本准则,保障了民众的权益和利益。
而氏族法是掌握在氏族长老手中的法规,是氏族内部的法律制度。
这两种法律制度代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原始法律形态。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也从简单进化到了复杂,从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时期。
这时期的法律主要是以宗法法和礼法为基础。
宗法法以家族和家族成员为单位,通过逐级扩大的父权制度来管理社会秩序。
礼法则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等级,以尊重礼仪规范为核心,运用礼乐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这两种法律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法律基石。
随着封建社会的到来,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也进一步深化。
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以官法为主,官府在社会中担负起维护社会秩序和处理纠纷的职责。
这时期出现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如律制、户籍制度、科举制度等。
律制是指以律为法,律定人民之规矩的制度。
户籍制度则规定了人民的身份和居住地等信息,是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科举制度则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加强了法制的推行和司法体系的完善。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继续延续到了现代。
在晚清时期,中国遭遇到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弱国无法抵御,法律制度暴露出了许多弊端。
为了摆脱危机和保护国家利益,中国开始了法律制度的改革。
辛亥革命后,中国正式进入了民国时期,法律制度迎来了一次彻底的变革。
为了确立现代法律制度,中国推行了一系列的法治改革,如刑法典、民法典的建立。
这些改革不仅使中国法律制度更加完善,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与演变是一个充满曲折和艰辛的历程。
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与司法改革
![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与司法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2f3591c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d.png)
添加标题
司法改革:注重司法公正和效率,强调依法治国
添加标题
对世界法制史的影响:古代中国法律制度和司法改革对世界法制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欧洲 的罗马法、英国的普通法等
添加标题
对世界法制史的贡献:古代中国法律制度和司法改革为世界法制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如法律制度中的道德伦理观念、司法公正和效率的追求等
第三章
中国古代法律制 度的主要内容
刑法原则与刑罚制度
刑法原则:以德治为主,以刑罚为辅 刑罚制度:五刑制度,包括笞、杖、徒、流、死 刑罚执行:注重公正、公平、公开 刑罚改革:从重刑主义到轻刑主义,注重人权保护
民事法律与经济法律
民事法律:包 括婚姻、家庭、 继承、财产等 方面的法律规
定
经济法律:包 括商业、贸易、 税收、货币等 方面的法律规
第四章
中国古代的司法 机构与司法程序
中央司法机构与地方司法机构
中央司法机构:大理寺、 刑部、都察院等
地方司法机构:州县衙门、 府衙门、省衙门等
司法程序:审讯、判决、 执行等
司法改革:废除酷刑、推 行法治等
刑事案件的司法程序
立案:由地方官府或上级司法机关受理案件 侦查:由地方官府进行初步调查,收集证据 审判:由地方官府或上级司法机关进行审判,确定罪名和刑罚 判决:由地方官府或上级司法机关进行判决,执行刑罚 复审:由上级司法机关进行复审,确保判决公正 赦免:由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进行赦免,减轻或免除刑罚
秋冬行刑:汉代的一种 司法制度,主张在冬季 和秋季进行刑罚,以体 现严酷、公正的精神。
春秋决狱的影响: 促进了司法公正, 提高了司法效率, 维护了社会稳定。
秋冬行刑的影响:加 强了刑罚的威慑力, 维护了社会秩序,促 进了社会和谐。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与影响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d1438e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c.png)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与影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法律制度也一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之一。
从古到今,中国的法律制度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与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夏商周时期的法律制度在夏商周时期,中国的法律制度还处于很初步的阶段。
中国的第一本法律书《周礼》是在周朝编撰的,该书主要规定了国家制度、行政管理和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内容。
在商朝时期,商王曾颁布过“商君法”,对商朝时期的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进行了规范,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该法律不够完善和精细,缺乏司法程序和法律保障。
在周朝,由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如颁行五刑、设立司法机构、编制历代法律注解等,因此,周朝的法律制度较为完善。
在周朝,司法机关始终牢牢掌握在君主的手中,而君主和他的大臣则按照法律标准来审判案件。
此时期的中国法律制度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雏形,但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二、秦汉时期的法律制度在秦汉时期,中国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
秦始皇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统一法律、度量衡等制度,最著名的便是他的“焚书坑儒”,对百家争鸣的思想大开杀戒,专心一意做出改革与统一。
后来,汉武帝统一刑法,并颁布《律书》、《刑统》等法律。
这一时期的中国法律制度比较规范化和严谨化。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司法官员也开始精通法律,可以较为准确地解释法律条文,因此,司法裁判趋于合理化。
此外,汉朝还恢复了淘汰了很久的律所制度,被称为“律所复兴”。
这个制度对中国历史上的司法制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唐宋元明时期的法律制度在唐宋元明时期,中国的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唐朝时期编纂的《大唐律》和《唐律疏议》是古代中国最著名的法律文献之一,其中详细规定了各个罪名的罚则和刑事程序,被誉为中国古代的法典。
在宋朝时期,司法制度更加完善。
宋朝成立了专门的“御史台”,主要负责监督官员和处理重大案件。
此外,宋朝还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官学”,专门培养司法官员及法学专家。
古代中国法律制度及其演变与发展
![古代中国法律制度及其演变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4f189b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6.png)
古代中国法律制度及其演变与发展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从远古时代就开始形成,并得到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文明的提高以及政治权力的变革密切相关。
一、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起源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至远古时代。
在那个时期,中国人对于狩猎和捕鱼的规范已经开始在逐步完善,同时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基本的社会规则和裁判机制。
这种规则和机制主要依靠民间权威而存在。
在商代,由于人民对于王权的信奉,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和裁判机构得到了相应的建立。
例如商王在成立和管理城邦时就要依照一定的规则,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行使配制权,宣布各项法令。
当然,这些法律的实施和裁决都是基于部族的利益,也没有像后来的法学思想那样探讨和发展法的原理和规则。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种思想和文化开始在中国的大地上激荡。
在这个时期,法律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齐晏孺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法学家之一,他的理论和思想对于后来的法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法律应该体现合理、公正、适度的原则,在制定法律时应该考虑不同等级和利益群体的利益,以达到平衡和稳定的目的。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各种裁判机构,例如各国的官府、各个部门的专门机构,以及民间的裁判机构等等。
其中,在此期间,官府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秦汉时期的法律制度秦汉时期,中国各地区的矛盾逐渐加剧,人民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秦始皇最具代表性的改革就是颁布“法家主义”。
法家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强化政府和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并尽可能地规范人民的行为。
在汉朝,司法机关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汉朝时期的法律制度,规范和细致,不但涉及到了个人和家庭的权利,也涉及到了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保障。
四、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隋唐时期,法律制度继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运用。
隋朝在司法立法上主要采用了“大宗法”制度,并且设置了各种专门的司法机构。
古代法律制度
![古代法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56d874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1.png)
古代法律制度百科名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夏商周到明清四千多年,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脉络清晰,有因有革,内容丰富,特点鲜明。
历代立法中国古代自国家出现后,统治阶级就开始通过国家机关制定法律,建立法律制度。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沿革清晰、特点鲜明的法律体系。
目录夏商周法律制度西汉法律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隋唐法律制度宋代法律制度辽代法律制度金代法律制度元代法律制度夏商周法律制度西汉法律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隋唐法律制度宋代法律制度辽代法律制度金代法律制度元代法律制度•明清法律制度•历代行政法规•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主要特点展开编辑本段夏商周法律制度夏、商、周的法律是奴隶制法律,以习惯法为主,礼刑并用。
它体现了王权与族权的统一,渗透了神权思想。
夏代法律夏代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法律总称为“禹刑”。
《周礼·秋宫·司刑》注:“夏刑大辟二百,膑刑三百,宫刑五百,劓刑各千。
”中国古代的刑与法含义相同,刑罚的出现,标志着夏代法律制度已经产生。
商代法律“汤刑”是商代法律的总称。
《尚书·盘庚》记载:“以常旧服,正法度”。
商代已具有成文法律,在古文献中有明确记载,并在考古发掘中得到证实。
商朝的刑法严酷,有死刑、肉刑、流刑、徒刑等。
卜辞中,有象征残酷刑罚的文字;《简书·康诰》载:“罚蔽殷□,用其义刑义杀。
”战国时荀子亦说:“刑名从商。
”周代法律西周的法律制度因于夏、商,到了西周更趋成熟。
《周礼》中包含有刑法、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内容。
《吕刑》中对犯人施行五种刑罚的规定长达三千条;同时,明确规定了罚金等级和赎刑制度等。
春秋战国春秋时期,奴隶制法制解体,各诸侯国的法律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成文法陆续颁布。
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左传·昭公六年》杜预注),邓析编订“竹刑”。
晋国亦“铸刑鼎,着范宣子所为刑书”(《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中国的古代法律体系及其演变
![中国的古代法律体系及其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25d2687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8.png)
中国的古代法律体系及其演变中国的法律体系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
最早的法律文献是《周礼》和《衡法》,它们对于当时的社会秩序与政治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法律文献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法律制度的雏形得以建立。
而这种法律制度的建立,也为中国古代的社会秩序与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 古代法律体系的分类在古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分为笔刺和笔录两种。
笔刺,即依靠现代我们所熟知的一些法律手续来保证施行正义。
而笔刺则不太同,它主要是依靠一些非正式的方式,比如对现场证人的口供的判断,来作出判决或决定。
2. 古代法律的演变尽管古代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了很长时间,但它的演变还是非常复杂和曲折的。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法律体系逐渐地与国王权力的不断加强,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的法律文献陆续出现,法律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法律结构。
在汉代,随着王朝的统一和繁荣,法律体系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汉朝立法以律,大力强调法律的制度性和权威性,从而使法律制度趋向完备和明确。
此时,法律由最初的不成文规则逐渐向从记录法律内容的法律文献转型。
在唐代,法律的知识和制度更加成熟。
唐代出现了律令法,这一开创性的法律文献,建立了下行的法律执行机构和上行的法律制定机构,构造出了完满的法律体系。
3. 古代法律体系中的文化成分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与中华文明有着紧密的联系。
亲情、忠诚、荣誉等文化因素,无一不在古代法律中得到体现。
在古代,中国法律的核心和指导思想是“礼和义”。
在执行法律时,要根据礼和义的情感诉求进行判断,因为一个人的行为不仅代表了他本人,也牵动着他的家人、社会和历史。
因此,在处理案件时,法官会考虑案件对当事人及其家庭、社会的影响,维护社会和谐。
古代法律还十分重视仪式,仪式是对当事人尊重与否的体现,需要起到使人平静心情和尊重法律的作用。
4. 总结通过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分类、演变和文化成分的系统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法律体系以其古老、深厚和独特的文化背景,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重要传承,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发展、文化传承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24版中国法制史课件
![2024版中国法制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171bf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7.png)
中国法制史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时代 发展的需要,进行法律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中国法制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法律制度的基石
中国法制史为现代法律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渊源和制度基础。
法律思想的启示
中国法制史中蕴含了丰富的法律思想,如“以法治国”、“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等,对现代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南京国民政府以孙中山的“遗教”为立法的根本原则,颁布《六法全
书》,建立起以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
为主要内容的法律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的法律制度发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
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经济制度、文 化制度等基本内容。
《大清律例》
清朝的基本法典,继承了《大明律》的主要 内容,并有所发展。
司法机构
清朝实行三法司制度,即刑部、大理寺、都 察院共同负责司法审判工作。
则例
清朝针对特定事项制定的单行法规,如《户 部则例》、《刑部现行则例》等。
秋审与朝审
清朝对死刑案件实行秋审与朝审制度,体现 了慎刑思想。
05
近现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变革
同时开始实行死刑复奏制度。
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
法律形式
隋朝制定了《开皇律》,唐朝则 继承并发展了科举制度,形成了 律、令、格、式完备的法律体系。
刑罚体系
隋唐时期刑罚制度相对较为宽缓, 减少了肉刑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同 时流刑和徒刑成为了主要的刑罚方 式。
司法制度
隋唐时期司法机构更加完备,大理 寺、刑部、御史台等机关分工明确; 同时实行了三司推事、死刑三复奏 等制度。
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
司法制度与审判方式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4337c1d2af90242a895e56b.png)
《说文解字》:灋, 刑也。平之如水,从 水。廌,所以触不直 者去之,从去。
蔡枢衡《中国刑法 史 》:“灋是廌触水 去。解廌触定,放在 水上,随流漂去便是 法。足见法字本义是 流。 ”
张永和《法义》,中 国检察出版社,2006
张晋藩(1930—), 195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 学法律系研究生班。1988 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 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法制史 学带头人。现为中国政法 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 师、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 院长。
提出了“明德慎罚”的刑事政策,量刑要 结合形势。提出“刑罚世轻世重”,“轻 重诸罚有权”。
“疑案有赦”、“疑罪唯轻”
五罚、五刑并立
墨罪有疑,罚百锾(古制六两左右);劓 罪有疑,罚二百锾;刖罪有疑,罚五百锾; 宫罪有疑,罚六百锾;大辟有疑,罚千锾。
对西周的刑事诉讼作了详尽的规定,从自 诉、审理、判决、上诉到执行,规定了一 套简明适用的程序,对西周刑事诉讼制度 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
义特色。
一、中国古代法制的起源 二、中国古代法制的内容 三、中国古代法制的特点 四、中国古代法制的影响
一、 中国古代法制的起源
(一) 刑起于兵
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 了具有刑法性质的军法和 执行这些法律的法官。
《尚书·舜典》:“皋陶, 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 作士,五刑为服” 。
8、《大明律》
《大明律》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订,洪 武三十年(1397)完全定型 ,颁行天下。
《大明律》共30卷,460条。以《名例律》 为首,以下按朝廷中央六部排列,分别为 《吏律》、《户律》、《礼律》、《兵 律》、《刑律》、《工律》,共7篇。各 篇之下又分门类,总计为30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