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王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唐太宗李世民

在中国历史上2132年的帝制时代中,一共出现了280多位皇帝,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千古大帝,他的文治武功为历朝历代的君主和百姓所称道。

李世民生于公元599年1月23日,童年时代经历了隋王朝由极盛而大乱的转折。青年时代的李世民是在戎马中度过的,公元617年,18岁的李世民和父亲李渊一起发动了反隋的战争。不久,李世民率领右军13万统一了黄河流域。

当时的李世民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猛将。

从晋阳起兵,到唐朝统一全国李世民战功卓著。武德元年,即公元618年,李渊称皇帝,立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三子李元吉为齐王。不久,太子李建成联合齐王李元吉排挤秦王李世民,而李渊也偏护李建成。

李世民临危不乱,终于在公元626年发动了玄武门兵变,亲手杀死了太子李建成。李渊很快退位,李世民于公元626年即位,号太宗。

那一年,他27岁。

在他刚刚即位的时候,他面临的情况是全国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很不稳定,很多农民手中还拿着武器。所以,怎样使国家很快地安定下来,是摆在唐太宗面前的首要问题。他广泛听取大臣们的意见,终于他采纳了魏征主张的仁政方案,采取一种与民休息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唐太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他又说:君人者,以天下为公。(唐太宗认为皇帝是老百姓推举出来的)

唐太宗不但政治统治上纳谏如流,在文化上也实行了兼容并蓄的开放政策。

在陕西省麟游县内至今保存着一块贞观六年立的《九成宫醴lǐ甜酒泉铭》碑,是当时唐太宗提议,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的,世人称三绝碑。面对一千三百多年前这件精美的文物,我们仍能感觉到当年呼唤盛世文化的气势。

公元649年7月10日,时年50岁的唐太宗病故了。在位23年,他所统治的时期被称作“贞观之治”,成为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的黄金时代。

李世民于公元626年即位,号太宗。

02 玄武门兵变

李渊建唐时,按继承皇位的传统立嫡长子建成为太子,封次子世民为秦王,随着削平割据势力的战争不断告捷,太子建成与秦王世民之间的明争暗斗逐渐显露出来。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隋开皇18年,即公元598年12月23日,生于武功别馆。李世民生长在军事贵族家庭,从小就娴习武功,骑马射箭十八般武艺无所不能。他引以为豪的是自己所用之箭,比通常的箭大一倍,能够在百步之外穿射门板。他除了好武之外,也喜爱读书,写得一手好字,并且为人豪爽而有见识。临危不乱,不拘小节,具有进取向上的性格。

大业十二年,农民军甄翟儿与李渊在雀鼠谷作战,李世民率领骑兵冲破义军的包围,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一仗,使李世民善于领兵冲锋陷阵的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李世民的政治军事才能,对李建成继任皇位构成极大威胁。

武德六年,即公元623年,双方斗争愈演愈烈,明争暗斗的必然结果就是玄武门兵变。

玄武门兵变,以李世民诛杀太子李建成而告终。高祖李渊只好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并颁布诏书说,自即日起国家行政、军事大权都交付太子处理,事后报告朕即可。

从这里开始,李世民实际上开始执掌国家大权。

李世民是个眼光长远,胸怀宽阔的政治家。在即太子位后,对原东宫集团的文武人才,尽力争取为自己效力。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原以早除秦王李世民为快的魏征,后来成为死心塌地为李世民效劳的臣下。

李世民命令将宫苑的鹰犬放生,免除各地进献贡物,任凭百官陈述自己,采纳合适的治理国家的策略,行政措施与法令简单明晰紧密严谨,朝廷内外大加赞赏。

不久,李渊觉得李世民已日渐成熟,便下手诏:朕当加尊号太上皇。表示出退位的意愿。

李建成死后,他的余党都溃败四散于民间,尽管有连续颁布的赦令,仍有图利的人去告发捕捉他们以此邀功请赏。李世民得知后,当即下令不再追捕与李建成有牵连的人,并强调互相告发将被禁止,违犯规定者以诬告治罪。

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8月8日,李渊下诏传位给太子。第二天,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任皇位,时年二十七岁。成就“贞观之治”的唐太宗由此诞生。

这一年十月,李世民下诏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还把自己的第十三子李福,作为建成的后嗣。

李渊退位后九年,病死,年七十岁,被葬于献陵。

玄武门事变的第二年正月,李世民改年号“贞观”,历史进入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年代。

03长安城

公元七世纪,当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相继攻陷麦加、耶路撒冷与亚历山大城,建立起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在东亚大陆,杨隋和李唐相继开疆拓土,军威四震。建立起东临日本海,西至中亚细亚的隋唐帝国。

短暂的隋朝与紧接其后延续近三百年的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在三个世纪间,中原地区成熟的农业文化与周边的游牧文化,及来自南亚次大陆的佛教文化交融互摄,社会充溢着阳刚之美。这样一种壮阔的时代精神,在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得到体现。

唐长安城位于汉长安城的东南,筑于隋文帝时期,它以近一百万人口与八十平方公里的城区面积,雄踞当时世界诸都城的前列。长安城的宏丽,体现于宫殿的巍峨,也显示在帝陵的壮观。十八座唐代皇帝陵墓寝宫,分布在关中渭水的群峰丘峦中,

连绵延亘二百多里,像一根淡淡的弧线镌刻在遥远的天际。

长安郊外的唐十八陵大抵都有石狮,这些石狮的原型来自波斯。让异邦动物来守护陵园,心态开放的唐人并不觉得有损于中央大国的面子。

其实,岂止石狮,唐长安对外来的各种新鲜事物都无所顾忌地接受、容纳。外来的摩尼教、景教、袄教、伊斯兰教,在长安建设起情调各异的教祠。唐代皇帝对南亚佛教情有独钟,从唐太宗到唐懿宗,长安竟举行过七次迎佛骨的盛大仪式。

异国的礼俗、服饰、饮食文化,潮水般涌入长安,胡帽、胡服、胡舞、胡乐、胡食、胡酒等,都是盛极一时的长安风尚。诚如鲁迅先生所说:唐人大有胡气,这种胡气正是西域和南亚文化熏染的结果。

唐太宗无所畏惧地引进和汲取外来文化,表现出一种兼容并包、经纬天地的襟怀。唐贞观时代的人们有着十足的自信心和健康的胃口,正所谓长鲸汲百川。

闻名后世的一代高僧玄奘,面对进入中土的南亚佛教逐渐中国化的态势忧心忡忡。他不辞辛劳,万里取经,希望用从印度带回来的释迦教义统一佛学。

为了保存玄奘带回来的梵文经卷,唐太宗下令建造了大雁塔。但是,半个世纪后武则天下令拆除即将颓败的印度样式旧塔,在原塔基上修建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方形楼阁式大雁塔。正如天竺样式的大雁塔终被废弃一样,玄奘所创立的法相宗,因为脱离中国文化现实的土壤,在一度兴盛之后骤然衰落。

外来文化,如果不能在当地文化土壤中扎根交融,必然萎黄凋零,这是玄奘留给后世的宝贵教训。

唐长安城筑于隋文帝时期,它以近一百万人口与八十平方公里的城区面积,雄踞当时世界诸都城的前列。

04大明宫

唐贞观九年,即公元63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让他的父亲,已退位的太上皇李渊避暑,把原来的永安宫改成大明宫。到了公元662年,唐高宗因患风湿病嫌城内太极宫地势太低太潮湿,便到地势高而清爽的大明宫听政,并大规模修建大明宫。

大明宫以24殿组成了一个气势磅礴,规模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住过明清两朝24个皇帝的北京紫禁城故宫,面积仅为大明宫的五分之一。

1957年至198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大明宫的遗址进行了几次勘察和发掘,基本上明确了大明宫的规模和宫殿建筑情况。宫城平面呈南北向不规则长方形,南宽北窄,城垣周长7公里多,面积约为3.2平方公里。城垣为夯土版筑,底宽10.5米,墙基宽13.5米,共有9个城门。根据《史书》记载,分别为丹凤门、建福门、望仙门、玄武门、青宵门、银汉门、银台门和九仙门。宫城内有三道平行的东西向宫墙,把宫内分为三个区,依据其功能分属前期与内庭两个部分。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大明宫正殿含元殿屹立龙首原南沿居高临下,色彩富丽堂皇。殿前长达七十多米的龙尾道,使含元殿气势非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