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激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激发
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

学生有了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后,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写出有感情的文章。

但在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过分注重理性分析,追求知识的灌输,把语文训练当作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以至于把活活的语文教材讲“死”,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

《新大纲》反复强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仅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特点,也为小学语文达到《新大纲》提出的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标,展示了一条途径。

所以,情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教师只有充分调动情感因素,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才能使语文教学走向成功。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尝试:
一、情绪饱满,调动学生积极性
语文课堂上,学生需要情感调动,而教师的情绪就显得很重要,因为情绪具有显著的感染性特点,教师通过情绪的感染,能使学生体验到愉快、振奋的情绪,从而引起他们模仿或重复进行这一类行为和活动。

教师以快乐的心情走进课堂,这种快乐也会带给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学生听课情绪也会为之一振,产生愉悦激奋感,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和热烈的情绪去听课,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学就会出现和谐共振共鸣的效应,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活动能力和记忆能力也会比平时高出许多。

反之,教师走进教室时,无精打采,有气无力,上课时面无表情,冷漠麻
木,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反应迟钝,甚至昏昏欲睡。

二、抓住时机,给以适当的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心
人格上的平等是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

事实证明:学生对教师给予的态度都非常敏感,他们最不喜欢老师厚此薄彼,即对学生有亲疏、贵贱之分,不能公正地对待他们的言行。

而不喜欢这个老师,往往也学不好这个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可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有明显的偏爱与歧视,对违反纪律的优生或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的说几句;而对同样违纪的差生则是冷嘲热讽,甚至加以体罚。

提问时,往往把目光停留在几个优生上,对一些中、差生则不理不睬,即使有时点他们起来也不是耐心耐烦,往往不等他们把话说完或在他们不会回答时也不想多提示就让他们坐下,认为让他们回答问题是浪费时间,耽误了教学进度。

这一部分学生往往感到自己被冷落,在情感上与老师拉开了距离,学习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伤,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抵触厌学情绪油然而生。

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往往对其所讲的内容心不在焉,甚至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也不高,反之,则爱屋及乌。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对那些落后学生的回答多肯定,鼓励他们大胆地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就可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与兴趣,点燃他们埋藏在内心的火种,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会大大提高。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就充分地运用了激励机制。

课堂上简单的一句“你真棒”“你回答问题很完整”“你声音很洪亮”“你读得真有感情”“你的语感都感动老师了”“你普通话说得真好”“你真是个很有见解的孩子”“你的知识真丰富”“相信自己一样很
棒”……再加上会心的一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亲切的握手,一个小小的拥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肯定或鼓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非常高。

三、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特别容易受老师的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

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创设情景,影响、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感情,增强学习的热情。

四、教师要以情激情,陶冶学生的情操
语文教学不单是认知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伴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

”语文教材中的几乎每一篇文章都离不开一个“情”字。

作为教师,不仅要发掘和运用教学内容已包含的情感因素,也应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情感化处理,创设情感氛围,先入情,再动情,最后移情,用自己对文章情感的把握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也就是用教师之情去打动学生之情再去体验文章之情。

教师要努力寻找文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触发点,善于运用自己的语言声调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并采用诵读品味、情境再现、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

教师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感染学生,对学生施加一系列情感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作用于学生的记忆思维和感情,又可以引起学生欢
乐、愤怒、感动、同情等体验,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