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会计所得税会计1概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得税会计
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第三节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
核算
第四节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1
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
一、所得税的性质(理解) 二、所得税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了解) 三、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沿革(了解) 四、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记忆)
费用观(业主权益理论:企业所有者角度)
我国:1994年以前:收益分配观,所得税列示在企业的利润
分配表中; 1994年以后:费用观,所得税视为一项费用列示在利 润表中。
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4
二、所得税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合二为一的共同发展时期
•税法和会计走过了一段相互承认、相互修正,共同发 展的时期
13
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 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
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 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 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而不需要缴税的金额。 •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 初始确认时,资产的计税基础一般为取得时的成本 • 某项资产的计税基础=该项资产成本-以前期间已 税前列支的金额
14
例:某公司2006年12月1日购入一项设备,原价
为10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上采用直线 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0(同税法净残值)。税收规 定允许此类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 折旧可予税前扣除。2008年末企业对该项固定资 产计提了8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8年末 该项设备的计税基础是
净资产的净增加额。 • 收益=(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 • 债务法是将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 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已确认的时间 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基于资产负债表观。 • 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 贯彻了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界定 • 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交易或事项在某一会计期 间确认,与其相关的所得税影响亦应在该期间内确认。
11
(二)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框架图
资产负债表 资产 „„ 存货 „„ 固定资产 „„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账面≠计税) 合计 负债和股东权益 „„ 应交税费(所得税) ① „„ 递延所得税负债 „„
②
利润表 项目 金额
„„
„„ „„
„„
三、利润总额
③
减:所得税费用
合计
四、净利润
上图中: 1.在利润表中计算出利润总额后(会计利润),加减纳税调整事项,计算 出应纳税所得额,再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填入资产负债表; 2.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3.根据以上两项确定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
•2006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
所得税会计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账面价值与 计税基础,确定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并在 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
三、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沿革
(一)应付税款法
•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
间的差额对所得税的影响数额,在当期确认所得税 费用,计入本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 • 这种方法下,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的所 得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不在 会计报表中反映为一项资产或负债,仅在会计报 表附注中说明其影响的程度。 • 将所有差异造成的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直接计入 当期损益,确认为所得税费用,不递延。
互仿效的不适用的方法,朝着各自的学科方向发展。
税法与会计的主要差别是: •目标不同:课税/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 •依据不同:企业会计准则/税收法律、法规 • 核算基础不同:权责发生制 / 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 制混合计量
二、所得税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1994年6月颁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 》 由此我国产生了所得税会计,其核心内容是研究如何 处理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
2
一、所得税的性质
1.定义: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对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 经营所得和其它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
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应依法就境内和境外的
各种所得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3
一、所得税的性质
2.性质: 收益分配观(企业理论:社会角度)
•会计所得=纳税所得
•税法借鉴会计的可行方法和合理的思想内容,促进了 自身的发展 •税法的改进也加速了优良的会计实务的推广和使用, 从而使得会计程序和概念得到修正与发展。
二、所得税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逐步分离时期
税法和会计两者密切联系,但由于各自的服务宗旨,
工作目标和研究对象的差异,最终导致了二者停止相
8
(二)以利润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
•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
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 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即将本期产生的时间 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采取跨期分摊的办法。
• 将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
延到以后各期。
9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多数国家采用) • 资产负债观认为,企业的收益是企业期末净资产比期初
12
第二节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与暂时性差异
设:
库存商品
存货跌价准备
∑30
∑1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30 30
售出后:70 30 100
期末,存货(库存商品)账面价值70(100-30),商品成本则是100, 计提的准备对损益(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产生了影响,即对所得税 的计算产生了影响。税法规定,计提的准备不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 计算所得税的依据是商品的成本100. 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在此产生差异。
10
四、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
(一)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
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
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关键步骤。难点、重点
注意账面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区别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备抵)
确定暂时性差异
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 (或负债)的确认额或转回额 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 确定所得税费用
依据期末与期初的差额计算 按税法规定算出来的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终极目的
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第三节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
核算
第四节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1
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
一、所得税的性质(理解) 二、所得税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了解) 三、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沿革(了解) 四、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记忆)
费用观(业主权益理论:企业所有者角度)
我国:1994年以前:收益分配观,所得税列示在企业的利润
分配表中; 1994年以后:费用观,所得税视为一项费用列示在利 润表中。
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4
二、所得税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合二为一的共同发展时期
•税法和会计走过了一段相互承认、相互修正,共同发 展的时期
13
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 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
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 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 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而不需要缴税的金额。 •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 初始确认时,资产的计税基础一般为取得时的成本 • 某项资产的计税基础=该项资产成本-以前期间已 税前列支的金额
14
例:某公司2006年12月1日购入一项设备,原价
为10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上采用直线 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0(同税法净残值)。税收规 定允许此类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 折旧可予税前扣除。2008年末企业对该项固定资 产计提了8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8年末 该项设备的计税基础是
净资产的净增加额。 • 收益=(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 • 债务法是将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 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已确认的时间 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基于资产负债表观。 • 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 贯彻了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界定 • 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交易或事项在某一会计期 间确认,与其相关的所得税影响亦应在该期间内确认。
11
(二)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框架图
资产负债表 资产 „„ 存货 „„ 固定资产 „„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账面≠计税) 合计 负债和股东权益 „„ 应交税费(所得税) ① „„ 递延所得税负债 „„
②
利润表 项目 金额
„„
„„ „„
„„
三、利润总额
③
减:所得税费用
合计
四、净利润
上图中: 1.在利润表中计算出利润总额后(会计利润),加减纳税调整事项,计算 出应纳税所得额,再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填入资产负债表; 2.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3.根据以上两项确定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
•2006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
所得税会计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账面价值与 计税基础,确定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并在 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
三、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沿革
(一)应付税款法
•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
间的差额对所得税的影响数额,在当期确认所得税 费用,计入本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 • 这种方法下,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的所 得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不在 会计报表中反映为一项资产或负债,仅在会计报 表附注中说明其影响的程度。 • 将所有差异造成的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直接计入 当期损益,确认为所得税费用,不递延。
互仿效的不适用的方法,朝着各自的学科方向发展。
税法与会计的主要差别是: •目标不同:课税/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 •依据不同:企业会计准则/税收法律、法规 • 核算基础不同:权责发生制 / 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 制混合计量
二、所得税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1994年6月颁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 》 由此我国产生了所得税会计,其核心内容是研究如何 处理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
2
一、所得税的性质
1.定义: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对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 经营所得和其它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
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应依法就境内和境外的
各种所得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3
一、所得税的性质
2.性质: 收益分配观(企业理论:社会角度)
•会计所得=纳税所得
•税法借鉴会计的可行方法和合理的思想内容,促进了 自身的发展 •税法的改进也加速了优良的会计实务的推广和使用, 从而使得会计程序和概念得到修正与发展。
二、所得税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逐步分离时期
税法和会计两者密切联系,但由于各自的服务宗旨,
工作目标和研究对象的差异,最终导致了二者停止相
8
(二)以利润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
•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
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 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即将本期产生的时间 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采取跨期分摊的办法。
• 将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
延到以后各期。
9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多数国家采用) • 资产负债观认为,企业的收益是企业期末净资产比期初
12
第二节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与暂时性差异
设:
库存商品
存货跌价准备
∑30
∑1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30 30
售出后:70 30 100
期末,存货(库存商品)账面价值70(100-30),商品成本则是100, 计提的准备对损益(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产生了影响,即对所得税 的计算产生了影响。税法规定,计提的准备不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 计算所得税的依据是商品的成本100. 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在此产生差异。
10
四、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
(一)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
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
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关键步骤。难点、重点
注意账面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区别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备抵)
确定暂时性差异
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 (或负债)的确认额或转回额 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 确定所得税费用
依据期末与期初的差额计算 按税法规定算出来的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终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