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试题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后三头政治
答:恺撒遇刺后,罗马陷入了混乱,安东尼、屋大维和雷比达于公元前43年在波伦尼亚附近会晤,达成协议,史称后三头政治同盟(2分)。与前三头政治同盟的私人协议性质不同,后三头政治同盟后来获得罗马公民大会的承认,具有公开和合法的性质。他
们统治国家五年,三分罗马西部行省:安东尼统治高卢;屋大维控制阿非利加、西西里
和撒丁尼亚;雷比达掌控西班牙,意大利三人共管(3分)。
2. 克里斯提尼改革
答:公元前509年,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行了一次重大政治改革,旨在打破按血缘划分居民单位的传统,削弱贵族的政治影响。(1分)其改革措施有:①将阿提卡的滨海、城区与内地三大地区各自分成10个区建制,称“三一区”。每一地区各拿出一根三一区组成一个行政区,即地域部落。②废除四百人议事会,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出50名代表。增大了议事会权力。③制定陶片放逐法,以民主的方法反对民主的敌人。每年召开一次特别公民大会,讨论国内是否存在危害民主制度的公民。如果有,将被放逐国外10年。(3分)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结束了雅典国家政体从贵族制向民主制的过渡,在世界文明史上首次确立了一整套民主体制,对希腊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1分)
3. 巴比伦之囚
答:所罗门时代结束后,统一的希伯来人的国家分裂为北方的以色列和南方的犹太两个国家。两国不断进行争夺,力量逐渐衰弱。公元前722年,以色列被亚述吞并。公元前586年,尼布甲尼撒率领新巴比伦王国的军队攻陷耶路撒冷,焚毁所罗门圣殿,灭了犹太王国,并把大批犹太人掳到巴比伦,在那里度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囚徒般的生活,史称“巴比伦之囚”(4分)。直到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皇帝居鲁士征服巴比伦,为铺平进攻埃及的道路而允许希伯来人返国故国(1分)。
第 1 页 共4 页
4. 犍陀罗艺术
答:印度贵霜王朝时期,犍陀罗地区(相当于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成为印度佛教艺术的一个中心(1分)。公元1世纪大乘佛教兴起后,犍陀罗艺术开始致力于佛像的塑造,形成了与早期佛教艺术不同的特点。这一艺术也受到了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很大影响,其雕塑品吸取了西方古典造型艺术的某些特征(3分)。犍陀罗艺术实际上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而它对中亚、中国、朝鲜和日本的佛教艺术也产生了重要影响(1分)。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答屋大维军事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答:屋大维军事改革的最大特点
是建立常备军。初为28个军团,后减为25个。军团士兵主要在意大利征募,这是意大利人的特权,士兵的赋役年限和军饷都有明确规定。(2分)共和时期新出现的辅助部队,屋大维继续招募以作为正规军的补充。在奥古斯都时期,辅军主要从驻防地征募,其优点是费用低,征募起来较容易。(2分)此外,屋大维还建立了一支常备海军和近卫军,以保卫地中海和意大利的安全。(2分)屋大维的军事改革把罗马军队变成了一支随时都能执行命令的部队。(2分)是奥古斯都对内统治、对外扩张的重要工具。(2分)
2.简述古代印度文学的主要成就
答:古代南亚人民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其中最早的是吠陀文献。四部吠陀是宗教文献,也是文学作品集。(2分)另外,还创作了两部著名史诗,其一为《摩诃婆罗多》,原意为婆罗多的战争,中心故事讲述婆罗多族的后裔居楼王族的堂兄弟之间的斗争。(2分)该史诗包括了丰富的知识,是古代南亚的一部百科全书。(2分)其二为《罗摩衍那》,即罗摩的故事,中心故事讲述阿瑜陀国十车王的长子罗摩远征楞伽岛的恶魔罗波那的故事。(2分)《佛本生故事》用巴利文写成,《佛经》包含许多散文故事,生动活泼。(2分)
3.简答大流士改革的内容
第一,加强王权,确立君主专制的统治形式。(1分)
第二,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行省,设总督治理,除货币税外,还有实物税和其它苛捐杂税。(2分)
第三,将全国划分为五大军区,军队由步兵、骑兵、战车兵、象兵、海军、工兵等组成,分常备兵和战时临时征召的两部分。(2分)
第 2 页 共 4页
第四,统一币制。(1分)
第五,修筑驿道。形成驿道网。大流士还重视海运的开辟,埃及尼罗河和红海之间的运河最后完成。(2分)
第六,独尊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但对各地原有宗教并不排斥和干涉。(2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述梭伦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答:公元前6世纪初,平民反对贵族斗争已达到公开暴动的严重程度。当时雅典人分为三派:平原派、山地派、海岸派。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开始进行宪政改革。(1分)
主要措施有:①颁布“解负令”,即废除债务和由于债务而遭受的奴役。国家出钱把因负债而被卖到国外为奴的雅典人赎回来,规定个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度。(2分)
②经济方面鼓励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为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鼓励外部手工业者移居雅典,对度量衡和币制进行改革,此外,确认私有财产继承自由原则。(2分)
③实行财产法定资格的改革,
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个等级。具体为雅典公民不论出身如何皆按财产划分为四个等级,并确定了各等级的权利和义务。等级的划分以公民从土地上所得的收入为根据。分为“五百麦斗级”、“骑士级”、“双牛级”和“日佣级”。(4分)
④政治制度改革,恢复提高了公民大会的权力,在长老会议之外设立一个四百人会议,建立陪审法庭。(2分)
意义:梭伦改革,标志着雅典平民反对贵族斗争取得了一次重大胜利,对以后雅典历史的发展具有巨大进步意义和影响。梭伦改革打击了旧的氏族制度的残余与氏族贵族势力,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同时改善了广大平民的经济政治地位,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强了雅典的国力,为雅典的文化昌盛、政治民主和经济繁荣创造了条件。(3分)
但改革仍有阶级局限性,他只是缓解却没能消除公民集体中的深刻矛盾。(1分)
2. 试论述罗马共和初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胜利成果及其意义
答:共和初期,为打破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和解决土地和债务问题,平民与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最早的斗争发生于公元前494年,平民武装“撤离”,促成保民官制的设立。以后,经过《十二铜表法》的订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经《李锡尼和绥克斯图法案》的颁布,平民获得与贵族在行政权力方面相等的地位。公元前326年颁布的《波提利乌斯法案》,废除了债务奴役制。而《霍腾西乌斯法》则最终标志着平民与贵族在法律上平等地位的确立,从此部落大会成为罗马共和国具有完整立法权的公民大会。(5分)
主要成果及意义:①沉重打击了罗马氏族制度的残余,提高了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平民与贵族的通婚合法化,使罗马公民集体更加和谐。(2分)
②改变了罗马社会的阶级结构。部分富裕的上层平民得以跻身于社会高层,形成“新贵”,
共同影响罗马政局的稳定与发展,使罗马国家的统治基础更趋巩固。(2分)
③斗争也使罗马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一方面由于国家职能的增加和国家事务的繁多,各种高级官职也相应地设置和增加起来。另一方面,罗马的公民会议也臻于完备,特里布斯大会成为享有最高立法权的公民会议。(4分)
④国家机器日趋完备。平民保民官对罗马的政策产生巨大影响。罗马元老院是罗马最重要的决策机关,对罗马的政治和社会起着领导的作用。(2分)
.00//本文章来源于“”,原文出处:/show.asp?id=3361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
,共20分。
1.瓦尔那制度
答:“瓦尔那”原意为“颜色”、“品质”,是在印度发展起来的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与雅利安人侵入次大陆之初。晚期吠陀时,分化为四等级,既婆罗门种姓属于第一等级,职业为祭司。刹帝利为第二种姓,王公贵族及官吏属于这一种姓,掌握国家军队和行政大权。吠舍为第三等级,职业为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为首陀罗,职业为以上三个种姓服务。(4分)种姓制度界限森严,严重束缚了印度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1分)
2.汉谟拉比法典
答: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著名的法典(1分)。法典原文用楔形文字刻在高2.25米,底周长1.9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石柱上端刻有汉谟拉比从太阳神沙马什手中接受王权或法律的浮雕画面(3分)。是两河流域法律的集大成者,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分)
3.陶片放逐法
答:陶片放逐法为公元前509年,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行政治改革时所创造的。以民主的方法反对民主的敌人。(1分)操作程序为每年召开一次特别公民大会,讨论国内是否存在危害民主制度的公民。如果大会认为有这样的人,便召开另一次特别大会,公民可将危害者的名字写在碎陶片上。写有同一人名的陶片数量超过6000即表示多数通过,此人应被放逐国外10年。放逐期间不牵连家属并保留被放逐者财产。10年期满,恢复其公民权。(4分)
4. 埃赫那吞改革
答:新王国时期,为加强王权,对抗阿蒙祭司集团,阿蒙霍特普四世时,进行宗教和艺术改革。(1分)主要措施有取消阿蒙神的崇拜,只崇拜阿吞神;没收阿蒙神庙和其它
神庙的财产,将首都牵制阿马尔那,国王更名为“埃赫那吞”;提拔涅木虎。(3分)改
第 1页 共 4页
革最终失败,但改革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革新了文学艺术思想。(1分)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简答罗马共和初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意义?
答:①沉重打击了罗马氏族制度的残余,提高了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平民与贵族的通婚合法化,使罗马公民集体更加和谐。(2分)
②改变了罗马社会的阶级结构。部分富裕的上层平民得以跻身于社会高层,形成“新贵”,共同影响罗马政局的稳定与发展,使罗马国家的统治基础更趋巩固。(2分)
③斗争也使罗马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一方面由于国家职能的增加和国家事务的繁多,各种高级官职也相应地设置和增加起来。另一方面,罗马的公民会议也臻于完备,特
里布斯大会成为享有最高立法权的公民会议。(4分)
④国家机器日趋完备。平民保民官对罗马的政策产生巨大影响。罗马元老院是罗马最重要的决策机关,对罗马的政治和社会起着领导的作用。(2分)
2. 简述古王国时期金字塔的修建
答:古埃及的金字塔的修建起自第三王朝,止于第二中间期末。是古王国时期起的埃及国王的所修建的一种坟墓形式,因其形似汉字中的“金”字,故汉译为“金字塔”。(2分)第一个建筑金字塔作为坟墓的是第三王朝国王乔塞尔,第四王朝的斯尼弗鲁时期是从层级金字塔向角锥体金字塔过渡的时期。最大的金字塔是第四王朝国王胡夫所建,此外还有哈佛拉和孟考拉两座大金字塔。(4分)金字塔一方面是古埃及王墓形式自然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当时埃及宗教观念变化的产物。(2分)金字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但金字塔的修建也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眼中小弱了君主专制的实力。(2分)
3.简述原始精神文化的主要成果
答:主要成果有①语言文字:原始语言的突出特点是缺少高度的抽象,没有动、植物的总概念。在氏族社会末期,已能辨认出各自具有相似的语法和处于同源的最大语言系属——语系。语言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声音符号的复杂化、系统化,而且也反映在文字符号的诞生上。象形文字的出现,标志着文明时代的来临。(4分)
②科学知识的萌芽:原始人积累了地理、气象、天文、动植物的知识,利用月亮盈亏的周期制定出最早的历法——太阴历。为民间医学奠定基础。已有初等数学的萌芽。(2分)
③原始艺术:旧石器时代晚期,产生了原始艺术。现代人追溯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洞穴壁画和雕刻。已经出现音乐和舞蹈。(2分)
④宗教:原始宗教的突出特点是万物有灵、自然崇拜。(2分)
第 2页 共 4页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试论述希波战争中希腊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答:胜利的原因是①希腊人为自己的自由和独立而战,而波斯军的大多数是被征服、被压迫民族,作战消极,希腊军在士气上胜过波斯军。(2分)
②希腊将领在指挥、布阵方面具有优势,其重武装较波斯军的轻装更适于集团肉搏战。(2分)
③波斯军劳师远征,天时不顺,后勤供应困难。(1分)
意义:①希波战争对波斯而言是衰落的转折点,波斯帝国从此失去了扩张能力。(2分)
②希波战争为希腊城邦创造了大量使用奴隶劳动的资金、劳动力来源和社会需求,使希腊经济和政治趋向极盛。(2分)
③战争极大改变了希腊邦际政治
关系,形成各自以斯巴达和雅典为首的两大盟邦。(2分)
④战争促进了希腊城邦政治的发展,雅典的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2分)随着雅典霸权的确定,雅典式的民主政体在其附属国广泛传播,对寡头制和贵族制以沉重打击。(2分)
2.试论述佛教的基本教义、传播及意义。
答: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基本教义可以概括为: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和三法印(4分)。
提倡“众生平等”是原始佛教区别于婆罗门教的重要特点。原始佛教是当时具有改革思想的重要宗教之一,有其积极的意义,但业报轮回等思想,引导人们抛弃现实世界,也有其消极的一面(2分)。
阿育王在位时,大力弘扬佛法,使佛教越出印度国界,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佛教外传大致分为两条路线:即北传和南传。
约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逐渐形成三大语系佛教: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和巴利语系佛教。约公元2世纪末,佛教从中国传入越南,6世纪,经朝鲜传入日本,佛教北传之后,逐渐融入儒家文化圈,并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分)。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儒家文化圈各国的哲学、建筑、艺术和文学等方面的发展,而且还加剧了南亚印度文化圈和东亚儒家文化圈之间科技方面的交流,并对东亚地区民间的风俗和文化以较大的影响(2分)
南传佛教以上座部为主,其经典属于巴利语系大藏经,斯里兰卡成为巴利语佛教的中心,东南亚诸国代表主要有泰国、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2分)。佛教不仅对东南亚各国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还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该地区人们的风习、礼仪等日常社会文化生活,可以说,东南亚构成而来一个纯正的佛教文化区(2分)。
15.63//本文章来源于“”,原文出处:/show.asp?Id=3360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空中花园
答:相传为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娶自米底王国的公主而修建的。据说,这座空中花园是正方形,每边长120米,是由一些巨大的柱子支撑起来的多层建筑。最上一层的支柱高达23米,有一根空心柱从底层一直通达顶层,内有唧筒,用以从河中抽水,灌溉各层的花草树木,毁于公元前3世纪。(4分)是两河流域建筑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1分)
2..前三头同盟
答:公元前60年,庞培、恺撒和克拉苏三人结成秘密军事同盟,史称“前三头同盟”。(2分)根据同盟协议,恺撒势力日见膨胀,路卡会议后,克拉苏战死,恺撒在高卢的成功导致与庞培关系的变化,元老院宣布恺撒为“公敌”,
法萨卢一战,恺撒击溃庞培,成为罗马无可争辩的主人。(3分)
3.埃赫那吞改革
答:新王国时期,为加强王权,对抗阿蒙祭司集团,阿蒙霍特普四世时,进行宗教和艺术改革。(1分)主要措施有取消阿蒙神的崇拜,只崇拜阿吞神;没收阿蒙神庙和其它神庙的财产,将首都牵制阿马尔那,国王更名为“埃赫那吞”;提拔涅木虎。(3分)改革最终失败,但改革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革新了文学艺术思想。(1分)
4.犍陀罗艺术
答:印度贵霜王朝时期,犍陀罗地区(相当于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成为印度佛教艺术的一个中心(1分)。公元1世纪大乘佛教兴起后,犍陀罗艺术开始致力于佛像的塑造,形成了与早期佛教艺术不同的特点。这一艺术也受到了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很大影响,其雕塑品吸取了西方古典造型艺术的某些特征(3分)。犍陀罗艺术实际上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而它对中亚、中国、朝鲜和日本的佛教艺
术也产生了重要影响(1分)。
2. 后三头政治
答:恺撒遇刺后,罗马陷入了混乱,安东尼、屋大维和雷比达于公元前43年在波伦尼亚附近会晤,达成协议,史称后三头政治同盟(2分)。与前三头政治同盟的私人协议性质不同,后三头政治同盟后来获得罗马公民大会的承认,具有公开和合法的性质。他
们统治国家五年,三分罗马西部行省:安东尼统治高卢;屋大维控制阿非利加、西西里
和撒丁尼亚;雷比达掌控西班牙,意大利三人共管(3分)。
四、 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性质与后果
答:这场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2分)雅典失败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提洛同盟内部的矛盾较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尖锐复杂,另一方面由于雅典军队在重大会战中指挥失误。(2分)就战争的后果而言,这场战争没有一个真正的胜利者。(2分)各邦都在战争中加剧了本国的社会矛盾,破坏了公民集体的团结,特别是战争对各国小农经济予以沉重大打击,造成小农的大量破产。(2分)从此,希腊城邦陷入危机之中,为后起的国家统一希腊创造了条件。因此,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城邦历史的转折点。(2分)
2. 简述犹太教的形成
答:犹太教是希伯来人的宗教,崇拜上帝耶和华,希伯来人历经苦难,遭受迫害,被迫四散他乡,犹太教成为其维系民族意识的重要纽带。(2分)犹太教坚持信仰一神,宣
称希伯来人是上帝的选民,与神订有契约。(2分)当大批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时,犹太人中产生了希
望耶和华会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并恢复犹太国家的思想。(2分)波斯人灭亡新巴比伦王国,大批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后,犹太教逐渐形成。(2分)犹太教
在形成过程中,其上帝观亦经历了从氏族部落神到民族神的发展过程。(2分)
3.简答屋大维的军事改革
答:屋大维军事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建立常备军。初为28个军团,后减为25个。军团士兵主要在意大利征募,这是意大利人的特权,士兵的赋役年限和军饷都有明确规定。(2分)共和时期新出现的辅助部队,屋大维继续招募以作为正规军的补充。在奥古斯都时期,辅军主要从驻防地征募,其优点是费用低,征募起来较容易。(2分)此外,屋大维还建立了一支常备海军和近卫军,以保卫地中海和意大利的安全。(2分)屋大维的军事改革把罗马军队变成了一支随时都能执行命令的部队。(2分)是奥古斯都对内统治、对外扩张的重要工具。(2分)
第 2 页 共 4 页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述古埃及的宗教
答:古埃及是一个多神崇拜的国家,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十分盛行。它们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标志和保护神,后来又作为每个小国家的标志和保护神。(2分)
在古埃及,宗教与王权关系密切。早王朝时期,埃及逐渐走向统一,同时,鹰神荷鲁斯称为全国崇拜的主神和王权的保护神。古王国时期,太阳神逐渐取而代之。中王国时期,底比斯统一了埃及,该地的阿蒙神地位上升为全国崇拜的主神和王权的保护神,并与拉神相结合,成为阿蒙-拉神。但是,各地众神依然存在。(5分)埃赫那吞改革时曾取消阿蒙神的崇拜而推出对阿吞神,但改革失败后又恢复对阿蒙神的信仰。(2分)
宗教与古埃及人的生活也有很大联系。古埃及是一个农业国,对农业神奥西里斯的崇拜占有重要地位,奥西里斯死而复活的传说,反映了植物一岁一枯荣的现象。对天神的崇拜,可能反映了母权制的影响。(4分)
古埃及的宗教学说中只有保护和惩罚,或神带来恩惠的说教,而没有救赎的理论。另外,埃及的神虽然已从氏族部落神发展为国家神,但还未发展为世界神。(2分)
2.试论述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
答:最初的古希腊文学同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学一样是口头文学,表现为史诗、神话传说、寓言之类的形式。最早的文学作品是诗歌,《荷马史诗》、《工作与时日》《荷马史诗》起初是零散的片段,约在公元前8世纪出现,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长诗,是古希腊文学中最受欢迎、最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工作与时日》和《神谱》是赫西俄德的作品,
为现实生活的写照。(4分)公元前7世纪,抒情诗应运而生,著名抒情诗人有萨福、品达等。公元前6世纪出现散文记事家,以文字记录的故事与口头故事相对应,代表作有《伊索寓言》。(2分)
进入古典时代,希腊城邦的繁荣,民主制的发展,促进了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广泛与经常的开展,希波战争后,希腊民族呈现出蓬勃而奋进的精神倾向,创作出为后世典范的古典戏剧,包括悲剧和喜剧。(2分)埃斯库罗斯是第一位著名的悲剧作家,其代表作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1分)。第二位著名的悲剧家是索福克勒斯,其代表作是《俄狄浦斯王》(1分)。第三位伟大的悲剧作家是欧里庇得斯,其代表作是《美狄亚》(1分)。古希腊悲剧几乎都取材于希腊神话,但悲剧家们却是在借助神话传说区叙说受命运摆布的人类的悲惨故事。因此他们所极力表达的仍然是古典艺术的一个普遍主题——人本主义(1分)。古希腊喜剧起源于宗教庆典,最杰出的喜剧家是雅典人阿里斯托芬,其主要作品有《骑士》、《鸟》等(1分)。喜剧大多取材于现实的社会和政治生活,采取了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以诙谐的笔调触及严肃的社会问题(1分)。古典时代的戏剧成就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是古希腊古典文化遗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之一(1
.00//本文章来源于“”,原文出处:/show.asp?Id=3359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
1、婆罗门瓦尔那
2、喜克索斯人
3、梭伦改革
4、马略改革
二、简答题(30分,每题15分)
1、大流士改革有哪些主要内容?
2、埃及和赫梯争霸战争的目标是哪个地区?争霸战争是怎样结束的?
三、问答题(50分,每题25分)
1、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有哪些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25分)
2、试述奥古斯都的内外政策。(25分)
.00//本文章来源于“”,原文出处:/show.asp?id=2007
北京师范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世界古代史[I]期末考试试题A
2010-08-29 13:16:33 来源:大学期末考试试题 浏览:169次
内容提要:北京师范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A卷试题
世界古代史[I]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
1、巴比伦尼亚
2、胡夫金字塔
3、亚历山大
4、塞尔维乌斯改革
二、简答题(30分,每题15分)
1、埃赫那吞改革有哪些主要内容?
2、汉谟拉比法典的前言、正文和结语三
北京师范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A卷试题
世界古代史[I]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
1、巴比伦尼亚
2、胡夫金字塔
3、亚历山大
4、
塞尔维乌斯改革
二、简答题(30分,每题15分)
1、埃赫那吞改革有哪些主要内容?
2、汉谟拉比法典的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分别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三、问答题(50分,每题25分)
1、试述雅典国家形成的过程。(25分)
2、试述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经过与结果。(25分)
.00
//本文章来源于“”,原文出处:/show.asp?id=2005
世界上古史试卷
一、填空
1.1876年恩格斯发表《劳动在从猿转变为人的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观点。
2.原始社会的公有制是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狭隘社会集团里实行的。
3.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图特摩斯三世的军事扩张,使其版图达到空前规模。
4.苏美尔城邦时期,拉伽什的平民与贵族斗争激烈,引起了乌鲁卡吉那改革。
古巴比伦王国的居民被分成三个等级:(1)全权自由民阿维鲁,(2)无权自由民穆什根努,(3)奴隶。
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其经济特征是王室奴隶制大经济。
印度种姓制度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佛教的主要教义是“四谛”说,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希腊奴隶制主要有两大类型:即希洛制和开俄斯型。
公元前60年,罗马三个有权势的人物恺撒、庞培和克拉苏达成秘密协议,史称“前三头同盟”。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提示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
1877年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发表了《古代社会》一书,使原始社会史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从猿进化到人经历了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三个阶段。
反映古埃及第一中间期奴隶和贫民大起义的两篇纸草文献是聂菲尔涅胡预言和祭司安虎同自己心灵的谈话/对美里卡拉王的教谕。
公元前16世纪后半期,赫梯国王铁列平为解决王室内部纷争而进行改革,确立长子继承王位法。
1922年考古学者在印度河流域陆续发现了二百多处城市遗址,其中最大的是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婆罗门教的最高信仰是大梵天。
雅典庇西特拉图是僭主政治实际上是梭伦改革的继续。
古希腊三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分别是希罗多德、修昔的底斯和色诺芬。
塞尔维乌斯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产生。
雅典走向国家道路的三次改革是提修斯、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
希腊城邦制度兴盛与衰亡的两次转折点是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
为挽救城邦危机,斯巴达国王阿基斯四世克里奥米尼和纳比斯先生进行了改革。
希波战争的三大有名战役是马
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和萨拉米海战。
公元前6世纪至5世纪间,在祭奠酒神戴奥尼苏斯的活动中,首先产生了悲剧。
公元2世纪亚历山大里亚的天文学家希帕库斯确立了地心说的体系,其谬论流传颇为深远。
斯巴达的奴隶制为希洛制,其特点是土地和奴隶国有制。
古希腊三个著名历史学家分别是希罗多德、修昔的底斯、色诺芬。
公元前7世纪至6世纪希腊城邦形成时期的城邦统治形成主要有三种,即为民主政治、工商业奴隶主寡头政治、贵族寡头政治。
公元前330年建成的亚历山大里亚,是当时整个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地中海地区和东方各国贸易、交流的中心。
共和国后期,罗马唯物论哲学家的代表人物是卢克莱修。
罗马共和国时代的两位著名历史学有是波里比乌和萨路斯提乌斯。
罗马共和国初期平民与贵族斗争成果之一是设立了保民官,二是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罗马帝国的创立者是屋大维,其统治形成是元首制,其实质是以共和之名,行君主之实。
公元前5世纪罗马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主要是争取政治权力的斗争,他们的斗争方式是撤离运动,他们斗争的主要成果之一就是保民官的设立。
盛行于AD3世纪前罗马帝国时期的奴隶制统治形成是隶农制。
公元前107年,在罗马与朱古达进行战争的过程中,平民出身的执政官马略进行了军事改革,促使了罗马共和国向帝制的过渡。
塞尔维乌斯的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产生。
公元前264—146年罗马和迦太基进行的战争称为布匿战争。
公元前451—450年,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
印度河流域文化的最大城市遗址是摩京佐达罗和哈拉巴。
公元前后出现的乾陀罗艺术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事例。
古印度的两部史诗是摩诃婆罗多和彩腊玛延那。
雅利安人的吠陀时代,大致相当于军事民主制时代和城邦时期。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也称为瓦尔那,是为梵语的音译,后成为等级集团的称呼。
1922年,考古学者在印度河流域陆续发现了200多处城市遗址,人们把这些远古遗址通称为哈拉巴文化。
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从西北部陆续侵入印度,留下了著名的历史文献《吠陀》,反映了公元前14世纪—16世纪印度历史的情况。
贵霜帝国极盛时代是迦腻色伽统治时期,其首都富楼沙是一个周围达四十余里“城郭端直,民户殷多”的大城市。
丝绸之路的主线起于我国的陕西渭流域远达叙利亚的安条克,长达七千余公里,是古代最长的一条陆路商道。
“印度”在古代世界里是一个地区的代名词,即指南亚次大陆。
印度种姓制度里
的四个等级分别是指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国家与氏族的不同之处有二,一是按地区划分国家,二是公共权力的暴力。
1844年,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里,对原始社会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了科学解释,从而奠定了科学原始社会史的基础。
农村公社是按地域关系结合起来的村社。
最早的奴隶制文明中心,一个是埃及的尼罗河,另一个是两河流域,其形成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四千年代后半期到三千年代初。
原始社会的内在特征,一是生产力极低,二是生产资料公有,三是社会组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图特摩斯三世的军事扩张,使版图达到空前规模。
公元前3世纪古埃及的祭司,编年史家曼涅托用希腊文著《埃及史》,将埃及历史分期,后世多以此为准。埃及古代史可为5个时期31个五朝。
埃及的国王称之为法老,其专制统治的象征是金字塔建造。
从大流士统治时期起锁罗亚斯教成为波斯的国教。
苏美尔城邦时代,拉格什的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激烈,引发起乌鲁卡基那改革。
古代腓尼基人对世界文化的最大贡献是创造了腓尼基字母。
犹太教徒崇奉的宗教经典是圣经。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攻陷耶路撒冷,灭犹太国。
491年萨珊朝波斯爆发的马资达克起义,是世界史上奴隶制逐渐向封建制过渡的标志。
犹太教信奉唯一真神耶和华,其经典是圣经。
现在所知道的世界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乌尔纳木法典》。
二、名词解释
埃赫那吞改革: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18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后改名为埃赫那吞)所进行的一场宗教改革,他依靠中小奴隶主阶层,打击阿蒙祭司和地方大贵族,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改革随着埃赫那吞的死亡而被废止。
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灭亡犹太国,将大部分犹太人掳回到巴比伦变为奴隶,史称“巴比伦之囚”,直到公元前538年,波斯攻陷巴比伦,释放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
哈拉巴文化:指BC2300—BC1750年分布在印度河流域的青铜文化,先后发现了二百多处城市村落遗址,其中以哈拉巴和摩亨估、达罗规模为最大,由于最早发现于哈拉巴,故称为哈拉巴文化,它属于印度河流域早期奴隶制城邦时期。
僭主政治:是希腊城邦初期,僭主用暴力手段在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反对氏族贵族统治的斗争中建立的个人独裁统治,共推行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势力,但它存在的时间比较短暂,被奴隶主民主政治或奴隶主贵
族寡头政治所取代。
提洛同盟:公元前478年,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结成的反波斯同盟,因同盟的会址和金库设在提洛岛上,故称为“提洛同盟”。同盟成立后,曾大败波斯军队,后成为雅典称霸的工具。
米兰敕令:313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在米兰颁发的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的结合。此后,基督教与罗马政权合流成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
农村公社:是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出现的、由单个家庭所组成并按地域关系结合起来的社会集团。它破坏了氏族的血缘关系,同时又保留了氏族公有制的残余,是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组织形式。
氏族:是原始社会的血缘亲属集团,具有共同的祖先、世系和名称,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内部禁止通婚,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它包括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时期。
三、简答题
1、简述原始社会各个时期的婚姻状况。
答:人类的婚姻状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在原始社会的不同时期,人类的婚姻状况也不相同:在原始群时期实行杂婚;血缘家族时期实行族内群婚,也称班辈婚;母系氏族初期实行族外群婚,以普那路亚婚为典型;母系氏族繁荣时期,实行对偶婚的前两个阶段——望门居和从妇居;父系氏族实行对偶婚的第三个阶段——从夫居,后发展成为一夫一妻制。
2、简述印度的种姓制度。
答: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形成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茶人等印度土著居民的征服及雅利安人内部分化的过程中,它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其等级森严、职业世袭,并实行内婚制。种姓制度掩盖了鲜明的阶级关系,造成不同等级之间的隔阂与对立,限制了人们智慧和创造才能的充分发挥,阻碍了印度社会的进步。
3、希腊大殖民的原因。
答:公元前8—6世纪,希腊人进行了广泛的海外殖民活动,史称“大殖民”。
大殖民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解决城邦内部困难,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人口相对过剩没有分到土地的人到海外谋生。(2)失去土地的农民到别处另谋生路。(3)国内政治斗争的失败者为避免遭迫害移居海外。(4)工商业者为寻求原料、开辟市场而外出经营。(5)自然灾害迫使部分公民外出移民以求渡过难关。
4、简述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答:背景与方式:平民无权分到公有土地;平民大量沦为债务奴隶;平民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撤离运动。
成果:保民官的设立和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李锡尼一绥克斯图法案的通过;波提利阿法案和霍腾西阿法案的通过。
意义:使罗马的
国家制度日趋完备;统治阶级范围的扩大;奴隶阶级构成的变化;加强了罗马的军事力量;扩大了罗马共和国的社会基础。
5、简述马略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答:主要内容:改征兵制为募兵制,改公民兵为雇佣兵;改革军团组织,加强军事训练,改良武器装备。
影响:部分解决了因小农破产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广开兵源,提高了罗马军队的战斗力;使罗马军队的社会成份发生变化;老兵争取分地的斗争改变了罗马土地问题的性质;为日后军事独裁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四、论述题:
1、试以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希腊为例,说明自然环境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埃及:地理环境和影响。
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为疆域的安全提供了天然屏障;
为古代埃及文化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2)两河流域地理环境和影响。
河流流程短、水势急,不利于航行;
泛滥时期不稳定,也没有带来肥沃土质;
缺少天然屏障,与外界联系方便,造成政治变迁频繁、民族成份复杂;
(3)希腊地理环境和影响。
境内多山,土地贫瘠,缺少河流农业条件较差;但有利于葡萄、橄榄的种植;
矿产资源丰富,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岸线曲折、多天然良港,为海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其地理位置有利于吸收古代东方文明;
其地理环境也是造成古希腊长期城邦分立、始终未能统一的原因之一。
(4)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曾起到促进或延缓的作用。越是在远古时代、越是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这种促进或延缓的作用就愈明显,并用具体事例说明。
1. 军事民主制:是与公、私两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它是由氏族制度向阶级社会和国家过渡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具有军事性和民主性。一般有军事首长、长老会、人民大会三种机构。在世界各地各族史前时代末期曾经普遍存在,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国家制度,其组织形式则长期留存于早期国家之中。
2. 《贝希斯敦铭文》:大流士一世把当政后平息政变、镇压起义的经过,用波斯、埃兰、巴比伦三种文字刻在从巴比伦到爱克巴坦那(原米底首都,今哈马丹)大路中途的贝希斯敦崖石上,这就是贝希斯敦铭文。它是现在所知的波斯王国所有铭文中最重要的一个,是研究波斯历史的珍贵资料。
3.伯罗奔尼撒同盟:前530年,以斯巴达为核心的伯罗奔尼撒半岛诸多城邦结成的军事联盟。各盟邦名义上地位平等,实际
上斯巴达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凌驾于其他盟邦之上。提洛同盟成立后,伯罗奔尼撒同盟被斯巴达变成了同雅典争夺希腊霸权的工具。
4.《自由大宪章》:1215年春天,英国大封建主联合骑士、市民上层,以武力迫使国王约翰签订的大宪章。规定国王不能向封建主随意征税,不能随意逮捕封建主或没收其财产,国王要确保各大城市的自治权,尊重教会的选举自由。若国王不遵守上述规定,封建主则有权用武力推翻其统治。大宪章总的来说是限制王权,将王权置于封建的法律约束之下,保护封建主和部分市民上层的封建性文件,但它没有得到广大平民和骑士的支持,再加上约翰后继者亨利三世不履行大宪章,导致了更大范围的内战。
5、汉萨同盟:中世纪北欧城市的同盟,以德国北部城市为主。形成于13世纪80年代,由日耳曼商人活动的两个主要地区性商会即莱茵地区商会和波罗的海地区商会发展而来。15世纪以前,曾垄断波罗的海沿岸各国海上贸易。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北海沿岸,入盟城市间矛盾加剧,逐渐衰落。
6、启蒙运动:18世纪发生于欧洲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其基本特征是推崇资产阶级的“理性原则”。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倡导科学和文化。法国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启蒙运动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准备,也影响和推动了欧洲各国逐步走向思想变革的高潮。
7、元首政制:史家对屋大维统治下罗马政体的总称。元首本是“第一公民”之意,屋大维之前的西塞罗、庞培等人均使用过此称谓。通常将27年1月13日作为罗马元首政制的开始,至284年戴克里先实行君主制止,历时约300年。元首制是罗马奴隶主阶级加强专政的工具。是罗马共和制向君主制统治的过渡政体。
8、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穆拉比在位期间(前1792-前1750年)编纂和颁布的法典。由序言、法条和结语三部分构成。正文共282条。迄今所知奴隶制国家最早和最完备的一部成文法典。对赫梯、亚述、波斯和希伯来人的成文法典具有一定的影响。
1.简述希波战争古希腊城邦的影响
希腊的胜利,使新生的城邦制度得以继续发展。大量的战俘奴隶和战利品使雅典的奴隶制经济空前繁荣。民主政治更加完善,并迎来了古典时代的历史盛世。
雅典成为全希腊的海上强国,斯巴达在希腊城邦中的军事统帅地位受到来自雅典的挑战。
对波斯而言,希波战争是东西方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波斯的失败,使帝国的军事扩张受到限制,并由此走向衰落。
2.简析英国“圈地运动”的历史意义。
“圈地
运动”是英国农村以土地制度为中心的整个社会关系急剧变革的产物。通过“圈地运动”大批封建地产变成了资本主义地产,即变成了资本,从而大大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增强了资本的实力。大量个体农民因“圈地运动”的驱逐而失去土地成为流浪者。都铎王朝不断颁布迫害流浪者的“血腥立法”,迫使流浪者受雇于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雇用劳动后备军。土地被集中起来辟为牧场或农场后,主要从事单一作物生产,产品商品化程度更高。大量个体农民变成雇佣工人后,既是商品生产者,也是商品消费者,其生活所需也在更大程度上仰赖市场供应。“圈地运动”开拓了国内市场。
3.析论公元前2000年代中后期印欧语人的南徙对西亚历史发展的影响。
公元前2000年代中后期,印欧语人南徙与赫梯、米坦尼、加喜特王国的兴起,对古代西亚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使古老的文明中心地区巴比伦尼亚一度出现停滞和倒退,但入侵西亚的印欧语人游牧部族逐渐融入当地的定居农业生活。由野蛮转入文明,并使西亚古老文明中心的边缘地区得到了开发,从而扩大和发展了西亚的农耕文明世界。
使西亚出现了政治、族群和语言结构的变化。古巴比伦王国衰亡,西亚的政治中心移向小亚、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北部。印欧语人从此登上了西亚历史的舞台;原始印欧语从无文字的故土进入了已有文字的世界,吸收当地一些语言成份,采用当地流行的书写形式,逐渐形成了印欧语系中两个最古老的语族,即安纳托里亚语族和印度-伊朗语族。
打破了原地区和各族群之间的闭塞性,扩大了西亚各地区之间、西亚和邻近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和融合。经济交往上,这时,高原和山区的开发,使丰富的畜产品、矿产品、森林和葡萄、橄榄等产品,有与河流、平原农本地区产品进行更多交换的需要和可能。除原有的商业中心外,亚述城成为当时日趋繁荣的各条商道的中心,叙利亚更是通往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爱琴海和埃及诸商路的汇合点。对商道的争夺日益频繁,叙利亚也因此成了当时近东三大强国赫梯、米坦尼、埃及争夺的焦点。在文化交流和融合上,西亚地区已有相当发展的巴比伦文化和埃及文化,给这些新起的国家在文化上以强烈的影响。加喜特人完全采用巴比伦的原有文字,崇奉当地的神和传统的宗教仪式,后来渐渐被同化外。赫梯和米坦尼也都使用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书写形式,赫梯的象形文字可能仿效埃及。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的故事在赫梯和米坦尼流传。赫梯和米坦尼之间,由于紧邻,文化交
流更为深刻。崇拜共同的神,有着共同的建筑样式和艺术特色。
游牧部族最早使用的马和马拉战车以及新型的青铜武器,此时在西亚得到推广;赫梯、米坦尼和加喜特都以战车兵为其军队的核心,米坦尼更是以善于驾驭战车而闻名。它们还有多兵种的军事组织系统,这就引起了西亚军事战术、技术和交通运输的变革和发展,使战争的规模、机动性和快速性空前增大。稍后,赫梯冶铁术在西亚的传播,又带来了武器和生产工具的革命性变化。这些都为西亚地区形成更大的军事和行政的联合体创造了条件,使依靠军事力量建立一个版图辽阔的军事帝国成为可能,从而也就促进了古代西亚从王国时期向帝国时期的过渡。
4.析论十字军东侵的历史背景。
(1)由于城市的兴起和货币经济的发展,西欧封建主对商品和货币的需求越来越高,靠固定的封建地租收入已不能满足他们贪图享受的欲望。另外,当时封建主的遗产实行长子继承制,这必然造成许多无所事事的骑士,他们进攻寺院、劫掠商旅,不惜一切手段恢复其高贵的生活。因此,西欧大小封建主企图扩大领地、增加收入、广置财富,是推动他们向东方侵略扩张的根本原因。
(2)教会是这场侵略战争的组织者和发动者,教会在中世纪初期曾一度衰落,经过长时期复苏,十一世纪又进入高涨时期,在分裂割据的西欧,教会成为唯一有组织的政治力量。1054年教会大分裂后,教皇的基本意图就是要统治东方教会,因此不惜诉诸武力,鼓励对拜占廷的军事进攻。
(3)西欧商人,特别是意大利、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对东侵非常支持,他们想通过这场侵略战争,打败他们的竞争对手,垄断与东方的贸易。
(4)农民是这场侵略战争的积极参与者,他们想通过这个机会逃脱封建剥削和压迫,摆脱农奴地位,到东方寻求新的生活出路。
此外,当时东方各国形成的复杂局势,为十字军东侵创造了客观条件。1055年,阿拉伯帝国被新兴的塞尔柱突厥人灭亡,1071年塞尔柱人又打败拜占廷帝国,随后占领了几乎整个小亚,并做好了进攻君士坦丁堡的准备。拜占廷帝国面对塞尔柱人的威胁,束手无策,只得向教皇乌尔班二世求援,拜占廷的困难处境为西欧侵略者发动进攻提供了有利时机。
5.简述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实行军政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
②废除以前以送礼的形式缴纳贡税的制度,正式规定了各行省纳税的项目和数目,并派员专管税收。
③军队由皇帝直接控制,将领一般由皇帝直接任命。
④为了加强对全帝国的控制,大流士下令修筑设
有驿站的大路,便于调动军队、传达命令。
⑤统一了全国货币。只有皇帝铸造的金币才能通行全国,各省只能铸造银币作为辅币,自治城市可铸造铜币。
⑥尊琐罗亚斯德教(相传创始人是琐罗亚斯德),禁止其它宗教的流行。
6.简析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原因。。
①在政治上,贵族牢牢把持握有实权的元老院,其成员全是贵族;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的执政官及各种高级官职也由贵族充任。而平民完全被置于政权之外。
②在经济上,贵族不仅占有更多更好的土地,而且享有公有地分配和使用的权利;而平民不仅不能参加公有地的分配与使用,而且由于频繁的战争加重了他们的负担,致使他们破产失地。贵族高利贷者乘虚而入,把破产的农民沦为债务奴隶。
③在社会法律地位上,罗马贵族以习惯法专权统治,凌驾于平民之上。平民的权利受到侵害。
7.论述希腊大殖民运动的原因及后果。
大殖民运动是由当时希腊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造成的。
大殖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剩人口对生产力的压力。由于生产的不够发展,公民权要由一种不可违反的一定数量的对比关系来决定,超过这个对比关系的限度,唯一的出路就是强迫殖民。这就是说,在狭小的城邦范围内,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满足不了更多人口的需要。
其次,大殖民还与当时城邦内部激烈的阶级分化和阶级斗争密切关联。一些失去土地、生活贫困农民,被迫离开故土,去海外寻求新的土地;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集团也往往被迫去海外定居。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富有进取心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寻求商品市场、取得工业原料和奴隶也去海外建立新的居民点。可见,大殖民运动是希腊奴隶制城邦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合乎规律的现象。
大殖民运动对殖民地土著居民来说是一场深重的灾难,他们的土地被占领、大量财产被掠夺,他们或被驱逐,或被屠杀和奴役。同时,大殖民运动促使希腊各邦与殖民城邦,以及通过殖民城邦与非希腊各国建立相互的经济联系,因而大大扩展了工商业海外市场,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为古典时代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在政治上,由于工商业的发展,使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实力日益壮大,形成希腊城邦长期分立的政治局面。
8.述论中世纪英王亨利二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作用。
英王亨利二世凭借强有力的王权,摧毁了大封建主在王室内讧期间未经允许而修筑的城堡,又制服了高级教士侵犯王室法庭的权力,以维护国王对教会的控制权。他大批撤换男爵所担任的郡守的职
务,并镇压了英格兰大贵族的叛乱。在这个基础上开展了司法改革和军事改革。
亨利二世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是:①组成中央常设法庭,指派五名专任法官.用王室传票,审理案件,所收费用和罚金成为国家的收入。②巡回法庭正规化和经常化,由巡回法官审理谋杀、抢劫、纵火等犯罪案件和其他民事案件。王室巡回法庭给予骑士、自由农民和市民越过领主法庭直接上诉王室法庭的权利。③以誓证法代替“神命裁判法”。即由当地骑士和富裕自由农民中选出12人组成陪审团,宣誓后提供证词,确定被告是否有罪。这种改革不仅削弱了封建主的势力,扩大了国王的权力,而且为英国“普通法”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亨利二世的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①缩短封臣为国王服役的期限,允许一部分人以金钱代替服役。国王用这笔款雇佣骑士,长期股役,这样国王可拥有训练有素的常备军队。②国王命令每个自由人必须按照财产和收入状况置备相应的武装,必要时为国王服役出征。这样国王可确保拥有一支全国性民兵,足以对付大贵族的反抗和人民起义。
分享到搜狐微博上一篇:历史学基础之世界古代史重要内容解答参考(8) 下一篇:历史学基础之世界古代史重要内容解答参考(6)
1、简述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实行军政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
②废除以前以送礼的形式缴纳贡税的制度,正式规定了各行省纳税的项目和数目,并派员专管税收。
③军队由皇帝直接控制,将领一般由皇帝直接任命。
④为了加强对全帝国的控制,大流士下令修筑设有驿站的大路,便于调动军队、传达命令。
⑤统一了全国货币。只有皇帝铸造的金币才能通行全国,各省只能铸造银币作为辅币,自治城市可铸造铜币。
⑥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尊琐罗亚斯德教(相传创始人是琐罗亚斯德)。
2、简析印度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农村公社长期存在。在土地关系方面,仍然保留着土地村社共有的传统。在经济性质方面,仍是以村社为单位自给自足。在行政管理方面,各个村社对其内部事务基本自主管理。种姓制度等级森严。奴隶社会的种姓制度仍被沿袭下来,愈演愈繁,特别是在瓦尔那制度的基础上,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阶级分化的展开,又形成阇提制度。宗教信仰驳杂。在吸纳婆罗门教、佛教教义基础上兴起的印度教,信仰驳杂,信奉多神。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的分裂状态。
1、 简述法兰克国家采邑改革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法兰克国家墨洛温王朝末期,宫相查理·马特当权,废除无条件的土地赐予制,代
之以有条件的采邑分封制。(2分)将土地连同依附着于其上的农民,作为采邑分封给听命的部属。国王以下较大的封建主,也往往以同样原则将其部分土地进行分割转封,形成土地层层分封的局面。封臣必须对封主承担骑兵兵役和贡赋等封建义务。(1分)起初,采邑不得世袭和转让。随着时间的推移,采邑的占有逐渐世袭。(1分)采邑制确立了封主与封臣的封建从属关系,最终形成封建等级制度;职业军人成为骑兵的基础,后来构成骑士阶层;各类农民进一步农奴化,固着于封建领地。采邑制的推行,曾有助于王权的加强,但也隐伏着离心力量。(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