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方法的父母成就孩子一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著名教育家孙云晓先生30年教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作者不但是出色的教育家,还是一位成功的好父亲,30年的教育研究成就了一个博采百家教育学说和自成一家的教育界风云人物,他不仅用自己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影响了广大教育界人士和广大家长,而且他用自己的理论精心呵护的女儿也成为复旦大学的毕业生、著名媒体驻东京记者。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2003年5月,年仅14岁的任有志(化名)在西北某县一所普通中学上初中三年级。

在两次模拟考试中,任有志的成绩都在全年级名列前茅。

一天,班主任告诉大家说,今年要从初三四个班中保送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市重点学校上学。

究竟谁能获得被保送重点高中的机会,将由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决定。

任有志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可他发现同班同学陈光(化名)也在积极地为这次考试做准备。

陈光这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让任有志感到了压力。

从初三开始,陈光的学习成绩一直在任有志前面,包括前两次模拟考试。

整整一天,任有志都没法集中精力上课,他心里翻来覆去地想着这件事。

比较内向的任有志没找人倾诉也没找人帮忙,他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只有让竞争对手下去,然后自己才有可能上来。

一天,他走在街上的时候,忽然发现有卖老鼠药的。

一瞬间,脑子里的想法蹦出来了,他想:要让陈光耽误这次考试,然后自己就能顺利地被重点中学录取。

一个星期后的星期一,在宿舍里,任有志把买的老鼠药放到了陈光的面条里面。

没想到,另一位同学杨墨(化名)也吃了一些面条。

结果,两个同学都中毒身亡。

2003年9月,任有志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同年10月,他被送往某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

2007年,年满18岁的任有志被转到某监狱继续服刑。

由于在狱中表现良好,他被减为有期徒刑19年。

这当然是极个别的案例。

可是,偶然性往往为必然性开辟道路。

也就是说,在这一个别案例中,蕴藏着很多极为普通的常见的因素,如渴望成功、害怕竞争、难以克制等等,这是相当多的孩子都可能具有的心理特点。

而如何处理这些矛盾,正是道德智能水平的差异。

对孩子来说,道德首先是一种智能。

道德智能就是判定是非的能力,进一步说,就是在自己的伦理信念的支配下,拒绝不正当或不良行为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同情并关心别人痛苦的能力、调节自己情绪和抑制欲求的能力、接受和理解与自己不
同观点的能力、尊重别人的能力等。

实际上,世界上很多学者都以为道德能力是适应未来的关键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其新著《迈向未来的五种思维能力》一书中解释了人类面对21世纪需要具备的五种思维能力,如条理性思维、综合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尊重的思维能力和道德思维能力。

他以为,道德思维能力反映的是人作为不同角色的适应能力,其中包含了美德、责任感和道德感。

实际上,尊重也是一种道德思维能力。

这位以多元智能理论著名于世的学者指出,在当下社会,事物瞬息万变,时间和空间概念都会随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地发生变化,市场变得越发强大,而且缺乏一种气力去改变它,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人面对的挑战就是如何把美德、责任和道德结合起来运用。

我们来分析一下,作为一个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的学习尖子,任有志的悲剧不正是道德智能水平低下吗?
明日请看:自信导致成功,自卑导致失败
这是著名教育家孙云晓先生30年教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作者不但是出色的教育家,还是一位成功的好父亲,30年的教育研究成就了一个博采百家教育学说和自成一家的教育界风云人物,他不仅用自己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影响了广大教育界人士和广大家长,而且他用自己的理论精心呵护的女儿也成为复旦大学的毕业生、著名媒体驻东京记者。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2003年5月,年仅14岁的任有志(化名)在西北某县一所普通中学上初中三年级。

在两次模拟考试中,任有志的成绩都在全年级名列前茅。

一天,班主任告诉大家说,今年要从初三四个班中保送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市重点学校上学。

究竟谁能获得被保送重点高中的机会,将由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决定。

任有志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可他发现同班同学陈光(化名)也在积极地为这次考试做准备。

陈光这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让任有志感到了压力。

从初三开始,陈光的学习成绩一直在任有志前面,包括前两次模拟考试。

整整一天,任有志都没法集中精力上课,他心里翻来覆去地想着这件事。

比较内向的任有志没找人倾诉也没找人帮忙,他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只有让竞争对手下去,然后自己才有可能上来。

一天,他走在街上的时候,忽然发现有卖老鼠药的。

一瞬间,脑子里的想法蹦出来了,他想:要让陈光耽误这次考试,然后自己就能顺利地被重点中学录取。

一个星期后的星期一,在宿舍里,任有志把买的老鼠药放到了陈光的面条里面。

没想到,另一位同学杨墨(化名)也吃了一些面条。

结果,两个同学都中毒身亡。

2003年9月,任有志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同年10月,他被送往某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

2007年,年满18岁的任有志被转到某监狱继续服刑。

由于在狱中表现良好,他被减为有期徒刑19年。

这当然是极个别的案例。

可是,偶然性往往为必然性开辟道路。

也就是说,在这一个别案例中,蕴藏着很多极为普通的常见的因素,如渴望成功、害怕竞争、难以克制等等,这是相当多的孩子都可能具有的心理特点。

而如何处理这些矛盾,正是道德智能水平的差异。

对孩子来说,道德首先是一种智能。

道德智能就是判定是非的能力,进一步说,就是在自己的伦理信念的支配下,拒绝不正当或不良行为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同情并关心别人痛苦的能力、调节自己情绪和抑制欲求的能力、接受和理解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能力、尊重别人的能力等。

实际上,世界上很多学者都以为道德能力是适应未来的关键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其新著《迈向未来的五种思维能力》一书中解释了人类面对21世纪需要具备的五种思维能力,如条理性思维、综合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尊重的思维能力和道德思维能力。

他以为,道德思维能力反映的是人作为不同角色的适应能力,其中包含了美德、责任感和道德感。

实际上,尊重也是一种道德思维能力。

这位以多元智能理论著名于世的学者指出,在当下社会,事物瞬息万变,时间和空间概念都会随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地发生变化,市场变得越发强大,而且缺乏一种气力去改变它,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人面对的挑战就是如何把美德、责任和道德结合起来运用。

我们来分析一下,作为一个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的学习尖子,任有志的悲剧不正是道德智能水平低下吗?
明日请看:自信导致成功,自卑导致失败
2000年7月中旬,应四川省教委的邀请,我和刘京海校长一同赴成都讲课。

虽然神交已久,见面还是第一次,在我的诚恳请求下,一天晚上,刘校长谈了许多关于成功教育的思考。

刘校长心中总是装着“差生”,似乎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教育的不公平,这令他愤慨不已。

自1987年开始,作为上海闸北区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他受命主持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实验。

提起闸北八中,熟悉内情的人都会摇头叹息。

是啊,由于地区环境恶劣,生源又极差,人们称此校为“垃圾学校”、“流氓学校”、“差生集中营”。

可是,刘京海校长对闸北八中却情有独钟。

他相信只要变反复失败为反复成功,再差的学生也会昂起头走路,成为有希望的人。

有一天,刘校长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

女儿高兴极了,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一路上滔滔不绝,说:“爸爸,你在研究差生,我告诉你,我们班上有5个傻瓜!”
刘京海一愣,问:“是不是你们老师说的?”女儿连连摆手,答:“我们老师没说过。

”刘京海更奇怪了,他从未意识到,还没上学的女儿也能与他探讨差生问题。

他饶有兴趣地问:“那你是怎么知道傻瓜的?而且还5个!”女儿见爸爸对自己感兴趣,更来劲了,骄傲地回答:“只有傻瓜才不知道什么叫傻瓜。

他们5个小朋友,总是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不是傻瓜又是什么呢?”“噢,是这样啊,爸爸明白了。


刘京海一边回答一边沉思起来。

反复失败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就成了“傻瓜”,即使老师不说他们傻,小伙伴也会自动把他们说成“傻瓜”。

久而久之,这些“傻瓜”便可能认定自己是傻瓜是差生,并且在生活中表现得又傻又差。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让孩子变傻变差的机制啊。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的一项动物经典实验。

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

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

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被动地接受和不愿意改变,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长期以来,人们对成功的理解,总是片面地将升学率作为学校教育成功的惟一标志,将考高分、进名牌大学作为学生成功的惟一标志,造成了很多家庭、学校与学生的悲剧。

传统的缺乏人性化的应试教育,将正常的义务教育扭曲为选拔教育,而选拔教育本质上是淘汰教育,从而导致了一大批被淘汰者“差生”的产生。

这些原本可以奋发向上的优秀孩子,一旦背上这种黑名,很容易变得自暴自弃。

这些“坏孩子”由于长期遭受歧视,对自己也认同“差生”、“坏孩子”,更严重的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失败感甚至仇恨,必然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的隐患。

这不正是现实中残酷的“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吗?“习得性无助”给“差生”带来的最大伤害与摧残就是破坏了他们良好的自我概念。

在我看来,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概念,实际上就是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好人。

我的建议是:
永远相信孩子都渴望成为好孩子。

每个教育者都要充分相信,没有本质上的坏孩子,并且,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而我们的天职是为其创造适宜的条件。

你只有信任孩子,孩子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好孩子。

只有当孩子确定了积极的自我概念,相信自己是一个好人、聪明的人,他才能自信、自尊地生活。

明日请看:让孩子相信“我能行”
2000年7月中旬,应四川省教委的邀请,我和刘京海校长一同赴成都讲课。

虽然神交已久,见面还是第一次,在我的诚恳请求下,一天晚上,刘校长谈了许多关于成功教育的思考。

刘校长心中总是装着“差生”,似乎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教育的不公平,这令他愤慨不已。

自1987年开始,作为上海闸北区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他受命主持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实验。

提起闸北八中,熟悉内情的人都会摇头叹息。

是啊,由于地区环境恶劣,生源又极差,人们称此校为“垃圾学校”、“流氓学校”、“差生集中营”。

可是,刘京海校长对闸北八中却情有独钟。

他相信只要变反复失败为反复成功,再差的学生也会昂起头走路,成为有希望的人。

有一天,刘校长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

女儿高兴极了,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一路上滔滔不绝,说:“爸爸,你在研究差生,我告诉你,我们班上有5个傻瓜!”
刘京海一愣,问:“是不是你们老师说的?”女儿连连摆手,答:“我们老师没说过。

”刘京海更奇怪了,他从未意识到,还没上学的女儿也能与他探讨差生问题。

他饶有兴趣地问:“那你是怎么知道傻瓜的?而且还5个!”女儿见爸爸对自己感兴趣,更来劲了,骄傲地回答:“只有傻瓜才不知道什么叫傻瓜。

他们5个小朋友,总是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不是傻瓜又是什么呢?”“噢,是这样啊,爸爸明白了。


刘京海一边回答一边沉思起来。

反复失败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就成了“傻瓜”,即使老师不说他们傻,小伙伴也会自动把他们说成“傻瓜”。

久而久之,这些“傻瓜”便可能认定自己是傻瓜是差生,并且在生活中表现得又傻又差。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让孩子变傻变差的机制啊。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的一项动物经典实验。

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

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

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被动地接受和不愿意改变,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长期以来,人们对成功的理解,总是片面地将升学率作为学校教育成功的惟一标志,将考高分、进名牌大学作为学生成功的惟一标志,造成了很多家庭、学校与学生的悲剧。

传统的缺乏人性化的应试教育,将正常的义务教育扭曲为选拔教育,而选拔教育本质上是淘汰教育,从而导致了一大批被淘汰者“差生”的产生。

这些原本可以奋发向上的优秀孩子,一旦背上这种黑名,很容易变得自暴自弃。

这些“坏孩子”由于长期遭受歧视,对自己也认同“差生”、“坏孩子”,更严重的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失败感甚至仇恨,必然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的隐患。

这不正是现实中残酷的“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吗?“习得性无助”给“差生”带来的最大伤害与摧残就是破坏了他们良好的自我概念。

在我看来,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概念,实际上就是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好人。

我的建议是:
永远相信孩子都渴望成为好孩子。

每个教育者都要充分相信,没有本质上的坏孩子,并且,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而我们的天职是为其创造适宜的条件。

你只有信任孩子,孩子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好孩子。

只有当孩子确定了积极的自我概念,相信自己是一个好人、聪明的人,他才能自信、自尊地生活。

明日请看:让孩子相信“我能行”
培养孩子有孝心和爱心
要培养孩子的爱心,首先要培养孩子有孝心,孝敬长辈。

但据我观察,今天的父母对孩子都很有爱心。

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生日是哪天,但至少有一半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的生日。

父母都很重视给孩子过生日,但有几个孩子重视父母的生日?
现在孩子往往不知道孝敬父母,父母却对孩子很有“孝心”。

父母对孩子倾注了满腔的热情,父母对孩子的爱“无可挑剔”,而孩子对父母的爱却仿佛都从人间蒸发了。

这主要是教育失误的结果,而不是孩子的原因。

在培养孩子从小拥有一颗孝心方面,北京的周永琴女士是成功的,无愧于“全国十佳母亲”的光荣称号。

周永琴的儿子小的时候,北京的橘子挺贵。

他们一家三口都爱吃橘子,但周永琴买橘子与众不同,总是按三的倍数买,吃的时候由儿子分,每人一个。

可是就剩下最后三个橘子的时候,儿子拿着橘子没送过来,而是用眼睛看着父母,意思是就剩3个了,你们俩还吃啊?母亲给父亲使眼色,吃!
后来周永琴说,她吃这个橘子的时候,一点儿味道都没有。

但是她觉得自己做得对,她要让孩子从小心中有别人。

我完全赞成她的做法,如今的孩子缺的不是两个橘子,缺的是心中有别人。

社会学家说,儿童长大的过程是由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也就是社会化的过程。

什么是社会化?当孩子心中有了别人,他的社会化就开始了。

当孩子能够处理你我他之间的关系,他的社会化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了。

后来这个分橘子的孩子长大了,考上了北京大学。

亲戚朋友很高兴,给了他500块的祝贺钱。

让周永琴没想到的是,春节回家,儿子把这些钱装了个红包,孝敬了奶奶。

这个孩子有如此孝心,与父母培养的习惯分不开。

在他家里,只要做好吃的,妈妈都让儿子先给姥姥、姥爷送一份。

每月给爷爷、奶奶汇款,妈妈都是让儿子去邮局寄。

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一个人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他的天性一样自然。

正是持之以恒的培养使爱的种子在孩子心里扎下了根,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感叹过:“要呵护和培养一个孩子的爱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苏霍姆林斯基当校长的时候,学校的花园里开出了一朵极大的玫瑰花。

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花园里散步时,发现一个4岁的小女孩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正拿在手里快活地往外走。

苏霍姆林斯基根本没有去批评小女孩,而是蹲下身子,亲切地问道:“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呢?能告诉我吗?”小女孩有点羞怯地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每天都陪着她说话。

我告诉她校园里有一朵非常大的玫瑰花,奶奶就是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看过了我就把它送回来。


听了小女孩天真的回答,看着小女孩淳朴的小脸,苏霍姆林斯基心里很感动。

他牵着小女孩的手又回到了花园里,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

譬如这个小女孩,她摘下玫瑰花的确是个错误,但这个错误与她的年幼无知有关,她以为摘一朵花就像借一样东西,用过了还回来就行了。

苏霍姆林斯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但看到了这个小女孩的错误,更看到了这个错误背后的爱心。

教育者的责任当然包括发现“错”,但首要的责任是把“对”找出来,并用“对”来消化和引导“错”。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培养孩子的爱心远比对他们错误无情地指责重要啊!”
明日请看:藏起一半爱心,敢于对孩子说“不”
楚天都市报讯藏起一半爱心,敢于对孩子说“不”
如果孩子已经依赖成性、不愿对自己负责,那么父母需要采取坚决的做法。

父母要敢于并且善于对孩子说“不”,勇于要求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

让孩子承担自己决定的后果,切身的体验就会难忘,这就是深刻的教育。

我记起我女儿上小学五年级时的一件事。

当时,我们家住在北京的西直门,靠着一家饭店,饭店门口停了很多汽车。

我女儿带着邻居家的小弟弟郑重,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孩儿,一块去玩。

保安一看这小孩儿来了就特害怕,因为他担心孩子拿石子划拉一下汽车,就完了,赔不起,所以小孩儿一来了他就轰,态度很恶劣。

我女儿想,“看你这么凶的人,我非捣蛋不可!”结果呢,我女儿就领着小弟弟故意藏在汽车后面,拿石子敲地,“嘣嘣嘣”,敲得保安心惊肉跳,“我的天啊,谁在敲汽车呀?”就过来追。

哎,这保安一追我女儿他们就跑。

他们从饭店往家跑,翻过一个铁栅门,这个铁栅门小孩能钻过去,大人钻不过去,往里一跑,这保安就没招了。

好了,没事了就老来,如法炮制。

“嘣嘣嘣”,老来捣乱。

气急败坏的保安也动脑筋了,他把这个铁门开了,锁还挂在那里。

我女儿他们根本没看见门是虚关的,仍如法炮制。

“嘣嘣嘣”,敲了就跑,保安就追。

我女儿一看今儿不对,铁门都开了,赶快跑啊,跑进家门口就靠在那里大口大口地喘气,魂飞魄散,但跟在后边的那个小男孩跑得慢,被保安抓住了,嗷嗷直叫。

我在家一听声音不对了,就问女儿怎么回事。

女儿说:“我们给保安捣乱,小弟弟被抓走了。


我一听,觉着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就是教育的黄金时刻。

我说:“你是姐姐,他是弟弟,你是主要责任人,弟弟是跟着你捣乱的,对不对?现在出事了,你跑回家了,小弟弟被抓走了,你就在家待着?”
女儿不知所措,问我怎么办,我说:“你赶快出去,找保安承认错误,让他把小弟弟给放了,有什么责任你来担着!”
女儿惊叫起来:“我不敢,我不去!”
我说:“不行,你今天不迈出这个门去,你明天怎么有脸见人家小弟弟。

你是好孩子,要敢作敢当,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你一定要去!”
我女儿看我一点儿也不松口,呜呜呜地哭,只好哭着找保安承认错误。

其实,这时候保安训过郑重之后,已经把他放回家了。

我女儿又带上礼物去慰问小弟弟。

这件事让我女儿刻骨铭心。

后来我女儿写了一篇文章,记下了这一年夏天发生的这件在小孩儿眼里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

我为什么不去代孩子承认错误?因为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就不能代替孩子体验。

这就是让孩子去体验责任,只有体验责任才能体验成长。

没有责任心的孩子长不大,父母不要剥夺孩子体验责任的机会,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然后他才会永远记住自己的责任。

什么事情最难忘,往往就是教训非常难忘。

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一定能力就应当让他承担责任,这才是现代父母的真正爱心。

父母要敢于对孩子说“不”,我的建议是:
藏起一半爱心。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处处依赖别人是坏习惯。

我们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成为一个自理自立的人,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对自己负责任。

做父母的要藏起一半爱心,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不要替他去做,放心地让孩子自己体验犯错误后的苦头。

苦头吃上一些之后,他就会慢慢地改掉坏的习惯,而且他记忆很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