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史上十二个五年计划26页PPT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https://img.taocdn.com/s3/m/04563381b9d528ea81c77926.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医药卫生、财税金融、文化体制等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活力不断显现。
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汇编
![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64cbd9d79e314332396893d9.png)
1960年9月,中央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 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2年年底,“二五” 计划实际执行结果与原来提出的八大建议相比,除 原煤、原油、发电量达到规定指标外,钢、水泥、 粮食、棉花等都未达到。
三五计划(1966~1970): 三线建设备战备荒
“三五”计划本应在1963年到1967年实行。 1962年,中共中央曾设想“三五”计划主要是 调整和恢复国民经济,但毛泽东提出,1963年 至1965年作为过渡阶段,继续调整打下底子, 从1966年起再搞“三五”计划。由于1966年 “文化大革命”的突如其来,正式的“三五” 计划没有来得及形成。
“五五”计划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前,经济建设处于恢复发展时期。1978年前 后的“新跃进”,致使国民经济结构失调、效益低 下。第二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民经 济处于全面调整时期,“五五”计划指标相应作了 较大幅度的调整。1980年年底,国民经济主要比例 关系开始改善,生产和建设也取得较大发展。
四五计划(1971~1975): 严重失控调整战略
“四五”计划以“草案”的形式印发。 在国际紧张形势和国内“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 “四五”计划盲目追求高速度和高指标,导致上世 纪7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出现了“三个突破”的严重 失控现象:职工人数突破5000万人,工资支出突破 300亿元,粮食销量突破800亿斤。 1971年林彪事件发生以后,周恩来主持两年经济调整, 对极“左”思潮进行了批判。
一五计划(1953~1957): 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制定“一五”计划历时5年,数易其稿。1955年7月,经第 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但颁布时计划涵盖的时 间已经过半。 确定的一项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 我国设计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 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二五规划
![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二五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a90e86e7e21af45b307a8db.png)
(1953-1957)“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
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
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程,五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5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60.5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总值的1.9倍。
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初步铺开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等于旧中国从1900年到1948年49年问钢的总产量760万吨的218%,煤产量达到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工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业的比重由26.4%提高到48.4%。
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棉花产量达到3280万担,都超额完成计划。
“一五”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以工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0%和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占60%作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解读PPT课件 通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解读PPT课件 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dce7186789eb172dec63b76b.png)
七、文化产业:推进创新深化改革
全会提出:“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 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此,全会强调“要推动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九、加强党建: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
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全会认为,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 保证。
全会提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 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等一条条要求,就是要凝聚党心 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以 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 阻。
2011年高考之社会热点: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解读 2011.2.26
一、主要目标:居民收入较快增加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全会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明确定位。
全会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明确提出今后五年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 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 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 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 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 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解读:勾画经济社会发展新蓝图
“这是一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我们 党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行动纲领。目标清晰,催 人奋进。”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朱国仁说。沧海横流,方 显英雄本色。过去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 势,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 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 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社会 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 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全文图解完整版《新中国史》党课学习PPT
![全文图解完整版《新中国史》党课学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6bc015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e.png)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的4个)性弃化土选弃择渣;量同预时测完分成析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新中国72年的历史进程回顾
(一1、)外勤剪检力查墙:水工平人钢每筋天的上绑班扎前位,置各,班有组设长计和的专按职设安计全布员筋必,须无先设行计检变查化各 支的架,的外安侧全水,平发钢现筋问绑题扎及在时竖整 筋改的。外边。
前言
(,4便)于模施板工安过装程、中钢随筋时焊查接阅、;混施凝工土日浇志筑、等安按全有日关志安、全质操量作日规志程要进求行工施地工现 作场业资。料员(网络管理员)每天如实输入当天的施工内容、进度、完成情况、 天气情况、安全、质
目 录
1 新中国72年的历史进程回顾
综混上凝所土述浇,筑本前工,项程目水部土要保详持细方计案算的出实浇施筑具混有凝显土著用的量生,态通、知社商会品和混经凝济土效供益。 应商,确保质量合格且供应满足施工需求。
第二个时期 巩固政权
第三个时期 过渡时期
第四个时期 文革时期
第六个时期 真理大讨论
第八个时期 第三代领导集体
第九个时期 第四代领导集体
第十个时期 中国进入新时代
74.、10作.1业.6在过门程扇中外,表发面生应两标塔示碰闭撞锁一开台关塔方钢向丝。绳与另一台塔起重臂缠绕后, 应立即停止动作,并对回转进行制动,通知维修人员解除缠绕后方能动作。
新时段中进行国,7具2体年划分的情况历见史表7进-2。程 回 顾
★
验云收维合保格山的有钢机筋化严工格有按限照公同司批5万号t/、a醋同酸等乙级烯、(同配规套格2、0万品t牌/a电分石类)堆项放目并标识。 第10章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新中国72年的历史进程回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https://img.taocdn.com/s3/m/9d5c97d7240c844769eaee3b.png)
第七个五年计划 (1986年-1990年)
“七五”成就: 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平均每年增 长6.7%,其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工业总 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5%,五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 平均每年增长7.5%,进出口贸易总额五年增长35%, 并相应扩大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规模。城乡 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5%。在这五年内, 继续保持国家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基本平衡。
“十二五”规划 研究重大选题
一、发展环境 二、思路目标 三、产业结构 四、城乡区域 五、科教文化 六、改革开放 七、人民生活 八、资源环境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 转型】
中国经济社会: 一、从外需向内需 二、从高碳向低碳 三、从强国向富民
展
• • • •
望
【“十二五”规划中国民生展望】 【“十二五”规划中国经济展望】 【“十二五”规划中国社会发展展望】 【“十二五”规划中国企业发展展望】
刘易斯转折点
• “刘易斯转折点”简而言之就是在此这个转折 点之前不论有多少新增就业,工资都不会涨, 这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发展;在这一点之后 劳动供给不再是无限的,工资开始上涨,人均 收入开始实质性地增长,这是一个典型的现代 经济增长。 • “二元经济”的说法最初是由伯克 (Booke,1933)提出,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是由两个不同的经济部门组成。一是传统部门, 二是现代部门。
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
![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c3da5941767f5acfa1c7cdd9.png)
六五计划(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六五”计划是拨乱反正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 在“文革”后认真总结长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 方面的经验教训,按照中央提出的从1981年到20世 纪末20年内力争实现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 略部署制定的。“六五”计划的编制时间较长,最 初是作为《l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 草案的一部分,于1975年、1977年两次进行编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倒原方案后开 始重新拟定。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正 式批准“六五”计划。
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
机自二班 吴鹏阳
前言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 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 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 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 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 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 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 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 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 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 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 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 十二个“五年计划”。而 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将在 2015结束。
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它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 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五计划(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二五”计划作为党中央 的建议,在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通过。此后,由 于指导方针的变化,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第 二个五年计划的正式文件始终未能颁布。 由于实施过程中的巨大波动,“二五”实际上分成1958年~1960 年“大跃进”阶段和1961年~1962年进入调整时期两个阶段: 1958年的“大跃进”,是作为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之后要出现 “经济建设高潮”提出来的,形成了一场包含着层层高压和层 层虚报的政治运动。1960年非但没有“跃进”,反而成为新中 国成立以来经济负增长最严重、困难最大、人民生活最苦的一 年。
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
![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3fcbf304aaea998fcc220e38.png)
“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二五”计划作为党中央的 建议,在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通过。此后,由于 指导方针的变化,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第二个 五年计划的正式文件始终未能颁布。
由于实施过程中的巨大波动,“二五”实际上分成1958年~1960 年“大跃进”阶段和1961年~1962年进入调整时期两个阶段:
经过1975年邓小平主持的整顿工作,“四五”计划 得到了基本完成。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五五计划(1976~1980年): 新跃进大转折
“计划赶不上变化”。“五五”计划实施期间,跨 越了由“文革”至粉碎“四人帮”及拨乱反正的重 大历史转折,致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亦随之变化。 其制定开始于1974年,没有独立的文本,包含在 《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之中。 此纲要直至1977年12月才被下发,“五五”计划缩水 仅剩3年。
国际上,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1997年始发于泰 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整个亚洲,对中国的出口、 利用外资以及经济增长都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前期,针对通货膨胀率过高的突 出矛盾,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通过综合治理,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六五计划(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六五”计划是拨乱反正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
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ppt课件
![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5618438e9951e79b89275f.png)
1966年,曾出现了预计提前两年完成计划的良好发 展势头,但1967年、1968年的“文化大革命”,给 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1969年,中苏边界武装冲突使全国进入了战备高潮, “三五”计划以临战的非正常状态取代了前三年无 政府主义的非正常状态。1970年的高投入,使“三 五”计划勉强完成。
13
从“六五”计划开始,我国的经济计划中增加了社 会发展的内容,计划的题目也相应改为“国民经济 与社会发展计划”。“六五”计划的另外一个重要 特点,是强调一切经济工作都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 中心。
14
七五计划(1986~1990): 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六五”后期,从1984年第4季度开始,经济发展过 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经济过 热。这些也成为“七五”开局的基础条件。
21
“十五”计划的制定,政府不再是资源配置的主角, 市场发挥着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确立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 整作为主线。更多关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 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发展 的需要、享受的需要。
22
十一五计划(2006~2010) 经济增长领先全球
由于实施过程中的巨大波动,“二五”实际上分成1958年~1960 年“大跃进”阶段和1961年~1962年进入调整时期两个阶段:
1958年的“大跃进”,是作为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之后要出现 “经济建设高潮”提出来的,形成了一场包含着层层高压和层 层虚报的政治运动。1960年非但没有“跃进”,反而成为新中 国成立以来经济负增长最严重、困难最大、人民生活最苦的一 走向改革开放
“六五”计划是拨乱反正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 在“文革”后认真总结长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 方面的经验教训,按照中央提出的从1981年到20世 纪末20年内力争实现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 略部署制定的。“六五”计划的编制时间较长,最 初是作为《l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 草案的一部分,于1975年、1977年两次进行编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倒原方案后开 始重新拟定。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正 式批准“六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