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变蒸和外感发烧的原理 以及绿色退烧法分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变蒸和外感发烧的原理
以及绿色退烧法分享
发烧,中医称为变蒸和伤寒。

先来说变蒸吧:
变蒸,故名思义,变就是气变,气机发动,蒸就是体热。

变蒸是正常的生长过程,就像竹子生长,都要过节一样。

一般变蒸一次都会长高一截。

如果不经变蒸,就不会成人。

成人都长大了,不用蒸了,已经熟了。

正常的儿童变蒸是64天一蒸。

一般变蒸,是变五日,蒸五日。

也就是发热一般是五天左右。

五天不是整天都在蒸哈,是一会儿蒸,一会儿不蒸的。

小儿32天一变,64天一发热。

一般新生儿64天一发烧,一年之后,是128日一蒸。

三次发热之后,就成人。

经过五小蒸,三大蒸,小孩就长得慢了。

所以一个小孩以后结不结实,壮不壮,高不高,主要就是这几蒸
一般蒸完,小孩的眼睛比较明亮。

小儿变蒸各阶段的情况
一蒸后,小孩的卧姿比较端正
二蒸后,能咳能笑,
三蒸后能爬行,
四蒸后能呀呀学语,
五蒸能亭亭然,可以立,
再蒸就可以行了,就成人了。

所谓成人,就是能走能说能笑。

如果小孩三个月不蒸,会耳聋目盲,
五个月不蒸,身不行,
九个月不蒸的话,走路就不正常
这里所指的长大,不仅限于身高体重,还包括其它方面,例如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四肢协调能力等。

变蒸的时候,不可惊动,家人更不要惊荒,经过蒸变的小孩,血气会长,五脏也在提升。

就是不可令身边多人,不要以为是外感发热,更不可乱用药物。

如何看是变蒸,还是外感发热
变蒸有轻有重,轻者体热微凉,耳朵和屁股是冷的。

汗微出。

唇头尖如鱼眼大白肉起:唇头就是嘴唇外翻的,比较突出的,嘴唇头有白泡泡唇有点翻,能看到白肉的样子。

比较重的,身体壮热,脉乱,有汗或者不汗。

如果变蒸的时候,遇到外寒的话,就会腹疼腹泻,啼哭不止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有的小儿发烧用药后腹泻)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有云:
变者,变其情智,发其聪明。

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也。

下面这段是详细描述小儿的变蒸时间和相应生长部位
生骨气乃全而未壮也,故初三十二日一变,
生肾生志,六十四日再变,
生膀胱,其发耳与哬冷,肾与膀胱俱主於水,水数一,故先变生之,九十六日三变,
生心喜,一百二十八曰四变,
生小肠,其发汗出而微惊,心为火,火数二,一百六十日五变,
生肝哭,一百九十二日六变,
生胆,其发目不开而赤。

肝主木,木数三,二百二十四日七变,
生肺声,二百五十六日八变,
生大肠,其发肤热而汗,或不汗,
肺属金,金数四,二百八十八日九变,
生脾智,三百二十日十变,
生胃,其发不食,肠痛而吐乳,
脾与胃皆属土,土数五,故第五次之变蒸应之,变蒸至此使全矣。

此後乃齿生,能言,知喜怒,故云使全也,
太仓云,气入四肢,长碎骨,於十变後六十四日,长其经脉手足受血,故手能持物,足能行立也。

经云变且蒸,谓蒸毕而足一岁之日也,
师曰,不汗而热者,发其汗,大吐者,微下,不可馀治,是以小儿须变蒸蜕齿者,如花之易苗。

所谓不及三十二齿,由变之不及,齿当与变蒸相合也,年状而视齿方明。

变蒸讲完了,下面就是外感和积食
根据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理论,孩子只需分:中虚或内热
内热的表现:舌苔黄、口臭、便秘等。

(注意:但脾虚也会造成便秘的,不是便秘就等于内热的。


另外,孩子头两侧热,是胆经相火不降。

这个也是中虚所致。

不能因为热就清热的,一清,中虚更厉害。

很危险。

中虚发热:手心热,或者头身热。

脉象,轻按多重按少,重按比轻按无力。

停食发热:手心热、头身热,而脉象,重按比轻按有力。

停食较重者,舌有黄胎,口有臭气。

这两种发热的名称可以通俗理解为:
孩子中土虚,吃的多,吃了不消化的东西,积食停食了,都会引起发热。

可以看出,停食较重者,舌有黄胎,口有臭气,可以较为容易判断是停食发热之外。

而中虚发热,和普通的停食发热,其表症都较为接近,都是手心热和头身热。

那么如果无法区分的时候,彭子告诉我们,要靠脉象来判别,脉象会告诉我们真相
小儿把脉方法:医生两手,将小儿两手同时握住。

用手大指按小儿两手三部。

轻按浮部在皮,重按中部在肉,再重按沉部在骨。

小儿出生,即有脉可诊。

除至数甚快为小儿中虚本脉外。

小儿无论何病,只中虚与内热两门。

中虚与内热分清,用药便有依据矣。

至数甚快为小儿本脉,小儿中气未能充足,故脉快也。

中虚情况:
轻按浮部脉多,重按中部沉部脉少,为中虚。

右脉比左脉微少为中虚
内热情况:
轻按无脉,重按脉实,为内热。

右脉强,左脉细,亦为内热
肝热情况:
左脉比右脉有力为肝热。

中寒情况:
就是脾胃有寒。

右脉比左脉大,却大而虚松
对治方法
中虚发热:冰糖白糖水,或者黄豆数十粒煎浓汤。

停食发热:淡豆豉数十粒煎浓汤,停食较重者,淡豆豉加重。

彭子强调:中虚为小儿脉法的提纲,
这句话,可以通俗解释为:小儿病基本都是源于中虚。

平和之药为小儿用药的提纲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治疗小儿病,尽量用平和的食品或者药材。

中虚,可以理解为脾胃虚。

所以很多中医师一直在说,饭吃七分饱!
因为吃得过饱,会累及脾胃,造成负担,久之就伤了脾胃之本。

而小儿天生就肝气有余,脾气(中气)不足。

所以小儿的脾胃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稍有不慎伤之,就容易产生各种中虚病。

包括小儿便秘,很多也是脾虚运化不了造成的。

许多家长不知,一味清热,更伤脾胃。

最终导致腹泻拉稀,伤之极大。

因此,脾胃是后天之本,当好好养护
可惜现在医院的温病篇,一味认为南方温暖之地,没有伤害之病,所以用药都以清热解毒为主
看看现在小儿的咳嗽药水就知道了,清一色额清热解毒药!
更是看到有同学觉得猴枣散吃下去是不痛不痒的。

实在是替那些孩子担忧。

父母心,敢那么大胆,实在是很令人佩服的。

试想,把脾胃吃坏了,你吃进去的药,再对症,还有何用?
胃不受纳了,吃了就吐,那么就只能依靠医院的点滴了
小孩三分饥寒的道理就在这里
那小孩会不会因为吃得少,影响生长呢?
其实,只有脾胃不好,消化不好,才会影响生长。

况且三分饥不等于吃得少啊
寒是为了增加小孩的抵抗力,如果穿得太暖和了,身体就觉得不需要这么强的抵抗力,
就放松了,长此以往,小孩的低抗力就降低了。

只要老一代的人都明白,小孩一发烧,用热稀饭,或者姜枣水趁热喝,然后排出汗就可以了。

为啥要喝热的呢。

因为身体发热就是为了打开身体的毛孔,把病邪排出去。

喝热稀饭,就是为了增加热量,帮助打开毛孔。

只要微汗一出,烧一下就下了。

当然相火不收造成的郁热是另外一回事。

(这个就可以用到四豆饮,不过我们这里说的是外感)
如果孩子发烧,而不是想办法出汗,把邪气排出去,而是直接输液的话,就会把病邪压在体
内。

病邪他在身体会随气血经气的运转全身跑。

如果强压在体内,跑到身体弱的部位就会开成各成炎症
比如到心脏就是心肌炎,到大脑就是脑膜炎之类的。

所以医生给你说孩子如果不退烧会造成什么什么的,都是治出来的。

比如有人说小孩如果不退烧,会把脑子烧坏,还有烧聋的,其实大多都是治出来的。

不是得病出来的。

咳嗽是寒气积聚在肺部造成的(我们这里只说外感引起的咳嗽)
要把肺寒排出来,就只有咳嗽和流涕。

所以说有这两样,妈妈们不用担心,这是在帮孩从排病气啊。

如果咳嗽不能把邪气排出去,就会引成饮,饮就是比较清的涕。

饮的再下一步就是痰。

痰的下一步就是结,也就是痰核
结的下一步就是囊肿,囊肿的
所以说防癌从防感冒开始。

所以别看感冒事小,可误治后,不良后果还是很多的。

但是感冒的辩证,也是很复杂的。

每天的情况都会不同,而中医讲究的就是对症下药,所以现在吃什么中成药治疗感冒,个人觉得问题也是很多的。

尤其是对小孩子,情况随时在变,可如果是吃中成药,几天都不变的,吃着吃着,谁知到最后又吃出其它什么问题来了。

因为不对症的呀。

所以给孩子用药,包括一些偏方食疗,一定要辩症,不要胡乱用药。

唯一妥当的,就是提高孩子自身的自愈能力,让孩子自己去抵抗,因为身体比我们大脑更智能!
对治方法:
用葱豆汤或者葱豉汤,分以下3种情况
1、用葱豉汤,葱头带须一个,淡豆豉三十粒为最轻剂量。

2、如果脉虚气弱者,用葱豆汤,即将豆豉改为黄豆。

3、看舌苔,舌有黄胎,无论润燥,均用葱豉汤。

注意:如果鼻不塞,单发热,神昏气微,脉象不明,乃属于温病,方用黄豆汤,养木养中养津平热即可
【温馨提示】小儿外感,如用麻黄,虽然极少分量,也容易将肺气冲散,造成喘
逆危症,不惟麻黄不受,薄荷亦受不得。

这句话在提醒各位,在为小孩选药时,务必要读一下说明书,看其中有没有麻黄和薄荷,如果有,则要慎重考虑是否必须服用。

感寒停食外治法:
1、用热毛巾,搓扇子骨中间的脊柱两旁,方向为左升右降,须用力擦至皮下,然后暖卧即通。

2、葱头捣烂,加麻油少许,搓擦,忌风。

再分享几个绿色退烧办法吧
四仁粉退烧法
材料:杏仁、桃仁、栀仁、枣仁各10克,磨成细粉
(如果是感冒的发热,39.5°以下的发热作用明显,每帖可用6-8个小时!至四仁粉干了就要换了)
用法:取适量,以鸭蛋清调成糊,置于纱布块中,贴于宝宝脚掌心,外用长布条将纱布块和宝宝脚丫缠绕固定,为避免宝宝踢掉,可以再套上袜子。

要点:男孩敷左脚,女孩敷右脚
注:
1、四种仁只要等量即可,药店最少卖几克你就买几克。

2、有的药店只有山栀仁、炒栀仁、酸枣仁,也可以。

3、家里没有常备鸭蛋的,用鸡蛋也可以。

4、敷好后定时检查药糊是否变干,如果已变干而未退烧可以再敷新药糊。

5、如果敷药的脚心有黑色药痕,是体内热气排出,不必担心。

这个方法我用过,对手脚实热和积食发烧有效。

我的经验是晚上泡脚之后再敷,效果更好哦。

鸡蛋收阴法:只针对风邪引起的病情
收阴法简单说就是用热鸡蛋在体表滚动,把体内的无论寒热湿燥,所有邪气通通吸出来的方法。

鸡蛋要煮老,一般要煮15分钟左右或者更久,去蛋黄,蛋白间包一个老银元,用纱布缠好,沾点热水。

给小孩擦头部、眼、脸、鼻、嘴,身体各部位,特别要擦肚子,腋窝,擦时要从上到下,不要相反。

鸡蛋冷了再沾点热水继续擦,直到银元的颜色不再变化为止。

病情重,银元会由白色变黑色,说明风重,轻微时,变黄色。

如果效果一般,说明不是受风引起的病。

这里涉及到阴阳的概念。

大概说一下哈,阴阳是个抽象的概念:外为阳,里为阴。

阴阳是不可分离的辩证统一存在的: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阴阳的区分:“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
所以,应用到鸡蛋上,蛋白是阳,蛋黄是阴。

那么这个做法,把鸡蛋黄挖去了,这个蛋白+蛋黄组成的阴阳系统被打破
所以,对蛋白而言,它需要吸收“阴”来平衡它的阴阳系统
而银呢,古人很早就发现银可以用来治病等。

另外也是利用银可以测毒的特性,根据颜色来告知大家具体是何病邪吧。

这个方法我也用过,但是因为当时孩子是手足口引起的发烧,不对症。

但是对温度降下来也有一定的帮助。

所以辩症非常重要。

点刺放血治疗高烧不退
1、耳尖放血。

用三棱针(医药用品商店、药店应该都有)消毒后,在耳尖放血4-5滴(需要挤才能出血),十分钟后体温就能下降。

2、少商放血。

同样用三棱针在少商穴处,放血3-4滴。

少商放血主要是针对扁桃体发炎的情况。

3、十宣放血。

在十宣处各放血一滴即可。

另外说一下四豆饮和乌梅白糖汤(两者都是针对温病引起的发热)
单纯温病且病在荣卫时,引起的发热有以下症状:
初起头痛、身痛,先恶寒后发热,发热之后但热不寒,精神倦怠、神志昏迷,舌无胎,
脉象虚浮燥极模糊,轻按多,重按少,或者脉虚小
对治方法:
乌梅白糖汤:适合具有以上症状,脉象虚浮燥极模糊,轻按比重按有力,发热大者。

【处方】肥乌梅5枚,白糖2两(现在的60克左右)
四豆饮:适合具有以上症状,脉象虚小者。

【处方】黄豆20粒,黑豆、绿豆、白饭豆各15粒煎服(白饭豆也叫白芸豆)
这里的黄豆其实可以用到50粒,我的经验哈
如果以上症状都有,但发热之后仍兼恶寒,就是感寒温病了:
乌梅白糖汤症状+发热之后仍兼恶寒=乌梅白糖水方+绿薄荷1、2钱
三豆饮症状+发热之后仍兼恶寒=三豆饮方+薄荷5分-1钱
【温馨提示】
本属于乌梅白糖汤症状,但小便长者,因忌用乌梅,故改用三豆饮加倍煎服。

本属于四豆饮症状,尿长者去白饭豆
温病的概念,圆运动一书里的解释是,肝木疏泄太过,肺金收敛不足。

温病和伤寒病的区别在于,一个伤津液(体液),一个不伤。

四豆饮的做法
池草先生说:四豆煎服,高压锅40分钟到一个小时后,人工捣烂豆子,再熬一会,水适量即可。

时间长短不是固定的,主要是豆子要熟烂,起码戳破了成沙了就行。

提前泡了豆子什么的,煎的时间肯定就短点,自己掌握。

有时来不及泡,用高压锅是个快速的方法。

最后煮出来能剩一小碗就行了
要水多煮烂,取浓汤服,一定要记住尿长忌饭豆。

四豆饮退烧,在以下几个时间点,要经常注意孩子的前额、眼睛、太阳穴及耳朵的温度,
如果已经有点微热(用唇去碰)且手开始发凉,就需要马上喝三豆饮,
基本半小时至一小时后热度就会退去。

1、小儿发热多是中虚相火不降,而在11-1点心经时间,基本12点后热度会慢慢上来,需要注意了。

(但是一般这个时候孩子精神还是不错的,等到傍晚精神不好,其实温度已经偏高了。


2、傍晚5点以后,是肾经当令,而7点以后又是心包经时间,所以肾水不足心
火大的孩子,傍晚热度会上来。

(如果1点以后已经有热度了而没有及时做退热处理或者给喝三豆饮的话,这个时候的体温可能就会一下子偏高,而孩子也会出现神情倦怠嗜睡的情况)
3、半夜11-3点是肝胆时间,胆经相火不降、肝火旺的话,这个时候热度就会上去。

所以半夜11点后也要时常注意孩子的体温了。

(但是用三豆饮要注意了,此汤不能隔夜,所以我在孩子睡后会马上煮一次三豆饮,以备在凌晨1点前喝。

然后再用电饭煲的预约功能,预约到1点以后煮。

这样后半夜和第二天的三豆饮就有保证了。


葱豉汤治外感和积食发热
【原料】连须葱白淡豆豉黄酒
【制作】将葱白、淡豆豉、加水500克,煎沸再加黄酒煎煮,最后加入白糖。

(白糖既可补中气又能使此汤口感较好)
【用法】热服,服后盖被取汗。

【功效】解表和中。

“凡用葱豉汤,舌有黄苔,无论润燥,均用。

葱豉能消散胃滞也。

如外感初时恶寒,后虽单发热,只要鼻塞身痛头痛,仍宜用之.....葱头带须一个,豆豉三十粒为最轻剂.....葱豉汤四季感寒鼻塞发热均可用之。


大家首先要将以上各处方的适用症状牢记在心,在孩子发热的时候一一对应,并回忆孩子的生活起居,有没有受到外界风、寒、暑、湿、热、燥、饮食、情感、疲劳等方面的刺激等,再结合孩子平素的体质,思考一下当下的节气,当无法决断的时候,学会借助脉象,这样综合辩证,就可以大大提高诊断治疗的有效率。

(学习+细心观察,才能做到对孩子的病情了如指掌)
下面再讲讲推拿退烧
四大手法:
1、开天门200-300次
2、推坎宫200-300次
3、揉太阳穴1-2分钟(如果高烧,可以手法重一点,揉太阳可以发汗退热)
4、揉耳后高骨200-300次
最后捏脊(捏脊退烧,非常有效),并在脊背上滴几滴水,从宝宝的腰骶一直吹到大椎穴,吹散、吹干。

也可以给他推脊柱200—300次,从脖子根部一直推到尾椎骨;动作要快,力度适中,不能搓伤孩子;清天河水300次,就是推前臂内侧正中,以指腹从孩子的腕部推到肘部。

这套手法针对无论是风寒还是风热感冒都可以适用。

如果是风寒感冒可以在加上按揉外劳宫1-2分钟,推三关300次。

这个办法比较好,可是还有些小宝宝,一旦会爬,有了自己的主意后,往往在外感四大手法上很难配合。

那么还有一种办法建议妈妈们一定要用,而且临床上对于预防和治疗感冒的效果还是非常的好的。

就是帮助宝宝每天捏脊后,擦热脊柱(用手掌或者手面大鱼际在宝宝的脊背做快速来回往返摩擦)以热透为度;再横擦大椎及肺俞穴(肩胛骨内侧)和腰骶部,都是热透为度,把宝宝的小背背,擦得热呼呼的,就到位了。

强力推荐: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退烧也很神奇,退烧效果非常好。

清天河水如图所示,方向由腕到肘,直推300-500次。

而打马过天河的方向和位置与天河水一直,不过操作手法是用我们的食指和中指两指蘸水然后从腕到肘方向在皮肤上敲打,其声音就像是马过河发出的响声,一边敲打,还要一边以同一方向吹气,因为是蘸有清水,所以有清凉的感觉,可以迅速带走体内的高温。

一般打马过天河比清天河水清热力度强,用于一切实热症。

如果宝宝烧到39.5以上建议妈妈们再加上退六腑300-500次,可以退脏腑实热,尤其针对高烧不退,效果非常明显(但是六腑是寒穴,所以一天只能推一次)
特别要提醒各位妈妈的是发烧本身是宝宝体内正邪在交战,如果一旦发现宝宝有温度就立刻施以手法退烧,其实不利于宝宝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抵抗力的建立。

一般38度以内,也要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如果都比较正常的情况下,建议妈妈们多忍耐一下,让宝宝自己的正气与邪气对抗一下。

当38.5以上的时候我会建议大家用退烧的办法,当然也是依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而定。

这个时候你可以用清天河水等手法来退烧。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其实,我自己的经验:一般是发现流清鼻涕马上喝生姜红糖水,泡艾叶,灸大椎和身柱穴,揉风池(如果不好操作就揉一窝风),泡完后喝一杯开水,有时是边泡脚边喝姜糖水,为了防止内热,喝完姜糖水之后还要喝大量的白开水,有时我会给加一杯淡盐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