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变蒸和外感发烧的原理 以及绿色退烧法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变蒸和外感发烧的原理

以及绿色退烧法分享

发烧,中医称为变蒸和伤寒。

先来说变蒸吧:

变蒸,故名思义,变就是气变,气机发动,蒸就是体热。

变蒸是正常的生长过程,就像竹子生长,都要过节一样。一般变蒸一次都会长高一截。如果不经变蒸,就不会成人。成人都长大了,不用蒸了,已经熟了。

正常的儿童变蒸是64天一蒸。

一般变蒸,是变五日,蒸五日。也就是发热一般是五天左右。

五天不是整天都在蒸哈,是一会儿蒸,一会儿不蒸的。

小儿32天一变,64天一发热。

一般新生儿64天一发烧,一年之后,是128日一蒸。三次发热之后,就成人。经过五小蒸,三大蒸,小孩就长得慢了。

所以一个小孩以后结不结实,壮不壮,高不高,主要就是这几蒸

一般蒸完,小孩的眼睛比较明亮。

小儿变蒸各阶段的情况

一蒸后,小孩的卧姿比较端正

二蒸后,能咳能笑,

三蒸后能爬行,

四蒸后能呀呀学语,

五蒸能亭亭然,可以立,

再蒸就可以行了,就成人了。所谓成人,就是能走能说能笑。

如果小孩三个月不蒸,会耳聋目盲,

五个月不蒸,身不行,

九个月不蒸的话,走路就不正常

这里所指的长大,不仅限于身高体重,还包括其它方面,例如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四肢协调能力等。

变蒸的时候,不可惊动,家人更不要惊荒,经过蒸变的小孩,血气会长,五脏也在提升。

就是不可令身边多人,不要以为是外感发热,更不可乱用药物。

如何看是变蒸,还是外感发热

变蒸有轻有重,轻者体热微凉,耳朵和屁股是冷的。汗微出。

唇头尖如鱼眼大白肉起:唇头就是嘴唇外翻的,比较突出的,嘴唇头有白泡泡唇有点翻,能看到白肉的样子。

比较重的,身体壮热,脉乱,有汗或者不汗。

如果变蒸的时候,遇到外寒的话,就会腹疼腹泻,啼哭不止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有的小儿发烧用药后腹泻)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有云:

变者,变其情智,发其聪明。

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也。

下面这段是详细描述小儿的变蒸时间和相应生长部位

生骨气乃全而未壮也,故初三十二日一变,

生肾生志,六十四日再变,

生膀胱,其发耳与哬冷,肾与膀胱俱主於水,水数一,故先变生之,九十六日三变,

生心喜,一百二十八曰四变,

生小肠,其发汗出而微惊,心为火,火数二,一百六十日五变,

生肝哭,一百九十二日六变,

生胆,其发目不开而赤。肝主木,木数三,二百二十四日七变,

生肺声,二百五十六日八变,

生大肠,其发肤热而汗,或不汗,

肺属金,金数四,二百八十八日九变,

生脾智,三百二十日十变,

生胃,其发不食,肠痛而吐乳,

脾与胃皆属土,土数五,故第五次之变蒸应之,变蒸至此使全矣。

此後乃齿生,能言,知喜怒,故云使全也,

太仓云,气入四肢,长碎骨,於十变後六十四日,长其经脉手足受血,故手能持物,足能行立也。

经云变且蒸,谓蒸毕而足一岁之日也,

师曰,不汗而热者,发其汗,大吐者,微下,不可馀治,是以小儿须变蒸蜕齿者,如花之易苗。

所谓不及三十二齿,由变之不及,齿当与变蒸相合也,年状而视齿方明。

变蒸讲完了,下面就是外感和积食

根据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理论,孩子只需分:中虚或内热

内热的表现:舌苔黄、口臭、便秘等。

(注意:但脾虚也会造成便秘的,不是便秘就等于内热的。)

另外,孩子头两侧热,是胆经相火不降。这个也是中虚所致。

不能因为热就清热的,一清,中虚更厉害。很危险。

中虚发热:手心热,或者头身热。脉象,轻按多重按少,重按比轻按无力。

停食发热:手心热、头身热,而脉象,重按比轻按有力。停食较重者,舌有黄胎,口有臭气。

这两种发热的名称可以通俗理解为:

孩子中土虚,吃的多,吃了不消化的东西,积食停食了,都会引起发热。

可以看出,停食较重者,舌有黄胎,口有臭气,可以较为容易判断是停食发热之外。

而中虚发热,和普通的停食发热,其表症都较为接近,都是手心热和头身热。

那么如果无法区分的时候,彭子告诉我们,要靠脉象来判别,脉象会告诉我们真相

小儿把脉方法:医生两手,将小儿两手同时握住。用手大指按小儿两手三部。

轻按浮部在皮,重按中部在肉,再重按沉部在骨。小儿出生,即有脉可诊。

除至数甚快为小儿中虚本脉外。

小儿无论何病,只中虚与内热两门。中虚与内热分清,用药便有依据矣。

至数甚快为小儿本脉,小儿中气未能充足,故脉快也。

中虚情况:

轻按浮部脉多,重按中部沉部脉少,为中虚。

右脉比左脉微少为中虚

内热情况:

轻按无脉,重按脉实,为内热。

右脉强,左脉细,亦为内热

肝热情况:

左脉比右脉有力为肝热。

中寒情况:

就是脾胃有寒。右脉比左脉大,却大而虚松

对治方法

中虚发热:冰糖白糖水,或者黄豆数十粒煎浓汤。

停食发热:淡豆豉数十粒煎浓汤,停食较重者,淡豆豉加重。

彭子强调:中虚为小儿脉法的提纲,

这句话,可以通俗解释为:小儿病基本都是源于中虚。

平和之药为小儿用药的提纲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治疗小儿病,尽量用平和的食品或者药材。

中虚,可以理解为脾胃虚。

所以很多中医师一直在说,饭吃七分饱!

因为吃得过饱,会累及脾胃,造成负担,久之就伤了脾胃之本。

而小儿天生就肝气有余,脾气(中气)不足。

所以小儿的脾胃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稍有不慎伤之,就容易产生各种中虚病。

包括小儿便秘,很多也是脾虚运化不了造成的。

许多家长不知,一味清热,更伤脾胃。最终导致腹泻拉稀,伤之极大。

因此,脾胃是后天之本,当好好养护

可惜现在医院的温病篇,一味认为南方温暖之地,没有伤害之病,所以用药都以清热解毒为主

看看现在小儿的咳嗽药水就知道了,清一色额清热解毒药!

更是看到有同学觉得猴枣散吃下去是不痛不痒的。实在是替那些孩子担忧。父母心,敢那么大胆,实在是很令人佩服的。

试想,把脾胃吃坏了,你吃进去的药,再对症,还有何用?

胃不受纳了,吃了就吐,那么就只能依靠医院的点滴了

小孩三分饥寒的道理就在这里

那小孩会不会因为吃得少,影响生长呢?

其实,只有脾胃不好,消化不好,才会影响生长。

况且三分饥不等于吃得少啊

寒是为了增加小孩的抵抗力,如果穿得太暖和了,身体就觉得不需要这么强的抵抗力,

就放松了,长此以往,小孩的低抗力就降低了。

只要老一代的人都明白,小孩一发烧,用热稀饭,或者姜枣水趁热喝,然后排出汗就可以了。为啥要喝热的呢。因为身体发热就是为了打开身体的毛孔,把病邪排出去。

喝热稀饭,就是为了增加热量,帮助打开毛孔。

只要微汗一出,烧一下就下了。

当然相火不收造成的郁热是另外一回事。

(这个就可以用到四豆饮,不过我们这里说的是外感)

如果孩子发烧,而不是想办法出汗,把邪气排出去,而是直接输液的话,就会把病邪压在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