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桂林方言中的语言文化
普通话推广与方言文化保留——以桂林方言为例
,
广 西 恭城人
,
桂 林 市 教 育科 学 研 究 所 教 研 员 中 学
,
一
级教 师
。
谢琳 :普通话 推广与方 言文化保留
中共桂 林市委 党校学报
第3 期
找了几个莆 田人 当作 电台情报 发送接 收员 , 此 之 从 后就 再也没有被 破译 了 , 因为都 是用福 建莆 田方 言
互 通情报 。
“
”
京 上海话
、
一
…
…
南腔北 调 五 彩纷呈
,
一
。
方水 土 养
,
和 汉 语热 等 这 都应 该 是 具 有 广 义 的社 会 意 义
,
方人 这 正 是 地 域 文 化 特 色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语
,
,
的 是 积 极 的政 治 语 言 文 化 现 象
,
。
言凝 聚着 故 乡情 结 方 言 反 映 出异 域 民 俗 这 就 是
—
0 5
语 言是人 类 思 维 交 流 的重 要 工 具 是 人 类 进
、
,
篆 颁行全 国
,
,
。
这 不 仅结束 了处 于 长期 分裂 割据 的
,
步 社 会发展 的表 征
、
。
虽 然 存在语 言交 流 障碍 的 地
,
战国时代 而且 使言语 异声 文 字异形 东方六 国文
,
区 社会 经 济 的发 展 必 然 会 受 轨 书 同 文 也 结 束 了 中 国 自西 周
,
一
以后 几 百 年 的纷 乱 历 史 统
, ,
、
六 国 促 进 了 民族大
,
桂南平话的动词谓语句及其类型学特征
桂南平话的动词谓语句及其类型学特征
桂南平话是位于广西桂林的一种方言,是汉语的一种分支,以及汉语活动语言的一种种类。
在这种方言中,谓语动词是构成句子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用来表示主语所表达的行为、变
化或态度。
在桂南平话中,动词有着自己特定的特征。
首先,桂南平话的谓语动词没有时态、语态、人称等形式上的变化。
它在句中单独存在,
在句法结构中可独立作句子的谓语,用来表达主谓关系。
而且,在否定句中,谓语动词只
需要用“不”加在动词上,即可表达否定的意义。
其次,在桂南平话中,它的谓语动词有着较弱的把握力,常常用于形容词、名词或者介词
短语中,作为动词的系动词或联系动词存在。
这是桂南平话特有的特征,正常情况下,汉语中是不存在这种现象的。
再次,桂南平话的谓语动词还可以作为修饰语结构中的“动词连接动词”,即联系前文叙述
的一系列事情,而不是对其提出新的讨论。
最后,在桂南平话中,谓语动词可以作为充当动词谓语的形容词、名词和介词短语,充当
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或定语。
比如:“我好吃”。
在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是“我很好吃”,“吃”是作为形容词充当了动词谓语,表达了“好吃”的意思。
以上这些就是桂南平话中谓语动词在学习中比较明显的特点。
它们不仅体现了桂南平话自
身的特征,而且也使学习者能够更充分地理解桂南平话的风格及特性,从而加深对汉语的
理解。
桂林方言分析报告
桂林方言分析报告一、引言方言是指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或社会群体中所发展出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差异。
方言是语言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也是人类社会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旨在对桂林方言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变异规律以及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二、桂林方言的地理分布与背景桂林方言主要地理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及周边地区。
桂林地理环境独特,山水相间,被称为“山水甲天下”,这种地理特点也为桂林方言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同时,桂林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也为方言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桂林方言的声调特点桂林方言的声调特点是其最显著的方言特征之一。
桂林方言的声调相对较平,音调稳定且抑扬顿挫。
3.1 桂林方言的声调系统桂林方言的声调系统较为复杂,共有七个声调。
具体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上声、阳上声和阳去声。
3.2 声调的分布规律在桂林方言中,声调的分布规律较为有趣。
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声调会发生变异,如在叠字等情况下,声调会发生重叠或转换现象。
这种声调的变异特点既是桂林方言的独特之处,也反映了方言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四、桂林方言的词汇特点桂林方言的词汇特点主要在于词汇量丰富、词义丰富多样。
桂林方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官话、壮话等语言产生了相互影响、借鉴和融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词汇体系。
桂林方言的词汇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音韵特点桂林方言中的一些音位和声母与官话有所不同,如将官话中的“f”音替换为“h”音;将官话中的“zh”,“ch”,“sh”音分别替换为“z”,“c”,“s”音。
4.2 词汇借用及变异桂林方言中也有很多借词,如一些汉字的发音与官话相似,但意思略有不同。
同时,桂林方言中也有很多词汇的变异现象,如发音和意义上的偏离等。
4.3 方言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桂林方言的词汇与当地的山水风光、风俗习惯等紧密相关。
桂林作为旅游胜地,方言中的很多词汇与旅游相关,如对风景名胜的称呼、当地特色美食等。
桂林日常口语
桂林日常口语桂林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著名旅游城市,也是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
这里有壮美的山水、古老的文化和独特的方言,让人们流连忘返。
桂林的日常口语与普通话有一些差异,这是因为桂林有着独特的方言。
在桂林,人们常常用一些特别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交流。
比如,他们会用“骑”来代替“坐”,用“麦子”来代替“米饭”,用“搁边”来代替“放一边”。
桂林的人们非常热情好客,他们常常用“过来坐坐”这样的口头禅来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
在桂林,人们喜欢聚在一起吃饭、唱歌、跳舞,这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到节假日,人们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如龙舟比赛、花灯展览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在桂林,人们对美食也有着独特的偏好。
他们喜欢吃辣的、酸的和香的食物。
桂林米粉是桂林最著名的特色小吃之一,它有着丰富的口感和独特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桂林还有很多其他美食,如螺蛳粉、糖油果子、马肉米粉等,都是值得一试的。
桂林的自然风景也是让人叹为观止的。
桂林周围有着壮丽的山水,如漓江、象山和七星岩等。
这些山水以其独特的形状和美丽的景色而闻名于世。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欣赏这些美景,体验桂林的独特魅力。
除了自然风景,桂林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
阳朔古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有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址。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古老的街道、民居和庙宇,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此外,桂林还有一些古老的寺庙和古堡,如灵川天福寺和阳朔城堡等,都是值得一游的景点。
桂林的日常口语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也展示了桂林的独特魅力。
这里有美丽的山水、丰富的美食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桂林,不妨体验一下当地的日常口语,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相信你一定会爱上这个美丽的地方。
浅谈桂林方言中的语言文化
浅谈桂林方言中的语言文化陈鲜梅(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汉语111 201101903002)[摘要]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而方言则是语言的一种变体,方言中的文化从古至今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
从桂林方言看文化,我们可以看到桂林悠久的历史,桂林的风土人情,以及桂林人身上的那种热情活泼的精神。
以桂林民间方言童谣和方言词语入手,我们可以对桂林方言中所体现的文化价值,有深刻的认识,对桂林的语言、文化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关键词]桂林方言文化方言词语Talking a few of language culture of Guilin dialectChan Xianmei(The Department of Art and Design, Chinese Class 111, 201101903002) Abstract:language is the tool of the culture’s communication. At the same timelanguage and culture developed together. And the dialect is another language, so dialect including a lot of value of culture. Looking the culture from Guilin dialect, we can see the history,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of Guilin and the people’s warmth. From the rhyme and words of Guilin dialect, we can know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Guilin deeply.Key words: Guilin dialect, culture, dialect word s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
桂林方言惯用口语中的民俗文化探析
桂林方言惯用口语中的民俗文化探析一、语言单位折射民族风貌当地的惯用口语和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民众智慧的结晶,是当地风俗民情的反映。
在这里我们将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常用名词,并对其背后的民俗文化进行探讨。
1.1告花佬在龙胜话的惯用口语中,“告花佬”即指普通话中的“叫花子”、“乞丐”的意思。
“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成年男子(含轻视意)。
在龙胜话中,“告花佬”的语义色彩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则同字典的解释相似,趋向于贬义,另一个方面,则是趋向于中性,只是一个简单的对乞丐的称谓。
“告花佬”这一惯用语的出现,是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的。
桂林曾有两个叫花院,一个为南院,地处原桂林地区工商银行处,一个为北院,地处东镇路路口处,乞丐们结成帮派生活在这两个院子内,他们遵守着共同的组织纪律,首先,平时不允许随意的上街乞讨,只有每个月的初二和十六,这两个“牙祭日”时,他们才分别结成不同的队伍到沿街的上铺,有钱人家里进行乞讨并说上一些吉利的话,例如“财神到你家,富贵且荣华,子孙多兴旺,读书中探花。
”店铺老板和有钱人家为了图一个好彩头,也会给乞丐们一些打赏,甚至有些喜庆场面,操办人还会盼望乞丐的出现,捧个人场,说上一些吉利话。
其次,告花佬们除了乞讨,还要求会做一些小生意,例如上街卖盐水花生,制作鸡毛掸子拿去街上叫卖等等。
因此,在龙胜话中的惯用口语,“告花佬”一词,偏向中性的语义色彩占主导地位,贬义色彩呈现一种减弱趋势。
1.2嘎嘎在龙胜话的惯用口语中,“嘎嘎”指的就是肉。
这与桂林的饮食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地的许多美味菜肴都与“肉”有关,地方的酒席压轴戏——芋头扣肉;家常菜——粉蒸牛肉;清明节必备——粉蒸肉。
“嘎”便是有动词“夹”不断演变而来,“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从两个相对的方面加压力,使物体固定不动。
”在夹肉的时候,有时候会发出“嘎嘎”之声,特别是大人在哄小孩吃饭想要喂之以肉食的时候,“嘎嘎”之声总是能够在饭桌前听到。
有意思的桂林的特色方言,来到桂林你能听得懂吗?
有意思的桂林的特色方言,来到桂林你能听得懂吗?桂林,是世界旅游研究中心,国务院定位的国际旅游城市、国际旅游胜地、国际旅游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中心城市。
1201年,南宋官员王正功赋诗“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2014年6月,以桂林山水为代表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桂林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桂柳文化、桂系军阀发祥地和兴盛地。
从秦朝开始,桂林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
近代孙中山在桂林设总统行辕和北伐大本营;抗战时期,桂林成为中国最早光复的省会城市(解放以前都为广西省会),并是唯一一座在日本投降前由中国军队主动收复的省会城市和全国抗战文化中心,因此桂林又称“文化城”。
桂林话是桂林的地方话,源于以明朝官话为代表的南方官话方言,由明朝江淮移民带来,在长期的传习过程中演变成了桂林话。
桂林话属西南官话—桂柳片—桂北小片。
在语音、语调、声腔以及说话习惯等方面,同北方方言有某些差异,但语根相同,语义相近,能为全国许多省份的人听懂。
在封建科举时代,桂林话被定为“南方官话”。
桂林话中的含义,潜台词,言外之意,大概只有桂林人自己才能够准确地品评出来。
有一种坚持叫麻直有一种恼火叫卵火烫有一种遭遇叫挨卵有一种状态叫瞎掰有一种吹牛叫扯卵弹(tán)有一种累喊俩(lia阳平)有一种烫喊赖有一种推喊(cong上声)有一种戳喊栋(dong阳平)有一种烂喊糜(mei阴平)有一种状态喊懵裳裳有一种处男喊红花仔有一种厉害喊神仙卵泡有一种一会儿喊一下下有一种捣蛋鬼喊搞屎棍有一种占便宜喊歹老哈(被动用法)有一种仪式喊出花园门有一种粉碎喊稀溶八烂有一种全部喊行帮郎当有一种淘气喊闲皮划脸有一种死皮赖脸喊死痞烂贱有一种傻瓜喊猫太(tai上声)还有一种傻瓜喊妁仔有一种高傲喊甩絮还有一种高傲喊拿搪有一种黑喊妈妈黑还有一种黑喊黢妈搭黑有一种走运喊掰屁浓有一种胡说喊打掰屁有一种失误喊搞拐了、搞刷了有一种高手喊bongbong(上声)有一种自负喊老卵死有一种差喊喇咋还有一种差喊楼夜有一种圆喊圝(luan阳平)有一种转圈喊打旋旋有一种楼梯喊廊坡有一种动物喊旋鸡有一种部位喊肋巴骨有一种上腭喊天Fa板有一种舌头喊腻前有一种整齐喊抻投有一种不整齐喊龙耸有一种石头喊马卵古有一种昆虫喊石灰蚜还有一种昆虫喊牛角冲有一种鱼仔喊串条子还有一种鱼仔喊苦别屎有一种动物喊檐耗子有一种捣蛋喊拱屎虫有一种完成喊搞清楚有一种左撇子喊左拐有一种肿喊来包有一种邋遢喊鸡屎堆有一种苦力喊马五有一种职业喊农伯有一种活动喊绍嗲(dia阳平)有一种性格喊急老怪(guai阳平)有一种扣门喊吝斤有一种休息喊充瞌睡有一种老人喊老杆子有一种运气喊撞彩有一种不爽喊卵吊有一种心情喊爽神有一种早点喊米粉有一种米粉喊切粉有一种烟花喊跳猫有一种外地人喊马嘎有一种杯具喊口盅有一种地名喊牙刷有一种精神面貌喊2525有一种2喊38有一种厕所喊茅屎有一种车子喊屁包包有一种球状物喊夺夺有一种孕妇喊四眼人有一种欺负喊戗(qiang阴平)有一种头喊脑壳有一种器官喊考子有一种否定喊毛骚有一种抓住喊块起有一种污垢喊腻齐有一种成熟喊老考有一种差劲喊跛裸有一种打鼾喊扯呼有一种发呆喊数醒有一种估计喊古堆有一种生气喊火趟有一种成功喊得吃有一种告密喊点水有一种第一喊兜仔有一种反正喊红总有一种糊涂喊海糊有一种小心喊险抛有一种感叹喊我仔有一种戏弄喊小耍有一种明白喊醒壳有一种吃亏喊失底有一种坏人喊拐子手有一种高兴喊乐活嗨有一种少喊点死嘎嘎有一种揭谜底喊放羊有一种扎堆喊挤老米有一种耍赖喊打赖死有一种老手喊老脚鱼有一种小孩喊豆巴鬼有一种讲话喊发海水有一种奇怪喊怪鸟叫有一种薄喊飞薄有一种丑喊稀丑有一种黄喊共黄还有一种黄喊把黄有一种淡喊别淡有一种白喊咋白有一种死喊克米、克菜还有一种死喊克料子还有一种死喊打鼓还有一种死喊剪吊有一个地方叫矮山塘有一种宝叫夜屎姥有一座桥叫改放桥有一种方言叫板路有一种戳穿叫点bòng有一种聊天叫甩古有一种不整洁叫裸水有一种游戏叫蒙蒙良枪有一种速度叫摸区有一种情绪叫咆嘘有一种不满叫想廊子、揍马卵有一种动物叫蟆拐(mā guǎi)有一种朋友叫狗肉有一种动作叫抖死你克有一种食物叫马蹄有一种感觉叫lēng有一种植物叫酸咪咪有一种硬币叫毫子有一种性格叫寡水有一种伴侣叫拐有一种状态叫克料子有一种敲叫KAO脑阔有一种方位叫高头有一种生物叫骚夹子(蟑螂)有一种颜色叫lu色有一种姿势叫mōu有一种台阶叫tèng(一teng 两teng)有一种丰满叫肥水有一种思考叫自己么有一种糟糕叫挨遭有一种恶心叫雾素有一类形容词叫醒、哈有一种部位叫嘎子窝有一种爱好叫嚼牙巴有一种运气叫背时有一种形状叫luan有一种蔬菜叫毛秀才有一种人叫毛乃吉有一种时髦叫伊妖有一种行为叫赖豪有一种享受叫逮芒芒有一种穿着叫打啷当有一种运动叫打密子有一种啰嗦叫雷堆有一种唠叨叫哝得有一种感叹叫我吼有一种水果叫鸡屎果有一种程度叫卵都跌有一种嫌弃叫讨卵嫌有一种急促叫隐不倒有一种人叫猫冬瓜有一种硬度叫恩有一种插入叫局进克有一种内脏叫连贴(好像是胰腺)有一种食物叫锅烧有一种水满了叫盆出来豆子鬼=小把爷=小孩子=小屁眼蟒鼓=蝗虫蚂拐=青蛙醒=锈逗=唆使=三八货=傻(如今并没有太过讨厌的意思)半桶水=做事不牢靠,对事物一知半解打赖死=抵赖夜屎=管闲事烧夹子=蟑螂小橄榄=小屁孩估堆=粗略估算解古=一种用绳子缠手的游戏讲古=讲本地或者很有历史的故事克料子=歇菜老盖(老读第四声,盖读第三声)=老敢子=父亲猫冬瓜=孬种 =很笨吃芒芒=吃饭(也是阳朔方言)歹老米=吃亏累(累读第二声)堆=龙得=啰嗦昂仔=笨蛋来一斗=借只烟哈棒棒=哈子=哈卵=大傻瓜肥盖=胖子叉舞=拍拖猫汰=弱者打浪当=裸光光给你一骨雷=敲你脑瓜子德(动词,第四声)=大拇指与食指成o状后弹出挨得=摸得=磨蹭雹雹车=三轮机动车吃嘎嘎=吃肥肉狗如=好朋友=很铁的朋友谈板路=讲板路=讲有意思的故事甩古=瞎聊天擤(动词,常与鼻涕配套)=鼻腔大力喷射醒(形容词)=三八货=水性杨花=半桶水撩拐(较为轻薄的说法)=泛指追女孩子嘘拐(较为轻薄的说法)=泛指追女孩子讲点别的=开玩笑(用近乎自嘲的方式来否定)牛掰=NB哈暖=SB =哈卵懵叉叉=萌动蒙查查=一头雾水昂=脑子不灵光=很傻很笨很呆冒夹=难说话俩(liá)=没有力气=累咪咪摸摸(大家不要想歪)=动作慢,拖拉时间廊子=怎么裸水=邋遢咆吁=生气伶精=精明挑剔(贬义)驷马=什么啊扎=叫得=冒包=聒噪,事多,话多,出风头恁(lēn)=恶心哈=傻淫=人块=壮实搞屎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者绷绷=牛人好捞=好NB(多含贬义)哈里哈捣(哈里哈气)=傻里傻气马嘎=湖南人冷(动词)=咯吱浸(四声)=刺骨好歹=好吃可口濑=烫饱夜=吸毒告花子=叫花子腋(yě)=热diǎ(动词)=拿克=去喔厚(惊叹词)=我的天逐气=拿话咽人打迷子=潜水卯=傻牟(第一声)=蹲着,低下身子侯背=驼着背侯(动词)=埋伏冒单=守株待兔有搞=有赚头叼=狡猾水人=挖苦人挤老米=填塞耐=好烫财马五=做零时工下米=做事情很卖力闲事狗=惹是生非者,多用于小孩老考米=自做主张者狗乘人哄=火上浇油,瞎凑热闹。
浅议方言中的地域文化
浅议方言中的地域文化作者:梁媛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16期摘要:一方水土养一方方言,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桂林方言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中成为反映桂林地域文化的活标本。
本文选取桂林方言中具有桂林特色的方言词汇、熟语,尝试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因素,认为桂林的饮食文化、地理文化、民俗文化和文化心态的特点都在桂林方言中有所反映。
关键词:桂林方言地域文化桂林文化方言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同语有所差异的话。
地域文化一般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是特定区域生态、民俗、习惯等文明的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
正如语言学家萨丕尔所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方言和地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1]。
探究方言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方言的文化意义。
本文以桂林方言为例,试图对其所蕴含的丰富的地域文化进行分析。
一、桂林方言概述桂林方言源于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属西南官话中的桂柳话。
自秦始皇凿通灵渠,连接湘漓二水以后,桂林就是中原进入广西乃至岭南和贵州的咽喉要道,历来接受北方的影响超过周邻地区。
宋代以来,桂林长期是广西的政治文化中心,为吸收、保存和传播中原的风俗、雅言提出了要求和条件[2]。
因而在比中原通用语稍微滞后而大体同步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与北方方言语根相同,语义相近的桂林方言。
[3]但桂林方言在语音、语调等方面仍同北方方言有某些差异,尤其是一些反映桂林地域文化的方言词汇、俗语、谚语非桂林人不能体会其中的精妙和趣味。
本文将选取桂林方言中独具特色的方言词汇、方言熟语仔细品读其中的文化意味。
二、桂林方言中的地域文化(一)饮食文化1.深厚的米粉文化。
桂林的风味小吃,首推在桂林人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桂林米粉。
独特的“米粉文化”在桂林方言中也有众多体现。
桂林传统文化
节庆习俗
清明节
清明节是桂林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祭祖 扫墓,缅怀先人。同时还会举行一系列的娱乐活动,如荡秋千、射柳等。在清明节前后, 人们还会插柳植树,迎接春天的到来
节庆习俗
端午节
端午节是桂林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 日之一。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 艾叶等。其中最著名的活动是龙舟比赛,每年都会吸 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看。此外,在端午节期间还会进 行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美术展览等
节庆习俗 3
节庆习俗
桂林的节庆习俗丰富多彩,其中 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
节等最为重要
这些节庆习俗都具有浓厚的地域 特色和民族特色
节庆习俗
春节
春节是桂林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 节日之一。在春节期间,桂林人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 动,包括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吃团圆饭等。在除 夕之夜,人们还会守岁迎新,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传统技艺
彩调
彩调是桂林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清朝中叶 ,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彩调以歌舞表演为主, 注重身段和表情的变化,具有欢快、活泼、幽默的特点 。彩调的传统剧目有《刘三姐》、《阿瓦与美丽的姑娘 》等
传统技艺
壮剧
壮剧是广西壮族的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壮剧以壮族语言为基础 ,融合了唱、做、念、打等多种表演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壮剧的传统 剧目有《文龙与肖尼》、《孟丽君》等
口头文学
民歌
桂林的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中以山歌最为著名 。山歌歌词质朴自然,曲调悠扬激昂,反映了当地人民 的生活情感和思想感情。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桂林山水 歌》,这首歌以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描绘了桂林山 水的美丽风光
桂柳方言区人如何学好普通话
桂柳方言区人如何学好普通话【摘要】汉语除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外,还有方言。
方言是客观存在的,有其身的价值。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方言而是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内长期存在。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消灭方言,而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于社会交际。
推广普通话是要求会说方言的公民,还要会说普通话。
本文重点介绍了桂柳方言区人学习普通话的重点和方法,简单谈了本人学习普通话过程中的一些体验,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键词】普通话;桂柳方言什么是桂柳方言呢?桂柳方言属于我国西南部方言区的一个方言片,西南方言区从全国七大方言区划分来说属于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区的次方言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湖北呵湖南的一部分地区,以及广西西北部,如桂林、柳州、河池、来宾、贺州等市以及百色的一些县市。
广西人一般习惯把广西境内的西南方言叫做西南官话、桂柳官话、官话、桂柳话和桂柳方言。
那么对于这些平日说惯桂柳话的人来说,有没有必要还要学习普通话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不仅要学还要努力学好、用好普通话。
因为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语,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情感纽带。
在信息时代,大力推广、积极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讲,普通话和方言也处于相互间不断丰富、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方言在语音、词汇等方面逐渐向普通话靠拢,普通话也不断从方言中吸纳词汇,以丰富自己的内涵。
桂柳方言区人该如何学好普通话呢?下面主要介绍学习普通话语音的重点。
1.声母的重点桂柳人学普通话,应当大致了解桂柳方言的声母系统,并跟普通话声母进行比较,了解两者的差异。
1.1分辨舌尖前声母z、c、s、和舌尖后声母zh、ch、sh这两组声母一般称为平舌声母。
桂柳方言声母更普通话声母的差异,首先在于平翘舌音声母。
桂柳方言有平舌音声母z、c、s,没有翘舌音声母zh、ch、sh、r,普通话里念翘舌音的字,桂柳方言都念平舌音,例如“诗人shiren”和“私人siren”在桂柳方言中是同音的。
桂林方言与地域文化
种 的西红柿个大饱满 。吃起来 口感好 .慢慢在附近就小有名 气 了。每到赶集时 ,人们都来买 的西红柿 “ 来两斤 .毛 秀 才 !” “ 给我来点 ,毛秀才 !”久而久之 ,毛秀才就成 了西 红柿 的代名词。 桂林独特 的地域 、历史文化赋予 了桂林 方言词汇丰富的 内涵和特有 的趣味 二 、句 子 中的地域 特色 1 . 穿起龙袍不像 太子 ,和狗踩潲瓢一样 。从前人穷 .衣 服 、鞋子都要轮流穿 ,接下水 的穿在身上未免宽 大了些 .这 时人们就会说 : “ 穿起龙袍不像太子 ,和狗踩潲瓢一样 ” 这话强调 的是衣裤等不合身 。从生 活中摄取 营养 的俗语 .语 言凝练 。生动有趣 .脱 口而出 2 . 麻 直走 ,莫拐弯 。热情好客的桂林人在指路 时常用这 句话 ,可话却让外地人 听得一 头雾水 。麻直 即一直 、径直 . 也有大胆 向前 、放手去做 的意思 。 “ 麻直走 ,莫 拐弯”就是 叫你一 直往前走 ,不要拐弯 。而要 听见桂林 人说 : “ 你就麻 直 克做 嘛”则是让你放心去做 .不用担忧 从词语 到句子无不体现 了桂林话 的生动有趣 .渗透出桂 林 人灵 活多样 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近千年来作为南 方的政治 、 经济 、文化古城 的历史渊源 三 、桂 林 方言 的发展 与保 护 在经济快速发展 、区域合作不断加强 的背景下 ,桂林人 越来越具有开放包容的胸怀 .表现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则是守 旧意识的改变 。像一些词 的音 已不再 流传 .如 :狗 肉 ( 或 )、觉 ( q u 6 或z h u 6 ) 得、日 ( y i ) 子等。桂林话也融入 了普 通话的读音。 以前没有去声 .去声读作 阳平 .而现在年轻 的 桂林人已融进了去声 作 为土生 土长 的桂林人 . 自然 对桂林 话有 特别 的喜好 和眷恋 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推广 .很多颇具特色 的词 因年代 久远或过于粗俗而被摒弃 .取而代之 的是 日益流行 的网络新 词 不可否认 ,桂林话正很快地被 同化甚至消失 。方言祖辈 沿用 ,地域性强 ,有独特 的表达能力 .这是普通话所不 能替 代 的 桂林话是桂林人的特色文化 , 我们 应当保存 和发扬 每一种方言都有 自己的特色 .承载着悠久 的人 文历史 . 蕴含着独特 的地域魅力 桂林方言 中蕴含 的地域文化价值 . 值得我们仔细探究 .同时要正确处理普通话和方言 之间的关 系. 尊重桂林话 的使用价值 和文化价值 . 促进桂林话 的继承 与发展
桂林话发展历程
桂林话发展历程桂林话,又称桂林话、桂林市区话,是指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主城区(也即现在的桂林市龙胜县、阳朔县、永福县除外)所使用的方言。
桂林话属于粤语族桂柳片(a7ao6Baleih1)。
桂林话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中期,中原文化逐渐南迁,桂林成为交通要地,吸引了大量移民。
这些移民带来了中原的方言和语音特点,与此同时,桂林本地方言也逐渐演变。
唐代晚期,桂林话已经形成基本的框架和特点。
宋代是桂林话发展的重要阶段。
当时,桂林成为著名的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
这些文人墨客在桂林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曲赋,其中很多使用桂林话。
桂林话在文艺界开始得到认可和传播,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与社交的语言。
明清两代,桂林话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明代中后期,桂林成为广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吸引了更多的移民。
这些移民带来了不同的方言,与本地方言相互融合、影响、借鉴。
在这个过程中,桂林话逐渐丰富了词汇和口音特点。
清代,桂林一度成为广西第一大城市,文化繁荣,桂林话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广为人们所说。
20世纪初,桂林话逐渐受到汉语普通话的影响。
当时,国家提倡普通话的使用,桂林也纳入普通话宣传的范围之内。
普通话的推广使得桂林话使用者逐渐减少,尤其是在教育和公共场合。
然而,在家庭和社区中,桂林话仍然是主要的语言,尤其是老年人之间的交流。
近年来,随着地方文化的复兴和民族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桂林话的保护和传承也越来越重视。
桂林市政府开始加大对桂林话的保护力度,推动桂林话的使用和传播。
市区内的一些民俗活动和文化展览中,桂林话也得到了更多的运用。
此外,一些研究机构和民间团体也开始对桂林话进行研究和推广,使得桂林话得以在更大范围内传承。
桂林话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桂林的地理和文化特点,也显示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多样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桂林话的地位和使用范围不断调整和变化,但它始终是桂林人的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无论是在哪个时期,桂林话都是桂林人民心中的话语之源,也是他们与他乡人交流的桥梁。
从桂林方言词看语言的文化价值
从桂林方言词看语言的文化价值
余琴
【期刊名称】《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的代码,"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的文化背景",桂林方言中简单的词语"小把爷"和"水"字渗透出的桂林人表达灵活多样的语言表达特点和近千年来作为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古城的历史渊源,以及在南北方的沟通中起着重要桥梁作用的文化地位,揭示出桂林方言词所具有的文化价值。
【总页数】2页(P142-142,144)
【作者】余琴
【作者单位】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
【相关文献】
1.从湘方言词语看语言对文化的反映 [J], 文红
2.从方言词语的文化意蕴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山西方言为例 [J], 王一涛
3.从榕江汉语方言词汇看苗侗语言对汉语的影响 [J], 毛毳
4.从赤峰汉语方言词汇的成因和来源看汉、蒙、满语言的融合 [J], 顾会田
5.从辽东方言词看语言的人文性 [J], 胡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议方言中的地域文化——以桂林方言为例
“ 三斋打擂 ” 的典 故也展现 出历史上桂林米粉 的繁荣景象 . “ 三
斋” 指 的是当时三 家著名的米粉店—— 易荣斋 、 会仙斋 、 轩荣 斋。这三家粉店分别以炒粉 、 卤粉和汤粉闻名。“ 打擂” 是指三 家互相竞争 , 比米粉经营质量 , 比服务态度 , 比环境卫生 , 比出 了“ 张永发的染水 , 会仙斋 的卤水” 、 “ 牛菜米粉一开桌 , 辅子里
北 的灵 川县尤 为有名。相 传古时灵川 的三位秀才一 同赶考 ,
在 途 中 结 下 了 深 厚 的 友 情 。三 位 好 友 相 约 考 完 后 一 同 去 吃
生活 中占据重要地位 的桂林米粉 。独特 的“ 米 粉文化” 在桂林 方言 中也有众多体现 。如“ 锅烧 ” 是桂林方 言中与桂林米粉有 关 的专有名词 , 指 的是桂 林米粉 中不 可或 缺的配 菜 . 一般挑 选带皮的五花 肉, 炸到色泽金黄 , 脆 而不硬 , 肥 而不 腻。 桂林人
浅
议
方
言 中 的
地
域
文Hale Waihona Puke 化 以 桂 林 方 言 为 例
梁 媛
( 华南 师范大学 文 学院 语 言学及应 用语 言学专业 , 广东 广州 5 1 1 4 0 0 ) 摘 要 : 一 方水土养一 方方言 , 方 言作为一种 独特的社会现 象, 具有丰 富的文化 内涵 。桂 林方言在 长期 的形成与发展 中 成 为反 映桂林地 域文化 的活标本 。本 文选取桂林 方言 中具有桂 林特 色的方言词汇 、 熟语 , 尝试分析 其 中所蕴含 的地域 文化 因
一
部分 。
2 . 独特 的狗 肉烹 。 “ 狗” 在 中国传统 文化 中的形象 有些负
面, “ 狗 肉” 在 通 常情 况下 被理 解 为贬 义词 , 如“ 挂 羊 头 卖 狗
桂林方言与地域文化
xx方言与地域文化桂林方言属于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
在广西的所有方言里面桂林话算是最温柔的,它不同于桂南地区难懂的北话,几乎和普通话的发音相近,基本上各族人民都能听懂,所以它历来是南方科场、官场的通用语言,故有“南方官话”之称。
而导致桂林方言与广西其他地区方言的差距巨大的原因,还得从历史上桂林地区的居民情况说起。
历史上桂林外来移民不断,这对桂林的方言影响很大。
特别是清末至抗战时,由于战乱频繁,大量湖南、广东的移民进入,使得现在的桂林人中湖南和广东人的后代分别占到以上。
所以桂林方言中带有大量的湖南和广东味。
比如:把“ke na kai”(去哪里)的“去”读成“ke(克)”,这像湖南话,而把“咸”字读“han”,这像广东话。
此外,由于解放前桂林一直是广西的省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所以很多北方和中原地区的人进入广西定居在桂林附近。
加上历史上桂林的驻军、大小官员及其家属和仆从也不少,从而导致桂林地区(包括很近的柳州)原住民比例较小,这些移民对桂林方言的形成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从而形成了桂南桂北的方言差别较大的现状。
虽然说桂林话和四川话、云南话一样同属于北方语系,但是它又有不同于云南话、四川音的特别韵味。
如把鞋(xie)子叫做“hai”子,把“一直”说成“麻直”,叫小孩为“把爷”,实在是别具一格。
究其原因,是与桂林地区特有的地域和历史文化密不可分的。
xx方言所蕴含的地域和历史文化要说起桂林方言中最经典的词汇典故,那就非“狗肉”莫数了。
“狗肉”二字在大江南北是一个贬义词。
狗肉朋友就是吃吃喝喝的酒肉朋友,却唯有桂林方言中它不是贬义的,桂林人通常把好朋友叫做“狗肉”。
这又是为什么呢?相传,桂林人是好吃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是无所不吃。
比广东人也不逊色。
同时也爱好吃狗肉。
冬日里,三两好友,一瓶三花,围坐于香气四溢的狗肉火锅傍,谈板路,品小酒,其乐溶溶,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时不熟悉之人或者道不同之人的介入都会影响了这份意境。
浅谈广西方言对汉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广西方言对汉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及对策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我国的华南地区,居住着十二个民族,分别有汉、壮、苗、瑶、侗、么佬、水等族,独特民族区域形成了该地区独有的方言体系。
长期使用当地方言的学生,在说普通话时,常夹杂方言色彩。
本文就广西方言对汉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及其纠正方法作粗浅的探讨。
我校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发现,广西方言作为学生的母语,对他们学习汉语有干扰,主要表现在语音上的发音错误,词汇选择不妥等方面。
语音方面的干扰,是最基本的干扰。
那是因为人们在讲方言时,已形成了一整套根深蒂固的发音习惯,而要学好另一种发音,得养成一种新的语言习惯。
受新旧语言习惯的交叉影响,旧的语言习惯则会被带到新的语言中去。
由此可见,学习汉语在语音方面的干扰,常来自学生的方言。
一、广西方言对汉语语音学习的影响(一)声母中的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受方言母语、语言环境的影响,广西以壮语为母语的学生,常分不清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例如声母b发成p,声母k发成g,t发成d。
这些人讲壮语时常将怕说成爸门口说成门狗跳起来说成吊起来。
其原因是,受他们的方言发音习惯的影响,他们分辨不出声母的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清音和浊音。
(二)声母中的鼻音和边音广西西北部的学生,经常分不清楚鼻音、边音,主要表现在声母n、l都发成l,例如nan ning 发成lan ling,nai nai 发成lai lai。
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方言中,声母n、l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无论发成n 还是l,他们都可以理解,并不认为有何错误。
但在普通话中n、l是两个不同的声母,发音不同,各自组合成的词义也千差万别。
(三)声母中的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这两套声母,南方人常常混淆,广西人也不例外。
例如吃饭说成呲饭诗说成私。
这是因为,这两套声母,广西各地的方言都混成一套z、c、s的声母。
(四)声母清擦音f和h发音方法上f和h都是清擦音,不同在阻碍部位上。
学习桂林话
音变:在读音方面,上声在阴平、阳平、去音和上声前,调值都要发生变化,如:上声变成半上声。
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以及非上声改念轻声的字音前,调值变为半上升211。
即把上声214调值的上升部分4去掉,只念21这个下降部分。
变调调值描写为214→211。
“一”的变调。
普通话的“一”字,有两种变调:“一”在去声音节前读阳平,调值变为35,例如:一半yíbàn;“一”在非去声前,即在阴平、阳平,上升前读去声,调值变为51。
例如:一般yìbān。
“不”的变调。
普通话的“不”字只有一种变调。
“不”在去声音节前读阳平,调值变为35。
例如:不必búbì。
[2]第二,语流——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具有某种线性特征,也可说成串流为一条线的意思,但是那种线性只是一种简单的肤浅的说法,字母也好,汉字亦好,都是论个的,也就必然是离散的。
有声语流一样,既是一条线,有时离散单元串流在一起的线。
语流中的声音,但从音节和音位组合来说,也可简单说成线性的,尽管它们都是离散单元的组合,但是加上重音和语调,汉语还加上了声调,就不再是一条线了。
语言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相应的,它亦会找到相应适当的途径来解决,如普通话用双音节来解决同音词的问题,应该说,试图让语言尽善尽美是不可能的,而逆语言发展的事实规律,如在北方话中加入声是不可取的。
同音词的问题是每一种语言都要面对的问题,不独普通话,事实上,在语流中因同音词的原因而产生的歧义是不多的。
再如,主持人在无需借助某种语气词表达的情况下为使自己赢得一些时间思考,往往用一些语气词“呢,啊”来拖延时间,这样便造成了语言阻塞,像:“今天呢,…这个结论啊…”而这样的现象在桂林话日常交流中就显尤为突出。
常以“这个呢,那个呢”等等的词语使语流不畅。
对此,我们出了一道读音题对桂林市民进行调查,题目如下:请分别用桂林话和普通话读出下面一段没用标点的话:语言运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从交际过程来说听说读写是理解语言的过程属于接受信息说写是语言表达的过程属于发送信息理解和表达虽属于交际过程的不同阶段但受制于同一个因素语言环境简称语境[3]许多桂林市民对这段话的断句存在问题,比如把“接受信息”与后面的“理解”连读,“因素”与后面的“语言环境”连读,等等。
桂林话日常用语
桂林话日常用语桂林话是桂林地区的主要方言,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
它充满了独特的韵味和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下面就是一些常见的桂林话日常用语。
1. 打招呼:在桂林,人们常常用“你好”或“嗨”来打招呼,而用桂林话说就是“nèi hòu”或“hēi”。
2. 询问吃饭:如果你想问别人是否已经吃过饭,你可以说:“nèi chīfàn méi?”意思是“你吃饭没?”。
3. 感谢:表示感谢在桂林话中,通常说“xièxiè”或者“duōxiè”,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谢谢”或“多谢”。
4. 道别:在结束对话或者分别时,桂林人常说“zài jiàn”,意为“再见”。
5. 邀请:如果你想邀请别人一起去玩,你可以说:“yīqǐqùwán bā”,意思是“一起去玩吧”。
6. 询问路线:在问路时,你可以说:“zěn me qùxxx?”意思是“怎么去某某地方?”。
7. 购物询问:在商店里,如果你想问商品的价格,你可以说:“zhègèdu ōshǎo qián?”意思是“这个多少钱?”。
8. 赞美:当你觉得某样东西或者某个人很好时,你可以用“zhēn bùcu ò”来表达你的赞美,意思是“真不错”。
9. 表达不满:如果你对某件事表示不满,你可以说:“zěn me zhèyàng a!”意思是“怎么这样啊!”。
10. 请求帮助:当你需要别人的帮助时,你可以说:“néng bāng wǒyíxiàma?”意思是“能帮我一下吗?”。
桂林话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发音和词汇,以及背后蕴含的地域文化。
学习并了解一些桂林话的日常用语,不仅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与当地人交流,还可以深入体验桂林的地方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桂林方言中的语言文化陈鲜梅(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汉语111 201101903002)[摘要]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而方言则是语言的一种变体,方言中的文化从古至今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
从桂林方言看文化,我们可以看到桂林悠久的历史,桂林的风土人情,以及桂林人身上的那种热情活泼的精神。
以桂林民间方言童谣和方言词语入手,我们可以对桂林方言中所体现的文化价值,有深刻的认识,对桂林的语言、文化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关键词]桂林方言文化方言词语Talking a few of language culture of Guilin dialectChan Xianmei(The Department of Art and Design, Chinese Class 111, 201101903002) Abstract:language is the tool of the culture’s communication. At the same timelanguage and culture developed together. And the dialect is another language, so dialect including a lot of value of culture. Looking the culture from Guilin dialect, we can see the history,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of Guilin and the people’s warmth. From the rhyme and words of Guilin dialect, we can know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Guilin deeply.Key words: Guilin dialect, culture, dialect word s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
并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
”萨丕尔的话揭示了语言与文化中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特征,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
我们知道语言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方言就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变体。
方言中所包含的文化是无法估量的,可以说方言即是一种文化。
一、桂林方言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古称始安,汉元鼎六年建城,为历代县、州、郡、府的治所,民国前一直为广西的省会,是古代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元明清三朝代,桂林人所说的桂林话属于西南官话,使西南各省人民行政、商贸、文化交流的官方通行语言。
从汉代至今,桂林的历史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
与桂南的一些粤方言城市如南宁、玉林、梧州等代表的桂南文化相比,桂林文化主要代表了以北方官话为主导的桂北文化,有着自己的特色。
桂林方言属于以北京话为座标的地方方言。
它是经历史长期的传习,逐渐演变才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语种。
由于桂林方言的声韵调系统与北京方言差不多,对应关系亦较为简单,因此,桂林人学普通话比较容易,而且,全国许多地区的人也都能听得懂。
在广西,桂林话基本上是各族人民都能听得懂的语言,所以,它是历来南方科场、官场的通用语言,因有“南方官话”之称。
桂林方言颇具表现力,不似其它地方的语言咿呀难懂,而且吐词很准确清晰,与四川、湖北方言很接近。
许多间巷老人与外地人交谈,根本无需说普通话,只要适当控制语速,就可以很方便地与外地人进行交流。
桂林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尾音的长短高低来传达语言的感情色彩,但较之柳州方言尾音略短。
听桂林人说话很像在唱歌,语调绵软细腻,颇有软语呢依的韵味。
二、桂林方言中的语言文化(一)桂林民间方言童谣中的文化桂林民间方言童谣,以桂林方言为语言载体。
以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是具有桂林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
它纯粹用桂林方言说唱,保存了浓郁地方文化;在格式上以杂言为主,因具有桂林方言的特有的音韵和词汇,地域风味浓厚;在修辞上,多种修辞方法的共同使用,使童谣的内容、表达都意趣昂然,将桂林儿童的生活和心理跃然纸上。
1.以杂言为主。
桂林民间方言童谣中,中国诗歌传统的三言、五言和七言混合形成的杂言格式占很大比例。
就桂林童谣而言,《桂林老板路》收录得比较多。
共57首童谣,并分为嬉戏篇、道德篇、开智篇和自然篇。
其中47首为杂言,另外10首分别为8首七言(《南瓜将军》、《解字》、《半边扒锅》、《桂林米粉》、《出黄金》、《桂林八景谣》、《桂林有座铁封山》、《蜻蜓歌》、《摘苦瓜》和《狮子歌》),1首三言(《地盘名》),和l首六言(《我有板凳坐坐》)。
一些未被收录的桂林童谣中也存在着四言和五言格式,如:(1)四言:又哭又笑(xiao),黄狗拉尿(1iao);乌龟打伞(san),瞎子放炮(pao)。
(2)五言:老爷发了气(qi),帽子丢下地(di);老爷发了财(cai),帽子捡起来(1ai)。
2.多种修辞方法共同使用桂林民间方言童谣的修辞手法丰富.以顶针、排比、起兴、反复、对比、拟人、对偶为多。
如:(1)破莲子,破莲花(hua),莲子莲花/在哪家(讧a)?家家/都有籽(zi),籽籽/不开花(hua)。
冷粽-子(zi),热糍粑∞a),咬一口(kou),叫喳喳(za)。
“破”“莲子”“莲花”“家”用了反复;“莲子莲花/在哪家?家家,都有籽”为设问;“莲子莲花/在哪家?家家/都有籽.籽籽,不开花”则是顶针;而“叫喳喳”则是运用了借代,以像声词“喳喳”代孩子们热闹的场面。
(2)烟烟/莫烟我(wo),我是/天上的/梅花朵(du0);狗砍柴(cai),猪烧火(huo),猫儿煮饭,笑死我(wo)。
“烟不要烟我,狗可以砍柴,猪可以烧火,猫可以煮饭。
”这就是拟人;“我是天上的梅花朵”这是比喻;“狗砍柴,猪烧火。
猫儿煮饭”为对偶;“笑死我”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由于桂林方言同时也属于汉语范围,受汉语诗歌格律的影响。
因此,桂林民间方言童谣与我国传统诗歌是分不开的,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二者,不管是在格式上还是在修辞方法上,都有着无法区分的共同点,其蕴含的文化底蕴也是无穷的。
(二)桂林方言词语中的文化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不管是哪一种语言,它的词都是最贴近生活的,也因此词是反映文化的最直接方面,现今常用的方言词中仍然保存着大量的本地传统的文化信息。
(1)“谈板路”桂林人“聊天”的说法。
有两种来由:①“板路”源于民间,根在桂剧。
旧时桂林人不分男女老少,随口都能唱出几段桂戏。
民间的桂戏清唱组织(俗称“耍坐场”)随处都有,有些桂戏迷还登台票戏。
唱桂戏的人,不管是清唱,登台票戏或是职、啦演员唱戏,都要精通戏中唱腔的“板”和“路”。
板是板眼(即节拍);路就是这段唱腔是唱北路(京剧叫西皮)还是唱南路(京剧叫二簧)。
唱走了“板”或唱错了“路”,都会让人笑话的。
因此,人们在唱桂戏时,研究得最多的就是板和路。
久而久之,板路就成为桂林人聊天、讲故事的代名词了。
现在会唱桂戏的桂林人不多了,但是我们可以从“谈板路”语源考究中发现过去桂林地区的特色民俗。
②桂林以前的街道多是石板路,夏天闲着无事大家到大树脚下乘凉聊天,摇起那个蒲扇,穿起那个板鞋,走起那个石板路劈力扒拉,劈力扒拉的响,大家见面招呼“克哪凯克?”。
“谈板路克。
”这样就把聊天喊成了谈板路。
(2)“狗肉”这两个字在大江南北是一个贬义词。
狗肉朋友就是吃吃喝喝的酒肉朋友,却唯有桂林方言中它不是贬义的,桂林人通常把好朋友叫做“狗肉”。
相传,桂林人是好吃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是无所不吃,比广东人也不逊色,同时也爱好吃狗肉。
桂林灵川当时有三位秀才是好友,上京赶考。
十年寒窗,倍是艰苦。
就相约,考完后一起去吃狗肉,改善生活,兼庆贺。
三位秀才就进入考场,甲乙两秀才天资聪颖,很快做完了,教了卷,出了考场,等丙秀才。
很久还没见到丙出来,两秀才急着吃狗肉心切,就想了个法混进了考场去找。
发现丙秀才有道题不会做,正在犯难,两秀才帮朋友心切,同时为了找点去吃狗肉。
就写了答案,给了丙秀才。
并在后面关照写上了一句:你赶快抄,抄完我们去吃狗肉。
丙拿到答案,非常高兴,又非常紧张,人呢又有点苯,一急之下,把后面那句:你赶快抄,抄完我们去吃狗肉。
当做了答案,一起抄到了试卷上。
这下麻烦了,一改卷,三秀才作弊就被发现了。
以前对仕子作弊处罚很严厉,功名革去不算,还要在考场门口重枷示众。
三人重枷立于考场门口,丙觉得很对不起两位朋友,唉声叹气。
甲已两位就安慰他了:没关系的,我们是好朋友嘛,好朋友就应当甘苦与共,你如果还是觉得内疚的话,三天后,除去枷锁,请我们去吃狗肉就好了。
所以有好朋友才在一起吃狗肉的说法。
“狗肉”就由此而出,是指可以同甘共苦,共患难的兄弟、朋友。
而不仅仅是吃吃喝喝的酒肉朋。
(3)“小把爷”意思是小孩子,从牙牙学语的幼儿到十七八岁的中学生,大人们都可以亲昵地称其为“小把爷”。
对“把爷”这个词的来源,桂林民从有两种说法:①“把”即为“把总”,是明清时的官职名;“爷”是旧时老百姓对有身份的官员或者皇亲国戚的尊称,如过去皇帝叫“万岁爷”,驸马尊称为“驸马爷”,县令称为“县太爷”,把总也就称作了“把总爷”,简称“把爷”。
把总为明代及清代前中期陆军基层军官名。
明初多以功臣、外戚充任,后肢为日经,致清代成绿营兵低级军官。
品级正七品,位次于千总,可以说是一个芝麻官。
旧时这些官爷们官衔虽小,但却惹不起。
有的小孩非常淘气,经常在外面惹事生非,弄得大人们劳神费心,不得安宁,就气愤地骂孩子:“你硬和把爷一样惹人讨厌。
”照这个说法,“(小)把爷”原来是一个带贬义的称呼,但桂林人使用之后越来越亲切,词语的贬义色彩逐渐消失,就沿用了下来。
②“把”为“把守、把门”的意思,“把爷”为旧时守大门的人,他们一般仗着主人的权势,都是很凶的。
如果有时要求见官署的官员,一定要给这些“把爷”行贿,而且还不能少给,少给的话不帮通报的。
这些“把爷”贪得无厌,老百姓们十分厌恶他们又不得不小心伺候着。
有些孩子淘气不听话,惹得大人们十分恼火,但又不能打骂,因此就沿用这个带贬义的“把爷”一词来称呼小孩子。
此外,还有歹马老板——吃空子;嘎嘎——熟了的肉;蒙蒙娘腔——捉迷藏;歇凉——乘凉;打彪抢——拉肚子;老派——警察;代销店——小卖部;压马路——逛街;打狼当——一丝不挂;扣拜——小气鬼;毛秀才——西红柿;麻直——一直等等。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些方言词还能够如此完整地保存下来,这并不是偶然。
每个方言词所展现的语言文化,我们是无法用一言一语表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