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与价值.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教育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与价值
——以校本教材为例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绵延五千年,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外国纷纷设立孔子学院,掀起学中国热潮的同时,国人却纷纷追求洋节、洋人的习俗。特别是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中学生,传统文化知识贫瘠,长此以往,对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极其不利。因而,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已是形势所迫、教育所需。作为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义务制教育学校,就应该承担起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任,特别是艺术教育,作为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更是我们推进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让学生在艺术教育学习中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
一、艺术教育推进文化传统创新中的作用
1.艺术教育的背景
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教育正面临着建国以来难得的机遇。我校作为一所市直初中,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这就决定他们在接受艺术教育时受到很大限制。
2.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1)学会认识历史
艺术教育的特点,首先在于技艺的掌握,这是人所共知,不论从
事专业与否都能首先想到。但艺术技艺不是一种流行的、时尚的方法,由于它是在长时间的历史过程中沉淀、积累起来的,它的稳定性和传承性特别强,要实现对于技艺的掌握就必须借鉴。除了老师的直接传授外,为了彻底掌握这门技艺,就要不断地去回顾、观摩这一门技艺曾经具有的高度和面貌。在这种追寻和追问中,渐渐养成了一种艺术学习者对历史的尊重态度和使他们对历史更加深入的了解,自觉地承担起接续历史、继往开来、以古鉴今的重托。
同时,艺术史是伴随着技艺学习一定要有的重要课程。一个艺术现象是怎样产生的?作品跟个人、社会、时代是什么关系?具备哪些条件就有可能发生什么?或是变化其中哪个条件就会出现什么变异?一个艺术现象除了直观的意图外,它还蕴藏有哪些内涵?这些问题的探究都促使学习者进一步学会认识历史。
(2)学会独立思考
艺术技艺、知识由于它自身的特性,相对于一般的文理科教育,在教学传递时有相当的笼统和概然性。当老师指出一种东西“美”时,不可能清晰地用语言历数它的所有方面,学习者在接触之初只能竭力去产生共鸣,并在这种努力中去逐步体会它的含意,在赞成“类似”和取得“类似”的过程中去养成自己的感觉,再在感觉的不断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
在艺术的学习中,由于文化和艺术现象的多意性,老师讲的和学习者的理解常常会产生很强烈的碰撞、抵触和困惑。在这种困惑中去试着解释和回答,迫使每一个接受者都不能简单地共享其它学习者的
阖,化干戈为玉帛,变腐朽为神奇。这是对每一个艺术学习者的要求。
(4)“独处静观”
在熙熙攘攘的社会生活中,艺术学习者要学会保持一种观察者的地位。
社会生活的丰富现象、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人的形象与性情的多种多样、历史步伐的平静和急剧,都使艺术学习者既置身其内,随之起伏颠簸,感觉酸甜苦辣,又必须随时保持一种观察的自觉,把普通人的生活直接感受化为一种情感、情绪的艺术领悟,储存艺术的素材,编织作品的结构,寻找主题的切入点,运用手、视觉、肢体、听觉去尝试表达和进一步认识人的心理、社会生活与自然,才能最终把它抒发出来,揭示出普通事物中蕴含的意义和美感,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文化力量。
(5)孕育和培养激情
激情——是指面对非实际物质功能目标而产生的一种欲望。
艺术教育用无数美好的艺术作品和历史上创造艺术活动的优秀事例来激动学习者,认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无限感受力和创造力,储存艺术的想象能量,唤起创造的冲动和欲望,以及实现这种欲望的满足,使学习者从对艺术品的爱好发展为艺术创造的自觉,并在艺术创造的不断攀升中实现精神的升华。
3.艺术教育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中学阶段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究,主要是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扩大视野,更好地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学科特点和学校特色建设的情况,我校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研发校本教材为依托,注重在《音乐》、《美术》课中渗透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提升身体素质、愉悦身心、积极进取的教育。各教师在课题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挖掘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格塑造、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增强社会主人翁意识、加强传统道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用传统文化彰显本校的办学特色,使传统文化从行为模式、思想倾向、心理倾向、心理素质、自我意识等多个方面塑造学生的人格和行为。
二、艺术教育推进文化传统创新的具体举措
1.编订校本教材
俗语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又有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想要做好艺术教育,首先要编订校本教材。如音乐学科可以编订一些关于中国古典音乐的知识,体育学科可以编写中国武术,而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在世界绘画史上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编写校本教材可以有效的让学生们认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并进而学习绘画。
2.课堂教学积极渗透
美术学科在传统文化方面渗透审美教育、情操熏冶、发展学生个性及创新能力。“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四大技能之一,其多年的文化沉淀不可抹杀,所以在美术学科上,我们提倡国画历史、流派的
讲解和赏析。体育学科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也占据优势,中国自古就注意强身健体,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在世界武术界独树一帜,至今仍吸引着世界各地有志之士到中国学武。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有必要在中学开设一些中国传统的武术,例如拳法、棍法、剑法等等。
3.课外活动拓展创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有理论基础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学校创造机会,开展了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健康积极、格调高雅的活动,如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努力为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提供广阔的天地。为了便于实施,各班各年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不拘形式,灵活多样,开展书画、体育、音乐等专项兴趣活动,还进行“雅言诵读”演讲比赛、“尚志纪念馆”参观征文比赛活动,其目的重在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角色,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团结合作等个性品质。
三、艺术教育推进文化传统创新的价值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学生,我们的传统文化与教学相结合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经过大半年的时间,学生的进步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积极参与学校活动
八中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组成结构非常复杂,这也导致很多学生的社会参与度很低,对很多事情呈现无所谓的态度,这在我们前期的调查结果中比较突出。现在实验班学生的参与度大幅度提升,这和我们教学的方式改革与传统文化中自立自强的渗透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