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小学语文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在小学语文课堂
摘要:语文课程是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重新解读新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美育的有关论述,重新认识美育在全面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现、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把美育和学科知识教学融为一体,落实小学语文学科的美育任务,和其它学科一同完成全面育人的教育教学任务。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美育
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以教材内容中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下面,本人谈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我们知道,深入地理解课文是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
如《放弃射门》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点。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福勒和其它运动员在射门时的不同做法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射门这一行为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福勒这一形象的“人性美”,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
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小学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
因此,教师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如陆游的《游园不值》中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个写景的句子,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
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诗人在小心地走过苍苔时,忽然看见一枝美丽的红色杏花从墙头伸出来,在风中摇曳……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再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画面前,让学生面对画面,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巍峨的庐山,瀑布从天而降……一幅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大自然画卷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祖国山河
无比壮观,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美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1.推敲传神的词语
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墙头春意闹”中的“绿”、“闹”二字所表现的传神的、不可言喻的美。
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
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2.欣赏优美的句子
小学语文教材中散文不少,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个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
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
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
如在教学朱自清《春》
一文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然地通过感受课文的优美的词语、多变的句式去感受朱自清所描绘的春天的“山”“水”“花”“草”“风”“雨”。
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
3.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能力,并且有机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那么,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一是范读。
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是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
三是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美情感。
四是议读。
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对美育的认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特点,落实素质教育,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的合格的人。
参考文献:
[1]周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初探《现代教育科学》2013年第3期.
[2]庄丽萍感知·品味·探求·分享——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小学教学参考》2013年第4期.
[3] 糜颖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快乐阅读》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