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原因
历史虚无主义的三重动因_刘森林

、
那 时 启 蒙 学 者 抱 怨 已 有 的 编 年史 沉 闷
。
枯燥
,
从 中 找不 到 真 理
只 有谎 言
,
、
虚伪
、
迷信
、
暴政
“
要 找 到 有用 的 东 西
,
,
合 乎 理性 的 东 西
的 态 度看 待 过 去
历史
就 需 要哲 学家 来重 新撰 写
这种态度 写 出 了
(
只 有 哲 学 家 才 会抱 着
,
防
止 虚 无 化本 国 历 史 和 虚 无 化 现 代 文 明 史 的 极 端 倾 向
弘 杨 中 华 文 明 对其 他 文 明 的 包 容 性 和 吸
收 性特 质
[
,
是问题的 关键
]
。
关 键词
历 史虚 无主 义
启 蒙逻辑
历 史 主 义 中 图 分 类 号
[
]
B0
3
早 就 内 生 于启 蒙 运 动 的 逻 辑 之 中
,
。
(
屠 格 涅夫
《
父 与 子》 的 男 主
角 巴 扎 罗 夫 被 贵 族 巴 威 尔 判定 为虚 无 主 义 者
就是 因 为 巴 扎罗 夫试 图 用 科 学 理性 的 精 神 和 方 法 来处 理爱
,
情
、
艺术
“
、
俄 罗 斯 传统 文化
作 为 现代 性 的 核 心 问 题 之
以 用 尼 采 的话
“
一
,
虚 无 主 义不 断 地 侵 袭 现 代 社 会 生 活
。
。
按 照 通 常 的 看法
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几点认识

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几点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认或者淡化历史事实,否认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的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由于对历史真相的忽视和对历史事件的扭曲。
历史虚无主义具有以下几点认识:第一,历史虚无主义扭曲历史事实。
历史虚无主义在一些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评价上,会扭曲事实真相,把毫无根据和不可证实的传言、谣言和私人意见当成历史事实,为自己的政治利益服务,达到政治上的目的,如民族主义的正当化、政治宣传和煽动。
这种方法严重侵犯了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原则,妨碍了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历史虚无主义威胁社会稳定。
历史虚无主义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和其他新的传媒技术威胁社会稳定。
利用虚假的历史观点、扭曲历史事实和虚无主义的思想来宣传、煽动和发动对抗感情,然后危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甚至导致政治冲突和战争。
第三,历史虚无主义削弱教育的功能。
历史虚无主义会削弱教育的功效,阻碍一些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如果没有清晰、客观和准确的历史教育,人们将失去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这对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是不利的。
第四,历史虚无主义增加了跨国文化交流的难度。
历史虚无主义在国内很常见,但是跨国文化交流和交往中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历史虚无主义,因为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如果没有正确的历史认知和文化理解,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跨文化对话将更加复杂和困难。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人们意识到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积极推动历史教育和历史研究的发展,增强公众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国家和政府应当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打击虚假历史传播的行为,保障市民、学生和公民的旗帜鲜明地认识和了解历史。
我国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原因反思

我国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原因反思我国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处于低潮,而西方资本主义有新发展,导致我国部分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持悲观否定态度,这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的外部环境;当前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也是全球化、信息化、西方价值观冲击的产物;社会转型期利益多元化导致多元价值观的盛行,现代化困境也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存在提供了温床;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宣传手段的单调僵化和教条主义,使主流意识形态的实际影响力大打折扣,甚至造成逆反心理;长期的历史一元化观念,对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简单化结论,也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乘虚而入的重要原因。
标签: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反思我国当前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在多个领域都有表现。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属于历史唯心主义,以“否定”“重评”之名虚化歪曲党史国史。
其否定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史观,动摇甚至弱化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危害性已经显而易见。
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表现和实质已有诸多的解析,但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原因却甚少成果,本文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解析。
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处于低潮,而西方资本主义有新发展,强盛的竞争力以及对国际秩序的强势主导,导致我国部分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持悲观否定态度,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也重新泛起苏联解体之后,国际上否定苏联模式、否定列宁斯大林、否定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逆流也影响到我国。
历史虚无主义者从苏联解体的悲剧里,解读到的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是“误入歧途”,是外部势力向中国输出革命的“阴谋”,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是少数人的选择,阶级斗争不适合中国,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道路选择,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学者提出“告别革命”论。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照搬苏联体制,中国在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了十年“文革”等失误,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反而是改革开放后,学习西方引进市场经济取得飞速的建设成就,历史虚无主义者进而以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成就否定改革开放前三十多年的新中国建设成就。
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应该怎样对待历史虚无主义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在今日中国的文学艺术、学术研究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领域都有表现,并且随着商业及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为探求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原因,我们必须由表至里对其深刻进行分析。
让我们先从字面上进行理解。
虚者,模糊歪曲也;无者,抹杀消除也。
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一是无视或否认历史事实与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把事实同虚构混为一谈,把历史同文学混为一谈;二是承认历史有其内在的客观内容与规律,但歪曲或否定唯物史观所认识的历史事实与规律,用他们所发现或领会的“理”来勾勒历史事变之间的关联或历史发展演变的轴线,为了使历史符合他们所想象出来的、具有先验性质的“理”,甚至不惜割弃或歪曲某些最重要的事实。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来历史虚无主义其根本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在全球和中国范围内均是不容忽视的现实因素。
究其根源,它是西方文化传统之现代流变的产物,资本主义的物化逻辑又不断加剧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势头。
而这种虚无主义分为两种表现。
第一种表现资本主义在发展前期,把人与人的关系还原为物与物的关系,把现代与传统断裂开来,“一切固定的古老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这使得对历史的虚无成为可能。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内在的矛盾不断展现,非理性主义、实用主义、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
这些思潮都备受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的折磨,否定了所有传统、权威以及其他特定的有效价值,相应地,把历史看成一种虚空或一无所有。
而第二种表现在中国近代表现的尤为突出。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继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历史诉求。
在近代中国主要存在三条道路。
第一种,即通过局部改良,建立依附于美英资本主义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第二种,是通过改良主义,在中国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认识根源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认识根源龚云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是当代中国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一些人对近代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采取了极端虚无主义的态度,在社会上掀起了“告别革命”的浊浪,在“还原历史真相”的幌子下,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丑化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宣扬英雄史观,贬低人民群众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进步作用。
只有深挖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认识根源,才能摒弃历史虚无主义,坚持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正确学术方向。
错误的历史观从历史认识主体来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些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者首先在历史观上严重背离了唯物史观,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指导,重蹈唯心史观的覆辙。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由于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国际上苏联、东欧的剧变,加之来自西方的各种社会科学新理论和新方法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面临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强大挑战。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自我认识和挑战,触发中国近现代史学界一些中青年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的诘难和反思,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不能指导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尤其是贬损、否定阶级分析法和阶级斗争学说。
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轻视与否定,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就出现了对正确的理论思维忽视的情况,或是热衷于琐细的研究,或是生吞活剥地搬用西方的史学理论或模式。
第二,一些人受西方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的影响,对中国近现代历史采用了历史相对主义态度,认为客观存在的历史是不可认识的,陷入了历史不可知论的窠臼。
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是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一种史学思潮。
这种思潮否认历史学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否认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存在,将历史学与文学相提并论,认为历史仅仅是一种话语,将客观存在的历史视为历史学家主观的构建物,史学不可能还原历史,史学家建构的过去并不是历史的真实,只是用话语组成的文本。
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反理性

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反理性1. 引言1.1 历史虚无主义的定义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定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观念,它认为历史是主观构造的产物,不存在客观的真相。
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历史是可以被随意篡改和解构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可以被随意否定或淡化。
他们否认历史的客观性,拒绝根据客观事实和证据来解释和理解历史事件,而倾向于将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随意解读和重新构建。
历史虚无主义的流行和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极其负面的。
历史虚无主义导致对历史真相和客观性的忽视和否定,使人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产生偏差和误导。
历史虚无主义破坏了人们对历史事件的正确认知和认识,导致历史事件的记忆和意义被歪曲和淡化。
最重要的是,历史虚无主义破坏了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解释框架,导致社会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产生分歧和冲突。
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反思和批判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只有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和根源,才能更好地维护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保护历史记忆的完整和纯净。
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反理性,是维护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关键。
1.2 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反思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认历史事实和真相的观念,试图将历史事件和现实世界的联系割裂开来,淡化、否认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的存在对于我们认识历史和理解世界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历史虚无主义还可能导致对历史事件的轻视和忽视。
当人们对历史事件的重要性产生怀疑或淡化时,就容易忽略历史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和启示。
这样一来,人们对历史的反思和警醒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历史事件的重复和错误的判断。
我们需要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只有通过认真对待历史事件和真相,才能够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避免历史虚无主义对我们认识世界的干扰和扭曲。
通过深刻的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攻击,维护历史真实性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2. 正文2.1 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历史虚无主义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和篡改,其危害之大不容忽视。
我国历史虚无主义出现的根源有

我国历史虚无主义出现的根源有1. 教育体制的问题我国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之一是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重视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记忆能力,而历史教育往往是以课本为中心,强调记忆和背诵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点。
这种教育方式忽略了对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的深入探究,使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停留在表面,难以形成完整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
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应试导向,使历史教育往往被削弱,被简单化。
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关注重点内容,而忽略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种应试导向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大大减少,导致他们对历史的了解不全面,容易产生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
2. 政治考量的干扰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还与政治考量有关。
在当今社会,历史被视为国家认同和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和政治团体往往会利用历史来加强自身的合法性和统治地位。
为了维护特定政治目的和主张,政府可能会选择性地解释和宣传一些历史事件,或者制定一些历史纪念日,这可能导致历史的虚无化和扭曲。
政治干预还可能导致历史研究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历史学者在进行研究时,可能受到政治、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不够客观、全面。
政治考量的干扰使得历史教育和研究难以做到真实、客观地呈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事实,也增加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滋生条件。
3. 社会认知的变迁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与社会认知的变迁有关。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关注点和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
相对于传统的历史教育和研究,现代社会更加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等实实在在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历史不再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更关注当下和未来。
社会认知的变迁使得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变得浅薄和模糊,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不够准确和深入。
这种认知上的变迁,使得历史虚无主义有了生存的土壤。
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降低,对历史的了解也停留在表面,难以形成全面的历史观。
4. 缺乏历史意识的培养历史虚无主义的形成还与个人缺乏历史意识的培养有关。
浅析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及危害

浅析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及危害历史虚无主义是指对历史事件进行漠视、否认或扭曲的思想倾向。
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是由于对历史真相的无知与误解、政治利益和意识形态导致的,它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首先,历史虚无主义会造成历史的扭曲和误解。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传承,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每个历史事件都是一个现实的记录,事实是不可改变的。
如果历史被故意的误解和扭曲,那么人们就无法正确地把握历史的真相和发展方向,这将给历史的传承和发展带来极大的威胁。
其次,历史虚无主义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历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如果历史被扭曲和误解,就会导致公众对历史产生误解和迷惑,甚至产生盲目的仇恨和猜忌,从而威胁着社会的文化、民族和政治稳定,影响着国家的整体发展。
再次,历史虚无主义会影响国际关系。
历史是国际本质的一部分,每个国家的历史是不可分割的,历史对于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果一个国家试图通过虚构历史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疆域和影响力,那么将很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和反感,导致国际关系的恶化和紧张。
最后,历史虚无主义会削弱人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历史通过它的传承和研究,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自信,促进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如果历史被扭曲和篡改,人们就很难正确地认识历史,自信心和创造力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将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带来极大的障碍。
综上所述,历史虚无主义是对历史事件的否认和扭曲,它对社会、文化和政治等方面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不断扩充自己的历史知识,认真对待历史,珍视历史,不断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坚持正确的党史观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问题研究

坚持正确的党史观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问题研究摘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带领全中国人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社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断前行。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想,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学生群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本文研究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与形成原因,并阐述了历史虚无主义对学生群体造成的危害。
通过对百年党史的归纳总结,论述了科学的唯物史观的特点,提出在教学中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弘扬正确党史观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虚无主义唯物主义党史观一、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历史虚无主义其本质是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其“虚无”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主观臆造历史片段,将谣言当作史实并深信不疑历史虚无主义最常见的就是将随意编造的、恶意杜撰的虚假“故事”加工成“遗漏”的史料,甚至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恶意宣传下,将不存在的事情谣传为官方打压下的所谓的“真实历史”。
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性,否定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事业的领导地位,极具迷惑性与煽动性。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快速发展,信息不受管制的快速传播,为谣言的滋生与传播提供了土壤,也使得历史虚无主义在诸多历史谣言下影响了许多不明真相者,特别是分辨能力低下的广大学生群体,这是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想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
2、把历史切割开来,不承认历史是连贯的、互相影响的历史虚无主义也常常犯将历史切割开来的错误,将历史看作一个静态的事物,切割成一段段相互独立的历史片段。
这也是唯心主义常见的错误之一。
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看来,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只能从这一段时间内寻找原因,注定目光是短浅的。
这种观点否定了历史是发展的、互相联系的,从而否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不能推导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必然性,使得历史成为偶然发生的故事,丧失了“以史为鉴”的历史研究作用。
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泛起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环球市场理论探讨/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泛起的原因及对策探析张 娥苏州大学摘要: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是由国内外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文化需求的无法满足、互联网的技术支持等是其内部原因;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推行以及加大意识形态的输出构成其外部环境。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头脑,练就“火眼金睛”,同时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国家与民族认同感,毫不动摇地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原因;对策一、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泛起的原因苏联解体带来的社会主义低潮,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历史虚无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契机,但随着新中国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其传播有所收敛。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新时期,为什么历史虚无主义又沉渣泛起,试图通过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合规律性,来质疑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性?我认为,必须从国内外两方面去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
(一)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泛起的国内环境1、社会条件:社会转型期复杂的社会问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为事物发展提供条件。
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重新大肆传播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社会转期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市场经济一方面带领中国走出了积贫积弱的困境,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与此同时,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社会问题却在与日俱增。
当社会内部矛盾集聚逐渐冲击政府的公信力,一部分人便在西方错误思潮的煽动下动摇了社会主义信仰,历史虚无主义因此乘虚而入,试图通过否定历史、否定英雄人物,进而达到否定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
所以,社会内部矛盾的恶化加上解决这些问题的长期性成了历史虚无主义泛起的现实条件。
2、文化条件:物质需求满足后文化需求满足的缺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在满足基本需要(包括生存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之后,就会去追求新的更高的层次的需求,比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文化需求便是自我实现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虚无主义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一)历史虚无主义与全盘西化论同时出现在近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论是同时出现的思潮,可以说主张全盘西化的人,一般就对自己的历史采取虚无主义。
中国最早提出全盘西化主张的是谁?陈序经。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陈序经最早提出来的,他曾说过,西方文化无论在思想上、文艺上、政治上、教育上、宗教上、哲学上、文学上都比中国的好,不管是哪一个方面都比中国的好。
他说,就是衣食住行我们也没有西洋人讲究,所以现在中国文化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努力地去追赶西方的途径。
另外一个主张西化的就是胡适,胡适的西化主张基本上就是美国模式,当然给胡适可以做适当地评价,但今天吹捧地实在太高了。
全盘西化和历史虚无主义可以说是如影随形、难兄难弟,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特别是人民革命的胜利,这种思潮几十年来受到了抑制,那么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又出来了。
其实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始终伴随着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时隐时现,特别是当我们对四项基本原则不坚定的时候,我们思想理论工作不认真的时候,它就会以尖锐的形式表现出来,否定一切。
(二)历史虚无主义出现的原因那么在这个时候,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后,历史虚无主义又被重新唤起了呢?我想主要的原因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个原因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在低潮,这样一种历史现象。
同志们,我们天天在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从世界范围来看,社会主义处在低潮。
苏联东欧垮台以后,我到俄国和东欧走了一圈,跟几个国家大使馆同志聊天,我说我走这一圈,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低潮,这个低潮是历史上没有过的。
因为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垮台了,过去社会主义有低潮,没有像这么严重的,这我们必须看到。
那么这个低潮给我们什么教训呢?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在苏联演变解体的过程里面,历史虚无主义起了先导的作用。
关于苏联演变的原因在我们现在中国有不同的看法,这个看法基本上可以分成两家,一家就是属于中国社科院的一部分同志,认为苏联解体是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指导思想错了。
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看法

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看法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危险的思潮,它否认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试图将历史变成一种虚构的故事。
这种思潮的出现,不仅会导致历史的扭曲和误解,还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在于对历史的误解和误读。
有些人认为历史是一种主观的解释,没有客观的真相。
他们认为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是一种权力的表达。
因此,他们试图用自己的观点来解释历史,否认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然而,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它是由一系列的事件和事实构成的。
历史的真相是可以通过研究和考证得到的。
历史虚无主义试图否认这一点,试图将历史变成一种虚构的故事。
这种做法不仅会导致历史的扭曲和误解,还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历史的真相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础。
如果我们否认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就会失去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这将导致社会的混乱和不稳定。
历史虚无主义还会导致历史的扭曲和误解。
如果我们试图将历史变成一种虚构的故事,就会忽略历史的真相和事实。
这将导致历史的扭曲和误解,使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产生偏差。
这种偏差不仅会影响我们对历史的认识,还会影响我们对现实的认识。
因此,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我们应该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认真研究和考证历史,以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真正的文明社会,实现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认识和理解

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历史虚无主义(Historical Nihilism)是一个复杂的概念,通常用来描述对历史、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等传统观念的否定、怀疑或颠覆。
这一观点认为,历史上的事件和文化传统是相对的,没有固定的真相,甚至可以被否定或重新解释。
以下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认识和理解:
1.历史虚无主义的起源:历史虚无主义可以追溯到现代哲学、后现代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兴起。
它在20世纪成为哲学、历史学和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
2.对历史观的质疑:历史虚无主义质疑了传统历史观的绝对性和客观性。
它认为历史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记录,而是受到叙事者、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3.历史相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倡导历史相对主义,即不同的历史叙事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历史观。
这使人们认识到历史是多义的,取决于不同的视角和背景。
4.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历史虚无主义对于传统历史观和权威叙事提出了挑战。
它鼓励人们审视历史的构建和权威,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
5.风险和争议:历史虚无主义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它可能导致历史的相对化和否定,可能损害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
6.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反思:虽然历史虚无主义有其价值,但需要谨慎运用。
历史仍然有一定的客观性,且对于社会的文化认同和历史记忆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历史虚无主义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概念,它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对传统历史观的批判和重新思考。
然而,如何平衡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与维护历史的客观性和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有待讨论的议题。
我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2021年2月19日,微博有250多万粉丝的博主辣笔小球为博取网民关注,发表恶意歪曲事实真相、诋毁贬损5名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违法言论,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愤慨,引人深思。
而相比赤裸裸的公开挑衅,更可怕的是,以各种形式和渠道传播和推动历史虚无主义发展的暗中势力。
如何才能根除历史虚无主义毒瘤,保卫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本文将从概念与特征等方面分析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原因,对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与世界的联系也愈加紧密。
但与此同时,许多病态的社会思潮也开始在中国的土壤生根发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就是其中之一。
在互联网深入发展、隐匿性和传播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也日益多样化,具有极强的迷惑性。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概念和特征(一)概念历史虚无主义属于虚无主义的子概念,从词源上看,“虚无主义”是产生于19世纪德国的一种怀疑主义哲学,来源于拉丁文nihil,原本是“什么都没有”的意思。
[1]由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弗里德里希·雅各比最先使用和提出。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与目的性。
它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基础,否定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将一切历史现象视为偶然因素,通过片面放大某一历史细节或者歪曲毁谤历史,消解国家的民族性,来达到其自身的政治目的。
国内外反华势力和西方“和平演变”势力常常运用此种思潮来操控舆论,混淆视听。
(二)特征1.唯心主义史观在历史观上,历史虚无主义与唯物主义史观根本对立。
它常常打着科学研究的名义来为自身正名。
与马克思主义强调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不同,历史虚无主义往往是借助表面上的研究,通过混淆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通过片面的观察和放大历史细节以达到自己需要的结论,实质是历史观上的主观唯心主义。
这种片面孤立地看待事物的观点是错误的,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巨大危害。
改革开放40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经验与启示

改革开放40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经验与启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改革开放政策受到了广泛赞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虚无主义声音也逐渐崛起,试图对改革开放政策进行质疑和扭曲。
本文将从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原因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等方面,来探讨改革开放40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经验与启示。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认历史事实和扭曲历史真相的思潮。
它往往通过编造谎言、炒作偏见和利用人们对历史的无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与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和知识普及密切相关。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但同时也出现了思想多元化和知识传播的混乱情况。
人们开始怀疑和质疑过去,追求更为个人化、世俗化的价值观念。
这种价值观的变化,产生了一些人有意无意地否定或重新解读历史,从而形成了历史虚无主义风气。
历史虚无主义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它破坏了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通过编造虚假的历史事件和解释,历史虚无主义者试图操纵和误导大众对历史的认知,使人们产生误解和偏见。
其次,历史虚无主义容易滋生一种浮躁的思潮。
不少人会盲目追求所谓的“时髦”和“新鲜”,拒绝传统的价值观念和规范,对待历史的态度变得轻率和冷漠。
最后,历史虚无主义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通过歪曲历史事实和制造对立,一些人试图煽动社会矛盾和冲突,破坏社会和谐和稳定。
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我们需要多方面的批判和应对。
首先,教育是最重要的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段之一。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历史的教育,提高人们的历史素养和认知能力。
除了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让他们能够辨别和分析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论。
此外,广大媒体也要承担起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责任。
媒体应该加强自律,提高新闻报道和评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给历史虚无主义以传播的机会。
对于个人而言,正确对待历史也是必要的。
【历史】当前的历史虚无主义

当前的历史虚无主义1️⃣ 历史虚无主义的定义与起源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否定历史、歪曲事实的思潮,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有所抬头,尤其在某些特定文化和社会背景下更为显著。
它往往以“重新解读历史”、“还原真相”为幌子,实则是对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进行有选择性的否定和歪曲,以达到其特定的政治或文化目的。
历史虚无主义的起源复杂多样,既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也有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快速、多元价值观碰撞等因素的推动。
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历史虚无主义甚至成为了一种政治工具,被用来煽动民族情绪、破坏社会稳定。
2️⃣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否定历史功绩:对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贬低或否定,如质疑革命领袖的贡献、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歪曲历史事实:通过编造或篡改历史资料,歪曲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如夸大某些事件的负面效应、掩盖其积极意义。
攻击民族文化:对民族文化进行贬低和嘲讽,否定其价值和意义,以削弱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
制造历史分裂:通过夸大历史分歧和矛盾,制造历史分裂的假象,以破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这些表现不仅损害了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 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与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损害历史认知:它破坏了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导致历史知识的混乱和模糊。
削弱民族凝聚力:通过否定民族文化和历史功绩,它削弱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不利于国家的团结和发展。
破坏社会稳定:制造历史分裂和矛盾,容易引发社会动荡和不安定因素。
为了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历史教育:提高公众的历史素养和认知能力,增强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强化历史研究:加强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研究和挖掘,揭示历史的真相和本质。
打击历史虚无主义言论:依法打击和惩治历史虚无主义言论的传播者和支持者,维护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打击历史虚无主义等极端思潮的蔓延。
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几点认识

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几点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认历史真实性、客观性和重要性的思潮。
它认为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都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
历史虚无主义者经常将历史看作是幻觉或者谎言,他们认为历史上的一切都是虚构的,或者是被国家或者其他利益集团篡改过的。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非理性的思想,它对历史的否定是没有根据的。
历史虚无主义的由来是多方面的。
其一是受到现代哲学、文化理论的影响,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充斥着历史的相对性、文化的多元性、权力的转移性等主题;其二是受到政治、社会变革的影响,如全球化、后殖民主义等思潮,它们对传统历史学的批判引发了对历史真实性的怀疑。
此外,历史虚无主义也和快速发展的科技、通讯技术密不可分,它提供了一个极端的言论自由环境,使得历史虚无主义者可以随意发表想法,并且快速传播。
历史虚无主义的主张有很多弊端,第一它否认了历史的真实性,这样定下的历史极容易滋生意识形态、虚伪和偏见;第二它抹杀了历史作为社会性知识的意义,影响了人们如何了解、反思自身的文化传承和政治、社会形态的变化;第三它无视了人们对历史的需要,失去了为后代留下对历史发展的回顾、对未来的期待和警醒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因此,在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第一,坚持历史客观性和真实性。
历史应该是独立、公正、真实和客观的表述过去的方式。
历史学家应该以严密的研究验证、证明以及述评来抵制虚无主义。
第二,维护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的意义不仅在于重现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本来面貌,还包含着为后代展示历史经验、警醒将来、启示现实以及奠定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为维护历史的意义和价值,我们需要推动历史真相的普及,并对历史的种种问题和疑点展开认真的探讨和研究。
第三,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历史学习是每个公民获得全面人文素质和梳理历史思考的必要工具。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育体系中培养人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呼吁人们对历史学习的重视和热爱。
当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与危害
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化领域,它否定和质疑历史事实,削弱了人们 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导致文化价值的混乱和失落。
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不仅在于对历史的歪曲和否定,更在于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 和价值体系的破坏,容易导致文化自卑和民族认同感的削弱。
02
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
否定历史事实
否定历史事件的存 在
否定历史时期的连 续性和发展性
否定历史人物的贡 献
篡改历史真相
篡改历史事件的细节和事实 篡改历史人物的形象和事迹
篡改历史时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歪曲历史评价
歪曲历史事件的评价标准 歪曲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歪曲历史时期的整体评价和价值观念
03
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依据
相对主义
思潮的兴起。
05
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与应 对策略
历史虚无史虚无主义通过否定和颠覆主流历史,削弱国家文化自信,
导致文化自卑和民族虚无主义。
淡化意识形态
02
历史虚无主义试图淡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削弱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误导青少年
03
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戏说历史、恶搞英雄、解构崇高,误导青少
该电视剧对历史人物的颠覆性改编,是当 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个典型案例。
详细描述
电视剧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将历史人物的 形象和性格完全颠覆,甚至将反面人物塑 造成正面形象,反之亦然。这种改编不仅 缺乏严谨的历史考据,也忽略了历史人物 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案例二:某网络论坛对历史事件的恶意歪曲
要点一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真理是多 元的、相对的,而不是单一的、绝对的。在 历史虚无主义中,后现代主义强调对历史事 实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和看法是多元的、相对 的,没有单一的、绝对的标准和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应该怎样对待历史虚无主义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在今日中国的文学艺术、学术研究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领域都有表现,并且随着商业及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为探求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原因,我们必须由表至里对其深刻进行分析。
让我们先从字面上进行理解。
虚者,模糊歪曲也;无者,抹杀消除也。
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一是无视或否认历史事实与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把事实同虚构混为一谈,把历史同文学混为一谈;二是承认历史有其内在的客观内容与规律,但歪曲或否定唯物史观所认识的历史事实与规律,用他们所发现或领会的“理”来勾勒历史事变之间的关联或历史发展演变的轴线,为了使历史符合他们所想象出来的、具有先验性质的“理”,甚至不惜割弃或歪曲某些最重要的事实。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来历史虚无主义其根本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在全球和中国范围内均是不容忽视的现实因素。
究其根源,它是西方文化传统之现代流变的产物,资本主义的物化逻辑又不断加剧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势头。
而这种虚无主义分为两种表现。
第一种表现资本主义在发展前期,把人与人的关系还原为物与物的关系,把现代与传统断裂开来,“一切固定的古老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这使得对历史的虚无成为可能。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内在的矛盾不断展现,非理性主义、实用主义、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
这些思潮都备受怀疑论和不可知论
的折磨,否定了所有传统、权威以及其他特定的有效价值,相应地,把历史看成一种虚空或一无所有。
而第二种表现在中国近代表现的尤为突出。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继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历史诉求。
在近代中国主要存在三条道路。
第一种,即通过局部改良,建立依附于美英资本主义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第二种,是通过改良主义,在中国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三种则是为中国共产党所主张,即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这种主张在历史观上的表现就是唯物史观,而第一第二种主张的历史观实质上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即否认或反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背后深刻的客观原因和必然性。
历史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共产党的方案符合中国实际。
上述第一种主张终被中国人民所唾弃,而第二种主张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总体看来,正在当代西方盛行的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中国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
在世纪之交的所谓千禧年转折,这场本来可能全面激起历史意识复兴的历史转折,对于西方社会而言,在浓厚的后现代消费主义氛围中,不过就是一个空洞的能指符号。
而同一时刻的中国文化,则在未能充分质疑此一转折的西方本质的同时,就已经滑入了这一“节日”在现时代所特有的享乐主义氛围。
新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持续加剧,新自由主义继续推行,与此同时,
新帝国主义以及新保守主义兴起,这意味着后发展国家与民族受到了历史虚无主义更大程度的侵蚀。
这同时也要求后发展国家及民族尤其是中国,在其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把握自身文化传统面向现时代的创造性转换,深入理解和阐述唯物史观,实现自身文化传统的哲学自觉与价值重建,并在促进人类未来的全面发展与持续进步中,承担应有的文化使命。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否认历史的规律性,承认支流而否定主流,透过个别现象而否认本质,孤立的分析历史中的阶段错误而否定整体过程。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表现在史学研究中,而且发展到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中,影响面大,危害至深,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客观唯物的分析事物,不被这些片面和表象影响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