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导学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是本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居民生活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以及了解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状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了解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关心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状况。

2.难点: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问题及解决途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生活。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问题和解决途径。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准备案例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发展现状及问题,居民生活状况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黄土高原。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区域发展特点。

内容包括: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和居民生活等方面。

本节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认识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区域发展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较为复杂,学生对其认识可能较为片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掌握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特点及其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区域发展特点及其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2.难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黄土高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实地考察法:如有条件,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黄土高原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案例资料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3.实地考察:如有需要,提前安排实地考察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导学案: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导学案: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2、通过读图,能描述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3、运用相关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产生的后果,并能举出治理的措施。

4、通过以上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地思想。

【学习过程】
一、我会读图
(一)文明的摇篮
1、在图8-65上,描画出黄河,并从四至这个角度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黄土高原北起,南到,西抵,东达。

2、黄土高原跨有哪些省区?
(二)黄土高原的地貌
1、黄土高原有哪些主要地貌类型?
2、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吗?
教师小结:
二、相互合作
1、读下表,请归纳出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

表1:太原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表2:西安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2、读资料(PPT),总结出黄土高原地貌特点的成因。

三、你说我说
1、黄土高原这样的特点和成因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2、我们该如何治理黄土高原?
四、学以致用
写一份关于保护和治理黄土高原的倡议书。

地理湘教版新版八年级下册 《黄土高原的区域开发与居民生活》学案2

地理湘教版新版八年级下册 《黄土高原的区域开发与居民生活》学案2

《黄土高原的区域开发与居民生活》学案一、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材料,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生态环境等自然地理概况。

2.查阅材料,对比黄土高原地区居民过去和现在的生活方式,归纳其变化。

二、重点难点1.学会运用地图、所给材料,分析区域的发展及环境保护(重点)2.学会运用地图、所给材料,分析区域的发展及环境保护(难点)三、导学问题1.自然地理概况:(1)位置和范围:北起_____,南至_____,西抵_______,东到_______。

(2)自然环境。

①特征:生态环境_____,地表_________。

②形成原因:黄土结构_____,裂隙较多,缺乏_____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_____;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形成了独特的_______、黄土梁、________等地貌类型。

2.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1)传统生活方式:主食是_____和_____,传统民居是_____,传统交通工具是_____、_____。

(2)现代生活方式:食物日趋丰富,居住条件改善,交通发展迅速,_________方便。

3.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1)生态治理措施: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如_________、种草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为_________;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_________等。

(2)区域发展成就:_________有了明显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3)能源开发:黄土高原是全国重要的_____基地,在全国占据突出地位的有_____煤炭基地和_____煤炭与油气基地。

(4)城市化发展:国家先后建立了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____________经济重点开发区,把_______________确定为国家级高新区,设立了国家级_________等。

四、参考资料1.《五哥放羊》创作背景《五哥放羊》是一首汉族小调,其流传地域主要在晋西北、陕北、宁夏东北、陇东及内蒙古西部一带。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本节内容是对黄土高原地区的一个全面梳理,旨在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认识到生态环境对居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了解到我国地理的基本情况,对地形、气候、植被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黄土高原的特殊性和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关于黄土高原的片段信息,但缺乏系统性的了解,因此,教师需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黄土高原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教育法:以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讨论流程。

3.准备好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情况,为后续讨论奠定基础。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的区域进展与居民生活学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的区域进展与居民生活学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的区域进展与居民生活》学案湘教版
一、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二、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缘故,并了解其综合治理的要紧方法和成效。

3、了解黄土高原区域进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阻碍。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二、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缘故,并了解其综合治理的要紧方法和成效。

(二)难点: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缘故,并了解其综合治理的要紧方法和成效。

三、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新,揭露学习目标
【直揭主题,提出学习目标】
、运用地图,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二、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缘故,并了解其综合
治理的要紧方法和成效。

3、了解黄土高原区域进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阻碍。

(二)自学指导
阅读P99-104,《地图册》P43-46,完成《全优》P73“前预习”。

(6分钟)
(三)自学探讨
校对《全优》“预习”
(四)检测学生自学成效,师生互动解决疑难
(五)当堂训练
本100、102活动题
(六)堂作业
必做:《全优》P74-76选择题;选做:《全优》P76第1的(1)(2)
四、板书设计
8
黄土高原的区域进展与居民生活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二、水土流失严峻的缘故,综合治理的要紧方法和成效
三、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阻碍。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新版)湘教版
1. 区域认知:通过学习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黄土高原的特征,提高对区域地理的认识。
2. 地理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通过观察黄土高原的地形、土壤和气候等特点,分析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人地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以及人类如何通过治理措施改善环境。
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问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感觉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思路不够清晰,下次我可以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思路。
在讲授新课时,我尽量用生动的案例和实际问题来解释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但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上还是有些困难。下次我可以结合更多实际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区域发展情况。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地势起伏、土壤贫瘠、气候干旱等。这部分内容需要理解并掌握黄土高原的地形、土壤和气候等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农业、工业、旅游业等。这部分内容需要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不同行业在该地区的现状和问题。
3. 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特点
- 居住条件:窑洞、土房
- 饮食习惯:面食、杂粮
- 服饰特色:传统服饰、手工制品
4. 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 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土壤侵蚀
- 污染治理:工业污染、生活污水
- 生态恢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5. 黄土高原的发展战略
- 扶贫政策:产业扶持、教育扶贫
-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旅游业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组织了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和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讨论主题不够深入,实验操作不够规范等。下次我可以更明确地给出讨论主题和实验操作的要求,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规范地操作。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导学案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导学案设计

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学习目标:1.掌握本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地表特征的表述。

2.认识本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地貌成因。

3.了解本区的发展和居民生活变化。

学习过程:步骤一、预习课本99—100页内容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黄土高原地区位于中国地区西部,居于内陆。

北半球纬度,东半球。

北临高原、西临高原、东临平原、南临。

2.地理范围:黄土高原地区位于以南、以北、以东、以西。

黄土高原包括、和、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一部分。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

3.气候特征:以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降水集中,多暴雨。

4.地形特征:黄土高原平均海拔约1000~2000米,地势。

黄土结构,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

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的地表形态,形成独特的、、等地貌类型。

5.水土流失:(1)自然原因——地势较,起伏较大;降水,多暴雨;植被覆盖;黄土,多裂隙。

(2)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破坏。

如、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加剧当地资源紧缺,土壤生产力下降,加剧灾。

加大河流泥沙含量,导致下游淤积加重,河床抬高,加剧灾害。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1.食物结构:传统生活方式以和杂粮为主食,咸菜、辣椒、醋为佐食,食物结构简单。

现代生活方式2.民居:传统,居住条件差。

现代生活方式3.交通或通信方式:常以、驴车作为交通工具,对内对外联系不便。

现代生活方式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1.生态治理措施: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如______、种草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为_________;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_________等。

2.区域发展成就:_________有了明显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3.能源开发:黄土高原是全国重要的_____基地,在全国占据突出地位的有_____煤炭基地和煤炭与油气基地。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导学案一、导言黄土高原是中国的重要塞理区域之一,其地理环境特点和居民生活状况备受关注。

本导学案将以《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为主题,探讨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居民生活情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地区的重要性和挑战。

二、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

2. 掌握黄土高原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主要产业。

3. 了解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状况和面临的挑战。

4. 分析黄土高原地区发展与居民生活之间的干系。

三、导入请同砚们观看一段关于黄土高原的宣传片或地理纪录片,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气候和居民生活情况,引发对这一地区的兴趣和好奇。

四、探究1. 地理特点- 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和气候条件。

- 分析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经济发展- 分析黄土高原的主要产业和经济发展现状。

- 了解当地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发展规划。

3. 居民生活- 调查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水平、教育医疗情况和就业状况。

- 分析居民面临的挑战和改善生活的途径。

五、拓展1. 请同砚们分组进行小组讨论,结合实地考察或网络调研,探讨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路径。

2. 组织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黄土高原的调研报告或思辨文章,展示对这一地区的深入了解和思考。

六、总结通过本次进修,同砚们对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到这一地区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希望同砚们能够关注黄土高原的发展动态,为推动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作业1. 完成一篇关于黄土高原的读后感或思考总结,反映对这一地区的认识和看法。

2. 撰写一份关于黄土高原的钻研报告或调查分析,探讨该地区的发展前景和挑战。

3. 参与社会实践或公益活动,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实际情况并为当地发展做出贡献。

八、延伸阅读1. 《黄土高原的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2.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珍爱与可持续发展》3. 《黄土高原的农业发展与摩登化经过》以上是《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同砚们通过进修和思考,深入了解这一地区的重要性和挑战,为未来的进修和实践积累知识和经验。

最新新编湘教版(八下)地理导学案: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最新新编湘教版(八下)地理导学案: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本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地表特征的表述2、认识本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地貌成因3、了解本区的发展和居民生活变化重点:1、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其治理措施。

难点: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生活习惯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自主学习一、自然地理概况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的黄土沉淀区,大致北起,南至,西抵,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

2、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黄体结构,裂隙,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

同时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

3、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等地貌类型。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1、历史上,黄土高原地区长期处于状态,经济发展缓慢,工业也很落后。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大都过着简朴的生活。

当地居民的主食是和,菜肴较为简单,常用、佐食。

是当地的传统民居。

人们常以、作为交通工具。

2、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黄土高原居民的发生了很大变化。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1、黄土高原地区十分重视与工作,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如、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等。

2、黄土高原地区现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山西基地、煤炭与油气基地,在全国皆占据突出地位。

3、2009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位于经济重点开发区,2011年国家把确定为国家级高新区,2012年设计国家级兰州新区,从而加快了黄土高原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合作探究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导学案(新版)湘教版公开课教案课件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导学案(新版)湘教版公开课教案课件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材知识梳理学习目标及重难点1.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并对黄土高原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重点)2.运用地图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通过对黄土高原的成因分析,培养学生推理、分析、判断能力和科学的态度(重点、难点)3.结合图文资料,理解黄土高原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原因,结合生态建设图,掌握黄土高原治理与保护的措施(难点)4.通过分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在生态建设的探讨中,初步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过程一、自然地理概况1.位置和范围2.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黄土土层深厚;3.地表形态:沟壑纵横;形成独特的塬、梁、峁景观。

原因:黄土结构疏松,缺乏植被保护,夏季多暴雨,黄土易受侵蚀。

【教材问题探究】1.黄土高原是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尤其是7、8月份,且多暴雨。

2.自然原因:植被稀少;沟谷密度大,斜坡多,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人为原因:滥垦乱伐,过度放牧等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教材问题探究】1.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黄土土层深厚,且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坚固耐用,冬暖夏凉的特点。

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2.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温差较大,属于少水低温地带,适宜种植高粱、大麦、豌豆等“抗逆性”较强的作物。

当地人们利用这一本土特产,运用独具特色的酿造发酵技艺,酿造出了一方名醋。

专家认为,山西百姓爱吃醋的习惯与当地的水土特征、自然气候和饮食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

山西一些地区“水硬”(即碱性强),居民喜面食或以杂粮为主,食醋有助于促进消化。

3.例如: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人与人之间见面要绕很远,所以要扯开嗓子面对面喊话,久而久之形成了信天游高亢而悠长的特点。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1.综合治理措施: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等。

2.效果:生态环境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2023_2024学年湘教版八下地理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2023_2024学年湘教版八下地理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2023_2024学年湘教版八下地理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材以我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强调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及其发展问题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黄土高原地区的认知较少,需要借助教材和教师的讲解来拓宽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特点,掌握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地理环境,关注区域发展的意识,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特点。

2.难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及其实施策略。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课外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发展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4.互动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八下地理教材。

2.课件:制作本节课的PPT课件,内容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

3.案例资料:收集一些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案例,以便进行分析。

4.提问问题:提前准备好课堂提问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地理区域。

提问:同学们对黄土高原有什么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导学案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导学案

8.5 黄土高原的地区发展与居民生活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本区的地点,范围,天气,地表特点的表述2、认识本区水土流失的原由和地貌成因3、认识本区的发展和居民生活变化要点: 1、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特点及其成因。

2、黄土高原柔弱的生态环境及其治理举措。

难点:黄土高原地域人民生活习惯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自主学习一、自然地理概略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的黄土积淀区,大概北起西抵,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 万平方千米。

,南至,2、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柔弱。

黄体构造,裂隙,缺少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季,特别是暴雨时期,简单遭到侵害。

同时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致使植被损坏。

3、因为长久的流水侵害和搬运,的、黄土高原体现出现在、等地貌种类。

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到二、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1、历史上,黄土高原地域长久处于状态,经济发展迟缓,工业也很落伍。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多数过着朴实的生活。

当地居民的主食是和,菜肴较为简单,常用、佐食。

是当地的传统民居。

人们常以、作为交通工具。

2、现在,跟着时代的发展,黄土高原居民的发生了很大变化。

三、地区发展与生活质量提高1、黄土高原地域十分重视与工作,针对水土流失的情况,国家采纳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举措,如、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等。

2、黄土高原地域现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山西基地、煤炭与油气基地,在全国皆占有突出地位。

3 、 2009 年国务院同意建立了位于经济要点开发区,2011 年国家把确立为国家级高新区,2012 年设计国家级兰州新区,进而加速了黄土高原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合作研究依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何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合的居住选择?。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学案 (无答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学案 (无答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学案(无答案)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学习目标:1.读图描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根据图文资料描述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

2.结合实验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感受黄土高原治理成效。

3.认识黄土高原居民生活现状、风俗习惯及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结合实验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感受黄土高原治理成效。

[导入新课]1.播放自己演唱的《黄土高坡》歌曲视频。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这是中国的哪个区域呢?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黄土高原。

2.请大家默读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方向。

[学习过程]通过“雪容融”的和雅之旅引出本节课的主线。

请大家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结合课本99页图文帮助融融找到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气候。

一、自主学习(一)(3分钟)(1)阅读课本99页图文,完成学案。

1.黄土高原大致北起,南至,西抵,东到,是世界上最大的土沉积区。

黄土高原主要包括省和省。

2.气候类型:季风气候;气候特征:,降水集中在季且多()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进行第一次“穿越”领略早期的黄土高原。

进行第二次“穿越”观察后期黄土高原的植被变化,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研究进行解决。

二、合作探究(一)(5分钟)结合实验视频,阅读课本99-100页图文,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完成学案。

黄土高原存在严重的_________现象,形成了_________的地表形态。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学习(二)(2分钟)阅读课本100页图文,总结地貌类型,并完成学案。

黄土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黄土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黄土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四、自主学习(三)(2分钟)阅读课本101-102页图文,领略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完成学案衣:头戴__________________;食:主食:_______喜食____因为山西饮用水碱性较重住:民居__________________;行:常以____________作为交通工具地域文化:_____、_____、_____通过观看地域文化视频资料加深同学们对于黄土高原文化的印象。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湘教版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湘教版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湘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居民生活的特点,包括生活方式、民俗习惯等。

3. 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地貌、气候、土壤等。

2.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农业、工业、旅游业等。

3. 黄土高原居民生活特点:居住环境、饮食习惯、民俗文化等。

4. 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生态建设、资源利用、产业升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区域发展及居民生活特点。

难点: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居民生活的具体特点。

3. 采用讨论法,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

2. 讲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介绍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情况,包括农业、工业、旅游业等。

4. 分析黄土高原居民生活的特点,如居住环境、饮食习惯、民俗文化等。

5. 探讨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点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黄土高原区域发展的认识。

3. 学生提交课后作业,包括绘制黄土高原地形图和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以此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黄土高原相关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案例研究资料。

3.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科普文章和报告。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湘教版地理八下8.5 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学案

湘教版地理八下8.5 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学案

安边中学 八 年级 下 学期 地理 学科导学稿 执笔人: 高艳丽 总第 28 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 包级领导签字: 班: 组: 学生: 上课时间: 第14周 集体备课个人空间 一、课题: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二、学习目标知道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及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知道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自主预习】读图8-64,8-65,找出长城、秦岭、乌鞘(shao sh āo )岭等地理事物,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

说一说,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世界行政区域单位。

【合作探究】一、自然地理概况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份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2.结合教材正文内容,说一说,黄土高原地表形态有何特征?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阅读P101,102正文内容,并填写下表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 黄土高原现代生活方式 食物结构以小麦和杂粮为主食;咸菜辣椒为佐食;食物结构简单。

民居传统窑洞,居住条件差。

交通和通讯方式 常以马车和驴车作为交通工具,对内外联系不便。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升1.学生读图8-72,8-73,阅读“高原绿了,农民富了”,说一说黄土高原生态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阅读课文P104,说一说,为了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检测训练】1.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原因是()A.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

B.黄土高原缺乏植被保护。

C.降水集中在夏季。

D.多暴雨。

2.黄土高原呈现出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等地貌类型。

3.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是,山西人喜欢食用,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文化有,,,等。

4.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

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区域发展现状。

2. 掌握黄土高原地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和面临的挑战。

3. 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导学内容:一、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1. 位置:位于中国中部,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河北、山西等省份。

2. 土壤:黄土高原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

3. 气候:干旱少雨,气候条件较为恶劣。

4. 植被: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

二、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现状1. 经济发展:农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单一。

2. 生活水平:居民收入较低,生活水平普遍较为贫困。

3. 交通条件: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4. 教育医疗:教育资源有限,医疗条件较差。

三、黄土高原居民生活状况和挑战1. 生活环境:缺乏清洁水源,居住条件简陋。

2. 就业问题:农业就业机缘有限,城镇化经过缓缓。

3. 教育医疗:教育资源不足,医疗条件落后。

4. 生态环境: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四、黄土高原的发展问题及解决方案1. 农业发展:推动摩登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多元化产业,提高经济结构的多样性。

3.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水电等条件。

4. 生态环境珍爱: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修复。

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和区域发展现状。

2. 实地调研:组织学生进行黄土高原地区的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居民生活状况。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4. 提出建议: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对黄土高原地区发展的建议。

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特点、区域发展现状和居民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对该地区的发展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决思路。

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湘教版八下地理《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学案

湘教版八下地理《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学案

湘教版八下地理《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学案【学习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能够在地图上识别黄土高原区域的要紧地势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势特点学习任务及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展现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自然地理概况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的黄土沉淀区,大致北起,南至,西抵,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

2、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黄体结构,裂隙,缺乏植被爱护,在降水集中的季,专门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腐蚀。

同时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

3、由于长期的流水腐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出现出现在的地表形状,形成了专门的、、等地貌类型。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依照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什么缘故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1.学生结合教材及资料,进行小组讨论。

2.各小组总结得出结论。

3.师生进行讨论结果的梳理总结。

【达标检测】1.下面四个地区中属于跨省区域的是( )A.准噶尔盆地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西双版纳D.黄土高原2.我国的地势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宽敞,专门是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势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

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塔里木盆地B.华北平原C.柴达木盆地D.黄土高原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C.横断山脉 D.塔里木盆地4.这种景观形成的要紧缘故是( )A.人类采矿开挖 B.风沙腐蚀C.水土流失 D.冰川作用5.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大致的分界线是( )A.长城 B.秦岭C.太行山 D.乌鞘岭【拓展阅读】世界上四大文化起源地之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四大文化起源地之一。

它可与埃及、巴比仑、印度恒河相比美。

在那个地点曾找到距今60万年往常的“蓝田猿人”,尽管它还不是人,然而人类的祖先,已明白得使用石器。

西安半坡村更是6000~7000年前石器时代的村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学习重点】1.黄土高原文化习俗、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及成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和治理措施。

【学习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和治理措施。

【新课导入】《白羊肚手巾三道道蓝》这首歌曲中唱到:“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难,一个在那山上哟,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那话话,哎呀招一招手。

”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呢?这就需要从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谈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土高原,了解那里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概况吧!自主预习提示:参照学习目标,自学教材99~104页,完成下列各题,把握本节基础知识。

一、自然地理概况1.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_________,南至_________,西抵_________,东到_________,面积约50万千米2。

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宁夏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一部分。

2.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黄土结构_________,_________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_________,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

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貌类型。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历史上,黄土高原地区长期处于半农半牧状态,经济发展缓慢,工业也很落后。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大都过着简朴的生活。

当地居民的主食主要是_________和_________,菜肴较为简单,常用咸菜、辣椒佐食。

_________是当地的传统民居,通常3~5个窑洞形成一个院落。

人们常以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交通工具。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高1.黄土高原地区十分重视环境整治与生态重建工作,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如_________、_________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_________拦蓄泥沙,_________打坝淤地等等。

2.黄土高原地区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_________煤炭基地、_________煤炭与油气基地,在全国皆占据突出地位。

互动探究活动一:探究黄土高原地理概况自我突破阅读“黄土高原地形分布图”,完成下列活动。

(1)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长城、秦岭,在图上用彩色笔描出黄土高原的大致范围,说说黄土高原所跨哪几个省级行政区?(2)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

(3)对照地形图上的颜色差异和河流流向,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地势特征。

2.小组探究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地表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了特殊的黄土地貌。

据此完成下列活动。

(1)你能说出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和主要气候特点吗?(2)下图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片,在图片下面填注地貌的名称。

甲:_______ 乙:_______ 丙:_______活动二探究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自我突破阅读教材101页正文,填写下表。

小组探究阅读下列黄土高原民居图片,完成下列活动。

传统窑洞陕北新窑洞(1)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2)传统窑洞和陕北新窑洞比较有何区别?分析造成窑洞结构变化的原因。

活动三:探究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活动。

材料一:治理前后的黄土高原面貌治理前的黄土高原治理后的黄土高原材料二:高原绿了,农民富了“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狂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在延安市宝塔区张新庄村群众眼中,这首“信天游”不但唱出了自己村庄的变化,也唱出了整个黄土高原的变化。

得益于持续不断的生态治理,黄土高原开始披上绿装。

陕北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

而随着高原的变绿,人们开始富裕起来。

张新庄村一位农民高兴地说:“10年前自己家种90亩山地,守黄土高坡受穷受累;如今87亩山地变成了林子,栽种了果树,自己家的小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

”有的地方还将旅游和特色农业作为两大支柱产业,农民收入增加了,逐渐摆脱了贫困。

自我突破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是治理黄土高原的最重要的问题。

从“材料一”的景观图片可以看出,黄土高原采取了哪种治理措施?小组探究仔细阅读“材料一”,回答下列问题。

(1)说一说,黄土高原的生态发展了哪些变化?(2)想一想,黄土高原的生态改善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何影响?(3)黄土高原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问题?能力提升(2016 山东潍坊中考)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生态环境脆弱。

读黄土高原图,完成(1)-(2)题。

(1)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①一秦岭一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B.②一太行山一一、二级阶梯分界线C.③一贺兰山一黄土高原西部边界 D.④一长城一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A.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B.滥垦乱伐,过渡放牧C.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D.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参考答案】(1)A(2)B【解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范围及水土流失的成因。

读图可知,图中①表示的是秦岭,它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②表示的是太行山脉,它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③表示的是乌鞘岭,长城不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滥垦乱伐和过渡放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知识梳理拓展延伸窑洞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

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

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

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当堂检测一、基础题读黄土高原范围和位置示意图,完成1—3题。

1.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省级行政中心有()A.太原、西安、兰州 B.太原、石家庄、银川C.兰州、郑州、西安 D.呼和浩特、银川、西宁2.黄土高原地区的河流()A.全部属于黄河水系 B.大部分属于黄河水系C.部分属于长江水系 D.大部分属于内流河3.黄土高原的地势特征是()A.东高西低 B.南高北低 C.东南高西北低 D.西北高东南低4.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到秦岭B.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特征C.黄土高原历史上就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D.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已经得到根本的改善5.黄土高原,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哪种地貌上()A.塬 B.梁 C.川 D.峁6.黄土高原地区有“绿色建筑”之称的()A.竹楼 B.冰屋 C.窑洞 D.四合院二、能力提升题7.我们漫步在黄土高原上,常常可以看到()A.小桥流水,前街后河 B.千沟万壑,窑洞层叠C.河网密布,四合院落 D.椰树林立,竹楼掩映8.治理黄土高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A.禁止采矿 B.陡坡开垦梯田C.保持水土 D.扩大水稻种植面积9.观察同等降水量,不同植被下水土流失实验得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是()A.植被茂密,水土流失严重 B.植被稀疏,水土流失较少C.植被疏密与水土流失无关 D.植树种草是减少水土流失的重要方法10.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的区域为________高原。

流经该区的河流D为______河。

(2)图中地形区B为_________平原,C为__________高原。

(3)图中A是位于本区的__________(省级行政区)。

(4)本区的耕地类型以___________为主,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参考答案【自主预习】一、自然地理概况1.长城秦岭乌鞘岭太行山山西陕西甘肃2.疏松裂隙夏季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小麦杂粮窑洞马车驴车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高1.植树造林种草建坝 2.山西陕北【互动探究】活动一:探究黄土高原地理概况1.(1)指图和描图略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河北、河南(2)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连内蒙古高原(3)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1)黄土高原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甲、乙、丙分别是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活动二探究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1.从上到下分别填面食和谷子咸菜、辣椒和醋窑洞马车、驴车2.(1)黄土高原黄土广布、深厚,具有直立性,便于修建窑洞;黄土高原森林较少,建筑材料不足,修建窑洞可以节省建材;黄土高原的气候大陆性强,冬冷夏热,窑洞则冬暖夏凉,可以节省能源等(2)陕北新窑洞在吸收传统窑洞优点同时,在门窗材料、室内装修等方面借鉴了现代城市建筑的诸多优点,新窑洞和传统窑洞比较,更加宽敞明亮,更加宜居;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是窑洞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活动三:探究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高1.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2.(1)黄土高原开始披上绿装,陕北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治理(2)随着生态环境的好转,人们开始富裕起来(3)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当堂检测】1. A 2. B 3. D 4. D 5. C 6. C 7. B 8. C 9. D 10.(1)黄土黄(2)华北内蒙古(3)宁夏回族自治区(4)旱地小麦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