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活着》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也要活下去
——电影《活着》评析
摘要:电影《活着》通过福贵的一生遭遇,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对死亡的苦笑。
电影虽是悲剧却没有给观众压抑,体现了中国式的黑色幽默,整个电影用幽默稀释悲剧,加上演员的精湛的表演和皮影道具及音乐色彩的运用,使得电影浑然一体,推动情节的发展,通过刻画福贵这个小人物,反映了旧中国时代与家庭的变迁,有很深的寓意。
关键字:电影《活着》;小人物;幽默;皮影;表演;音乐;
电影《活着》是张艺谋导演执导,葛优和巩俐主演的一部影片,获第四十七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最佳男主角奖(葛优)、人道精神奖,第十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10大华语片之一,全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英国全国“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奖。
一、《活着》的主旨思想的表达
(一)对小人物的塑造
电影《活着》鞭鞑了新中国成立的几十年中所走的弯路,《活着》这部电影,给了我们一个了解历史的机会,大炼钢,大跃进,大批判,文革等等。
同时活着是一个非常美的故事,很亲切,很真实,以贴近生活的小人物反映数十年来中国老百姓“好死不如赖活”的生活观,故事很亲切,很真实,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
一个小人物在巨变的历史中浮沉,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幸和坎坷总是缠绕着他。
然而他从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念,从不怨天尤人,并且对生活和未来报着无限美好的希望。
四十年,弹指一挥或是沧海桑田,无数黄面孔的、沉默的、坚韧的中国人就这么无声无息地继续活着。
《活着》几近真实地刻画了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和苦难,由四十年代始,经过提炼精简后,将三十余年浓缩到了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中,集中体现了福贵这个小人物悲欢离合的人生。
二、《活着》的艺术特色
(一)幽默稀释悲剧
电影《活着》是中国式的黑色幽默片,张艺谋把小说情节改变后,同时却插入了不少有所指的情节,例如凤霞的死中本没有王教授这一角色,又如镇长(小说中的队长)提到的发炮解放台湾的情节,张艺谋悄然地把镇长的原话改成张狂的笑语,故意制造出讽刺的效果以达到丑化那个时代的目的,这都是值得观众留意并深入分析的作为导演的张艺谋有何目的的细节。
张艺谋加了一些讽刺的东西。
例如:救风霞的教授因为太饿被馒头噎着,而不能去动手术,眼睁睁地看着凤霞被红小兵们弄得大出血死亡,还有加了福贵靠皮影吃饭
的情节。
导演完全理解了原著,并在影片中注入自己的东西。
活着这部电影非常的长。
整个看电影的过程我反反复复的咀嚼着两个字“活着”,活着真好,人只要活着,对家人,对朋友就是安慰,就是支柱。
通过黑色幽默来表现悲剧。
(二)皮影的运用
张艺谋对该电影的较大创新是插入了一条暗线——皮影,皮影在电影的开头、剧中的几个转折点和末尾(皮影箱)都有所出现。
从艺术角度分析,皮影与秦腔的搭配确实起到了一定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影片的美感和大时代小人物的情感氛围。
在电影中展示的皮影戏也是贯彻主题的重要一个线索。
实际上,把皮影戏引入电影,也是张艺谋导演一次匠心独运的安排,一方面,人是玩偶的操纵者;另一方面,人却如同玩偶被历史的强大力量所操纵。
人与玩偶,恰如其分的衬托出“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深刻人生意义。
影片涉及皮影这个意象还有一处暗示,到了结尾,福贵把尘封着的皮影箱拿出,帮孙子放入小鸡,这个空空的箱子寓意着孙子的崭新命运。
当孙子问起他“小鸡长大后变成什么”这个似曾相识的问题时,他不再像当年回答儿子有庆的问题时那样回答“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等牛长大了,共产主义就到了。
”而是改为“等牛长大了,馒头也就长大了”。
这个细节可以说是导演的一种暗喻:告别激情岁月的宏大理想,回归踏实的生活。
(三)演员的表演
影片中的主人公徐福贵——葛优。
他善于表现小人物的内心,对小人物诠释的也比较得当,此片中有一句很深刻的台词:“千好万好,活着就好”。
另外,还有他跟春生说的一句话:“我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活着不容易,要好好活啊!”,这可能就是他能在生活的压力和丧失亲人的悲痛中能活下来的精神力量吧。
这种知命术的叙述可见跟剧本及编剧的深刻功力是分不开的。
一个富家公子,赌的什么都不剩,然后开始苦涩的人生经历,给我感觉他很坚强。
还值得赞扬的就是,一个富家公子,借了别人一箱皮影戏(片中曾多次提及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戏箱子——富贵的捞食工具),他可以说是尽力保护,这很让人感动。
这部片子女主人公家珍——巩利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
首先在片头,她表现出了一个旧社会女人在那个特定时代所不具备的一些性格。
一看她就不贪财,在旧社会,嫁入大户的哪个不贪财,起码电影里都是这么处理的,可是他却可以带着孩子离开丈夫,也正是这点,对一个讲究三从四德的女人是不容易的,后来见到落魄的丈夫后又回来支撑起这个家,她给给人总的感觉就是一个值得佩服的中国女性——执着而可爱。
而后来,当上区长的春生倒车撞倒了墙,压死了她儿子有庆时,她曾对春生冷言冷语,怒目以待,“死活不让他进门”。
但当春生被判为走资派,妻子自杀,旁人疏远并划清界线,他不想活下去的时候,她说他还差徐家一条命,劝他不要自寻短见,好好活着。
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影片中显然易见。
(四)音乐色彩
从影片一开始,风格古朴的音乐主题就以比较冷色调的胡琴和合成器音色(从色彩上讲比较阴冷)作为第一次显示。
流露出淡淡的忧伤,这个基调虽然随情节的发展经过多次变化,但始终没有摆脱悲伤地情绪。
首次显示后,与其后续场里喧闹的气
氛形成鲜明的对比。
当男主人公福贵即将输掉自己全部的财产时赌场内皮影戏的伴奏音量突然大了起来 (近乎噪音),正是这种有源音乐的背景化,达到了烘托紧张气氛的良好效果。
这也体现了电影中音响作为一种元素对电影情节的推动作用在画面中的人物富贵对破产感觉到非常突然,但是,观众早就已经从节奏越来越快的鼓声中预感到了这个结局。
紧接着的场景———家珍的告别———又使主人公陷入了另一种失落。
时的激动、气愤转入了对生活的绝望。
在板胡演奏的主旋的陪衬下,他大声地哭到:“没有了,全都没有了!”此处的音乐更多的是一种情绪衬托。
解放军的到来使福贵的命运又一次发生变化,同以往一样主题又一次出现了———弦乐和声的伴奏。
在总体上给人一种舒缓的感觉,预示着转折的出现。
整个电影运用了大量的音乐色彩,不再一一例举。
纵观全剧,那段古朴的旋律贯穿始终次呈示。
它与情节的关系在不时地发生着变化,在不断的推动情节的发展的同时,也被情节所左右。
在影片中时刻描摹着主人公的性格和坚韧的意志,成为人物在电影音乐中的具体形象。
同时,这段旋律也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在主人公的面前———或悲惨,或幸福,或平淡,或无奈———这段旋律总是作为“生活”这一抽象化形象的具体投射给观众以提示。
三、《活着》的结语
张艺谋的《活着》是一部不朽的影片,因为它是一部表现小人物的命运,表现苦难的题材,表现了人类那些共有的古老的情感。
人生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无奈的,人类如同被操纵的玩偶,无法抗拒命运的主宰。
面对无法抗拒的命运,一个人该如何去做呢?电影《活着》所给的答案极为简单明了,正如影名所示的那样,活着。
是啊!人应该活下去,无论生活多么苦也要活着,坚韧地活着,充满希望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