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党的领导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加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着力点和途径
加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着力点和途径作者:姜凌雯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5年第03期;摘要: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构建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领域实现制度创新的关键和重点。
但以往我们在社会制度中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以及体制机制都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为此有必要加强对社会治理体制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社会治理;;社会体制;;制度创新一、正确认识社会以及社会体制过去300年在人类历史上是利己主义主导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到了现在这样一个阶段,全世界共同面临着财富差距不断扩大,贫穷问题不断突出,人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一个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双轮驱动的新的发展模式。
所以我们对于社会本质的认识,要从表层走向深层,真正建立起一个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需要的社会主义社会体制。
同样道理,我们要从中国社会体制的不同发展阶段,从国际的社会体制的不同类型,以及从社会本质的特点去看社会体制。
社会体制是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制度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具体体制体现出来的,而社会体制是其中的一个具体制度。
我们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要通过完善和创新各种各样的具体制度。
其次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之下,体现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所以社会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表现。
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体制的进一步的阐述,另外党的十八大报告里面对社会体制的具体内容也做了一个阐述。
首先,社会体制是建立在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之上的,它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实际上是说社会体制的背后必须有一套价值来支撑,这个价值就是社会公平保障机制,它体现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二、社会体制创新的着力点和途径目前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个框架,这个基本框架包括两个体制、一个体系以及一个机制。
创新社会管理的目的和着力点是实现小政府大社会
创新社会管理的目的和着力点是实现小政府大社会创新社会管理,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和必然趋势。
所谓社会,是指政府、企业、家庭之外的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
社会管理体制是与经济管理体制、政治管理体制、文化管理体制相并行的一种管理体制。
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社会管理,在广义上是指由社会成员组成专门机构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的统筹管理;在狭义上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权力部门授权对不能划归已有经济、政治和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事务进行的专门管理。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外“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出了一些新理念:由指挥型政府向协调型政府转变,由无限责任政府向有限责任政府转变,由划浆政府向掌舵政府转变,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等。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吸收国际经验,加强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
未来我国社会管理的调整目标应是小政府、大社会。
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创新社会管理,当前需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向基层倾斜。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二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社会管理体制的管理主体由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四部分组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必须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是主体多元化。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单位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
这迫切需要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的社会管理格局。
在新的社会管理格局中,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前提,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
党的领导,是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_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举措有什么.doc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_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举措有什么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为了进一步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以下是我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
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
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
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
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
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
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
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
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创新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包括其构成要素、主要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一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界定社会管理体制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明确其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我们将简要介绍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梳理其演变轨迹和主要成就。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包括其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法规政策以及社会资源配置等方面。
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揭示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对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为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推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向现代化迈进。
二、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特点,反映了我国社会管理的进步和变革。
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管理。
在这个阶段,社会管理主要由政府主导,以行政手段为主,社会组织和市场的作用相对较小。
政府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确保社会稳定和秩序。
虽然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控制,但也存在着效率低下、灵活性差等问题。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开始逐步放开计划经济,引入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变化也影响了社会管理体制,政府开始逐步减少对社会的直接干预,更多地发挥市场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同时,政府也开始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了对社会的监管和服务。
第三阶段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阶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NO.3,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R NA L OF YU N NA NI N ST I TU T E OFS O CI A L I S M 25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韩育萍 (西安政治学院基础系,陕西 西安 710068) 摘 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我们当前社会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其中首先需要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本文主要从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与引导企事业和社会组织责任、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作用这几个方面来看待社会管理格局的完善问题。
关键词: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格局;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3-0252-2作者简介:韩育萍,西安政治学院基础系。
网络出版时间:2012-10-10 11:43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20121010.1143.160.html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NO.3,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253廉租房退出机制研究——以福州市廉租房退出机制为例陈佳婧(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摘 要:廉租房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将成为妨碍我国廉租房制度健康循环发展的一大阻碍。
廉租房保障对象具有经济上弱势、身体条件不好受教育层次不高、社会地位较低等特点,因此在制定廉租房退出机制过程中应注意出现避免“因退复贫”和“逆向选择”现象,适当延长廉租房退出考评年限,注重廉租房周围区域的发展,提高廉租住户的就业能力,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廉租住户主动退出。
关键词:廉租住房;退出机制;逆向选择中图分类号:F29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3-0253-2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廉租房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
实现伟大“中国梦”学习读 本试题答案
41. 爱国主义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表现在()。 (多选 )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 支柱 B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的纽带 C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动力 D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 源泉
31.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 讲话中指出:“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 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的美好图景。” (多选 )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团结 D人民幸福
3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 (多选 )
A走中国道路 B弘扬中国精神 C凝聚中国力量 D坚持社会主义道 路
12. 党的()报告强调,“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
路”。 (单选 )
A十八大 B十七大 C十六大 D十五大
13.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 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单选 )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凝聚中国力量
正错 确误
60. 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持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 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笞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 力量。 (判断 )
14. ()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 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 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 (单选 )
A时代精神 B民族精神 C爱国主义 D改革创新
15.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我国自古以来就 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不懈奋斗精神,有“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精神。 (单 选)
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思路
促进 社会 系 统协调 运转 ,对社 会 系统 的 服 务 ,为社会 日益 增长 的物质 和 文化 需 组成 部分 、社 会生 活 的不 同领 域 以及 社 求服 务 。政府 行政 在理 论上 不仅 仅是 单 会发 展 的各个 环节 进行 组 织 、协 调 、监 纯 的管理 制行 政 。而应 是为社 会 和公 众 督和 控制 的过 程 。社 会 管理 说到 底是 对 提 供服 务的行 政 。服务 是政 府的 首要 职 人的 管理 和服 务 ,涉 及 广大 人民 群众 切 能 。现 代西方 各 国政府 的职 能再 设计 也
理 体 制 创 新 中 ,由 于 政 府 处 于 主 导 地
( 一 )服 务 是 政 府 职 能 的 必 然 选择 。 共利 益服 务 。其次 ,还要 求权 力主体 观
位 ,因此 政 府 的态 度 、姿态 非 常 重 要 。 政 府最 根本 的职 能仍 然是服 务职 能 。政 念 也 要 有所 转 变 ,要 认 识 自己 的权 力 , 政府 开放 的态 度 和 自信 的 姿态 ,是社 会 府 作为众 多社 会 组织 中的一 种 ,也是 为 争 取 自己的权 力 ,限制 政府 的权 力 ,主
.
I
办 公 璺 业 务 厅 室 : ¨ o f I = , c e 平r a s i ¨ i = i ; j
文/ 余 宁
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思路
社 会管 理 体制机 制创 新 ,是指运 用 结 构 转 型 、世 界 格 局 多 变 的新 历 史 时 服 务在理 论 和实践 上都 成 为政府 职能 的 现 有 的 资 源 和 经 验 ,运 用 现 代 管 理 理 期 。政 府 必须全 面履行 经济 调节 、市 场 必 然取舍 。但 我们 的政 府仍 然 习惯于 全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主要着力点
公 民缺 乏应 有 的知 情权 及参 与载 体 ,依 法
有 序参 与社 会 管理 渠道 不畅 ,社 会 规范 体 系 不健 全 ,社会 信 任度 不高 ,守 法 意识 薄 弱 。公 民参 与社 会 管理 的志 愿精 神 以及 公
众的 主体 地位 。 公众参与是 根本 。 公众参 与, 就 是要 强化 人 民群 众是 社会 管理 主体 的理 念 ,真心 实意 地 相信 人 民群 众 ,坚定 不移
管 理 、分散 管理 、难 以形 成有 效 合力 的 问 题 没有解 决 。
共服 务 与管理 职 能 。政 府 负责 是 关键 。政 府负 责 ,就是 要强 化 责任 与服 务 、民主 与 法 治 的理 念 ,明确 政府 职 责 ,履行 好政 府 作 为 市场 守夜 人 与公 民守护 人职 能 ,努 力 提供 优 质公 共服 务 ,依法 行政 ,促 进 社会 管理 方 式从行 政强 制 型 向法 治型 、服 务型 转变 ; 强化 政府 的 社会 管理 职 能 ,做 到 要 职 能 到位 ,既不越 位 ,也 不缺 位 。要依 据 现 有 法律 法 规和 规章 ,界 定政 府 履行社 会 管理 职 能的权 力 边界 和职 责 范围 ,合理 划 分社 会 事务 的管理 权 责 ,规 范 政府 在 实施 社会管 理 中的行政 行为 , 以提高 政府效 能 。
加强社会管理的成效与不足
浙江省 委高 度重视 社会 管理 与体 制创 新 ,把 加强 和完 善社 会管 理作 为 党委 和政 府 的重 要职 责 。 着 社会 主 义市场 经 济和 随 工 业化 、城 市化 、信 息化 、全 球化 深 入发 展 ,各种 新 的社 会 问题不 断 出现 。同 社会 主 义市 场经 济体 制要 求 与人 民群 众新 期盼 相 比 ,浙江 省社 会管 理面 临着 一 些亟 待解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义和任务今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行。
党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
他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会议明确指出:就目前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前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对社会、对民生的经营和管理。
(一)战略意义(P11-13)第一,是顺利实现社会转型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经历着一场历史上最为深刻的社会转型。
之所以说它深刻,是因为它具有复杂性和独特性。
复杂性在于我国除了在积极参与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同时还在进行着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转型的难度可想而知;独特性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无章可循。
顺利实现社会转型,需要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不懈努力。
面对当前的新形势,只有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解决社会突出矛盾;只有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只有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从容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复杂形势。
第二,全面加强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应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加强内在机制的建设,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正确把握和处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
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正确处理社会矛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当前,需要重视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精选5篇)
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精选5篇)申论热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关键词】社会体制改革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现代社会组织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组织和活力【热点背景】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这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郑昌华:总目标揭示的是改革的根本方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引领。
《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明确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整个国家制度体系和制度执行能力建设提出的目标,其中,国家治理体系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
由此可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总目标与分目标、总体布局的体系与一个方面的体制的关系。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记者:以前我们更多地讲社会管理,现在提出社会治理,二者有什么区别?从讲社会管理到提出社会治理,我们经历了一个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新要求。
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创新,并强调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一方面是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总目标相呼应,另一方面是适应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动、社会管理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需要,说明我们党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有了一个新飞跃。
记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势,以深化改革创新社会治理?郑昌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各个方面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首先,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要基于对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科学认识,对传统社会管理方式实行重大变革,实现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
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共 产党 领导 中 国人 民在 革 命 、 设 和 改革 的各 个 建 历史 时期 取得 的伟 大成就所 决定 的。 政党 政治是 人类 社会 发展 到一定 历史 阶段 的产 物, 是近代 社会 运 动 和 民 主政 治 发 展 的产 物 。党 的 性质 是指 一个 政党 本 身所 具 有 的质 的规 定 性 , 一 是
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 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中国共 产党 第 十七 次 全 国代 表 大 会 报告 指 出 ,
、
发展 是执政 兴 国的第 一 要 务 , 发 展 的成 果 必 须 让 但 全体 劳动 者 共 享 。然 而 , 年来 我 国 “ 乡 、 近 城 区域 、 经济社 会发 展仍 然不 平 衡 ”l, 富 差距 日益悬 殊 , _ 贫 J
一
社会协同是依托 , 公众参与是基础 。因此 , 在社会管 理创新 中要 始终 坚持 中国共 产党 的领 导 。中 国共 产
党是 中国的执政 党 ,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义 事 业 的领 是 导核 心 。这种领 导地 位和执 政地 位 的取得是 由中 国 共产 党 的性 质 、 旨和奋斗 目标所 决定 的 , 是 由 中 宗 也
迁、集资 、 入分 配 、 育 、 收 教 医疗 、 老 、 房 、 会 保 养 住 社
收 稿 日期 :0 2— 5— 7 2 1 0 0
作者简介 : 孙应帅(9 9一) 男 , 16 , 吉林永 吉人 ,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 究院副研 究员,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 室主任 , 北京大学政治 学博士后。研究方 向: 马克 思主义原理 、 政党政 治。
心地位 。在 中国共 产党 第 十七次 全 国代 表大 会提 出 的 “ 委领 导 、 党 政府 负 责 、 会 协 同 、 众 参 与 ” 社 公 的社 会管 理格局 中 , 的领 导 是 根本 , 党 政府 负 责 是 前 提 ,
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
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社会治理模式。
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治理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创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特点及原则1.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使人民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增强了社会治理的民主性和人权保障。
2.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鲜明特征,也是确保社会治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3.综合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倡导全面、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方式,强调各个方面的治理相互配合、协同合作,实现社会治理的整体效能。
4.依法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坚持依法治理原则,强调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地位,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升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1.政治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注重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党的执政体制,加强政党协商、民主监督和群众参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管理水平。
2.经济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旨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机结合,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3.社会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4.生态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倡导绿色发展、低碳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科学性问题
体制创新首先必须厘清社会管理 的规律 ,重 点把握社
会管理 的现代化特征。
当前 我 国的社会 管理存 在着 社会转 型期 的规 律
和特征 ,具 体 表现 为多元 性 、复 杂性 、互动性 和 系
统性 。
( ) 一 多元性。多元性是指社会管理主体 、社会 管 理客体 与社 会管理 目标 的多 元性 。社 会管理 主体 的多元性是指社会 管理的参加者不 仅包括各级政府 、 还包括社会 中介组织 、 其他社会组织 , 以及公 民个人 。
一
、
以社会管理的规律和现代化特征 作为创新前提和突破 口
内在要求这一 内涵 。社会 的和谐发展与进步是社会 管
理 的 目标 。诚然 ,管理要 面对 一个 虽然 它把每 个 人 的幸福 作为 自己的最高 目标 ,但 最终是 否有 能力改 变与此 目标相 违 背的客 观现实 的 问题 。如果 要避 免 目标 的偏离 ,不能只是 简单 的要求社会秩序的稳定 ,
会 高度 合一 的集 中管理 模式 ,它导 致社会 缺乏 自我
管 理和 自我 发展 的能力 ,最 终影 响到社会 的协调 、 健 康发 展 。同时 ,这 种管 理模 式还使 政府 部 门机构 臃 肿 、层 次 重叠 、人浮 于事 、效率 低下 、管 之问 的交叉 表现 在 二者 的 共 同利 益 与特殊 利益 之 间 的矛 盾 。社 会 管理 客体 的 不 同利 益群 体之 间矛 盾 日益成 为社 会 的主要 矛盾 之 其 中带 有全 局性 和 严重 性 的冲 突主要 有 :I利 .
一
居 高不 下 。因此 ,创 新社 会管 理体 制必须 以系统性
为依托 ,形成 综 合联 动 、互 为助 力 、整体 协调 的社 会管 理体制 。 改革开放 以来 ,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管 理体 制也 面临着前所未有 的挑 战与考验 。虽然从整体 上说 ,我 国社会管理在转 型期没有 出现普遍性 的规范 真空 、管理 真空 和严重 的不稳定现象 ,仍然保 持着一 定 的权威性 和连续性 ,仍然是社会稳定 的主要 基础和
党课题库_科学发展观
C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D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答案:A
68.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的关系。
A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和谐B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
C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D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保护
答案:C
69.(),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答案:C
9.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
A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坚持五个统筹
答案:A
10.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6.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五大转变。这五大转变不包括:
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B转变经济体制
C转变政治体制D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答案:C
1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具体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9.统筹区域发展的路径不包括:
A缩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差距B产业转移与对接
C合理的区域分工、协作D发达地区对其他地区的经济援助
答案:D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
化 。这种 努力从 2 世 纪 8 年 代初 就开始 了。 团 ,特 别是 行业协 会及 职业 团体 ,也发 挥 了 O O
1 8 年 修改宪 法 时 ,确 立 了居 民委员会 和村 利 益表 达 的功能 。此外 ,近 年来 ,随着决 策 92 民委 员会 作为基 层 群众性 自治组 织 的法 律地 和立法 过程 的科 学化 、民主化 ,政 策文 件 、
重要意 义。
在农 村 ,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 制取代 了集体 经 济 ,公社 取消后 ,农 民 的经 济 、社 会生 活全
一
、
改革 开放 以来我 国社会 管理 遇到 的 面 非 组 织 化 。 二 是 改 革 开 放 带 来 利 益 分 化 ,增 加 社
挑 战
计 划 经 济 时 期 ,国 家 几 乎 垄 断 了所 有 会 管理 的难度 。利益 分化发 生在 多个层 面 , 重 要 的资源 ,不仅包 括各 种生产 要素 ,也包 企业 不再 是政府 的附属机构 ,成 为独立 的利
一
展 。 在 利 益 表 达 方 面 ,信 访 制 度 被 重 新 利
是 使基 层社 会 重新 组织 化 。既然 原有 用 。虽 然信访 制度 在真 正解决 问题 和难题 方
的单位 制 不再有 效 ,公社 已经 消失 ,就 必须 面存 在 一些 缺 陷 ,但通 过信访 反 映问题 ,是 建 立 一种新 的组 织形 式使 基层 社会 重新 组织 基 层老 百姓 一种 重要 的利益表 达渠 道 。而社
一
是 单位 制 的功能 弱化 和公社 的取 消 ,
表述 是在 十六 大 以后 ,但 这项工 作在新 中国 导致 社会 管理 的基层 组织依托 几 近丧失 。随
成 立 以后 始终 是在 开展 的 。因此 ,回顾 并总 着城 镇经 济体制 改革 的推进 ,公有 制企业 的
十二五试题
1.要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把实施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
A中部地区崛起战略B西部大开发战略 C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D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要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体系,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同步、同步。
A居民收入增长和GDP增长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B居民收入增长和GDP增长劳动报酬增长和企业利润增长C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劳动报酬增长和企业利润增长D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3.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政府建设。
A服务型 B现代型 C高效型 D管理型4.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把作为首要目标。
A保障国家粮食安全B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C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D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要加快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促进城乡一体化。
A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B经济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C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 D经济发展、教育医疗、社会管理6.《规划纲要》在“改造提升制造业”一章中提出:“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
其中提到的重点产业有:①装备制造行业②船舶行业③汽车行业④冶金和建材行业⑤石化行业⑥包装行业⑦电子信息行业⑧建筑行业⑨医药行业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⑧⑨7.要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三网融合。
A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B移动、联通、电信C电信网、广电网、物联网 D广播网、电视网、互联网8.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进等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A山东、浙江、福建B山东、浙江、广东 C辽宁、山东、江苏 D浙江、广东、海南9.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其中不包括:A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B有序拓展金融服务业C积极发展旅游业 D规范提升商务服务业10.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区要开发。
事业单位考试考点特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23年版)_2
事业单位考试考点特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3 年最新版) 事业单位考试必看考点高频试题:1、单选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是_____。
A : 国家用计划制定价格B : 计划定价为主、市场自由价格为辅C : 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D : 以企业自由定价为主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我国现在是市场经济国家,价格的形成机制应以市场形成的价格为主,国家通过宏观调控间接调节价格。
故选 C。
2、单选题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直接经营全民所有制企业,主要是因为_____。
A : 企业的生产资料属于企业所有,国家无权经营B : 企业拥有大量熟练的管理人员,不需要国家来经营C : 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不适宜国家统一经营管理D : 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不能由国家直接经营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解析】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 (以下简称企业) 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经营单位。
企业的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国家依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授予企业经营管理。
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
故选 D。
3、单选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是坚持_____。
A : 改革开放B : 民主法治C : 以人为本D : 科学发展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解析]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其基本原则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科学发展,作为工作方针;坚持改革开放,作为工作动力;坚持民主法治,作为工作保证;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作为工作条件; 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作为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故本题选 B。
4、单选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党校教授刘炳香讲授的《党的领导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共4节课,以下是概要。
说明:根据视频讲话整理。
社会管理是政府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党领导政府创新,保持社会稳定与发展,满足民众多样化需求,才能继续执政、长期执政,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政府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核心是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
党领导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必须弄清目前的困境、路径和需要的前提条件。
(一)社会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部分政府管理的内容:✧政治统治✧经济管理✧文化教育科技管理✧社会管理政治统治职能1、保卫国家安全2、依法打击敌对势力和反社会分子,维护社会秩序。
3、保障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4、民主管理,实现政府与社会互动,维护公平与效率。
5、参与国际事务,为国内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体现了国家的阶级性、社会制度的差异。
经济管理职能1、经济管理体制2、市场运行规则3、宏观经济调控文化教育科技管理1、提高全休国民的素质,增强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增强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竞争的软实力。
社会管理职能1、社会控制:为了保证和维持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对社会组织及公众的社会活动的强制约束。
(手段:公共政策、行政管制如许可审批、暴力)2、公共服务;: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公益设施笔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手段:公共产品)社会管理体制: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取决于国家的历史传统、现阶段经济条件、执政党的执政经验、智慧。
社会管理体制性问题:主体单一:过于注重社会控制,公共服务不足:提供方式不民主,导致民众认同感降低。
产生原因:1、历史传统:获得政权的方式不同,社会管理中社会控制与公共服务的侧重点不同,超越式发展战略,用直接的手段。
惯性及现实必要性: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实力?执政经验与智慧(静态的稳定观))建国初期受到国内国际恶劣的形式上,采取超越式发展,而运动的控制。
社会上有许多现象是静态的稳定观造成的。
静态的稳定观是1、把定理解为现状的静止不动,并通过抑制的甚至压制的手段维持现在的秩序,静态的稳定观,维护稳定以“堵”为主,更多的需要社会控制。
2、把稳定理解为过程中的平衡,并通过持续不断的调整来维持新的平衡。
动态的稳定观中,维护稳定以“疏导”为主,要求政府伏下身来听取公民对政府的意见,政府根据公民的合理要求主,对政策和制度进行及时的调整,这样就把原来的平衡打破了,建立了新的平衡。
社会稳定的因素三方面:1、信仰2、民众对国家社会制度的认同3、公共服务的普遍化。
而社会不稳定只要一个因素就能导致。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遭遇挑战:社会转型期矛盾积聚/内在动力包括:1、高还增长代价2、资源约束条件3、社会发展失衡(萝卜招聘)4、分配差距扩大5、社会矛盾加剧6、生态环境恶化7、体制机制障碍8、丑恶现象突显3、贫富差距。
从地域上看,东部与西部差距从30年前的1.5倍扩大到2.5倍,全国已有6个省份(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南、河北)的GDP过了1万亿,而西藏只有250亿元。
贵洲人均GDP只有5000元,上海已达5万元,相差10倍。
从不同群体收入差距可以看出“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警戒线,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然能稳定执政,保持平稳发展。
4、两极分化在第一次分配中存在不规范,不公平,违背邓小平所主张的按劳和按经营好坏的分配原则。
在第二次分配中存在公共服务收入不足,社会保障不健全的问题,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邓小平说: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段,那我们就真的走了邪路了。
从木桶理论来看这个危险正在逼近我们,任何一个国家的富强和劳动者的地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5、社会矛盾加剧。
中国的改革实质是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结构固化、马太效应、贫富差别)中国改革主要采用“增量改革”的方法,就是为了避免利益摩擦和冲突改革初期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由于管理体制不规范,法制不完善,导致了许多民众有强烈的被剥削感,仇富仇官心理现象出现。
6、生态环境恶化7、体制机制障碍产权制度不健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任务来完成。
资本等要素均发育滞后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私有权公共服务职能薄弱。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还不完善等。
8、丑恶现象明显:当前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显期”如诚信缺失,政府公信力不足,思想道德观念复杂。
(二)社会管理遭遇挑战,国际形势复杂,外在压力很大。
我国做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注定会对我国施加各种压力和干扰,以压缩我国的上升空间。
干扰体现在:国际形势复杂,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势力对我国实施包围圈,经济上实施打压,中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
因些:我们所面对的国内形势,国际局势是相当严峻的,而对这种局面,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最重要的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事实中国共产党,加强领导巩固其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要看其经济问题,也要看其社会是否充满活力,是否和谐稳定。
评价一个执政党的执政业绩,不仅要看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也要看其社会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社会管理搞不好,遇风吹草动就会形成内乱。
社会矛盾积累,垮起来是一夜之间。
社会关系失调,社会行为失,社会治安混乱,经济发展也是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理念创新谁来管是主体管什么是内容怎么管是方式统揽全局协调各方顶层设计、相互关系、系统改革(一)社会管理理念创新✧善治: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回应性、有效性✧共治::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公众、个体,多方共治,形成人人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法治:依法行政✧自治:发挥社会组织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政府以及不再是管制的主体,而应逐渐成为服务主体,不再高高在上,指手划脚的统治者,成为平易近人,脚踏实地的服务者。
(二)谁来管/主体多元化✧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格局。
✧公共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
✧政府激励和指导更多的社会自治和责任分担,强调区域性的社区自治,功能性的行业自治,利益性的社团自治,非功利性的社会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社会基础。
政府指导政府能力、责任、公开、回应性、有效性。
✧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形成由政府为核心,社会组织,公众为重要补充力量所组成的体系。
✧公共服务提供在各种非政府的公共机构,民间组织机构中来完成,并发挥和公民的参与作用。
(三)管什么内容调整确立社会管理的核心价值扩大公共服务范围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社会管理核心价值的确立。
1、统治型的社会管理模式,从属于社会等级差别,以统治的形式来实现等级秩序,秩序就是价值。
2、管理型社会管理模式:把秩序作为自己价值追求的一项内容,突出公平、效率的方式成了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中的核心价值。
3、服务型社会管理模式:公平与效率的价值退于第二个层级,服务价值则被提升到核心位臵上来,公共服务则服务型政府的核心价值。
4、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更需要政府核心价值取向,公共服务与顶层设计。
(四)怎么管/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公共服务提供过程的民主化;如转包方式NGD、企业、参与公共服务,半公共物品的提供过程。
转包 BDT 形式(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交还政府。
如高速路、公园、博物馆。
民主民众要说了算,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参与社会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法制。
法制的具体意义:问题可以预知,预料,才有长远的规划。
社会管理的创新也要走法制的路线。
创新是一种极其昂贵的游戏,不是谁能玩的起的。
降低代价的的手段集中民智,走群众路线。
三、值得讨论的问题及几点思考(三))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战役。
目标是改变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公众关系的模式。
目的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社会和谐,国家发展、赢得民众,继续执政。
共产党的执政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要人民认同就要社会和谐国家发展,在创新过程中要做好群众工作。
体现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过程中要做好群众工作。
包括现实怎么样。
现实:干部与群众当前的冲突是比较严重的。
毛泽东说:干部和群众是种子和土地的关系,在群众中重要开花结果。
困难是什么核心是利益,增加利益分配利益。
总体利益是一致的,但具体利益有不同。
首先要做大蛋糕再次是分配好。
权衡有限的资源。
搞错了就会有冲突。
当前执政党的政治困境是:政党:代表广大民从利益与利益集团的利益。
政府:维护公共利益与维护自身利益。
群众维护利益与无限索取。
我们怎么办)办法:依法治国,机会均等,利益平衡。
协调利益冲突。
民众的多数与少数。
路线方针政策与重大决策科学/集体智慧、群众路线。
畅通利益表达渠道/人大、政协、信访有序有效。
善管、善用、善待媒体/互联网;妥善处臵突发以事件。
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
改变思绪方式,才能改变行动,结果有所改变。
有系统思维,不能只看一时,有全局观念。
提高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四点缺一不可。
✧了解群众心思✧听懂群众语言✧表达群众心声✧满足群众需求扩展阅读:党的领导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必然要求;社会管理体制如何创新,也是执政党在提高领导水平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上避不开、绕不过的关键问题。
围绕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党领导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也要与时俱进,从而不断提高党领导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科学化水平。
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运用政党领导理论和执政党建设理论,借鉴政治学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工具,以党的领导水平的提高和执政能力建设为切入点,从党的领导地位、领导理念、领导方式、领导人才和领导成本等几个角度,围绕如何在社会转型期领导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展开研究,梳理探索历程,分析新时期影响党领导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制约因素,探寻现实路径,并把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和改善党的领导有机结合起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历史进程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一是执政后党对社会管理活动的认识与初步领导,党充分发挥传统的政治优势和手段,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积累了社会管理和建设的经验;二是党的八大以后开始形成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并不断巩固,在当时特定的国内外背景下,这种社会管理体制发挥了一定的功能和作用,取得了相当的历史成就,同时,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这种传统社会管理体制的局限性也就逐渐展露出来,党和政府希望用行政手段来合理配臵有限的社会资源,从理论上看似乎可以避免市场自发性所带来的的无序竞争的弊端,在短期内把有限社会资源高效利用起来,但实践上是被证明行不通的;三是改革开放后,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心发生转变,结束了改革开放以前那种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的社会建设模式,虽然此时党对社会管理体制探索,还未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只是对部分与经济体制关系密切的社会管理机制进行了局部调整,但理念和原则的已经发生重大转变,社会管理体制建设展现出光明前景;四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世纪里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落实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也是党领导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新探索,构建中国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