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论我国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基于贵阳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践
些成果 。结合贵 阳市基层社 区管理体 制改革 实践 ,对我 中图分类号 :C9 1 2 .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4 1 4 4( 2 0 1 3)一 1 0 — 2 7( 5 )
t hi r t y ye a r s , Chi ne s e e c onom y,pol i t i c s ,c ul t ur e a nd s oc i a l
1 社 区、社 区发 展模 式和 我 国社 区研 究的历 程
“ 社 区” 一词 最早 由德 国社 会学 家滕 尼 斯提 出,他
pr a c t i c a l e x pl o r a t i ons a r e ma de i n t o t he a dm i ni s t r a t i v e s ys t e m
化和社会 建设不 断深化 ,城 市基层社 区管理也 面临 着制 度
改革和制 度建设 的挑 战 。计 划经济 y s t e m’ ’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p a t t e n r l e t f ov e r by t h e pl a n ne d e c o no m y pe iod r i s i n c r e a s i ng l y un s ui t a bl e t o t he s oc i a l de v e l op me n t a nd t he r e f or e t h e Pa r t y a nd Go ve r nm e nt ha ve e nl i s t e d t he s oc i a l bui l di ng a nd s oc i a l a dm i n i s t r a t i on r e f or m i nt o t he s c he du l e .The ur b a n g r a s s r oot s
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践价 值。 以以推广 “ 可 民情流水线” 工程 信访 代理 中心 。 对信访人实行信访代理 高社 区居 民 自治意识 和 自治 能力 的方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 如, 例 为抓 手 , 成 “ 模 化 ” 应 , 体 提 升 服务 , 形 规 效 整 在信访案件的受理 、 调处 、 办理 过 式和方法 , 社 区服务和管理水平。 关键 词 : 民情流水 线” “ 工程
西湖街道 探 索形 成的城 市基层社 会 管 网, 民通过拨打 民情热线电话寻求帮 学 生 、 困失 业 人 员 开 展 就 业 援 助 。 居 特 街道 统一调度 医疗 单位 、 公安 派 出 理新模式“ 民情流水线” 工程 , 以服务群 助 , 众为 核心 , 强化服务 功能 , 实党的绩 所 、物业单位 、社 区家政 、夕 阳乐 ” 夯 “ 餐 向 , 完善 社 区 自治 机 制 , 实 党 的 制 度 夯
四 、 创 新 为 不 竭 动 力 。 升 为 民 以 提 服 务 水 平 。 建 基 层 社 会 多 元 治理 机 制 构
“ 民情流水 线” 工程从诞生到 现在 ,
对街 道社会工作情况实施有效监督 。 上 立立体 交叉 、 全员参与的社 区党建 协调 是一个不断探索 、 断创新 的过程 。从 不 述这些工作 的开展 , 得社区居民增强 机制 , 使 探索建立 了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 最初在居 民楼 院设立 民情信箱 、 开通 民 大工委” , 制 聘任辖 区具有一定规模 和 情热线 、 民情 日记 、 了民主 自治的意识 , 与积极性明显提 “ 参 记 聘请 民情信息员 , 高 ,居民在参与的过程 中得到 了锻炼 , 影 响 的驻 区单位党组 织 负责人 担任街 逐步 完善成 民情 受理 、 限期 办结 、 示 公 凡是 涉及辖 区区域 反馈 、跟踪监督的 民情服务 4套程序 ; 提 高了 自治能力 , 有利 于社 区民主 自治 道党工委兼职委员 。
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以成都市城市社区管理为视角
这 样 一 个 西 部 非 常 重 要 的 大 城 市 来 说 ,创 新 街 道
及 社 区 层 面 的 基 层 社 会 管 理 体 制 ,积 极 有 效 地 在 城 市 基 层 化 解 各 种 矛 盾 和 问 题 ,对 于 全 面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和 推 进 成 都 建 设 城 乡 一 体 化 、全 面 现 代
向与 社 区 自治 存 在 矛 盾 。 同 时 ,伴 随 着 经 济 社 会
的 快 速 发 展 ,非 公 有 制 经 济 和 社 会 组 织 大 量 增 加 , 就 业 、社 会 保 障 、社 会 救 助 等 社 会 服 务 不 断 向 社 区延 伸 。城 市 社 区 服 务 群 众 、加 强 管 理 和 维 护 稳 定 的 任 务 日益 繁 重 ,对 加 强 社 会 管 理 ,提 高 城 市
行 了合 并 改 组 ,并 形 成 市 、 区 两 级 政 府 , 中 央 政 府 把 城 市 基 层 社 会 管 理 工 作 重 心 放 在 了街 道 组 织 。 在 1 9 5 4年 之 前 ,全 国各 城 市 对 街 道 组 织 建 设 各 行 其 事 ,无 统 一 模 式 。 街 道 组 织 形 态 主 要 有 三 种 类
组 织 的 角 色 与 职 能 ,进 一 步 完 善 组 织 管 理 体 系 ,
畅通 公 众 参 与 渠 道 , 重 构 新 形 势 下 的城 市 基 层 社 会管 理体 制 。
一
、
城 市 基 层 社 会 管 理 体 制 的 发 展 演 进
基层 管理 水平 提 出 了新 的更 高 的要 求 。对 于成 都
型 :一 是 设 街 道 人 民 政 府 ,为 城 市 基 层 政 权 , 如 武 汉 ;二 是 设 街 道 办 事 处 或 街 公 所 ,为 区 政 府 的 派 出 机 构 ,如 上 海 ; 三 是 不 专 设 机 构 ,只 在 公 安 派 出所 内设 行 政 千 事 或 民 政 工 作 组 , 承 担 有 关 工
社会支持视野下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路径选择
1管理缺位 。即政府在城市社 区管理
操作过程 中 ,没 有充分 发挥 自身的管理功
能, 对属于 自己职能范 围的事情弃之不管。 这必然造成社 区资源 的空置和浪费 ,特别 是对人力资源所造成 的损 失最 为严重 。 2管理越位 。 . 也就是不该管 的却介入 ,
善治。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 ,就 是由政府
和资源 浪费是无法估量 的,这必然要 引以 更 多的关注 和改善。
来创建一种公共服务的供给体 系 ,由政府 或社会来有效地满足人 民群众 日益扩 大的
公共服务需求。在这种模式下 的公共 物品 供给 主体 并非仅限于政府组织 ,它需 要最
3管理失效。也就是管了的没管到位 , . 在某种 程度上讲 ,政府在操作 的过程 中虽
他 主 体 共 同合 作 , 旨在 实现 政 府 的 良治 与
浪费。以理论上讲 , 政府 对社 区的行为 , 除
了体 现在监督 、指挥上 。还应 控制各项投 入 、进 行资源分配和信息 的供给等 ,这其 中由这种管理越位 、 监管失灵 、 信息误导 、
指 挥偏 差 以 及 体 制 混 乱 所 造 成 的管 理 偏 向
理 效 能低 下等 问题 目益 突 出 ,社 区居 民 自治 没 有 有 效 落 实 , 迫 切 需要 政 府
之 外 的 志 愿 团体 、 社 会 组 织 、 社 会 团
体 、 民间协 会 、 自治组 织等 社 会 支持 介 入 。 由此 以推 进行 政体 制改革 和建设 服 务 型 政 府 为 契机 , 以加 强 和 培 育 社 会 支持 为切 入点 ,通过 大力培 养发展 社会组 织、建立企事业 法人 支持体 系、 确保 社 区成 员的广 泛参与 ,就成 为城 市社 区 管理 体 制 创 新 的路 径 选 择 。 关键词 :城市社 区 管理体制 政府失 灵 社 会 丈持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意义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意义社会治理是指通过组织、协调和管理等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和矛盾的过程。
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指通过引入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等,改进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升治理效能。
这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提高民生福祉具有积极意义。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可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传统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存在信息闭塞、决策缓慢、执行不力等问题,限制了社会治理的效果。
而通过创新手段,可以引入科技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的畅通和共享,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强对各项政策的执行。
同时,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还可以提升社会组织的协同能力,加强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形成合力,提高治理效果。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可以促进社会发展。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通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可以激发社会活力,调动各方资源,推动社会创新和发展。
例如,通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鼓励社会创业创新,扶持和培育社会企业,促进就业增长和经济发展。
同时,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还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社会服务模式,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可以提升社会治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在传统的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权力滥用等问题,导致社会治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受到质疑。
通过创新手段,可以提高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确保社会治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对社会各方面的行为进行评价和奖惩,形成诚信为本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和公平。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可以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社会治理是人民群众的事情,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积极性对于社会治理的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可以提供更多的参与渠道和机会,增加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多层次的社会组织网络,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决策和实施。
【基层社会治理】基层民生问题解决的创新策略
【基层社会治理】基层民生问题解决的创新策略基层社会治理:基层民生问题解决的创新策略引言基层社会治理是指在基层社区内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
为了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我们需要采取创新策略来解决基层民生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以帮助基层社区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创新策略1. 强化社区组织建设通过建设健全的社区组织,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自治能力。
为此,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让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 建立社区志愿者团队,组织居民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
- 加强社区培训和教育,提高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和能力。
2. 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社区内部的资源,可以更好地解决基层民生问题。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策略:- 建立社区资源数据库,记录社区内的资源和专业技能,以便快速调动。
- 鼓励社区内企业和组织提供相关支持,如就业机会、培训等。
- 增加社区设施和服务,如公园、图书馆、医疗卫生站等,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3. 推动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提高社区治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策略:- 建立社区信息平台,提供居民交流、投诉和建议的渠道。
- 利用社交媒体和手机应用,及时发布社区公告和活动信息。
- 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居民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4. 加强与上级政府的沟通协调与上级政府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协调,可以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策略:- 定期组织社区代表与上级政府进行座谈会,汇报社区民生问题和需求。
- 积极参与上级政府组织的社区建设项目,争取更多的政府资金和项目支持。
- 建立社区与政府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了解政策变化和相关资源。
结论通过采取以上创新策略,可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更好地解决基层民生问题。
这些策略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适用于各个基层社区。
希望本文提供的策略能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的背景和内涵释义
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的背景和内涵释义社会治理是指社会管理和运营过程中主要采取的社会治理体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经意间体会到社会管理的作用,而社会治理则是具体实践它的机制。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基层社会治理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首先,基层社会治理的背景一般是指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要求,在深刻的历史运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下,人们对社会治理形式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如今,社会发展已是一个多元价值共存的全球社会,在这一复杂的背景下,传统的治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就成为当务之急。
其次,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内涵既包括基层社会治理活动所涉及的社会管理理念、机制与手段,也包括社会治理活动的主体意图及其对社会变革发展的影响。
当今的社会管理只能从责任制和协商制的多样性出发,只有把责任、合作、均衡、可持续性、灵活性、创新等要素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此外,发展社会治理创新还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全面、高效、具有成效的政府服务模式,让实施者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动者。
同时,也要关注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挑战,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创新的思路,构建社会治理创新的政策体系,既促进社会的发展,又维护社会的稳定。
可以看出,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背景到内涵,都是复杂而紧张的。
基层社会治理方式
的创新是一个全新的社会管理路径,它的发展不仅能丰富社会的活动方式,而且也能够有效的拓宽基层社会交往的渠道,优化社会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最终实现更好的社会治理。
创新城市社区社会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创新城市社区社会管理的对策及建议摘要:面对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和完善城市社区治理,应加强各类民间组织的管理,提高公众自我管理能力。
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管理,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护,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管理,完善网络舆论导向机制等。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创新城市社区社会管理的紧迫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会管理;措施对策引言:目前,为强化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
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基础上,健全法制体系,有效地整合社会治理资源,为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参与社会管理搭建平台和渠道,从而在制度上保障社会管理大格局中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目标得以实现。
1、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的紧迫性1.1社会转型导致新的社会事务大量产生随着改革开放和新世纪的到来,开放的经济迅速发展,国企的改制和非公有制的发展迅速,各种类型的所有制结构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协会、商会等新兴的社会团体也纷纷涌现。
“两新”组织的产生与发展,促使了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分裂与重组,包括董事长与股东、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各类自由职业者、农民工等。
利益的差异,需求的差异,势必会引起各方的矛盾。
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公司劳动争议、城镇拆迁、土地征收、就业、环境污染等新问题[1]。
1.2社区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当前以某市为例,社会管理体系是“一级政府、二级管理、三级网络”(即指区一级政府、区街道三级管理、区、街道三级网络)。
但是,由于政府职能的不合理,致使街道等部门的角色和功能发生了脱节,出现了事责分离,权责分离,事事分离现象,其城市委员会所承担的责任过大,存在着行政管理的突出趋势,以及缺乏完善的社区民主体制,这在某种意义上限制了社区居民的自治功能,这就是所谓的“行政两难”与“社区两难”[2]。
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2.1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申论范文: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申论范文: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申论范文: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迅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与之相伴随的问题。
治理是任何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将从理念、机制和实践三个方面阐述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和做法。
一、理念层面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治理是整个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和关键,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
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权益。
基层社会治理要本着民主、法治、科学的原则,构建起群众自治、依法执政、政府行政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基层治理的良性循环。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还应强调平等和包容的理念。
我们要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歧视和排斥,倡导平等、包容、互助的社会治理思想,促进社会各个成员之间的和谐共处。
通过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形成社会整合力,提升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机制层面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保障和运行方式,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需要构建起一套完善的机制。
首先,要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培育和发展社区自治组织,提升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支持和保障,推动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广泛展开。
其次,要优化社会治理的权力结构,确保各种社会治理主体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要落实好权力下放和事权下放的政策,将更多的治理权利掌握在基层,提高社区居民对自身事务的决策权,增加他们参与和监督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公平正义和诚信的建设。
建立健全公民行为诚信档案和评价机制,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和约束。
同时,要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打造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提升社会治理的透明度和效能。
三、实践层面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关键在于实践。
基层治理体系的创新模式研究
基层治理体系的创新模式研究基层治理体系是指政府与社会机构在地方层面展开合作,解决当地居民的需求和问题的机制。
基层治理体系的创新模式是针对当前基层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的一种改进方案。
通过对基层治理体系的创新模式进行研究,可以为提高政府治理的效率和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一、基层治理体系的现状目前,我国基层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政府效率不高、民主参与程度有限、社区自治能力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基层治理的滞后和不足。
因此,需要通过创新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基层治理体系的创新方向基层治理体系的创新应该围绕提高政府效率、增强民主参与和社区自治能力展开。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创新方向:1. 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建立健全的政府服务体系,提高政府对居民需求的响应速度和质量。
2. 扩大社会参与。
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倡导社会公众对基层事务的关注和参与。
3. 提升社区自治能力。
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培养社区自治意识和能力,实现社区自治管理。
三、国内外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案例国内外都有不少成功的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案例,其中值得借鉴的有:1. 民主治理模式。
美国采取了丰富多样的民主治理模式,包括公民投票、市民大会等,广泛调动社会公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
2. 社区自治模式。
英国实行的社区议会制度,赋予了社区更多的自治权力,使得社区事务得到更好的管理和发展。
3. 代表委员制度模式。
德国在基层治理中普遍实行代表委员制度,为基层民众提供了更多的代表权利,增强了基层治理的民主性和合法性。
四、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创新的实践探索在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进行基层治理体系的改革实践探索。
比如:1. 推行网格化管理。
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尝试通过网格化管理打破传统行政区划界限,将城市细分成若干个网格,并在每个网格内设立服务站点,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2. 社区自治改革。
一些地方探索建立由社区居民自行组织管理的社区自治组织,增强了社区自治能力。
申论范文: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申论范文: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申论范文: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一、引言基层社会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石。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我国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
二、确立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的理念1.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要求是党的领导,只有牢固树立党委领导一切的意识,才能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法治化和民主化。
2.依法治理坚持以宪法为核心,依法治理基层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要坚持法治思维,制定健全和完善社会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基层行政效能和公正司法保障。
3.解决社会问题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是解决社会问题,要实行问题导向的基层治理,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需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三、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1.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动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向班子负责、人人有责的方向发展。
同时,加强公共安全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的综合效能。
2.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推动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建设智慧社会,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性、精细化、便利化和透明度。
同时,倡导和培育社会共治、社区自治等新型治理模式,鼓励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共建共享。
3.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善于创新的基层社会治理干部队伍。
加强干部培训和轮岗交流,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能力。
四、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挑战与对策1.挑战:(1)城乡发展不平衡,仍存在差距;(2)资源分配不均衡,发展潜力有限;(3)社会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
2.对策:(1)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化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2)加强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升发展潜力;(3)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源头治理,加强社会矛盾的预防和化解。
城市基层治理的创新做法
城市基层治理的创新做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基层治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各地纷纷探索创新的做法,旨在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的效能和质量。
以下是一些创新做法的介绍。
一、强化社区自治,建立居民自治组织为了更好地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一些城市开始重视社区自治的建设。
他们建立了居民自治组织,通过选举产生代表,代表居民的利益和诉求。
居民自治组织与政府形成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这样的做法有效地增强了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提高了社区的治理效果。
二、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智慧城市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城市开始利用大数据技术来进行城市基层治理。
他们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城市数据,实时监测城市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例如,通过监控城市交通流量,可以合理调配交通资源,减少交通拥堵。
通过分析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规律,可以预防和应对安全风险。
这些智慧城市管理的做法,提高了城市治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程度。
三、推行网格化管理,提升基层工作效率为了更好地协调和管理基层工作,一些城市开始推行网格化管理。
他们将城市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由一支工作队伍负责,负责该区域的治安、环境、卫生等工作。
通过网格化管理,可以实现基层工作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网格化管理还可以促进政府和居民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增强基层治理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四、加强社会组织参与,推动多元治理模式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一些城市开始加强社会组织的参与,推动多元治理模式。
他们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通过与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组织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和支持,促进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城市基层治理的创新做法正在不断涌现,为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通过强化社区自治、利用大数据技术、推行网格化管理和加强社会组织参与,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的效能和质量。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下 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原因分析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下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原因分析作者:曾琢来源:《中国学术研究》2013年第05期摘要:顺应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建国以来,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随着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逐渐由单位制、街居制向社区制转型,本文主要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社会人口的结构性变化、单位制的瓦解、街居制的职能超载和职权局限、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与影响、公民参与意识的日渐增强等方面,做出了对这一模式转型的原因分析。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社会管理体制建国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与转变,为了适应不同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与创新,在创新的社会管理体制的推动下,我国基层社会的治理模式也在不断的进行转型与变迁,那么,究竟是些什么主要的社会原因推动着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转型,使社会管理体制逐渐从单位制、街居制向社区制发生转变呢?本文通过对前人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得出以下一些主要影响因素: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求变。
从建国到改革开放,我国城市化进程进行相当缓慢,1950年到1980年的这30年里,全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从28.4%上升到41.3%,而我国却仅从11.2%上升为19.4%。
可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实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我国城市化进程得到迅速推进。
按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公报,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已为49.68%。
2012年10月31的一份报告更显示我国内地2011年城镇居民的比例已超过农村居民,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3%。
这标志着我国从以农村发展为主进入到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
正因此,如此迅猛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整个社会结构的极大变化,带来诸多新的社会问题,无论主观还是客观的因素都促使和要求城市社会的管理必须要适应新的发展,从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发展中求变。
困境与出路: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探索——以广东顺德“容桂模式”为例
会 中介组织 , 使政府部 门从过去繁琐 的事务性工作 中 解脱 出来 , 集中精力搞好公共行政 , 加强公共 服务 。
( )政社 分 离”村 居 恢 复 自治 二 “ ,
社会 工作 起源于西方发达 国家 , 最初产生于 民问 慈善救 助活动之 中, 之后逐渐发展成为政府社会政 策
管理 的框架 , 在政府无法独立承担社会管 理重任的情 而基 层政府对 社会转 型带来 的种种 问题却 显得力 不 时也 使得社 会缺乏 明晰 的 自我管理 和参与社 会事务
况下 ,其他 管理主体 却 因为 发育不 良而无 法弥 补缺
( ) 乏 良好 的社会协作 治理机制 三 缺
目前 , 国城 市基层社 会管理体制 已经 实现了单 憾 。 我
( ) 二 基层社 会管理 行政化倾 向严 重 目前 , 中国城 市基层社会 管理遵循 的是 区政府 一
省顺德 区容桂街道作 为社会管理创新 的 “ 先行 先试” 街 道 一居委会 一社 区的模式 , 街道 、 委会成 为政府 居 地 ,在改革 中对基层 社会 管理进行 了大胆创新探 索 , 权 力在基层延伸 的载体 , 简单 而被动地执行着上级下
G 1 Z 0 ) 阶段 性 成 果 。 D1 Y Z 2 的
圄
行政与管理
党政 于部 论坛
其 , 就是简政 放权 , L 思想 赋予经济 理和社会服务活动 中,基层政府仍然是绝对 的主体 , 政 资源再调配 , 中 t
作为 自治性组织的居委会也 已经 “ 行政化 ” 明显 。 物业 强镇更 多 的行政 自主权 。 过权力下 移 , 整基层行 通 调
断深 入 , 市 出现 了大量 的社 区 , 城 但这 些社 区并 未能
创新社会基层治理
创新社会基层治理摘要:中国城市管理模式被形象地称为”二三四”,即两级(市、区)政府、二级(市、区、办事处)管理、四级(市、区、办事处、社区)网络,街道办作为这种管理体制的一级机构,在半个多世纪的城市建设与社会工作中,扮演着独特而积极的角色①。
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作为城市的基层政权组织,它是政府与社会及人民群众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街道办事处这一行政派出机关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各种问题,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如何创新社会基层管理成了社会共同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街道办事处;派出机关;法律地位街道办事处被定位为市辖区、不设区的市即城市基层政府的派出机关,不是一级政府。
随着经济转轨速度和社会转型的加快,街道办事处的公共事务日益复杂化,其事实上扮演着一级政府角色。
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速度的加快,街道辖区的公共事务变得日益繁杂化,人民的需求也随之日益增加并呈多元化,随之也面临着难以治理的危机,对严重”超载”进行减压,就成为当前城市基层管理的一项紧迫任务。
创新街道办事处治理,绝不只是一个实践问题,它不仅涉及法律修改,而且还涉及一系列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对于整体社会的基层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街道办事处的法律定位及其特点建国后,为了加强城市居民工作,密切党和政府同群众的联系,尽快把城市居民组织起来,1954年12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对街道办事处设立的要求、管辖范围、工作安排、人员编制以及工作经费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文化大革命”中,街道办事处被”革委会”取代。
1980年,根据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制定的法律、法令效力问题的决议,全国人大常委会重新颁布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恢复、整顿、加强城市基层组织,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加强基层政权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依靠人民群众管理社会事务。
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理念、原则和措施
合法地使用暴力 、 决定重大 的公共资源 的分 配方 向 的 目标 等方 式 实 施 对 公 共 事 务 的 管理 。它 所 拥 有 而 和维护公 民基本权利 、 实现公平公正等方 面, 起着 的管理 机制 主要 不是 依靠 政府 的权 威 , 是合 作 网
其 相 4统 其他 组织 无可 替代 的作 用 , 是 政府 不再 是 实 施 社 络 的权威 , 权力 向 度是 多元 的 、 互 的。 ( ) 治 但 官 会管理 的唯 一权 力 主体 和至 高无 上 的权威 , 括非 的逻 辑 预设 是 政 府 具 有 充 分 理 性 、 员 都 是 道 德 包
以其主体的 多元化 、 资源配置的市场优先性 、 力运行 的双向度、 权 政府 的有 限理 性等特 点势必取代 统治
理念而成为我 国城 市基层社会 管理体制创新 的重要 指导思想 。从 治理 的角度看 , 国城 市基层 社会 管理体 制创新 应遵循 我
政党主 导、 政府 支持 、 区 自治、 社 循序 渐进 的原 则 , 要采取转 变党和政府 的领 导方式、 落实社 区 自治权 、 立“ 建 议行 分设” 的社
区组织体制 、 建立社会 网络体 系及其运行机制 、 强 以权 力为核心 的制度 文化建设等措施 。 加
[ 关键词 】城 市基层 ; 管理体制 ; 创新 理念 ; 创新原 则 ; 创新措施 [ 作者简介 ]张 宝锋 , 郑州轻工业 学院法政 系副主任 、 副教授 , 会学博士 , 社 河南 郑 州 ,5 o 2 4 0 0
[ 中图分类号]C 1 92
一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 442 0)5 05 — 3 04 43 (060 — 09 0
治理是 指 导我 国城 市 基层 社 会管 理 公共 行政 总 是抱 着 怀 疑 和 不 信 任 的 眼 光 审 视 市 场 体制创新 的重 要思想 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 , 而对资源配置中政府
申论热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600字
申论热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600字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社会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基层社会治理问题日益凸显。
针对当前基层治理体系存在的断裂、脱节、功能弱化等问题,实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不仅是当前行政部门治理体系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的具体实施,必须抓住以权责清晰、管理有效、民主协商、法治秩序、服务便捷、社会公平为主要特征的“六要素”,调整和完善政府职能,完善和创新基层治理体系,促进共同管理机制建设,改进便民服务制度,完善依法行政制度,落实基本法定问责责任,深化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理实践,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深入实施社会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首先,政府应当对基层治理的职责范围、职能定位和相关制度环境进行规范,以提高政府职能的执行效率,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改进社会管理机制,实现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智慧城市治理。
其次,为了使基层治理更加有效,应当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强化社会利益代表机制和社会组织,优化民主协商机制,改进基层治理体制,注重民意和参与,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再次,加强社会资源整合,用好社工社建资源,建立一套合理利用社工社建资源的模式和机制,用好慈善资源,完善社会慈善资源配置机制,健全社会慈善政策体系,以激发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基层治理工作。
总之,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的实施,需要政府积极参与和领
导,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基层治理改革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新型城市治理和社会治理的跨越式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申论热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
申论热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1200字
当今,社会治理正面临着许多问题,急需创新机制来促进其发展。
因此,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的推行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加强基层政府建设是实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的基础。
基层政府有责任推进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民生、保护环境等,对此,应该更加注重政治建设,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加强政府绩效管理,提高政府监督能力,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等,以建立一个真正有效的、科学的政府。
其次,大力发展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工作,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重要方面。
社会力量对社会和谐、调节社会矛盾有着重要作用,可以从各个方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治理。
一方面,要倡导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管理和帮助为家庭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和改进社会和平调解服务,发挥社会调解的独特优势;再者,要改进和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企业的参与,促使社会企业参与更多的公益行动。
此外,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法律制度是实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的重要环节。
应加强依法行政,注重法治精神,完善政府财政和行政机构,建立和完善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所需的法律建设,确保法律的执行,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不断改善基层社会治理环境,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的发展。
最后,支持科技技术应用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加强智能化技术的引入和推广,支持科技和社会治理
的有机结合,以便实现社会治理的高效率、小成本、低风险等,更好地满足基层社会治理需求。
综上所述,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机制推行,必须深入推进基层政府建设,大力发展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法律制度,支持科技技术应用等,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治理环境。
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的背景和内涵释义
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的背景和内涵释义
1 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定义
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是指以社会和行政部门为主导,采取深化公众
参与、增进政府公信力,推动民主治理体系逐步建设、促进社会秩序
稳定和公共法制健全的社会治理方式。
它不但是基层社会的治理目的
手段,也是推进新型基层政治参与的重要抓手。
2 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社会经济和政治矛盾日益突出,基层社会
治理难题日益凸显。
而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和行政管理措施已不能及
时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出现了许多新挑战和新困境。
因此,加强基层
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是推动新型基层政治参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
重要课题。
3 内涵释义
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具有一系列的内涵释义:
首先,通过创新政策,充分释放自治机关的活力,促进行政自主,从而实现宏观调控、细微服务并重。
其次,加强行政监督和职能转变,积极落实《社会治理创新行动
计划》,深入实施全民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等项目。
再次,采取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多元手段,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提升治理效能,完善有效的治理结构,有效改善行政管理绩效。
最后,注重建设数据搜索、公共信息分享、行政服务监督、安全
防控等公共资源服务系统,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更便捷、贴心的服务。
4 总结
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是建立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
只有通过充分尊重和发挥公民权利,加强社会秩序和谐,完善全民参
与体制,切实推进事权和行政管理改革,才能彻底解决基层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稳定性。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
化 。这种 努力从 2 世 纪 8 年 代初 就开始 了。 团 ,特 别是 行业协 会及 职业 团体 ,也发 挥 了 O O
1 8 年 修改宪 法 时 ,确 立 了居 民委员会 和村 利 益表 达 的功能 。此外 ,近 年来 ,随着决 策 92 民委 员会 作为基 层 群众性 自治组 织 的法 律地 和立法 过程 的科 学化 、民主化 ,政 策文 件 、
重要意 义。
在农 村 ,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 制取代 了集体 经 济 ,公社 取消后 ,农 民 的经 济 、社 会生 活全
一
、
改革 开放 以来我 国社会 管理 遇到 的 面 非 组 织 化 。 二 是 改 革 开 放 带 来 利 益 分 化 ,增 加 社
挑 战
计 划 经 济 时 期 ,国 家 几 乎 垄 断 了所 有 会 管理 的难度 。利益 分化发 生在 多个层 面 , 重 要 的资源 ,不仅包 括各 种生产 要素 ,也包 企业 不再 是政府 的附属机构 ,成 为独立 的利
一
展 。 在 利 益 表 达 方 面 ,信 访 制 度 被 重 新 利
是 使基 层社 会 重新 组织 化 。既然 原有 用 。虽 然信访 制度 在真 正解决 问题 和难题 方
的单位 制 不再有 效 ,公社 已经 消失 ,就 必须 面存 在 一些 缺 陷 ,但通 过信访 反 映问题 ,是 建 立 一种新 的组 织形 式使 基层 社会 重新 组织 基 层老 百姓 一种 重要 的利益表 达渠 道 。而社
一
是 单位 制 的功能 弱化 和公社 的取 消 ,
表述 是在 十六 大 以后 ,但 这项工 作在新 中国 导致 社会 管理 的基层 组织依托 几 近丧失 。随
成 立 以后 始终 是在 开展 的 。因此 ,回顾 并总 着城 镇经 济体制 改革 的推进 ,公有 制企业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的一项基本管理活动。
当今各方面的不断发展使社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成为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社会管理主体的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组织,也是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基础平台,该组织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辖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本文从社区层面对基层社会管理组织进行界定。
基于大连城市社区分析,探究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路径。
本文首先介绍了社会管理的相关概念、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基层社会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随后结合对大连社区的调研资料,分析了大连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探讨了其内部管理机制,指出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
接着,论文探讨了我国以及国外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模式,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有益的实践经验。
之后,探讨了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机制创新体系和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全文共包含五部分主要内容:第一部分,从我国近些年来倡导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背景出发,引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总结、归纳、对比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理论热点,进而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社会管理的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
对本文所研究的基层社会管理进行概念和范围的界定,明确了本文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研究范围,并系统阐述了文章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对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各个阶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大连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指出了基层社会管理法律制度薄弱、社区治理行政化色彩浓厚、社会力量发展不足、基本公共服务不完善等存主要问题。
第四部分,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做法。
我国具有典型代表的上海和沈阳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以及国外发展比较好的美国、日本、新加坡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总结了值得借鉴的有益经验。
第五部分,结合前文的分析和研究内容,从构建新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理顺不同层级的关系、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完善基层社会管理运行机制以及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几个方面,提出我国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一,将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研究范围界定在社区层面,克服了研究主体不明确的、研究范围笼统的问题。
第二,将社区看成一个小的社会来研究其制度规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内外对社区的研究局限在组织结构、管理工作与方法等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