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顺体制、创新机制,构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的提案
基层治理创新实施方案
基层治理创新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治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基层治理创新已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分析。
1. 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
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存在着权责不清、信息不畅、决策不科学、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层治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 创新需求。
当前,基层治理工作需要更加注重民主参与、科学决策、权责明晰、信息透明等方面的创新,以提升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三、实施方案。
1. 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职责和权力,推动基层治理体制的现代化和法治化。
2. 加强基层民主参与。
鼓励和支持居民自治组织的发展,建立健全基层民主决策机制,确保民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3.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向科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4. 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系,加强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工作,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治理的新格局。
5. 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加强基层治理信息化建设,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提升基层治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精细化程度。
四、实施保障。
1. 加强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工作顺利开展。
2. 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对基层治理创新工作的资金支持,确保基层治理创新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3. 强化组织协调。
加强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工作的良好局面。
五、结语。
基层治理创新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对于推动基层治理工作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积极落实基层治理创新实施方案,为我国基层治理工作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关于改革、创新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的提案
关于改革、创新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的提案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1643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由:关于改革、创新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的提案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办)会同民政部,财政部办理提案人:民进中央主题词:社会治安提案形式:党派提案内容: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面对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推动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基所在,是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我国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一直沿用“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已明显落后于形势发展。
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的功能严重错位。
街道办事处本是城市区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其“主业”是服务百姓,但现实的情况是,一些街道办事处主要精力用于抓经济、抓税收,有事就布置给居委会,“衙门化”严重,成了“二传手”、“传声筒”。
居民委员会本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是现在,这个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已经成为街道办事处下的行政性办事机构,承担着政府交办的各项事务,行政化色彩越来越重,自治功能严重弱化。
经济、统计、劳动、司法、民政、环保、计生等几十个机构都通过街道办事处让居民委员会承担各种事务,调查显示,曾出现过6个人的居民委员会挂45块牌子的情况,基层工作行政化使居民委员会难以发挥其群众自治功能。
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在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和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的背景下推动。
现有的管理体制下,政府扮演全能和无限责任的角色,应该由社会承担的领域和职能尚未厘清,居民有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愿,但是参与渠道有限。
关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政协提案
关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政协提案摘要:1.背景介绍:城市管理面临的挑战2.政协提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建议3.建议实施:具体措施和实施策略4.预期效果: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意义正文: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城市管理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社会治安、交通管理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政协提出了一些关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提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提案以及建议的实施策略和预期效果。
首先,为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政协建议加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这包括优化政府职能,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强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以及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我们可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其次,政协提案强调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运转的重要支撑,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各个方面。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可以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政协建议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环保投入,严格环境法规,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最后,政协提案关注城市社会治理和民生问题。
城市管理的核心是服务于民,因此关注民生问题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关键。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构建和谐城市。
总之,政协关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提案涉及多个方面,旨在应对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挑战。
关于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建议
关于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方面,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创新发展。
应当加大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区根据本地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同时加强对社区治理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二、完善社会治理机制,充实治理资源。
应当完善社会治理机制,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治理体系,从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三、加强社区自治,推进居民参与。
应当加强社区自治,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主体作用,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通过网络和其他平台建立起居民与政府、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四、强化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应当加强法制建设,切实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法律保障,同时加强对社会问题的法律治理,确保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推进社会和谐。
总之,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之间的共同努力,建立起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 1 -。
基层反映:关于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
基层反映:关于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基层社会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推进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党组织的领导。
党组织是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应该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核心领导作用。
党组织应该加强对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同时,党组织应该加强与社区居民的联系和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
其次,推进社区治理的创新。
社区是基层社会管理的基本单位,应该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的重要作用。
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社区的支持和帮助,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帮助社区居民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社区居民应该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社区的决策和管理。
政府和社区居民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共同推进社区治理的创新。
第三,加强公共安全管理。
公共安全是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应该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的力度和水平。
政府应该加强对公共安全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加强公共安全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和维护,加强对危险物品和危险场所的监管和控制。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刑事犯罪和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刑事犯罪和违法行为的查处率和处理效果。
社区居民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安全。
第四,加强社会服务管理。
社会服务是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应该加强对社会服务的管理和组织。
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服务的投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满足社会需求。
同时,政府应该引导和培育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力量,发挥他们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
社会服务机构应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社会需求,服务社区居民。
第五,加强法治社会建设。
法治社会是基层社会管理的基本要求,应该加强法治社会建设的力度和水平。
政府应该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法治宣传和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政协委员优秀提案案例:关于推动形成农村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建议
政协委员优秀提案案例:关于推动形成农村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建议“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如何重构、优化农村治理新格局,以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要求,成为农村治理研究的重要议题。
近年来,城区在农村治理方面不断取得进步,但也仍然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行政色彩仍然较为浓厚;二是政策落实有待规范;三是村民参与程度仍然不高。
需要进一步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农村社会治理新格局。
建议:(一)建强基层组织,提升科学治理能力。
一是进一步明确各层级干部的权力与责任,加强对村级党组织和村级自治组织的监督,跳出结果导向型的监管模式;二是进一步加强村级“领头雁”、后备干部等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干部队伍,全面提升村级干部的综合素质。
(二)提升法治思维,强化依法治理意识。
一是依法合理配置农村治理资源,并引入政策执行的合法性审查,推进政策决策与执行的透明度;二是应当加强法治宣传,强化干部依法行政,并依托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自媒体等多种方式,向群众宣扬法律法规,树立依法维权典型,引导群众“信法不信访”、依规、合理表达诉求,加快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社会治理。
(三)推进综合治理,构建新型治理格局。
一是要大力深化“政社互动”模式,在城区级层面发挥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功能,加快构建城区、乡镇、农村三级联动机制,形成政府与村级组织良性合作、共治共享的关系,实现治理重心下移,让村级组织向自治本质复归;二是要建立以农村社区资源为基础的“微治理”机制,充分发挥村级自治组织与“民间权威”、新乡贤队伍的作用,协力构建农村社会治理的新模式;三是要探索农村社会治理的市场化路径,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会治理。
提案人:2023年4月20日。
关于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改革的建议
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改革的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成为了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工作。
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改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改革,以下是我对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改革的建议:一、加强社区治理能力建设1.增加社区综合执法人员。
建立由公安、城管、卫生等多部门协同作战的执法联合队伍,增加社区治理的执法力量。
2.优化社区服务设施。
加强对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活服务。
3.改善社区治理环境。
加强对社区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和公共安全的管理,营造良好的社区治理环境。
二、推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1.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建立健全基层人大代表制度和基层政协制度,完善基层裙众自治制度,提升基层民主治理水平。
2.强化基层党建工作。
加强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社会治理创新1.推动信息化与社会治理相结合。
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社会治理流程,提高治理效率。
2.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形成多方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
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1.提升基层干部的专业能力。
加强基层干部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
2.优化基层干部选拔机制。
建立科学、公正的基层干部选拔机制,选拔和任用一批政治过硬、作风优良、能力出众的基层干部。
五、完善责任落实机制1.建立健全社会治理责任制。
明确社会治理各方的责任和权限,构建多方合作、共同推进的社会治理责任落实机制。
2.加强对社会治理责任的考核评估。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对各方在社会治理中的履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裙众的切身利益,实现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法治化和民主化。
关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提案
关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提案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基层社会治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下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为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和质量,创新成为必然选择。
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促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
二、加强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要素,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创新发展的基础。
应该加强对基层干部和社区居民的创新意识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创新教育培训、搭建创新交流平台等方式,提高基层干部和社区居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推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搭建一个全面、高效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整合。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四、加强社会组织的参与社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
应该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同时,要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组织能力和治理水平,以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五、建立多元化的治理模式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往往是单一、刚性的,无法适应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应该探索和建立一种多元化的治理模式,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优势和特长。
可以通过引入市场机制、社会参与等方式,打破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增加社会治理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六、加强政府推动和引领政府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应该加强对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引领和推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同时,政府要加强自身的改革和创新,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七、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创新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效果的评估。
关于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建议
关于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建议
1.提高基层社会治理主体能力: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社区志愿者等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的能力和素质,加强组织管理能力、危机应对能力、舆情应对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的整体水平。
2. 建立专业化队伍:建立专业化的基层社会治理队伍,针对不同的问题设置专业团队,加强专业化建设,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构建多元化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1. 加强政府与社会的协作: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加强协作,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企业和群众的积极作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作的治理格局。
2. 推广“互联网+社会治理”: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先进技术手段,探索“互联网+社会治理”的方式,建立网上信访、网上问政、网上举报等渠道,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
三、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1. 健全法制化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治理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法制化水平。
2. 推进社区自治:加强社区自治,让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提高社区自治水平,实现基层治理的基础性、民主性和法治性。
四、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
1. 建立信息化平台:建立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数据共享和信息资源整合,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2. 推广智慧社区:推广智慧社区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社区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提高社区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民革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一览
团 结
2 1 O 0 2.2
民革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 次会议提案一览 木
民 革 中央
关 于 理顺 体 制 、创 新 机 制 。构 建 城 市基 层社 会 管 理新 格局 的提 案
关 于 以绿 色经 济 为 契 机 .进 一 步 推 动 我 国经 济 发 展 方 式 转
关 于 加 强 两 岸 高 科 技 产 业 交 流 合作 的提 案 关 于 加 强 少 数 民族 农 民工 权 益 保 护 的提 案
关 于 加 强 基 层 社 会 管 理 的 提案
说 明 :凡 提 案 人 要求 不 公 开 的 提案 ,没 有 收 入 本 统 计 。
关 于 大 力 发展 农 畜 产 品期 货 金 融 业 构 建 武 汉 国家 中心 城
变 的提 案
关 于 进 一 步加 强 我 国食 品安 全 标 准 体 系 建设 的提 案 关 于 加 强 和创 新 农 村 社 会 管 理 .确 保 农 村社 会 和 谐 稳 定 的
提 案
关 于促 进 我 国 资本 市 场 可 持 续 健康 发 展 的提 案 关于 探 索可 持 续发 展 与资 源模 式 开创 节能 减 排新 局面 的提 案 关 于 加 强 两 岸 金融 服 务 业 合 作 的 提 案 关 于 加强 上海 四行 仓 库 保 护 和 开 发 的提 案 关 于 改 变 治 水 观念 .提 高 抗 旱 能 力 的提 案 关 于 加 快 城 市 生 活 垃圾 无 害 化 处 理 的 提 案 关于大 力发展农业 循环经 济 .促进现代 农业可持续 发展 的提案 关 于 加 快 废 旧 汽 车 回 收拆 解 与再 制 造 行 业 健 康 发 展 .推 动 资 源 节 约 型 、环 境 友 好 型 社会 的提 案 关 于 完 善 特 殊 教育 财 政 保 障 机 制 的 提案 关 于 深 化 大 区 域合 作 .打 造 中部 崛 起新 引擎 的提 案 关于优 化我 国乙型肝炎 预防免疫接种 、随访和监 管计划 的提案 关 于 大 力 加 强林 地 保 护 管 理 的 提 案
关于创新与优化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议案
关于创新与优化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议案(征求意见稿)城市的发展,既需要靠建设来完善功能和提供支撑,更要靠管理来保障供给和规范秩序。
城市管理工作涉及问题繁多,影响面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长效管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区政协将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与优化这一议题列入了今年政协常委会专题协商议题。
4月份以来,区政协建立了由主席会议成员、部分政协常委和委员组成的专题调研小组,通过察看区内城市管理现场点位,听取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汇报,并分组赴省内外学习考察等方式,在总结已有经验、借鉴他山之石的基础上,对我区城市综合管理和执法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思考,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经区政协九届次常委会议协商讨论通过,现提交区委区政府供决策参考。
一、工作现状2015年,南通市被列入综合执法改革国家级试点城市,我区在前期大量考察学习、调查研究、会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在城市管理领域进行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并先期在钟秀街道进行试点。
2017年12月19日正式印发《崇川区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和简政放权要求,以执法职能集中、执法重心下移、执法力量整合、执法机制完善为目标,推进加快建立资源整合、职责清晰、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着力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
一是明确管理体制。
建立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协调配合、高效运行”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
强化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统筹职能,推动专业部门协同履行管理职责,着力把街道层面的城市管理职能做实做强。
二是建立工作机构。
街道相继组建城市综合管理办公室(简称城综办),作为街道内设机构,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统一领导,接受区各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业务指导与监督,统筹负责辖区内城管综合执法工作职责。
明确街道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内容、依据、程序、责任,实现事权和支出相适应、权力和责任相统一。
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和管理改革的建议
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和管理改革的建议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和管理改革的建议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改革工作意义重大。
加快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和管理模式,确保基层社会稳定尤为重要。
现就强化基层治理和管理创新提出如下工作建议:一、深入推进“精细化”基层平安创建模式一是结合“雪亮工程”建设,视频监控全覆盖。
坚持“进村能发现、村中能找见、高清能分辨”的工作思路,在村屯出入口、重点地段安装监控探头,让群众的“眼睛雪亮”起来。
二是以综治中心为依托,实现服务管理无死角。
在基层政法部门指导下,每个村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详细规范村民日常行为,精细划分到哪些树归谁管、哪些花由谁浇、哪段道路谁负责扫等等。
由“村警”牵头将村民的联系电话、住宅位置、家庭成员及村民办理各种证件所需要的手续等信息录入手机中,村民如有需求,随时可以帮助解决。
三是围绕“村警”工作职责,坚持矛盾化解“精细化”。
由各行政村“村警”牵头,坚持矛盾纠纷“精准排查、精细化解”,把所以矛盾进行梳理,仔细研究后,再确定调解方案。
对不是调解范围的要逐级上报。
建立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日常工作作用,形成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的整体合力,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事件、暴力犯罪事件和重大刑事案件。
四是借助“雪亮工程”平台建设,推进信息化服务管理能力。
充分利用综治中心工作平台、大数据、互联网+公安等信息化手段,使群众感受到现代化服务管理带来的方便。
也要将信息化运用到管理中去,例如:对于土地及宅基地纠纷,通过谷歌地球软件还原历史原貌,为化解纠纷提供了强有力地依据。
五是以党支部为统领,组织村民互联联防形成网络。
牢牢抓住“人防”这个关键,将村民手机并入“十户联防”网络,形成了家家都是信息点、人人都是治安员的人防格局。
充分发挥“平安之声预警系统”作用,发现问题紧急通知,第一时间集结“村警”、村干部和其他治安防护人员赶到现场。
推进城市治理体系改革的建议书
推进城市治理体系改革的建议书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治理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城市治理体系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它涉及到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
因此,推进城市治理体系改革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在此,笔者就城市治理体系改革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是城市治理的核心,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是城市治理体系改革的关键。
一方面,要逐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更便利的服务;另一方面,要推进政府的服务型转变,从过去的“面子工程”转向更注重“实事工程”,从而实现市民的实际需求。
二、加强社会参与城市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只有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的积极力量,才能实现城市治理的长远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要加强社会参与,构建协同治理的新格局。
三、促进城市管理创新城市治理的创新是城市治理体系改革的必然要求。
现代化城市治理需要运用新技术和新手段,推动城市治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创新转型。
同时,还要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城市宜居环境的建设。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城市治理体系城市治理体系应该是科学、合理、有效的,它应具有权责明确、协调有序、责任到人、运行高效、危机处置能力强等特点。
建立科学有效的城市治理体系需要全面推进城市管理创新,形成科学的城市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五、构建数字城市治理体系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城市治理已经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手段。
数字城市治理体系可以通过数据共享、信息交互、智能监控等方式,提升城市治理的水平。
因此,要在城市治理体系改革中,积极探索数字化信息管理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实现数字城市治理体系的构建。
综上所述,推进城市治理体系改革是一个全面的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城市治理体系,实现城市治理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是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改善群众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
为着力解决城市管理体制的深层次矛盾,理清管理职能,强化工作责任,充分调动区、街道乡镇等各个层面积极性,根据市委区委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五届全会工作部署,现就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顺应我区全面构建北京行政副中心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构建属地管理、条块联动、责权明确、监管到位、执法有力的城市管理体制为目标,着力破解城市管理矛盾问题,明晰管理职能,强化工作责任,实现“城市管理问题能够及时发现、管控到位、执法有力”的阶段管理目标,努力实现职能与职责相匹配、发展与投入相适应、监管与激励相协调,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打造环境优美、秩序优良、管理优化、服务优质的通州城市管理新标杆。
二、基本原则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原则。
进一步确立区级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实行区负总责、街道乡镇主抓的城市管理责任制。
驻区单位服从所在区政府(园区)的统一管理,支持配合做好城市管理各项工作。
优化职能、相对集中原则。
按照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管理的要求,统筹规划,合理调整归并、优化整合城市管理相关职能,明确管理权限,落实管理责任。
事权下放、权责一致原则。
科学界定市、区城市管理职能、权限与责任,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合理调整分配市、区两级财权以及各职能部门财权,使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增强城市管理实效。
公众参与、共同治理原则。
严格落实城市管理各项法规规定,创新管理机制,加大公众、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参与城市管理的力度,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城市管理,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城市管理格局。
三、主要任务(一)着力构建部门联动重心下移的属地管理机制1、设置城市综合管理监管机构。
区政府依托现有的数字监控网络,建设跨领域的综合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对城市管理服务执法的实时统一调度指挥。
深化街道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与有效治理的良性互动,坚持提升社区品质、厚植发展优势。
深入实施老旧城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特色街区创建、社区服务提升、平安社区创建“五大行动”,改善社区面貌,创造宜业宜居环境。
营造社区生活场景、消费场景,活化利用社区公共空间,完善社区服务载体,打造创新创业生态,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
二是坚持城市与农村统筹协调。
着眼于打破制约乡村振兴的城乡二元分治结构,以打造望山亲水乡风文明的乡村社区为重点,推动社区发展治理向乡村延伸。
制定乡村社区服务、文化、生态、产业、共治等方面的发展治理指标体系,以乡村社区为中心集聚服务、资源、项目,通过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提升乡村发展治理水平,加快实现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一体化。
深化街道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西安市委编办西安深化街道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突出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引领,理顺部门与街道职责关系,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街道作为城市基层的行政管理和服务机构,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服务保障民生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按照中央和陕西省有关要求,西安市积极深化街道体制机制改革,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强化党的领导,突出党对基层社会治理引领作用(-)强化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强化街道领导班子建设,街道党工委设书记1名,副书记2-3名,同时设置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政法委员,由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副职兼任。
部分街道还吸纳辖区派岀所、市场监管所等驻地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党工委委员,加强党工委对街道工作的统一领导。
优化街道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设置党建工作办公室和党群服务中心,健全完善街道党工委统揽基层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施意见》,不断改进和全面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
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建议范文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为进一步推进地方社会治理确立了制度框架,为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奠定了基础;各区县落实“1+6”配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使上海社会治理工作走上了轨道,为进一步推进基层建设提供了新机制,权力向下配置、资源分配向下倾斜、社会建设物质基础正在不断增强、社会建设人才队伍正在不断优化、为社会组织发育创造了条件,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得到了加强。
※问题及分析※上海社会治理中存在党在基层社会治理统合能力尚未配套到位,基层行政体制条条、条块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社会组织与社工队伍规模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基层社会治理架构的机制载体还需加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保障不足这些问题。
政府强、社会弱的局面的改变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实践才能改变,要构建起“政府、市场与社会”互动的治理格局,推动社会发展、稳定与和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究其原因,上海仍然处在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城市化快于社会发展,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强政府惯性与行政化倾向、社会结构分层、社会组织发育不足、社区干部断层等问题还将长期存在。
要消除上述原因,并解决由此带来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建议※1、强化党的领导,强化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1)做实中共上海市社会工作委员会。
中共上海市社会工作委员会是中共上海市委的派出机构,为了适应上海新一轮创新社会治理基层建设,切实构建起发挥引领、服务、整合和凝聚功能,建议赋予社会工作党委更多职能,在负责上海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党的工作的管理、指导、协调、研究和督查的原有职能基础上,将社会治理的统筹、推进、协调、动员等职能加入,做大、做强社会工作党委。
(2)在区县设立区县中共社会工作委员会。
在上海各区县参照市委做法,逐步将领导小组向实体化机构转化,设立中共区(县)社会工作委员会,作为区委派出机构,赋予区县的社会治理的领导、统筹、推进、协调与动员等职能。
城市基层治理示范体系建设方案
城市基层治理示范体系建设方案城市基层治理示范体系建设方案是指为了提高城市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建设一套科学、有效的基层治理示范体系。
一、建立健全城市基层治理组织体系1. 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和领导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
2. 建设健全社区自治机构,提升社区自治能力,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协作,形成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3. 推动基层人民政协建设,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群众的机制,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民主监察和参政议政作用。
二、优化城市基层治理体制机制1. 探索建立城市基层治理的权责清单,明确政府、社区和居民的权责边界,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性。
2. 完善政府职能转变机制,推动政府服务由提供者转变为协调者和促进者,加强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3. 加强城市基层治理的评估和考核机制,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激励基层干部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工作。
三、提高城市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1. 加强基层干部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基层干部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提升基层治理的整体水平。
2. 推动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应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和便捷性。
3.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建立健全法治化的基层治理机制,确保基层治理的公平、公正、公开和依法进行。
四、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的社会参与度1. 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的引导和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和支持。
2. 加强社区参与和居民参与的机制建设,形成居民参与决策、监督和评议的机制,增加居民对基层治理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3.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基层治理经验和做法,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以上是城市基层治理示范体系建设的一些建议,需要政府、社区、居民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制度机制创新和能力提升,打造良好的城市基层治理示范体系,为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支撑。
共建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实施方案
共建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机构,实现县级以上法律援助机构全覆盖,配齐配强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有效履行国家责任。
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强化质量监管,完善配套制度,完善法律援助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
一、“十四五”时期公共法律服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我国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风险挑战,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新时代新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延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依法防控疫情,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人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解决矛盾纠纷,要求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更加充分、优质、便捷。
同时,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体制机制不健全,政府权责边界不清,法律服务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均衡,城乡分布、地域分布差异明显,欠发达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人员、基础设施等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服务供给质量、效率和能力水平、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司法部和全系统必须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加快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奋力谱写公共法律服务事业新篇章。
二、“十三五”时期开创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新局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
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夯实依法治国群众基础。
2019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要举措和保障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理顺体制、创新机制,构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新格
局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0524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理顺体制、创新机制,构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办)办理
提案人:民革中央
主题词:管理,创新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容: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
当前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
在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执政党和政府不断就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工作部署,有力地推进了社会管理的改革创新,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在这一格局中,政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其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如何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到基层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做到管理与服务相统一,管理与发展相协调,我们认为,应以转变街道办事处职能为突破口,在城市形成街道重服务,功能区重经济,市辖区政府抓管理的体制,从而构建充满活力的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
由此,我们建议:
一、剥离街道经济职能,强化街道服务职能
改变街道“重经济、轻管理、弱服务”的现象,将街道工作中心转移到强化公共服务上来,实现街道办事处职能“归位”。
建议取消街道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经济统计等经济职能,将街道职能具体界定为基层党建、公共服务、社区建设、综合治理等。
同时调整街道办事处内设机构,撤销街道经济职能科室,增设社会事业科、社区建设科、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指导中心等,以充分保障街道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此次街道职能转变的近期目标是,完全剥离街道的经济管理职能,将街道办事处这一区级政府派出机构的职能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服务方面转化。
而改革的远景目标是,撤销街道办事处,实现政府在社会管理的方面的扁平化指挥,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良好借鉴。
二、完善街道配套制度,强化职能调整保障措施
一是调整街道财政体制,取消街道的一级财政职能,街道支出纳入部门预算管理,
由上一级财政予以保障。
取消街道办事处的预算自主分配权和街道“协税护税分成”、“超税收任务奖励”等,统一街道预算外收入的统筹比例。
二是调整考核办法。
建议取消对街道办事处的经济目标考核,增加对街道办事处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情况的绩效评估,同时可适当推行由社区居民和第三方机构对街道考核评价的机制;三是建立街道与部门的联动机制。
建立完善的人、房、地合一的多部门资源共享的实有人口服务和信息管理系统,推广网格化管理。
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参加街道办事处主任办公会议、社区综合治理协调会议等,统筹做好辖区各项工作;四是强化街道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公开招聘、合同管理、专业培训的用人运行机制。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鼓励退休公职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街道工作,保护和调动好基层工作队伍的积极性。
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加大街道干部交流,从街道选调长期从事经济工作的干部充实到经济管理部门,定期对街道干部进行轮岗交流。
三、打造充满特色的经济功能区,实现经济活动与社会管理职能分离
功能区是城市功能的载体,是实现城市功能的空间集聚形式,是当今现代城市运行的方向。
建议进一步打破现行街道区划界限,整合城市要素资源,依照产业分工在城市设置特色产业区、特色商务区、特色商业区、特色旅游区等功能区。
每个功能区都要有自己所承担的主要功能,确保自己所占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充分发挥,也使整个城市在多元功能整合的基础上进入更高层次的运行。
功能区在工作导向上要重点抓好产业集聚和功能优化,突出产业提升。
采用“区街统分”的管理模式组建功能区管委会,管委会主要负责区域内发展战略、产业规划、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经济活动,街道负责社会管理、行政事务,以实现经济活动与社会管理职能的分离。
在管理职责上,对功能区的社会管理事务进行整体的归纳和分析,对社会管理内容按照性质、条件进行分类,采用分级分类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
对于适合购买、外包的,采用市场化、社会化方式,对于社会安全、社团管理、社会保障等,采用行政管理途径,对于混合类社会事务采取综合手段。
通过明确职责、分类管理,切实解决好部门之间的越位和缺位问题。
四、赋予市辖区政府充分的管理权限,提高管理实效
功能区对街道办事处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经济职能进行承接后,市辖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应重点体现在城市管理、社会稳定、应急管理等方面。
市级政府要从具体事务操作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规划、制定政策、搞好协调、检查督办上。
要赋予区级政府充分的发展权、城管权和相应的财权,同时将社会管理作为区级政府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
社会管理在更大程度上是社会的自我管理,所以我们建议在市辖区政府一级加大改革社会组织管理机制,支持社会组织发展。
在组织架构上,成立专门的社会组织管理局,负责社会组织发展的规划、指导、监督和管理。
由区财政设立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专项资金,保证社会组织健康规范发展。
同时要健全区级政府社会矛盾疏导化解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深化党务、政务公开制度。
要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和引导处置,积极解决一批长期积累、群众反映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要加强应急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预警机制和预案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提高干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能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化解社会风险。
来源:中国政协网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