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生物性污染及其控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生物性污染及其控制

摘要介绍了主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其危害,并就霉菌毒素污染的控制方法进行总结,以为饲料生物性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饲料;生物性污染;控制

饲料是动物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生产性能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饲料安全与卫生直接关系到饲喂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间接影响到人类的安全与健康。20世纪末英国疯牛病的传播及比利时发生的“二噁英”事件,以及近几年来饲料中频繁出现的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微量元素、添加剂,特别是违禁药物如盐酸克伦特号(瘦肉精)、三聚氢胺等,致使畜产品药物残留量过高,从而危及人类健康,使饲料安全和畜产品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饲料污染是指饲料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及调制等过程中,残留混入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生物污染主要包括霉菌与霉菌毒素,细菌与细菌毒素,饲料害虫以及毁损饲料粮的仓库害虫。现就饲料生物性污染及其控制进行介绍。

1霉菌及霉菌毒素种类

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种类繁多,但能在饲料中产生霉菌毒素的产毒霉菌有30种,主要是曲霉属、青霉属和镰刀菌属。动物摄入含霉菌毒素的饲料就会发生中毒现象,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1]。现已知的霉菌毒素约有200种,能污染饲料、影响饲料卫生质量且对动物具毒性的霉菌毒素约有20余种,分别是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丁烯酸内酯、展青霉肪素、岛青毒素类、橘青霉毒素、红色青霉毒素、黄绿青霉毒素、甘薯黑斑病毒素类等,其主要危害见表1。霉菌毒素对动物具有很强的毒副作用,即使饲料中含量很低,也会导致畜禽生长受阻,繁殖性能降低,免疫机能下降。

2霉菌毒素污染的控制

2.1防止霉菌毒素污染的措施

潮湿是霉菌繁殖的主要因素,霉菌的生长除了要求基质(粮食、饲料)有一定的营养、水分、酸碱度等条件外,还需要适宜温度、湿度和氧气,如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这3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能达到防霉的目的,主要控制方法是干燥保藏和防霉剂的使用,还可使用化学熏蒸剂等,防霉是预防饲料被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的最根本措施。

2.1.1控制饲料原料的含水量。对于谷物饲料而言,关键在于收获后必须迅速干燥,使谷物含水量在短时间内降到安全水分范围内,如稻谷含水量降到13%以下,

大豆、玉米、花生的含水量降到12.0%、12.5%、8.0%以下,饲料原料的含水量要按国家标准执行。否则,水分过高易发霉[2]。

2.1.2控制饲料加工过程中的水分和温度。饲料加工后如果散热不充分即装袋、贮存,会因温差导致水分凝结,而易引起饲料霉变。特别是在生产颗粒饲料时,要注意保证蒸汽的质量,调整好冷却时间与所需空气量,使出机颗粒的含水量和温度达到规定的要求。一般含水量在12.5%以下,温度一般可比室温高3~5℃。

2.1.3注意饲料产品的包装、贮存与运输。饲料产品包装袋要求密封性能好,如有破损应停止使用。应保证有良好的贮存条件,仓库要通风、阴凉、干燥,相对湿度不超过70%。还可采用二氧化碳或氮气等惰性气体进行密闭保存。贮存过程中还应防止虫害、鼠咬,运输饲料产品应防止途中受到雨淋和日晒。

2.1.4应用饲料防霉剂。经过加工的饲料原料与配合饲料极易发霉,故在加工时可应用防霉剂。常用防霉剂主要是有机酸类或其盐类,例如丙酸、山梨酸、苯甲酸、乙酸及其盐类。其中又以丙酸及其盐类丙酸钠和丙酸钙应用最广。目前多采用复合酸抑制霉菌的方法[3]。

2.2去毒方法

霉变严重的饲料必须废弃,决不可将就加以利用。对轻度霉变饲料的去毒处理与合理利用,也为生产所必需。

2.2.1剔除霉粒法。由于霉菌毒素在谷实籽粒中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霉坏、破损及虫蛀籽粒中,如果用手工、机械或电子挑选技术将这些籽粒挑选出去,可使饲料中的毒素含量大大降低。某些在田间生长期感染霉菌的谷实如赤霉病麦粒,其比重比正常麦粒小,可利用风选法将小而轻的病麦粒吹掉;也可用一定比重的黄泥水或20%食盐水使病麦粒漂浮去除。

2.2.2混合稀释法。将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与未被污染的饲料混合稀释,使整个配置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含量不超过饲料卫生标准规定的允许量。但使用前应以多批次抽样测定值为依据,以防慢性中毒。

2.2.3理—化—生脱毒处理。霉菌毒素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微生物的方法得到不同程度地失活或去除。物理学脱毒法之水洗法脱毒,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串珠镰刀菌毒、丁烯酸内酯、展青霉毒素等较溶于水的毒素,有良好的去毒效果。物理学脱毒法之紫外线脱毒不仅可以杀死霉菌的菌体,而且可使某些霉菌毒素分解破坏。通常采用高压汞灯紫外线大剂量照射处理发霉饲料,也可用日光晾晒法处理发霉饲料。

化学脱毒法是利用霉菌毒素遇碱能分解而失活的特性,采用氨、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钙等进行脱毒处理,采用过氧化氢、次氯酸钠、氯化等氧气剂处理也可使霉菌毒素除解失活,但经上述化学物质处理后,往往会降低饲料的营养品质和适口性[4]。

微生物脱毒法是筛选某些微生物,利用其生物转化作用,使霉菌毒素破坏或转变为低毒物质的方法。用无根根霉、橙色黄杆菌和亮菌等进行发酵处理,对去除粮食和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有较好的效果。

2.2.4利用添加剂脱毒或缓解。①吸附剂。某些矿物质如活性炭、白陶土、膨润土、蛭石、沸石、硅藻土等,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而且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不被动物吸收。将它们作为吸附剂添加到饲料产品中,可以吸附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减少动物消化道对霉菌毒素的吸收。②补充蛋氨酸和硒。添加蛋氨酸可以减轻霉菌毒素特别是黄曲霉毒素对动物的有害作用。被血液吸收的霉菌毒素由肝脏负责进行解毒,在动物肝脏的生物转化过程中,肝脏可利用谷胱甘肽GSH的生物氧化还原反应,对黄曲霉毒素进行解毒。③单加氧酶诱导剂。在动物体内肝脏的生物转化过程中,单加氧酶体系在生物转化的氧化反应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④酵母培养物。近年研究报道,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肉鸡日粮中添加啤酒酵母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增重。体外试验结果也表明,酵母培养物可使88%黄曲霉毒素被降解。

综上所述,饲料生物性污染范围广阔,控制污染技术繁琐,需要从事畜牧生产工作者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从保证饲料安全性维护家畜健康与生产性能出发,把动物饲料安全与社会公共安全结合在一起,规范饲料生产标准,树立法律意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3参考文献

[1] 钟世荣,余伯良.饲料的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10):5-6.

[2] 杨曙明.饲料中霉菌及霉菌毒素的去毒[J].中国粮油学报,1993(1):55-56.

[3] 邓玉春.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成因及控制措施[J].湖南畜牧兽医,1998(6):24-25.

[4] 司金龙.饲料污染的因素及处理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09(6):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