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精编语文最大的麦穗课件
合集下载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大的麦穗》课件PPT
(1)自由读,读出句子的重点。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讲了苏格拉 底让弟子们从一块麦地里摘一株最大的麦 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 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 机的道理。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 们已碰到它。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 不假思索地去利用。
弟子们的想法: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 还在前面大的麦穗这件事 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 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们听懂了 吗?让我们继续读课文。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 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 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 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 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 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 似乎在嘲笑他们。
(1)自由朗读这句话。
(2)理解“两手空空”“如梦初醒”的意 思。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 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 似乎在嘲笑他们。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 手空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4)再读这句话。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 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 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读一读,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 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真正的 麦穗,但不一定碰见,即使碰见了,也不一 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最大的一穗”是指 学生们摘到手中,后来又扔掉的。
《最大的麦穗》PPT课件(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tiāo
kōng
埋头挑挑拣拣两源自空空“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 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 这句话时用了什么语气。
你们已经到头了
快速浏览第2至4自然段,画出 弟子们摘麦穗时表现的有关语句,怎 么做的用“﹏﹏”,怎么想的用 “ ”。利用批点圈注的方法,写 出你读句子的感悟。
弟子们的做法: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 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 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弟子们的想法: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
他们总以为机会 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 过早地定夺。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几句话,说说 你们的体会。
“这块麦地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 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 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 刚摘下的。”
(1)熟读课文1--6自然段,思考弟子 们悟出道理。 (2)熟读课文说说苏格拉底与你遇见的 老师有何不同? (3)课后收集有关“机会”的名言警句。
读一读,说说去麦田里摘最大的麦 穗会遇到几种情况?文章是怎样用 一句话的形式把这些情况表述出来 的?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 一穗”中的最大是不是一个意思?
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通过比 较客观存在的最大的一穗,是弟子们奋斗的 终极目标和理想。“最大的一穗”是指学生 们摘到手中,后来又扔掉的。也就是说追求 终极目标过程中出现好的机遇。
•苏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五组
明光市泊岗小学
严先艳
自读提示(1)圈出本课生字;(2)读 准多音字;(3)思考苏格拉底一共说了 几句话?并找出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大的麦穗》课件PPT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 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 一粒,直到全部落光。
(1)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三。 (2)课后收集有关“机会”的名言警句。
f. 指导学生用重音读出“不但……而且……”,初步体会递进句式表 达的意思。 3. 练习。 反馈练读,在读中体会三句话的含义。 二.教学第四题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 手空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4)再读这句话。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 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 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读一读,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 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4.读后讨论,引导填空:毛主席在( 毛主席教导他们要(
)。 三. 精读课文
)遇见(
)。
1.
出示投影,引导观
察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
细读第一段。
1自由轻读。 2讨论: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学什么? “才”是什么意思?
这里强调什么?
3齐读第一段。
4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3.
细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用“——”画出写毛主席的句子。
3
毛主席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比较句子: 毛主席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 毛主席写下了“毛
泽东”三个字。
指名读句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弯下腰”说 明了
什么?
4
指导朗读。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 细读第三段。
(1)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三。 (2)课后收集有关“机会”的名言警句。
f. 指导学生用重音读出“不但……而且……”,初步体会递进句式表 达的意思。 3. 练习。 反馈练读,在读中体会三句话的含义。 二.教学第四题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 手空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4)再读这句话。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 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 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读一读,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 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4.读后讨论,引导填空:毛主席在( 毛主席教导他们要(
)。 三. 精读课文
)遇见(
)。
1.
出示投影,引导观
察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
细读第一段。
1自由轻读。 2讨论: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学什么? “才”是什么意思?
这里强调什么?
3齐读第一段。
4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3.
细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用“——”画出写毛主席的句子。
3
毛主席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比较句子: 毛主席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 毛主席写下了“毛
泽东”三个字。
指名读句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弯下腰”说 明了
什么?
4
指导朗读。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 细读第三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大的麦穗》课件PPT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 手空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4)再读这句话。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 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 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读一读,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 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3
“同意”就是“答应”的意思,这两个词的意思相近,我们
就说它们是近义词。
4
学生齐读“同意”、“答应”。
5
指名读,出示“请求”、“恳求”。
6
这两个词的意思怎么样?
7
指名读,出示“紧盯”、“注视”。
8
这两个词也是近义词。
3. 练习。
1
指名读三组词。
2
齐读。
4. 反馈。
1
指名认读词语。
2
纠正错误读音,齐读词语。 三.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第一句话。
2
指名读。
3
引导回忆毛泽东的有关课文《要好好学字》。
4
引导学生弄清这句话有两个部分组成。
3.
同法学习其他句子。
4.
练习。
(1) 填空式练说:
毛泽东是(
)。
孔繁森是(
)。
梅兰芳是(
)。
居里夫人是( (2)
)。 口头填空,把句子
说通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认读汉字。 2引导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方法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 3.练习。 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姿好的学生。 二.教 学第五题
(4)再读这句话。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 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 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读一读,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 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3
“同意”就是“答应”的意思,这两个词的意思相近,我们
就说它们是近义词。
4
学生齐读“同意”、“答应”。
5
指名读,出示“请求”、“恳求”。
6
这两个词的意思怎么样?
7
指名读,出示“紧盯”、“注视”。
8
这两个词也是近义词。
3. 练习。
1
指名读三组词。
2
齐读。
4. 反馈。
1
指名认读词语。
2
纠正错误读音,齐读词语。 三.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第一句话。
2
指名读。
3
引导回忆毛泽东的有关课文《要好好学字》。
4
引导学生弄清这句话有两个部分组成。
3.
同法学习其他句子。
4.
练习。
(1) 填空式练说:
毛泽东是(
)。
孔繁森是(
)。
梅兰芳是(
)。
居里夫人是( (2)
)。 口头填空,把句子
说通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认读汉字。 2引导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方法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 3.练习。 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姿好的学生。 二.教 学第五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大的麦穗》课件PPT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 了做人的道理。
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 ), 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 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 历史人物。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 母亲是接生婆。
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 与“弟子们”说话时用了什么语气。
严肃、不容置疑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根据学生的设计,叫某个同学到示教板上连接好电路,闭合开 关。
学生观察电流表的读书和灯泡的亮暗 设问:哪个灯泡亮?哪个电流表的读数大?电流通过哪个灯泡做 的 功多?两个灯的通电时间如何?那么,电功和电流有什么关系? 学生归纳:在通电时间和电压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大,电流所 做 的功越多。
举例:我们教室里的灯两端的电压是 220 伏,通过的电流是 0.18 安,那么通电 10 分钟,电流做了多少功?
(学生计算)
4、学生小结:通过这堂课学到了什么?
教案
家庭电路的组成
鄞州区高桥中学 林赛珠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家庭电路与生活实际 联系十分紧密,应把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作为重点教授给学生,同时也由于现在施工日益注重美观,所以 家庭 电路中的许多线路都埋在墙内,讲解起来可观察性差,应努力 让学生 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懂得相线(火线)和零线的概念。 2、理解保险丝的作用。 3、了解插座及家用电器接地的作用。 4、了解测电笔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运用学过的电学基础知识分析实 际问 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激发兴趣,对学生进行尊重科学,遵守操作规程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 ), 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 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 历史人物。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 母亲是接生婆。
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 与“弟子们”说话时用了什么语气。
严肃、不容置疑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根据学生的设计,叫某个同学到示教板上连接好电路,闭合开 关。
学生观察电流表的读书和灯泡的亮暗 设问:哪个灯泡亮?哪个电流表的读数大?电流通过哪个灯泡做 的 功多?两个灯的通电时间如何?那么,电功和电流有什么关系? 学生归纳:在通电时间和电压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大,电流所 做 的功越多。
举例:我们教室里的灯两端的电压是 220 伏,通过的电流是 0.18 安,那么通电 10 分钟,电流做了多少功?
(学生计算)
4、学生小结:通过这堂课学到了什么?
教案
家庭电路的组成
鄞州区高桥中学 林赛珠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家庭电路与生活实际 联系十分紧密,应把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作为重点教授给学生,同时也由于现在施工日益注重美观,所以 家庭 电路中的许多线路都埋在墙内,讲解起来可观察性差,应努力 让学生 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懂得相线(火线)和零线的概念。 2、理解保险丝的作用。 3、了解插座及家用电器接地的作用。 4、了解测电笔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运用学过的电学基础知识分析实 际问 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激发兴趣,对学生进行尊重科学,遵守操作规程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大的麦穗》课件PPT
fb n
zq
(2) 指名认读对照。
(3) 出示填充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
)
G(
)
Q(
)
D(
)
M(
)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标点符号歌》。 (2).指名试读
。
(3) 教师范读。 (4) 教师讲解。 3. 练习。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读。
(1) 齐背字母表。 (2) 启发学生将形状基本一样的字母连起来。 (3) 引导学生将形状比较接近的字母连起来。 (4) 引导学生将形状有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5) 让学生将大小写字母对着读,边读,边注意他们的形状。 3.
练习。
(1).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G
WZ M Q D F
BN
W
mg s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 手空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4)再读这句话。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 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 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读一读,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 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们能体会出来吗?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
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 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第三课时 一. 朗读指导 1. 教师范读。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大的麦穗》PPT优秀课件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 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 似乎在嘲笑他们。
(1)自由朗读这句话。
(2)理解“两手空空”“如初醒”的意 思。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 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 似乎在嘲笑他们。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 手空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4)再读这句话。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 51关于学习或励志的名言警句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是:时间像江河东流入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悲伤、后悔。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2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意思是: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放任自流。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引•朱熹小简》 3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能把一本书读过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领会了。出自《三国志•魏书》。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意思是:读书多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出自(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意思是:没有才,宏伟的志向就不能实现;不学习,就不能成大才。出自6(明)郑心材《郑敬中摘语》。 6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不学习便无法增长才于,没有志向就难于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出自《诸葛亮集•诫子书》。 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意思是;下决心学习,连吃饭也忘记了;有所心得便高兴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老年就要逼近了。出自《论语•述而》。 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办事果断,没有后患。出自《尚书•周官》。 9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意思是:积累许许多多的财富,不如学习一种小小的技术。出自《颜氏家训•勉学》。 10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意思是:人的立志,语言忠实是它的根本;修养自已的品德,应以行动为先。出自(唐)吴叔达《言行相顾》。 11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不然到了满头白发之时,只有徒叹奈何了。出自(宋)岳飞《满江红》。 12 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意思是:一个人之所以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问,都是由于他有志气;没有志气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13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意思是。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而高耸起来的,长江大河是由点滴之水长期积聚而成的。比喻知识、业绩都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长期积累、创造而成功的。出自(唐)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铭》。 14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意思是: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15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蒿不可放缓。 意思是:作学问就象撑着逆水的船,连一蒿也不能放松。比喻学习不要自满,要坚持有恒。 16 为学须先立志。 意思是:作学问首先应当立志。出自〈朱熹语录〉 17 学者不患立志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意思是:作学问的人不怕志向立得不高,就怕不能持之以恒;不怕作品里的话说得不漂亮,就怕自己不照着做。出自 〈薛方山记述•上篇〉 18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意思是:学习要树立大志,没有大志就容易自满,自满了就不易有长进了。学习要有勇气,缺乏勇气,不懂的东西会自以为已经懂了,没有学到的东西会以为已经学到。出自《近思录集注》卷二。 19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 意思是:学识不广博,就不能得其要领;志向不笃诚,就不能努力去做。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20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是: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有小疑问得到解决,总能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大进步。出自《格言联壁•学问类》。
《最大的麦穗》PPT课件(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六安市长安小学
默读第2至4自然段, 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表现的 有关语句,怎么做的用“﹏ ﹏”,怎么想的用“ ”。 思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六安市长安小学
弟子们的做法: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 ﹏﹏﹏﹏﹏﹏﹏﹏﹏﹏﹏﹏﹏﹏﹏﹏ 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
六安市长安小学
今日作业:
(1)收集有关“机会”的 名言警句。
(2)写一段“与机会失之交 臂”,令自己遗憾深深的往事, 注意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
六安市长安小学
◆名言积累◆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
——查理﹒艮科尔 ★机会不会上门来找;只有人去找机会。 ——狄更斯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张九龄 ★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
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 的句子,通过反复朗 读,四人小组交流各 自的初步体会。
六安市长安小学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 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 似乎在嘲笑他们。
(1)自由朗读这句话。
(2)理解“两手空空”“如梦初醒”的意 思。
六安市长安小学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 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 似乎在嘲笑他们。
六安市长安小学
苏格拉底 对弟子们 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 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 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六安市长安小学
你们已经到头了。
六安市长安小学
苏格拉底 到头了。”
说:“你们已经
六安市长安小学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 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 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苏教版六下_16.最大的麦穗 第1课时【优质课件】.pptx
02
字词学习
易读错字
麦垄( lǒnɡ )
学习生字
lǒng 垄
结构:上下
音序:L 部首:土 组词:田垄 垄断 造句:田垄里的幼苗稀稀落落的,像是在抬头苦盼着下雨。
多音字
埋
mái(埋头
掩埋)
mán(埋怨)
便
biàn(方便 便利) pián(大腹便便)
理解词语
定夺: 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造句:风的方向是由树定夺,人的方向是由自已定夺。 两手空空:形容手里一无所有。
16.最大的麦穗
第一课时
目录
01 02
课前导入
字词学习
03
课文浅析பைடு நூலகம்
01
课前导入
趣味引入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经碰到它。 ——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它的人。 ——查理•艮科尔 良机只有一次,一旦坐失,就再也得不到了。 ——勃朗宁
助读资料
麦穗,小麦聚生在茎的顶端的果实。 “最大的麦穗”指一块地里最大的那穗麦子。
03
课文浅析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 写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 : 写弟子们在麦地里挑挑拣拣,一再错失良机, 结果两手空空,苏 格拉底谆谆教导弟子们。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抓住眼前机遇, 不要错失良机
的人生道理。
同学们,下节课见!
造句:两手空空,只身到海外闯事业去了。
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比喻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刚刚醒悟过来。
造句:那件事后,他才如梦初醒,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理解词语
不失时机: 不错过当时的机会。
《最大的麦穗》课件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精品文档
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 的句子,通过反复朗 读,四人小组交流各 自的初步体会。
六安市长安小学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 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 似乎在嘲笑他们。
(1)自由朗读这句话。
(2)理解“两手空空”“如梦初醒”的意 思。
六安市长安小学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 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 似乎在嘲笑他们。
六安市长安小学
今日作业:
(1)收集有关“机会”的 名言警句。
(2)写一段“与机会失之交 臂”,令自己遗憾深深的往事, 注意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
——查理﹒艮科尔 ★机会不会上门来找;只有人去找机会。 ——狄更斯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张九龄 ★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
﹏﹏﹏﹏﹏﹏ ﹏﹏ ﹏﹏﹏﹏﹏﹏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 ﹏﹏ ﹏﹏﹏﹏﹏﹏﹏﹏ ﹏﹏﹏﹏﹏﹏ 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 一段时间。
六安市长安小学
弟子们的想法: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 还在前面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几句话,说说 你们的体会。
六安市长安小学
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 这件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 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 道理,他的学生们听懂了吗? 让我们继续读课文。
六安市长安小学
默读第2至4自然段, 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表现的 有关语句,怎么做的用“﹏ ﹏”,怎么想的用“ ”。 思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六安市长安小学
弟子们的做法: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 ﹏﹏ ﹏﹏﹏﹏﹏﹏ ﹏﹏ ﹏﹏﹏﹏﹏﹏ 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 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 段时间。
弟子们的做法: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 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 不 ﹏﹏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齐读第2至4自然段,画出弟子们 摘麦穗时表现的有关语句,怎么做的用 “﹏﹏”,怎么想的用“ ”。思考 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 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 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 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 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 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 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 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你们已经到头了。”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 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 到头了。”
“苍老”与“如同洪钟一般” 在这 句话中自相矛盾了吗?为什么?
答:“苍老”在文中 指的是苏格拉底由于年迈而 显得声音老迈;而“如同洪 钟一般”则显示出苏格拉底 说的这句话如同警钟一般在 学生的脑中敲响,让学生受 到震撼,得到觉悟。
最大的麦穗
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 ), 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 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 历史人物。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 母亲是接生婆。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 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 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 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 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 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 长期靠教育为业,苏格拉 底的教学方式独特,常常 用启发、辩论的方式来进 行教育。
1、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 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 尽头等你们。”
2、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 洪钟一般的声音: “你们已经到头了。”
3、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 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 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 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我能行
lǒnɡ
垄
垄断
• 垄:在田里用土堆麦起垄的一趟土线,宽30公
分左右,萝卜、地瓜等这些作物就种植在 这样的地垄上。
• 但麦子不是种在垄上的, • 麦垄只是形容一行行的麦子罢了。
读一读
苏格拉底 沉甸甸 麦穗 定夺
如梦初醒
麦垄
惋惜
不失时机 错失良机 实实在在
定夺: 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苏格拉底 惋惜地 说:“你们已经 到头了。”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 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 似乎在嘲笑他们。
(1)自由朗读这句话。
(2)理解“两手空空”“如梦初醒”的意 思。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 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 似乎在嘲笑他们。
质疑问难:
1、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
2、苏格拉底说的“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 摘下的”是什么意思?
3、“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中 的“麦穗”为什么要加引号?
4、“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 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该怎么 理解?
5、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方法是什么?你赞同 这种教育方法吗?为什么?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 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 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提出几点要求? 1、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2、只许进不许退 (要求弟子们一直往前走,没有重 新回头选择的机会。)
苏格拉底 严肃地 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 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 地的尽头等你们。”
嘲笑: 用言语挖苦、取笑人。
苍老: 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 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 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 拉底对他们的教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 了做人的道理。
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
苏格拉底一共说了几次话? 分别说了些什么?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 们。”
“你们已经到头了。”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 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 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 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自由读读这些话,也可以同桌讨论,联系上下文想想该用怎 样的语气读,并把它读懂读好。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 手空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4)再读这句话。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 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 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 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 刚刚摘下的。”
弟子们的想法: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 还在前面呢。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 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 们的体会。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 们的体会。
弟子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未来, 他们觉得可供自己选择的机会还很多, 把本应该完成的目标一再往后拖,不 能立足于眼前,把握住“现在”,从 而在不知不觉中一再错失良机。
动作: “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弟子们在挑麦穗时的态度是很认真的,他们在一丝不苟的 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埋头”、“低着头”:
弟子们的眼界不够开阔,视野狭小,所见有限。 “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 意,便随手扔掉了”:
弟子们在挑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同时也失去 了很多机会。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 地 ﹏挑 ﹏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 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 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 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弟子们的做法: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 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 不 ﹏﹏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齐读第2至4自然段,画出弟子们 摘麦穗时表现的有关语句,怎么做的用 “﹏﹏”,怎么想的用“ ”。思考 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 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 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 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 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 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 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 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你们已经到头了。”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 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 到头了。”
“苍老”与“如同洪钟一般” 在这 句话中自相矛盾了吗?为什么?
答:“苍老”在文中 指的是苏格拉底由于年迈而 显得声音老迈;而“如同洪 钟一般”则显示出苏格拉底 说的这句话如同警钟一般在 学生的脑中敲响,让学生受 到震撼,得到觉悟。
最大的麦穗
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 ), 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 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 历史人物。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 母亲是接生婆。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 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 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 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 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 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 长期靠教育为业,苏格拉 底的教学方式独特,常常 用启发、辩论的方式来进 行教育。
1、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 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 尽头等你们。”
2、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 洪钟一般的声音: “你们已经到头了。”
3、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 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 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 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我能行
lǒnɡ
垄
垄断
• 垄:在田里用土堆麦起垄的一趟土线,宽30公
分左右,萝卜、地瓜等这些作物就种植在 这样的地垄上。
• 但麦子不是种在垄上的, • 麦垄只是形容一行行的麦子罢了。
读一读
苏格拉底 沉甸甸 麦穗 定夺
如梦初醒
麦垄
惋惜
不失时机 错失良机 实实在在
定夺: 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苏格拉底 惋惜地 说:“你们已经 到头了。”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 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 似乎在嘲笑他们。
(1)自由朗读这句话。
(2)理解“两手空空”“如梦初醒”的意 思。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 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 似乎在嘲笑他们。
质疑问难:
1、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
2、苏格拉底说的“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 摘下的”是什么意思?
3、“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中 的“麦穗”为什么要加引号?
4、“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 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该怎么 理解?
5、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方法是什么?你赞同 这种教育方法吗?为什么?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 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 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提出几点要求? 1、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2、只许进不许退 (要求弟子们一直往前走,没有重 新回头选择的机会。)
苏格拉底 严肃地 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 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 地的尽头等你们。”
嘲笑: 用言语挖苦、取笑人。
苍老: 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 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 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 拉底对他们的教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 了做人的道理。
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
苏格拉底一共说了几次话? 分别说了些什么?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 们。”
“你们已经到头了。”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 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 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 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自由读读这些话,也可以同桌讨论,联系上下文想想该用怎 样的语气读,并把它读懂读好。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 手空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4)再读这句话。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 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 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 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 刚刚摘下的。”
弟子们的想法: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 还在前面呢。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 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 们的体会。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 们的体会。
弟子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未来, 他们觉得可供自己选择的机会还很多, 把本应该完成的目标一再往后拖,不 能立足于眼前,把握住“现在”,从 而在不知不觉中一再错失良机。
动作: “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弟子们在挑麦穗时的态度是很认真的,他们在一丝不苟的 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埋头”、“低着头”:
弟子们的眼界不够开阔,视野狭小,所见有限。 “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 意,便随手扔掉了”:
弟子们在挑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同时也失去 了很多机会。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 地 ﹏挑 ﹏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 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 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 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