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分析及主要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人口年龄结构类型 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指标很多,主要有:①老年系数。又称老 年人口比重,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②少儿系数。指少年儿童 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③老少比。指人口中老人与少年儿童人口的 百分比。④抚养比。又称负担系数。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 龄人口的百分比。⑤老年抚养比和少年儿童抚养比。指老年人口或少年 儿童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根据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一定指标,可 将人口区分为 3 种 不同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 ,即 年轻 型、成年型 和老年型。
转变为相对老年化的人口结构。 1953年和1964年第一、第二次人口普查时,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
基本属于年轻型,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尤其是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 策后,伴随人口出生率和总和生育率急剧下降,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老 年人口比重升高,使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转变加快。到1982年第三次人 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已初步进入成年型,到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 人口年龄结构已变为典型的成年型。此后,人口年龄结构继续老化,特 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年龄结构开始向 老年型转变。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8811 万,占总人口的6.96%,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分析及主要特征
(一)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成因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 它是过去和当前人口出生、死亡、迁移变动对人口发展的综合作用,也 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再生产变动的基础和起点。 它不仅对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速度和趋势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今后的 社会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 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 势。其画法是将各年龄男子与妇女人数(或百分比)按"男左女右"分别 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的条形,按年龄顺序"下小上老"排列。人口学 家常常把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常用的表示 方法是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下图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 示意图与实际图。
据200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 口已占总人口的8.3%,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又上升了1.3百 分点,表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仍在进一步发展。
(五)人口年龄结构显著特征:人口老龄化分析
一、中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 1.老龄人口增长快于全国总人口增长速度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65 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620万人相比较,中国老龄人口47年中增长了2.36 倍,年均递增2.6%,快于全国总人口年均递增1.6%的水平;同时,老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 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 人口问题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 生产趋势将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四)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特点与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在卫生保健等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人口 的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特别是低年龄人口比其他 年龄人口死亡率有了更大幅度的下降。而出生率仍维持在高水平,因此 人口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1962-1970年中国创造了迄今为止历史上人 口年增长速度的峰值水平。 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转变密切相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年龄 结构,都是随着人口转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逐渐从年轻型、成年型到 老年型转变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是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逐步 深化的渐进过程,经历了大约150多年的时间。我国则是在经济不发达 的条件下进行的,且明显带有人为的痕迹,经历着更加迅速的人口转变, 人口年龄结构也发生了比较快的变化,即从相对年轻型人口结构,直接
表1:中国与世界老龄化人口比例对比 单位:%

中国60
中国65
世界65

岁以上人口 岁以上人口 岁以上人口
比例
比例
比例
1
7.6
4.9
-
980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1
8.5
5.5
-
990
1
-
995
6.1
6.6
2
10.2
7.0
6.9
000
2
10.9
7.6
-
005
2
12.3
8.2
9.3
010
2
-
020
10.9
-
资料来源:联合国
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53年的4.4%提高到2000年的7%,提高了 2.6个百分点,特别是近十年,我国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见图1),老 年人口每年递增3.4%,快于全国人口年均递增1.1%的速度。
图1:中国老龄人口与人
对比单位:‰
口自然增长率
2.中国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快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 从老龄人口的比例来看,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将上升至2020年9.3%,而我国将由6.1%上 升至11.5%,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 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从老龄人口增长速度来看, 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年均增速为2.5%,而我国则以年均3.4%的 速度增长,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
3.社会保障支出体系负担不断加重
目前,中国的老年抚养比已由1964年的6.4%上升到2002年的 11.6%,城镇离退休人员由1978年的314万人增加至2002年的4223万 人,24年增长了12.4倍,离退休金由1978年的17.3亿元增至3646亿元, 增长了210倍,年均递增25%,按可比价格计算,实际递增18.9%,快 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递增9.4%的速度(见图4),而中国目前社保 基金的现状却令人忧虑其是否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负担。由于中国在人 均收入水平较低的条件下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与养老保障制度 转变同时发生,历史欠账形成沉重的转轨成本,中国的社保基金缺口巨 大。加之目前社保基金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新人”缴纳上来的费用 都已作为社保支出支付给离退休职工,因此,现在部分社保个人账户实 际属于“真空”运转,除去资金缺口之外,中国养老金制度的覆盖面偏 低也是很大的问题。目前参加养老金制度的人数约为1550万人,占中国 总人口的12%,其中大部分为城镇人口。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 年,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有5900万,占农村人口的6.3%,老龄化 程度虽然低于城镇,但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人口不断转 移到城镇,到2020年农村老龄化速度将高于城镇3-6个百分点。而农村 养老保险制度仅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截止到2000年底,全国参加社会保 障的农民只有6172万人,占农村全部从业人员的13%,而且仅限于上 海、江苏、浙江、辽宁、山东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2000年领取养老金 的农民只有98万人,共领取4.09亿元,人均仅418元,水平很低。同时, 农村敬老院覆盖率只有13%,农村五保户得到集体供养的有208万人, 供养率为66%;还有三分之一的孤寡老残未得到五保,加上福利院光荣 院等供养的老人,由社会供养的老人总共只有300多万人,仅占农村老 人的5%,也就是说有95%的老人需依靠自我养老和家庭养老,在中国 人均收入水平还很低的现实情况下,通过自我供养的难度无疑是巨大 的。
三、中国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现实表明,只有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挑战,及早 制定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总体战略,把人口问题纳入整个国家 的战略规划,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充分利用人口老化前期总抚养比较 低的有利形势,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扩大社会保障覆盖 范围,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1.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期,扩大社保覆盖面 人的年龄是连续变化的,在人口老龄化之前,必然有一个人口成年 化阶段,表现为人口中处于成年工作阶段的人口比例比较大,人力资源
图3:在职职工人数与离退休职工人数比例
2.老龄化进程的深化将使单纯性消费增加、储蓄率下降
在人口结构不变、人们消费习惯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总体收入与消 费、储蓄的比例是一个基本稳定的数值。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一 个国家的消费支出会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特别是老年人口的消费和服 务需求会增加,过去被看作是市场消费主力的中、青年人口消费,将越 来越被不断增加的老龄人口的单纯性消费所取代。根据人口生命周期消 费与储蓄理论,具有经济活动能力的人口如果数量庞大,会形成较高的 储蓄,因为适龄劳动力要为其退休后的消费需求进行储蓄,而如果年老 体弱、失去经济活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庞大,则会动用储蓄,也就是说, 随着中年人口比例逐渐达到顶峰,整体国民储蓄率也相应达到顶峰,随 之储蓄率将会逆转,逐渐呈下降趋势。依照经济学的理论,储蓄等于投 资,储蓄减少等于投资减少。在中国经济过去20余年的高速增长中,居 民的高储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来源。因此,由于老龄化的过快到来, 将因老龄人口动用更多的储蓄而降低中国居民的储蓄率,从而影响到中 国未来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资本投入。
(二)全球人口年龄结构的背景 自二战之后,全球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三代式变化,总的来说,规
模最大的三个年龄群体是婴儿潮一代,X一代和Y一代。婴儿潮一代是二 战后196-1964间出生的,他们是塑造营销环境最强大的力量之一,现 在他们大多处于中,壮年,是消费能力最强的一群。X一代是指 1965-1976年出生的一代,他们更热衷于消费和广告,同时又十分谨慎, 关心环境,他们更关注工作满意感甚于为晋升牺牲个人的幸福和成长。 Y一代指1977-1994年出生的一代,也是现今我们大学生所属的一代, 年龄分布于青春前期到30岁。他们大多熟悉网络和电脑,热衷时尚,数 码产品,是市场的新力军。
注:2000年之后为预测数字
3.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
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历程看,经济增长和老龄化是同步的。但 中国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是目前唯一以较低收入进 入老年型人口的人口大国。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40美元, 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6.25%,在世界排名109位。而中国60岁以 上老年人比例高于发展中地区,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如果按购买力平
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都长期高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高,如果不降低 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 的顶部塔形。这种类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 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如果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 种类型。
价计算,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大提高(为3976美元),约占世界平 均水平的53.62%。但同目前老龄化水平相近的韩国、新加坡、智利、 巴西等国相比,中国的人均 GDP 水平明显偏低。即使在2020年实现 GDP 翻两番的目标,中国人均收入仍属于现在中下收入国家水平。但 届时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已接近今天发达地区水平,仍是老年型人口中 的穷国。
图4:1990-2002年中国离退休费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劳动与保障年鉴》(2003)、《中国统计年鉴》 (2004)
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将改变劳动力的供给形态,并进而影响到 消费、储蓄与投资的数量,因此,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影响将是深 远的,我们必须赶在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到来之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 然。
二、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影响
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要素,其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具有直接 影响,其中老龄化的影响表现为:降低生产性人口比例,加大消费性人 口比重,增大劳动力成本,降低储蓄率,并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和社会 发展。
1.依靠劳动力数量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将难以为继
中国由于老龄化的加速到来,使劳动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减少,城镇 在岗职工与离退休人员的比例直线下降(见图3)。预计到本世纪50代, 中国将失去1/5-1/3的适龄劳动力。这一变化趋势将使中国目前经济发 展赖以依靠的劳动力规模优势丧失殆尽。根据国外学者 Bloom 和 Williamson(1997)的研究,1965-1990年,亚洲国家每年约有 1.4%-1.9%的人均经济增长率由劳动力的增长所带来,其中“中国经济 增长奇迹”约有1/3可归功于适龄劳动力的投入。因此,随着适龄劳动 力比例的不断降低,人口老龄化必定会对经济增长形成一定冲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