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一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引言:《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1925年夏天写的一首诗,为纪念他在长沙的革命活动而作,这是一首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感人诗篇,成为了一代人的情感记忆,也成为了教育者传播毛泽东思想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本篇文章即将以《沁园春·长沙》为引子,分析其种种丰富内涵,进而设计高中必修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诗篇背景诗中所提到的沁园,指的是1925年夏天毛泽东在长沙居住的房子,该房屋原名沁芳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如今已经成为陈毅故居里的一部分,备受游客欢迎。

二、诗篇内容《沁园春·长沙》共五十四句,由四十多个平行结构的片断组成,抒发了作者对革命信念、人民疾苦、国家前途、民族与国家命运的无比热爱和坚定追求。

其中,每一句都描绘了长沙的美景和人民的艰辛生活,以及他们对革命的热切期望。

整篇诗歌以沁园为主线,融合了对政治、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回忆和思考,抒发了作者对新生事物的困惑和向往,可谓是一篇感人肺腑、别开生面的诗篇。

三、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文学教育者,我们的目的首先是让学生读好这首诗,然后再让他们了解其中丰富的内涵,最后引导他们通过分析、理解和感悟,深入探讨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在此基础上,教学目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原因,深入理解诗歌形式和风格特点;2.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政治、历史、文化等多重内涵,从而增强他们对科学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理解和感悟;3.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讨论、解释等方式,加深他们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理解和思考,明确自己的思想信仰。

四、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学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毛泽东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创作、发展和意义;2.讲解诗歌形式和意义:详细讲解诗歌的韵律、结构、语言和形式特点,配合诗歌的具体分析,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技巧,加深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3.分析诗歌内涵:对每一句诗歌进行分析,挖掘其中的政治、历史、文化等多重内涵,让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的深刻含义,从而加深他们对社会时代和人民疾苦的认识;4.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启发学生思考现代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加深他们对和谐社会、民族复兴、文化传承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解词的相关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3、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沁园春·雪》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简略讲介作者毛泽东。

2、由“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较,学习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每个词牌都规定了这系列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

所以,人们写词又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内容填进去。

而词的标题即是与词的内容有关。

3、多形式诵读课文,掌握词的读音、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4、简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协会,并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把贫苦农民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

而这引起了当时土豪恶霸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赵恒锡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同年秋天去广州接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绚丽的秋色,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5、赏析课文。

(1)上片1)分析品读第一句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语序及这一变序的作用。

参考答案:平常的语序应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这一变序凸现了诗人“独立”于天地间的形象。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篇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篇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朗读感受词的慷慨激昂的情感。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景、情的崇高美。

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作品内容、感情,建立整体认知。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秋景的把握,感受词的崇高美。

三、德育目标通过对抒情主人公及少年形象的把握,感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青年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以国家振兴为己任的伟大情怀,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词内容,学会赏析诗词。

2、感悟词人崇高的理想和开阔的胸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课文1、词是一种具有音乐性的作品,很讲究节奏、韵律,所以,只有诵读出来才能感受词的艺术境界,下面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此词的艺术境界。

(教师)从朗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生)慷慨激昂2、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看看能否读出这种情感?3、学生朗读,边读边思考,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上片:写景下片:忆事三、鉴赏课文(一)赏析词的上片1、词的前三句给我们透露哪些信息?(学生朗读,个别回答,老师总结)交代观景的人物、时间、地点2、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看到了哪些景物?(明确)山、林、水、船、鹰、鱼3、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色彩绚丽、生机勃勃4、面对这样的美景,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毛泽东又想到了什么?明确:毛泽东不仅仅是感慨祖国山河的广阔、壮观,尤为祖国命运担忧,从而有了深沉的思考—国家的命运由谁来主宰,抒发一种忧国忧民之情。

(二)赏析词的下片1、对于“谁主沉浮”的问题,作者在下片是否做出回答?(学生带着问题朗读下片)2、词的下片忆事,作者回忆了哪些事?(PPT展示毛泽东在长沙和同学们的一段经历。

高中语文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引导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沁园春长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初中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诗词鉴赏能力,但对于较为深奥的古典诗词,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在学习《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时,学生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1.对诗歌背景、作者了解不够深入,影响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2.对古典诗词的韵律、对仗等基本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导致对诗歌形式的鉴赏能力有限。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诗词内容、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2.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内涵。
4.小组讨论结束后,进行全班交流,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沁园春长沙》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3.重视诵读,培养语感:通过教师示范、学生互评等方式,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培养良好的语感。
4.精讲精练,突破难点:针对教学难点,教师进行详细讲解,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巩固知识。
5.拓展延伸,提高素养: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其他毛泽东诗词,了解近现代历史,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诗词朗诵、角色扮演、创作分享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4.强化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

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

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一、教学背景《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写的一篇诗歌,反映了毛泽东对故乡的深情之感,以及他对革命和未来的豪迈自信。

这篇诗歌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一,被收录于高中必修一语文教材中,是必须要教授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沁园春·长沙》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2.学生能够分析《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所表述的情感和思想;3.学生能够理解《沁园春·长沙》与毛泽东生平及历史背景的关系。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的能力,深入理解《沁园春·长沙》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2.学生能够通过理解《沁园春·长沙》与毛泽东生平及历史背景的关系,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现代文学的热爱和浓厚兴趣;2.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验。

三、教学重点1.《沁园春·长沙》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2.《沁园春·长沙》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3.《沁园春·长沙》与毛泽东生平及历史背景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沁园春·长沙》中复杂的修辞运用;2.如何帮助学生通过诗歌中的语言与情感,深入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现代文学;3.如何帮助学生将诗歌中的观念与个人体验相结合,做到情感与思考的共通,达到真正的心灵呼应。

1. 探究法通过分组讨论、课堂提问、学生发言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自己发现文本中的语言和思想特点,并进行诠释。

2. 演示法教师通过PPT等讲解方式,将《沁园春·长沙》的语言和思想特点进行解析和分析,并对困惑的地方进行说明。

3. 归纳法教师通过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概括,辅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思想和情感特点,并且将诗歌与毛泽东生平及历史背景进行结合,在此帮助学生进行跨学科的连接和思考。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课时计划(备课时间05年9月4日第1周)第1课时(总第1课时)课题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法和手段沁园春长沙一、理解词的上片中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革命壮志;二、感知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

作者对秋景的描写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讲读式诵读式一、由作者导入新课: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而且是杰出的文学家。

其诗词气势磅礴,雄浑瑰丽,富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艺术品位和审美魅力。

二、简介回顾词的有关知识:(师生互动:简介-了解)词一片称为一阙或一片。

“沁园春”是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

“长沙”是词的题目,和词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

三、为何以“长沙”为题?(师生互动:自读-简介-了解)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学习生活、革命活动的中心,他在此先后长达十三年之久。

这首词写于1925年。

这一年的2月,毛泽东在韶山领导农民运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于是他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追怀求学、革命斗争生活,因有此作。

四、检查预习:(师生互动:诵读-纠正)读准字音并解释:百舸怅廖廓峥嵘遏五、播放朗读录音,帮助学生初步领会词的内容和意境。

六、教读词的上阙:(师生互动:读读-问问-答答--讲讲)a) 教师范读前三句--“起句”:(1)、问:作者在这里向我们交代了此游的哪些情况?答:时间:深秋;地点:橘子洲头;游者:独。

(2)、教师点拨:词的语句多倒装。

学生调整语序,说出大意。

3、教读中间七句-- 铺叙(1)、学生默读这七句,并想象作者描绘的图景,以简笔画的形式将其画出来。

(2)、具体分析:从观察角度上看,这几句有何不同?明确:作者写景时,由远及近,自上而下,由分到总,既有空间顺序,又有逻辑顺序,绘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立体图。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 长沙》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 长沙》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如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6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老而弥坚)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三、研习全文1、前三句的正常语序?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

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较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并出示此词全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篇一第1课时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重难点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酝酿情感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能欣赏诗的人,他决不会感到人生是干枯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板书课题:沁园春长沙]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1、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2、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情境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泛读。

出示毛泽东该词手迹,欣赏。

(设计依据:范读用以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及情感把握的分寸;手迹用以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

4、鉴赏,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并写在笔记本上,然后请两名同学读自己的鉴赏记录。

5、评价,同学们互相评价,互相补充完善,教师引导、点拨。

6、老师总结陈述(作为一种意见供学生参考):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远望层层叠叠的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火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竞相行驶。

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

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令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同许多同学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那时,正值青春年少,风采迸发,才华横溢,意气奔放,遒劲有力,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7、再读,把握词的脉络。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时是《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的教学。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本诗歌的背景与内容,领悟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本诗歌的背景与内容,领悟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掌握该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色,并且能够进行初步的文学鉴赏。

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以及对于古典诗歌语言风格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课的内容主要是《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

首先,老师应简要介绍该诗的背景和作者。

随后,老师提问方式探究学生对于长沙的认识和对于水乡文化的感触。

接着老师阅读并讲解每一句诗歌的意义,让学生重点注意诗歌韵律、构思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歌词。

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讨论本诗歌的思想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以及通过诗歌反映的作者的人生态度。

最后,学生自己朗读、理解和赏析该诗歌,并根据感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估与实践:评估的方式应该是以开放性的调研问卷来进行的,考核思想的质量和严密性,关键性的内容的熟练掌握程度,以及艺术的领悟。

本课的实践应该以实际参观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形式来实施,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先辈的艰苦奋斗和创造。

同时,教育学生通过劳动来感受劳动的最高境界,了解劳动的伟大。

在实践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的观点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共同探索真理,分享感悟,提高思考的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古典诗歌的美妙和深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

同时,在实践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和劳动的伟大,从而感受劳动的快乐和价值。

本课的教学方法以讨论和探索为主,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获取知识和体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掌握词的相关知识,理解本词中的重要词语和意象。

(2)反复诵读本词,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3)赏析词中的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学习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情怀。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本词,提高学生的诗词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毛泽东在青年时期的壮志豪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体会中国现代诗词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诵读并背诵本词,积累诗词词汇和表达技巧。

(2)理解本词的思想内容,赏析词中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体会毛泽东在词中所表达的深刻情感和宏大抱负。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加深对本词的理解。

2.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4. 赏析感悟法:引导学生赏析词中的语言、意象和写作手法,感悟毛泽东的革命情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革命历史的视频或展示一些与革命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革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引出本词《沁园春•长沙》。

2. 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1)毛泽东,字润之,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他的文学成就也很高,诗词作品具有宏大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2)《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离开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2023最新-沁园春 长沙优秀教学设计【7篇】

2023最新-沁园春 长沙优秀教学设计【7篇】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牛牛范文为您带来了7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的博大气魄。

2、理解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3、在理解的赏析后进行背诵。

二、教学手段1、老师串讲,师生赏析。

2、课堂朗读。

3、幻灯显示,电脑课件。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秋天,在一般人的眼中,往往充满了苍凉,充满了感伤,而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在他年青的时候,却曾为秋天唱过一曲昂扬的赞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充满动感,充满力量,充满浓烈色彩的《沁园春·长沙》。

(二)朗读全首词,在朗读前,先打出幻灯片,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容易读错的字。

(二)分析上阙1、第一层(第一句至第三句)[老师串讲]“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1)提问“独立”,“寒秋”,“橘子洲头”,分别点明了什么?[同时,老师在电脑上打出这三句,并在旁标出学生回答的“处境”,“季节”,“地点”](2)这里的词序本来应该是“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提问:为什么作者却写成“独立寒秋”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出因为填词的需要,并说明词有一定的句数,格律要求。

[赏析]:△“独”(1)提问:为什么作者要独自一个人,站在橘子洲头,而不是三五成群,要求学生结合作者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谈谈。

(2)学生谈完,老师总结:明确作者为了逃避军阀耳目,才独自一个人登上橘子洲头。

[同时,以幻灯片打出《沁园春·长沙》创作背景]2、第二层(第四一第十句)[老师串讲]深秋时节,作者独自一个人,站在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向北流去。

(1)提问:此时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同时,老师用电脑打出一幅湘江秋景画](2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切换上述画像,用电脑显示“湘江秋景图”一表,在“景物栏上打上景物名称。

《沁园春·长沙》教案12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12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沁园春·长沙》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教学过程:一、请一位同学上台讲故事。

一个女生上台讲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苏氏在学校园散步,发现了一个小女孩摘了花房里的一朵玫瑰。

如果被一个教师发现,可能会大声斥责:你是哪个班的,为什么要做小偷。

但是苏氏并没有这样做,他轻轻地问女孩子,你摘这朵玫瑰花送给谁。

小女孩说奶奶病得很重,她想摘花给奶奶看,告诉奶奶她没有说谎,学校里有很大的玫瑰花。

苏氏在花房里摘了两朵花,一朵送给小女孩,奖励她懂事,一朵让小女孩送给她的妈妈,奖励她培养了一个好孩子。

这可能就是李老师说的“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李老师简单地讲了一下苏氏和他的学校。

苏氏在学校门口的校训是“要爱你的妈妈”。

希望我的同学向李老师一样,也会尊敬苏氏。

她曾经给女儿写了一组信,我们以后要读的。

二、解决遗留问题。

先拿出一张纸,默写《沁园春长沙》,写上姓名,一会儿要交上来。

(学生默写)凡是我看不清楚的字,就算你写错了,所以要注意书写。

把名字写上,后面要登记成绩。

某某同学,李老师不点名了,不要再交头接耳了。

你知道李老师在说你。

写上名字撕下来。

现在一定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听李老师的安排。

临近的两个同学互相交换。

好了,我现在宣布扣分标准。

写错写掉一个字扣一分。

不算标点。

有学生交换错了,(批评,你们这一块纪律不好,李老师提出批评)一会儿我根据多数同学的进度就要收上来了。

(看一个同学在批分数,一百分啊,了不起。

要把批改人的姓名写上)要写:阅卷人:某某某。

而且,要把分数标上。

(有学生在下面议论)有问题跟我说。

还没有批改完的同学举手。

(一部分同学举手)看自己的,不要看别人的。

我马上就要收了。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包括词牌、词题、词的分类等。

2、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感受词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通过意象分析、语言品味等方法鉴赏诗词。

4、体会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重要意象的含义和作用。

(2)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教学难点(1)分析词的艺术手法,如对比、情景交融等。

(2)引导学生理解毛泽东同志的革命胸怀和壮志豪情。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词的意境。

2、问题引导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深入理解词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有关秋天的视频或展示一些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然后引出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长沙》,看看他笔下的秋天有何不同。

(二)知识讲解1、介绍词的相关知识(1)词牌:“沁园春”是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格律和字数等。

(2)词题:“长沙”是词的题目,表明了词的写作地点。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2、作者简介简要介绍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主要事迹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三)诵读感知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受词的内容和情感。

3、指名学生诵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文本赏析1、上阕赏析(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引导学生思考:这三句交代了什么?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提问: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情感?2、下阕赏析(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回忆了怎样的往事?(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6篇)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6篇)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6篇)《沁园春长沙》的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第三,了解词语结构及相关知识,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教学时间:1课时。

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毛泽东,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二十世纪的中国又出现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词人——毛泽东。

他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现在,就让咱们充满激情地追寻着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板书课题)2、简介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二、诵读鉴赏1、诵读欣赏①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②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

"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

"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

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

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沁园春·长沙》的背景、作者及作品内涵,掌握作品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通过阅读理解获得修养。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于故乡的热爱和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对于家乡的深切感情和文化自信心。

3. 思维方法与学习策略:通过课堂讲解、诗歌鉴赏、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沁园春·长沙》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2. 难点:理解诗人对于故乡和文化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用地图展示湖南省及长沙市的位置,然后提问:“你们对长沙有什么印象?”,学生发表自己对于长沙的看法。

2. 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将《沁园春·长沙》的全文投影或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阅读,并在手册上用笔将没有看懂的地方圈出。

3. 诗歌鉴赏(25分钟)(1)语言特色: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沁园春·长沙》诗歌的语言特色。

引导学生注意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和对称等。

(2)艺术风格:教师解读《沁园春·长沙》的艺术风格,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文化解读(30分钟)(1)背景解析:教师简要介绍《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告诉学生这首诗歌是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所作,并且该书院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代书院。

(2)文化内涵: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沁园春·长沙》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如“奈何天涯旧恨恶,风雨我同行”的豪迈气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文化自信,以及“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担当精神等。

5. 思辨思考(20分钟)提问:“如果让你来写一首描写自己家乡的诗歌,你会如何写?”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畅所欲言,从自己的角度、思维、经历等各个方面去感受家乡之美。

高中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

(2)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词的历史背景。

(3)分析并欣赏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伟大的革命情怀,理解他的革命理想。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献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沁园春·长沙》的字词理解与背诵。

2. 分析并欣赏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难点:1. 理解毛泽东的革命理想和伟大情怀。

2. 引导学生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沙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欣赏长沙的美景,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沁园春·长沙》,理解诗词的大意,体会诗词的意境。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诗词内容,分析毛泽东的革命理想和伟大情怀。

4. 课堂讲解:讲解诗词的字词含义,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等。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毛泽东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理解和背诵。

四、课后作业:1. 背诵《沁园春·长沙》。

2. 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长沙》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背诵情况,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否得到正确的引导,是否能够理解并学习毛泽东的革命精神。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展示长沙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一. 教学目标1.了解毛泽东的生平、理论和文学成就。

2.掌握《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情感、语言和艺术特点。

3.会欣赏、鉴赏、评价和喜爱《沁园春•长沙》这首优秀的文艺作品。

二. 教材分析《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一首诗,写于1925年秋,在离开湖南后的上海所作。

这首诗是毛泽东做了湖南临时省政府主席之后,以湖南为背景,以描写湖南古代英雄、名胜古迹为载体,表达自己的革命理想和爱国情感的一首诗。

三. 教学过程第一课前置知识导入1.让学生就湖南的历史、文化、特产和名胜古迹了解一些相关背景知识。

2.给学生一些“三湘四水”的名句,如“岳阳楼,群山四绝,钟灵毓秀……”,让学生感受湖南的奇山异水,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给学生一些《长江之歌》、《黄河之歌》等诗歌,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第二课课文导读1.听录音,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语音、旋律和语气,了解诗歌的情感、语言和特点。

2.带领学生了解《沁园春长沙》的结构、内容、风格和体裁。

3.戏曲和音乐的韵律统计和对比,让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音乐和节奏有更深的理解。

第三课文本分析1.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研究诗歌的言外之意。

2.运用修辞手法解读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3.分析诗歌的意蕴,理解毛泽东的人生经历和革命理想。

第四课鉴赏评价1.引导学生分析《沁园春长沙》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2.让学生欣赏《沁园春长沙》的其他版本,了解到不同版本的艺术表现和氛围气氛。

3.让学生自由发言和评论《沁园春长沙》,交流感受和体验,展示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水平。

第五课复习总结1.梳理自己的思路和认识,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

2.展示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自由陈述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想。

3.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提高。

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全文。

o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汇和典故,如“橘子洲头”、“层林尽染”等。

o了解毛泽东诗词的创作背景及其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分析诗词意境、情感和语言特色的能力。

o提高学生通过诗词鉴赏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o锻炼学生的朗诵技巧,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o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胸怀天下的情怀。

o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憧憬。

二、教学内容-重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诗词的朗诵技巧。

-难点:深入分析诗词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词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

-讨论法:小组讨论诗词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朗诵法:通过反复朗诵,体会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词图片、音频和视频,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本。

-教具:多媒体课件、音频播放设备。

-多媒体资源:诗词朗诵音频、相关历史背景视频、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

2.维持纪律:设定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不随意打断他人等,确保课堂秩序。

3.激励学生: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如加分、小礼品等。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设计包含基础知识和理解应用的题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课后作业:布置与诗词相关的练习题和拓展阅读,巩固课堂所学。

3.期末考试:在期末考试中设置相关题目,考察学生对诗词的掌握程度。

4.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八、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例如:1.成功经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写的一首诗,写的是长沙的春天景色。

该诗的语言简洁明了,表现出作者深切的感受和强烈的思想情感。

本文旨在设计一份《沁园春·长沙》的教案,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一、教学目标1.了解毛泽东的写作背景与社会背景。

2.读懂《沁园春·长沙》的文本。

3.掌握描写技巧和表达方式。

4.了解诗歌的内在含义和价值。

二、教学准备1.课堂配备投影仪及ppt2.课件中包括诗歌原文3.黑板和彩色粉笔4.处置学生作业的本子5.高一生活汇总册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毛泽东的背景,告诉他们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

然后展示一些相关图片,并让学生看看毛泽东的诗歌《沁园春·长沙》。

通过展示图片和学生的讨论,学生对毛泽东和他的诗歌稍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教学过程(40分钟)(1)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诗歌原文。

(2) 教师让学生阅读诗歌原文,用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解释。

(3) 教师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例如比喻、夸张等等。

(4) 教师为学生提供技巧,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诗歌原文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分析句子,并识别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5) 教师为学生提供写作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教授写作规则,例如如何使用修辞、如何使用抒情语言等。

(6) 教师讲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解释诗歌中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思想。

(7) 教师为学生提供写诗技巧和表达技巧。

作业教师布置以下作业:1.给出各式各样的沁园春长沙写作情境,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写作,写一篇相关的小作文,如在海边、在森林等等。

2.要求学生为诗歌《沁园春长沙》的某个句子或一句话写一篇200字的议论文。

四、教学收尾(1)教师对课上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沁园春长沙》出自人教版必修一的第一单元,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的是现代新诗。

所以首先要给学生介绍诗词的相关概念,明确新诗新在何处,使学生了解新诗的概念和特征;其次,要向学生介绍学习诗歌的意义以及怎样鉴赏诗歌,即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去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同时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

因此以美读诗、以情赏诗就成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希望学生在反复朗读之后,通过对诗歌语言、意象的赏析来学习怎样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情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意境。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写的一首美词,在格式上仍属于旧诗,正好可以与新诗进行比照,方便学生明确新诗与古典诗词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作为刚升上高一的新生,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比较旺盛,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尚可,字音和词义应无大碍,此外,学生初中已学习过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对诗歌的鉴赏有一定了解。

所以本课的拓展延伸尤为必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美读诗,以情赏诗,以诗写情。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词的相关概念,明确新诗的概念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分析诗歌意象,学习以意象为切入点鉴赏诗歌的方法,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情感与价值:感受革命先辈的博大情怀和凌云壮志,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远大理想。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分析诗歌意象,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难点:分析诗歌意象,学习以意象为切入点鉴赏诗歌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点拨法、讨论法、问答法六、教学时数:2课时七、教学流程第1课时(一)导入著名主持人董卿曾在《中国诗词大会》的开场白中这样说道:“中国是一个爱诗的国度,中国人是一个爱诗的民族。

”的确,自古以来,中国便是诗歌的国度。

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早已流进了我们的血脉。

正如那位充满诗情画意的老人(海德格尔)所说的:“生命中充满了劳绩,但还要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土地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启发法: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启发学生的方式,通过一问一答的方法,将问题层层深入诱导,及至学生探究到了最终的答案。
3、比较法:在课堂中,将课文与课外的一些诗文进行比较,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拓展延伸。同时,也可以将课中所学习的鉴赏诗词的方法迁移到鉴赏其他诗词作品之中。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呈现)
2、同学们朗读上片,试着结合手上的创作背景资料来回答“作者为何而‘怅’”?
1、鼓励学生自主赏析意象,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同时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结合想象,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2、通过朗读品味情感的变化。同时,结合词中的具体字词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中的情感和意旨。
小结
上片主要是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又包含情感。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对意象进行了赏析,体悟诗歌意境。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以品字炼词锻句的方法,学习用精炼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表情达意。
【附】教学设计方案
篇目
《沁园春·长沙》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主备人
查艳
一、教材内容分析
立足新课标中设置的学习任务群,《沁园春·长沙》一文既体现了中国革命传统,又蕴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这篇课文就自然包括在了与之相关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之中。因此,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词的魅力,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革命人对民族自由的追求和对祖国的热爱。
学生活动(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联系旧知,激趣新课(时间3分钟左右)
在初中阶段,同学们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还记得《沁园春·雪》带给你们的感受吗?
请同学们用简洁、准确的一句话来概括。(随机点几个同学回答)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相关知识。因此,教学所要做的是在原有的基础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同时,联系旧知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还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根据单元目标,学习这篇词作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结合想象,品味语言,鉴赏词中精炼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同时立足于文本,《沁园春·长沙》属于今人仿古的作品。整首词气势磅礴,洋溢着青年知识分子浓厚的爱国情怀、博大的胸怀和满怀的自信。上片的意象充满了蓬勃的生气,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下片则以精炼的语言抒发情怀,气势迭起。这篇词作以“争自由”之景与“争自由”之语,抒“争自由”之情。这是一首值得人一再朗读和品味的文学作品。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品味词中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感受词的情景交融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对追求“自由”的热切和对改变国家受压迫的现状的热切。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诵读法: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在教学中,可利用多种诵读法,包括齐读、自由读、范读等。
任务3、学生齐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词的情感是否有所变化,并请用四字词语来进行概括词的总体感情基调。
1、通过将之前学习的《沁园春·雪》和所要学习的《沁园春·长沙》进行对比,自然地引导学生发现词的词牌和题目在词中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发现,也能使这个知识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为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
预习答疑
解决导学案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以解决字词为主
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初读感知
1、音频朗读示范
2、学生自由读这首词,要求读得准确、有节奏感,并读出自己对这首词的情感体验。
3、齐读课文
任务1、请同学回答在句式和内容上,《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有何异同?
任务2、《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能体现作者的活动词有哪几个?并通过活动请同学们概括4幅画面(可用原文的词也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任务。在相互讨论后得出小组的最佳方案,并派小组与全班同学交流。
3、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词作中所体现的情感基调,整体上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
赏析画面,品自由之景,显革命豪情
1.赏析第一幅画面,独立寒秋图。
①具体写了什么?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2.品析第二幅画面,品味湘江秋景。
①这幅画面描写了那些景象?是怎么写的?
②“万类。”之后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两句的情感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次朗读上片,并注意朗读时音量的变化。
第二课时
教教学环节
教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呈现)
学学生活动(学习活动设计)
设设计意图
导导入
在上节课中,我们赏析了毛泽东笔下的湘江秋景图。这幅图呈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处处都洋溢着万物对自由的追求。然而对自由的追求又不仅仅是百舸、鹰、鱼,还有什么呢?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词”的基本特点;能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联系重点字词,通过诵读、赏析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营造出来的勃勃意境,赏析精炼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词中作者所蕴含的情感,能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争取自由的雄心以及革命的壮志。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正处于初中语文学习和高中语文学习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学要建立在学生于初中阶段已学习到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之上。根据新课标中对于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规定,学生在初中阶段基本了解了诗歌,并且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再者,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同是毛泽东创作的《沁园春·雪》。由此,学生对毛泽东的创作风格、生平事迹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以学生在现阶段的学情作为此次教学的起点,进而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相关的知识体系。一要品意象,赏析意象的新颖之处;二要品声韵,感受其中的音韵美;三要品情感,体味这首词独特的情感。
④面对这样充满生命气息的湘江秋景图,“万类”为何要“竞自由”,作者却又为何而“怅”?
1、学生自由朗读上片,找出上片中的主要意象(景物),小组交流,赏析景物修饰词。
2、学生再次朗读这首词,用语言描绘想象词中所言的湘江秋景图。
3、学生围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展开讨论:那么有谁在“竞自由”呢?同学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同学们可以先在纸上写上自己的看法,再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挑选组内的一个同学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