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藏物害虫(玉米象

合集下载

小麦贮藏期害虫及其综合防治

小麦贮藏期害虫及其综合防治

Z i x u n t a i随着农村生产条件的改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小麦产量不断提高,农户及粮食部门贮藏的小麦逐步增多。

由于农户贮粮保粮条件较差,环境条件有利于仓库害虫繁殖,加以防治工作跟不上,普遍受仓库害虫危害,一般贮存一年以上的小麦损失率达6.62%,个别受害严重的农户,损失率达45%左右。

此外,由于害虫的排泄物、虫尸、呼吸作用等对小麦造成污染,甚至导致小麦发热霉变,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其损失往往超过害虫的直接损失。

因此,加强小麦贮藏期害虫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麦贮藏过程中可遭受多种害虫的危害,不同时期遭受不同种类及数量的害虫危害,造成的损失也不相同。

初入仓时主要是麦蛾危害;入仓1个月后主要有玉米象、大谷盗、脊胸露尾甲等;入仓3个月可遭受玉米象、大谷盗、长角扁谷盗、赤拟谷盗等多种害虫同时危害;贮存1年以上的小麦除有上述害虫外,还受谷蠹、粉螨等的危害。

(一)主要贮粮害虫的种类一、玉米象玉米象俗称麦牛、米牛。

成虫食害禾谷类种子,分布广泛,幼虫在种子内危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为最主要的贮粮害虫。

该虫一年发生2代,成虫多在粮堆上层活动,中、下层数量很少。

产卵时,先用口器将粮粒表面咬一小口,然后产卵一粒于小洞内,并分泌粘液封闭洞口,一雌虫每天产卵3粒,最多10粒,一生平均可产卵150粒左右,最多可达570粒。

幼虫孵化最适宜温度为24~30℃,在13℃以下或38℃以上发育完全停止,在-5℃时经4天可以致死,50℃以上高温立即致死。

孵化后即在粮粒内取食,并逐渐深入内部,被害麦粒蛀成空壳。

幼虫成熟后仍在粮粒内蜕皮化蛹。

二、麦蛾分布广泛,危害也较严重,其重要性仅次于玉米象。

幼虫蛀食麦粒及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种子,被害后的小麦内夹杂有虫丝网等,发生严重时损失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小麦品质。

麦蛾幼虫在小麦粒内越冬,因各地气候不同,一年发生4~6代,幼虫老熟时,在胚乳的一端咬一个圆形孵化孔,留一薄膜,化蛹前结白丝茧,蛾子羽化,由此孔爬出。

常见储粮害虫成虫

常见储粮害虫成虫

常见储粮害虫成虫发表日期:2009-10-27 [字体显示:大中小] [收藏] [打印] [关闭]常见储粮害虫成虫(一)玉米象(属鞘翅目,象虫科)危害:食性异常复杂,危害淀粉类植物达37科96种。

最喜食谷类,麦类、粉类、米类、油料、薯干等。

是我国重要的初期性储粮害虫之一。

成虫具有假死性,上爬性,群集性和负趋光性。

喜潮湿,善爬行,有飞翔力。

(二)米象危害:米象与玉米象同是储粮的危险性害虫。

(三)谷蠹危害:稻类、大米、麦类、玉米、高梁、薯干及破坏仓内木质结构和竹器。

成虫及幼虫蛀食粮粒内部,被害粮粒易被蛀成空壳。

大量繁殖时常引起储粮发热,使粮温高达37—38℃,是重要的初期性仓虫之一。

(四)竹蠹危害:木薯、薯干及仓库竹器设备。

被害物上蛀成许多孔洞,并排出粉屑。

(五)绿豆象危害:幼虫蛀食各种豆粒,尤以绿豆、小豆、豇豆被害最烈。

仓内、田间均能繁殖为害。

(六)赤拟谷盗危害:大米、小米、面粉、挂面、稻谷、小麦、玉米、高梁、豆类、油料、干果、药材、洒曲等。

是面粉厂主要害虫之一。

(七)长角谷盗危害:成虫、幼虫均为害破伤的原粮籽粒,如小麦、稻谷、玉米及加工品如大米、面粉。

在原粮中常在米象、谷蠹等蛀食性害虫已成的空洞粮粒内加害。

(八)麦蛾危害:麦类、玉米、稻谷及高梁等。

二米象目录基本资料特征描述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基本资料[中文名] 米象[学名] Sitophilus oryzae Linne[ 目] 鞘翅目[ 科] 象虫科[寄主] 玉米、稻米、小麦、高粱、面粉、各种谷物。

[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贮存2—3年的陈粮,成虫啃食,幼虫蛀食谷粒。

[地理分布] 广布于全世界,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方。

编辑本段特征描述贮藏谷物的主要害虫。

成虫啮食谷粒,幼虫蛀食谷粒内部。

危害米、稻、麦、玉米、高粱等。

成虫体长2.4—2.9mm,宽0.9—1.5mm,体卵圆形,红褐至沥青色,背无光泽或略具光泽。

头部刻点较明显,额前端扁平。

喙基部较粗。

触角着生于基部1/3—1/4处,顶端圆形。

十大重要储粮害虫基础知识

十大重要储粮害虫基础知识

⼗⼤重要储粮害⾍基础知识1、⽟⽶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1)分布与危害⽟⽶象⼜叫⽶⽜⼉、⽜⼦、蛘⼦,象⿐⾍等,在全国和世界各国均有分布。

⽟⽶象⾷性复杂,喜⾷⽲⾕类及其它淀粉性植物,以稻⾕、⼩麦、⽟⽶、⾼粱受害严重,同时还能飞往⽥间危害粮⾷作物,是最严重的初期性害⾍之⼀。

(2)形态特征⽟⽶象成⾍圆筒形,体长3mm~4mm,暗褐或⿊褐⾊,⽆光泽,头部前伸成象⿐状(或称喙状)。

触⾓呈膝状8节。

有前翅和后翅,能飞。

每个鞘翅上有两个橙黄⾊或红⾊斑纹。

幼⾍体长2.5mm~3mm,乳⽩⾊,柔软肥胖、弯曲,⽆⾜型。

⽟⽶象与⽶象⼀般要通过外⽣殖器加以区别。

(3)⽣活习性⽟⽶象主要以成⾍越冬。

⽟⽶象产卵在粮粒内,幼⾍孵化后即在粮粒内部危害,经蛹期化为成⾍才爬出粮粒,被害粮粒⼏乎蛀成空壳。

⽟⽶象⽣长繁殖的最适温度约25℃~30℃,当温度在15℃以下或35℃以上时,⼀般就停⽌活动。

每年发⽣代数因地区不同。

成⾍较活泼,有上爬性、假死性、能飞翔、具负趋光性、趋温性、趋湿性,耐饥寒较强。

成⾍随分层粮温的变化⽽迁移活动。

2、⽶象Sitophilus oryzae(L.)(1)分布与危害⽶象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地区,它严重为害各种⾕物及种⼦、⾕物加⼯品,还为害某些⾖类、油料、⼲果和药材等。

(2)形态特征该⾍与⽟⽶象极其近缘,外部形态⼗分相似。

⽶象与⽟⽶象⼀般要通过外⽣殖器加以区别。

(3)⽣活习性⽶象⽣活习性同⽟⽶象,但⽶象耐寒、耐饥能⼒较⽟⽶象弱。

3、⾕蠹Rhy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1)分布与危害⾕蠹⼜叫硬壳⾍,⾕长蠹,⽶长蠹,世界性分布害⾍,我国主要在南⽅各省较多。

⾷性复杂,⽲⾕类、粉类、⾖类、⼲果、中药材及⽵⽊器材等均能危害,以稻⾕、⼩麦、⾯粉最严重,也是初期性害⾍之⼀。

(2)形态特征⾕蠹成⾍体长2.3mm~3mm,圆筒形,暗⾚褐⾊⾄暗褐⾊,略有光泽。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一)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一)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一)1.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图1)英文名:rice weevil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

形态特征:该种与玉米象极其近缘,外部形态十分相似。

成虫体长2.3~3.5mm。

圆筒状,红褐色至暗褐色,背面不发亮或略有光泽。

触角8节,第2一7节约等长。

前胸背板密布圆形刻点。

每鞘翅近基部和近端部各有l个红褐色斑,后翅发达。

雄虫阳茎背面均匀隆起,雌虫的“Y"形骨片两侧臂末端钝圆,两侧臂间隔约等于两侧臂宽之和。

生活习性: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一年发生4一12代。

在我国贵州省,一年4一5代,第一代和第四代的历期为42 d一52d,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历期为38 d一40d。

成虫于4月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雌虫每天产卵2一3粒,在适宜条件下雌虫一生产卵多达576粒。

幼虫在寄主内蛀食为害,经历4龄。

在25℃和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卵期4 d一6.5d,幼虫期18.4 d一22d,蛹期8.3 d一14d,预蛹期3d,完成一个发育周期需34 d一40d。

又据报道,在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完成一个发育周期,在30℃下需26d,在21℃下需43d,在18℃下需96d。

成虫寿命约7一8个月,最多达2年之久。

米象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7℃一34℃,最适温度为26℃一31℃;发育的湿度范围为相对湿度45%一100%,最适的相对湿为70%。

经济意义:严重为害各种谷物及种子、谷物加工品,还为害某些豆类、油料、干果和药材等。

分布:内蒙古、四川、福建、江西、贵州、湖南、云南、广东、广西。

图1米象1.成虫;2.雄虫阳茎;3.雌虫“Y”形骨片;2 312.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图2)英文名:maize weevil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mm,圆筒形,全体锈褐色至暗褐色,甚至黑色,背面稍有光泽。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一)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一)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一)1.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图1)英文名:rice weevil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

形态特征:该种与玉米象极其近缘,外部形态十分相似。

成虫体长2.3~3.5mm。

圆筒状,红褐色至暗褐色,背面不发亮或略有光泽。

触角8节,第2一7节约等长。

前胸背板密布圆形刻点。

每鞘翅近基部和近端部各有l个红褐色斑,后翅发达。

雄虫阳茎背面均匀隆起,雌虫的“Y"形骨片两侧臂末端钝圆,两侧臂间隔约等于两侧臂宽之和。

生活习性: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一年发生4一12代。

在我国贵州省,一年4一5代,第一代和第四代的历期为42 d一52d,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历期为38 d一40d。

成虫于4月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雌虫每天产卵2一3粒,在适宜条件下雌虫一生产卵多达576粒。

幼虫在寄主内蛀食为害,经历4龄。

在25℃和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卵期4 d一6.5d,幼虫期18.4 d一22d,蛹期8.3 d一14d,预蛹期3d,完成一个发育周期需34 d一40d。

又据报道,在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完成一个发育周期,在30℃下需26d,在21℃下需43d,在18℃下需96d。

成虫寿命约7一8个月,最多达2年之久。

米象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7℃一34℃,最适温度为26℃一31℃;发育的湿度范围为相对湿度45%一100%,最适的相对湿为70%。

经济意义:严重为害各种谷物及种子、谷物加工品,还为害某些豆类、油料、干果和药材等。

分布:内蒙古、四川、福建、江西、贵州、湖南、云南、广东、广西。

图1米象1.成虫;2.雄虫阳茎;3.雌虫“Y”形骨片;2 312.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图2)英文名:maize weevil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mm,圆筒形,全体锈褐色至暗褐色,甚至黑色,背面稍有光泽。

如何科学储存粮食避免虫害

如何科学储存粮食避免虫害

如何科学储存粮食避免虫害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之一,科学储存粮食对于保障粮食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其中,避免虫害是粮食储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如何科学储存粮食避免虫害。

一、了解常见的粮食害虫在储存粮食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粮食害虫,以便更好地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常见的粮食害虫有玉米象、谷蠹、赤拟谷盗、麦蛾等。

玉米象是一种小型的甲虫,喜欢在玉米、稻谷等粮食中产卵和生长。

谷蠹则主要侵害稻谷、小麦等谷物,它们会蛀食粮食内部,造成粮食质量下降。

赤拟谷盗不仅会破坏粮食,还会分泌出一种有害物质,影响粮食的品质。

麦蛾则多在小麦、稻谷等粮食中产卵,幼虫会啃食粮食。

二、选择合适的储存容器和环境(一)储存容器1、密封的金属容器金属容器如不锈钢桶、马口铁罐等密封性好,可以有效地阻挡害虫的侵入,同时还能防潮、防鼠。

2、厚实的塑料桶选择质量较好、厚度足够的塑料桶,确保其没有破损和裂缝,也能起到一定的防虫作用。

3、麻袋麻袋虽然透气性好,但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消毒和防虫处理,比如用阳光暴晒或者喷洒防虫药剂。

(二)储存环境1、干燥通风保持储存环境的干燥通风,可以降低粮食的湿度,减少害虫滋生的条件。

避免将粮食存放在潮湿的地下室或靠近水源的地方。

2、温度适宜粮食储存的理想温度一般在 15℃以下,高温会加速害虫的繁殖和粮食的变质。

3、清洁卫生储存粮食的房间要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打扫,清除杂物和灰尘,减少害虫的藏身之处。

三、粮食入库前的处理(一)晾晒新收获的粮食往往含水量较高,容易滋生害虫。

在入库前,要充分晾晒,使粮食的含水量降低到安全范围(一般在 13%以下)。

(二)筛选通过筛选去除粮食中的杂质、破损粒和虫蚀粒,减少害虫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

(三)消毒可以使用磷化铝等药剂对粮食进行熏蒸消毒,杀死可能存在的害虫和虫卵。

但使用药剂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注意安全。

四、定期检查和防治(一)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储存的粮食,一般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常见的储粮害虫

常见的储粮害虫

常见的储粮害虫常见的储粮害虫害虫名称图片成虫主要形态特征玉米象体长3—4.5mm,圆筒形,褐色或黑褐色,略有光泽;头部小,略呈三角形,喙前伸呈象鼻状;触角膝状8节,第3节较长,与第4节相比为5:3;前胸背板密布圆形刻点;两鞘翅肩部和端部各有一橙色椭圆形斑,有后翅。

谷蠹体长2—3mm,长圆筒形,暗赤褐色,有光泽;触角鲶片状10节,末节扁平膨大;前胸背板中央隆起,表面着生许多小齿突,前缘大而明显,后半部呈颗粒状。

大谷盗体长6.5—10mm,扁平长椭圆形,漆黑色,无毛,有光泽;头三角形,上鄂发达外露;触角棍棒状11节,第7—10节略向内侧扩张呈锯齿状;前胸背板倒梯形,两前缘角突出,后缘与鞘翅呈颈状相连。

赤拟谷盗体长3—4mm,长椭圆形,赤褐色至褐色;触角11节,末端显著膨大呈锤状;复眼较大,两复眼在腹面距离约等于复眼横直径宽度。

咖啡豆象体长3—4.5mm,短椭圆形,暗褐色,密生细毛;触角11节,较长,3—8节细长丝状,黄褐色,9—11节扁平膨大呈三角形,黑色;足细长;腹末末臂板外露部分呈三角形。

绿豆象体长2—3mm,近卵形,体色、斑纹多变异,通常可分为暗色型和明色型两类。

触角11节。

前胸背板圆锥形,后缘中央有两个并列的长椭圆形瘤状突起,上面密被白色绒毛;后足腿节腹面内缘齿突长而直。

蚕豆象体长4.5—5mm,椭圆形,灰褐色,虫体密被绒毛;前胸背板后缘中央白毛斑呈三角形,两侧缘齿突齿尖向两侧平行伸展;前足腿节大部分及胫节、跗节为赤褐色;两鞘翅末端近1/3处的白毛斑呈狭长的双弧形;腹末臂板两侧黑斑不明显,,白毛斑不呈“T”字型。

后足腿节腹面内缘齿突长而直。

麦蛾体长4—7mm,翅展8—16mm,灰黄色,有缎样光泽;头顶平滑无纵毛;前翅竹叶型,灰黄色,后缘毛较长;后翅菜刀形,淡灰黑色,后缘毛特长,远大于前翅面宽。

印度谷蛾体长6—97mm,翅展13—18mm,虫体密被赤褐色和灰褐色鳞片。

额前具有锥状鳞片脊;前翅长三角形,在亚基线和近中横线之间为灰黄色。

部分储粮害虫高清图

部分储粮害虫高清图

锈赤扁谷盗【1】成虫特征体长约2毫米,比长角扁谷盗稍大些。

形态特征与长角扁谷盗相似,但有如下主要区别。

触角较短,雌、雄两性的触角均为念珠状;前胸背板呈倒梯形,后缘明显地比前缘为短。

形状和长角扁谷盗对比栖息场地和习性栖息场地和习性与长角扁角盗相似。

生活周及各发育阶段的形态锈赤扁谷盗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35℃。

在温度32℃和相对湿度90%条件下,完成其生活周约需25天。

卵—形态特征和发育情况与长角扁谷盗相似。

幼虫—形态特征和发育情况与长角扁谷盗相似,但腹部末端的臀叉的两臂向内弯曲。

幼虫一般要脱皮四次才能老熟,幼虫化蛹前不结茧。

蛹—形态特征和发育情况与长角扁谷盗相似。

成虫—锈赤扁谷盗和长角扁谷盗同属于扁甲科,扁谷盗属,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很相似。

谷蠹体长约3毫米,圆筒形,红褐色至黑褐色,略有光泽。

头生在前胸下面,从背面不能看到,也即头被前胸背板所掩盖。

前胸背板上方有许多小瘤突。

鞘翅长,上有很深的刻点行。

谷蠹成虫背面谷蠹以成虫越冬,越冬场所是发热的粮堆或仓库木板。

第二年4月,越冬的成虫开始活动,一般在7月产生第一代成虫,8、9月产生第二代。

此时谷蠹已大量繁殖,危害严重。

谷蠹是我国重要储粮害虫之一,危害各种储藏的粮食。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谷蠹所造成的储藏谷物的重量损失要比玉米象或谷象大得多。

谷蠹幼虫是蛀食性的,在粮粒内部发育,被害的粮粒被蛀成空洞。

谷蠹还有钻蛀木头的习性,喜欢在木板内潜伏、化蛹,对仓库木质结构有严重的破坏。

玉米象身体长3.0到4.0毫米,圆筒形,赤褐色或黑色,无光泽。

翅上有4个颜色较浅的黄色斑点。

头部明显伸长成象鼻状。

成虫在谷粒外面生活,以粮粒为食。

雌虫产卵时,先在粮粒一端用其“鼻”凿一小孔,然后在孔内产一粒卵。

卵孵化为幼虫,即在粮粒内蛀蚀并逐渐蛀入内部。

其卵、幼虫、蛹均在一粒粮食中发育,直至变为成虫爬出粮粒。

成虫能飞,爬得很快,有假死性。

到冬天,成虫爬到粮仓外面,在向阳处的石块、垃圾、树皮等底下越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12.2
印度谷螟
2015.12.2
赤拟谷盗
2015.12.2
锯谷盗
绿豆象
2015.12.2
玉米象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象甲科的1种。 钻蛀性害虫,为害稻谷、 小麦、玉米、大米、高粱 等多种储粮,以及面粉、 油料、植物性药材等仓储 物。是中国储粮的头号害 虫,也是世界性的重要储 粮害虫。世界性分布。中 国各省(区)均有分布, 惟新疆尚无记录。
2015.12.2
在适宜环境条件下,3个月内被害 粮食重量损失率为11.25%,6个月 时增至35.1%。此虫还能飞到田间 为害。
一种最主要的初期性害虫。
2015.12.2
1.1.3. 生活史与习性
●发生世代 ★每年发生1—7代,随着气候的 变暖而代数增多,在27℃及80% 相对湿度下,完成1代约需27天。
1.1.4. 发生与环境关系
●与温度、粮食含水量的关系
★玉米象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范围为 24-30℃ , 粮 食 含 水 量 15-20% , 或 者 24-29℃,相对湿度90-100℃; ★当温度低于7.2℃和高于35℃时,成 虫不再产卵; ★粮食含水量低于8.2%时幼虫不能正 常生活;。
★在-5℃下成虫经过4天即死亡,50℃ 下经过1小时即死亡。
2015.12.2
●粮温对成虫在粮堆内分布的影响
★随分层粮温的变化而迁移活动。
◆ 如 春 末 夏 初 气 温 达 15℃ 以 上 时 , 越 冬 成 虫 多 在 离 粮 堆 面 30cm 以 内 的上层或向两面部位活动。
2015.12.2
●越冬
★主要以成虫在仓内黑暗潮湿的缝隙,垫 席下、仓外砖石下、垃圾中、松土内
及树皮缝中越冬,
★少数以幼虫在粮粒内越冬,仓外越冬 者在第二年春季,又回到粮堆内为害。
2015.12.2
●主要习性
★成虫 ◆多在仓内粮堆内活动,大多 分布在上层,中下层分布很少。 ◆成虫善于爬行、能飞翔、喜 潮湿及黑暗,有假死性及向 上爬习性。
2015.12.2

简介
储藏物生活的环境有别于其他农、林昆虫。 所谓储藏物环境,是指储藏物流通的各个环 节或场所,通常情况下是室内环境,如仓库、 货栈、加工厂、商店以及人居住的室内等。
在储藏物中,最为重要和数量最大的是收 货后的粮食,通常把危害储藏粮食及其产品 的昆虫称为储粮害虫。
储粮害虫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相当广泛,有许多主要储粮 害虫为世界性分布,这一特性是其他任何类型害虫所不及的。
2015.12.2
储藏物害虫的经济意义
储藏物害虫造成的损失包括由害虫的取食的直接损 失、被害虫危害造成的间接损失、由于商品生虫而 造成的商品信誉损失以及对人们心理的不良影响等。
直接损失往往是把大量物品储藏在适于害虫繁殖的 环境下引起的。据调查,我国储藏中的粮食损失, 国家粮库为0.2%;农户的储粮损失约为8%~10%, 其中引起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储粮害虫的为害。
为害特点
(一)依取食习性分类
1、初期性害虫:发生于粮食储藏的初期,取食完 整粮粒。如三大储粮害虫玉米象、谷蠹、 麦蛾。 2、后期性害虫:发生于粮食储藏的中、后期,主要 取食损伤粮粒及碎屑粉末。如锯谷盗、长头谷盗等。 3、中间性害虫:发生于粮食储藏的全过程,食害完 整或损伤粮粒。如黑菌虫、黄粉虫、螨类、皮蠹、 蛛甲等。
2015.12.2
为害特点
(二)依取食方式分类
1、蛀食类(borers):如玉米象、豆象、谷蠹、麦 蛾等的幼虫,在粮粒内蛀食,使粮粒仅剩空壳。 2、剥食类(peeler):如印度谷螟、一点谷螟等的 幼虫,喜食粮粒的胚部,再剥食外皮,内部则较少 食害。 3、侵食类(embezzler):一般甲虫均自外面向内 侵食粮粒,使被害粒呈不规则缺刻状。 4、缀食类(webbing-feeder):一般蛾类幼虫均喜 吐丝将粮粒连缀成块,匿伏其中食害。
间接损失,例如储粮害虫引起的粮食发热、霉变、 品质下降。
2015.12.2
为害特点
在储粮害虫中,除蚕豆象、豌豆象等少数 害虫为单食性外,绝大多数储粮害虫为寡 食性、多食性或杂食性,除为害储粮外, 还可为害中药材、土特产品、图书档案等 其他储藏物。储粮害虫的取食习性和为害 方式也存在多样性。
2015.12.2
2015.12.2
◆成虫从粮粒内羽化爬出后1—2天,在 夜间交配,5天后开始产卵。雌成虫产 卵时先在粮粒上用口器咬一个与喙 状部等长的卵窝,然后在窝内产卵1粒, 并分泌粘液封闭窝口。每雌虫每天产孵 3粒,多的10粒;一年可产卵150粒,最 多可产卵570粒。卵一般集中在上层, 离粮面7厘米以内。
2015.12.2
2015.12.2
储粮害虫生物学特点
储量害虫喜欢阴暗环境,耐干性强 耐热性较一般昆虫略差 绝大多数储粮害虫对低温缺乏抵抗能力 储量害虫耐饥力强 繁殖力强 成虫繁殖时间长
2015.12.2
常见储藏害虫
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Hübner) 赤拟谷盗 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 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L.) 豌豆象Bruchus pisorum(L.) 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 蚕豆象 Brachus rufimanus Boheman 腐嗜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 玉米象 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 麦蛾 Sitotroga cereallela(Olivier) 谷蠹 Rhizopertha dominica (Fabricius) 螨类
贮藏物害虫(玉米象、麦蛾) 的发生与治理研究进展
植保4班 欧辉钰 1307101112
简介
储藏物昆虫:指能适应储藏物环境,在干燥 的储藏物内能正常生活、繁殖的一类昆虫。 包括为害储藏物的有害昆虫(也就是储藏物 害虫),以及捕食、寄生这些害虫的天敌昆 虫。
广义的储藏物害虫也称储藏物有害生物,除 昆虫外还包括危害储藏物的螨类、鸟类、啮 齿动物、微生物及其他节肢动物等。而习惯 上所讲的储藏物害虫主要包括害虫和螨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