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分析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分析论文
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分析论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阶段,物理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要注重将物理实验与教学
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要重视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创
新能力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然而,现在很多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
学时,只是做一下简单的演示实验或者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操作训练,实验时所用到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以及实验表格都是按照课本或
者老师设计好的来进行实验,学生很少去思考和探索,只会依葫芦
画瓢,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这样的实验教学是不利于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应
该如何进行实验教学呢?本人结合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几点
看法:
一、实验导入,激发兴趣
二、引导启发,培养发散思维
初中物理的学生分组实验,大多是老师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而发给学生相同的实验器材,由师生共同讨论,甚至是老师一个人来
说出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虽然这样的课堂,老师更好组织和管理,但却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
我认为学生分组实验可以在同样的实验目的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选择实验器材和制定实验过程。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要提出一
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挖
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测量小石块密度的
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明确目的是测量固体的密度。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明确实验原理,然后才能拟定实验思路,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因此,在学生动手实验前,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朝着这一方向思考:
2.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没有天平,只有弹簧测力计,能否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学生很容易可以想到可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小石块的重力,再根据m=G/g计算出小石块的质量。这样便可以选择弹簧测力计、量筒、水、细线和小石块等实验器材,并设计出实验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石块的重力G;②在量筒里装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V1;③将小石块用细线拴住并使其缓慢地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测得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2;学生通过推导便可以得出小石块的密度表达式为:=G/g(V2-V1)。
3.再引导学生思考假如只有弹簧测力计,没有天平也没有量筒,有没有办法测量小石块的密度。这时,学生都会陷入思考,老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从浮力入手去考虑小石块的体积,因为F浮=液gV排,只要将小石块浸没在水中,v石=V排,因此只要测出小石块浸没在水中的浮力,便可以通过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得到小石块的体积。所以选择的器材是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细线和小石块。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石块的重力G;②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石块并使其浸没在水中,测得拉力F 拉;引导学生推导出小石块的密度表达式为:=G?水/G-F拉。在本节物理实验教学中,老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样通过老师的引导启发,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课外延伸,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李锦祥.浅谈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J].当代教育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