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套课件回顾·拓展三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ppt课件1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4afa650a6bec0975f565e25d.png)
为理想而努力——怎样实现理 想?
理想是用来追的,不是用来想的。 巴金曾说过:“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
只要不停止追求,就终有实现理想的那 一天 。”
开头:我的理想是什么?
中间部分:理想背后的故事——我为什 么有这样的理想?(原因) 我准备怎样实现我的理想?(途径) (原因和算途径可分点列出,这一部分 可适当分段)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花了不少努力。我
购买了《神奇的地球》、《宇宙的奥秘》、 《宇宙之迷》……每一本书我都把它读熟透, 吸取里面所有的知识。有一次,我从中午开始
读 我 我 理书 十每 想, 分天 与觉奇就现我样的得怪是实准实理读,这不备现想了望样断怎 我 ?不 望吸 缩久 屋收 短, 外各 距爸 面个 离期心呼爸 ,方 。待情应就 原面着、)叫 来的理感我已知下经识想受去是,实。吃黄使现(饭昏我后首了了的的尾。。
我一天天地长大,学的知识一天天多起来。我了 解了“唐太宗、刘备、康熙……”这些伟大的人物, 这使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成功,是努力、坚持、 天赋组成的,所以我又创出这样一条公式:实现理想 =努力+坚持+天赋。一个人如果有了理想,有从小培 训的天赋,努力不懈地去实现,失败了,继续坚持, 那么理想才会实现。
文科学家。可是那些大科学家“我,大”多为数什都住么在有出这 名纵的有大雄城 心市 壮, 志而,我也住很在难这实个现样不。太理的出想理名对想的 于城 我?镇 来(里 说原, ,因)
是那么遥远、神秘…… 科学家,是一个不平凡的 职业。像爱因斯坦、伽利略、牛顿那样的科学家, 对科学界有很大的影响。我十分佩服他们,因此, 我想做一个天文科学家,在火星上发现生物,观 察遥远的星球,到真空的宇宙探索……
1、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 2、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
人教新课标六级下册语文《回顾·拓展三》(共26张PPT)
![人教新课标六级下册语文《回顾·拓展三》(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6e661e5866fb84ae55c8d83.png)
2021/7/25
•12
赏析 这是一篇白话述志诗,分为上下两节。全诗明白
晓畅,通俗易懂,不着一典,犹如脱口而出,但感 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表达清晰完整。这是诗人 高尚情操的真实流露,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为诗中的 那股凛然正气而震撼,为诗人的高尚人格而肃然起 敬。
2021/7/25
•13
诗的第一节,作者以“人”与“狗”、“门”和 “洞”作对比,鲜明地阐述了革命者对于人的气节 的崇高追求。国民党反动派也正是想利用人对自由 的本能渴望,来征服他们用酷刑所无法征服的革命 者。
回顾台
———————
方法指导: 本次交流,要结合四篇课文、课外阅读和向长辈
调查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交流不同民族多 姿多彩的风俗习惯。
2021/7/25
•2
在交流时,可借助一些图文资料,加深印象 ,领悟其文化内涵。在交流四篇课文的表达特点时 ,要在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基础 上,发现和梳理表达方法,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 运用。
2021/7/25
•8
词语解释 囚歌:被囚禁在敌人的监狱里写的诗歌。 为人进出的门:指革命者所走的道路。 为狗爬出的洞:指出卖革命,充当可耻叛徒的投降之 路。 一个声音:指国民党反动派声嘶力竭叫喊诱降的声音 。
2021/7/25
•9
地下的烈火:指革命的烈火。 活棺材:指国民党反动派关押革命者的牢房,也指 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社会。 永生:永远活着。指革命者为革命献身的精神永不 磨灭。
2021/7/25
•25
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鸹窝里的手枪主动 拿出来交公,队长则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嘎子心满意足,便将自己珍爱的木制小手枪送给了 好朋友胖墩。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PPT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2c26640531b765ce050814b6.png)
想__腊__八__粥__、_猜__腊__八__粥_、_看__腊__八__粥__、_吃__腊__八__粥__。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第二部分(2-20):描述八儿看妈妈熬腊八粥,在 一旁急切地等待,以及吃腊八粥的过程。 第三部分(21):一家人回味腊八粥。
课文解读
默读课文,作者是按什么思路给我们展示八儿与
词语解释
零七八碎: 零碎而杂乱。 万象更新: 一切事物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
新气象。 万不得已: 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
张灯结彩: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 庆事情的景象。
残灯末庙: 指庙会结束。残灯,花灯逐渐少了、 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
同学们,你们 知道关于腊八粥 的知识吗?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 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 至今 。古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民间流传着吃 “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 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 日食俗。
会写字
做年饭、穿新衣、贴春联、贴年画、 灯火通宵、鞭炮不绝。
“截然不同”把除夕与元旦的活动分隔开来。除 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
6.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 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 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思考:过元旦时,描写了人的哪些活动, 表现了什么?
春节结束
默读课文,作者以时间为序,写了春节前后哪些
民风民俗? 春节前的准备
北京的春节开始得早。
1.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 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 年里最冷的时候。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第二部分(2-20):描述八儿看妈妈熬腊八粥,在 一旁急切地等待,以及吃腊八粥的过程。 第三部分(21):一家人回味腊八粥。
课文解读
默读课文,作者是按什么思路给我们展示八儿与
词语解释
零七八碎: 零碎而杂乱。 万象更新: 一切事物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
新气象。 万不得已: 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
张灯结彩: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 庆事情的景象。
残灯末庙: 指庙会结束。残灯,花灯逐渐少了、 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
同学们,你们 知道关于腊八粥 的知识吗?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 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 至今 。古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民间流传着吃 “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 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 日食俗。
会写字
做年饭、穿新衣、贴春联、贴年画、 灯火通宵、鞭炮不绝。
“截然不同”把除夕与元旦的活动分隔开来。除 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
6.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 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 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思考:过元旦时,描写了人的哪些活动, 表现了什么?
春节结束
默读课文,作者以时间为序,写了春节前后哪些
民风民俗? 春节前的准备
北京的春节开始得早。
1.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 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 年里最冷的时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58d36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8.png)
文章主题思想及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帮助学生把握 文章的主旨。
情感表达
分析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包括喜怒哀乐、 爱恨情仇等,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世 界。
阅读技巧与方法指导
阅读技巧
介绍一些实用的阅读技巧,如略读、扫读、精读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方法指导
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给出相应的阅读方法指导,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运用能力。
加大阅读量,注重阅读 策略培养,同时加强口 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训练。
与其他学科内容相互渗 透,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册教材所规定的生 字、词语、句式等基础知 识,提高阅读、写作和口 语交际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典型错题解析
针对模拟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错误原因并 给出正确解答。
应试技巧指导
传授一些实用的应试技巧,如时间分配、答题顺序、猜题方法等, 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下一步学习计划安排
制定复习计划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强化训练 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 强化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辩论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05
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跨学科知识整合与应用
结合历史、地理、科学等学科知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形成全面的知识网络。
通过案例分析,将不同学科知识应用到语文学习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鼓励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发挥创造性,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和思路。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三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三](https://img.taocdn.com/s3/m/97776627915f804d2b16c1c1.png)
读对话,谈收获:
1、回顾本组课文写法上的特点: 共同点:均采用倒叙的写法,以第一人称来叙述,让读者有身 临其境之感。 不同点:《十六年前的回忆》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灯光》线索清晰,细节描写突出。 《一夜的工作》以小见大,叙述结合。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论点鲜明,论述缜密。 2、交流“首尾呼应”的写法 比如: 《十六年前的回忆》《匆匆》《顶碗少年》 3、“首尾呼应”的好处:使文章结构紧凑,得到的印象和感 受也深刻。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水生!
日积月累
囚
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叶挺:北伐将领,新四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创 始人、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享誉世界的政治 家、军事家。 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 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 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集中营。在国民党的种种利诱面前表现出了一个 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他在监狱的墙壁上题写下 了这首被后人广泛传诵的千古绝唱。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 一个声音/高叫着: •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பைடு நூலகம்
囚 歌 叶挺
• 我/渴望/自由, • 但我/深深地知道——— •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 • • •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4fa2b1daef5ef7ba0d3cda.png)
注释:囚歌: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为人 进出的门:革命者所走的道路。永生:永远活着,永久 的生命。指革命者为革命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
主旨:《囚歌》是叶挺将军写于国民党监狱中的一 首诗,是一首用生命和热血写出的诗。诗歌中蕴含着叶 将军强烈的正义感和积极的人生观,以及不屈服于国民 党反动派的悲壮情怀。
作品简介:《红岩》记述的是1948年至1949年解放 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 激烈斗争。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和反动派的 垂死挣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小说把反动派在全局上 不可逆转的覆灭命运,与局部的气势汹汹,疯狂镇压; 把革命事业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与革命者个人的悲壮牺 牲,辩证地统一起来。
二、示例欣赏 学生甲:学习了本组课文,我被课文中的人物深深
地感动了。李大钊、郝副营长、张思德、周总理,他们 都是那么可敬可爱。
学生乙: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 要懂得珍惜。
学生丙:这组课文不仅内容感人,在写法上也各具 特色。我学会了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作者:叶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新四军重 要领导人之一,是闻名国内外的军事家,他参与指挥南 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 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后在皖 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 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叶挺获救出 狱,他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 在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一、点拨 此次“交流平台”主要围绕两方面的内容展开:一是回顾本
组课文所记录的革命先烈的事迹;二是回顾本组课文的写作特点, 以便在今后的习作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交流前要认真阅读 “交流平台”中的对话。然后针对两个主题逐一进行交流。前一 个交流主题可以从课文中感动自己的某个片段、某个细节入手, 在此基础上,尝试概括介绍革命先烈的事迹。第二个交流主题要 针对本组每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进行交流。交流时既要归 纳出写作特点,又要举出课文实例,品析这样写的好处。
(精选)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
![(精选)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https://img.taocdn.com/s3/m/71ee23ee33d4b14e852468a6.png)
36
1、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 2、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 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 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3、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 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37
24
①囚歌: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 永远活着,永久的生命。本文指
②永生:革命烈士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 永不磨灭。
③人: 坚定的革命者。
④狗:革命队伍中的叛徒。
⑤地下的烈火:人民革命的熊熊大火 。
监牢。又指国民党反动派统 ⑥活棺材: 治下的黑暗的旧社会。 25
熟读《囚歌》回答下列问题
①诗中有两个“自由”,两个“自由”有什么不同?
•一是这是一篇回忆式文章。 二是本文运用了首尾呼应。 三是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四是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和 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
12
《灯光》写法特点:
☆倒叙
☆首尾呼应
☆线索分明
☆恰当运用联想
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
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
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
相通,含义深刻。
叶挺(1896-1946),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 惠阳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毛泽 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 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1925 年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 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1927年先后参 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 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 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 技术合作所”集中营。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 坚决要求,始获自由。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 国共产党,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4月8日自重庆飞 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1、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 2、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 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 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3、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 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37
24
①囚歌: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 永远活着,永久的生命。本文指
②永生:革命烈士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 永不磨灭。
③人: 坚定的革命者。
④狗:革命队伍中的叛徒。
⑤地下的烈火:人民革命的熊熊大火 。
监牢。又指国民党反动派统 ⑥活棺材: 治下的黑暗的旧社会。 25
熟读《囚歌》回答下列问题
①诗中有两个“自由”,两个“自由”有什么不同?
•一是这是一篇回忆式文章。 二是本文运用了首尾呼应。 三是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四是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和 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
12
《灯光》写法特点:
☆倒叙
☆首尾呼应
☆线索分明
☆恰当运用联想
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
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
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
相通,含义深刻。
叶挺(1896-1946),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 惠阳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毛泽 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 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1925 年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 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1927年先后参 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 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 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 技术合作所”集中营。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 坚决要求,始获自由。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 国共产党,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4月8日自重庆飞 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 ( 包括渣滓 洞和白公馆 ) 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 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 中斗争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
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
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 《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 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 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 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
要领导人之一,是闻名国内外的军事家,他参与指挥南
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 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后在皖 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 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叶挺获救出
狱,他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
在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
全书共三十章,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 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 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 的场面。根据这些经历,他们于1957年写了革命回忆录
《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回忆录的基础上创作了长
篇小说《红岩》。
精心制作,敬请观赏
作品简介:《红岩》记述的是1948年至949年解放
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
激烈斗争。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和反动派的
垂死挣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小说把反动派在全局上
不可逆转的覆灭命运,与局部的气势汹汹,疯狂镇压; 把革命事业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与革命者个人的悲壮牺 牲,辩证地统一起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一、点拨 此次“交流平台”主要围绕两方面的内容展开:一是回顾本 组课文所记录的革命先烈的事迹;二是回顾本组课文的写作特点, 以便在今后的习作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交流前要认真阅读 “交流平台”中的对话。然后针对两个主题逐一进行交流。前一 个交流主题可以从课文中感动自己的某个片段、某个细节入手, 在此基础上,尝试概括介绍革命先烈的事迹。第二个交流主题要 针对本组每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进行交流。交流时既要归 纳出写作特点,又要举出课文实例,品析这样写的好处。
注释:囚歌: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为人 进出的门:革命者所走的道路。永生:永远活着,永久 的生命。指革命者为革命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 主旨:《囚歌》是叶挺将军写于国民党监狱中的一
首诗,是一首用生命和热血写出的诗。诗歌中蕴含着叶
将军强烈的正义感和积极的人生观,以及不屈服于国民 党反动派的悲壮情怀。
二、示例欣赏 学生甲:学习了本组课文,我被课文中的人物深深 地感动了。李大钊、郝副营长、张思德、周总理,他们 都是那么可敬可爱。
学生乙: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
要懂得珍惜。 学生丙:这组课文不仅内容感人,在写法上也各具 特色。我学会了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作者:叶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新四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