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处理流程和复位手法探讨
手法旋转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134例分析
・
16 ・ 8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e u nl f ne rtd rd i a C ie dWet nMei n 0 8Jn 1 ( ) d r J r a o t ae a i n l h s a s e dc e 0 a , 7 2 n o I g T t n en o r i 2
2 结 果
导 致 头位 难 产 最 常 见 的 原 因 为 持 续 性 枕 后 位 ( O P 和 P P) 枕 横 位 ( 0 P , 时 发 现 、 时 采 用 手 法旋 转 可 缩 短 产 程 , P T )及 适 减 少 难 产 率 , 低 剖宫 产 率 , 降 减少 母 婴 并 发 症 。笔 者 选 择 进 入 活 跃 期 产 程 阻滞 及 延 长 的 14例 P P及 P T 3 OP O P施行 了 经 阴 道 徒 手旋 转 及 经 腹 部 推 儿 背 为脊 前 方 位 的联 合 手 法 , 纠正 成 功 率达 8、%, 2 1 现报 道如 下 。 1 临 床 资 料 11 一般资料 . 20 0 3年 1 O月一 2 O O 6年 1 我 院 分 娩 总数 O月
[ 键 词 ] 持 续 性 枕 后 位 ; 横住 ; 法 旋 转难 产 关 枕 手 [ 图分 类 号 ] R 1 .4 中 74 4 【 献标识码] B 文
’
【 章编 号 ] 10 —84 (0 8 0 —0 8 0 文 0 8 8 9 20 )2 16— 2 1 4 旋 转 成 功 标 志 以 O 经 阴道 分 娩 。 . A
位 分 娩评 分 >1 O分 , 照凌 梦达 等 … 提 出 的 头 位 分 娩 评 分 法 按
进 行 头 位 分 娩评 分 , 包括 骨 盆 大 小 、 儿 体 质 量 、 方 位 、 力 胎 胎 产 强 弱 、 项 以胎 儿 娩 出前 最 后 1次评 分 为 准 。4项 评 分 相 加 为 4 头位 分 娩 评 分 。骨 盆 大 小 和 胎 儿 体 质 量 2项 评 分 相 加 , 头 为 盆评 分 。 13 旋转 方法 . 孕妇取 膀胱截石位 , 规消毒外 阴及 阴道。 常 2 2 胎 头 位 置 与 手 法 旋 转 成 功 的 关 系 手 法 旋 转 时 胎 头 位 . 于 坐 骨棘 平 面 下 1 m 或 坐 骨 棘 平 面者 共 10例 , 功 9 c 0 成 6例 , 成功 率 9 %。 而胎 头 位 于坐 骨 棘 平 面 下 2c 者 3 6 m 4例 , 功 成 1 4例 , 成功 率 4 % 。 1
临产后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处理
注 :与对 照 组 比 较 ,P < 0O .1
观察组 1 例不成 功是 由于产妇 疲劳 , 子宫 收缩不 良并 无法 调节, 最终 因产程 停滞 、 产瘤增大 而施行剖 宫产 , 生儿体 重为 新 42 0g 0 。对 照组有 2例 因产程延长 、 产瘤 形成而施行剖宫产 ; 5
・
工作探讨 ・
2 22 第 卷 4 0 年月 2第期 1
临产 后持 续性枕横 位 、枕 后位的处理
江苏省盐城市慈航医院
汤建 红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人 民医院妇产科, 江苏盐城 2 4 0 201
【 摘要 】目的 及时 、 处理持续性 枕横位 、 正确 枕后位 , 以促进产 程进展 , 可 实施 阴道分 娩 , 剖宫产率 。 方法 选取 持续 降低 性 枕横位 、 后位产妇 6 例 , 枕 0 随机分 为两组 , 组 3 例 , 观察 0 活跃 后期采 取体位 改变 、 徒手 复位处 理 ; 对照 组 3 , 0例 不作 特 殊处理 。观察 阴道分娩率 。 结果 观察组 2 9例成 功阴道分娩 , 阴道分 娩率 9 . 对 照组 3 67 %, 0例阴道分娩 , 阴道分娩率
数 据采 用 S S 1 . P S 30软件 包进 行 统计 处 理 , 数资 料采 用 计
x 检验 , 验水准 o= .5 P< O0 : 检 【O0 , .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2 结果
两组产 妇手转胎位成功率 比较见表 1 。
表 1 两 组产 妇手转 胎头 后成 功率 比较
院 分 娩 , 跃 后 期 持 续 性 枕 横 位 、 后 位 产 妇 6 例 。 年 龄 活 枕 O
2 3 , 4 5岁 平均( 7 3) 2 ± 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 每组 3 O 例。两组 患者在年龄 、 情方面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病 P> 00 , .5)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分析
胎头位 置 异 常是 造成 头 位难 产 的主 要原 因 , 而持 续性 枕 后位 、 枕横 位是 最 常见 的胎 头位 置 异常 。 临床 上 易发 生 产程 延 长 、 产 、 儿 宫 内 窘 迫 、 生 儿 窒 息 等 情 况 。现 对 本 院 滞 胎 新 1 8例 持 续性 枕 后位 、 2 枕横 位 的 临床 特 点 及 积极 处 理 后 的分
滞 , 剖宫 产 。子 宫收 缩乏 力 在调 整前 后 的产 程进 展 变化 相 施
比较 ,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5 差 P 00 。
2 3转 位 情 况 及 分 娩 方 式 _
11一 般 资 料 .
选取 2 0 ~ 0 0年 在本 院 分娩 的 10 8例 产 妇 中 . 产 0621 1 有 程记 录 的 1 8例 持 续性 枕后 位 、 2 枕横 位 为研 究 对象 。产妇 年 龄 2 ~ 6岁 , 均 2 .5岁 , 03 平 78 孕龄 3 ~ 2周 , 为初 产妇 。 84 均
手 向 上 托 , 于 胎 儿 腹 部 的 手 向 下 压 。 果 转 位 成 功 , 者 置 置 如 术
7例 新 生 儿轻 度 窒息 , 归 良好 , 转 其余 均 正 常 , 新 生 儿 无
产 伤 。 妇 产 时 出血 1 0 4 0ml2例 出血达 5 0ml剖宫 产 产 5 ~0 , 0 ( 1 , 钳助 产 1例 ) 皆 因子 宫 收缩 乏 力 所致 。无软 产 道 裂 例 产 , 伤。
【 中图分 类 号】 7 4 1 + R 1 .5 2
【 献标 识码]C 文
【 文章 编号 】1 7 — 7 1 2 1 ) 1 c 一 4 — 2 6 4 4 2 (0 1O ( )1 5 0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连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临床表现、诊疗及办理临盆过程中,胎头枕骨连续位于母体骨盆的后方或侧方,至临盆后期仍旧不可以向前旋转者,分别称为连续性枕后位或连续性枕横位。
常见于漏斗型骨盆、子宫缩短乏力、前置胎盘、复合先露、胎头俯屈不良等。
1.临床表现及诊疗(1)产程延伸及过早使用腹压。
临产后胎头俯屈不良,不可以紧贴子宫颈常致宫缩乏力,宫口扩充迟缓,加上胎头需大幅度旋转,故使产程延伸。
又因胎头降落受阻,常以致第二产程延伸或阻滞。
胎头枕骨直接压迫直肠前壁,以致产妇在宫口未开全时即有排便感,而过早使用腹压,易以致宫颈水肿和产妇疲惫,产程更为延伸。
胎头受压过久,胎儿易发生宫内窘况和胎头损害。
(2)腹部检查。
先露为头,胎背倾向母体的侧方或后方不易涉及,其对侧或腹部前面易触到胎儿肢体,胎心在脐下偏外侧或胎儿肢体侧听得最响亮。
(3)肛门检查及阴道检查。
枕左后位时,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斜径上,大囟门在骨盆右前面,小囟门在骨盆左后方,反之为枕右后位;枕横位时,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横径上,大小囟门分别在骨盆左右双侧。
阴道检查更能直接清楚地涉及矢状缝及大小囟门,并以胎儿耳廓、耳屏方素来确立胎方向。
(4) B 超检查。
探测胎头双顶径,直视胎头枕骨和眼眶的方向,可正确地诊疗胎方向。
2.办理显然头盆不称者,应实时行剖宫产术。
无显然头盆不称,应耐心等候,不宜过早干涉。
大部分枕后位、枕横位可自行转为枕前位临盆,但产程较长。
(1)第一产程。
保证产妇充足歇息和营养,防备过分疲惫,防治宫缩乏力;指导产妇避免过早屏气使劲,防备宫颈水肿;让产妇向胎背的对侧方向侧卧,以利于胎头枕部向前旋转;严实察看产程进展,认真监测胎心音。
(2)第二产程。
如产程进展迟缓,应作阴道检查,认识骨盆状况和胎头地点、方向。
骨盆无异样,胎头双顶径已达坐骨棘水平以下,可手转胎头至枕前位,再以产钳术或胎头吸引术结束临盆;若有困难,也可向后转成正枕后位,再按正枕后位临盆机转娩出。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徒手旋转方法的探讨
10・ 8
医堂剑
Q年 l 2月 第 7卷第 3 期 4
M dcln oao f hn , ee b r2 1 . 0 7N .4 e i n vt no i D cm eI0 0 V 1 o3 aI i C a .
征均消失 , 便常规正常 , 纤维结肠镜 检查肠黏 膜基本正 常 ; 有 效为症状 明显减 轻或体 征明显 改善 , 常规基 本正 常 , 便 纤维 结肠镜检查肠黏膜轻度炎症反应 ; 无效 为临床症状 、 便常 规 、
采用 结肠 途 径 治疗 仪 保 留灌 肠 治 疗直径 较 细 的 内 导管 , 管 深 度 3 4 m, 用 接 近 直 肠 插 0— 5c 应
3 1 溃疡 性 结 肠 炎 主 要 病 理 改 变 为 肠 黏 膜 充 血 、 肿 、 . 水 出
作者单位 :2 30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人 民医院 2 40 通讯作者 : 夏成梅
变为顺产 , 取得不 同效果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般资料 .
笔者所在 医院 自2 0 0 8年 O 1月 一 09年 l 20 2
月, 产妇 总数 2 8 2 5例 , 中阴道分娩数 9 6例 , 其 1 难产 7 2例 , 发 生头位难产且符合本 文指征 的 4 9例 , 们均 于宫 口扩张 进 她 入活跃期后出现延缓 或停滞 , 阴道检 查 为枕横 位或枕 后位 。 将其随机分 为两组 , A组 : 口扩张 3c 宫 m后 , 确诊 为枕横位 1 5例 、 枕后位 1 0例 , 共计 2 5例 ; B组 : 口开大 3c 宫 m后 , 枕后
药效 。
34 人体直肠 的肠道 1 . 0~1 m, 4c 直肠下段肛管长 3~ m. 4c
乙状 结 肠 4 0~4 m。插 管 深 度增 至 4 m 则 插 管 所 达 的 位 5c 5c 置 在 乙状 结 肠 上 段 , 而 使 药 物 直 接 到 达 直 肠 时 间 延 长 , 从 在 2 2 两 组 疗效 比较 . 见 表 2 表 2显 示 , 结 肠 途 径 治 疗 仪 。 经 肠 道 内保 留时 间 明 显 延 长 , 样 是 药 物 在 单 位 时 间 内流 人 直 这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干预护理
结论:持续性 枕后位、枕横 位干预护理可 以有效降低剖 宫产率,提高
自然分娩率
Part Seven
适应症:产妇骨盆正常,胎 儿胎位为枕后位或枕横位, 且无其他并发症
禁忌症:骨盆异常、胎儿胎 位不正、存在其他严重并发 症
产程中密切监测 胎心音变化,及 时发现胎儿窘迫 等异常情况。
观察产程进展,了 解宫口扩张、胎头 下降等情况,评估 是否需要干预措施。
注意事项:检查前孕妇需排空膀胱,检查时放松身体,配合医生指令进行呼气和吸气。
适用范围:适用于早期妊娠和中晚 期妊娠的诊断
诊断标准: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判断 胎儿是否处于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 位
检查方法:通过高频超声探头观察 胎儿、胎盘、羊水等情况
优势:无创伤、无辐射、无痛、无 副作用,可重复检查
骨盆入口平面:观察胎儿头部与骨盆入口的关系,确定胎头位置 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观察胎头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的关系,确定胎头位置 观察脊柱与胎头位置关系,判断胎位是否正常 测量骶耻外径、坐骨棘间径、坐骨结节间径等骨盆径线,评估骨盆出口是否狭窄
监测方法:通过胎心听诊器或电子胎心位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宫内窘迫等问题 诊断价值:对于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Part Five
宫缩过强时,应使 用宫缩抑制剂,如 硫酸镁、β受体激 动剂等。
宫缩过弱时,应使 用宫缩剂,如缩宫 素、前列腺素等。
干预护理:通过适当的干预措施,如改变产妇体位、使用催产素等,有 助于纠正胎儿头部位置,提高自然分娩的成功率。
骨盆狭窄或形状异常 软产道异常,如阴道、宫颈、子宫等 胎儿过大或胎位异常 胎头与骨盆不相称
添加项标题
宫缩乏力:由于产程延长或胎儿较大等原因,导致宫缩乏力, 无法将胎儿推向骨盆出口,形成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
手法复位在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中的临床应用
胞凋亡 , 促进受损 脑细 胞修复 和再生 , 而促使 受损 脑组 织 儿依从性好 , 从 值得 临床推广 。
手法 复位 在持 续 性枕 横位 及枕 后 位产 妇 中 的 临床 应 用
唐 桂 荣
( 泽市立 医院 , 东菏泽 24 3 ) 菏 山 70 1
20 0 5年 7月 一 0 6年 7月 , 20 我们对 10例 持续 性枕 横 1
位4 4例。手法 复位指 征 : ①无 明显头 盆不称 ; ②胎 膜 已破 ,
复位成功 1 4例 (6 6 %) 4 . 7 。两者 复位成 功率 比较有统计 学
宫 口开 大 5—8c m或 以上 , 头位置 在 一1~ + ; 胎头 无 胎 2③
差异 ( 0 O ) P< . 1 。③ 新生儿 A gr 分与并 发症 : pa评 复位成 功
显差异。
本研究表明 , 早期实施推拿抚触能 够促进脑 损伤儿 的神
经功能及各方面发育 , 对改善预后 、 降低 伤残率 效果 较 明显 ; 同时此方法成本低 、 安全 可靠 、 简便 易行 , 家长 易于接 受 , 患
( 稿 日期 :0 80 —0 收 20 -61 )
可 防止神经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继续加重 , 避免或 减少神经 细 的功能恢复 。推拿是祖 国医学 的重要组 成部分之 一 , 明显 可 改善患者体 内 自由基代谢 , 促进 血液循环 。经 络是调节 与控
位及枕后位 产妇 采用 手法 复位 , 得 良好效 果。现报 告 如 取
下。
临床资料 : 本组 10例产妇 , 1 年龄 2 。8岁 。初产妇 9 2一 2 4 例, 经产妇 1 。宫 口开大 4—6e 6例 , 9c 8例 , 6例 m 3 7~ m 6 开全 6例 ; 胎头位 置在 一1一 一 2者 5 8例 , 0~+1 4 者 2例 ,
矫正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的两种方法比较
分娩过程 中 , 如果胎 儿 的枕骨持 续位 于母体 骨盆 腔的左 ( 右) 方或后方 时 , 则为 持续 性枕 横位 或持 续性 枕后 位 , 是最 常见 的头位 异常胎方位 , 易造成难产 、 产程延长 、 软产道损伤 、
新生儿 窒息等母婴并发症 … 。因此 在产程 中纠正 枕横 位 、 枕
3 7 0 3.
在进行检查 的时候要遵循无 菌操 作原 则 。此外 , 产妇 还要 保持外 阴清 洁 , 并保证 产后 的营养 供给 。医护人 员还要 多鼓
励产妇下床 运动。
[ 5 ] 阮菊意. 妇产科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 护理对策 [ J ] . 中华 医
院感染学杂志 , 2 0 1 1 , 2 1 ( 2 2 ): 4 7 2 1— 4 7 2 2 .
护 理 实践 与研 究2 0 1 4年 第 1 1 卷第1 期
・
49 ・
矫 正持续性枕 横位或枕 后位的两种方法 比较
胡继玲
摘
杨启梅
要 目的 : 探讨矫正持续性枕横位或枕 后位 ( P O P P ) 的最佳 时机与方法。方法 : 选择 2 0 1 0年 1 月~ 2 0 1 3 年 5月, 活跃 期后发现为持续性枕
染, 患者 产 后 抵 抗 力 有 所 下 降 , 最 终 导致 呼 吸 道 感 染 的发
生 J 。因此 , 医护 人员 必 须要 注意 病 房 的环境 清 洁 , 定期 开
窗通风 ; 加强 对病房流动人员 的管理 和对 病房 的巡视 , 严 格遵 守医院 的消毒程序 ; 鼓励患者手术后 多进行运动 , 以有效避免
本 次研究显示 , 妇科手 术 中有 1 4例发生 泌尿 感染 。临床 上 ,
妇 科泌尿系统感染情 况较为常见 。导致泌尿 系统感 染的主要 原 因包括 : 导尿与 留置 尿管 , 其 中导尿 的时间越 长 , 受到 感染
持续性枕后位和持续性枕横位120例的产程处理
胎 头 位 置 异 常 , 手 术 率 极 高 , 理 不 当 , 对 母 婴 造 成 较 大 其 处 可 的危 害 。笔 者 通 过 指 导 产 妇 进 行 体 位 矫 正 , 用 人 工 破 膜 等 加
预防 性 干 预 措 施 , 8 % 的续 性 枕 后 位 和 持 续 性 枕 横 位 产 妇 使 1 经 阴道 娩 出 , 低 了难 产 及 剖 官 产 率 , 高 了 阴道 分 娩 质 量 。 降 提
周 均 为 3 4 周 。胎 儿 体 质 量 ≥25 0g , 位 初 产 , 盆 外 7~ 1 0 头 骨
测 量 正 常 , 部 触 诊 及 B 超 检 查 均 为 枕 后 位 或 枕 横 位 , 水 腹 羊
指数正常 , 脐带先露及脐带隐性脱垂 , 严重并发症。 无 无 I2 处 理方 法 . 指 导 产 妇 在 潜 伏 期 至 宫 口 开 全 期 间 尽 量 下
宫 口近 开 全 或 开 全 , 用平 卧位 , 妇 双 腿 屈 曲外 展 。胎 头 下 采 产 降 受 阻 和/ 第 二 产 程 延 长 , 宫 缩 乏 力 , 无 明 显 头 盆 不 称 或 有 而 者, 可静 脉滴 注催 产 素 , 可 手 转 胎 头 成 枕 前 位 , 察 先 露 下 并 观
3 讨 论
床活动 , 已破 膜 者 行 侧 俯 卧 位 , 胎 儿 脊 柱 侧 行 对 侧 卧 位 , 依 侧
卧 时 产妇 微 躬 腰 部 , 胸 屈 膝 , 大 腿 上 收 至约 与产 妇 纵 轴 成 含 将
影 响 分娩 机 制 的 因 素 主 要 是 产 力 、 道 、 儿 和 精 神 因 产 胎
一
持 续 性 枕 后 位 和 持 续 性 枕 横 位 引起 的难 产都 需要 经 过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采用徒手胎头旋转术的时机探讨
一 2 . 9 P< 0 O ;总 成功 54 , .l
率: A组 与 B组 一 4 . 8 P< 00 ; 组 与 B组 有显 著 差 58, .1 A 异, 组的成功率明显偏高。 A
学 差 异 )重 度 患 者 的 Hb减 少 程 度 明 显 下 降 , 示 凝 血 酶灌 , 提 肠 治疗 对 重度 患 者 也 有 明确 的 止 血 功 效 。轻 、 度 患 者 平 均 中 每 日大便 次数 减 少 , 了便 血 止 后 大便 量 减少 之外 , 可 能 与 除 还 溃疡 止血 后愈 合 加 快 有 关 , 尚需 进一 步作 肠镜 随访 。 用凝 血酶 治疗 消化 性 溃 疡 出 血 时 , 胃镜 下 能 将 此 药 直 除 接 喷 洒 到 溃疡 面 , 口服 时 , 于 胃 的 表 面 积 大 , 血 酶 在 胃液 由 凝 中相 对 浓 度 低 , 难 保 证 凝 血 酶 能 有 效 地 作 用 于 溃 疡 面 。但 很 治疗 UC时 , 血 酶 溶 解 于 10ml 肠 液 中 , 对 浓 度 大 , 凝 0 灌 相 与 众 多 浅表 的 溃 疡 面 直接 接 触 , 能 取 得 较 好 的 疗 效 。 故
疗 组 5例 完 全缓 解 的轻 度 UC患 者 治 疗 前 后 SL R无 显 著 I 一2 性 差 异 , 示 凝 血 酶 灌 肠 治疗 仅 对 止 血 有 效 , 度 UC患 者治 提 中 疗 后 SI 2 明 显 降 低应 考 虑 与 静 脉用 类 固 醇激 素有 关 。 I一 R 在本院接受凝血酶灌肠 治疗 的 1 8例 活 动 期 uC患 者 均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 、 轻 中度 患 者 不 仅 血 便 持 续 明 显 减 少 , 平 均 每 日大 便 次 数 也 减 少 ( 度 组 可 能 因 为例 数 少 , 得 出统 计 轻 未
73例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产程的观察及处置
11 一般 资料 .
分 试 产 至 活跃 晚期 及 第 二 产 程 或 剖 宫 产 术 结 束 分 娩 时 仍 为 枕 横 位 、 后位的 7 枕 3例 持 续 性 枕 横 位 、 后 位 ( 枕 除外 高直 后 位 与前 不 均倾 位 ) 例 进 行 回 顾 性 分 析 。 其 中枕 横 位 2 病 O例 ( 枕 横 1 左 1 例 , 枕 横 9例 )枕 后 位 5 右 , 3例 ( 枕 后 3 右 7例 , 枕 后 1 左 O例 , 正 白 和 血 清 清 蛋 白 低 于 正 常 值 的 病 人 比 例 保 持 一 致 , 明 说 N S 0 2 养 筛 查 方 法 在 造 血 干 细 胞 移 植 病 人 的 营 养 筛 查 上 R 20 营 具有 可靠 性 , 够 准 确 判 别 病 人 的 营 养 状 况 。预 处 理 2周 内 病 能 人 血 液 中 总蛋 白 和血 清 清 蛋 白含 量 不 断 降低 , 种 变 化 趋 势 从 这 侧 面 验证 了病 人 的 营养 状 况 逐 渐 恶 化 。 移 植 后 初 期 及 移 植 后 2
人 在 Hs T 前 预 处 理 阶段 会 存 在 营 养 不 良 的 风 险 。这 一 阶 段 C
致 9 的病 人 出现 厌 食 、恶 心 和 呕 吐 等 症 状 ,1 3的 病 人 在 高 O /
剂量化疗与放疗后 出现舌炎 、 管炎 、 食 胃炎 以及 肠 炎 等 症 状 , 同
时病 人 会 出现 脱 水 导 致 电解 质 紊 乱 而 发 生 严 重 腹 泻 。这 些 治 疗
措施 引起 的并 发症 状对 病 人 的 食 物 摄 入 产 生 很 大 影 响 , 此 病 因
手法旋转38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体会
总之 , 手法旋转持续性枕横位及 枕后 位, 不但 能降低 头位难 产发 生 率、 低 剖 降 宫 产率 、 阴道手术 助产率 、 生儿 窒息率 , 新 且 操作简单 , 成功 率 高 , 处理 持续 性枕 是
横 位及 枕 后 位 的有 效 方 法 , 得 推 广 。 值 参 考 文 献
时指导产 妇屏 气用力使胎头下 降 , 头 感儿
不再 回转 时将手 指抽 出… 。如 果 宫 口未
变化 , 常 手 法旋 转 不 至 于 引起 胎 心 变 通
化。
开全 , 为了防止 胎 头 回转 , 使产妇 向 胎 背 对侧侧卧 位 , 以使胎 背 转 向前 方 , 果 1 如 次失败可 以重 复旋 转 1~ 2次 』 。
9 .7 。在实施手法旋转 的 3 中 , 73% 8例 孕 妇年龄 2 2—4 l岁 , 平均 2 . 6 9岁 ; 产 妇 初 3例, 1 经产妇 7例 ; 口开 大 5—7 m者 宫 c 1例 , 5 8~9 m者 1 e 8例 ,0 m者 5例 , 1c 从 旋转到分娩平均为 5 分钟 。 1 胎 头位置 : 于 …2 位 1者 l , 2例 0
枕 横 位 、 后 位 的 效 果 。 方 法 : 无 胎 儿 枕 对
宫 内窘迫及 头盆不称的 3 8例持 续性 枕横
位 及 枕 后 位 采 取 手 法 旋 转 。 结 果 : 法 旋 手
妇 张 口哈气 , 右 手食 中二 指伸 入 阴道 , 将 摸清矢状缝 , 确定大 、 囱门 , 小 以明确胎 方 位, 当颅骨重叠或水肿严 重时可 向上摸清 胎儿耳屏确定胎 方位 , 胎头 在 “+1 以下 ”
转的 3 8例 中成 功 3 7例 , 败 1例 , 功 失 成
率 9 .7 。结论 : 73% 对持 续性 枕后 位及 枕 横 位 适 时采 取 手 法 旋 转 , 以 缩 短 产 程 , 可 降低剖宫产率 、 阴道手术助产率及新 生窒 息率 , 功率高。 成 关键词 持续 性枕20 0 7年 1 2月分 娩 总数 2 1 ~1 2 2例 , 其 中难产 39例 ( 3 9 % ) 持续 性枕 后 0 1 .7 , 位及枕横 位 2 1例 (0 9 % ) 占头位 难 4 1. 0 , 产 的 9. 3 16 %。对其 中 3 8例施 行手法 旋 转, 功 3 成 7例 , 败 1例 , 功 率 为 失 成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及其原因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及其原因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又称为睡姿错误,是指在睡眠时,人们长时间保持枕后位或枕横位的睡姿。
这种睡姿不仅会给身体带来不适,还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及其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表现1.躯干不直:身体呈“躯干盘曲”或“卧躯驼背”的形状,使得颈椎、腰椎和骨盆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2.颈椎受压:由于睡姿不正确,颈椎长时间处于扭曲或前屈的状态,容易导致颈椎疼痛、僵硬以及颈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3.脊柱不稳定:身体呈现出前倾、后凸、驼背或拱形等不正常的脊柱姿势,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椎间关节问题等。
4.呼吸困难:枕后位或枕横位会导致肩膀和胸部受到压迫,限制呼吸器官的正常运动,导致呼吸困难、气喘等问题。
5.睡眠质量下降:枕后位或枕横位会增加护担负重,使得睡眠时的身体压力增大,睡眠质量下降,易醒、多梦等现象出现。
二、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原因1.错误的枕头选择:使用过软或过高的枕头,无法提供足够的颈椎支撑,导致枕后位或枕横位成为一种适应性姿势。
2.睡觉环境不佳:睡觉环境过暗、过硬、过软或过热,都会让人不舒服,进而影响睡姿的选择。
3.不良的习惯:久坐、久站或长时间翘腿坐等不良姿势习惯,会导致躯干和肢体的不正常姿势。
4.肌肉和骨骼不平衡:长期保持其中一种姿势,如肌肉不平衡、骨骼畸形等因素会让身体更倾向于保持枕后位或枕横位。
5.心理压力和焦虑:心理状态不稳定,焦虑或压力过大的人更容易在睡觉时保持不正常的睡姿。
三、解决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方法要解决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带来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枕头选择:选择适当高度和硬度的枕头,使颈椎得到正确的支撑,保持自然的颈椎曲度。
2.调整睡姿:尽量保持身体的正常姿势,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以在睡前做些拉伸运动放松肌肉。
3.改善睡眠环境:保证睡眠环境的舒适性,温度适宜、光线柔和、床垫和床具舒适等。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及其原因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及其原因在临产进程中,胎头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联接。
在下降进程中,胎头枕部因强有力宫缩绝大多数能向前转135度或90度,转成枕前位天然临产。
仅有5%一l0%胎头枕骨继续不能转向前方,直至临产后期仍座落母体骨盆前方或侧方,致使临产发作困难者,称继续性枕后位(图21一16)或继续性枕横位。
国外报导发病率均为5%左右。
【原因】1.骨盆反常骨盆形状及巨细反常是发作继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重要原因。
常发作于男型骨盆或类人猿型骨盆。
这两类骨盆的特点是骨盆人口平眼前半部较狭隘,不适合胎头枕部联接,后半部较宽,胎头简单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联接。
这种骨盆常伴有中骨盆平面及骨盆出口平面狭隘,影响胎头在中骨盆平面向前旋转,为习惯骨盆形状而成为继续性枕后位或继续性枕横位.因为扁平骨盆前后径矮小,均小骨盆各径线均小,而骨盆入口横径最长,胎头常以枕横位入盆,因为骨盆偏小,胎头旋转困难,胎头便继续在枕横位。
2.胎头俯屈不良继续性枕后位、枕横位胎头俯屈不良,以枕额径(11.3cm)通过产道,较枕下前囟径(9.5cm)添加1.8cm,影响胎头在骨盆腔内施转。
假设以枕后位联接,胎儿脊柱与母体脊柱靠近,无益于胎头俯屈,胎头前囟成为胎头下降的最低部位,而最低点又常转向骨盆前方,那时囟转至前方或侧方时,胎头枕部转至前方或侧方,组成继续性枕后位或继续性枕横位。
3.子宫缩短乏力影响胎头下降、俯.屈及内旋转,简单组成继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
反过来,继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使胎头下降受阻,也简单致使宫缩乏力,二者互为因果关系。
4.头盆不称头盆不称时,骨盆腔容积小,使胎头下降与内旋转受阻,而呈继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
5.其他前壁胎盘、膀胱充盈、子宫下段宫颈肌瘤都可影响胎头内旋转,组成继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产妇的治疗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产妇的治疗摘要】目的讨论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产妇的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在骨盆无异常、胎儿不大时,可以试产。
【关键词】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治疗在分娩过程中,胎头枕部持续位于母体骨盆后方或侧方,达中骨盆后,于分娩后期仍然不能向前旋转,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称为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
【诊断】(一)症状(1)常伴有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和宫颈扩张延缓,导致产程延长。
产程图为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延长。
(2)胎儿先露部的枕骨持续压迫直肠,产妇自觉肛门坠胀有排便感,宫口未开全时过早使用腹压向下屏气,导致疲劳,肠胀气、衰竭,宫颈前唇水肿。
(二)体征1.腹部检查(1)持续性枕后位:先露为头,腹部可较清楚地摸到胎儿肢体,胎心音在母体下段侧后方较清晰,如胎胸贴在腹壁,也可在腹中线听到。
肛查及阴道检查,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斜位上,大囟门在前端,小囟门在后端,必要时以胎耳位置及方向固定。
(2)持续性枕横位:先露为头,肛查、阴道检查,可发现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横线上,大小囟门常在同一平面上,枕左横位时枕部在母体左侧,枕右横位时枕部在母体右侧。
2.肛查及腹部联合扪诊当宫颈口扩张至3~5cm时,可采取肛查及腹查联合扪诊。
肛查常有直肠后部较空虚感,手指将胎头往上顶,有利于另一只手在腹壁一触摸胎儿颏部。
若肛查触及胎头矢状缝在骨盆右斜径上,颏在耻骨联合左上方,为右枕后位;若矢状缝在骨盆左斜径上,颏在耻骨联合右上方,则为左枕后位。
故肛查及腹部联合扪诊有利于早期发现枕后位。
3.阴道检查阴道检查是确诊枕后位的重要方法。
一般在宫颈扩张3~4 cm时阴道检查即能确定胎方位。
将两手指伸人宫颈口内检查,当胎头水肿不明显时,矢状缝及囟门的位置不难确定。
若矢状缝在骨盆左斜径上,大囟门在骨盆右前方,小囟门在骨盆左后方则为左枕后位;若矢状缝在骨盆右斜径上,大囟门在骨盆左前方,小囟门在骨盆右后方,则为右枕后位。
持续性枕后位诊疗心得
持续性枕后位诊疗心得凡临产后经过充分试产,当分娩以任何方式结束时,不论胎头在骨盆的哪一平面上,只要其枕部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者,即称为持续性枕后位。
通常情况下先露以枕后位入盆者,在产力作用下,大部分能自行转成枕前位,但仍有少数在产程中旋转失败而呈持续性枕后位。
持续性枕后位是头位难产中最多见的一种胎方位,以初产妇居多。
其发病率报道不一,国内报道为4%~9.6%,国外报道为10%。
2 原因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骨盆形态与大小异常:伴有中骨盆狭窄的骨盆由于阻碍胎头内旋转,容易发生持续性枕后位。
(2)胎头俯屈不良:以枕后位衔接的胎儿其脊柱与母体脊柱相贴近,胎儿颈部与母体骨盆呈一定角度,使胎头俯屈不良,胎头径线与骨盆径线不适应胎头下降、使胎头旋转受阻而呈持续性枕后位,形成难产。
(3)子宫收缩乏力:胎头在盆腔内需要完成俯屈及内旋转等一系列动作,必须有良好的产力,否则将难以完成。
(4)胎儿大小与头盆关系:枕后位胎儿体重较大者,如存在骨盆狭窄,容易造成头盆不称,妨碍其内旋转,导致分娩过程中阻力增加,最终引起宫缩乏力导致难产;Sizer等对于8年内分娩的16 781名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胎儿体重的增加枕后位的发生率增加,与胎儿各径线增加导致其内旋转发生困难有关。
(5)胎盘位置:有学者提出临产前前壁胎盘枕后位的发生率是后壁胎盘的3.1倍,但临产后,胎方位受骨盆形态及大小影响的更多。
3 诊断早期诊断是关键,可以及时处理以避免产程延长。
(1)临产前:①腹部检查:母体腹部2/3被胎儿肢体占据,胎背偏母体的侧后方,胎心在脐下侧腹部听到最响亮。
有时可以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触及胎儿颏部,根据胎儿颏的位置决定枕左后或枕右后位;②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③X线诊断可以做出诊断,但临床中不采用。
(2)临产后:临床表现:临产后枕后位多表现为原发宫缩乏力,潜伏期延长。
产妇在临产后不久即感腰背部疼痛,在活跃早期由于胎头在骨盆入口处压迫直肠,产妇过早就出现排便感,由于过早用力,致使产妇疲劳,宫颈前唇水肿,常出现活跃期进展缓慢或者停滞,又可引起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讲课PPT课件
经验总结与教训
病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 例,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
并发症处理:对于并发症的处理, 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以避 免病情恶化。
诊断与治疗:对于持续性枕后位、 枕横位的诊断与治疗,需要熟练 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THEME TEMPLATE
感谢观看
专家点评:请专业医生对手术操作视频进行点评,分析手术的优缺点和注 意事项。
互动环节与问题解答
章节副标题
现场互动交流
提问方式:鼓励学生提问,教师 解答
互动形式: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学生之间讨论
讨论话题:关于持续性枕后位、 枕横位的问题
反馈方式: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 行点评和指导
问题解答与总结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定义和特点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原因和影响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总结: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相关视频与图片资料展示
章节副标题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诊断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重要手段之一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胎儿在宫内的姿势和位置,确定胎位是否正常 超声检查还可以观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为孕妇提供科学的产前诊断和指导
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剖宫产手术,以避免难产和并发症的发生
THEME TEMPLATE
20XX/01/01
持续性枕后位、 枕横位讲课 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汇报人员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概述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对母婴的影响
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产程的观察及处置研究
常认为它 是利用重力整复 的原理进行复位 。虽然坐位下患者 是否能够 充分放松仍 存在争议 ,但对 于肩部及 同侧胸 壁损伤而致失去杠 杆条件 患者也不失为一 可行体位。
J u l y 2 0 1 3 , V o 1 . 1 1 , No. 2 1 [ 2 ] 谷先 光, 谷静, 孟庆 山, 等 介 绍 肩关节前脱 位 的简 易复位法 [ J ] _ 中华 创 伤骨 科杂 志, 2 0 0 4 , 6 ( 5 ) : 5 9 3 — 5 9 4 . [ 3 ] 文昌义 , 吴建手 法复位治疗肩 关节l { ; { 位[ J ] . 中医正"  ̄ ' , 2 0 0 9 , 2 1 ( 8 ) : 5 9 . 6 0 .
关节复位总的原则需遵循 “ 按其原路返回”,现 尚无某一种方法能 对所有脱 位进行复位 。随着对肩部解剖 和创伤机制 的进一 步认识和临
床实 践,整复肩 关节脱位 的方法越来越 多,但总 的可 以分为3 种整复原 理 :①利用杠杆作用整复 ;②利用牵引整复 ;③利用重力整复。其实质
均 以对抗牵 引为整 复特点 ,或采用麻 醉等各种方 式使肌 肉组织得到松
3总
结 Βιβλιοθήκη [ 4 ] 高道海, 刘军敢  ̄ K o c h e r 复位法 整复肩关节脱 位[ J ] . 中国骨伤, 2 0 0 9 ,
2 2 ( 2 ) 1 0 9 — 1 1 0 . 【 5 ] Na ma r a R M. R e d u c t i o n s o f a n t e r i o r s h o u l d e r d i s l o c a t i o n s b y s c a p u l a r ma n i p u l a t i o n [ J ] . A n n E me r g Me d , 1 9 9 3 , 2 2 ( 7 ) : 1 1 4 0 — 1 1 4 4 .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转位三步法-护理体会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转位三步法”护理体会目的总结胎儿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转位三步法”的产科护理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入院后护理。
结果112例胎儿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中有98例转位成功并自然分娩,14例转为剖宫产术。
转位成功率87.5%。
结论实施”转位三步法”并重视产科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的自然分娩率。
Abstract:ObjectiveSummary of fetal persistent occiput transverse position occiput posterior position maternal “The Three-step Position Altering” nursing experience. 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12 cases of persistent occiput transverse position and occiput posterior position maternity nursing.Results112 cases of fetal persistent occiput transverse position, occiput posterior position in 98 cases of successful maternal translocation and natural delivery, 14 cases were converted into cesarean section. With the success rate of 87.5%.ConclusionEmphasize on “ The Three-step Position Altering “ obstetric ca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women’s natural childbirth.Key words:Occiput transverse position;Occiput posterior position; The Three-step Position Altering; Nursing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指在分娩过程中, 胎头枕部持续不能转向前方, 直至分娩后期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或侧方, 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处理流程和复位手法探讨发表时间:2012-03-14T15:48:26.6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7期供稿作者:刘兰萍张晓霏[导读] 探讨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的处理流程和不同复位时机的手法。
刘兰萍张晓霏(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产科江苏镇江212001)【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的处理流程和不同复位时机的手法。
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03月31日我科109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处理流程和复位手法。
结果宫口开8cm或胎头S+2前发现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应先指导产妇取胎背朝上的侧俯卧位,调整并加强宫缩,观察半小时到1小时仍不能自然复位再扩张宫口至8cm后行手转胎头复位。
宫口开大8cm后及胎头S+2后发现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者应立即调整宫缩并进行手转胎头复位,胎头S+2前采用食中指尽可能分开,食指位于小囟门或大囟门处,中指位于矢状缝上,拟把胎头夹于两指之间进行复位,先露S+2后,宜采用食中指分开呈30度或并拢置于联骨联合下进行复位。
结论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发现时机不同,处理流程和复位的手法不同,只要没有头盆不称,经过恰当及时的处理是可以经阴道自然分娩的,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减轻母婴损伤。
【关键词】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侧俯卧位处理流程复位的手法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是最常见的头位不正,发病率在5-10%[1],我院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03月31日,产程中发现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采用以下复位流程处理的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109例,成功经阴道自然分娩107例,明显降低了剖宫产率,减少了母婴损伤。
一、资料与方法回顾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03月31日分娩产程中发现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109例,其中宫口开7cm前发现51例,其中伴宫颈水肿26例,宫口开7-8cm发现32例,宫口开9-10cm发现26例。
1.处理流程:宫口开8cm前因产妇频繁便意感发现者51例,其中伴宫颈水肿26例,行东菪胆碱0.3mg加2%利多卡因5ml宫颈多点封闭;后产妇取胎背向上的侧俯卧位,用缩宫素调整宫缩至30”-50”/2’,观察半小时至1小时,其中有5例自然复位成功。
其它46例未自然复位者,产妇取双腿屈曲仰卧位使大腿紧贴腹部,再行徒手扩张宫口至8cm后,手转胎头成功[2],其中8例因羊水Ⅱ度污染于宫口开大6cm,先露S+1前行手转胎头,有6例成功复位,一例因胎儿宫内窘迫,另一例因宫口开全后产道干涩第二产程进展缓慢,产妇拒绝阴道分娩而改剖宫产结束分娩。
宫口开7cm后以及第二产程发现的共58例,先调整宫缩至30”-50”/2’,产妇取双腿屈曲仰卧位使大腿紧贴腹部,宫口开大小于8cm操作者先于宫缩时弧形扩张宫口达8cm以上,再根据胎头位置(枕左横、枕左后)选择在宫缩时逆时针缓慢旋转胎头至小囟门到1点、大囟门到7点,枕右横位(枕右后)位,于宫缩时顺时针缓慢旋转胎头,至小囟门到11点处,大囟门到5点,复位后一定应检查两个囟门在一条直线才算成功。
复位时术者左手将胎背推向前上,最好是助手一手将胎背推向前上,另一手将胎体推向脊后,复位成功时宫口都已开全,即便仍有宫颈边轻轻推送即开全,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直至宫缩间歇期胎头仍处于枕前位,操作者才可停止。
2.复位手法:S+2前复位时采用食中指尽可能分开,食指位于小囟门或大囟门处,中指位于矢状缝上,利用骨缝增加手作用于胎头的阻力,拟把胎头夹于两指之间进行复位。
S+2后,宜采用食中指分开呈30℃或并拢置于联骨联合下进行复位可增加复位的成功率,对于耻骨弓位置低S+2后也可采用食中指分开拟把胎头夹于两指间进行复位。
下图为以枕左横位的手法复位图示,图1是宫缩时复位手法,图2是宫缩间歇时利用两指重叠的高度、在胎头与骨盆之间增加一个塞,防止胎头完全回复成原位,与下次宫缩时再重复图1的手法,宫缩间歇期用图2的手法,如此反复至之宫缩间歇期胎头不再回复。
104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手法复位及结果一览表(5例自然复位未列入表内)二、结果1.分娩方式:本研究采用上述复位流程处理的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109例,成功经阴道自然分娩107例,手法复位成功率98.17%。
其中宫口开3-4cm发现枕横(后)位者13例,自然复位3例、平产11例,剖宫产2例,成功率 84.6%;宫口开5-6cm发现枕横(后)位者38例,自然复位2例,36例经处理后阴道分娩,手法复位成功率100%。
宫口开7-8cm发现枕横(后)位者32例,均阴道分娩,手法复位成功率100%。
宫口开9-10cm发现枕横(后)位者26例,均阴道分娩,手法复位成功率100%。
2.新生儿情况:新生儿生后1分钟Apgar评分3分者1例,5-6分者2例,7-8分者5例,9-10分者97例;5分钟评分7-8分者2例,9-10分者96例。
新生儿体重≥4500g者4例。
3.母儿并发症/分娩并发症:在手转抬头术中,未发生新生儿头皮损伤、颅内出血,未发生新生儿死亡。
新生儿窒息3例,经吸氧、吸痰等处理后,5分钟Apgar评分8分。
产妇无宫颈裂伤,无产后出血。
三、讨论1.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发现时机不同,处理的流程应不同,在宫口开大8cm前应尽可能取侧俯卧位、加强宫缩、观察30-60分钟,如仍未达复位的条件再扩张宫颈后行手转胎头的处理流程。
众多作者认为复位时机在宫口开大5-8cm,先露在-1-+2cm[3,4],本研究中在S+2,宫口开8cm后徒手复位成功率100%,故本作者认为复位的最佳时机应为S+2,宫口开大8cm后至少应在宫口开大6cm,或S+1时进行,经产妇可在宫口开大3cm时进行,宫口开大未达复位最佳时机时,可于宫缩时行弧形扩张宫颈[5],既要避免过早干预失去自然复位的机会,又要避免过多等待、产妇体力过多消耗造成宫缩乏力[6]。
而且先露在棘平前复位羊水流出增多可能造成干产,本组一例就是证明。
当胎头至少达+1cm后再复位,加上助手在腹部的辅助作用,手法复位较易成功,成功后等待数次宫缩,胎头双顶径已接近骨盆出口,胎头就不会再回复成枕横(后)位,操作即可结束。
2.手转胎头应选择在宫缩时进行[4],宫缩时子宫的收缩力推动胎头下降有利于操作者对胎头的着力,宫缩间歇利用两手指重叠在胎头骨缝处,使胎头回复成枕横(后)位的惯性减缓。
本组在复位时曾尝试在宫缩间歇时进行复位,结果仅有一例经产妇,胎头位置在棘平在宫缩来临之前复位成功,紧接着来宫缩促进胎头的下降而成功,其他产妇在宫缩间歇期复位都未成功而选择在宫缩复位成功。
而且两手指应置于骨缝处,利用重叠骨缝增加手指作用于胎头的阻力,防止太滑,无法作力。
对于宫缩时先露与骨盆壁间嵌顿紧、手指无法伸入者可于宫缩来临前复位紧接着宫缩来临易于胎头复位成功。
3.侧俯卧位可使小部分枕横位(后)位,经过加强宫缩而自然复位[7],避免过早干预所致的复位困难和羊水流出增加,而使第二产程延长。
4.产妇取仰卧屈腿使大腿紧贴腹部,可耻骨联合上抬、产道拉直,特别适用于耻骨联合位置低的产妇,由于产轴相对拉直,改善骨盆径线,提供宽大的分娩空间,增加了手转胎头成功的机率。
5.手转胎头时操作者要有耐心,不急于在几分钟完成,本组最长复位时间达半小时,只要严格无菌操作,不会增加感染机会。
操作手法也要灵活,原则上S+2前两手尽可能分开拟将胎头夹于两指之间,S+2后两手分开30度或并拢,有时联骨弓位置低,虽S+2但仍尽可能分开两指将胎头夹于两指间进行复位,操作时术者根据胎头位置,产道条件灵活掌握,复位成功可以减少产妇的痛苦和损伤,降低剖宫产率[8]。
6.本组109例持续性枕横(后)中有5例发生了肩难产,4例新生儿体重超过4500G、一例新生儿体重4100G,而且5例手转胎头时仅2-3阵宫缩就完成了,肩难产的发生与手转胎头的难易不成比例。
故手转胎头前除排除头盆不称,还需充分评估骨盆出口平面大小、新生儿的体重,对于体重估计太大者应行剖宫产结束分娩为佳,以减少肩难产的风险。
7.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发现时机不同,处理的流程和方法就应不同,经过恰当的处理,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是能从阴道自然分娩的,复位成功的关键是头盆相称先露达S+2,而不是单看新生儿的体重。
本组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手转胎头的难易度与先露高低及联骨弓位置密切相关而与胎儿体重没有恒定的关系。
参考文献[1]乐杰.妇产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8.[2]柳红.头位难产190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13.[3]张桂萍.手法复位治疗头位难产110例[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954-955.[4]孙丽洲,张国英.手法旋转胎头在产程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1):47-48.[5]于秀丽.头位难产16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9).[6]Stitely ML, Gherman RB. Labor with abnormal presentation and position. Obstet Gynecol Clin North Am. 2005 Jun;32(2):165-79.[7]陈霞.早期更换产妇体位纠正头位难产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76-3077.[8]Shaffer BL, Cheng YW, Vargas JE,et al.Manual rotation to reduce caesarean delivery in persistent occiput posterior or transverse position. 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 2011,24(1):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