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路
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城镇获得了长足发展,城镇体系日益呈现出等级序列完整、层级结构分明、职能定位清晰、空间结构合理的大、中、小城市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完善的城镇体系不仅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基于当前全省发展实际和外部环境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河南城镇的快速、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实现河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促进中原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南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一)等级规模结构分析
1、等级规模结构分析
按照国家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结合河南实际情况,目前河南城镇体系分为5级:特大城市2个,分别为郑州市和洛阳市,占城镇总数的比重为0.2%;大城市7个,分别为开封、平顶山、安阳、新乡、焦作、南阳和商丘,占城镇总数的比重为0.8%;中等城市15个,分别为鹤壁、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信阳、周口、驻马店、济源、巩义、项城、汝州、邓州、潢川和固始,占城镇总数的比重为1.7%;小城市108个(其中,10万~20万人的30个,3万~10万人的78个),包括荥阳、新郑、登封、新密、偃师、林州、卫辉、辉县等,占城镇总数的比重为12.3%;小城镇747个,占城镇总数的比重为85.0%(小城镇只包括县城以下的建制镇)。
由此看出,在河南城镇体系中,小城镇和小城市占有较大的份额,两
项总和占河南城镇总数的97.3%;特大、大、中城市所占比重较小,为2.7%,尤其是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其比重仅为0.2%和0.8%。大中城市数量偏少,小城市和小城镇数量众多,是当前河南城镇体系的主要特征,也理应成为我们调整城镇体系结构和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2、城市首位度分析。
根据《河南统计年鉴》,河南2003年~2008年城镇体系的2城市指数、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统计结果见表1。
按照位序—规模原理,正常的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都应该是1,而2城市指数应该是2。从表1可以看出,2008年河南城镇体系城市首位度中2城市指数、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分别为1.891、0.734和0.598,低于合理城市首位度指数要求,表明河南城镇体系的城市首位度偏低,首位城市核心作用不明显,对区域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从2003年~2008年间变动趋势来看,城市首位度2城市指数在2003年~2005年间呈上升趋势,到2006年有所下降,2008年重回高位,达到1.891,表明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差距进一步拉大;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变化趋势相同,在2003年、2004年~2008年间,两指数呈上升趋势,表明首位城市的核心作用日益突出,对区域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
3、主要城市城镇化水平分析。
2008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为36.0%,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在18个主要城市中,郑州、鹤壁、济源3个城市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郑州城镇化水平最高,达到62.3%,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6.6个百分点,鹤壁、济源分别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
郑州、鹤壁、济源、焦作、三门峡、洛阳、平顶山、新乡、开封、许昌、安阳、漯河12个城市的城镇化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占18个城市的比重为66.7%;南阳、濮阳、信阳、商丘、周口、驻马店6个城市城镇化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驻马店市最低,仅为25.9%。目前,全省主要城市城镇化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区域差异明显,中原城市群各市城镇化水平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豫西南的南阳、豫北的濮阳和黄淮四市城镇化水平较低,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城市之间差距显著,各城市城镇化水平差距显著,城镇化水平最高的郑州市比水平较低的驻马店市高了35.6个百分点。
(二)职能结构分析
1、主要城市职能分析。
近年来,在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的引导下,18个主要城市依据自身发展特色,突出优势职能,确定重点发展方向,初步形成了定位清晰、分工相对合理的职能结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见表2)。
2、县(市)职能分析。
2008年,全省108个县(市)的GDP占全省比重近71%。目前,河南省县(市)城镇职能大致有6种类型:一是传统农业型。这种类型多数分布在平原农区,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如夏邑县和虞城县。二是劳务经济主导型。这种类型县(市)主要是人口大县或山区县,如固始县、新县。三是工业突破型。这种类型县(市)往往是特色不明显的传统农业县以及工业弱县,主要以工业为突破口,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开辟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如长垣县、长葛县。四是资源开发型。这种类型的县(市)依托
独特的资源优势,进行深层次、高强度、综合性的科学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如栾川县。五是产业集聚型。这种类型的县(市)有很强的工业基础,一直领跑全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如巩义、偃师。六是都市城郊型。这种类型县(市)位于中心城市边缘,属于中心城市的卫星城,如中牟、荥阳。
3、小城镇职能分析。
小城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全省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河南省800多个小城镇可以划分为8种职能类型,即区域中心型城镇、中心城市周边镇、工业主导型城镇、边界窗口型城镇、交通枢纽型城镇、矿产资源开发型城镇、历史文化及旅游服务型城镇和商贸带动型城镇。
(三)地域空间结构分析
河南城镇空间布局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镇轴带分布特征明显。2007年,京广、陇海、新—焦—济、洛—平—漯、宁西、大连—广州6条主干交通沿线,集中分布了17个省辖市、1个省管市、11个县级市和56个县城,集聚了全省约80%的城镇人口和70%的GDP。二是中原城市群城镇分布密集。中原城市群集聚了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9市和14个县级市、33个县、340个建制镇,分别为全省的50%、66.7%、37.5%、40.1%,城镇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67个。
(四)河南城镇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中城市数量少,中心城市规模优势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