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定稿)村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制度建议
题目类别毕业论文
系别管理工程系
专业班级 07级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班
学生姓名彭品贺
指导教师刘淑春
辅导教师刘淑春
开题报告日期2010年10月28日
研究现状: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到快速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发展过程。

关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现状,许多学者都通过实地调研,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给予许多正面的评价。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大学生村官课题组”的概括最有代表性。

该课题组在深入全国9个省市区开展大量广泛调查后形成的研究报告把大学生“村官”计划(工程)的发展历程划分为“自发探索”和“全面试验”两个阶段,并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工程)的实践情况进行了多角度的调查总结:(1)在“村民眼里的大学生村官”的调查中,90%以上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都抱有较高的期望;超过半数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计划表示赞成,对大学生的作用给予肯定。

(2)在“大学生村官看自己”的调查中,近95%的大学生“村官”发出“农村的舞台真的很大”这样的感叹,许多人在调查问卷中表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自身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在“新农村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的调查中,农村地区的干部群众普遍表示,欢迎更多的大学生来农村工作,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而全国首届十佳村官周倍良也认为,大学生作为知识和先进文化的代表,来到农村,一方面在学习、吸收农村地方性知识的过程中,在社会的大海洋中,完善、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发挥自身的知识文化优势,结合农村的实际,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和许多可喜的变化。

随着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他们越来越受农民群众的欢迎,成为新农村生产建设第一线的重要生力军。

近年来,全国各地先后采取了多种渠道、多种措施吸引大学生到村里担任村官,争取达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

在政策的号召下,大批的高校毕业生舍弃城市进入到农村。

研究目的和意义: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对促进新农村建设、解决大学生就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带来了新技术、新方法,部分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给农村带来了一股新风;三是改进了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其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新农村建设对人才迫切需要的反映;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

选聘大学生“村官”,为拓宽党政干部特别是县乡干部来源找到了新的途径,蓄起了“源头活水”。

专门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角度出发,认为大学生“村官”制度优化了农村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经济的能力;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增强了党的执政基础;储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2)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效应,为农村干部队伍注入生机和活力;改善了村级班子治理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新型农民的培育,同时也使“大学生有了职业,乡村有了活力”。

深入地看,大学生“村官”有可能成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这一历史任务的突破口。

关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现状,许多学者都通过实地调研,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给予许多正面的评价。

近年来,全国各地先后采取了多种渠道、多种措施吸引大学生到村里担任村官,争取达到“一
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

在政策的号召下,大批的高校毕业生舍弃城市进入到农村。

2006年至今,大学生“村官”政策运行机制比较完善。

主要表现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选派机制、培训机制、日常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一些地区还成立了专门的执行机构,比如,河南省平顶山市和鹤壁市成立了市、县、乡三级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

2008年,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已经推广到全国,成为国家行动,发展为国家级工程建设(十万人计划)。

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计划正式转入国家主导的工程建设阶段。

大学生“村官”计划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已经纳入国家政权建设范畴,成为国家政权制度的创新建设内容。

总体上说,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但是,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政府的认识误区:盲目跟风,脱离实际,对政策的导向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虎头蛇尾、前紧后松,把大学生村官计划看成短期行为;认识不清,重视不够,不拿大学生村官当干部;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没有一个严密科学的管理制度;政策缺乏连续性,随意改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性质。

(2)大学生“村官”自身的问题:功利心态,投机心理,把大学生村官计划当成“跳板”;盲目乐观,急于求成,对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缺乏充分认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出现“水土不服”,使大学生“村官”难以长期扎根农村,服务农村;专业知识虽比较牢固,但农村法规政策掌握明显不足;农村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工作实践中的应有魄力。

(3)高校方面的问题:高校缺少实施村官政策氛围;高校专业城市导向,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不具备农村工作能力。

有些学者还从其他视角分析了大学生“村官”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财政资源分布不均,东西部村官政策冷热差异;外聘大学生在法律上不具村官资格。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学生毕业到农村去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是不利的,要使一个大学生顺利毕业,国家和大学生个人都付出了很大的成本,既然农村的环境不利于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那么大学生还是应该留在城市,这样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既有的经验和逻辑表明,大学生当“村官”这条路可能出现拥堵甚至消化不良。

大学生就业,严格来讲是社会和学校的事,不是政府的事,选派大学生村官,其动机是好的,但政府插手学生就业的措施,也可能正面效果不佳,而副作用倒不少。

大学生当“空降村官”利少弊多:空降“村官”是将行政村作为解决特殊群体就业难的缓冲地带,将村级组织当成了一些人的“就业旅店”。

研究进度:
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重点):
研究内容:
本文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历史渊源、背景和意义,从政府、基层组织、农民和大学生村官这四个层面,对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和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以及在上述定位和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对策和建议。

结构框架:
引言
一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作用
1、推广科学技术,扩宽农民致富路
2、传播新知识,带来新思想
3、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
4、利用创业资金,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大学生“村官”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工资福利低,地区差异大,贫困地区“村官”扎根农村困难
2、缺乏农村需要的专业技能,难以发挥自身优势
3、身份尴尬,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
4、农村工作排他性,大学生“村官”工作难度大
5、期望值高,功利性强。

三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的制度改革的建议
1、制定明确政策,提高工资待遇
2、加强农村工作能力培训,帮助提高综合素质
3、实行政府“雇员制”,解决“村官”身份困境
4、优先选拔农村生源,鼓励农村大学生返乡
5、完善激励机制,注重培养“不走的”大学生“村官”
研究重点:结合当地实际与相关的政策,了解大学生村官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应的对策解决存在的问题,让大学生村官这个政策更好的发展下去。

研究方法、手段:
(1)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了关于大学生村官方面的书籍,报刊及研究报告。

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概念及历史发展状况。

(2)调查研究法:通过实际调查了解,掌握信阳市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情况
研究条件:
(1)指导老师刘淑春治学严谨、思维缜密、认真负责,能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是本论文研究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2)资料的来源
1.图书馆有大量相关学术类书籍可供参考。

2.网络的使用,为查阅资料提供了便利,可以获得相关文献。

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大量的运用网络资源,图书馆网站http://219.140.194.131:8091/有中国期刊网;中国维普网;超星电子图书等数据库。

文献综述:
为了使得“大学生村官计划”这项一举两得的措施真正实现双赢的局面,我国众多的专家学者积极投身到该项计划的调查研究之中,各种调研报告、政策分析、学术论文琳琅满目,其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类:
一剖析“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出现问题及对策研究
相关的文献有:河北农业科学杂志2010年第14期第171——172页,岳华、李建芳、马倩影、宋晓慧《“大学生村官”项目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张岩《“大学生村官”计划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白云飞《大学生“村官”政策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北京支部生活杂志2010年第8期,王化占《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和对策》;乡镇论坛2010年1月刊《真实生存现状调查:大学生村官到底面临哪些问题》;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0年8月,第27卷第4期,文德义、陈松《重庆市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对策》。

在这些文献中,学者主要分析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专业不对口,难以开展工作;工作得到不到当地村委会的支持,无法得到村民认可;大学生担心之后工作出路等等问题。

而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从高校培养;大学生自我提高;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法律制度保障等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分析“大学生村官计划”对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推进作用
相关文献有:理论导刊2010年4月刊,李永生《刍论大学生村官与实现我国农村善治;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刘满喜《大学生村官机制与新农村建设》;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4期,邱哲《大学生村官推进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与创新》;文学界2010年01期,宋慧晶《浅析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企业导报2010年第7期,徐蓉蓉、汤晓丽《论湖北省大学生村官引导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等。

这些文献主要从“大学生村官计划”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出发,肯定了该计划在农村的经济、文化以及民主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三探究“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的文献有: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0期,张蕾《“大学生村官”的健康发展——“鲢鱼效应”引发的思考》;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马俊兵《大学村官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职教研究2009年9月第1卷第3期,成洁《大学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江汉论坛2010年6月,杨振海《关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等。

这些相关文献首先肯定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积极作用,为了该项计划能够长久的实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的选拔、培养制度,做好大学生村官从产到销,直至最后退出的一系列保障措施。

四从政策解读、政治理论的角度剖析“大学生村官计划”
相关文献有: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王艳艳《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公共政策分析》;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马爱玲《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公共政策分析》;扬州大学校报2009年4月第13卷第2期,盛海波、胡晓东、王学川《浅析和谐社会构建中大学生村官的政治功能》;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雅菊《我国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偏差研究》等。

这些文献主要从政府的视角出发,
从政策法规的完善着手,提出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意见。

五利用各种理论分析、优化“大学生村官计划”
相关文献有: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郭丽珍《ERG理论视角解读大学生村官计划》;新重庆2010年第6期,洪天云《创新“五步式”培养模式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7月第7期,邓艳葵《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及其优化》;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第32卷第12期,童心《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效应结构方程模型》等。

这些文献主要是从如ERG理论、效应结构模型等着手探究“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

在现有的关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相关文献中,很多专家学者所罗列的问题都涉及到了这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村官得不到村民的认可;第二,大学生村官处于自我怀疑中,感觉难以施展才能;第三,大学生村官进的来,留不住。

如果以上的两点建议能够得以实施,这几个问题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大学生村官在培养和选拔上能够与当地实际情况对口衔接,那么大学生村官就能在自己熟悉的舞台大展拳脚的同时,实际帮助当地村民进行新农村建设,这样第一、二个问题也就不是问题,而当大学生村官得到了自我价值实现,第三个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

当然以上建议都仅仅停留于理论的层面,如果得以论证且要付诸实践,还需要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给予保障,各级行政机关通力合作,为“大学生村官计划”完善和实施保驾护航。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阶段,而新农村建设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大学生村官计划”经过初步的论证实践,大的方向已经显示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巨大推动作用,但是在很多具体的实施环节上还有待改进,社会各界投入那么多的人力、财力、物力,要的不是形象工程,而是具体行之有效的实施。

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大学生村官计划”一定能日趋完善,完成历史赋予它的伟大任务,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为统筹城乡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岳华、李建芳、马倩影、宋晓慧.“大学生村官”项目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
科学杂志,2010年第14期
[2] 白云飞.大学生“村官”政策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9年
[3] 王化占.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北京支部生活杂志,2010年4月
[4] 文德义、陈松。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对策[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10年8月,第27卷第4期
[5] 李永生 .刍论大学生村官与实现我国农村善治[J].理论导刊, 2010年4月刊
[6] 刘满喜 .大学生村官机制与新农村建设[学位论文]. 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邱哲. 大学生村官推进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与创新[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第24期
[8] 宋慧晶 .浅析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 文学界, 2010年01期
[9] 徐蓉蓉、汤晓丽. 论湖北省大学生村官引导农村经济组织创新[J]. 企业导报, 2010年第7期
[10] 张蕾 . “大学生村官”的健康发展——“鲢鱼效应”引发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
10月
[11] 马俊兵. 大学村官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学位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2] 成洁. 大学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职教研究, 2009年9月第1卷第3期
[13] 杨振海. 关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 江汉论坛, 2010年6月
[14] 王艳艳.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公共政策分析[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5] 马爱玲.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公共政策分析[学位论文]. 中南大学,2009年
[16] 盛海波、胡晓东、王学川. 浅析和谐社会构建中大学生村官的政治功能[J]. 扬州大学校报,
2009年4月第13卷第2期
[17] 王雅菊. 我国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偏差研究[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0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