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利思想》复习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春秋战国
一、孔子儒家“仁”
儒家思想体系的特点:A、以礼为行为规范主要组成:重礼
B、以仁为思想核心贵仁
C、以义为价值准绳
福利主张:均无贫、泛爱众、薄赋敛、富民、惠民。
编纂审定:《诗》、《书》、《礼》、《乐》、
作:《春秋》
“仁”的基本内涵包括:爱人(最核心的主张:仁者爱仁)
孝悌
忠恕
孔子的“有道”的社会标准是:上下等级、尊卑长幼秩序。
理想的“有道”社会是指:A、老百姓的生活是安定的、和睦的、愉快的。
B、重点关心照顾的是老人和儿童。
社会教化的程序是:庶、富、教。
二、孟子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主张:性善说。“四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重民论:(民本主义,以民为本)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提出“民贵君轻,
与民同乐民本思想理想的王道社会:是由一个个男耕女织、足衣足食的小康之家所构成的小康社会。
制民恒产
救济穷弱思想
三、《周礼》
是对社会福利问题论述最为具体、系统的书籍之一,主要探讨了政府关于社会福利的具体措施的运行办法。
A、备荒赈饥思想。提出灾前备荒灾后救济的12项措施。
B、惠民恤民思想。恤民振穷、无息贷放、免服徭役
四、范蠡、李悝的平粜论
范蠡是首倡者,李悝是发展者。
范蠡:以“农作物收获循环”为依据,提出谷物平粜思想,是中国救荒史上平粜理论的鼻祖。
是第一个喊出“谷贱伤农”的口号。
丰年分为:上熟(300石)中熟(200石)下熟(100石)。
欠年:大饥、中饥、小饥。
五、《管子》西汉刘向编定
A、行“九惠之教”
B、社会福利调查统计论《问》、《山国轨》
C、贫富论提出“贫穷线”问题。
D、徕民策
六、韩非法家
反对社会福利主张,提出:性恶论和自利自为的人际关系论。
社会福利主张:贫富分化合理论,
反济贫论
反足民论
贫富分化的原因:A、人口多而财货少
B、懒惰和奢侈——贫
勤俭的产物——富
七、老子道家主张援“天道”以论“人道”。
A、天道均平论:提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思想
宣扬“圣人不积”的观点,反对持盈。
B、无为无事:提倡“无为政治”(自然政治)。
C、小国寡民论:理想社会模式的独特价值(P70)
“小国寡民”思想堪称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发端。
八、墨子墨家核心:兼相爱。
A、兼相爱、交相利
黎民百姓三大巨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B、赈灾备荒论
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姓饥寒交迫、多灾多难的原因是:
1、自然界的变化造成的
2、统治者横征暴敛、奢侈浪费。
总结赈荒救灾的主要方法:积粟备荒、节用抗灾、足财抗灾。
C、利民、爱民思想。
第二章秦汉
特点:春秋战国:学派林立,百家争鸣。
秦汉:总结反省,理论整合。
一、社会救济包括:招抚流亡、轻徭薄赋、尊老、恤鳏寡孤独、复除。
二、汉初的赈灾与优抚包括:赈济、放货、徒流民。
三、西汉产期对巩固汉帝国有重要作用的三个人物是:(贾谊)、(晁错)、(董仲舒)。
四、贾谊和晁错:
A、提出“贵粟救荒论”,强调充足的粮食储备是社会救济和救荒必备的前提条件。
B、灾荒成因论: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
C、积粟备荒思想。从社会治乱安危的战略高度来看
在国家积粟中,没有9年的粮食积蓄,称为“不足”
没有6年的粮食积蓄,称为“急”
没有3年的粮食积蓄,国将不国。
提出了:驱民归农、人粟受爵、禁奢侈风气。
五、耿寿昌的“常平仓制度”,核心内容是:“谷贱时增其价而籴、贵时减其价而粜”
具有国防战略意义。
六、《礼记》
《社运》————大同之世
《大学》————亲民
《一道》————恤民振穷、安老怀少
七、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化论”、“限民名田论”最具代表性。
土地兼并的原因: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准许买卖。
危害(直接后果):合贫者与富者的对立尖锐化。
限田方案的特点:崇尚井田制
对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量规定一个限度。
“限田方案”的思想价值。
八、王符《潜夫论》提出了富民、教民、爱民的社会福利思想。
A、天以民为心
认为国家治乱与百姓安乐的决定因素是君主。
B、爱日说
把保障百姓的劳动时间作为社会福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他在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上的一项独创。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
————倡导无君无臣
1、阮籍——“理想社会论”:A、无君无臣、万物自理自定;B、平等、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
2、嵇康——“养生论”(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
养生之道的根本:A、洞悉生命的目的
B、知足
养生论的社会学意义。
3、鲍敬言《无君论》
他的理想的社会模式有什么特点?P117
第四章隋唐宋元
隋唐:鼎盛时期
宋元:转变时期
明清:衰落期
1、李世民提出:君民相依,与民休息、改善民生
A、民水君舟————君民关系
B、“恤民养民”的措施:恤鳏寡孤独
减免赋役
建社仓
恤刑慎罚、重视教化
2、李觏北宋提倡:“食不足、心不常”
有功利主义倾向
A. 从“礼论”到“生民论”
民生论——是以“礼论”为理论前提和依据建立起来的.
B、探求百姓饥寒之由
贫富分化的原因: A.富人对贫民的役使和剥削.
B.统治者侵夺百姓的劳动时间
C、土地占有不均(根本原因)
第五章:明清(衰落期)
1、朱元璋明太祖
A、民者,国之本也(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