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复习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奈氏准则,波特和比特率的关系:实际的信道所能传输的最高码元速率,要明显地低于奈氏准则给出上限数值。
波特(Baud)和比特(bit)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波特是码元传输的速率单位(每秒传多少个码元)。
码元传输速率也称为调制速率、波形速率或符号速率。
比特是信息量的单位。
若1 个码元只携带 1 bit 的信息量,则“比特/秒”和“波特”在数值上相等。
若1 个码元携带n bit 的信息量,则M Baud 的码元传输速率所对应的信息传输速率为M n b/s。
3香农公式: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则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
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就一定可以找到某种办法来实现无差错的传输。
若信道带宽W 或信噪比S/N 没有上限(当然实际信道不可能是这样的),则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也就没有上限。
实际信道上能够达到的信息传输速率要比香农的极限传输速率低不少。
对于频带宽度已确定的信道,如果信噪比不能再提高了,并且码元传输速率也达到了上限值,那么还有办法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
这就是用编码的方法让每一个码元携带更多比特的信息量。
4常见的物理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
5双绞线的应用:同种设备使用交叉线,非同中设备使用平行线。
6信息复用的种类及特征:最基本的复用是频分复用(FDM)和时分复用(TDM)。
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宽带资源,用户在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带。
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每一个用户所占用的时隙是周期性地出现。
STDM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WDM,码分复用CDM。
7宽带接入技术:xDSL技术,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FTTx技术。
其他:物理层的作用是要尽可能的屏蔽掉差异,是物理层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这样就可使数据链路层只需考虑如何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而不必考虑网络具体的传输媒介是什么。
物理层的特性:机械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信息交互的方式: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双向交互通信(半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
传输媒体不属于物理层。
8点到点协议PPP及透明传输的实现:PPP协议是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PPP协议只支持全双工链路。
PPP协议应满足的要求:封装成帧,透明性,多种网络层协议,多种类型链路,差错检测,检测连接状态,最大传送单元,网络层地址协商,数据压缩协商。
PPP协议的三个组成部分:一个将IP 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PPP即支持异步链路,也支持面向比特的同步链路。
链路控制协议LCP (Link Control Protocol)。
用来建立、配置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
网络控制协议NCP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可支持IP、OSI网络层、DECnet,AppleTalk等。
PPP 有一个 2 个字节的协议字段。
当PPP 用在同步传输链路时,协议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
当PPP 用在异步传输时,就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
O比特填充:在发送端,只要发现有5 个连续1,则立即填入一个0。
接收端对帧中的比特流进行扫描。
每当发现5 个连续1时,就把这 5 个连续1 后的一个0 删除。
9以太网的拓扑类型:星形网,环形网,树形网,网状结构。
现在常用的以太网为星形(在物理上星形,在逻辑上总线型)。
以太网协议标准:DIX Ethernet V2(正规标准)和IEEE 802.3(定义总线型)。
10CSMA/CD协议的工作过程:多点接入、载波监听、碰撞检测。
(先听先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等待重发)。
多点接入表明此协议为总线型,载波监听指在发送数据之前先监听,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站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
碰撞检测是边发送边监听,即配适器在发送数据的同时监听总线上是否有其他站也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停止发送。
争用期(Contention Period)就是以太网端到端往返时间2τ。
经过争用期这段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才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
传统以太网的争用期:51.2us,可发送512bt 即64字节。
信道利用率的公式:Smax=To/(To+τ)=1/1+a。
以太网在发送数据时,如果帧的前64字节没有发生冲突,那么后续的数据就不会发生冲突,做一以太网的最短有效帧长即为64字节。
凡长度小于64字节的帧都是由于冲突而异常终止的无效帧。
11网桥和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转发过程: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和过滤,当网桥收到一个帧时,并不是向所有的接口转发此帧,而是先检测此帧的目的MAC地址,然后再确定将该帧转发到那个接口,或者把它丢弃。
网桥是通过内部的接口管理软件和网桥协议实体来实现操作的。
P92。
12、集线器和交换机对带宽的影响:集线器不管有多少个端口,所有端口都共享一条带宽,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两个端口传送数据,其他端口只能等待;同时集线器只能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
而对于交换机而言,每个端口都有一条独占的带宽,当两个端口工作时并不影响其他端口的工作,同时交换机不但可以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也可以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
集线器是一种广播工作模式,所有的端口都可以接受到信息,而交换机只有当某端口发送请求时才工作,只发送到目的端口。
13VLAN的概念及应用:虚拟局域网VLAN 是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
这些网段具有某些共同的需求。
每一个VLAN 的帧都有一个明确的标识符,指明发送这个帧的工作站是属于哪一个VLAN。
虚拟局域网协议允许在以太网的帧格式中插入一个4个字节的标识符,成为VLAN标记。
用来指明发送该帧的工作站属于哪个虚拟局域网。
其他: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点对点信道,广播信道。
以帧为单位进行传输。
字符填充:在发送端的SOH或EOT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而在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再将数据送往网络层之前删除这个插入的转义字符,这种方法成为字节填充或字符填充。
CRC运算就是在数据M的后面添加供差错检测用的N位冗余码,然后构成一个帧发送出去,一共发送(k+n)位。
零比特填充:在发送端,先扫描整个信息子顿,只要发现5个连续1,则立即填入一个0,因此不会出现连续地6个1,接收端在收到一个帧时,先找到标志字段F以确定一个帧的边界,接着再用硬件对其中的比特流进行扫描。
每当发现五个连续1时,就把这5个连续1后边的一个0删除,以还原成原来的信息比特流,这样就保证了透明传输;在所传送的数据比特流中可以传送任意组合的比特流而不会引起对帧边界的错误判断。
MAC地址:48比特,6字节
扩展的以太网仍然是处于同一个网络。
虚拟局域网只能建立在交换机上。
14 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关系: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的首部,而硬件地址则放在MAC 帧的首部。
在网络层和网络层以上使用的是IP地址,而数据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的是硬件地址。
数据链路层看不见数据报的IP地址。
IP地址的特点:1)每一个IP地址都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
2)实际上IP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和一个链路的接口。
3)按照因特网的观点,一个网络是指具有相同网络号的主机的集合。
4)在IP地址中,所有分配到网络号的网路都是平等的。
15子网的划分:划分子网的方法是从网络的主机号借用若干位作为子网号当然主机号也就相应的减少了同样的位数,于是两级IP地址在本单位内部就变为三级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和主机号。
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A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是255.0.0.0,B类是255.255.0.0,C类是255.255.255.0。
P133例4—2 例4—3
16无分类编址CIDR(构造超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CIDR 消除了传统的A 类、B 类和C 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因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分配IPv4 的地址空间。
CIDR 把32位的IP地址划分为两个部分,前面的部分是“网络前缀”,用来指明网络,后面的部分则用来指明主机,因此CIDR使IP地址从三位又回到了两级编址。
CIDR 把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的IP 地址组成“CIDR 地址块”。
一个CIDR 地址块可以表示很多地址,这种地址的聚合常称为路由聚合,它使得路由表中的一个项目可以表示很多个(例如上千个)原来传统分类地址的路由。
CIDR 地址块中的地址数一定是 2 的整数次幂。
地址块的分配:P137。
P138图4—25 求地址数:
17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为了提高IP 数据报交付成功的机会,在网际层使用了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ICMP 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
ICMP 不是高层协议,而是IP 层的协议。
ICMP 报文作为IP 层数据报的数据,加上数据报的首部,组成IP 数据报发送出去。
ICMP 报文的种类有两种,即ICMP 差错报告报文和ICMP 询问报文。
ICMP的应用:PING应用:PING 用来测试两个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P143图4—29.Traceroute应用:P144 图4—30。
18路由器的转发分组流程:(1) 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机的IP 地址D, 得出目的网络地址为N。
(2) 若网络N 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则把数据报直接交付目的主机D;否则是间接交付,执行(3)。
(3) 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 D 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
(4) 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N 的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
(5) 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6)。
(6) 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19路由算法的含义和应用(RIP和OSPF):理想的路由算法:1)算法必须是正确的和完整的。
2)算法在计算上应简单。
3)算法应能适应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的变化,这就是说,要有自适应性。
4)算法应具有稳定性。
5)算法应是公平的。
6)算法应是最佳的。
RIP内部网关协议: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最大的优点是简单。
RIP对直接连接的路由器的距离定义为1,然后经过其他非直接连接的路由时加1。
一条路径最多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因此距离等于16相当于不可到达,所以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
RIP协议只关心路由器个数,不关心时延问题。
RIP算法中路由表更新的原则是找出到每个目的网络的最短距离。
算法:P149 例4—5。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OSPF协议不仅要考虑最短路径,还需要考虑时延,费用,距离,带宽等。
20 VPN和NA T的含义:VPN:利用公用的因特网作为本机构各专用网之间的通信载体,这样的专用网又称为虚拟专用网VPN。
VPN只是在效果上跟专用网一样,它用的还是公用网。
VPN包括全球地址(即公用地址)和私有地址(专有地址)。
网络地址转换NA T:所有使用本地地址的主机在和外界通信时,都要在NA T路由器上将本地地址转换成全球IP地址,才能和因特网(公用网)连接,NA T既是从私网到公网的转换。
其他:网际IP协议是用来使互连起来的许多计算机网络能够进行通信,因此TCP/IP体系中的网络层常常称为网际层,或IP层。
IP地址为32位,全球唯一。
A类地址前一位网络号为0,B类为10,C类为110。
所有经过因特网传送的数据都必须加密。
21运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的特点: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
TCP的特点:1)TCP 提供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
2)每个TCP 只能有两个端点。
3)TCP 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务4)TCP停工全双工通信5)面向字节流。
UDP的特点:1)UDP 是无连接的。
2)UDP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3)UDP是面向报文的4)UDP没有拥塞控制。
5)UDP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6)UDP的首部开销小,只有八个字节。
22、端口,套接字,网络中通信一端的标识:端口只具有本地意义,在网络中用IP地址+端口号。
套接字:TCP连接的端点叫套接字或插口。
每一个TCP连接唯一地被通信两端的两个端点(套接字)所确定。
23、流量控制的含义和方法:所谓的流量控制就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要让接收方来的及接受。
24、TCP的流量控制与确认机制:利用滑动窗口机制可以很方便的在TCP连接上实现对发送方的流量控制。
发送方的发送窗口不能超过接收方给出的接受窗口的数值。
TCP 的窗口单位是字节,不是报文段。
具体流程:P203图5—22。
确认机制:确认TCP基本的传输单元是TCP段,而这些段的长度是可变的.由于TCP要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所以TCP在接到数据段后要对其进行校验,并且向发送方反馈确认消息.如果发送方没有接受到这样的确认消息,TCP将尝试重新发送数据.TCP接受方发送的确认信号ACK是对其已经接受的、连续的最后一个字节的确认。
ACK信号包含在TCP段的头信息中,发送方将从序号的ACK+1开始发送后面的数据。
25、TCP拥塞控制算法及应用:所谓拥塞控制就是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过载。
拥塞控制所要做的都有一个前提,就是网络能承受现有的网络负荷。
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性的过程,涉及到所有的主机、所有的路由器,以及与降低网络传输性能有关的所有因素。
P210 图5—25。
两种算法:慢开始算法原理:1)在主机刚刚开始发送报文段时可先设置拥塞窗口cwnd = 1,即设置为一个最大报文段MSS 的数值。
2)在每收到一个对新的报文段的确认后,将拥塞窗口加1,即增加一个MSS 的数值。
3)用这样的方法逐步增大发送端的拥塞窗口cwnd,可以使分组注入到网络的速率更加合理。
拥塞避免算法的思路是让拥塞窗口cwnd 缓慢地增大,即每经过一个往返时间RTT 就把发送方的拥塞窗口cwnd 加1,而不是加倍,使拥塞窗口cwnd 按线性规律缓慢增长。
26、TCP的三次握手协议:步骤:1 A 的TCP 向B 发出连接请求报文段,其首部中的同步位SYN = 1,并选择序号seq = x,表明传送数据时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是x。
2 B 的TCP 收到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如同意,则发回确认。
B 在确认报文段中应使SYN = 1,使ACK = 1,其确认号ack = x + 1,自己选择的序号seq = y。
3 A 收到此报文段后向 B 给出确认,其ACK = 1,确认号ack = y + 1。
A 的TCP 通知上层应用进程,连接已经建立。
其他:UDP在传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TCP则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27应用层所有的应用进程都可以通过运输层再传送到IP层,这就是复用。
运输层从IP 层收到数据后必须交付给指明的应用进程,这就是分用。
若确认号=N,则表明:到序号N—1位置的所有数据都已正确收到。
28 DNS的基本概念及解析过程:域名系统DNS是因特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转换为IP地址。
解析过程:当某一个应用进程需要把主机名解析为IP地址时,该应用进程就调用解析程序,并成为DNS的一个客户,把待解析的域名放在DNS请求报文中,以UDP用户数据报方式发送给本地域名服务器。
本地域名服务器在查找域名后,把对应的IP地址放在回答报文中返回。
应用进程获得目的主机的IP 地址后即可进行通信。
29 FTP的基本概念:FTP提供交互式的访问,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的类型和格式,并允许文件具有存取权限。
FTP基于TCP,TFTP基于UDP。
FTP需要建立两个连接,FTP 的服务器进程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主进程,负责接受新的请求;另外有若干个从属进程,负责处理单个请求。
HTTP建立在TCP协议上,无状态连接。
30万维网的基本概念:万维网是一个大规模的、联机式的信息储藏所,英文简称WEB。
万维网用链接的方法能非常方便地从因特网上的一个站点访问,从而主动地按需获取丰富的信息。
31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收发协议: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邮件读取协议POP3和IMAP。
32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33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
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
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34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35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综合OSI 和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原理体系结构。
各层的主要功能:1)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插头的定义及连接法。
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3)网络层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
4)运输层运输层的任务是向上一层的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服务,使它们看不见运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
5)应用层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36 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物理层要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2)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该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3)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物理层的主要特点:(1)由于在OSI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2)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37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个包含些什么内容?答:(1)机械特性明接口所用的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2)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意。
(4)规程特性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38数据在信道重的传输速率受哪些因素的限制?信噪比能否任意提高?香农公式在数据通信中的意义是什么?“比特/每秒”和“码元/每秒”有何区别?答:码元传输速率受奈氏准则的限制,信息传输速率受香农公式的限制香农公式在数据通信中的意义是: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传信率,就可实现无差传输。
比特/s是信息传输速率的单位码元传输速率也称为调制速率、波形速率或符号速率。
一个码元不一定对应于一个比特。
码元/秒是码元传输速率两者在二进制时相等在多进制时信息传输速率要乘以log以2为底的进制数等于码元传输速率
39为什么要使用信道复用技术?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有哪些?答:为了通过共享信道、最大限度提高信道利用率。
频分、时分、码分、波分。
40数据率为10Mb/s的以太网在物理媒体上的码元传输速率是多少码元/秒?答:码元传输速率即为波特率,以太网使用曼彻斯特编码,这就意味着发送的每一位都有两个信号周期。
标准以太网的数据速率是10MB/s,因此波特率是数据率的两倍,即20M波特41以太网交换机有何特点?用它怎样组成虚拟局域网?答:以太网交换机则为链路层设备,可实现透明交换虚拟局域网VLAN 是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
这些网段具有某些共同的需求。
虚拟局域网协议允许在以太网的帧格式中插入一个 4 字节的标识符,称为VLAN 标记(tag),用来指明发送该帧的工作站属于哪一个虚拟局域网。
42网桥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是什么?网桥与转发器以及以太网交换机有何异同?答: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MAC 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
网桥具有过滤帧的功能。
当网桥收到一个帧时,并不是向所有的接口转发此帧,而是先检查此帧的目的MAC 地址,然后再确定将该帧转发到哪一个接口转发器工作在物理层,它仅简单地转发信号,没有过滤能力以太网交换机则为链路层设备,可视为多端口网桥
43 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是比较其优缺点。
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面向连接”虚电路(Virtual Circuit)服务或“无连接”数据报服务前者预约了双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网络资源。
优点是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即所传送的分组不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列到达终点),也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缺点是路由器复杂,网络成本高;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
44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和作用,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答:运输层处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服务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但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面向主机,承担路由功能,即主机寻址及有效的分组交换)。
各种应用进程之间通信需要“可靠或尽力而为”的两类服务质量,必须由运输层以复用和分用的形式加载到网络层。
45为什么说UDP是面向报文的,而TCP是面向字节流的?答:发送方UDP 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IP 层。
UDP 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
接收方UDP 对IP 层交上来的UDP 用户数据报,在去除首部后就原封不动地交付上层的应用进程,一次交付一个完整的报文。
发送方TCP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数据块,视为无结构的字节流(无边界约束,课分拆/合并),但维持各字节
46端口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端口要划分为三种?答:端口的作用是对TCP/IP体系的应用进程进行统一的标志,使运行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的应用进程能够互相通信。
熟知端口,数值一般为0~1023.标记常规的服务进程;登记端口号,数值为1024~49151,标记没有熟知端口号的非常规的服务进程;
47域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域名系统中的本地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以及权限域名权服务器有何区别?答: 域名系统的主要功能:将域名解析为主机能识别的IP地址。
每一个域名服务器都只对域名体系中的一部分进行管辖。
共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域名服务器。
即本地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授权域名服务器。
当一个本地域名服务器不能立即回答某个主机的查询时,该本地域名服务器就以DNS客户的身份向某一个根域名服务器查询。
若根域名服务器有被查询主机的信息,就发送DNS回答报文给本地域名服务器,然后本地域名服务器再回答发起查询的主机。
但当根域名服务器没有被查询的主机的信息时,它一定知道某个保存有被查询的主机名字映射的授权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
通常根域名服务器用来管辖顶级域。
根域名服务器并不直接对顶级域下面所属的所有的域名进行转换,但它一定能够找到下面的所有二级域名的域名服务器。
每一个主机都必须在授权域名服务器处注册登记。
通常,一个主机的授权域名服务器就是它的主机ISP的一个域名服务器。
授权域名服务器总是能够将其管辖的主机名转换为该主机的IP地址。
因特网允许各个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将本域名划分为若干个域名服务器管辖区。
一般就在各管辖区中设置相应的授权域名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