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植物的抗性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直接伤害
• 1.生物膜破坏 • 高温时,生物膜功能键断裂,导致膜蛋白变 性,膜脂分子液化,膜结构破坏,正常生理 功能就不能进行,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 2.蛋白质变性
自然状态
高温 正常温度
变性
高温
凝聚状态
二、内外条件对耐热性的影响
• (一)内部因素 • 不同生长习性的高等植物的耐热性是不同 的。
二、冻害的机制
• (二)结冰伤害
• 细胞在零下低温的结冰有两种,一种是细胞 间结冰:细胞间隙中细胞壁附近的水分结成冰, 这种结冰对细胞伤害不大;另一种是细胞内结冰: 一般是先在细胞质结冰,然后在液泡内结冰。
细胞内结冰伤害的原因主要是机械的损害。 冰晶体会破坏生物膜、细胞器和胞质溶胶的结构, 使细胞亚显微结构的隔离被破坏,酶活动无秩序, 影响代谢。
第四节 植物的抗热性
• 一、高温对植物的危害
• (一)间接伤害 • 1.饥饿 • 温度补偿点(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point) 当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时的温度。 • 2.氨毒害 高温抑制氮化物的合成,氨积 累过多,毒害细胞。 • 3.蛋白质破坏
高温 高温 自然状态 变性 凝聚状态 正常温度

• 抗冻植物之所以抗冻,主要有以下特点: • 1、细胞间结冰 • 2、过冷却(supercooling):是指细胞液在 其冰点下仍然保持非冰冻状态。
冬小麦低温锻炼前后质膜的变化
A.锻炼前的细胞,水在通过细胞质时可能发生结冰 B.锻炼后的细胞,水通过质膜内陷形成的排水渠, 直接排出到细胞外
三、内外条件对植物抗冻性的影响
一、冷害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
• 1.水分平衡失调
和叶片干枯
寒潮过后,植株的叶尖
• 2.呼吸速率大起大落 在零上低温条件下,
冷害病征出现之前,呼吸速率加快;随着低温 的加剧或时间延长,以后迅速下降。 • 3.光合速率减弱 影响叶绿素的生物合成 和光合进程 • 4.酶活性变化 引起蛋白质合成酶、核酸 合成酶、脂肪合成酶等合成酶活性降低,但使 这些物质的水解酶活性降低。
变性的蛋白质
未受损的蛋白质
(三)脱落酸
• 在逆境条件下,脱落酸含量会增加。一般认为, 脱落酸是一种胁迫激素(stress hormone),又称 应激激素,它调节植物对胁迫环境的适应。 • 1、逆境时脱落酸的变化 • 无论在什么逆境条件下,如低温、高温、干旱、 盐渍和水涝,植物体的内源脱落酸含量都会增加, 以提高抗逆性。 • 2、外施脱落酸对抗逆性的影响 • 外施适当浓度(10-6 ~10-4 mol· -1)的脱落酸可以提 L 高作物的抗寒、抗冷、抗盐和抗旱能力。外施脱 落酸后要经过一定时间(24 h以上)的代谢变化, 才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3.脱落酸在交叉适应中的作用
• 植物中的交叉适应(cross adaptation) • 植物处于零上低温、高温、干旱或盐 渍条件下,能提高植株对另外一些逆境的 抵抗能力,这种与不良环境反应之间的相 互适应作用。 • 交叉适应的作用物质就是脱落酸。
干旱或盐渍预处理对受冷水稻幼苗叶电解质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 (一)内部因素 • 1、各种植物原产地不同,生长期的长短不 同,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 抗寒能力也不同。
• 2、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时期的抗寒性也不同。
(二)外界条件
• 1、温度逐渐降低是植物进入休眠的主要 条件之一。 • 2、光照长短可影响植物进入休眠,同样 影响抗寒能力的形成。 • 3、光照强度与抗寒力有关 • 4、土壤含水量 • 5、土壤营养元素
外施脱落酸提高抗逆性的原因
• (1)减少膜的伤害 逆境会伤害生物膜,而脱 落酸可能使生物膜稳定,减少逆境导致的伤害。 • (2)减少自由基对膜的破坏 经脱落酸处理后, 会延缓SOD和过氧化氢酶等活性的下降,阻止 体内自由基的过氧化作用,降低丙二醛等有毒 物质的积累,使质膜受到保护。 • (3)改变体内代谢 外施脱落酸,可使植物体 增加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等的含 量,从而使植物产生抗逆能力。
第六节 植物的抗涝性
• 一、涝害对植物的伤害
• (一)代谢紊乱 • (二)营养失调 • (三)乙烯增加
• 二、植物对涝害的适应
• 植物是否适应淹水胁迫,很大程度决定 于植物体内有无通气组织。
第七节 植物的抗盐性
• 盐害(salt injury),土壤盐分过多对植物 造成的危害,也称盐胁迫(salt stress)。 • 自然界中造成盐胁迫的盐份主要是NaCl, Na2SO4, Na2CO3, NaHCO3。 • 土壤中NaCl和Na2SO4占优势时称为盐土, Na2CO3和NaHCO3较多的土壤称为碱土。 • 通常情况下这些盐同时存在,所以通常称 盐碱土。
脯氨酸在抗逆中的作用:
• 1、作为渗透调节物质,用于保持胞质溶 胶与环境的渗透平衡,防止水分散失。
• 2、保持膜结构的完整性,因为脯氨酸与 蛋白质相互作用能增加蛋白质的可溶性 和减少可溶性蛋白的沉淀,增强蛋白质 和蛋白质间的水合作用。
二、作物抗旱性的形态、生理特征
• 适应干旱条件的形态特征是: • 根系发达而深扎,根/冠比大(能更有效地利 用土壤水分,特别是土壤深处的水分,并能 保持水分平衡),增加叶片表面的蜡面沉积 (减少水分蒸腾),叶片细胞小(可减少细 胞收缩产生的机械损害),叶脉致密,单位 面积气孔数目多(加强蒸腾,有利吸水)。
• 适应干旱条件的生理特征是:
• 细胞液的渗透势低(抗过度脱水);
• 在缺水情况下气孔关闭较晚(光合作用不 立即停止); • 酶的合成活动仍占优势(合成大于分解)
三、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途径
• 选育抗旱品种是提高作物抗旱性最根本的 途径。
• (一)抗旱锻炼 蹲苗、搁苗、饿苗
• (二)合理施肥 合理施用磷、钾肥,适 当控制氮肥,可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 (三)施用抗蒸腾剂
一、干旱对植物的伤害
• • • • • (一)各部位间水分重新分配 (二)膜受损伤 (三)光合作用减弱 (四)渗透调节 植物缺水时由于溶质累积,而使渗透势下 降。参与调节的物质有两大类:一是外界 环境进入植物细胞内的无机离子(K+), 二是细胞内合成的有机物,高等植物中的 渗透调节物质主要是脯氨酸和甜菜碱。
一、植物对冻害的生理适应
• 1.植株含水量下降 • 2.呼吸减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脱落酸含量增多 • 4.生长停止,进入休眠 • 5.保护物质的增多
二、冻害的机制
• (一)膜结构损伤
• 冻害可能从两方面导致植物伤害和死亡: 一方面是质膜的Mg2+-ATP酶活性降低或失 活,降低细胞主动吸收和运输功能,水和 溶质外渗;另一方面是细胞器上的ATP酶 被激活,细胞内ATP含量迅速减少,生物 合成减少或停止。
• 二、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 植物有各种各样抵抗或适应逆境的本领: 形态方面和生理方面。 • 在逆境胁迫下,细胞会发生系列变化:逆 境感受、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蛋白质合 成、酶活性增强,产生胁迫相关物质适应 或抵御逆境。
逆境下植物细胞形成的代谢适应物
• (一)胁迫蛋白 • 在逆境条件下,植物关闭一些正常表达的基 因,启动一些与逆境相适应的基因,抵御逆 境胁迫,这些蛋白统称(stress protein)。 如热激蛋白(heat-shock protein) 、抗冻蛋 白(antifreeze protein) 、病原相关蛋白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二、冷害的机制
• 1、膜的相变
• 膜的双分子层脂质的物理状态与温度有 关,温度高时为液晶相,温度低时为凝 胶相。 • 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冷敏感植物 的膜形态发生改变,从液晶相变为凝胶 相,膜出现裂缝,透性增加,受害组织 离子外渗,破坏了原来的离子平衡。
• 2、活性氧
• 活性氧对许多生物功能分子有破坏作用,包括引 起膜的过氧化作用。 • 植物体中也有防御系统,降低或消除活性氧对膜 脂的攻击能力。例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 POD) 、过氧化氢酶 (catalase,CAT)。 •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处于 动态平衡状态,自由基水平很低,不会伤害细胞。 可是当植物受到胁迫(高温、低温、盐渍、干旱) 时,这个平衡就被打破。自由基累积过多,就会 伤害细胞。
(二)渗透调节
• 渗透调节(osmoregulation)通过加入或去除细胞 内的溶质,从而使细胞内外的渗透势相平衡的现 象。 • 在不良环境下, 细胞会被动地丢失一些水分, 除此以外,逆境会细胞形成一些渗透调节物质, 提高细胞内溶质浓度,降低水势,使能从外界继 续吸水,植物就能正常生长。 • 渗透调节物质主要有糖、有机酸和一些无机离子 (特别是K+)。 • 脯氨酸(proline)是最有效的渗透调节物质之一, 在多种逆境下,植物体内都积累脯氨酸,尤其是 干旱时积累最多,可比原始含量增加几十倍到几 百倍。
第二节 植物的抗冷性
• 低温对植物的危害,按低温程度和受害情 况,可分为冷害(零上低温)和冻害(零 下低温)两种。 • 冷害(chilling injury)在零上低温时,虽 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喜温植物的生理障 碍,使植物受伤甚至死亡,此现象称为。 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植物,在生长过程 中遇到零上低温,则发生冷害。
三、提高作物抗性的生理措施
• 选育高抗品种是提高作物抗性的基本措施。 这里只讨论提高抗性的生理措施。 • 1、种子锻炼 播种前对萌动种子进行干旱 锻炼或盐溶液处理。 • 2、巧施水肥 控制土壤水分,少施N肥, 多施P,K肥。 • 3、施用生长物质 应用植物生长延缓剂 CCC、PP333等和生长抑制剂茉莉酸、三碘 苯甲酸等,可使植物生长健壮,提高ABA 含量,加强抗性。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或抵抗)主要包括 两个方面: • 避逆性(stress avoidance)是指植物对不 良环境在时间上或空间上躲避开。
• 耐逆性(stress tolerance)是指植物能够 忍受逆境的作用。
第一节 抗性生理通论
• 一、逆境对植物的伤害
• 1、可使细胞脱水,膜系统破坏,一切位于膜上的酶 活性紊乱,各种代谢活动无序进行,透性加大。 • 2、会使光合速率下降,同化物形成减少,因为组织 缺水引起气孔关闭,叶绿体受伤,有关光合过程的 酶失活或变性。 • 3、呼吸速率也发生变化,其变化进程因逆境种类而 异。 • 4、逆境诱导糖类和蛋白质转变成可溶性化合物增加, 这与合成酶活性下降,水解酶活性增强有关。
• (二)外部条件 • 1.温度 高温锻炼有可能提高植物的抗热 性。 • 2.湿度 一般来说,细胞含水量低,耐热 性强。
三、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
第五节 植物的抗旱性
• 旱害(drought):指土壤水分缺乏或大气相 对湿度过低对植物造成的危害。
• 干旱可分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 • 植物受到旱害后,细胞失去紧张度,叶片 和幼茎下垂,这种现象称为萎蔫(wilting)。 萎蔫分为暂时萎蔫(temporary wilting) 和永 久萎蔫(permanent wilting)
三、影响冷害的内外条件
• (一)内部条件 不同作物对冷害的敏感性不同, 同一作物不同品种或类型的抗寒性亦不同。 • (二)外界环境 生长速率与抗寒性强弱呈负 相关 • 1、低温锻炼 • 2、合理施用磷钾肥,少施或不施化学氮肥 • 3、不宜灌水 • 4、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
第三节 植物的抗冻性
• 冻害(freezing injury)当温度下降到0℃以 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 亡,此现象。 • • 抗寒锻炼(cold hardening):随着气温下降, 植物体内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 变化,提高植物抗寒能力的过程。
第十三章 植物的抗性生理
(hardiness physiology)
• 逆境(stress):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 又称胁迫。 • 胁迫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 物因素有病害、虫害和杂草。 • 非生物因素包括寒冷、高温、干旱、盐渍 等。 • 植物的抗性(hardiness):这种对不良环 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