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性细菌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厌氧培养,但不十分严格。在血 琼脂平板上,多数菌株有双层溶 血环。
本菌代谢十分活跃,可分解多种 常见的糖类,产酸产气。在牛奶 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使其 中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 体,可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 状,气势凶猛,称“汹涌发酵”。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17
双层溶血环
内环是由θ毒素引起的狭窄的完全溶血,外环是由α毒素引起的不完全溶血。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3
一、破伤风梭菌(C.tetani)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4
(一)生物学性状
G+,菌体细长,芽胞正圆,比菌 体粗,位于菌体顶端,使细菌呈 鼓槌状
培养:严格厌氧。在血平板上, 37°C48小时后始见薄膜状爬行 生长物,伴β溶血
芽胞抵抗力较强,100°C 1小时 方可完全被破坏,在土壤中可存 活数年。
• 患儿诊断为新生儿破伤风 • 诊断依据是潜伏期为7-14天,临床症状以全身肌肉强直
性痉挛为主。可能原因是患儿出生后不洁断脐史。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13Fra Baidu bibliotek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伤口直接涂片镜检和病菌分离培养阳性率
很低,故一般不进行。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即 可作出诊断。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5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6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条件:伤口窄而深;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坏死组 织多,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 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
致病机制:破伤风痉挛毒素干扰了抑制性神经元的协 调作用。使肌肉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失调,导致屈肌、 伸肌同时发生强烈收缩,骨骼肌出现强烈痉挛
使用TAT要遵循早期、足量原则,一旦毒素与细胞受体结合, 抗毒素便不能中和其毒性作用。
• 特异性治疗 包括使用抗毒素和抗生素两方面。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15
二、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16
(一)生物学性状
G+粗大杆菌,芽胞椭圆形,小于 菌体,位于菌体次极端,在体内 有明显的荚膜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7
破伤风痉挛毒素的作用机制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8
所致疾病:破伤风
潜伏期平均7-14天,典型的症状是面部肌痉挛所造 成的苦笑面容、牙关紧闭及持续性背部痉挛(角弓反 张)。其它早期症状还包括有漏口水、出汗和激动,因 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还可产生心率不齐、血压波 动和因大量出汗造成的脱水。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9
苦笑面容、牙关紧闭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10
角弓反张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11
免疫性
破伤风免疫属外毒素免疫,主要是抗毒素发挥中和作 用,病后不会获得牢固免疫力,获得有效抗毒素的途径是 人工免疫。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12
【案例分析】
患儿男,出生9日,突现吸吮无力,颈部肌肉僵硬,腹肌紧 张,遂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脐带未脱落,入院后患儿哭 闹不安,抽搐频繁。 【思考】该患儿应诊断为何种疾病?为什么?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病原生物学 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
王峰 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
目录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艰难梭菌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2
第一篇 医学细菌学 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厌氧芽胞梭菌属(Clostridum)为一群 严格厌氧革兰染色阳性菌,能形成芽胞 ,且芽胞宽于菌体使菌体膨大呈梭状, 故名梭菌。主要引起人类破伤风、气性 坏疽和肉毒中毒等严重疾病。
14
(四)防治原则
• 远期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人工主动免疫 • 紧急预防:①正确处理创口及清创扩创;②同时立即注射
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TAT)以获得被动免疫; ③注射TAT被动预防的同时,可给予类毒素同时作主动免疫。 ④TAT注射前,都必须先作皮肤试验。若皮试阳性可采用脱 敏注射法。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18
(二)致病性
致病物质: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10余种外毒素和侵袭性酶。
α毒素-----5型细菌均能产生,以A型产生量最大。能分解细胞膜上磷脂和 蛋白形成的复合物,造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溶解,引起 血管通透性增加伴大量溶血、组织坏死、肝脏、心功能受损,在气性坏疽 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 β、ε、ι(iota)毒素-----引起坏死损伤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肠毒素------主要作用于回肠,其次为空肠。其作用机制是肠毒素肽链嵌入 细胞膜,破坏膜离子运输功能,改变膜的通透性,而引起腹泻。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20
21
(2)食物中毒: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某些菌株 可产生肠毒素引发食物中毒。因食入被本菌大 量污染的食物(主要为肉类食品)而引起,潜 伏期8~24小时,临床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胀、 水样腹泻、便血。一般1~2天后自愈,但年老 体弱者可致死亡。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19
所致疾病 (1)气性坏疽:60%~80%由A型引起。该病多见于战伤, 但也见于平时的工伤、车祸、地震等。致病条件与破伤风梭 菌相同。气性坏疽潜伏期短,一般仅为8~48小时,使该病发 展迅速,病情险恶。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40%~100%。 临床表面为局部剧痛、组织水肿、气肿,触摸有捻发感,伴 组织坏死、分泌物恶臭。病菌产生的毒素和组织坏死的毒性 产物被吸收入血,引起毒血症、休克。
22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早期诊断能避免病人最终截肢或死亡 1.直接涂片镜检:这是极有价值的快速诊断法。从深部创 口取材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观察有无革兰阳性大杆菌。 2.分离培养:取坏死组织标本,接种血平板或庖肉培养基, 厌氧培养,观察生长情况,并用培养物时行生化反应鉴定。 3.动物试验:必要时可取细菌培养液0.5~1ml静脉注射小 鼠,10分钟后处死,置37°C经5~8小时,如动物躯体膨胀, 取肝或腹腔渗出液涂片镜检并分离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