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用药
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症状包括疼痛、麻木、刺痛和感觉异常等。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目前,该疾病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传统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对一些患者效果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α-硫辛酸和普瑞巴林这两种药物备受关注。
α-硫辛酸是一种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的保护神经的药物,可以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和减轻神经病变的症状。
普瑞巴林则是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药物,通过抑制疼痛传导神经元的兴奋性来减轻疼痛感。
结合使用α-硫辛酸和普瑞巴林可能会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更有效地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
本研究旨在探讨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并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作出贡献。
通过对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机制的研究,我们希望为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并分析其临床应用的意义。
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目前,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易出现药物耐受性和副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的联合应用是否能够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通过研究分析α-硫辛酸和普瑞巴林的药理作用、联合应用的理论基础和疗效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易出现耐药性和副作用。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2_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 136 -therapy on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with hip fracture[J]. Zhongguo Zhen Jiu,2021,41(4):387-399.[23] QU X L,ZHENG B,CHEN T Y,et al. Bone turnover markers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to predict osteoporotic fractures in older women: a ret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y[J]. Orthop Surg,2020,12(1):116-123.[24] SZULC P,NAYLOR K,HOYLE N R,et al. Use of CTX-I andPINP as bone turnover markers: National Bone Health Alliance recommendations to standardize sample handling and patientpreparation to reduce pre-analytical variability[J]. Osteoporos Int,2017,28(9):2541-2556.[25] WANG J S,MAZUR C M,WEIN M N. Sclerostin andosteocalcin: candidate bone-produced hormones[J].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2021,12:584147.[26]张雷,刘志纯.骨代谢标志物在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和骨折风险评估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2,28(12):1828-1832.(收稿日期:2023-10-24)①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14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唐琪①【摘要】 目的:探究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分型、诊断和治疗措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分型、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临床主要分为4种类型:1)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DSPN);2)糖尿病神经根/神经丛病;3)糖尿病单神经病/多发单神经病;4)糖尿病自主神经病(DAN)分型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DSPN)在这4种类型中,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DSPN)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75%,约5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生DSPN0 DSPN对神经的损害呈现轴突长度依赖型,即神经的轴突越长越易受损。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长的神经,而胫神经和腓深神经是坐骨神经的远端分支,故胫神经和腓深神经是DSPN最易、最早受累的神经之一。
25%的DSPN以疼痛为首发症状,早期表现为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早期即有腱反射减退,但早期肌无力和肌萎缩并不明显。
2、糖尿病神经根/神经丛病又称糖尿病性肌萎缩或痛性肌萎缩,较少见,约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1%,通常急性/亚急性起病,常见于腰舐神经根/神经丛分布区,表现为支配区内的疼痛/感觉障碍,继而肌肉无力和萎缩,下肢近端为主,可单侧或双侧受累,对免疫治疗有反应。
3、糖尿病单神经病/多发单神经病糖尿病累及颅神经,按照频率依次为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通常急性起病,其中伴有眶周疼痛的不全性动眼神经麻痹最常见(瞳孔保留),有时与痛性眼肌麻痹很难鉴别,痛性眼肌麻痹是海绵窦/眶尖/眶上裂的非特性炎症,若实在难以鉴别,在腰穿排除感染,以及加强控制血糖的前提下,可以给予激素诊断性治疗。
至于后交通动脉瘤压迫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瞳孔最先受累),以及重症肌无力引起的眼外肌的无力(晨轻暮重)则相对容易鉴别。
糖尿病累及脊神经,以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最为常见,受嵌压部位更易受累(如腕管、肘管、腓骨小头),表现为支配区的疼痛、感觉减退和肌无力。
4、糖尿病自主神经病(DAN)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常常隐匿起病,缓慢进展,可以胃肠道症状、性功能减退、排尿困难、直立性低血压、排汗异常、静息时心动过速等。
阿替普酶、丁苯酞、依达拉奉等、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糖尿病周围性神经性痛、血管性痴呆等用法用量

阿替普酶、丁苯酞、普瑞巴林、依达拉奉等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糖尿病周围性神经性痛、血管性痴呆等疾病用法用量及临床依据阿替普酶治疗80岁以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用法用量:阿替普酶 0.9 mg/kg,最大剂量 90 mg,总剂量的 10% 先从静脉推入,剩余剂量在随后 60 分钟持续静脉滴注。
循证依据:用于 80 岁以下患者,对于年龄大于 77 岁的患者可能出血风险增加,但仍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替奈普酶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5小时内溶栓治疗用法用量:0.4 mg/kg 静脉团注。
循证依据:脑卒中防治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指南丁苯酞用于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用法用量:丁苯酞 200 mg tid 口服。
循证依据:丁苯酞、银杏叶提取物、尼麦角林、尼莫地平、胞磷胆碱和己酮可可碱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认知功能,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作用仍需临床试验普瑞巴林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和部分性癫痫发作的辅助治疗1)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用法用量:75-300 mg/d 口服,肾功能减退患者按照说明书调整剂量。
循证依据:普瑞巴林用于治疗成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的神经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指南、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专家共识2)用于部分性癫痫发作的辅助治疗(4 岁及 4 岁以上患者)用法用量:体重不超过 30 kg 的儿童 3.5 mg/kg/d 分 2-3 次口服,最大日剂量为 14 mg/kg。
体重超过 30 kg 的儿童或成人 2.5 mg/kg/d 分 2-3 次服用,最大日剂量 10 mg/kg/d(不超过 600 mg/d)。
循证依据:批准普瑞巴林用于一个月以上婴幼儿童及成人部分性癫痫发作辅助治疗依达拉奉用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治疗用法用量:初始疗程:60 mg 静脉输注,给药时间大于 60 分钟,每日一次,持续 14 日,之后停药 14 日。
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

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名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观察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静滴,同时加用丹红注射液静滴4周;对照组仅给予甲钴胺注射液静滴4周。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3.33%;且对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
结论甲钴胺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甲钴胺,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可达60%-90%[1]。
其临床表现以对称性肢体疼痛、感觉减退、麻木为主要特征,严重者可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积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减少糖尿病致残、致死率有重要意义。
笔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0例病例均为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住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 30 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 47-68 岁,平均(56.4±7.6)岁;糖尿病病程3-16年;对照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45-70岁,平均(57.6±8.2)岁;糖尿病病程4-15年。
1.2诊断标准 60例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亦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依据:(1)确切的糖尿病诊断依据;(2)有四肢感觉异常或运动神经障碍表现:麻木、疼痛、烧灼感、蚁走感、发凉、手套、足袜套感、肌无力、肌萎缩、走路不稳似踏雪感;(3)双侧拇趾震动觉异常;(4)膝、跟腱反射程度减弱或消失;(5)肌电图示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MCV)减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入院时血糖值差异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资料具有可比性。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分析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分析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神经系统受损,进而出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运动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前列地尔和甲钴胺是目前常用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治疗药物,二者联合使用能够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前列地尔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通过抑制神经末梢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从而减少钙离子依赖性神经内分泌物质的释放,降低神经传导性疼痛反应,从而缓解神经病症状。
甲钴胺是一种维生素B12药物,具有保护神经纤维、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二者联合使用,可以协同发挥抗炎、抗氧化和神经再生的功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独应用前列地尔或甲钴胺相比,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显著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感觉异常和肌力减退症状。
此外,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机制改善病理改变。
前列地尔的钙离子拮抗作用可以减轻糖尿病引起的小血管病变,减少神经纤维损伤。
甲钴胺则可以通过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损伤的神经纤维,从而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病理改变。
然而,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前列地尔和甲钴胺在一些患者身上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例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其次,前列地尔和甲钴胺不适用于所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对于一些疾病类型可能无效或效果有限。
综上所述,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然而,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明确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在不同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的适应症和治疗方案,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硫辛酸片的功效和注意事项

硫辛酸片的功效和注意事项今天来为大家介绍一个用于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硫辛酸片。
硫辛酸片是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常见用药。
我们之所以要强调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水平,主要就是为了减少糖尿病带来的各种并发症风险,而周围神经病变,就是糖尿病引起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发展,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50%~90%,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周围神经病变,这些病变的致残率,致死率都较高,因此,对于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的问题,应该给予积极的重视。
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多种多样,包括小纤维神经病变引起的肢端刺痛感、麻木,感觉消失或障碍,足部溃疡,撕裂样痛等症状及问题,也包括神经大纤维病变产生的共济失调,神经传导速度变慢,震动学消失,腱反射消失等问题;还有自主神经病变导致的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异常出汗,神经性腹泻等多种问题。
想要控制好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首先要做到的当然是控制好血糖,减少血糖升高带来的周围神经健康影响,但除了控制好血糖以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想要控制周围神经病变,服用相关的药物,来阻断和减缓周围神经受损过程,营养修复神经也是非常重要的,而硫辛酸片就是这样的一种具有上述作用的糖尿病患者辅助用药。
硫辛酸片之所以能有预防和改善周围神经病变,减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风险,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其对于神经的营养和治疗作用的机理是非常复杂的,但简单点说,硫辛酸片的主要功效就是——超强抗氧化,它的抗氧化作用有多强呢?我们都知道维生素C、维生素E 是常见的抗氧剂,硫辛酸片的抗氧化作用是维生素C400倍,是维生素E得8倍!之所以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问题,与神经细胞受到的氧化应激反应刺激,在超强的氧化作用下受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硫辛酸片能够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减少和对抗糖尿病对周围神经带来的氧化应激反应,同时硫辛酸片超强的抗氧化作用,还能在体内起到还原其他抗氧化物质的作用,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辅酶Q10,谷胱甘肽等物质,都可以在硫辛酸片的作用下被重新还原,协同硫辛酸片一起对抗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者:苏晓清谢勇丽来源:《医学信息》2018年第05期摘 ; 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致残的常见病因,由于血糖的控制达标率不高,所以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是关注的热点问题。
糖尿病的治疗发展快速,包括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方面,现对这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及治疗进行综述和分析。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关键;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587.2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5.001文章编号:1006-1959(2018)05-0001-02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其中以周围神经病变尤为常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严重可明显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治疗时间长及见效慢。
现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进行分析及综述。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定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排除其他原因以后,在糖尿病患者中存在的因周围神经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症状和(或)体征。
按照周围神经受累的分布,可以分为多发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和局灶性非对称性周围神经病[1]。
Dyck[2]指出,DPN 的诊断不应该仅仅取决于临床检查。
Boulton[3]强调,DPN的诊断必须除外其他原因造成的神经病变。
糖尿病和神经病学者[4]认为仅靠症状来诊断神经病变,其准确性是相当差的,需综合神经病学临床症状、体征、电生理诊断,并结合糖尿病患者的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或皮肤活体组织检查以及其他自主神经功能测定的结果来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才最为准确。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1,5],首先需要明确患有糖尿病是基本条件,其次是患者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或)电生理的证据,最后需要排除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其他原因。
己酮可可碱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其神经症状的影响

· 糖尿病与并发症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12月糖尿病新世界 DIABETES NEW WORLD己酮可可碱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其神经症状的影响解洋,张开凤,袁园丹徒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镇江 212100[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己酮可可碱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其神经症状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1—9月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 =50,血栓通/丹参酮治疗)和联合治疗组(n =50,己酮可可碱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同时对比其治疗前后的神经症状评分(Neurological Symptom Score, NSS )及神经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isability Score, NDS )。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DS 、N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
治疗后,两组的NDS 、NSS 评分均出现下降,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此外,联合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结论 针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己酮可可碱联合甲钴胺治疗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及神经缺损情况。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症状[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12(b )-0182-04Effect of Pentoxifylline Combined with Mecobalamine o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nd Its Neurological SymptomsXIE Yang, ZHANG Kaifeng, YUAN Yuan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Dant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Zhenjiang, Jiangsu Province, 212100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pentoxifylline combined with mecobalam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nd its influence on neurological symptom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dmitted to the Endocrinology Department of Dant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jiang City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n =50, thromboxone/tanshinone treatment) and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n =50, pentoxifyl‑line combined with mecobalamine injection treatment)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as compared, and Neurological Symptom Score (NSS) and Neurological DisabilityScore (ND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DS and NS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oth P >0.05). After treatment, NDS and NSS scores of both groups de‑creased, and the scores of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In addition,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of pentoxifylline and mecobalamin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clinical efficacy, and can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symptoms and nerve defects of patients to a certain extent.[Key words ] Pentoxifylline; Mecobalamine;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Neurological symptom DOI :10.16658/ki.1672-4062.2023.24.182[作者简介] 解洋(1987-),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内分泌学。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方法:2009年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0例为甲钴胺1mg,1次/日肌注。
实验组在甲钴胺1mg肌注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240mg/日静滴。
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在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实验组在治疗后神经传导有所改善(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实验组在治疗后神经传导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甲钴胺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在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较单纯甲钴胺具有更大的优势,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为理想的药物选择。
关键词马来酸桂哌齐特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作为糖尿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好发于2型糖尿病患者,并与病程相关。
2009年开展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9年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80例,男43例,女37例,平均年龄60.4±0.5岁;糖尿病病程3个月~9.5年,平均病程98.4±9.8个月;周围神经病病程3~35个月。
DPN诊断标准[1]:①感觉功能障碍:如感觉过敏、异常、肢体麻木及疼痛;②运动功能障碍:如肌张力减弱、腱反射、膝反射减弱;③营养功能障碍:如肌肉萎缩、无力、皮肤干燥多汗等;④肌电图检查示外周神经如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功能障碍;⑤排除非DPN,排除心、肝、肾病变及功能衰竭,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血管神经病变。
方法:所有入组病例均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0例为甲钴胺1mg,1次/日,肌注。
实验组甲钴胺1mg/日肌注,并静滴马来酸桂哌齐特240mg/日。
治疗14天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疗效进行判定。
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对于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疼痛症状。
而α-硫辛酸和普瑞巴林作为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常用药物,其疗效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α-硫辛酸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抗血糖及保护神经等多种途径发挥治疗作用;而普瑞巴林则可以通过抑制谷氨酸释放、减少神经元的过度兴奋等途径来缓解疼痛症状。
本研究旨在探讨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探讨该联合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和生活质量下降。
α-硫辛酸和普瑞巴林作为常用的治疗药物,具有镇痛和神经修复的作用,有望合理应用于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
本研究旨在验证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对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和依据,进一步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和减轻其疼痛感,同时也为完善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合并症状之一就是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该病变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和不适感。
目前,临床上已经有关于α-硫辛酸和普瑞巴林的单独应用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报道,但关于两者联合应用的疗效分析还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店实践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
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该联合治疗方法的分析评价,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医学研究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类似疾病的治疗探索提供一定的启示。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有助于深入探讨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思路和选择。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张益民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1(005)001
【摘要】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D)的疗效.方法将57例DPND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DPND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300 mg/d治疗3周,并在治疗12周后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血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组对改善DPND患者的肢体疼痛、麻木、发凉、感觉异常和/或减退等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为78.57%,较对照组5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改善DPND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是治疗DPND的有效方法之一.
【总页数】1页(P147)
【作者】张益民
【作者单位】455000,安阳市中医院药剂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J], 李俊华
2.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肌电图、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王凌霄;温宏峰;才丽娜;李文雅
3.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J], 田玉苑
4.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J], 谭树志
5.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临床观察 [J], 张素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乐柏林

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乐柏林发布时间:2023-05-16T01:03:05.126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8期作者:乐柏林[导读] 目的: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其周围神经病变时所展现的实施效果与实施价值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黄石 435200摘要:目的: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其周围神经病变时所展现的实施效果与实施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数为100例,均来自于2020年1月一2021年2月期间我中心收治护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奇偶数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指标及神经功能评分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更高,且血清炎性因子指标降低。
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实施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炎性水平,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其临床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硫辛酸;胰激肽原酶肠溶片;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指标;神经功能糖尿病是一种流行的慢性疾病,随着经济生活的高速发展,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高,这严重威胁了人体的生命健康。
现阶段糖尿病呈现年轻化,而2型糖尿病的全国发病率也越来越高,2型糖尿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其发病早、病程长,并发症发病率高且严重,管理2型糖尿病已刻不容缓【1】。
针对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需了解好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要指导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用药依从性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病例数为100例,均来自于2020年1月一2021年2月期间我中心收治护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奇偶数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
此次参加研究对比的患者均无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无先天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无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无认知、语言沟通障碍者,生命体征均正常。
中医药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痛和感觉异常。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方面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也有不少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究。
本文将对中医药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足、湿热等因素导致的,因此治疗时会注重调理气血、消除湿热等。
目前已有研究显示,中药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对糖尿病神经病变进行治疗,主要包括改善微循环、抗氧化作用、抑制炎症反应等。
1. 神曲麻汤
神曲麻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由神曲、羌活、焦术、鸡血藤等组成。
研究发现,神曲麻汤可以通过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和神经生理指标,并且能够减轻神经病变的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 补肾壮骨汤
3. 芍药败酱汤
近年来,不少临床研究对中医药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了评价。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神经电生理指标也有所改善,表明中医药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是目前的临床研究数量还较少,具体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可能会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中药的用药剂量和药物组合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中医药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还需要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哪些药物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效果好

哪些药物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效果好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在治疗时一定会问:哪些药物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效果好?为此求医网编辑根据医生指导、患者反馈和网友评论,整理筛选出了5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常用药品,希望对患者及其家属有所帮助。
以下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品均已经过药监局审批,患者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放心服用:1.加巴喷丁参考价格:¥57成分:加巴喷丁功能主治:主要用于常规抗癫痫药物不能取得满意疗效的局限性发作,也用于局限性发作并继而全身化的癫痫患者的治疗。
加巴喷丁已成为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所有神经性疼痛疾病的此类药物。
该产品被英国批准治疗所有神经性疼痛,包括糖尿病性神经病、疱疹后神经痛、脊髓损伤痛、幼肢痛和神经性背痛。
禁忌症:已知对该药中任一成份过敏的人群、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禁服。
生产商: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5262.硫辛酸注射液参考价格:¥176成分:戊酸。
辅料为苯甲醇、乙二胺。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引起的感觉异常。
禁忌症: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生产商: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58693.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片(Ⅰ)参考价格:¥157成分: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每粒含格列本脲1.25mg,盐酸二甲双胍250mg。
功能主治: 1 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和/或运动疗法血糖水平未得到满意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
2 可作为单用磺酰脲类或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水平未得到满意控制的2型糖尿病病人二线用药。
禁忌症:以下患者禁用:1;肾脏疾病或肾功能不全(男性:血清肌酐;女性:血清肌酐≥1.4mg/dl。
或肌酐清除率异常),由心源性休克、心肌梗塞、败血症引起的肾功能不全。
2;需药物治疗的充血性心衰。
3;对二甲双胍或格列本脲过敏者。
4;急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糖尿病性的酮症酸中毒。
5;静脉肾盂造影或动脉造影前、重大手术以及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情况。
6;1型糖尿病患者。
息风通络散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100例临床观察

息风通络散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100例临床观察目前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也随之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其治疗状况越来越得到重视。
但相比之下,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药物相对较少,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常用药物是神经营养药如:甲钴胺、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等,价格昂贵,依从性小;常规西药联合息风通络散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价格适中,依从性好,疗效可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旨在观察息风通络散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江西省高安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及神经内科就诊的10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1.1.1 年龄40——65岁,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
1.1.2 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肢端感觉异常者100例;肢痛者59例;运动神经受累者30例;动眼神经麻痹者10例;外展神经麻痹者4例;瞳孔改变者15例;排汗异常者10例;胃肠功能失调者40例;心血管神经功能异常者15例;排尿异常者12例;皮肤瘙痒者15例;失眠者18例。
1.1.3 无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肾功能损害,无出血倾向。
1.1.4 如患者为女性,则应处于非妊娠期且6个月内没有妊娠计划。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两组年龄、男女比例、糖尿病病程、症状及血糖控制程度、胰岛素用量、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两组血糖控制目标均为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血糖达标的标准,即FBG<6.0mmol/L,餐后2h血糖(2hPG)<8.0mmol/L,HbA1c<6.5%。
1.2 方法:两组治疗前均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记录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查血尿常规、大便潜血、肝肾功能、心肌酶谱。
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注射胰岛素(诺和诺德公司生产);拜阿司匹林0.1g,每天一次,饭后服;弥可保500ug,每天三次口服。
3药“携手”甲钴胺,可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5心脑血管病·预防与治疗3药“携手”甲钴胺,可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医院内三科主治医师 孙 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 P N )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通常以感觉神经衰退,肢体有麻木和疼痛感为临床表现。
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最常见且更为持久,表现为足部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为:具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在确诊糖尿病时或确诊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出现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如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预防和治疗,应该以严格控制血糖为基础,同时配合营养神经、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及改善细胞能量代谢等药物治疗。
在营养神经方面,甲钴胺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它是一种活性的维生素B 12制剂,更容易进入神经细胞内,促进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髓鞘形成和轴突再生,进而发挥营养和修复神经细胞的作用。
临床上,通常将甲钴胺与下列3种药联合应用,以取得更好的治疗和改善效果。
前列地尔前列地尔的主要成分是天然前列腺素E1,它具有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的生理作用,可减少血流阻力,提高对末梢血管的灌注,加强对病变血管的修复,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常用药物。
有临床研究显示,前列地尔与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有效率高达93.75%,远高于单用甲钴胺对照组,且联合用药组的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硫辛酸硫辛酸又叫α-硫辛酸,是一种具有强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在体内能够转化为二氢硫辛酸,清除多种氧化应激产物,螯合重金属离子,并再生谷胱甘肽等其他抗氧化剂,进一步清除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自由基,在营养周围神经、抑制细胞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方面可发挥作用。
硫辛酸与甲钴胺的药理作用机制不同,因此,两者联合应用能够从不同方向和靶点起作用,进而更好地改善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依帕司他依帕司他为醛糖还原酶抑制药,以可逆地抑制与糖尿病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相关的多元醇代谢中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的醛糖还原酶而发挥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